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家屏传 张廷玉
王家屏,字忠伯,大同山阴人。隆庆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预修《世宗实录》。高拱兄捷前为操江都御史,以官帑遗赵文华,家屏直书之,时拱方柄国,嘱稍讳,家屏执不可。万历初,进修撰,充日讲官。敷奏剀挚,帝尝敛容受,称为端士。张居正寝疾,词臣率奔走祷祈,独家屏不往。再迁侍讲学士。十二年,擢礼部右侍郎,改吏部。甫逾月,命以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预机务。去史官二年即辅政,前此未有也。
申时行当国,许国、王锡爵次之,家屏居末。每议事,秉正持法,不亢不随。越二年,遭继母忧。诏赐银币,驰传,行人护行。服甫阕,诏进礼部尚书,遣行人召还。抵京师,三月未得见。家屏以为言,请因圣节御殿受贺,毕发留中章奏,举行册立皇太子礼。不报。复偕同官疏请。帝乃于万寿节强一临御焉。俄遣中官谕家屏,奖以忠爱。家屏疏谢,复请帝勤视朝。居数日,帝为一御门延见,自是益深居不出矣。
评事雒于仁进四箴,帝将重罪之。家屏言:“人主出入起居之节,耳目心志之娱,庶官不及知、不敢谏者,辅弼之臣得先知而预谏之,故能防欲于微渺。今于仁以庶僚上言而臣备位密勿反缄默苟容上亏圣明之誉下陷庶僚蒙不测之威臣罪大矣尚可一日立于圣世哉!”帝不怿,留中,而于仁得善去。
时储位未定,廷臣交章请册立。其年十月,阁臣合疏以去就争。帝不悦,传谕数百言,切责廷臣沽名激扰,指为悖逆。时行等相顾错愕,各具疏再争,杜门乞去。独家屏在阁,复请速决大计。帝乃遣内侍传语,期以明年春夏,廷臣无所奏扰,即于冬间议行,否则待逾十五岁。家屏以口敕难据,欲帝特颁诏谕,立具草进。帝不用,复谕二十年春举行。家屏喜,即宣示外廷,外廷欢然。而帝意实犹豫,闻家屏宣示,弗善也,传谕诘责。时行等合词谢,乃已。明年秋,工部主事张有德以册立仪注请。帝复以为激扰,命止其事。国执争去,时行被人言,不得已亦去,锡爵先以省亲归,家屏遂为首辅。以国谏疏己列名,不当独留,再疏乞罢。不允,乃视事。 (选自《明史》)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敷奏剀挚敷:写作B.复偕同官疏请疏:上疏
C.入预机务预:参与D.时行等合词谢谢:辞谢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以官帑遗赵文华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人主出入起居之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尚可一日立于圣世哉!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D.不允,乃视事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小题3】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时拱方柄国,嘱稍讳,家屏执不可。(4分)
译:
(2)以国谏疏己列名,不当独留,再疏乞罢。(4分)
译:
(3)而帝意实犹豫,闻家屏宣示,弗善也,传谕诘责。(4分)
译: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1-11-02 05:01: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顾成,字景韶,其先湘潭人。祖父业操舟,往来江、淮间,遂家江都。成少魁岸,膂力绝人,善马槊,文其身以自异。太祖渡江来归以勇选为帐前亲兵擎盖出入尝从上出舟胶于沙成负舟而行。从攻镇江,与勇士十人转斗入城,被执,十人皆死。成跃起断缚,仆持刀者,脱归。导众攻城,克之,授百户。大小数十战,皆有功,进坚城卫指挥佥事。从伐蜀,攻罗江,擒元帅以下二十余人,进降汉州。蜀平,改成都后卫。洪武六年,擒重庆妖贼王元保。

八年调守贵州。凡十余年,讨平诸苗洞寨以百数,皆诛其渠魁,抚绥余众。恩信大布,蛮人帖服。是年二月,召还京。

建文元年,为左军都督,从耿炳文御燕师,战真定,被执。燕王解其缚曰:“此天以尔授我也!”送北平,辅世子居守。南军围城,防御、调度一听于成。燕王即位,论功,封镇远侯,食禄千五百石,予世券。命仍镇贵州。

永乐元年,上书,请严备西北诸边,及早建东宫。帝褒答之。六年三月召至京,赐金帛遣还。思州宣慰使田琛与思南宣慰使田宗鼎构兵,诏成以兵五万压其境,琛等就擒。于是分思州、思南地,更置州县,遂设贵州布政司

成性忠谨,涉猎书史。始居北平,多效谋画,然终不肯将兵,赐兵器亦不受。再镇贵州,屡平播州、都匀诸叛蛮,威镇南中,土人立生祠祀焉。其被召至京也,命辅太子监国。成顿首言:“太子仁明,廷臣皆贤,辅导之事非愚臣所及,请归备蛮。”时群小谋夺嫡,太子不自安。成入辞文华殿,因曰:“殿下但当竭诚孝敬,孳孳恤民。万事在天,小人不足措意。”十二年五月卒,年八十有五。夏国公,谥武毅。

(选自《明史·列传第三十二》,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渡江/来归/以勇选为帐前/亲兵擎盖出入/尝从上出/舟胶于沙/成负舟而行。
B.太祖渡江来归/以勇选为帐前/亲兵擎盖出入/尝从上出/舟胶于沙/成负舟而行。
C.太祖渡江/来归/以勇选为帐前亲兵/擎盖出入/尝从上出/舟胶于沙/成负舟而行。
D.太祖渡江来归/以勇选为帐前亲兵/擎盖出入/尝从上出/舟胶于沙/成负舟而行。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砑语的植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布政司,明清两代承宣布政使司的简称。长官为布政使,掌営全国的民政、田陚、户籍。
B.世子,天子或诸侯之嫡子中的储君称谓。奴隶社会还可称为太了、但在封建社会就不能再称“太子”了。
C.世券,明代赐予功臣,使其世代享有特权的凭证。若子孙犯罪,取券勘合,折其功过予以赦减。
D.赠、谥,古代帝王、官员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赠予一个表示褒贬的称号。明清定溢属礼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顾成孔武有力,忠勇可嘉。他身材魁伟,臂力过人,善于骑马使槊。攻打镇江时,与十名勇士转战被捉,但他最终逃脱而归。
B.顾成审时度势,受到燕王赏识。顾成讨伐燕王被俘却被释放,并被邀请辅助世子留守北平。北平被围之时,城中防御、调度都听从于顾成。
C.顾成镇守贵州,政绩卓著。他善于用兵,恩威并用,屡次平定诸蛮叛乱,以至当地人还为他建立生祠来祭祀。
D.顾成性情忠诚,谨慎从事。他在贵州时常出谋划策,但始终不肯统兵,赏赐兵器也不接受。后来受命辅佐太子监国,他婉言谢绝。
【小题4】把下面的句了翻译成现代汉语。
凡十余年,讨平诸苗洞寨以百数,皆诛其渠魁,抚绥余众。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蔡先生传
①蔡先生者,讳霁。生而端慧,进止如成人。大父授之经,退务刺其大义。家贫,父自食永春掾史。公内自念:“吾父虽安此,然赵景真闻父叱牛声而泣,岂必其父之不安于耕乎?致身显亲,子职尔。”遂慨然欲以经术自奋。
②遂从入永春。父携公请令。令试而奇之,曰:“勿以俗学没之!”具束脩,令学于傅君。乙亥,出就试,邑令首拔之,补诸生。举万历己卯乡试。丙戌,上春官不第。己丑,始得补玉田县教谕。抵延津,父讣至,一痛几绝。
③服除,补闽之长泰谕。凡孝廉为此职者,得题其衔曰“署”,明其非守官也,外资其禄而心厌薄之。公曰:“否。有禄即官也,何署为?且署独不得有所事事乎?”其立教依经行,而以宽栗剂之。每出私钱具食讲艺,所拔识多显者。郡庠有某生为怨家所中,公廉其诬,为督学白之。某生持进谢,辞遣之。
④乙未,迁蜀之乐至令。会有采木之役,木所产,人兽绝迹,官给镪①募民役,悬格②啖之耳。约事竣而给之。民先出钱,所给多不能雠其直。桀黠者多相规卸免,单朴者始承其末,流官竟不得其要领。公下车,卒出不意,征父老数辈,人给笔札,令疏注堪应募者姓名,各以所臆疾书。书已,即收之。为之稽粮册,以知其赋之高下;证甲牌,以验其廛之多寡。然后榜示占役者于门。 丁弱赋强,则出金助往募者。扉屦③不任者,始得自诉。汰其实者,而抶其诬报及妄求免者。乃更为立补助之条,定番休之规,信给发之约。用大义谕遣之,民始劝往矣。采木罢,寻有旱疫之眚,多方勤抚之,然于豪猾无所错贷,犯科者壹以三尺终始之。
⑤先生自为孝廉至官归,二十余年,僦屋而居,瘠田十余亩,义不以贫告人。将解邑时,有赇二百金,不以污归橐,籍置之而已。其子借得邮符,为公归途计,匣之不用。
(选自明·钟惺《隐秀轩集》,有删改)
[注]①镪:成串的钱。②悬格:公布标准。③扉屦:草鞋。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退务其大义    刺:批评
B.有禄即官也,何为 署:代理
C.约事而给之    竣:完成
D.屋而居 僦:租赁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汉代选举官吏的两种科目。文中称蔡先生为孝廉,是明清时对进士的雅称。
B.流官:明代在云贵川等少数民族地区任职的官吏,……。
C.下车:从车上下来。古代被封官员坐驿车去上任,后用“下车”指官员初上任。
D.三尺:法律。古代把法律条文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所以称法律为“三尺法”,简称“三尺”。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郡庠有某生为怨家所中,公廉其诬,为督学白之。
(2)将解邑时,有赇二百金,不以污归橐,籍置之而已。
(3)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小题4】根据第四段内容,概括蔡先生为让百姓服役采取了哪些措施。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送虚白上人序

高启

①余始不欲与佛者游,尝读东坡所作《勤上人诗序》,见其称勤之贤曰:“使勤得列于士大夫之间,必不负欧阳公。”余于是悲士大夫之风坏已久,而喜佛者之有可与游者。

②去年春,余客居城西,读书之暇,因往云岩诸峰间,求所谓可与游者,而得虚白上人焉。

③虚白形癯而神清,居众中不妄言笑。余始识于剑池之上,固心已贤之矣。入其室,无一物,弊箦折铛,尘埃萧然。寒不暖,衣一衲,饥不饱,粥一盂,而逍遥徜徉,若有余乐者。间出所为诗,则又纡徐怡愉,无急迫穷苦之态,正与其人类。

④方春二三月时,云岩之游者盛,巨官要人,车马相属。主者撞钟集众,送迎唯谨,虚白方闭户寂坐如不闻;及余至,则曳败履起从,指幽导胜于长林绝壁之下,日入而后已。余益贤虚白,为之太息而有感焉。近世之士大夫,趋于途者骈然,议于庐者欢然,莫不恶约而愿盈,迭夸而交诋,使虚白袭冠带以齿其列,有肯为之者乎?或以虚白佛者也,佛之道贵静而无私,其能是亦宜耳!余曰:今之佛者无呶呶焉肆荒唐之言者乎?无逐逐焉从造请之役者乎?无高屋广厦以居美女丰食以养者乎?然则虚白之贤不惟过吾徒,又能过其徒矣。余是以乐与之游而不知厌也。

⑤今年秋,虚白将东游,来请一言以为赠。余以虚白非有求于世者,岂欲余张之哉?故书所感者如此,一以风乎人,一以省于己,使无或有愧于虚白者而已。

【小题1】从标题看,本文的体裁是___ 序。
【小题2】第①段画线句中的“悲”具体指________ (用自己的话回答)
【小题3】第③段画线句对于人物形象刻画的作用是
【小题4】对第④段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虚白“闭户寂坐”,对其他事情不闻不何,是为了等候“余”与之同游。
B.本段由叙到议推进文意,层层深入表现了“余”乐与虚白游而不知厌。
C.作者列举“佛者”多种劣行,是为了突出虚白上人有“过其徒”的操守。
D.作者采用对比、反问、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是为了突出虛白上人之贤。
【小题5】简析本文的写作意图。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宋濂获罪

(明)徐祯卿

①洪武十年,宋学士濂,乞老归,帝亲饯之,敕其孙慎辅行。濂顿首辞,且要曰:“臣性命未毕蓬土,请岁觐陛阶。”既归,每就帝庆节称贺如约,帝念旧,恋恋多深情。

②十三年失朝,帝召其子中书舍人璲,孙殿廷礼仪司序班慎,问之,对曰:“不幸有旦夕之忧,惟陛下哀矜裁其罪!”帝微使人瞰之,无恙,大怒,下璲、慎狱。诏御史,就诛濂,没其家。

③先是濂尝授太子及诸王经,太子于是泣且谏曰:“臣愚戆无他师,幸陛下哀矜裁其死。”帝怒曰:“俟汝为天子而宥之。”太子惶惧,不知所出,遂赴溺,左右救得免。帝且喜且骂曰:“痴儿子,我杀人,何与汝也!”因遍录救溺者。凡衣履入水,擢三级;解衣舄者,皆斩之。曰:“太子溺,俟汝解衣而救之乎!”乃赦濂死,而更令入谒,然怒卒未解也。会与后食,后具斋素,帝问之故,对曰:“妾闻宋先生坐罪,溥为作福佑之。”濂至,帝令毋相见。谪居茂州,而竟杀璲、慎。

(选自《剪胜野闻》)

 
(注释)①未毕蓬土:没死以前。②失朝,指失约未赴朝见,③中书舍人:官职。殿廷礼仪司:明代官署名。序班,掌管司仪之官,④舄(xì):古代一种复底鞋,⑤溥:广。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濂顿首辞,且曰  (2)先是,濂尝授太子及诸王经
(3)汝为天子而宥之  (4)而杀璲、慎
【小题2】找出下列加点词“之”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不幸有旦夕
B.俟汝为天子而宥
C.太子溺,俟汝解衣而救
D.溥为作福祐
【小题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微使人瞰之,无恙,大怒,下璲、慎狱。
(2)会与后食,后具斋素,帝问之故。
【小题4】对太子的说情皇帝“且喜且骂”,分析“喜”与“骂”的原因。
【小题5】用自己的话概括文中皇帝阴险狠毒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