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甘庄恪官粤西臬司,平反一冤狱。宣化县有武举黄国宁家失盗,陆续缉获九人,府县审明,定招解司。其首犯某,则黄国宁之妇翁也。公疑之,示期亲审,唤首犯某至,但痛哭呜咽不能出一语。公曰:“尔以妇翁行劫女婿,良心丧尽,自作自受,尚有何词?”因诉曰: “天下岂有此人情哉?小人女儿现在,亲戚往来无少异,何为邀外人行劫女儿家?求爷细察之。不然,小人死不见天日矣。”公曰:“汝既非真盗,府县审时,何为输服乃尔?”泣曰:“三木之下,何求不得? 等死耳,较犹缓须臾也,何惮而不招哉!”公令言其情,供曰:“女婿家失事之次日,闻往视,时盗已远飏,小人为潜行踩缉。今所获在官之黄必正等,皆小人所缉获者。各盗恨,遂诬以招邀为首。府县不察,夹打成招。”
又审至一廖日恒者,察其状貌,为朴实农民,不类盗,又疑之。诉曰:“小人冤无可辨,惟现有一证求验。”视之,乃织布所用之扣,分析经丝者。诘:“此何为证?”答曰:“盗凭赃定,所以指为盗,以家有白布一疋。此布乃小人母所织,即用此扣经而成之者,共几千几百几十扣,试取验之。”细数赃布,不一丝。诘:“尔既非盗,县役何为至汝家起赃?”答曰:“盗等诬扳也。小人与武举村邻,因往某山取竹备用,见黄必正等五人在山中语,怪之。次日,闻黄家失盗,思必某等所为,遂语泄,诸盗乃以此弋获。盗等衔恨,遂诬扳受累。”
审至黄必正等,反复究诘,乃合供此内九人,惟必正与某某等五人实同伙行劫,其武举之妇翁及廖日恒等四人,皆诬扳者也。由是四人始得昭雪。
呜呼!听断之际,不能平心静气揆情度理徒使三木以从事其不至天陨霜而鬼夜哭者几希
(清·葛虚存《清代名人轶事》)
注:①臬司:官职名,主管司法。 ②妇翁:妻父,岳父。 ③三木:古时套在犯人颈、手、足上的刑具,即首枷、足桎、手梏。
【小题1】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各盗恨,遂诬以招邀为首  衔:含
B.细数赃布,不一丝 爽:差
C.见黄必正等五人在山中语,怪之    偶:偶然
D.审至黄必正等,反复究诘  徐:慢慢,一会儿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不能平心静气/揆情度理/徒使三木以从事/其不至天陨霜而鬼夜哭者几希
B.不能平心静气揆情/度理徒使三木/以从事其不至/天陨霜而鬼夜哭者几希
C.不能平心/静气揆情度理/徒使三木以从事/其不至天陨霜而鬼夜哭者几希
D.不能平心静气/揆情度理/徒使三木以从事其不至/天陨霜而鬼夜哭者几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国宁的岳父认为,自己没理由去邀请外人抢劫自己女婿家。因此他乞求甘庄恪“细察”并为自己伸冤。
B.甘庄恪听了黄国宁的岳父哭诉后,对府县已经审定的盗窃案产生了怀疑,于是就择期亲自进行了重审。
C.廖日恒供述,自己之所以被“诬扳”为盗贼,是因为遇见了盗贼们密谋,自己产生了怀疑,并泄露了出去。
D.甘庄恪通过调查取证,以及对黄必正等人的“反复究诘”,终于使案情真相大白,廖日恒等冤者也得以昭雪。
【小题4】把文言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2)等死耳,较犹缓须臾也,何惮而不招哉!
(3)察其状貌,为朴实农民,不类盗,又疑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1-10 06:23:3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佳胤,字肖甫,铜梁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知滑县。剧盗高章者,诈为缇骑,直入官署,劫佳胤索帑金。佳胤色不变,伪书券贷金,悉署游徼名,召入立擒贼,由此知名。户部主事,改职方,迁礼部郎中,以风霾考察,谪陈州同知,迁按察使。隆庆五年冬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安庆兵变坐勘狱辞不合调南京鸿胪卿就迁光禄进右副都御吏巡抚保定道闻丧归。万历七年,起故官,巡抚陕西。未上,改宣府。时青把都已服,其弟满五大犹桀骜,所部八赖掠塞外史、车二部,总兵官麻锦擒之。佳胤命锦缚八赖将斩,而身驰赦之,八赖叩头誓不敢犯边。后与总督郑洛计服满五大。入为兵部右侍郎。十年春,浙江巡抚吴善言奉诏减月饷。东、西二营兵马文英、刘廷用等构党大噪,缚殴善言。张居正以佳胤才,令兼右佥都御史代善言。甫入境,而杭民以行保甲故,亦乱。佳胤问告者日:“乱兵与乱民合乎?”曰:“未也。”佳胤喜曰:“速驱之,尚可离而二也。”既至,民剽益甚。佳胤从数卒佯问民所苦,下令除之。众益张,夜掠巨室,火光烛天。佳胤召游击徐景星谕二营兵,令讨乱民自赎。擒百五十人,斩其三之一。乃佯召文英、廷用,予冠带。而密属景星捕七人,并文英、廷用斩之。二乱悉定。帝优诏褒美。寻以左侍郎还部,录功,右都御史。未几,戎政尚书,寻兼右副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军务。加太子少保。召还理部事。叙劳,予一品诰。御史许守恩劾佳胤,御史徐元复劾之,遂三疏谢病归。越二年卒。
(节选自《明史·张佳胤传》)
(注)①游徼:乡官。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隆庆五年冬/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安庆/兵变坐勘狱辞不合/调南京鸿胪卿/就迁光禄/进右副都御史/巡抚保定/道闻丧归
B.隆庆五年冬/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安庆兵变/坐勘狱辞不合调/南京鸿胪卿/就迁光禄/进右副都御史/巡抚保定/道闻丧归
C.隆庆五年冬/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安庆/兵变/坐勘狱辞不合调南京/鸿胪卿就迁光禄/进右副都御史/巡抚保定/道闻丧归
D.隆庆五年冬/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安庆兵变/坐勘狱辞不合/调南京鸿胪卿/就迁光禄/进右副都御史/巡抚保定/道闻丧归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嘉靖是年号。明清两朝,大多一个皇帝一个年号,因此也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如嘉靖皇帝、康熙皇帝。
B.御史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官名。春秋战国时期设有御史,秦以御史监郡,汉以后御史职衔类有变化,职责则专司纠弹。
C.古代官职的升迁任免大多由吏部掌管,有专门的词语表示。如文中的“擢”“加”“拜”是古代表示官职升或降的词语。
D.保甲是旧时代统治者通过户籍编制来统治人民的制度。若干家编作一甲,若干甲编作一保。保设保长,甲设甲长。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佳胤处变不惊。他被强盗劫持,一点也不慌乱,假装写票据取银两,实际上是写乡官的名字,最终捕获了强盗。
B.张佳胤有计谋。麻锦擒获八赖后,他让麻锦处斩八赖,自己又骑着快马赶去赦免了八赖,恩威并施,收服了八赖。
C.张佳胤有才能。他受张居正赏识,去浙江处理骚乱事宜,到达后,了解情况并果断采取措施。平息了骚乱,得到皇帝嘉奖。
D.张佳胤在仕途上并非一帆风顺。他一生虽然多次升职,但也遭到过挫折,许守恩等人弹劾他。最后他被朝廷免职回家。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佳胤召游击徐景星谕二营兵,令讨乱民自赎。
②而密属景星捕七人,并文英、廷用斩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未冠,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进士及第,调宝鸡尉,知柏乡县。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湜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湜怒,他日行县,阅理文书,欲翻致其罪;既而无一疵可指,始以宾礼见,曰:“君真能吏也。”率诸使者合荐之。
西将高永年死于羌,帝怒,亲书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姓名,敕蒙往秦州逮治。至秦,仲武等囚服听命,蒙晓之曰:“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案未上,又拜御史中丞。蒙奏言:“汉武帝杀王恢①,不如秦缪公赦孟明;子玉②縊而晋侯喜,孔明亡而蜀国轻。今羌杀吾一都护,而使十八将繇之而死,是自艾其支体也。欲身不病,得乎?”帝悟,释不问。
迁刑部尚书,改户部。比岁郊祭先期告办,尚书辄执政。至是,帝密谕之。对曰:“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一日,帝从容'问':“蔡京何如人?”对曰:“使京能正其心术,虽古贤相何以加。”帝颔首,且使密伺京所为。京闻而衔之。
大钱法敝,朝廷议改十为三,主藏吏来告曰:“诸府悉輦大钱市物于肆,皆疑法当变。”蒙曰: “吾府之积若干?”曰:“八千缗。”蒙叱曰:“安有更革而吾不知!”明日,制下。又尝有几事蒙独受旨,京不知也;京侦得之,白于帝,帝曰:“侯蒙亦如是邪?”罢知亳州。
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命知东平府,未赴而卒,年六十八。
(节选自《宋史•侯蒙传》)
注:①王恢:伏击匈奴,单于察觉而撤军。汉武帝大怒,曰:“今不诛恢,无以谢天下!”②子玉:楚成王时为令尹。晋楚城濮决战,楚军败,未遇赦,子玉自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B.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C.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D.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男子20岁时举行加冠礼,又称弱冠。加冠礼之后,就意味着已经成年。
B.“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C.户部是尚书省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土地、户籍、屯田、赋税、财政收支、刑罚政令等事务。
D.郊祭犹郊祀。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祀象分为三类:天神、地祇、人鬼。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侯蒙精于治理,敏于干事。侯蒙不肯越境禀报工作,转运使黄湜大怒,想借审查工作治侯蒙的罪,却发现无可指责,最后以礼相待。
B.侯蒙善于劝谏,解救大臣。在任刑部尚书时,皇帝派侯蒙到秦州去责罚五路将帅等18人,侯蒙援引典故,劝皇帝不要自残肢体,皇帝醒悟后不再追究。
C.侯蒙直言评鉴,结怨蔡京。皇帝叫侯蒙评鉴蔡京,侯蒙认为蔡京心术不正,要不然也是贤相。蔡京闻知后,心里记恨并报复了侯蒙。
D.侯蒙忠于国事,为君分忧。侯蒙被贬官亳州,但当起义四起,京东受到进犯时,他仍直言上书,得到皇帝的肯定。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蒙晓之曰:“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
(2) 帝颔首,且使密伺京所为。京闻而衔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台符字拱正,眉州眉山人。父赋,举拔萃,历度支判官。台符少聪颖,十岁能属辞,尝作《黄山楼记》,士友称之。及长,善词赋。时太宗廷试贡士,多擢敏速者,台符与同辈课试,以尺晷成一赋。淳化三年,进士登甲科,解褐将作监丞、通判青州。召入直史馆,赐绯鱼,再迁秘书丞、知浚仪县。
咸平元年,与杨砺、李若拙、梁颢同知贡举,俄以京府旧僚,擢太常博士,出为京西转运副使。时北边为梗,台符上言曰:“幽蓟之地,实维我疆,尚隔混同,所宜开拓。陛下自天受命,与物更始,继迁授节,黎桓加爵,咸命使者镇抚其邦。惟彼契丹,未加渥泽,非所以柔远能迩,昭王道之无偏也。臣愚以为宜于此时赦契丹罪,择文武才略习知边境辩说之士,为一介使,以嗣位服除,修好邻国,往告谕之。因与之尽捐前恶,复寻旧盟,利以货财,许以关市,如太祖故事,使之怀恩畏威。则两国既和,无北顾之忧,可以专力西鄙,继迁自当革心而束手矣,是一举而两得也。”台符又自请往使,时论韪之。
咸平二年春,旱,诏求直言。台符上疏,请重农积谷,任将选兵,慎择守令,考课黜陟,轻徭节用,均赋慎刑,责任大臣,与图治道。奏入,优诏褒答。景德初,郑文宝为陕西转运,或言其张皇生事,徙台符代之,仍赐金紫。
台符俊爽好谋然颇以刻碎为举职与杨覃联事覃颇欲因仍旧贯台符则更革烦扰议事违戾交相掎奏以不协闻命御史视其状。九月,徙台符知邵州,覃知随州。三年,召还,会执政有不喜者,复出知洪州,卒于舟次,年四十二。
(节选自《宋史》,有改动)
注 ①继迁:李继迁,党项人,其孙李元昊。②黎桓:越南前黎朝开国君主。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台符俊爽好谋然/颇以刻碎为举职/与杨覃联事/覃颇欲因仍旧贯/台符则更革烦扰/议事违戾/交相掎奏/以不协闻/命御史视其状
B.台符俊爽好谋/然颇以刻碎为举职/与杨覃联事/覃颇欲因仍旧贯/台符则更革烦扰/议事违戾/交相掎奏以不协/闻命御史视其状
C.台符俊爽好谋/然颇以刻碎为举职/与杨覃联事/覃颇欲因仍旧贯/台符则更革烦扰/议事违戾/交相掎奏/以不协闻/命御史视其状
D.台符俊爽好谋然/颇以刻碎为举职/与杨覃联事/覃颇欲因仍旧贯/台符则更革烦扰/议事违戾/交相掎奏以不协/闻命御史视其状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廷试,指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由皇帝亲发策问,在殿廷上举行的考试,其制始于唐。
B.尺晷,是一种小型仪器,其长度大约一尺。晷,古代按照日影测定时刻的仪器。
C.绯鱼,指绯衣与鱼符袋,旧时朝官的服饰。唐制规定五品以上佩鱼符袋,宋袭之。
D.诏,又称诏书,是皇帝发给臣民的文书命令。优诏,是皇帝颁发的褒美嘉奖的诏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台符天资聪慧,才华横溢。他自小就非常聪明,曾写《黄山楼记》被大家称赞;擅长写诗作赋,参加廷试时,用了很短的时间就写成了一篇赋。
B.台符见识高远,有勇有谋。他针对北部边境的契丹问题,上疏陈述利弊,主张实行王道,捐弃前嫌,与之修好,并且请命作为使臣亲自前往。
C.台符敢于直言,建言中肯。咸平二年大旱,他上疏直言,从农业、军事、政务、徭役、赋税等多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得到皇帝褒扬并赐金紫。
D.台符擅长谋略,苛刻烦琐。他与杨覃共事,杨因循旧制,他力求变革却很是烦琐,两人政见不合,皇帝派人查看,最后把他们分别调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惟彼契丹,未加渥泽,非所以柔远能迩,昭王道之无偏也。
(2)因与之尽捐前恶,复寻旧盟,利以货财,许以关市,如太祖故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翟方进,字子威,汝南上蔡人也。年十二三,失父孤学,为小史,数为掾史所詈辱。蔡父大奇其形貌,谓曰:“小史有封侯骨,当以经术进。”遂辞后母,欲西至京师受经。母怜其幼,随之长安,织屦以给读。

积十余年,经学明习,徒众日广,诸儒称之。后以射策甲科为郎。二三岁,举明经,迁议郎。是时,宿儒有清河胡常,与方进同经,害其能,非之。方进知之,遣门下诸生至常所问大义疑难,因记其说。如是者久之,常知方进之宗让己,内不自得,其后常称述方进,遂相亲友。

数年,朔方刺史,居官不烦苛,所察应条辄举,甚有威名。再迁丞相司直。初,方进新视事,而涓勋亦初拜为司隶,不肯谒丞相,后朝会相见,礼节又倨。方进阴察之,勋私过光禄勋辛庆忌,又出逢帝舅成都侯王商道路,下车立,俟其过,乃就车。于是举奏其状,曰:“臣闻国家之兴,尊尊而敬长,爵位土下之礼,王道纲纪。勋不遵礼仪,轻谩宰相,邪谄无常,不宜处位。”上以其所举应科,遂贬勋。

会丞相薛宣坐广汉盗贼群起及太皇太后丧时三辅吏并征发为奸,免为庶人。遂擢方进为丞相。时后母尚在,方进内行修饰,供养甚笃。及后母终,既葬三十六日,除服起视事,以为身备汉相,不敢逾国家之制。

方进知能有余兼通文法吏事初定陵侯淳于长虽外戚然以能谋议为九卿新用事方进独与长交称荐之及长坐大逆诛,诸所厚善皆坐长免,而上以其重臣,为隐讳。方进内惭,上谢罪乞骸骨。上报曰:“定陵侯长已伏其辜,君虽交通,然朝过夕改,朕无疑焉!”其见任如此。

绥和二年,薨。赐乘舆秘器,柱槛皆衣素。天子亲临吊问,谥曰恭候。

(选自《汉书·翟方进传》,有删改)

(注)①汉文帝遗诏将三年之丧制度变成36天,并垂为定制。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方进知/能有余/兼通文法/吏事初定陵侯淳于长/虽外戚/然以能谋/议为九卿/新用事方进/独与长交称荐之/
B.方进知能有余/兼通文法吏事/初/定陵侯淳于长虽外戚/然以能谋议为九卿/新用事/方进独与长交/称荐之/
C.方进知能有余/兼通文法吏/事初定/陵侯淳于长虽外戚/然以能谋议/为九卿新用事/方进独与长交/称荐之/
D.方进知/能有余/兼通文法吏,事/初/定陵侯淳于长/虽外戚/然以能谋议为九卿/新用事方进/独与长交称荐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经,始于汉武帝时期,是举荐人才的科目之一。由郡国或公卿推举,被推举眷须明习经学。
B.迁,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升级叫迁升、迁授,降级叫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调。
C.外戚,即帝王的亲戚,但与皇族宗亲没有丝毫血缘关系。也称“外家”“戚畹”。
D.疏,又称“奏疏”,是臣僚向帝王进言时使用文书的统称。类似的还有奏、表、书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翟方进宽容谦逊。方进在处理胡常问题时,没有与他针锋相对,而是派遣门下诸生去他的住所询问疑难问题,并记下他的说法,胡常最终被感动。
B.翟方进忠直敢言。涓勋不肯拜见丞相,傲慢无礼,但对成都侯礼让有加。方进认为这不符合上下之礼、王道纲常,于是上奏皇上。
C.翟方进严于律己。方进加强自身修养,供养后母十分孝顺,后母去世,他遵从国家制度,待守丧期结束才回来做官。
D.翟方进备受重视。方进与淳于长交好,等到淳于长因大逆不道被诛杀,与他交好的人都被免罪,皇上却因他是重臣为其隐瞒。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时,宿儒有清河胡常,与方进同经,害其能,非之。
(2)上报曰:“定陵侯长已伏其辜,君虽交通,然朝过夕改,朕无疑焉!”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吕思诚,字仲实,平定州人。擢泰定元年进士第,授同知辽州事,丁内艰,未赴。改景州蓚县尹。差民户为三等,均其徭役;刻孔子象,令社学祀事;每岁春行田,树畜勤敏者,赏以农器,人争趋事,地无遗力。印识文簿,畀社长藏之,季月报县,不孝弟、不事生业者,悉书之,罚其输作。胥吏至社者,何人用饮食若干,多者责偿其直。豪猾者窜名职田户,思诚尽祛其弊。天旱道士持青蛇曰卢师谷小青谓龙也祷之即雨思诚以其惑人杀蛇逐道士雨亦随至遂有年。县多淫祠,动以百余计,刑牲以祭者无虚日,思诚悉命毁之,唯存江都相董仲舒祠。寻擢国子监丞,升司业,拜监察御史。移浙西。达识帖睦迩时为南台御史大夫,与江浙省臣有隙,嗾思诚劾之,思诚曰:“吾为天子耳目,不为台臣鹰犬也。”不听。已而闻行省平章左吉贪墨,浙民多怨之,思诚奏疏其罪,流之海南。左迁湖广行省左丞,遣太医院宣使秦初即其家迫遣之。初窘辱之,不遗余力,思诚不为动。抵武昌城下,语诸将曰:“贼据城与诸君相持经久,必不知吾为此来,出其不意,可以入城。”遂行。诸将不获已,随其后,竟不烦转斗而入。询其故,贼仓卒无备。尽惊走。思诚乃大会军民官吏告之曰:“贼去,示吾弱也,规将复来。”于是申号令,戒职事,修器械,葺城郭,明部伍,先谋自守,徐议出征。苗军暴横,侵辱省宪,思诚正色叱之曰:“若等能杀吕左丞乎?”自是无敢复至。俄得疾,以至正十七年三月十七日卒,年六十有五。思诚气宇凝定,素以劲拔闻,不为势利所屈。
(《元史·吕思诚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旱/道士持青蛇/曰卢师谷小青/谓龙也/祷之即雨/思诚以其惑/人杀蛇/逐道士/雨亦随至/遂有年/
B.天旱/道士持青蛇/曰卢师谷小青/谓龙也祷之/即雨/思诚以其惑人/杀蛇/逐道士/雨亦随至/遂有年/
C.天旱/道士持青蛇/曰卢师谷小青/谓龙也/祷之即雨/思诚以其惑人/杀蛇/逐道士/雨亦随至/遂有年/
D.天旱/道士持青蛇/曰卢师谷小青/谓龙也/祷之即雨/思诚以其惑人杀蛇/逐道士/雨亦随至/遂有年/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艰,也叫丁忧,原指遇到父母丧事,古代专指官员居丧,丁内艰是指遇母亲去世。
B.社长,元时乡里有村瞳组织,每五十家编为一社,择年高、晓农事的汉族地主任之。
C.淫祠,古时指供人纵情玩乐、不在祀典的祠庙,因有伤风化往往被正直的官员毁弃。
D.贪墨,旧指官员贪污,语本《左传》“贪以败官为墨”,有时也是贪官污吏的代名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思诚励农兴教,关注百姓事体。他在担任蓚县尹时,奖赏那些有经济头脑的农民以农具,鼓励他们农业生产,在地方学校雕刻孔像进行祭祀。
B.吕思诚吏治有方,严格约束下属。办事的胥吏到乡社去,去多少人,饮食多少等都有一定标准,超过这个标准,要求胥吏照价自己付款,毫不含糊。
C.吕思诚刚直不阿,不受权贵利用。他刚到浙西任职,权贵达识帖睦迩因与江浙省臣有嫌怨,便唆使吕思诚弹劾他们,吕思诚义正词严地予以拒绝。
D.吕思诚腹有谋略,制敌出其不意。抵达武昌城下后,在苗军毫无防备的情况下,他率领诸将出其不意地轻松取城,苗军却受到惊吓,四散奔逃。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季月报县,不孝弟、不事生业者,悉书之,罚其输作。
(2)于是申号令,戒职事,修器械,葺城郭,明部伍,先谋自守,徐议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