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读2006年我国部分省区粮食产出、人口份额的地域分布图,回答下题。
黑龙江、吉林是我国未来粮食增产规划的核心区,其粮食增产的主要潜力是( )
A.光热充足,复种指数高
B.耕地后备资源不足
C.人少地多,商品率高
D.交通便利,机械化水平高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7-11-17 03:20:0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图例Ⅲ表示的地理事物是( )
A.针叶林
B.人工经济林
C.春小麦
D.大豆
【小题2】关于东北农业的发展,说法正确的是( )
A.东北的农业种植带要根据土壤、气候、降水等自然条件规划,实现专业化生产经营
B.同一地区种植同种作物不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C.东北地区热量条件优越,适宜喜温作物生长
D.东北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大部分地区温度适宜,适宜大规模种植水稻
同类题2
读下图,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东北平原可划分次级区域______平原、______平原、______平原。
(2)东北地区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哪些社会经济条件。
同类题3
下图为我国部分商品粮基地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甲、乙、丙、丁四个商品粮基地中水分条件最差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小题2】与丙地相比,甲地大米更圆滚饱满,品质更高。主要原因是甲地
A.农业科技发达,水稻品种优良
B.精耕细作,种植经验丰富
C.生长期长,有利于营养物质积累
D.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
同类题4
左图是“中国东北地区(局部)图”,右图是“中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局部)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东北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该地耕地类型以为主,其农业地域类型为。
(2)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这对当地城郊农业的生产条件产生的影响有哪些?
(3)图中的太湖平原是著名的“鱼米之乡”,随着时代的发展,其“粮仓”地位明显下降,分析其主要原因。
同类题5
搞好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工作,一定要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东北的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欢迎,主要原因是( )
①土壤肥沃,热量条件比南方地区好
②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期长
③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
④降水多,热量条件比南方地区好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小题2】东北地区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的依据是( )
A.地形多种多样
B.有利于发展绿色农业和大农业
C.气候条件的制约
D.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生产方式的不同
相关知识点
区域地理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