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佀钟,字大器,郓城人。成化二年进士。授御史,巡盐两淮,按浙江还,掌诸道章奏。汪直讽钟劾马文升,钟不可,被谮杖阙下。以都御史王越荐,擢大理寺丞,再迁右少卿。寇入大同,廷议谴大臣巡视保定诸府,乃以命钟。居数月,即擢右副都御史巡抚其地。河间濒海民地为势家所据,钟夺还之。召为刑部右侍郎丁内艰,僦运艘载母柩南还。督漕总兵官王信奏之,逮下吏。弘治三年,以右副都御史巡抚苏、松诸府,尽心荒政。十一年迁右都御史。居二年,进户部尚书。十五年,上天下会计之数,言:“常入之赋,以蠲免渐减,常出之费,以请乞渐增,入不足当出。正统以前军国费省,小民输正赋而已。自景泰至今,用度日广,额外科率。民已重困,无可复增。往时四方丰登,边境无调发,州县无流移。今大仓无储,内府殚绌,而冗食冗费日加于前。愿陛下惕然省忧,力加损节。且敕廷臣共求所以足用之术。”帝乃下廷臣议。议上十二事,其罢传奉冗官,汰内府滥收军匠,清腾骧四卫勇士,停寺观斋醮,省内侍、画工、番僧供应,禁王府及织滥乞盐引,令有司征庄田租,皆权幸所不便者。疏留数月不下,钟乃复言之。他皆报可,而事关权幸者终格不行。奸商投外戚张鹤龄乞以长芦旧引十七万免追盐课每引纳银五分别用价买各场余盐如其数帝许之钟等力持皆不听自此盐法大坏奸人横行江湖官司无如何矣东厂侦事者发钟子瑞受金事,钟屡疏乞休,命驰驿归。正德时,刘瑾摭钟在部时事,至罚米者三。又数年卒。 
(节选自《明史·佀钟传 》)
【小题1】(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奸商投外戚张鹤龄/乞以长芦旧引十七万免追盐课/每引纳银五分/别用价买各场余盐如其数/帝许之/钟等力持/皆不听/自此盐法大坏/奸人横行江湖/官司无如何矣/
B.奸商投外戚张鹤龄/乞以长芦旧引十七万免追盐课/每引纳银五分/别用价买各场余盐如其数/帝许之/钟等力持/皆不听/自此盐法大坏/奸人横行/江湖官司无如何矣/
C.奸商投外戚张鹤龄/乞以长芦旧引十七万免追盐课/每引纳银五分/别用价买各场余盐/如其数/帝许之/钟等力持/皆不听/自此盐法大坏/奸人横行/江湖官司无如何矣/
D.奸商投外戚张鹤龄/乞以长芦旧引十七万免追盐课/每引纳银五分/别用价买各场余盐/如其数/帝许之/钟等力持/皆不听/自此盐法大坏/奸人横行江湖/官司无如何矣/
【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的称呼。
B.侍郎:中国古代官名。古代六部的副长官称侍郎,地位次于尚书,相当于副部长,各部有左、右两个侍郎。
C.户部:古代官署名,为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土地、户籍、兵籍、赋税,财政收支等事务,长官为户部尚书。
D.盐引:官府发给商人运销食盐的凭证。商人缴纳盐价、盐税领取盐引,到指定盐场领盐,经验税后可凭证运销。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佀钟刚正不阿。大太监汪直暗示佀钟弹劾马文升,佀钟不愿陷害功臣,严词拒绝,为此佀钟被诬陷诋毁,遭受杖刑。
B.佀钟公正为民。佀钟任右副都御史巡抚保定等地时,河间临海百姓的土地被权势之家所占据,佀钟夺回井归还百姓。
C.侣钟忧国进言。佀钟针对财政收支问题上疏朝廷,奏疏几个月未发还,佀钟再次催促,终因事关权幸者都没能施行。
D.佀钟经历坎坷。佀钟数十载宦海沉浮,几起几落,直到年老回乡,仍被刘瑾搜集在户部时的疏漏,三次被罚俸禄。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丁内艰,僦运艘载母柩南还。督漕总兵官王信奏之,逮下吏。
②愿陛下惕然省忧,力加损节。且敕廷臣共求所以足用之术。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4-23 11:38:1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郝处俊,安州安陆人。甫十岁而孤,故吏归千缣赗之,已能让不受。及长,好学,嗜《汉书》,崖略暗诵。贞观中,第进士,解褐著作佐郎,袭父爵。兄弟友睦,事诸舅谨甚。召拜太子司议郎,累迁吏部侍郎。高丽叛,诏李勣为浿江道大总管,处俊副之.师入虏境,未阵,贼遽至,举军危骇。处俊方据胡床,体胖,安餐不顾,密畀料精锐击之,虏却,众壮其谋。入拜东台侍郎。时浮屠卢伽逸多治丹,曰“可以续年”。高宗欲遂饵之,处俊谏曰:“修短固有命,异方之剂,安得轻服哉?昔先帝诏浮屠那罗迩娑寐案其方书为秘剂,取灵花怪石,历岁乃能就。先帝饵之,俄而大渐,上医不知所为,群臣请显戮其人,议者以为取笑夷狄,故法不得行。前鉴不远,惟陛下深察。”帝纳其言。上元初,帝观酺翔鸾阁,时赤县与太常音技分东西朋,帝诏雍王贤主东,周王显主西,因以角胜,处俊曰:“礼所以示童子无诳者,恐其欺诈之心生也。二王春秋少,意操未定,乃公朋造党使相夸,非所以导仁义,示雍和也。”帝遽止,叹曰:“处俊远识,非众臣所逮。”帝多疾,欲逊位武后,处俊谏曰:“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事遂沮。开耀元年卒,年七十五。帝哀叹其忠,举哀光顺门,祭以少牢,赙绢布八百段、米粟八百石,诏百官赴哭,官庀葬事。子北叟固辞,未听。裴炎为白帝曰:“处俊阽死,委臣曰:‘生无益于国,死无烦费,凡诏赐,愿一罢之。’”帝闻恻然,答其意,止膊物而已。处俊资约素,土木形骸,然临事敢言,自秉政,在帝前议论谆谆,必傅经义,凡所规献,得大臣体。

(节选自《新唐书·郝处俊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
B.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
C.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陛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
D.昔魏文帝著令/帝崩/不许皇后临朝/今唑下奈何欲身传位天后乎/天下者/非陛下之天下/正应谨守宗庙传之/子孙不宜持国与人/以丧厥家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书》又称《前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
B.浮屠亦作“浮图”,对佛与佛教徒的称呼,古文中专指自西域来中土的佛教徒,文中卢伽逸多就等就是当时有名的浮屠。
C.“春秋”既可指我国特定的历史时代,还可指儒家经典,孔子修《春秋》所用的笔法是“笔”和“削”,文中用以指年龄。
D.以“牢”本指养牲备的圈,“少牢”指古代祭祀时用羊和猪各一头当祭品,“太牢”则指祭祀时用牛、羊和猪各一头当祭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郝处俊不贪财物,很有家庭教养。他父亲去世时,父亲过去的属下送来了很多财物,他都推辞不接受;他对兄弟和睦友爱,侍奉舅舅们很是恭敬。
B.郝处俊富有胆识,深得大家认可。高丽反叛时,他沉着应敌,将士多服其胆路;他反对皇帝让雍王和周王分率两队争胜取乐的诏令,谏言受到皇帝好评。
C.郝处俊生性俭素,尽享身后哀荣。他去世后,不仅高宗为他在光顺门举哀,并赐给众多绢布、米粟;而且百官都去哭祭,官家安排了他的入葬事宜。
D.郝处俊敢于进谏,甚得大臣之体。他认为寿命长短自有天数,不认可僧人所炼长生药;反对高宗退位给天后;与皇上议论定引经据典,多有匡正。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帝饵之,俄而大渐,上医不知所为,群臣请显戮其人,议者以为取笑夷狄。
(2)委臣曰;“生无益于国,死无烦费,凡诏赐,愿一罢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曹文,完成小题。

徐有功,国子博士文远孙也举明经,累转蒲州司法参军,袭封东莞男。为政宽仁不行杖罚吏人感其忠信递相约曰若犯徐司法杖者众必斥罚之由是人争用命终于代满不戮一人载初元年,累迁司刑悉。时酷史周兴、来俊臣、丘种绩、王弘义等构陷无辜,皆抵极法,公卿震恐,莫敢正言。有功独存乎恕,诏下大理者,有功皆议出之.前后济活数百家。常于殿庭论奏曲直,则天厉色诘之,左右莫不悚慄 ,有功神色不挠,争之弥切。寻转秋官员外郎,转郎中。俄而凤阁侍郎任知古、冬官尚书裴行本等七人被构陷当死,则天谓公卿曰:“古人以杀止杀,我今以恩止杀,就群公乞知古等,锡以再生,各授以官,伫申来效。”俊臣、张知默等又抗表请申大法,则天不许之俊臣乃独引行本,重验前罪,奏曰:“行本潜行悖逆,告张知与卢陵王反不实,罪当处斩。”有功驳奏曰:“俊臣乖明主再生之赐,为臣虽嫉恶,然事君必将顺其美。”行本竟以免死。道州刺史李仁褒及弟榆次令长沙,又为唐奉一所构,高宗末私议吉凶,谋诛李氏,有功又固争之,不能得。秋官侍郎周兴奏曰:“臣闻两汉故事,附下罔上者腰斩,面欺者亦斩;又《礼》云:析言破律者杀。有功故出反囚,罪当不,请按其罪。”则天虽不许系问,然竟坐免官。久之起为左台侍御史,则天特褒异之。时远近闻有功授职,皆欣然相贺。有功尝谓所亲曰:“身为大理,人命所悬,必不能顺旨诡辞以求苟免。”长安二年卒,年六十二,赠司刑卿。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三十五》,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为政宽仁/不行杖罚/吏人感其恩信/递相约曰/若犯徐司法杖者/众必斥罚之/由是人争用命/终于代满/不戮一人/
B.为政宽仁不行/杖罚吏人/感其恩信/递相约曰/若犯徐司法杖者/众必斥罚之/由是人争用命/终于代满/不戮一人/
C.为政宽仁/不行杖罚/吏人感其恩信/递相约日/若犯徐司法/杖者众/必斥罚之/由是人争用命/终于代满/不戮一人/
D.为政宽仁/不行杖罚/吏人感其恩信/递相约日/若犯徐司法杖者/众必斥罚之/由是人争/用命终于代满/不戮一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子是隋唐以来国家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博士在中国古代指学官名。
B.明经是西汉时被举荐的官员必须学习的科目,隋唐科举考试设明经、进士二科。
C.载初是唐朝年号,年号是我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如“赵惠文王十六年”。
D.赦指宽免罪过,发布赦令是古代君王的特权之一,而今天的赦令是依法发布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有功为官公正,仁义为本。他担任蒲州司法参军时,没有诛杀一个吏人;担任司刑丞时,救活了很多无罪却被酷吏诬陷的无辜者。
B.徐有功坚持正义,敢于抗争。他经常在朝廷直言是非曲直,甚至与武则天争辩,武则天严厉诘问他,他脸色不变,争辩得更加急切。
C.徐有功勇而有智,救人有术。来俊臣以行本诬告张知等人谋反不实之罪奏请将其处死,徐有功以事君之道反驳,行本等七人得以免死。
D.徐有功一心救囚,不计利害。酷吏周兴曾引经据典,奏请以故出反囚之罪处死有功,武则天虽然不答应囚禁审问,但也将其免官。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功独存乎恕,诏下大理者,有功皆议出之,前后济活数百家。
(2)俊臣乖明主再生之赐,为臣虽嫉恶,然事君必将顺其美。

同类题3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王安国,字平甫,安石之弟也。幼敏悟,未尝从学,而文词天成。年十二,出所为诗、铭、论、赋数十篇示人,语皆警拔,遂以文章闻于世,士大夫交口誉之。于书无所不通,数举进士,又举茂材异等,有司考其所献序言为第一,以母丧不试,庐于墓三年。
熙宁初,韩绛荐其材行,召试,赐及第,除西京国子教授,官满,至京师,上以安石故,赐对。帝曰:“卿学问通古今,以汉文帝为何如主?”对曰:“三代以后未有也。”帝曰:“但恨其才不能立法更制尔。”对曰:“文帝自代来,入未央宫,定变故俄顷呼吸间,恐无才者不能。至用贾谊言.待群臣有节.专务以德化民.海内兴于礼义.几致刑措.则文帝加有才一等矣。”帝曰:“王猛佐苻坚,以蕞尔国而令必行,今朕以天下之大,不能使人,何也? ”曰:“猛教坚以峻刑法杀人致秦祚不传世今刻薄小人必有以是误陛下者愿颛以尧舜三代为法则下岂有不从者乎。”又问:“卿兄秉政,外论谓何?”曰:“恨知人不明,聚敛太急尔。”帝默然不悦,由是别无恩命,止授崇文院校书,后改秘阁校理。屡以新法力谏安石,又质责曾布误其兄,深恶吕惠卿之奸。
先是,安国教授西京,颇溺于声色,安石在相位,以书戒之曰:“宜放郑声。”安国复书曰 "亦愿兄远佞人。”惠卿衔之。及安石罢相.惠卿遂因郑侠事陷安国.坐夺官,放归田里。诏以谕安石,安石对使者泣下。既而复其官,命下而安国卒,年四十七。
(节选自《宋史》)
【小题1】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猛教坚以峻刑法杀人/致秦祚不传世/今刻薄小人/必有以是误陛下者/愿颛以尧舜三代为法/则下岂有不从者乎
B.猛教坚以峻刑/法杀人致秦祚不传世/今刻薄小人必有/以是误陛下者/愿颛以尧舜三代为法/则下岂有不从者乎
C.猛教坚以峻刑/法杀人/致秦柞不传世/今刻薄小人/必有以是误陛下者/愿颛以尧舜三 代为法/则下岂有不从者乎
D.猛教坚以峻刑法杀人/致秦祚不传世/今刻薄小人必有/以是误陛下者/愿颛以尧舜三代为法则/下岂有不从者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子,这里指的是国子学,是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髙学府。
B.教授,本意是传授知识、讲课授业,后成为学官名。汉唐以后各级学校均设教授,主管学校课试具体事务,和现代大学的教授完全一样。
C.祚,福分,国祚是王朝理论上维持的时间,与王朝实际维持的时间有区别。这里的“秦祚”即前秦的国运。
D.郑声,原指春秋战国时郑国的音乐。因与孔子等提倡的雅乐不同,故受儒家排斥。此后,凡与雅乐相背的音乐,为崇“雅”黜“俗”者斥为“郑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安国天资很高,少年时就因所写的诗、铭文、文论、词赋受到士大夫们的交口称赞。
B.因为王安石的缘故,王安国受到皇帝的另眼相看,只可惜他的应对不符合皇帝的心意,最终没有得到提拔重用。
C.王安国认为王安石不能知人善任,指责曾布误了他的哿哥,也非常讨厌吕惠卿的奸诈,并劝谏王安石远离小人。
D.王安国在西京任职时,沉溺于声色之中,因此被罢免了官职,放还家乡。不久虽被官复原职,然而诏令下达时王安国已死了,当时他年仅四十七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专务以德化民,海内兴于礼义,几致刑措,则文帝加有才一等矣。
(2)惠卿衔之。及安石罢相,惠卿遂因郑侠事陷安国,坐夺官,放归田里。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完成下列小题。
郅都传
郅都者,河东杨人也。以郎事孝文帝。孝景时,都为中郎将,敢直谏,面折大臣于朝。尝从入上林贾姬如厕野彘卒入厕上目都都不行。上欲自持兵救贾姬,都伏上前曰:“亡一姬复一姬进,天下所少宁贾姬等乎?陛下纵自轻,奈宗庙太后何!”上还,彘亦去。太后闻之,赐都金百斤,由此重郅都。
济南瞷氏宗人三百余家,豪猾,二千石莫能制,于是景帝乃拜都为济南太守。至则族灭瞷氏首恶,余皆股粟。居岁余,郡中不拾遗,旁十余郡守畏都如大府。
都为人勇,有气力,公廉,不发私书,问遗无所受,请寄无所听。常自称曰:“已倍亲而仕,身固当奉职死节官下,终不顾妻子矣。”
郅都迁为中尉。丞相条侯至贵倨也,而都揖丞相。是时民朴,畏罪自重,而都独先严酷,致行法不避贵戚,列侯宗室见都侧目而视,号曰“苍鹰”。
临江王征诣中尉府对簿,临江王欲得刀笔为书谢上,而都禁吏不予。魏其侯使人以间与临江王。临江王为书谢上,因自杀。太后闻之,怒,以危法中都,都免归家。孝景帝乃使使持拜都为雁门太守,而便道之官,得以便宜从事。匈奴素闻郅都节义,居边,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门。匈奴至(甚至、竟然)为偶人象郅都,令骑驰射莫能中,见惮如此。匈奴患之。太后乃竟中都以汉法。景帝曰:“都忠臣。”欲释之。窦太后曰:“临江王独非忠臣邪?”于是遂斩郅都。
(选自《史记•酷吏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尝从入上林/贾姬如厕/野彘卒入厕/上目都/都不行
B.尝从入/上林贾姬如厕/野彘卒/入厕/上目都/都不行
C.尝从入上林/贾姬如厕/野彘卒入厕上/目都/都不行
D.尝从/入上林贾姬/如厕/野彘卒/入厕上目都/都不行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宗庙,是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祖宗的庙宇,后来成为朝廷和国家政权的代称。帝王的宗庙制度是天子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
B.二千石,汉官秩,又为郡守(太守)之通称。汉官秩以万石为最高,中二千石次之,真二千石再次,后一级就是两千石,其下有比二千石。
C.刀笔,即刀和笔,是说古代官员必须能文能武,为官一任,持笔能以文而治,拿刀则以武建功。
D.节,即符节,中国古代朝廷传达命令、征调兵将、出使外国以及用于各项事务所持的一种凭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郅都为人刚直,不畏豪强,济南三百多户瞷氏宗族,强横不遵法度,连郡守都管不了他们,郅都受命担任济南大守,一上任就将瞷氏的头号恶人诛灭三族,其余的人也吓破了胆。
B.郅都虽然升任中尉,但无奈丞相位高权重,郅都也只好低声下气的向丞相行作揖之礼,以巴结讨好丞相。
C.郅都为人勇敢有魄力,公正廉明,谁给他私下写信他都不打开看,谁送东西给他,他都不接受,也不接受任何人的请托说情。
D.匈奴人很怕郅都,听说他做了雁门太守,就把军队撤走了,直到郅都死都没敢靠近雁门。他们曾经做了像郅都的木偶,让士兵骑马用箭射,但没人能射中。郅都就是这样让匈奴人又恨又怕。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已倍亲而仕,身固当奉职死节官下,终不顾妻子矣。
(2)孝景帝乃使使持节拜都为雁门太守,而便道之官,得以便宜从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周淙,字彦广,湖州长兴人。父需,以进士起家,官至左中奉大夫。淙幼警敏,力学,宣和间以父任为郎,历官至通判建康府。绍兴三十年,金渝盟,边事方兴,帅守难其选,士夫亦惮行。首命淙守滁阳,未赴,移楚州,又徙濠梁。淮、楚旧有并山水置寨自卫者,淙为立约束,结保伍。金主亮倾国犯边,民赖以全活者不可胜计。除直秘阁,再任。孝宗受禅,王师进取虹县,中原之民翕然来归,扶老携幼相属于道。淙计口给食,行者犒以牛酒,至者处以室庐,人人感悦。张浚视师,驻于都梁,见淙谋,辄称叹,且曰:“有急,公当与我俱死。”淙亦感激,至谓“头可断,身不可去”。浚入朝,悉陈其状,上嘉叹不已,进直徽猷阁,帅维扬。
会钱端礼以尚书宣谕淮东,复以淙荐,进直显谟阁。时两淮经践蹂,民多流亡,淙极力招辑,按堵如故。劝民植桑柘,开屯田,上亦专以属淙,屡赐亲札。淙奉行益力,进直龙图阁,除两浙转运副使。未几,知临安府,上言:
“自古风化必自近始。陛下躬履节俭,以示四方,而贵近奢靡,殊不知革。”乃条上禁止十五事,上嘉纳之,降诏奖谕,赐金带。临安驻跸岁久,居民日增,河流湫隘,舟楫病之,淙请疏浚。工毕,除秘阁修撰,进右文殿修撰,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以归。上念淙不忘除敷文阁待制起知宁国府趣入奏上慰抚愈渥魏王出镇移守婺州明年春复奉祠亟告老。十月卒,年六十。
【注】①按堵:安居。②驻跸(bì):皇帝出行,途中停留暂住。③湫(jiǎo)隘:低洼狭窄。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渝盟,边事方兴     渝:改变,背叛
B.扶老携幼相属于道     属:连接
C.上亦专以属淙,屡赐亲札   屡:多次
D.舟楫病之 病:担忧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念淙不忘除/敷文阁待制/起知宁国府/趣入奏/上慰抚愈/明年春/复奉祠/亟告老
B.上念淙不忘/除敷文阁待制/起知宁国府趣入/奏上慰抚愈/明年春/复奉祠/亟告老
C.上念淙不忘/除敷文阁待制/起知宁国府/趣入奏/上慰抚愈/明年春/复奉祠/亟告老
D.上念淙不忘/除敷文阁待制/起知宁国府/趣入奏/上慰抚愈/明年春复/奉祠亟告老
【小题3】下列对股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淙为政有方。金国人挑起边境战事,守帅选择的官员都不愿前往边境任职,周淙前往任职,他利用当地防守有利条件,组建保伍,使百姓得保平安。
B.周淙忠于国家。张浚视察部队时称赞周淙的谋略,并要周淙在危急时和自己一起赴难,周淙表达了准备牺牲的决心,张浚把情况汇报给皇帝,皇帝称赞周淙。
C.周淙深得上司和皇帝的信任。尚书钱端礼推荐过他:他鼓励百姓种植桑树、柘树,开垦屯田,皇帝赐给他亲笔书札;他上奏禁止十五件事,得到皇帝的奖赏。
D.周淙关心民生。两淮地区经战火破坏,很多百姓逃亡,他全力招纳安抚,百姓安居乐业;皇帝在临安暂住久了,居民日益增加,河流低洼变窄,他请求疏浚。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金主亮倾国犯边,民赖以全活者不可胜计。
(2)陛下躬履节俭,以示四方,而贵近奢靡,殊不知革•
(3)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公子怪之。
(4)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