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袁枢,字机仲,建之建安人。幼力学,尝以《修身为弓赋》试国子监,周必大、刘珙皆期以远器。试礼部,词赋第一人,教授兴化军。

为礼部试官。常喜诵司马光《资治通鉴》,苦其浩博,乃区别其事而贯通之,号《通鉴纪事本末》。参知政事龚茂良得其书奏于上孝宗读而嘉叹以赐东宫及分赐江上诸帅且令熟读日治道尽在是矣他日,上问袁枢何官,茂良以实对,上日:“可与寺监簿。”于是以大宗正簿召登对,即因史书以言日:“臣窃闻陛下尝读《通鉴》,屡有训词,见诸葛亮论两汉所以兴衰,有戒,垂法万世。”遂历陈往事,自汉武而下至唐文宗,偏听奸佞,致于祸乱。上日:“朕不至与此曹图事帷幄中。”枢谢日:“陛下之言及此,天下之福也。”

兼国史院编修官,分修国史传。章悼家以其同里,宛转请文饰其传,枢日:“吾为史官,书法不隐,宁负乡人,不可负天下后世公议。”时相赵雄总史事,见之叹日:“无愧古良史。”

迁大理少卿。通州民高氏以产业事下大理,殿中侍御史冷世光纳厚赂曲庇之,枢直其事以闻,人为危之。上怒,立罢世光,以朝臣劾御史,实自枢始。诏权工部侍郎。因论大理狱案请外,有予郡之命,既而贬两秩,寝前旨。光宗受禅,叙复元官。

擢右文殿修撰、知江陵府。江陵濒大江,岁坏为巨浸,民无所托。楚故城楚观在焉,为室庐,徙民居之,以备不虞。种木数万,以为捍蔽,民德之。开禧元年,卒,年七十五。

创作《易传解义》及《辩异》《童子问》等书藏于家。

(选自《宋史·袁枢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参知政事龚茂良得其/书奏于上/孝宗读而嘉叹/以赐东宫及分赐江上诸帅/且令熟读/曰/治道尽在是矣/
B.参知政事龚茂良得其书/奏于上/孝宗读而嘉叹/以赐东宫及分赐江上/诸帅且令熟读/曰/治道尽在是矣/
C.参知政事龚茂良得其书/奏于上孝宗读/而嘉叹以赐东宫及分赐江上诸帅/且令熟读/曰/治道尽在是矣/
D.参知政事龚茂良得其书/奏于上/孝宗读而嘉叹/以赐东宫及分赐江上诸帅/且令熟读/曰/治道尽在是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在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
B.教授,学官名。始于宋代,为讲解经义、掌管课试的一种文职官员。
C.礼部,中国古代官署,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贡举、户籍等事项。
D.受禅,是中国古代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文中指新皇帝接受旧皇帝让给的帝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枢文才突出,学识渊博。他少年时努力学习,周必大等人看好他的前程;他考词赋第一名,喜爱《资治通鉴》,并改编了这部著作,且著述丰富。
B.袁枢积极进言,敢于弹劾权贵。皇帝关心提拔袁枢,袁枢借史事劝诫皇帝。御史冷世光违法乱纪,袁枢弹劾他,认为冷是个危险人物,最终冷被罢免。
C.袁枢为人正直,修史秉笔直书。他负责修国史,章悖是他的同乡,向他委婉请求修饰白己的传记,被袁枢严词拒绝,宰相赵雄知道后赞赏了袁枢。
D.袁枢为民办实事,体恤百姓。他在江陵任职,江陵靠近长江,每年遭受水患,百姓遭殃;他建房子安置百姓,种树木防备水灾,百姓感激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屡有训词,见诸葛亮论两汉所以兴衰,有戒,垂法万世。
(2)因论大理狱案请外,有予郡之命,既而贬两秩,寝前旨。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1-21 07:15:4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窦仪字可象。蓟州渔阳人。曾祖逊,王田令。祖思恭,妫州司马。父禹钧,与兄禹锡皆以词学名。禹钧,唐天祜末起家幽州掾,历沂、邓、安、同、郑、华、宋、澶州支使判官。周初,为户部郎中,赐金紫。显德中,迁太常少卿、右谏议大夫致仕。仪十五能属文,晋天福中举进士。侍卫军帅景延广领夔州节度,表为记室。延广后历滑、陕、孟、郓四镇,仪并为从事。开运中,杨光远以青州叛,时契丹南侵,博州刺史周儒以城降,光远与儒遣人引契丹轻骑于马家渡渡河。仪谓执政曰:“昨与颜衍论事势,有所预虑,所以乘驿昼夜不息而来。国家若不以良将重兵控博州渡,必恐儒引契丹逾东岸与光远兵合,则河南危矣。”俄而儒果导契丹渡河,增置垒栅。少帝军河上即遗李守贞等率兵万人水陆并进守汶阳据要害契丹果大至击走之汉初召为礼部员外郎周广顺初,改仓部员外郎、知制诰。周祖幸南御庄宴射,坐中赐金紫。历驾部郎中、给事中,并充职。俄以父病,上表解官。世宗亲加慰抚,手封金丹,俾赐其父。父卒,归葬洛阳。诏赐钱三十万,米麦三百斛。终丧,召拜端明殿学士。从征淮南,世宗以其饷馈不继,将罪之,宰相范质救解得免。淮南平,判河南府兼知西京留守事。恭帝即位,迁兵部侍郎,充职。俄使南唐,既至,将宣诏,会雨雪,李景请于庑下拜受,仪曰:“仪获将国命,不敢失旧礼。傥以沾服失容,请俟他日。”景即拜命于庭。时御史台议,欲以左右仆射合为表首,太常礼院以东宫三师为表首。仪援典故,以仆射合为表首者六,而谓三师无所据。朝议是之。四年秋,知贡举。是冬卒,年五十三,右仆射。
(选自《宋史·窦仪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少帝军河/上即遣李守贞等率兵万人/水陆并进/守汶阳/据要害/契丹果大至/击走之汉/初/召为礼部员外郎/
B.少帝军河/上即遣李守贞等率兵/万人水陆并进/守汶阳/据要害/契丹果大至/击走之/汉初/召为礼部员外郎/
C.少帝军河上/即遣李守贞等率兵万人/水陆并进/守汶阳/据要害/契丹果大至/击走之/汉初/召为礼部员外郎/
D.少帝军河上/即遣李守贞等率兵/万人水陆并进/守汶阳/据要害/契丹果大至/击走之汉/初/召为礼部员外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户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的土地、户籍、赋税、财政等事宜,其长官称为户部尚书。
B.进士是对科举考试中通过殿试的人的称呼,并赐出身,进士可分为状元、榜眼、探花三个等级。
C.东宫三师指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是辅导太子的官员,一般由位高望重的大臣担任。
D.赠又叫“追赠”,指古代皇帝给予已经去世的官员及其亲属的加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窦仪出身官宦,年轻即有才能。窦仪家从他的曾祖起,世代为官,其中尤以其父亲窦禹钧官位显赫。窦仪十五岁就能写文章,随后通过景延广的引荐步入仕途。
B.窦仪关心形势,积极出谋划策。他认为应该派良将重兵扼守博州渡口,防止叛将周儒引导契丹军越过东岸与杨光远会合,结果不出所料,周儒果然引导契丹军渡过黄河。
C.窦仪出使南唐,圆满完成使命。在将要宣读诏书时,适逢下雪,面对李景在廊下拜受诏书的请求,窦仪坚持遵奉国家诏命,按照旧有礼节,最终李景在庭院中拜受了诏命。
D.窦仪引经据典,发表自己看法。御史台和太常礼院对于以谁为上朝立班之首产生争议,窦仪引用典章故制,否定了御史台的意见,肯定了太常礼院的意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俄以父病,上表解官。世宗亲加慰抚,手封金丹,俾赐其父。
(2)从征淮南,世宗以其饷馈不继,将罪之,宰相范质救解得免。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王溥字齐物,并州祁人。父祚,为郡小吏,有心计。溥,汉乾祐中举进士甲科,为秘书郎。时李守贞据河中赵思绾反京兆王景崇反凤翔周祖将兵讨之辟溥为从事河中平得贼中文书多朝贵及藩镇相交结语周祖籍其名,将按之,溥谏曰:“魑魅之形,伺夜而出,日月既照,氛沴自消。愿一切焚之,以安反侧。”周祖从之。师还,迁太常丞。周祖疾革,召学士草制,以溥为中书侍郎、平章事。宣制毕,周祖曰:“吾无忧矣。”即日崩。世宗将亲征泽、潞,冯道力谏止,溥独赞成之。凯还,加兼礼部尚书,监修国史。世宗尝从容问溥曰:“汉相李崧以蜡书与契丹,犹有记其词者,信有之耶?”溥曰:“崧为大臣,设有此谋,肯轻示外人?盖苏逢吉诬之耳。”世宗始悟,诏赠其官。
显德四年,丁外艰。起复,表四上,乞终丧。世宗大怒,宰相范质奏解之,溥惧入谢。宋初,进位司空。乾德二年,为太子太保。五年,丁内艰。服阕,加太子太傅。开宝二年,迁太子太师。中谢日,太祖顾左右曰:“溥十年作相,三迁一品,福履之盛,近世未见其比。”太平兴国初,封祁国公。七年八月,卒,年六十一。辍朝二日,赠侍中,谥文献。
溥性宽厚,美风度,好汲引后进,其所荐至显位者甚众。颇吝啬。溥在相位,祚以宿州防御使家居,每公卿至,必首谒。祚置酒上寿,溥朝服趋侍左右,坐客不安席,辄引避。祚曰:“此豚犬尔,勿烦诸君起。”溥讽祚求致政,祚意朝廷未之许也,既得请,祚大骂溥曰:“我筋力未衰,汝欲自固名位,而幽囚我。”举大梃将击之,亲戚劝谕乃止。
(选自《宋史·王溥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李守贞据河中/赵思绾反/京兆王景崇反/风翔周祖将兵讨之/辟溥为从事/河中平/得贼中文书/多朝贵及藩镇相交结语/
B.时李守贞据河中/赵思绾反/京兆王景崇反/凤翔周祖将兵讨之/辟溥为从事河中平得/贼中文书多/朝贵及藩镇相交结语/
C.时李守贞据河中/赵思绾反京兆/王景崇反凤翔/周祖将兵讨之/辟溥为从事河中平得/贼中文书多/朝贵及藩镇相交结语/
D.时李守贞据河中/赵思绾反京兆/王景崇反凤翔/周祖将兵讨之/辟溥为从事/河中平/得贼中文书/多朝贵及藩镇相交结语/
【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太保,和太子太傅、太子太师并称“三师”,负责教习和辅佐太子。
B.中谢,臣僚受职或受赏后入朝谢恩。
C.豚犬,用以谦称自己的儿子。还可以谦称为犬子、小儿等。
D.致政,指古代官员上书请求做官,即步入仕途。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溥有着独到的政治见解。周祖记下勾结逆贼的官员的名字,打算审问他们,王溥劝说周祖烧了名单,安定人心。
B.王溥深受君主信任。周祖病重时还要授予王溥官职,世宗因李崧与契丹勾结欲治其罪,王溥劝说后,赠给李崧官职。
C.王溥为人孝顺。王溥为父守丧未满三年就被朝廷重新起用,他多次请求服完丧期,触怒了世宗,多亏范质解救了他。
D.王溥仕途顺遂。王溥考中进士甲科进入仕途,一路升迁,宋以后,做了宰相,三次升迁一品官职,近世没有人能比得上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崧为大臣,设有此谋,肯轻示外人?盖苏逢吉诬之耳。
(2)祚置酒上寿,溥朝服趋侍左右,坐客不安席,辄引避。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于休烈,河南人也。至性贞悫,机鉴敏悟。自幼好学,善属文。举进士,授秘书省正字。转比部员外郎、郎中。杨国忠辅政,排不附己者,出为中部郡太守。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休烈迁太常少卿,知礼仪事,兼修国史。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尝谓休烈曰:“君举必书,良史也。朕有过失,卿书之否?”对曰:“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无史籍检寻。休烈奏曰:“《国史》《实录》,圣朝大典,修撰多时,今并无本。伏望下御史台推勘史馆所由,令府县招访。有人别收得《国史》《实录》,如送官司,重加购赏。”前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陷贼,入东京,至是以其家藏《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于官。休烈寻转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五代帝王论》,帝甚嘉之。

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代宗即位,甄别名品,宰臣元栽称之,乃拜右散骑常侍,依前兼修国史,累封东海郡公,加金紫光禄大夫。在朝凡三十余年,历掌清要,家无儋石之蓄。恭俭温仁,未尝以喜愠形于颜色。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笃好坟籍,手不释卷,以至于终。大历七年卒,年八十一。是岁春,休烈妻韦氏卒。上特诏赠韦氏国夫人,葬日给卤簿鼓吹。及闻休烈卒,追悼久之,褒赠尚书左仆射,赙绢百匹、布五十端,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就私第宣慰。儒者之荣,少有其比。

【小题1】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属文:抄写文章。B.践祚:帝王即位。
C.励精:振作精神。D.荡覆:动荡倾覆。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B.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C.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D.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休烈忠诚机敏,谨遵职业操守。他自幼好学,入仕后受到杨国忠排挤,离京到地方任职;安禄山叛乱时,他直言不讳地回答了肃宗关于史官职责的问题。
B.休烈审察形势,做好本职事务。当时历经战乱,典章史籍散佚,他提出购求当朝大典以备查检使用,最终得到前修史官韦述家藏《国史》一百余卷。
C.休烈淡泊名利,终生好学不倦。他虽遭贬职,却恬然处之,毫不在意,在朝三十余年,历任要职,并无多少积蓄;喜好典籍,终日捧读,直至去世。
D.休烈夫妇去世,尽享身后哀荣。他夫人去世,皇上特诏追赠她国夫人;他本人去世,皇上追念许久,追赠他尚书左仆射,并亲自到他家表示慰问。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
(2)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羊祜传

①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世吏二千石,至祜九世,并以清德闻。及长,博学能文。举上计吏,州四辟从事、秀才,五府交命,皆不就。太原郭奕见之曰:“此今日之颜子也。”

②武帝受禅单,以佐命之勋,进号中军将军。帝将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祜率营兵出镇南夏,开设庠序,绥怀远近,甚得江汉之心。与吴人开布大信,降者欲去皆听之。吴石城守去襄阳七百余里,每为边害,祜之,竟以诡计令吴罢守。于是戍逻减半,分以垦田八百余顷,大获其利。常轻裘缓带,身不被甲,侍卫者不过十数人,而颇以畋渔废政。尝欲夜出,军司徐胤执棨当营门曰:“将军都督万里,安可轻!将军之安危,亦国家之安危也。胤今日若死,此门乃开耳。”祜改容谢之,此后稀出矣。

③祜进据险耍,开建五城,收膏腴之地,夺吴人之资,石城以西,尽为晋有。自是前后降者不绝,乃增修德信,以怀柔初附,慨然有吞并之心。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吴将陈尚、潘景来寇,祜追斩之,美其死节而厚加殡敛。景、尚子弟迎丧,祜以礼遣还。吴将邓香掠夏口,祜募生缚香,既至,宥之。香感其恩甚,率部曲而降。每会众江沔游猎,常止晋地。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封还之。于是吴人翕然悦服,称为羊公,不之名也。祜与陆抗相对,使命交通,抗称祜之德量,虽乐毅、诸葛孔明不能过也。抗尝病,祜馈之药,抗服之无疑心。人多谏抗,抗曰:“羊祜岂鸩人者!”

⑤祜寝疾,乃举杜预自代。寻卒,时年五十八。帝素服哭之,甚哀。南州人征市日闻祜丧,莫不号恸,罢市,巷哭者声相接。吴守边将士亦为之泣。

⑥祜立身清俭,被服率素,禄俸所资,皆以九族,赏赐军士,家无余财。襄阳百姓于岘山祜平生游憩之所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预因名为堕泪碑。

(选自《晋书·羊祜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学能属文 属:撰写
B.每为边害,祜患之    患:担忧
C.将军都督万里,安可轻脱 脱:脱离
D.禄俸所资,皆以赡给九族 赡:资助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短线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秀才,通过了科举中院试的生员的俗称,是和科举制度中最低级的功名。
B.颜子,即颜回,也称颜渊、子渊。孔子最得意的门生。
C.庠序,古代泛称学校。《孟子•滕文公上》:“夏曰校,殷曰庠,周曰序。”
D.九族:九代家族,上至高祖下至玄孙,后所指诸说不同,可泛指亲属。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常轻裘缓带,身不被甲,侍卫者不过十数人,而颇以畋渔废政。
(2)每与吴人交兵,克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将帅有欲进谲诈之策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
【小题4】请依据②③两段叙述的相关事迹,概括羊祜的主要品质。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种树郭橐驼传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日:“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日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儿长安豪家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迁徙,无不活:且硕茂,蚤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日:“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蚤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旦视而幕扰,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雠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易尔植,督尔获,蚤缲而绪,蚤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安吾性耶?故病且殆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嘻曰:“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

【小题1】本文作者柳宗元,世称______________。
【小题2】解释加点词话。
(1)名我当(_______)   (2)其欲舒(________)   (3)不抑耗其实而已(________)
【小题3】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非有能而蕃之也B.驼种树
C.非有能硕茂之也D.又何以蕃吾生而吾性耶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2)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小题5】文章直接点出写作本文的真正意图的一句话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说出作者的写作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