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陈庆之,字子云,义兴国山人也。幼而随从高祖。高祖性好棋,每从夜达旦不辍,等辈皆倦寐,惟庆之不寝,闻呼即至,甚见亲赏。
大通元年,隶领军曹仲宗伐涡阳。魏遣征南将军常山王元昭等率马步十五万来援,前军至驼涧,去涡阳四十里。庆之欲逆战,韦放曰:“贼之前锋必是轻锐,与战若捷,不足为功;如其不利,沮我军势,不如勿击。”庆之曰魏人远来皆已疲倦须挫其气必无不败之理于是与麾下五百骑奔击破其前军魏人震恐。庆之还与诸将连营而进,据涡阳城,与魏军相持。自春至冬,数十百战,师老气衰,魏之援兵复欲筑垒于军后。仲宗等恐腹背受敌,谋欲退师。庆之杖节军门曰:“须虏围合,然后与战。若欲班师,庆之别有密敕。”仲宗壮其计,乃从之。魏人掎角作十三城,庆之陷其四垒。九城兵甲犹盛,乃陈其俘馘,鼓噪攻之,遂奔溃。武帝嘉焉,手诏慰勉之。
庆之麾下悉著白袍,所向披靡。魏将尔朱荣等众号百万,挟魏帝来攻元颢。颢据洛阳六十五日,凡所得城一时归魏,庆之渡河守北中郎城,三日十一战,伤杀甚众。荣将退还,时有善天文人刘灵助谓荣曰:“不出十日,河南大定。”荣乃为筏济自硖石,与颢战于河桥。颢大败,走至临颍被禽。庆之马步数千结阵东反,荣亲自来追,军人死散。庆之乃落须发为沙门,间行至豫州,州人程道雍等潜送出汝阴。至都,仍以功除右卫将军,封永兴侯。
大同二年,豫州饥,庆之开仓赈给,多所全济。州民李升等八百人表请树碑颂德,诏许焉。五年十月,卒,时年五十六。赠散骑常侍、左卫将军。谥曰武。
庆之性祗慎,每奉诏敕,必洗沐拜受。俭素不衣纨绮,不好丝竹。射不穿札,马非所便,而善抚军士,能得其死力。
(选自《南史·陈庆之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庆之曰/魏人远来/皆已疲倦/须挫其气/必无不败之理/于是与麾下五百骑奔击/破其前军/魏人震恐。
B.庆之曰魏人/远来皆已疲倦/须挫其气/必无不败之理/于是与麾下五百骑奔/击破其前军/魏人震恐。
C.庆之曰/魏人远来皆已疲/倦须挫其气/必无不败之理/于是与麾下五百骑奔击/破其前军/魏人震恐。
D.庆之曰/魏人远来/皆已疲倦/须挫其气/必无不败之理/于是与麾下五百骑奔/击破其前军/魏人震恐。
【小题2】下列对文中方框内的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一般是古人成年时所取,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与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B.大通是梁武帝萧衍的年号。年号是汉武帝首创,有些皇帝所用年号不止一个。
C.除有任命、授予官职之意。表示授予官职的词语还有征、辟、领、拜、封等。
D.谥即谥号。大臣的谥号是朝廷赐予的;赐谥一般由礼部主持,需得到皇帝的同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庆之事君恭敬谨慎,梁武帝下棋通宵达旦,随从中只有陈庆之不睡,一听到呼叫就立即到达。每次接诏书敕令,一定先洗澡再拜受。
B.陈庆之智勇双全,每战必胜。涡阳之战,他准确分析敌我形势,巧用计谋,打破敌军。与尔朱荣之战,他连战连捷,以数千人大败敌人百万之众。
C.陈庆之关心民生疾苦。豫州饥荒,庆之开仓放粮,赈济灾民,救活了不少人。百姓感念他的恩德,上表朝廷要求为他树碑颂德。
D.陈庆之生活节俭朴素,体恤士兵。他不穿绫罗绸缎,不贪图歌舞享乐,只骑一般的战马,善于安抚军士,士兵们都愿意为他拼死效力。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庆之杖节军门曰:“须虏围合,然后与战。若欲班师,庆之别有密敕。
(2)荣乃为筏济自硖石,与颢战于河桥。颢大败,走至临颍被禽。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2-06 05:45:2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刘基,字伯温,青田人。基幼颖异,其师郑复初谓其父曰:“君祖德厚,此子必大君之门矣。”元至顺间,举进士,除高安丞,有廉直声。行省之,谢去。西蜀赵天泽论江左人物,首称基,以为诸葛孔明俦也。

及太祖下金华,定括苍,闻基名,以币聘,基未应。总制孙炎再致书固邀之,基始出。既至,陈时务十八策,太祖大喜。会陈友谅陷太平,谋东下,势张甚,诸将或议降,或议奔据钟山,基张目不言。太祖召入内,基奋曰:“主降及奔者,可斩也。”太祖曰:“先生计安出?”基曰:“贼骄矣,待其深入,伏兵邀取之,易耳。”太祖用其策,诱友谅至,大破之,以克敌赏赏基,基辞。其龙兴守胡美谴子通款请勿散其部曲太祖有难色基从后踏胡床太祖悟许之美降江西诸郡皆下。友谅兵复陷安庆,太祖欲自将讨之,以问基。基力赞,遂出师攻安庆。

基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太祖方欲刑人,基请其故,太祖语之以梦。基曰:“此得土得众之象,宜停刑以待。”后三日,海宁降。太祖喜,悉以囚付基纵之。寻拜御史中丞兼 太史令。太祖即皇帝位,累欲进基爵,基固辞不受。

初,太祖以事责丞相李善长,基言:“善长勋旧,能调和诸将。”太祖曰:“是数欲害君,君乃为之地耶?吾行相君矣。”基顿首曰:“是如易柱,须得大木。若束小木为之,且立覆。”及善长罢,帝欲相杨宪。宪素善基,基力言不可,曰:“宪有相才无相器。夫宰相者,持心如水,以义理为权衡,而己无与者也,宪则不然。”帝问汪广洋,曰:“此褊浅殆甚于宪。”又问胡惟庸,曰:“譬之驾,惧其偾辕也。”后宪、广洋、惟庸皆败。

三年授弘文馆学士,封诚意伯。明年赐归老于乡。 基佐定天下,料事如神。至是还隐山中,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八年,疾笃,居一月而,年六十五。

(节选自《明史·刘基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其龙兴守胡美谴子通款/请勿散其部曲/太祖有难色/基从后踏胡床/太祖悟/许之/美降/江西诸郡皆下。
B.其龙兴守胡美谴子通款/请勿散其部/曲太祖有难色/基从后踏胡床/太祖悟/许之/美降/江西诸郡皆下。
C.其龙兴守胡美谴子通/款请勿散其部曲/太祖有难色/基从后踏胡床/太祖悟/许之/美降江西/诸郡皆下。
D.其龙兴守胡美谴子通/款请勿散其部/曲太祖有难色/基从后踏胡床/太祖悟/许之/美降江西/诸郡皆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至顺:元宁宗的年号,帝王年号纪年法是中国古代常用的纪年法,国君改用新的年号称为“改元”。
B.辟: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和前文中的“除”意义相同,均为“举荐”的意思。
C.顿首:叩头,头叩地而拜。古代的九种礼拜形式之一。此处刘基为辞受丞相一职而拜。
D.卒:古代社会不同地位的人的死有不同的称谓,大夫死曰“卒”, 刘基属于大夫阶层。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基自幼就很聪明,他的老师郑复初对他赞赏有加,认为他将来一定会光耀刘家门庭;后来又有西蜀的赵天泽十分推崇他,把他看成是诸葛亮一类的人。
B.刘基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深受太祖倚重。强敌陈友谅图谋向东进发,气焰非常嚣张。将领们建议投降或退守,刘基力排众议劝太祖采用了诱敌计策,结果大败陈友谅。
C.刘基善于识人,正直敢言,多次替曾要陷害他的丞相李善长说情。明太祖打算让杨宪做丞相,刘基却认为好友杨宪不能胜任,认为他没有丞相的器量。
D.刘基淡泊名利,大败陈友谅后,太祖要奖赏刘基,刘基推辞了。后来还多次拒绝皇帝给他提高爵位。告老还乡后,过着闲适的隐居山林的生活,从不提自己的功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方欲刑人,基请其故,太祖语之以梦 。
(2)夫宰相者,持心如水,以义理为权衡,而己无与者也,宪则不然。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孙恭人者,和州义里民家女。生而奇颖,有僧摩顶相之曰:“儿后大贵,惜顶骨少偏,当遭厄而后起。”
至正初,红巾大乱,天下绎骚,孙父母相继沦亡,无所依怙。年十三,流转濠州,托于郜氏。郜氏有女,颇亲爱之。居五年,郜女归于东丘郡侯花云,以孙为娣。时云从太祖南定金陵,东征江、浙,勤劳王事,靡有室家;而郜与孙形影相依,亲爱愈笃。
至正二十年,云以行枢密院判守太平府,挈家以行。时太平新附,粮饷未充,而地当东南要路,云与知府事许瑗昼夜筹画,未暇息肩;而暴雨水涨,陈友谅率舟师来寇。云结阵迎战,三日不休,城中乏食,士马俱惫,城遂陷。许瑗死。云叹曰:“城亡与亡耳!”贼缚云急。缚于舟樯,丛射杀之。妻郜氏,生子方三岁。已而闻云就缚,乃赴水死。孙奔救之,已无及矣。
家有苍头、婢、仆十余,一时星散。孙独收郜尸,之。抱三岁儿而逃,为汉军所获。孙自度年少动人,一死非难,其奈儿何,乃断发剺面,自毁其容,杂处乞儿中,以故得免。至九江。鞠儿于渔舟。渔舟翁无子,遂留视如己子。未几,汉败,翁将谋夺其儿。孙氏觉之,故敛衣囊簪珥,嘱翁为守,抱儿浴于河津。翁以其留囊橐,不疑也。而孙竟窃儿去。夜宿陶穴中。天曙渡江,顷之,入芦渚中。渚有莲实,孙氏取以啖儿。凡七日,无一人语声,四围水绕,无由得渡。孙氏日夜号泣,祝天曰:“死难之臣,惟此一息,皇天忍绝之乎?”忽夜半有人掉舟来,急呼之,逢老父,号雷老,孙氏泣语之故,老父怜而载之,得达太祖行在。
太祖置儿于膝,视之,泣曰:“吾尝谓尔父黑面骁勇,不意其赤心忠义如此城陷之日尽传一门死节吾深痛之以为安得彼有孑遗尽力图报而孰知天卒存其孤也。儿子将种,酷肖其形,此天生尔,以缵尔父功也。孙氏贞贤,必重报之。”以三岁儿袭父爵。赠郜氏东丘侯夫人。封孙氏为恭人,食二品俸,即子其儿,享年八十余,富贵没世。验之幼时僧相,若目睹其终始行,亦神哉矣。
(节选自《觅灯因话·孙恭人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不意其赤心忠义/如此城陷之日/尽传一门死节/吾深痛之/以为安得彼/有孑遗尽力图报/而孰知/天卒存其孤也
B.不意其赤心忠义如此/城陷之日尽传/一门死节/吾深痛之/以为安得彼有孑遗/尽力图报/而孰知/天卒存其孤也
C.不意其赤心忠义如此/城陷之日/尽传一门死节/吾深痛之/以为安得彼有孑遗/尽力图报而/孰知天卒存其孤也
D.不意其赤心忠义如此/城陷之日/尽传一门死节/吾深痛之/以为安得彼有孑遗/尽力图报/而孰知天卒存其孤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至正”指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由汉武帝即位后首创。
B.“红巾”指红巾军,是元代末期由汉人组成的起义军,最初以韩山童、刘福通等为首。
C.“苍头”可以指裹头的军队,也可以指奴仆,还可以指年老的人,本文中指卫兵。
D.“太祖”是中国古代帝王常见庙号,从汉朝开始,常把第二代帝王庙号定为“太祖”。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至正初年,红巾起义,天下动乱,孙恭人父母相继去世,孙恭人几经流转,寄身于郜氏家,和郜氏的女儿关系很好。
B.陈友谅率船队侵犯太平,花云列阵迎战,最终城陷战死,郜氏闻讯也投河自尽,孙氏想救人却没来得及。
C.孙恭人带着孩子被困在一片芦渚中,只能用莲子来喂孩子。她日夜哭号:“死难之臣,只剩下这一口气了,上天怎么忍心断绝?”
D.孙恭人几经磨难,终于将花云遗子带到太祖面前,因此受到封赏。后来她活了八十多岁,一直富贵,应验了幼时僧人的预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云从太祖南定金陵,东征江、浙,勤劳王事,靡有室家。
②孙自度年少动人,一死非难,其奈儿何。
③孙氏觉之,故敛衣囊簪珥,嘱翁为守,抱儿浴于河津。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傅喜字稚游,河内温人也。少好学问,有志行。哀帝立为太子,成帝选喜为太子庶子。哀帝初即位,以喜为卫尉,迁右将军。是时,王莽为大司马,乞骸骨,避帝外家。上既听莽退,众庶归望于喜。喜从弟孔乡侯晏亲与喜等,而女为皇后。喜执谦②称疾。傅太后始与政事,喜数谏之,由是傅太后不欲令喜辅政。上于是用左将军师丹代王莽为大司马,赐喜黄金百斤、上将军印绶,以光禄大夫养病。
大司空何武、尚书令唐林皆上书言:“喜行义修洁,忠诚忧国,内辅之臣也。今以寝病,一旦遣归,众庶失望,皆曰傅氏贤子,以论议不合于定陶太后故退。百寮莫不为国恨之。忠臣,社稷之卫。百万之众,不如一贤,故秦行千金以间廉颇,汉散万金以疏亚父。喜立于朝,陛下之光辉,傅氏之废兴也。”上亦自重之。明年正月,乃徙师丹为大司空,而拜喜为大司马,封高武侯。
傅太后欲求称尊号,与成帝母齐尊。喜与丞相孔光、大司空师丹共执正议。傅太后大怒,上不得已,先免师丹以感动喜,喜终不顺。后数月,遂策免喜曰:“君辅政出入三年未有昭然匡朕不逮而本朝大臣遂其奸心咎由君焉其上大司马印绶,就第。”傅太后又自诏丞相、御史曰:“高武侯喜无功而封,内怀不忠,附下罔上,与故大司空丹同心背畔,放命圮族,亏损德化。罪恶虽在赦前,不宜奉朝请①,其遣就国。”后又欲夺喜侯,上亦不听。
哀帝崩,平帝即位,王莽用事,免傅氏官爵归故郡,晏将妻子徙合浦。莽白太后下诏曰:“高武侯喜姿性端悫②,论议忠直。虽与故定陶太后有属,终不顺指从邪,介然守节,以故斥逐就国。传不云乎?‘岁寒然后知松伯之后凋也’。其还喜长安,以故高安侯莫府赐喜,位特进,奉朝请。”喜虽外见褒赏,孤立忧惧,后复遣就国,以寿终。莽赐谥曰贞侯。
(选自《汉书》,有删节)
注释:①奉朝请:给予闲散大官的优惠待遇。②端悫(què):正直诚谨。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君辅政/出入三年/未有昭然匡/朕不逮/而本朝大臣遂其奸心/咎由君焉
B.君辅政出入三年/未有昭然匡朕不逮/而本朝大臣遂其奸心/咎由君焉
C.君辅政/出入三年/未有昭然匡朕不逮/而本朝大臣遂其奸/心咎由君焉
D.君辅政出入三年/未有昭然匡/朕不逮/而本朝大臣遂其奸心/咎由君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外家亦称外戚,帝王的母亲和妻子方面的亲戚,与皇族宗亲没有丝毫关系。外戚一般要远离朝政,以消猜忌。
B.从弟,就是堂弟。古人以共曾祖父而不共父亲又年幼于己者的同辈男性为从弟;若不共祖父则为从祖弟,若共祖父则为从父弟。
C.陛下,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帝,就告诉在陛(宫殿的台阶)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传达上去,所以用“陛下”最初的含义就是代称做些人,后来才转指皇帝。
D.谥,就是谥号。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都是由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喜深受成帝和哀帝赏识、亲近。大司马王莽以年老为由辞官避嫌后,百姓把希望都寄托在担任太子庶子的傅喜身上。
B.在堂弟傅晏的女儿成为太后后,傅喜多次劝止她不要干预朝政。但傅太后施弄手段,导致傅爯盘受虚衔,远离朝政。
C.傅喜劝谏不避亲,反对傅太后称辟做法。皇帝推重傅喜,试图用免去师丹官职的做法来触动他,但傅喜没有顺从。
D.王莽执政后,免去了傅氏家族的官职爵位,遣返傅氏回郡,却肯定了傅喜的忠诚正直,赏赐府第,令他留守长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百万之众,不如一贤,故秦行千金以间廉颇,汉散万金以疏亚父。
(2)虽与故定陶太后有属,终不顺指从邪,介然守节,以故斥逐就国。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刘承规,字大方,楚州山阳人。建隆中补高班,太宗即位,超拜北作坊副使。会土民啸聚为寇,承规与知州乔维岳率兵讨定之。真宗即位,为胜州刺史,俄兼勾当群牧司。大中祥符初,议封泰山,以掌发运使迁昭宣使、长州防御使。会修玉清昭应宫,以承规为副使。祀汾阴复命督运议者以自京至河中由陆则山险具舟则湍悍承规决议水运凡百供应悉安流而达礼成当进秩表求休致手诏敦勉仍作七言诗赐之。拜宣政使、应州观察使。 五年,以疾求致仕。修宫使丁谓言:“承规领宫职,藉其督辖,望勿许所请,第优赐告诏,特置景福殿使名以宠之,班在客省使上。”仍改新州观察使,上作歌以赐。承规以廉使月禀归于有司,手诏褒美,复定殿使奉以给之。本名承珪,以久疾羸瘵,上为取道家易名度厄之义,改珪为规。疾甚,请解务还私第,听之。七月卒,年六十四。废朝,赠左卫上将军、镇江军节度,谥曰忠肃。 承规事三朝,以精力闻,乐较簿领,孜孜无倦。自掌内藏仅三十年,检察精密,动著条式。又制定权衡法,语在《律历志》。性沈毅徇公,深所倚信,尤好伺察,人多畏之。上崇瑞命,修祠祀,饰宫观,承规悉预闻。作玉清昭应宫,尤为精丽。屋室有少不中程,虽金碧已具,必毁而更造,有司不敢计所费。二圣殿塑配飨功臣,特诏塑其像太宗之侧。承规颇好儒学,喜聚书,间接文士质访故实,其有名于朝者多见礼待,或密为延荐。 自寝疾惟以公家之务为念,遗奏求免赠赙诏葬,上甚嗟惜之,遣内臣与鸿胪典丧,亲为祭文。玉清昭应宫成,加赠侍中,遣内侍邓守恩就墓告祭。

(选自《宋史》卷四六六,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祀汾阴/复命督运议者/以自京至河中由陆/则山险具舟则湍悍/承规决议水运/凡百供应/悉安流而达/礼成/当进秩表/求休致手诏/敦勉仍作七言诗赐之/
B.祀汾阴/复命督运议者/以自京至河中由陆/则山险具舟则湍悍/承规决议水运/凡百供应/悉安流而达/礼成/当进秩/表求休致/手诏敦勉/仍作七言诗赐之/
C.祀汾阴/复命督运/议者以自京至河中/由陆则山险/具舟则湍悍/承规决议水运/凡百供应悉安流/而达礼成/当进秩/表求休致/手诏敦勉/仍作七言诗赐之/
D.祀汾阴/复命督运/议者以自京至河中/由陆则山险/具舟则湍悍/承规决议水运/凡百供应/悉安流而达/礼成/当进秩/表求休致/手诏敦勉/仍作七言诗赐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封泰山是指到泰山举行封禅典礼,古代帝王到泰山祭天,表明自己受命于天。
B.月禀即“月廪”,古代每月发给官吏的禄米,引申为俸禄。
C.废朝意思是“停止上朝”,名臣功臣死后,朝廷会停止上朝,以此表示哀悼。
D.配飨即陪祭,指古代帝王为了嘉奖功臣,特允许功臣进入太庙参与祭祀大典。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承规深悉皇帝喜好,倍受荣庞。他顺应皇帝的迷信心理,修建的玉清昭应宫精致华丽;他生前得皇帝赠计赐宅,死后皇帝还为他写祭文。
B.刘承规管理卓有成效,升迁不断。他掌管宫内库房,精细严密,所用方法都成了条例程式;他在建隆年间被补授高位,太宗时曾越级升官。
C.刘承规兼具多种才能,能文能武。他曾平定匪寇祸乱,又善掌管宫内事务,还喜好儒学,热衷藏书,礼遇各方名士,或暗中荐人入朝为官。
D.刘承规工作勤勉努力,为官清正。他先后侍奉三朝,精力充沛,孜孜不倦;他在病重期间写下遗奏,要求朝廷免赠助葬财物,不下诏治丧。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本名承珪,以久疾赢瘵,上为取道家易名度厄之义,改珪为规。
⑵屋室有不少不中程,虽金碧已具,必毁而更造,有司不敢计所费。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①,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②。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管仲富拟予公室,齐人不以为侈。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太史公曰:吾读管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及《晏子春秋》,详哉其言之也。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略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合:会盟。
B.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   贾:做买卖。
C.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多:赞美。
D.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 次:排列。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吾尝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之记
B.吾尝三仕三逐于君     百姓之不保,为不用恩焉
C.区区之齐在海滨 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D.故论卑易行  卒廷见相如,毕礼归之
【小题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2)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3)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3分)
【小题4】虽然孔子并不认可管仲,但太史公却称赞管仲为贤臣,从选文看管仲的治国方法有哪些成功之处,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