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观字伟台,东郡廪丘人也。少孤贫励志,太祖召为丞相文学掾,出为高唐、阳泉、酂、任令,所在称治。文帝践阼,入为尚书郎、廷尉监,出为南阳、涿郡太守。涿北接鲜卑,数有寇盗,观令边民十家已上,屯居。时或有不愿者,观乃假遣朝吏,使归助子弟,不与期会,但敕事讫各还。于是吏民相率不督自劝,旬日之中。一时具成。守御有备,寇钞以息。明帝即位,下诏书使郡县条为剧、中、平者。主者欲言郡为中平,观教曰:“此郡滨近外虏,数有寇害,云何不为剧邪?”主者曰:“若郡为外剧,恐于明府①有任子。”观曰:“夫君者,所以为民也。今郡在外剧,则于役条当有降差。岂可为太守之私而负一郡之民乎?”遂言为外剧郡,后送任子诣邺。时观但有一子而又幼弱,其公心如此。观治身清素,帅下以俭,僚属承风,莫不自励。明帝幸许昌,召观为治书侍御史,典行台狱。时多有仓卒喜怒,而观不阿意顺指。太尉司马宣王请观为从事中郎,迁为尚书,出为河南尹,徒少府。大将军曹爽使材官张达斫家屋材,及诸私用之物,观闻知,皆录夺以没官。少府统三尚方御府内藏玩弄之宝爽等奢放多有干求惮观守法乃徙为太仆司马宣王诛爽,使观行中领军,据爽弟羲营,赐爵关内侯,复为尚书,加驸马都尉。高贵乡公即位,封中乡亭候。顷之,加光禄大夫,转为右仆射。常道乡公即位,进封阳乡候,增邑千户,并前二千五百户。迁司空.固辞,不许,遣使即第拜授。就官数日,上送印绶,辄自舆归里舍。薨于家,遗令蒇足容棺,不设明器,不封不树。谥曰肃候。子悝嗣。咸熙中,开建五等,以观着勋前朝,改封悝胶东子。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卷二十四》)
(注)①明府:指王观。②任子:把孩子作为人质。③封:聚土筑坟。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少府统三尚方/御府内藏玩弄之宝/爽等奢放/多有干求/惮观守法/乃徙为太仆/司马宣王诛爽
B.少府统三尚方御府内藏玩弄之宝/爽等奢放/多有干求惮/观守法/乃徙为太仆/司马宣王诛爽
C.少府统三尚方御府内藏玩弄之宝/爽等奢放/多有干求/惮观守法/乃徙为太仆/司马宣王诛爽
D.少府统三尚方/御府内藏/玩弄之宝/爽等奢放/多有干求/惮观守法/乃徙为太仆/司马宣王诛爽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掾,原为帮助、佐助的意思,后为古代副官、佐吏或官署属员的通称。
B.践阼,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阼阶上为主位,指皇帝即位、登基。
C.尚书,文中指三省六部制中六部的正长官,如礼部尚书、吏部尚书,是中央政府部级长官。
D.关内侯,秦汉二十等爵位中排第十九,魏晋实行虚封后,与其他爵位一样仅是爵位名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观善于治理,留下美名。在太祖时,先出任为高唐、阳泉、酂、任令,后任南阳、涿郡太守,任职期间都有治理有序的称誉。
B.王观坚持立场,不谄媚逢迎。魏明帝到许昌,征召王观为治书侍御史,主管行台监狱。明帝经常喜怒多变,而王观并不迎合顺从他的意图。
C.王观不计得失,无私为民。官员为了自己的利益想说涿郡是中等安宁,但王观坚决反对,为了减轻百姓徭役任务,把自己的儿子送到邺作为人质。
D.王观为官清廉,一生俭朴。王观在家中去世,遗嘱吩咐一切从简,坟墓只需容得下棺材,不要设置随葬的物品,不垒坟头不种树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或有不愿者,观乃假造朝吏,使归助子弟,不与期会,但敕事讫各还。
(2)观治身清索,帅下以俭,僚属承风,莫不自励。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3-13 05:13:0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夏竦,字子乔,江州德安人。竦资性明敏,好学,自经史、百家、阴阳、律历,外至佛老之书,无不通晓。为文章,典雅藻丽。仁宗初封庆国公王旦数言竦材命教书资善堂未几同修起居注为玉清昭应宫判官兼景灵宫会真观事迁尚书礼部员外郎。史成,迁户部。景灵宫成,迁礼部郎中。

后二年,徙邓州,又徙襄州。属岁饥,大发公廪,不足,竦又劝率州大姓,使出粟,得二万,用全活者四十余万人。仁宗即位,迁户部郎中,徙寿、安、洪三州。

竦材术过人,急于进取,喜交结,任数术,倾侧反覆,世以为奸邪。当太后临朝,尝上疏乞与修《真宗实录》,不报。既而丁母忧,潜至京师,依中人张怀德为内助,宰相王钦若雅善竦,因左右之,遂起复知制诰,为景灵判官、判集贤院。

竦雅意在朝廷,及任以西事,颇依违顾避,又数请解兵柄。改判河中府,徙蔡州。庆历中,召为枢密使。谏官、御史交章论:“竦在陕西畏懦不肯尽力,每论边事,但列众人之言,至遣敕使临督,始陈十策。尝出巡边,置侍婢中军帐下,几致军变。元昊尝募得竦首者与钱三千,为贼轻侮如此。今复用之,边将体解矣。且竦挟诈任数,奸邪倾险,与吕夷简不相能。夷简畏其为人,不肯引为同列,既退,乃存之以释宿憾。陛下孜孜政事,首用怀诈不忠之臣,何以求治?”

竦以文学起家,有名一时,朝廷大典策累以属之。其为郡有治绩,喜作条教,于闾里立保伍之法,至盗贼不敢发,然人苦烦扰。治军尤严,敢诛杀,即疾病死丧,拊循甚至。尝有龙骑卒戍边郡,剽,州郡莫能止,或密以告竦。时竦在关中,俟其至,召诘之,诛斩殆尽,军中大震。其威略多类此。

(选自《三国志》,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仁宗初封/庆国公王旦数言竦材/命教书资善堂/未几同修起居注/为玉清昭应宫判官兼领景灵宫会真观事/迁尚书礼部员外郎
B.仁宗初/封庆国公/王旦数言竦材/命教书资善堂/未几/同修起居注/为玉清昭应宫判官兼领景灵宫会真观事/迁尚书礼部员外郎
C.仁宗初封/庆国公王旦数言竦材/命教书资善堂/未几/同修起居注/为玉清昭应宫判官兼领景灵宫会真观事/迁尚书礼部员外郎
D.仁宗初/封庆国公/王旦数言竦材/命教书资善堂/未几/同修起居注为玉清昭应宫判官/兼领景灵宫会真观事/迁尚书礼部员外郎
【小题2】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领,兼任官职的意思,与之意义相同的还有“兼”;“署”“权”则表示暂代官职。
B.起复,封建时代,官吏有丧,守丧未满期而重新起用,称作“起复”。也可以指降职或革职后重被起用。文中指的是第一个意思。
C.斛,容量单位,南宋以前,十斗为一斛,南宋末年改作五斗一斛。
D.户部,六部之一,负责全国税收、土地、户籍、外交等事务,其主官为侍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夏竦聪敏好学,富有才华。他多识古文,涉猎广泛,写文章辞藻华丽,经常执笔朝廷大典的策书。
B.夏竦才智过人,但反复无常,世人以他为奸邪。庆历间,被言官御史们交相上奏,认为不能任用他。
C.夏竦体恤民情,祛除社会流弊。在襄州时,他开仓赈灾,又以身示范,带领本州大姓捐粟救灾。
D.夏竦治郡有方,治军严厉。他立保伍之法,控制了盗贼的行为,又诛杀剽掠的士兵,让军中大震。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而丁母忧,潜至京师,依中人张怀德为内助,宰相王钦若雅善竦,因左右之。
(2)竦在陕西畏懦不肯尽力,每论边事,但列众人之言,至遣敕使临督,始陈十策。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曹植聪慧

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①及辞赋②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③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④,下笔成章,当面试。奈何请人?”时邺⑤铜雀台⑥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笔立就,可观。太祖甚异之。性简易,不治威仪,舆马服饰,不尚华丽。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特见宠爱。

(选自陈寿《三国志》)

(注)①《诗》《论》:指《诗经》和《论语》。②赋:古代的一种文体。③太祖:指曹操。④论:议论。⑤邺: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⑥铜雀台:曹操在邺城所建的亭台。
(文化常识)文学家曹植。曹植是曹操的儿子,字子建。他从小颖悟,从上文看,十多岁时读过的书已相当多,而且文章也写得不错了。因富于才学,早年曾受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于是引起了其兄曹丕的忌恨。曹丕称帝后,曹植更受猜忌,郁郁而死。他的诗歌多为五言,前期少数作品反映了社会的动乱与自己的抱负,后期则表现自己的苦闷心情。今有《曹子建集》。
(思考与练习)
【小题1】解释。
①顾:___________;②悉:__________;③将:__________;④诸:________;⑤援:___________。
【小题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善属文。
②奈何请人?
③太祖甚异之。
【小题3】“可观”的意思是什么?
【小题4】默写《七步诗》。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张嶷字伯岐,巴郡南充国人也。弱冠为县功曹。先主定蜀之际,山寇攻县,县长家逃亡,嶷冒白刃,携负夫人,夫人得免。由是显名,州召为从事。时郡内士人龚录、姚铀位二千石,当世有声名,皆与嶷友善。

建兴五年,丞相亮北住汉中,广汉绵竹山贼张慕等钞盗军资,劫掠吏民,嶷以都尉将兵讨之。嶷度其鸟散,难以战禽,乃诈与和亲,克期置酒。酒酣,嶷身率左右,因斩慕等五十余级,渠帅悉殄。寻其余类,旬日清泰。后得疾病困笃,家素贫匮,广汉太守蜀郡何祗,名为通厚,嶷宿与疏阔,乃自舆诣祗,托以治疾。祗倾财医疗,数年除愈。其党道信义皆此类也。

拜为牙门将,属马忠,北讨汶山叛羌,南平四郡蛮夷,辄有筹画战克之功。

(节选自《三国志·蜀书》)

【小题1】解释加点字
(1)家逃亡     (2)嶷率左右
【小题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弱冠县功曹     天下笑
B.先主定蜀际     诸侯所亡
C.嶷都尉将兵     资政殿学士行
D.斩慕等五十馀级 利乘便
【小题3】下列加点词词类活用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乃自诣祗B.卷天下
C.来于秦D.长鑱
【小题4】翻译划线句子
嶷度其鸟散,难以战禽,乃诈与和亲,克期置酒。
【小题5】画波浪线部分写何祗“倾财医疗”,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文章展现了张嶷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性格特征。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粲,仲宣,山阳高平人也。曾祖父龚,祖父畅,皆为汉三公。父谦,为大将军何进长史。进以谦名公之胄,欲与为,见其二女,使择焉。谦弗许。以疾免,卒于家。

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皆不就。乃之荆州依刘表。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侻,不甚重也。表卒。粲劝表子琮,令归太祖。太祖辟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太祖置酒汉滨,粲奉觞贺曰:“方今袁绍起河北仗大众志兼天下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规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明公定冀州之日,下车即缮其甲卒,收其豪杰而用之,以横行天下;及平江、汉,引其贤俊而置之列位,使海内回心,望风而愿治,文武并用,英雄毕力,此三王之举也。”后迁军谋祭酒。魏国既建,拜侍中。博物多识,问无不对。时旧仪废弛,兴造制度,粲恒典之。

初,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人问曰:“卿能暗诵乎?”曰:“能。”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观人围棋,局坏,粲为覆之。棋者不信,以帊盖局,使更以他局为之。用相比校,不误一道。其强记默识如此。性善算,作算术,略尽其理。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然正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著诗、、论、议垂六十篇。建安二十一年,从征吴。二十二年春,道病卒,时年四十一。粲二子,为魏讽所引,诛。后绝。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王粲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方今袁绍起河北/仗大众/志兼天下/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规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
B.方今袁绍起河北/仗大众/志兼天下/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规/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
C.方今袁绍起河北/仗大众志/兼天下/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规/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
D.方今袁绍起河北/仗大众志/兼天下/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规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又称“表字”,对名有表述、阐明的作用。古人称呼他人时一般称字,如杜子美(杜甫),还可称官名如王右军(王羲之),称籍贯如王临川(王安石)等,也可兼称,《游褒禅山记》中“庐陵萧君圭君玉”,“庐陵”是籍贯,“君圭”是名,“君玉”是字。
B.婚,指婚姻关系。古代的婚烟,讲究六礼,一般要经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六道手续。亲家之间,女方之父叫“婚”,男方之父叫“姻”;《鸿门宴》中“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此处“婚姻”就是指刘项两家结成儿女亲家。
C.太祖,庙号。一般开国皇帝称为“高祖”或“太祖”,如汉高祖刘邦、宋太祖赵匡胤。祖有“祖宗”之义,《荆轲刺秦王》中“至易水上,既祖,取道”,此处“既祖”就是指荆轲临行前祭祀祖先。
D.赋,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若名的赋有王粲的《登楼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杜牧的《阿房宫赋》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粲出身名门。他的曾祖父王龚、祖父王畅,都位列汉代的三公。大将军何进想让他父亲王谦做自己的女婿,王谦没有答应。
B.王粲少有才名。他很受当时位尊权重、才学出色的蔡邕的赏识,听说王粲来访,蔡邕急忙去迎接,把鞋子都穿倒了,还表示会把家里的书籍都送给王粲。
C.王粲怀才不遇。他起先没有接受司徒与朝廷的征召;投靠刘表,又因其貌不扬而不受重视;后归附曹操,认为袁绍喜爱贤才却不任用、刘表拥有贤才却任用不当。
D.王粲博闻强记。他能一字不差地背诵路边刚读过的碑文,可以复原先前的棋局;他还擅长计算,能提笔成文,写下的诗、赋、论、议将近六十篇。
【小题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公定冀州之日,下车即缮其甲卒,收其豪杰而用之,以横行天下。
(2)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然正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