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张珏,字君玉,陇西凤州人。年十八,从军钓鱼山,以战功累官中军都统制,人号为“四川虓将”。
宝祐末,大兵攻蜀,破吉平隘,拔长宁。顺庆、广安诸郡,破竹而下。明年,合诸道兵围合州,凡攻城之具无不精备。珏与王坚协力战守,攻之九月不能下。珏魁雄有谋,善用兵,出奇设伏,算无遗策。其治合州,士卒必练,器械必精,御部曲有法,虽奴隶有功必优赏之,有过虽至亲必罚不贷,故人人用命
自全汝楫失大良平,大兵筑虎相山,驻兵两城,时出攻梁山、忠、万、开、达,民不得耕,兵不得解甲卧,每,竭数郡兵护送,死战两城之下始克入。咸淳二年十二月,珏遣其将史炤、王立以死士五十斧西门入,大战城中,复城。
合州城壁甚固。然开、庆受兵,民凋弊甚,珏外以兵护耕,内教民垦田积粟,未再,公私兼足。十年,加宁江军承宣使。德祐元年,升四川制置副使、知重庆府。征其兵入卫,蜀道断,不得达。已而泸、叙、长宁、富顺、开、达、巴、渠诸郡不一月皆下,合兵围重庆,作浮梁三江中,断援兵。自秋徂冬,援绝粮尽,珏屡以死士间入城,许以赴援,且为之画守御计。二年二月,遣张万以巨舰载精兵,断内水桥,入重庆。六月,遣赵安破神臂门,执梅应春杀,复泸州。重庆兵渐解去,围泸州。十二月,赵定应迎珏入重庆为制置。
大兵会重庆,驻佛图关。遣泸州降将李从招降,珏不从。至元十五年二月,大兵破绍庆府,守将鲜龙。珏率兵出薰风门,大将也速儿战扶桑坝,诸将从其后合击之,珏兵大溃。城中粮尽,赵安以书说珏降,不听。安乃与帐下韩忠显夜开镇西门降。珏率兵巷战不支,归索鸩饮,左右匿鸩,乃小舟载妻子东走涪。中道大憾斧其舟欲自沉舟人夺斧掷江中珏踊跃欲赴水家人挽持不得死。明日,万户铁木儿追及于涪,执之送京师。
珏至安西赵老庵,其友谓之曰:“公尽忠一世,以报所,今至此,纵得不死,亦何以哉?”珏乃解弓弦自经厕中,从者焚其骨,以瓦缶葬之死所。
(选自《宋史·张珏传》有删改)
【注】①大兵:元兵。②部曲:指军队。③渠:渠州,今四川渠县。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每渠,竭数郡兵护送     饷:食物、给养
B.内教民垦田积粟,未再   期:满一周年
C.守将鲜龙 执:捉住、抓住
D.珏乃解弓弦自经厕中 自经:上吊自杀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兵不得解甲卧 登高招,臂非加长也
B.执梅应春杀 屈平疾王听不聪也
C.大将也速儿战扶桑坝  失其所,不知
D.乃小舟载妻子东走涪  怀王不知忠臣之分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中道大憾/斧其舟/欲自沉舟人/夺斧掷江中/珏踊跃欲赴水/家人挽持不得死
B.中道/大憾斧其舟/欲自沉/舟人夺斧掷江中/珏踊跃/欲赴水家/人挽持不得死
C.中道大憾/斧其舟欲自沉/舟人夺斧掷江中/珏踊跃欲赴水/家人挽持不得死
D.中道/大憾斧其舟/欲自沉舟人/夺斧掷江中/珏踊跃/欲赴水家人/挽持不得死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军大举入侵,诸郡相继沦陷,合州被重重包围;张珏操练士兵,整治器械,在军中赏罚分明。
B.开州、庆州遭受敌军袭扰,张珏就派军队护耕,并指导百姓农业生产,官府和百姓都有了充裕的粮食储备。
C.重庆被围,几成孤城。张珏收复泸州,解了重庆之围;与敌大战扶桑坝,城破后亲率兵巷战。
D.张珏十八岁从军,为国家出生入死。大厦将倾而独木难支;因部将开城投降,张珏被俘身亡,令人扼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2-06 05:33:0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林锦,字彦章,连江人。景泰初,由乡贡授合浦训导。瑶寇充斥,内外无备。锦条具方略,悉中机宜。巡抚叶盛异之,檄署灵山县事。城毁于贼,锦因形便,为栅以守,广设战具,贼不敢逼。满秩去官民曰:“公去,贼复至,谁御者?”悉逃入山。盛以状闻,诏即以锦为知县。驰驿之官,民复来归。适岁饥诸瑶益剽掠无虚日锦单骑诣垒晓以祸福瑶感悟附县二十五部咸听命其不服者则讨之。天顺六年,破贼罗禾水,再破之黄姜岭,又大破之新庄。先后斩获千余级,还所掠人口,贼悉平,乃去栅,筑土城。盛及监司屡荐其才。成化改元,会廉州为贼所陷,乃以锦为试知府。岁复大饥,贼四出劫掠。锦谕散千余人,诛梗化者,而绥辑其流移。境内悉平。四年,上官交荐,请改授宪职,令专备钦、廉群盗。乃以为按察使佥事,益勤于政。十年赐敕旌异。久之,进副使。锦以所部屡有盗警,思为经久计,乃设团河营于西,设新寮营于南,别设洪崖营以杜诸寇出没路,易灵山土城,更筑高墉,亘五百丈,卒为岩邑。十四年,兵部上其抚辑功,被赉。锦在兵间,以教化为务。灵山尚鬼,则禁淫祀,修学校,劝农桑。其治廉、钦,皆饬学宫,振起文教。为人诚实,洞见肺腑,瑶蛮莫不爱信。其行军,与士卒同甘苦,有功辄推以与人,以故士多效死,所在祀。
(选自《明史·列传第五十三》)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适岁饥诸瑶/益剽掠无虚日/锦单骑/诣垒晓以祸福/瑶感悟附县二十五部咸听命/其不服者则讨之
B.适岁饥诸瑶/益剽掠无虚日/锦单骑诣垒/晓以祸福/瑶感悟附县/二十五部咸听命/其不服者则讨之
C.适岁饥/诸瑶益剽掠无虚日/锦单骑诣垒/晓以祸福/瑶感悟/附县二十五部咸听命/其不服者则讨之
D.适岁饥/诸瑶益剽掠无虚日/锦单骑/诣垒晓以祸福/瑶感悟附县/二十五部咸听命/其不服者/则讨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贡: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中,常科的考生一般有两个,一个是生徒,另一个是乡贡。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应试者叫乡贡。
B.满秩:指的是官员按照任期、年龄领满俸禄。古代官员的俸禄根据年终考评确定。有功者俸禄增加,有罪者俸禄减少乃至取消。
C.兵部:中国古代官署名,相当于今日的国防部。其长官为兵部尚书,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等。与吏部、户部、礼部、刑部、工部合称“六部”。
D.祠:是封建制度下供奉祖宗、鬼神或有功德的人的房屋。祠堂最早出现于汉代,东汉末,社会上兴起建祠抬高家族门第之风,甚至活人也为自己修建“生祠”。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林锦才华卓著,深受赏识。瑶寇泛滥,林锦洞悉形势,分条陈述方略,分析到位。受到巡抚叶盛的重视。
B.林锦防守有功。暂代灵山县事时,林锦根据地形,修建防御工事,准备战争用具,对贼寇形成威慑,保得一方太平。
C.林锦作战能力很强。天顺六年,他与贼寇在多地交战,屡战屡胜,斩首千余,被贼人掠走的百姓,也得以生还。
D.林锦政绩显著,受人敬重。他为政勤勉,重视教化,在管辖区移风易俗,兴学重农,为人坦诚,因此深受百姓爱戴和信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锦谕散千余人,诛梗化者,而绥辑其流移。境内悉平。
(2)别设洪崖营以杜诸寇出没路,易灵山土城,更筑高墉,亘五百丈,卒为岩邑。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馀,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悦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馀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吏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馀,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①,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言诸侯或连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馀,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注释:①釐:胙肉,祭过神的福食:受釐,一种祈神降福的仪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B.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C.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D.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博士:古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B.超迁:越级提拔。迁,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也有作降职远调的。古代表示官职提升的还有“擢”“陟”“除”等。
C.改正朔:改用新的历法。正朔即正月初一。夏商周以来,每更换一个朝代,也相应地改变一次历法,故有“夏历”“周历”之称。
D.孝文帝:“孝文”是汉文帝刘恒的谥号。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谊十几岁时就因能诗善文闻名当地。为官之初,曾得到同僚们的肯定,也深得皇上的赏识,一度被破格提拔。
B.贾谊多次上奏疏给皇上,反对分封,陈述有的诸侯封地太多,不符合古代的制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否则将兴起灾难。
C.贾谊奉命制定新的法令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遭到朝中绛侯灌婴等人的诽谤,说他年轻学浅,总想擅权弄事。
D.贾谊被从长沙召回,当时皇上正在虔诚地接受神的降福保佑,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便详细地说明,使文帝夜半前席。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2)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①玄字幼度。少颖悟,与从兄朗俱为叔父安所器重。安尝戒约子侄,因曰:“子弟亦何豫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玄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安悦。及长,有经国才略,屡辟不起。后与王珣俱被桓温辟为掾,并礼重之。于时苻坚强盛,边境数被侵寇,朝廷求文武良将可以镇御北方者,安乃以玄应举。中书郎郗超虽素与玄不善,闻而叹之,曰:“安违众举亲,明也。玄必不负举,才也。”

②时苻坚遣军围襄阳,车骑将军桓冲御之。诏玄发三州人丁,遣彭城内史何谦游军淮泗,以为形援。襄阳既没,坚将彭超攻龙骧将军戴逯于彭城。玄率何谦次于泗口欲遣间使报逯令知救至其道无由。小将田泓请行,玄许之。既而告城中曰:“南军垂至,我单行来报,为贼所得,勉之!”遂遇害。

③及苻坚自率兵次于项城,众百万。诏以玄为前锋,玄先遣广陵相刘牢之五千人直指洛涧,即斩梁成及成弟云,步骑崩溃,争赴淮水。牢之纵兵追之,生擒坚伪将梁他、王显、梁悌、慕容屈氏等,收其军实。坚进屯寿阳,列阵临肥水,玄军不得渡。玄使谓苻融曰:“君远涉吾境,而临水为阵,是不欲速战。诸君稍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坚众皆曰:“宜阻肥水,莫令得上。我众彼寡,势必万全。”坚曰:“但却军,令得过,而我以铁骑数十万向水,逼而杀之。”融亦以为然,遂麾使却阵,众因乱不能止。于是玄与琰、伊等以精锐八千涉渡肥水,决战肥水南。坚中流矢,临阵斩融。坚众奔溃,自相蹈藉投水死者不可胜计,肥水为之不流。余众弃甲宵遁,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十七八。诏遣殿中将军慰劳。赐钱百万,彩千匹。

(节选自《晋书•谢玄传》有删改)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于泗口(_____) (2)众百万(_____)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人事
A.准备B.参与C.谋划D.犹豫
【小题3】死者不可胜计
A.胜利B.能承受C.超过D.尽
【小题4】第②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玄率何谦/次于泗口欲遣间/使报逯令知/救至其道无由。
B.玄率何谦/次于泗口/欲遣间使报逯令知/救至其道无由。
C.玄率何谦次于泗口/欲遣间使报逯/令知救至/其道无由。
D.玄率何谦次于泗口/欲遣间/使报逯令知救至/其道无由。
【小题5】把第③段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融亦以为然,遂麾使却阵,众因乱不能止。于是玄与琰、伊等以精锐八千涉渡肥水,决战肥水南。
【小题6】第①段画线句反映了郗超对谢玄被推举持有怎样的态度
A.惊讶B.赞赏C.嫉恨D.不满
【小题7】有人认为淝水之战高度体现了谢玄的才能,谈谈本文是如何展现谢玄的才能的。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蔡凝,字子居,济阳考城人也。祖撙,梁吏部尚书、金紫光禄大夫。父彦高,梁给事黄门侍郎。凝幼聪晤,美容止。既长,博涉经传,有文辞,尤工草隶。天嘉四年,释褐授秘书郎,转庐陵王文学。光大元年,除太子洗马、司徒主簿。太建元年,迁太子中舍人。以名公子选尚信义公主,拜驸马都尉、中书侍郎。迁晋陵太守。及将之郡,更令左右缉治中书廨宇,谓宾友曰:“庶来者无劳,不亦可乎?”寻授宁远将军、尚书吏部侍郎。

凝年位未高,而才地为时所重,常端坐西斋,自非显贵名流,罕所交接,趣时者多讥焉。高宗尝谓凝曰:“我欲用义兴公主婿钱肃为黄门郎,卿意何如?”凝正色对曰:“帝乡旧戚,恩由圣旨,则无所复问。若格以佥议,黄散之职,故须人门兼美,惟陛下裁之。”高宗默然而止。肃闻而有憾,令义兴公主日谮之于高宗,寻免官,迁交陛。顷之,追还。

后主嗣位,受晋安王谘议参军,转给事黄门侍郎。后主尝置酒会,群臣欢甚,将移宴于弘范宫,众人咸从,唯凝与袁宪不行。后主曰:“卿何为者?”凝对曰:“长乐尊严,非酒后所过,臣不敢奉诏。”众人失色。后主曰:“卿醉矣。”即令引出他日后主谓吏部尚书蔡徵曰蔡凝负地矜才无所用也寻迁信威晋熙王府长史郁郁不得志,乃喟然叹曰:“天道有废兴,夫子云‘乐天知命’,斯理庶几可达。”因制《小室赋》以见志,甚有辞理。陈亡入隋,道病卒,时年四十七。

(《陈书·列传二十八》,有删改)

(注)长乐,天子母亲的代称。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即令引出他/日后/主谓吏部尚书蔡徵曰/蔡凝负地矜/才无所用也/寻迁信威晋熙王府/长史郁郁不得志
B.即令引出/他日/后主谓吏部尚书蔡徵曰/蔡凝负地矜才/无所用也/寻迁信威晋熙王府长史/郁郁不得志
C.即令引出他/日后/主谓吏部尚书蔡徵曰/蔡凝负地矜才/无所用也/寻迁信威晋熙王府长史/郁郁不得志
D.即令引出/他日/后主谓吏部尚书蔡徵曰/蔡凝负地矜/才无所用也/寻迁信威晋熙王府/长史郁郁不得志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经传指儒家经典和解释经典的文字,与“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经传”相同。
B.中国书法字体有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五种,随着历史发展,依次演变。
C.褐指粗布短衣,古时地位卑贱之人所着之衣,释褐是指脱去平民衣服,始任官职。
D.文中“文学”为官名,汉代始置于州郡及王国,又称文学掾,为后世教官所由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蔡凝聪颖有才,早年仕途顺畅。他出身仕宦,才华横溢,初入仕途就屡得升迁,并得以婚配公主,春风得意。
B.蔡凝为人厚道,善于为人着想。他从中书省离任时,命令手下人修葺中书省的官舍,以便让继任者舒适入住。
C.蔡凝国事为重,不惧得罪权贵。在皇帝想任用义兴公主的夫婿做黄门郎征求意见时,他直言反对,阻止了此事。
D.蔡凝性格亢直,敢于直言上谏。在陈后主邀领群臣去弘范宫纵酒宴饮时,他拒绝前往,并义正辞严地陈述理由。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常端坐西斋,自非显贵名流,罕所交接,趣时者多讥焉。
(2)肃闻而有憾,令义兴公主日谮之于高宗,寻免官,迁交阯。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罗亨信,字用实,东莞人。永乐二年进士。仁宗嗣位,始召入为御史。监通州仓储, 巡按畿内。

英宗即位之三月,擢右佥都御史,练兵平凉、西宁。正统二年,蒋贵讨阿台、朵儿只伯,亨信参其军务。至鱼儿海,贵等以刍饷不继,留十日引还。亨信让之曰:“公等受国厚恩,敢临敌退缩耶?死法孰与死敌?”贵不从。亨信上章言贵逗遛状。帝以其章示监督尚书王骥等。明年进兵,大破之。亨信以参赞功,进秩一等。

 父丧归葬。还朝,改命巡抚宣府、大同。参将石亨请简大同民三之一为军,亨信奏止之。十年进右副都御史,巡抚如故。时遣官度二镇军田,一军八十亩外,悉征税五升。亨信言:“文皇帝时,诏边军尽力垦田,毋征税,陛下复申命之,今奈何忽为此举?塞上诸军,防边劳苦,无他生业,惟事田作。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况边地硗瘠,霜早收薄,若更征税,则民不复耕,必致窜逸。计臣但务积粟,不知人心不固,虽有粟,将谁与守?”帝纳其言而止。

初,亨信尝奏言:“也先专候衅端,以图入寇。宜预于直北要害,增置城卫为备。不然,恐贻大患。”兵部议,寝不行。及土木之变,人情汹惧。有议弃宣府城者,官吏军民纷然争出。亨信仗剑坐城下,令曰:“出城者斩!”又誓诸将为朝廷死守,人心始定。也先挟上皇至城南,传命启门。亨信登城语曰:“奉命守城,不敢擅启。”也先逡巡引去。赤城、雕鹗、怀来、永宁、保安诸守将弃城遁,并按其罪。

当是时,车驾既北,寇骑日薄城下,关门左右皆战场。亨信与总兵杨洪以孤城当其冲,外御强寇,内屏京师。洪既入卫,又与朱谦共守,劳绩甚著。景帝即位,进左副都御史。明年,年七十有四矣,乞致仕。许之。归八年,卒于家。

【小题1】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B.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C.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D.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嗣位、即位:特指皇帝登上皇位,表示此意思的词还有登基、践阼等等。
B.原文“正统二年”中的“正统”是年号。古代常用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两字相配,60年周而复始),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生肖纪年法等。
C.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古代科举考试按照等级次序先后分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D.车驾、陛下指皇帝,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文中的年号还有“英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朝廷派蒋贵出兵征讨,罗亨信参与其中,蒋贵等人借故在鱼儿海逗留十天后返回,罗亨信很是不满,上奏章说明情况。后来继续进兵,终于大破敌军,罗亨信也因此晋级一等。
B.皇上派遣官员测量军田,规定一军八十亩以外都要征税五升,罗亨信援引先例,反对采取这一举措,并提出如果辛苦劳作、收入微薄而不堪赋税,人民就会放弃耕种选择逃逸。
C.敌人兵临城下,形势非常危急,亨信与总兵杨洪因为孤城处在交通要道,外御强敌,内保京城,浴血奋战,尽职尽责。景帝即位时,他虽已七十三岁,还是被晋升为左副都御史。
D.为防备也先入侵,罗亨信提议在正北要塞增置城卫,兵部虽然不很赞同,但还是接受了他的意见。为保卫宣府城,他持剑坐在城下,即使太上皇受到挟持,他都未曾打开城门。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亨信让之曰:“公等受国厚恩,敢临敌退缩耶?死法孰与死敌?”
(2)计臣但务积粟,不知人心不固,虽有粟,将谁与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