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樊叔略,陈留人也,父欢,仕魏为南兖州刺史、阿阳侯。属高氏专权,将谋兴复之计,为高氏所诛。叔略时在髫龀①,遂被腐刑,给使殿省。身长九尺,志气不凡,颇为高氏所忌。内不自安,遂奔关西。
周太祖见而器之,引置左右。寻授都督,袭爵为侯。大冢宰宇文护执政,引为中尉。叔略多计数,晓习时事,护渐信之,兼督内外。累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护诛后,齐王宪引为园苑监。时宪素有吞关东之志,叔略因事数进兵谋,宪甚奇之。建德五年,从武帝伐齐,叔略部率精锐,每战身先士卒。以功加上开府,进封清乡县公,邑千四百户。拜汴州刺史,号为明决。宣帝时,于洛阳营建东京,以叔略有巧思,拜营构监,宫室制度,皆叔略所定。功未就而帝崩。尉迥之乱,高祖令叔略镇大梁。迥将宇文威来寇,叔略击走之。以功拜大将军,复为汴州刺史。高祖受禅,加位上大将军,进爵安定郡公。在州数年,甚有声誉。邺都俗薄,号曰难化,朝廷以叔略所在著称,迁相州刺史,政为当时第一。上降玺书褒美之,赐物三百段,粟五百石,班示天下。百姓为之语曰:“智无穷,清乡公,上下正,樊安定。”征拜司农卿,吏人莫不流涕,相与立碑颂其德政。自为司农,凡种植,叔略别为条制,皆出人意表。朝廷有疑滞,公卿所未能决者,叔略辄为评理。虽无学术,有所依据,然师心独见,暗与理合。甚为上所亲委,高颎、杨素亦礼遇之。性颇豪侈,每食必方丈,备水陆。
十四年,从祠太山,行至洛阳,上令录囚徒。具状将奏,晨起,至狱门,于马上暴卒,时年五十九。上悼惜久之,赠亳州刺史,谥曰襄。
(《隋书循吏》 )
[注]①髫龀(tiáo chèn),儿童时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被腐刑,给使殿省被:遭受
B.以叔略有巧思,拜营构监拜:授予官职
C.邺都俗薄,号曰难化化:造化
D.高颗.杨素亦礼遇之礼:用礼节来……
【小题2】【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樊叔略为官政绩出色的一组是(  )
①身长九尺,志气不凡 ②叔略部率精悦,每战身先士卒
③拜汴州刺史,号为明决 ④宫室制度,皆叔略所定
⑤迁相州刺史,政为当时第一   ⑥吏人莫不流涕,相与立碑颂其德政
A.②③⑥B.③⑤⑥C.②④⑥D.①③⑤
【小题4】【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樊叔略在孩童时就因为父亲的案件被牵累,遭受残酷的刑罚,后被派作官府的杂役,就这样还是被疑忌,只好逃走。
B.樊叔略为人多智,经常为上级出谋划策,从而得到他们的信任和赏识;而且他作战勇敢,多次获得军功,被封高
C.樊叔略为官清明果决,奉命营建宫殿,规划设计都出于他的精巧构思,因而百姓称赞他智慧无穷,品行端正。
D.樊叔略虽然不擅长书本学问,不会引经据典,但是因为能够深入思考,所以得出的独到的见解往往与道理相契合。
【小题6】【小题7】翻译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10分)
①时宪素有吞关东之志,叔略因事数进兵谋,宪甚奇之。
②征拜司农卿,吏人莫不流涕,相与立碑颂其德政。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1-11-02 12:35:3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郭惟贤,字晢卿,晋江人。万历二年进士。自清江知县拜南京御史。会皇长子生,诏赦天下,惟贤因请召诸臣。冯保恶其言,谪江山丞。保败,还故官。劾左都御史陈炌希权臣指,论罢御史赵耀、赵应元,不可总宪纪。炌罢去。又荐王锡爵、贾三近、何源等,皆获召。主事董基谏内操被谪,惟贤救之,忤旨,调南京大理评事。给事中阮子孝、御史潘惟岳等交章救。帝怒,夺俸有差。惟贤寻迁户部主事,历顺天府丞。二十年,以右佥都御史巡抚湖广。景王封德安,土田倍诸藩,绝赋额犹存。及帝弟潞王之国卫辉,悉以景赋予王。王奏赋不及额,帝为夺监司以下俸,责抚按急奏报。惟贤言:“景府赋额皆奸民投献,妄张其数。臣为王履亩,增赋二万五千,非复如往者虚数,王反称不足,何也?且潞去楚远,莫若征之有司,转输潞府。《会典》言,皇庄及勋戚官庄,遇灾蠲减视民田。今襄、汉水溢,王佃民流亡过半,请躅如例。”又言:“长沙、宝庆、衡州三卫军戍武冈,而永州、宁远诸卫远戍广西,瘴疠死无数。请分香迭戍武冈,罢其戍广西者。”帝悉报许。承天守备中官以征兴邸旧赋,请罪潜江知县及诸佃民,旨下抚按勾捕。惟贤言臣抚楚事无不当问令中官问而臣等为勾捕臣实不能帝直其言而止寻请以太和山香税充王府逋禄免加派小民又请以周敦颐父辅成从祀启圣,诏皆从焉。入为左佥都御史,言行取不宜久停,言官不宜久系,台员不宜久缺。已,复言天下多故,乃自大僚至监司率有缺不补,政日废弛,且建言获谴者不下百余人,效忠者皆永弃。帝不纳。寻迁左副都御史。请早建皇储,慎简辅弼,亟行考选,俱不报。久之,以忧归。起户部左侍郎,未上卒。赠右都御史。天启初,谥恭定。

(节选自《明史·列传·卷一百一十五》)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惟贤言/臣抚楚事/无不当问/今中官问/而臣等为勾捕/臣实不能/帝直其言/而止寻/请以太和山香税充王府逋碌免/加派小民/
B.惟贤言/臣抚楚/事无不当问/今中官问/而臣等为勾捕/臣实不能/帝直其言而止/寻请以太和山香税充王府逋碌/免加派小民/
C.惟贤言/臣抚楚事/无不当问/今中官问/而臣等为勾捕/臣实不能/帝直其言而止/寻请以太和山香税充王府逋碌免/加派小民/
D.惟贤言/臣抚楚/事无不当问/今中官问/而臣等为勾捕/臣实不能/帝直其言/而止寻/请以太和山香税充王府逋碌/免加派小民/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夺俸,俸即俸禄,是官员所得到的薪金,夺俸是对有过失的官吏的一种惩罚措施。
B.国,周代诸侯国及汉以后侯王的封地,“家”为大夫的封地,“国家”即二者的合称。
C.从祀,亦即“配享”。是指古代宗庙祭祀中常设的次于主祭对象的先贤或先儒。
D.言官,是封建官制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负责考核评定各级官吏的得失。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惟贤敢于弹劾,善于举贤。他弹劾了陈炌、赵应元等,推荐了王锡爵何源等,后又趁皇上大赦天下之时,请求召回旧臣。
B.郭惟贤实事求是,直言不讳。他在巡抚湖广时,经过实际调查,直言反驳潞王的奏言,认为潞王所说的税收不足是虚假的。
C.郭惟贤关心民生,为民请命。他在襄水汉江涨水时,建议朝廷援引旧例减免佃民的租赋,以缓解灾情给百姓带来的伤害。
D.郭惟贤一心为国,多有建言。他建议轮流戍守武冈,停止远戍广西;建议及时考核选用、补足官员,以扭转政事日弛的局面。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潞去楚远,莫若征之有司,转输潞府。
(2)请早建皇储,慎简辅弻,亟行考选,俱不报。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禇亮,字希明,杭州钱塘人。曾祖湮,父玠,皆有名梁、陈间。亮少警敏,博见图史,一经目辄志于心。年十八,诣陈仆射徐陵,陵与语,异之。后主召见,使赋诗,江总诸词人在席,皆服其工。累迁为尚书殿中侍郎。入隋,为东宫学士,迁太常博士。炀帝议改宗庙之制,亮请依古七庙,而太祖、高祖各一殿,法周文、武二祧,与始祖而三,余则分室而祭,始祖二祧,不从迭毁。未及行,坐与杨玄感善,炀帝矜己嫉才,因是亦贬西海司户。时博士潘徽贬威定主簿,亮与俱,至陇山,徽死,为敛瘗,人皆义之。后为薛举黄门侍郎。举灭,秦王谓曰:“寡人受命而来,嘉于得贤。公久事无道君,得无劳乎?”亮顿首曰:“举不知天命,抗王师,今十万众兵加其颈,大王释不诛,岂独亮蒙更生邪?”王悦,赐乘马、帛二百段,即授王府文学。高祖猎,亲格虎,亮恳慆致谏,帝礼纳其言。王每征伐,亮在军中,尝预秘谋,有裨辅之益。贞观中累迁散骑常侍,封阳翟县候,老于家。太宗征辽,子遂良从,诏亮曰畴日师旅卿未尝不在中今朕薄伐君已老俯仰岁月且三十载眷意及此我劳如何今以遂良行想君不惜一子于朕耳善居加食亮顿首谢。及寝疾,帝遣医,中使候问踵相逮。卒,年八十八,赠太常卿,陪葬昭陵,谥曰康。初,武德四年,太宗为天策上将军,寇乱稍平,乃乡儒,宫城西作文学馆,收聘贤才。以大行台司勋郎中杜如晦、记室考功郎中房玄龄、文学禇亮等,并以本官为学士。

每暇日,访以政事,讨论坟籍,榷略前载,无常礼之间。命阎立本图象,使亮为之赞,题名字爵里,号“十八学士”,藏之书府,以章礼贤之重。

节选自《新唐书·卷一百二·列传第二十七》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诏亮曰/畴日师旅/卿未尝不在中/今朕薄伐/君已老/俯仰岁月/且三十载/眷言及此我劳/如何/今以遂良行/想君不惜一子于朕耳/善居加食/
B.诏亮曰/畴日师旅/卿未尝不在中/今朕薄伐/君已老/俯仰/岁月且三十载/眷言及此/我劳如何/今以遂良行/想君不惜一子于朕耳/善居加食/
C.诏亮曰/畴日师旅/卿未尝不在中/今朕薄伐/君已老/俯仰岁月/且三十载/眷言及此/我劳如何/今以遂良行/想君不惜一子于朕耳/善居加食/
D.诏亮曰/畴日师旅/卿未尝不在中/今朕薄伐/君已老/俯仰/岁月且三十载/眷言及此我劳/如何/今以遂良行/想君不情一子/于朕耳善居加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主,始自《三国志》称刘禅,后来用于称与其经历相似,被俘的割据政权末代君主
B.侍郎,汉代为郎官的一种,东汉后为尚书属官,唐代以后六部均以侍郎为长官之副。
C.炀帝,指隋炀帝杨广,“炀”乃谥号,谥号有表扬、批评、同情等类,“炀”属于同情类。
D.中使,即宫中派出的使者,多指宦官。文中的“中使”是奉皇帝之命问候褚亮的宦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褚亮少时博闻强记,颇有才华。他博览图书史籍,过目不忘,年少就很有才华,受到徐陵的赏识,受陈后主召见时所作诗歌,受到江总等人的赞赏。
B.褚亮为官知无不言,慷慨重义。炀帝议论改革宗庙制度时,奏请依照七庙制度,未及实施,因与杨玄感友好遭贬,同行者潘徽途中去世,褚亮将其入棺埋葬。
C.褚亮侍君忠心耿耿,深受信赖。高祖打猎时,亲自与老虎格斗,禇亮诚恳地劝谏,高祖采纳了他的话;后来高祖每次出征,都带着褚亮,让他参预秘谋。
D.褚亮因才充任学土,受帝赏识。禇亮曾被太宗聘请到文学馆,和杜如晦、房玄龄等人以本官充任学士,太宗命画家阎立本为学士们画像时,让褚亮写赞。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举不知天命,抗王师,今十万众兵加其颈,大王释不诛,岂独亮蒙更生邪?
(2)太宗为天策上将军,寇乱稍平,乃乡儒,宫城西作文学馆,收聘贤才。

同类题4

阅读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集贤校理丁君墓表(节选)

欧阳修

君讳宝臣,字元珍,姓丁氏,常州晋陵人也。其为人外和怡而内谨立,望其容貌进趋,知其君子人也。居乡里,以文行称。少孤,与其兄笃于友悌。兄亡,服丧三年,曰:“吾不幸幼失其亲,兄,吾父也。”

君治州县,听决精明,赋役有法,民畏信而便安之。其始治剡也如此,后治诸暨,剡邻邑也,其民闻其来,欢曰:“此剡人爱而思之,谓不可复得者也。今吾民乃幸而得之。”而君亦以治剡者治之。由是所至有声。及居阁下,淡然不以势利动其心,未尝走公卿;与诸学士群居恂恂,人皆爱亲之。

国家自削除僭伪,东南遂无事兵弛备者六十余年矣,而岭外尤甚。其山海荒阔,列郡数十,皆为下州,朝廷命吏,常以一县视之,故其守无城,其戍无兵。一日智高①乘不备,陷邕州,杀将吏,有众万余人,顺流而下,浔、梧、封、康诸小州所过如破竹。吏民皆望而散走,独君犹率羸卒百余拒战,杀六七十人,既败,亦走。

初,贼未至,君语其下曰:“幸得兵数千人,伏小湘峡,扼至险,以击骄兵,可必胜也。”乃请兵于广州,九请,不报。又尝得贼者一人,斩之。

贼既平,天子以君尝请兵不得,又能拒战杀贼,故他失守者皆夺两官,而君夺一官。已而知其贤,复召用。以治平四年四月某甲子,暴中风眩,一夕卒,享年五十有八。

君之平生,履忧患而遭困厄,处之安然,未尝见戚戚之色。其于穷达寿夭,知有命,固无憾于其心,然知君之贤,哀其志而惜其命止于斯者,不能无恨也。于是相与论著君之大节,伐石纪辞,以表见于后世,庶几以慰其思焉。

熙宁元年六月十四日,庐陵欧阳修述。

(注)①智高,指北宋中期广西的少数民族起义军首领侬智高。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尝走公卿   谒:拜见
B.兵弛备者六十余年矣    偃:训练
C.九请,不报   凡:一共
D.又尝得贼者一人 觇:窥探
【小题2】下列加点虚词的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其为人外和怡内谨立    履忧患遭困厄
B.淡然不势利动其心 天子君尝请兵不得
C.处之安 知君之贤
D.未尝见戚戚色  于是相与论著君大节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线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听决精明,赋役有法
审理断案精明,(分派)赋税徭役很得法度
B.而君亦以治剡者治之
而丁君也用治理剡县的方法来治理诸暨
C.国家自削除僭伪,东南遂无事
自从朝廷削除了地方割据的政权,国家东南也就没有什么叛乱发生了
D.故其守无城,其戍无兵
因此这些州郡的守备并不需要城墙,这些地区的戍卫也不需要士兵
【小题4】下列对文中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君早年丧父,他对兄长的感情如同对父亲的感情。
B.无论是剡县还是诸暨,百姓对丁君都既敬畏又信服。
C.丁君对智高的反叛早有预见,只因援军不得而未果。
D.平叛之后,天子因赞许丁君的表现,对他处罚较轻。
【小题5】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剡人爱而思之,谓不可复得者也。今吾民乃幸而得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少孤,家窭狭。嗜学,善《诗》《春秋》。资旷迈,乡人以无细谨,之。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事,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去,客密州。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留客汴,为浚仪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舍新丰,逆旅主人不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至长安,舍中郎将常何家。
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何,武人,不涉学,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客,忠孝人也。”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及谒见,与语,帝大悦,诏直门下省。明年,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帝何得人,赐帛三百匹。
周善敷奏,机辩明锐,动中事会,裁处周密,时誉归之。帝每曰:“我暂不见周即思之。”岑文本谓亲曰:“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苏、张、终、贾正应比耳。然鸢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俄迁治书侍御史,并知谏议大夫,检校晋王府长史。十八年,迁中书令。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周叹曰:“恨吾资品妄高,不得历此官。”帝征辽,留辅太子定州。及还,摄吏部尚书,进银青光禄大夫。帝尝以飞白书赐周曰:“鸾凤冲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
周病消渴连年,帝幸翠微宫,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食具膳,上医使者视护,躬为调药,太子问疾。疾甚,周取所上奏章悉焚之,曰:“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赠幽州都督,陪葬昭陵。
(节选自《新唐书》)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感激而西 感激:内心愤怒不已
B.乡人以无细谨,之 薄:接近
C.遣使者四辈敦    趣:通“促”,催促
D.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  除:官阶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马周有才能的一组是(  )
①旷迈
②悠然独酌,众异之
③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
④客,忠孝人也
⑤周善敷奏,机辩明锐
⑥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
A.①④⑥B.②③④
C.①②⑤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周年轻时曾任州助教,不擅处理人际关系,但得到赵仁本的赏识,于是被资助,到了长安。
B.马周善于陈述奏章,且能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很高的声誉。岑文本认为他论事切合情理,文采洋溢,使人听之忘却疲倦,并把他比作苏秦、张仪、终军、贾谊。
C.马周替中郎将常何写了一篇切中时务的奏章,深得太宗赞赏,太宗于是下诏马周入直门下省,并赏赐他三百匹丝帛。
D.马周患病多年,太宗经常派御医前往看护,并亲自为他调药。马周感激涕零,临终把所有奏章焚毁,不愿以此博取身后的名声。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2)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3) 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