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禇亮,字希明,杭州钱塘人。曾祖湮,父玠,皆有名梁、陈间。亮少警敏,博见图史,一经目辄志于心。年十八,诣陈仆射徐陵,陵与语,异之。后主召见,使赋诗,江总诸词人在席,皆服其工。累迁为尚书殿中侍郎。入隋,为东宫学士,迁太常博士。炀帝议改宗庙之制,亮请依古七庙,而太祖、高祖各一殿,法周文、武二祧,与始祖而三,余则分室而祭,始祖二祧,不从迭毁。未及行,坐与杨玄感善,炀帝矜己嫉才,因是亦贬西海司户。时博士潘徽贬威定主簿,亮与俱,至陇山,徽死,为敛瘗,人皆义之。后为薛举黄门侍郎。举灭,秦王谓曰:“寡人受命而来,嘉于得贤。公久事无道君,得无劳乎?”亮顿首曰:“举不知天命,抗王师,今十万众兵加其颈,大王释不诛,岂独亮蒙更生邪?”王悦,赐乘马、帛二百段,即授王府文学。高祖猎,亲格虎,亮恳慆致谏,帝礼纳其言。王每征伐,亮在军中,尝预秘谋,有裨辅之益。贞观中累迁散骑常侍,封阳翟县候,老于家。太宗征辽,子遂良从,诏亮曰畴日师旅卿未尝不在中今朕薄伐君已老俯仰岁月且三十载眷意及此我劳如何今以遂良行想君不惜一子于朕耳善居加食亮顿首谢。及寝疾,帝遣医,中使候问踵相逮。卒,年八十八,赠太常卿,陪葬昭陵,谥曰康。初,武德四年,太宗为天策上将军,寇乱稍平,乃乡儒,宫城西作文学馆,收聘贤才。以大行台司勋郎中杜如晦、记室考功郎中房玄龄、文学禇亮等,并以本官为学士。

每暇日,访以政事,讨论坟籍,榷略前载,无常礼之间。命阎立本图象,使亮为之赞,题名字爵里,号“十八学士”,藏之书府,以章礼贤之重。

节选自《新唐书·卷一百二·列传第二十七》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诏亮曰/畴日师旅/卿未尝不在中/今朕薄伐/君已老/俯仰岁月/且三十载/眷言及此我劳/如何/今以遂良行/想君不惜一子于朕耳/善居加食/
B.诏亮曰/畴日师旅/卿未尝不在中/今朕薄伐/君已老/俯仰/岁月且三十载/眷言及此/我劳如何/今以遂良行/想君不惜一子于朕耳/善居加食/
C.诏亮曰/畴日师旅/卿未尝不在中/今朕薄伐/君已老/俯仰岁月/且三十载/眷言及此/我劳如何/今以遂良行/想君不惜一子于朕耳/善居加食/
D.诏亮曰/畴日师旅/卿未尝不在中/今朕薄伐/君已老/俯仰/岁月且三十载/眷言及此我劳/如何/今以遂良行/想君不情一子/于朕耳善居加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主,始自《三国志》称刘禅,后来用于称与其经历相似,被俘的割据政权末代君主
B.侍郎,汉代为郎官的一种,东汉后为尚书属官,唐代以后六部均以侍郎为长官之副。
C.炀帝,指隋炀帝杨广,“炀”乃谥号,谥号有表扬、批评、同情等类,“炀”属于同情类。
D.中使,即宫中派出的使者,多指宦官。文中的“中使”是奉皇帝之命问候褚亮的宦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褚亮少时博闻强记,颇有才华。他博览图书史籍,过目不忘,年少就很有才华,受到徐陵的赏识,受陈后主召见时所作诗歌,受到江总等人的赞赏。
B.褚亮为官知无不言,慷慨重义。炀帝议论改革宗庙制度时,奏请依照七庙制度,未及实施,因与杨玄感友好遭贬,同行者潘徽途中去世,褚亮将其入棺埋葬。
C.褚亮侍君忠心耿耿,深受信赖。高祖打猎时,亲自与老虎格斗,禇亮诚恳地劝谏,高祖采纳了他的话;后来高祖每次出征,都带着褚亮,让他参预秘谋。
D.褚亮因才充任学土,受帝赏识。禇亮曾被太宗聘请到文学馆,和杜如晦、房玄龄等人以本官充任学士,太宗命画家阎立本为学士们画像时,让褚亮写赞。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举不知天命,抗王师,今十万众兵加其颈,大王释不诛,岂独亮蒙更生邪?
(2)太宗为天策上将军,寇乱稍平,乃乡儒,宫城西作文学馆,收聘贤才。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3-03 05:59:4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徵,字玄成,魏州曲城人。少孤,落魄,弃赀产不营,有大志,通贯书术。

太宗即位,拜谏议大夫,封钜鹿县男。当是时,河北州县素事隐太子、巢刺王者不自安,往往思乱。徵白太宗曰:“不示至公,祸不可解。”帝曰:“尔行安喻河北。”道遇太子千牛李志安、齐王护军李思行传送京师,徵与其副谋曰:“属有诏,宫府旧人普原之。今复执送志安等,谁不自疑者?”即贷而后闻。使还帝悦日益亲或引至卧内访天下事徵亦自以不世遇乃展尽底蕴无所隐凡二百余奏无不剀切当帝心者由是拜尚书右丞,兼谏议大夫。

后帝尝于酒中曰:“魏徵事隐太子、巢刺王时,诚可恶,我能弃怨用才,无羞古人。然徵每谏我不从,我发言辄不即应,何战?”徵曰:“臣以事有不可,故谏,若不从辄应,恐遂行之。”帝曰:“弟即应,须别陈论,顾不得?”徵曰:“昔舜戒群臣:‘尔无面从,退有后言。’若面从可,方别陈论,此乃后言,非稷所以事舜也。”帝大笑曰:“人言徵举动疏慢,我但见其妩媚耳!”

徵亡,帝思不已,登凌烟阁观画像,赋诗悼痛,闻者媢之,毁短百为。徵尝荐杜正伦、侯君集才任宰相,及正俭以罪黜,君集坐逆诛,奸人遂指为阿党;又言徵尝录前后谏争语示史官褚遂良。帝滋不悦,乃停叔玉,而仆所为碑,其家衰矣。

辽东之役,高丽、韩鞨犯阵,李等力战破之。军还,帝怅然曰:“魏徵若在,吾有此行邪!”即召其家到行在,赐劳妻子,以少牢祠其基,复立碑,恩礼加焉。

(节选自《新唐书·魏徵传》,有删改)

(注)①隐太子指李建成,巢刺王指李元吉,②稷:舜帝的贤臣。③媢:嫉妒。④叔玉:魏徵之子。
【小题1】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使还/帝悦/日益亲/或引至卧内/访天下事/徵亦自以不世遇/乃展尽底蕴无所隐/凡二百余/奏无不剀切当帝心者/
B.使还/帝悦/日益亲或/引至卧内/访天下事/徵亦自以不世遇/乃展尽底蕴无所隐/凡二百余/奏无不剀切当帝心者/
C.使还/帝悦/日益亲/或引至卧内/访天下事/徵亦自以不世遇/乃展尽底蕴无所隐/凡二百余奏/无不剀切当帝心者/
D.使还/帝悦/日益亲或/引至卧内/访天下事/徵亦自以不世遇/乃展尽底蕴无所隐/凡二百余奏/无不剀切当帝心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止确一项定
A.太宗即唐太宗李世民,他任用贤臣,善于纳谏,使国力强盛,开创“贞观之治”。
B.昏,同“婚”,指婚姻,古代姻亲关系中,男方父亲称“婚”,女方父亲称“姻”。
C.行在,是“行在所”的省称,指皇帝所在的地方,后来专指皇帝行幸所到的地方。
D.少牢,古代祭祀用羊、各一者,叫做“少牢”。少牢在祭品的规格上低于“太牢”。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徵年少不幸但志向高远。他幼年丧父,虽然生活穷困潦倒,但不以经营资产为意,而是胸怀大志,不断学习,通晓诗书术数,后来辅佐太子李建成。
B.魏徵能审时度势当机立断。隐太子李建成的河北旧部人心不稳,魏徵向太宗建议通过显示公心消除祸患,并在前往安抚的途中释放了两名太子旧部而后才上奏。
C.魏徵做事坚持原则。在太宗不听从自己建议的情况下,对皇帝的话总是不马上赞同,对此太宗曾提出疑问,魏徵回答是因为担心自己立即赞同,皇帝会匆忙行事。
D.太宗对魏徵的态度有过改变。魏徵死后,太宗痛怖思念,但嫉妒魏徵者不断诋毁,太宗施加了一系列惩罚,而辽东战役失败后,太宗又想起魏徵,并施加恩礼。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面从可,方别陈论,此乃后言,非稷所以事舜也。
(2)及正伦以罪黜,君集坐逆诛,纤人遂指为阿党。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仁轨,字正则,汴州尉氏人。少贫贱,好学。值乱,不能安业,每动止,画地书空,寓所习,卒以通博闻。武德初,河南道安抚大使任瑰上疏有所论奏,仁轨见其稿,为窜定数言。瑰惊异,赤牒补息州参军。转陈仓尉,部人折冲都尉鲁宁者,豪纵犯法,县莫敢屈。仁轨约不再犯,而宁暴横自如,仁轨榜杀之。州以闻,太宗曰:“尉而杀吾折冲,可乎?”召诘让。仁轨对曰:“宁辱臣,臣故杀之。”帝以为刚正,更擢成阳丞。

贞观十四年,校猎同州。时秋敛未讫,仁轨谏曰:“今兹澍泽沾足,百谷炽茂,收才十二。常日赘调,已有所妨。又供猎事,缮桥治道,役虽简省,犹不损数万,宜少延一旬,使场圃毕劳,陛下六飞徐驱,公私交泰。”玺书褒纳。拜新安令。累给事中,为李义府所恶,出为青州刺史。

咸亨五年,为鸡林道大总管,东伐新罗。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永隆二年,加太子少傅。数乞骸骨,听解左仆射。武后临朝,复拜左仆射。上疏辞疾,因陈吕后、禄、产祸败事以规后,后遣武承嗣赍玺书慰勉。改丈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卒年八十五。诏百官赴哭,册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大都督,陪葬乾陵。

仁轨虽贵显,不自矜踞,接旧故如布衣时。尝为御史袁异式所劾,慢辱之,胁使引决。及拜大司宪,异式尚在台,不自安,因醉以情自解。仁轨持觞曰:“所不与公者,有如此觞。”后既执政,荐为司元大夫。然宦由州县至宰辅,善致声誉,得吏下欢心。

(节选自《新唐书·刘仁轨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
B.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
C.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
D.仁轨率兵绝瓠芦河/攻大镇七重城/破之/进爵为公/子及兄子授上柱国者三人/州党荣之/号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贞观”是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称。
B.“陛下”原来指站在宫廷台阶下的侍者,后来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时对帝王的敬称。殿下,也是对皇上的尊称。
C.“迁”是表示中国古代官吏调动、升贬的常用词语。一般情况下,用“左迁”来表示贬官。
D.“乞骸骨”指古代官员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类似的词语还有“致仕”。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仁轨自幼好学,才华出众。每当空闲之时,他用手指在空中和地上写写画画,终成饱学之士。后来以其才华受到任瑰的青睐,被任命为息州参军。
B.刘仁轨不畏强暴,刚毅正直。在任陈仓县尉时,警告凶暴蛮横的折冲都尉鲁宁,鲁宁没收敛,就用刑杖将其打死。唐太宗得知此事后当即表示认可。
C.刘仁轨体恤百姓,直言劝谏。秋收还没结束,太宗想要到同州打猎,刘仁轨认为这时即使只按平常情况征用劳役,也会对秋收造成妨害,建议秋收后再出行。
D.刘仁轨谦恭待人,不计前嫌。他虽位极人臣,但接待亲朋故旧仍如从前。对于曾经得罪自己的下级袁异式表示不计私仇,后来还推荐他任司元大夫。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疏辞疾,因陈吕后、禄、产祸败事以规后,后遣武承嗣赍玺书慰勉。
(2)尝为御史袁异式所劾,慢辱之,胁使引决。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崔弘礼,字从周,系出博陵,北齐左仆射怀远六世孙。磊磊有大志,通兵略。过宣武,从刘玄佐猎夷门,玄佐酒酣,顾曰:“崔生独不知此乐邪?”弘礼笑曰:“我固喜武,请为公欢。”玄佐臂鹰与弘礼驰逐,急缓在手,一军惊曰:“安得此奇客?”玄佐大悦,欲留之,固辞,厚为资饷。至京师,所善李观病且死,弘礼殚褚为治丧,葬毕乃去。

及进士第,平判异等。灵武李栾表为判官,以亲老不应,更东都留守吕元膺参谋。时天子讨蔡,李师道谋袭洛,胁沮朝廷以释蔡危。弘礼为箝揣贼情,部分设张,东都卒无患。迁留守判官,擢忻、汾二州刺史。田弘正请朝,表弘礼徙卫州,兼魏博节度副使。伐李师道,弘正多所咨逮。

长庆初,张弘靖镇幽州,诏弘礼往副。未及行,军乱,改绛州刺史。李㝏反于汴,诏徙河南尹,倚以捍贼。迁河阳节度使,治河内秦渠,溉田千顷,岁收八万斛。

李同捷叛,与李听合师讨之。至濮州,大将李万瑀、刘寀拥兵自固,弘礼表万瑀守沂州,寀守黄州,夺其兵,击贼禹城,破之,获铠装数十万。时徐泗节度使王智兴兖、海、郓、曹、淄、青当徐道者,出车五千乘,转粟馈军,弘礼度道远,乃自兖开盲山故渠,自黄队抵青丘,师人大济。李祐以郑滑兵三千入齐而溃弘礼悉斩之为出郓兵二千祐遂大破贼尸藉十余里祐望郓拜曰:“活我者崔公也!”加检校尚书左仆射,徙东都留守。召还,卒,年六十五,司空。

(选自《新唐书·崔弘礼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
A.李祐以郑滑兵三千入齐而溃/弘礼悉斩之/为出郓兵二千/祐遂大破贼/尸藉十余里
B.李祐以郑滑兵三千入齐/而溃弘礼/悉斩之/为出郓兵二千/祐遂大破/贼尸藉十余里
C.李祐以郑滑兵三千入齐而溃/弘礼悉斩之/为出郓兵二千/祐遂大破/贼尸藉十余里
D.李祐以郑滑兵三千入齐/而溃弘礼/悉斩之/为出郓兵二千/祐遂大破贼/尸藉十余里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平判,平选判试。唐朝政府对人才按常规程序铨选,之后判定是否“入等”。
B.署,指办理公务的机关,即公署、官署之意。类似的词语还有公府、衙门等。
C.檄,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晓谕或声讨的下行文书。文中指王智兴以檄文下令。
D.赠,古代为示推恩,在重臣的先人或本人死后追赠其爵位、官职或荣誉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弘礼出身名门,仗义疏财。他是博陵崔氏之后,先祖曾任左仆射;其好友李观病逝,他倾囊相助,为其治丧,直到葬礼完毕才离开。
B.崔弘礼武艺超群,胸有大志。他善于骑射,曾与刘玄佐一起打猎,被刘玄佐赏识,但他不为所动,推辞留用,远赴京师,后考中进士。
C.崔弘礼精通兵略,屡建战功。他为讨伐李师道出谋划策,调度兵力,保卫东都;平定李㝏叛乱;与李听平定李同捷叛乱;助李祐破敌。
D.崔弘礼治理河渠,造福军民。他任河阳节度使时,治理秦渠,灌溉土地,增收了粮食;任天平节度使时,重开盲山渠,缩短运粮路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从刘玄佐猎夷门,玄佐酒酣,顾曰:“崔生独不知此乐邪?”
(2)时天子讨蔡,李师道谋袭洛,胁沮朝廷以释蔡危。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烈,字定方,冀州武邑人。父邕,当隋季,率里中数千人为本郡讨贼。定方骁悍有气决,年十五,从父战,数先登陷阵。邕卒,代领其众,破剧贼张金称、杨公卿,追北数十里,自是贼不舍境,乡党赖之。贞观初,从李靖袭突厥颉利于磧口,率彀马二百为前锋,乘雾行,去贼一里许,雾霁,见牙帐,驰杀数十百人,颉利及隋公主惶窘各遁去,靖亦寻至,余党悉降。再迁左卫中郎将。与程名振讨高丽,破之。拜右屯卫将军、临清县公。从葱山道大总管程知节征贺鲁,至鹰娑川,贺鲁率二万骑来拒。定方始休士,见尘起,率精骑五百,逾岭驰捣贼营,贼众大溃,所弃铠仗、牛马藉藉山野不可计。副总管王文度疾其功,矫制收军不深入。于是马癯卒劳,无斗志。定方说知节曰:“天子诏讨贼,今反自守,何功之立哉?且公为大将,而阃外之事不得专,顾副将乃得专之,理不其然!胡不囚文度待天子命?”不从。至怛笃城,有胡人降,文度猥曰:“师还而降,且为贼,不如杀之,取其赀。”定方曰:“此乃自作贼耳,宁曰伐叛!”及分财,定方一不取。高宗知之,比知节等还,悉下吏,当死,贷为民。会都曼先镇诸胡,劫所部及疏勒、硃俱波、喝般陀三国复叛,诏定方还为安抚大使。率兵至叶叶水而贼堞马头川定方选精卒万骑三千袭之昼夜驰三百里至其所都曼惊战无素遂大败走马保城师进攻之,都曼计穷,遂面缚降。俘献于乾阳殿,有司请论如法。定方顿首请曰:“臣向谕陛下意,许以不死,愿丐其命。”帝曰:“朕为卿全信。”乃宥之。葱岭以西遂定。

(节选自《新唐书》卷 一百一十一)

注灌:瘦弱。阃外:外任将吏驻守管辖的地域。阃堞, 城上如齿状的矮墙。宥:宽恕。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率兵至叶叶水/而贼堞马头川/定方选精卒万/骑三千袭之/昼夜驰三百里/至其所/都曼惊/战无素/遂大败/走马保城/
B.率兵至叶叶水/而贼堞马头川/定方选精卒万骑/三千袭之/昼夜驰三百里/至其所/都曼惊/战无素/遂大败/走马保城/
C.率兵至叶叶水/而贼堞马头川/定方选精卒万/骑三千袭之/昼夜驰三百里/至其所/都曼惊/战无素/遂大败走/马保城/
D.率兵至叶叶水/而贼堞马头川/定方选精卒万骑/三千袭之/昼夜驰三百里/至其所/都曼惊/战无素/遂大败走/马保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牙帐,中国古代将帅所居营帐,也指边境少数民族自封的所谓“首都”。
B.公主,中国古代对皇女、王女、帝女或者朝廷重臣的女儿的特定称谓。
C.有司,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他们为有司。
D.陛下,原指朝廷大殿下的侍者,后指与帝王对面应对时对帝王的敬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烈骁勇彪悍,年少便成大器。他十五岁时,追随父亲讨贼,多次率先攻入敌阵。父亲去世后,他接替父亲统帅部众破贼,威振乡里。
B.苏烈杀敌英勇,连续立下战功。他跟从李靖袭击突厥颉利时,趁着大雾骑马杀敌数十百人,使敌或走或降;在讨伐高丽中再次立下新功。
C.苏烈轻财重义,一心为国立功。面对副总管王文度的嫉妒行径,他力劝程知节乘胜追击敌人为国立功;等到分取财物时,他却一无所取。
D.苏烈心地善良,敢于为俘请命。在乾阳殿进献贼首俘虏都曼时,他磕头恳求皇上赦免自缚请降的叛贼都曼的死罪,皇帝答应了他的请求。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定方说知节曰:“天子诏讨贼,今反自守,何功之立哉?”
(2)文度猥曰:“师还而降,且为贼,不如杀之,取其赀。”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方翼,仲翔,并州祁人。祖裕,随州刺史,尚同安大长公主。方翼性至孝,善谋略。早,母李,为主所斥,居凤泉墅。方翼尚幼,杂佣保,执苦不弃日。垦田植树,治林垠,完墙屋,为富家。高宗立,而从祖女弟为皇后,调安定令,诛灭大姓,奸豪胁息。居母丧,其友赵持满诛死,尸诸道,亲戚莫敢视,方翼曰:“栾布哭彭越,义也;周文王掩骼,仁也。绝友义,蔽主仁,何以事君?”遂往哭其尸,具礼收葬。金吾校尉劾系,帝嘉之,不罪。

再迁肃州刺史州无隍堑寇易以攻方翼乃发卒建楼堞厮多乐水自环烽逻警明。仪凤间,河西蝗,独不至方翼境,而它郡民或馁死,皆走方翼治下。乃出私钱作水磨,簿其赢,以济饥瘵,构舍数十百楹居之,全活甚众。

方翼兼检校安西都护,筑碎叶城,面三门,纡还多曲以诡出入,五毕。西域胡纵观,莫测其方略,悉献珍货。永淳初,十姓阿史那车簿啜叛,围弓月城,方翼引军战伊丽河。败之,斩首千级。俄而敌兵十万踵至,方翼次热海,进战,矢著臂,引佩刀断去,左右莫知。所部杂虏谋执方翼为内应,方翼悉召会军中,厚赐,以次出壁外,缚之。会大风,杂金鼓,而号呼无闻者,杀七千人。即遣骑分道袭敌,皆惊溃,乌鹘引兵遁去,擒首领突骑施等三百人,西戎震服。初,方翼次葛水,暴涨,师不可度,沉祭以祷,师涉而济。

西域平,以功迁夏州都督。属牛疫,民废田作。方翼为耦耕法,张机键,力省而见功多,百姓顺赖。明年,召方翼议西域事,引见奉天宫,赐食帝前。帝见衣有污濯处,问其故,具对热海苦战状。视其创,帝咨嗟久之,赐赉良厚。

(节选自《新唐书·王方翼传》,有删改)

(注)①尚:匹配,多指高攀婚姻。②厮:通“斯”,分开。③十姓阿史那车簿啜:人名。后文“乌鹘”“突骑施”均为人名。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再迁肃州刺史/州无隍堑/寇易以攻/方翼乃发卒建楼堞/厮多乐水自环/烽逻警明
B.再迁肃州刺史/州无隍堑寇/易以攻/方翼乃发卒/建楼堞/厮多乐水/自环/烽逻警明
C.再迁肃州刺史/州无隍堑/寇易以攻方翼/乃发卒/建楼堞/厮多乐水自环/烽逻警明
D.再迁肃州刺史/州无隍堑寇/易以攻方翼/乃发卒建楼堞/厮多乐水/自环/烽逻警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时男子20岁时取字,女子许嫁时取字。称人称名,称己称字。
B.孤,“幼而无父曰孤”,文中就是此种含义。古代也可做王侯的自称。
C.迁,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升迁。也可用指贬谪,如“左迁”。
D.旬,是时间单位。在文中,“旬”是指十天,和“十旬休假”的“旬”同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方翼为子重亲重孝。年幼时,为减轻母亲独支家门的负担,常常与佣人一起辛勤劳作,历经艰辛,使家境逐渐殷实富足。
B.王方翼为人重情重义。曾为被诛杀的友人赵持满处理丧事。他认为这样做既可彰显朋友义气,也可维护国君的仁爱形象。
C.王方翼为将英勇无畏。永淳初年,他在热海引军作战,杀敌甚多,令敌军惊慌溃散,又乘胜追击,生擒敌首,西戎归服。
D.王方翼为官有责有方。在担任肃州刺史和夏州都督时,都尽职尽责,帮助老百姓度过灾难,其他治郡的百姓多有前来投靠。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遂往哭其尸,具礼收葬。金吾校尉劾系,帝嘉之,不罪。
(2)俄而敌兵十万踵至,方翼次热海,进战,矢著臂,引佩刀断去,左右莫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