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阳城字亢宗,定州北平人。城谦恭简素,遇人长幼如一。远近慕其行,来学者迹接于道。闾里有争讼,不诣官而诣城决之。有盗其树者,城遇之,虑其耻,退自匿。尝绝粮,遣奴求米,奴以米易酒,醉卧于路。城怪其故,迎之,奴未醒,乃负以归。及觉,痛咎谢,城曰:“寒而饮,何责焉?”岁饥,屑榆为粥,讲论 不辍。或哀其馁,与之食,不纳。山东节度府闻城义者,发使遗五百缣,戒使者不令返。城固辞,使者委而去,城置之未尝发。会里人邹俶欲葬亲,贷于人无得,城知其然,举缣与之。李泌为宰相,言之德宗,召拜右谏议大夫。初,城未起,缙绅想见风采。既处谏诤官,士以为且死职,天下益惮之。及受命,它谏官论事苛细纷纷,帝厌苦,而城浸闻得失且熟,犹未肯言。及裴延龄诬逐陆贽等,帝怒甚,无敢言,城闻,曰:“吾谏官,不可令天子杀无罪大臣。”乃上疏极论延龄罪,慷慨引义,申直贽等,累日不止。闻者寒惧,城愈厉。帝大怒,召宰相抵城罪。坐是下迁国子司业,简孝秀德行升堂上,沉酗不率教者皆罢。躬讲经籍,生徒斤斤皆有法度。薛约者,狂而直,言事得罪,谪连州。吏捕迹,得之城家。城坐吏于门,引约饮食讫,步至都外与别。帝恶城党有罪,出为道州刺史。至道州,治民如治家,宜罚罚之,宜赏赏之,不以簿书介意。月俸取足则已,官收其余。
[注]想见:思慕。 风采:此指某些官吏具有的刚正的风格。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及觉,痛咎谢咎:归咎、责怪
B.屑榆为粥,讲论不辍屑:碎末
C.城固辞,使者委而去委:丢下
D.简孝秀德行升堂上简:选拔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不诣官而诣城决之
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
B.会里人邹俶欲葬亲,贷于人无得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C.士以为且死职,天下益惮之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D.引约饮食讫,步至都外与别
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
【小题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阳城清廉正直的一组是  (   )(3分)
①城遇之,虑其耻,退自匿
②城固辞,使者委而去,城置之未尝发
③乃上疏极论延龄罪,慷慨引义,申直贽等 
④躬讲经籍,生徒斤斤皆有法度
⑤城坐吏于门,引约饮食讫,步至都外
⑥月俸取足则已,官收其余
A.①④⑥B.①⑤⑥C.②③④D.②③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阳城为人谦虚恭谨简单朴素,品行深受人们的景仰,前来求学的人接连不断,当地人有了争执,不去官府而都找阳城来裁决。
B.阳城为人宽厚仁慈。对于偷盗他家树的人,阳城退步避让,以免对方羞愧;对于擅自以米换酒渴并醉倒于路的仆人,阳城将他背回了家,并宽慰他,让他不必自责。
C.阳城忠于职守,直言敢谏。他虽不象其他谏官那样勤心政事,但在大臣遭陷害,无人敢言时,他却不怕触犯君威,挺身而出,仗义执言。
D.阳城教化有道。他担任国子司业,对于太学诸生,提倡修养孝道德行。在他的教育下,太学诸生都能严守法度。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山东节度府闻城义者,发使遗五百缣,戒使者不令返。(3分)
译文: 
(2)城坐吏于门,引约饮食讫,步至都外与别。(3分)
译文:   
(3)及受命,它谏官论事苛细纷纷,帝厌苦,而城浸闻得失且熟,犹未肯言。(4分)
译文: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1-11-16 04:58:2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陈思王植,字子建。年十岁余,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时邺铜雀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性简易,不治威仪,舆马服饰,不尚华丽。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特见宠爱。太祖征孙权,使植留守邺,戒之曰:“吾昔为顿邱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与!”植既以才异,而丁仪、丁廙、杨修等为之羽翼。太祖狐疑,几为太子者数矣。而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植尝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太祖大怒,公车令坐死。由是重诸侯科禁,而植宠日衰。太祖既虑终始之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植益内不自安。二十四年,曹仁为关羽所围。太祖以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植醉不能受命,于是悔而罢之。文帝即王位,诛丁仪、丁廙并其男口。植与诸侯并就国。黄初二年,监国谒者灌均希指,奏植“醉酒悖慢,劫胁使者”。有司请治罪,帝以太后故,贬爵安乡侯,其年改封鄄城侯。三年,立为鄄城王,邑二千五百户。植常自愤怨,抱利器而无所施。以陈四县封植为陈王,邑三千五百户。植每欲求别见独谈,论及时政,冀试用,终不能得。时法制,待藩国既自峻迫,寮属皆贾竖下才,兵人给其残老,大数不过二百人。又植以前过,事事复减半,十一年中而三徙都,常汲汲无欢,遂发疾薨,时年四十一。
(选自《三国志·魏书十九》)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善文 属:撰写,写作
B.汝人邪 倩:含笑的样子,引申为“有才”
C.植既以才异   见:表被动,相当于“被”
D.冀试用 幸:希望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说明曹植“才华出众”和“任性而为”的一组是
A.植援笔立成,可观/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
B.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植尝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
C.常自愤怨,抱利器而无所施/植醉不能受命
D.每欲求别见独谈,论及时政,幸冀试用/醉酒悖慢,劫胁使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植在十几岁的时候就显现才华,而且性情随和,所驾的车马和自己平日的着装也不刻意追求华丽,受到父亲的宠爱。
B.曹植曾受到曹操的勉励,一方面因为有出众的才华,另一方面又得到丁仪、丁廙、杨修等人辅佐,好几次差一点被立为嗣。
C.曹植率性而为,举止旷达,不知道砥砺言行,他曾因醉酒而没有能接受曹操让他救曹仁的命令,曹植虽然后来后悔了但是还是没有能够出征。
D.曹植受到冷落和排挤后,常常自怨怀瑾握瑜,空有才华却无处施展,几经努力,终无所用,后来在郁郁寡欢中抱病而死,终年四十一岁。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与!
(2)而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骥,字尚德,郯城人。洪武二十六年乡试。入国学,居三年,授户科给事中。时关市讥商旅,发及囊箧,骥奏止之。寻事免。建文时,荐起新乡知县,招流亡,给以农具,复业者数千人。内艰去官,民相率奏留者数四,不许。永乐初,服阕,改知东安。事有病民,辄奏于朝,罢免之。有嫠妇子啮死,诉于骥。骥祷城隍神,深自咎责。明旦,狼死于其所。侍郎李昶等交荐,擢刑部郎中。奏陈十余事,多见采纳。坐累,谪役保安。
洪熙时,有诏求贤,荐为御史。陈经国利民十事,仁宗嘉纳。宣德五年巡视仓场,军高祥盗仓粟,骥执而鞫之。祥父妾言,祥与张贵等同盗,骥受贵等贿故独罪祥。刑部侍郎施礼遂论骥死。骥上章自辨,帝日:“御史即擒盗,安肯纳贿!”命偕都察院再讯,骥果枉。帝乃切责礼,而复骥官。其年十一月,择廷臣二十五人为郡守,奉敕以,骥授河南知府。
河南境多盗,骥为设火甲,一户被盗,一甲偿之。犯者,大署其门日盗贼之家。又为《劝教文》。振木铎以徇之。自是人成改行,道不拾。郡有伊王府,王数请嘱,不从。中官及校卒虐民,又为骥所抑,恨甚。及冬至,令骥以四更往陪位行礼,及骥如期往,诬骥后期,执而桎梏之,次日乃释。骥奏闻,帝怒,贻书让王,府中承奉、长史、典仪悉逮置于理。
骥持身端恪,晏居虽几席必正。莅郡六年卒,年七十。士民赴吊,咸哭失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洪武二十六年乡试   举:中举
B.寻事免     坐:因犯……罪或错误
C.道不拾     遗:遗失,丢失
D.奉敕以     行:出行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李骥“对下采用安抚方式”和“对不公事敢于抗争”的一组是( )
A.①招流亡,给以农具 ②骥上章自辨
B.①时关市讥商旅,发及囊箧,骥奏止之 ②内艰去官,民相率奏留者数四,不许
C.①事有病民,辄奏于朝,罢免之 ②帝乃切责礼,而复骥官
D.①骥为设火甲,一户被盗,一甲偿之   ②中官及校卒虐民,又为骥所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骥是郯城人,他仕途坎坷,任户科给事中和刑部郎中期间,皆因事获罪而被免职。
B.李骥大力推行百姓的教化工作。任御史职务时,他编纂了《劝教文》,并让人摇着铃铛去宣传。
C.李骥不畏权贵。伊王多次请托李骥,他都不听从。后来受到伊王的诬陷,无故被拘禁。
D.李骥深受百姓的爱戴。任新乡知县离职时,百姓多次上奏挽留他;逝世时,百姓们前来吊丧,都痛哭失声。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侍郎李昶等交荐,擢刑部郎中。奏陈十余事,多见采纳。
(2)及骥如期往,诬骥后期,执而桎梏之,次日乃释。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娄机,字彦发,嘉兴人。乾道二年进士,授盐官尉。丁母忧,服除,调含山主簿。郡委治铜城圩八十有四,役夫三千有奇,设庐以处之,器用材植,一出于官,民乐劝趋,两旬告毕。遭外艰免丧为江东提举司干办公事易淮东已而复旧改知西安县巨室买地为茔域发地遇石复索元价。机曰:“设得金,将谁归?”迁宗正寺主簿,请宽恤淮、浙被旱州县。
时皇太子始就外傅,遴选学官,以机兼资善堂小学教授。机日陈正言正道,又以累朝事亲、修身、治国、爱民四事,手书以献,太子置之坐,朝夕观省。随事开明,多所裨益。都城大火,机应诏上封事,力言朝臣务为奉承,不能出己见以裨国论;外臣不称职,至苛刻以困民财;将帅偏裨务为交结,而不知训阅以强军律。时年七十,丐闲,不许。
迁右正言兼侍讲,首论广蓄人才,乞诏侍从、台谏、学士、待制、三牙管军各举将帅边郡一二人,召问甄拔,优养以备缓急。召为吏部侍郎兼太子左庶子,言:“至公始可以服天下,权臣以私意横生,败国殄民,今当行以至公。”又言:“两淮招集敢勇,不难于招而难于处。若非绳以纪律,课其勤惰,必为后害。”仍请检校权臣、内侍等没入家赀,专为养兵之助。
迁礼部尚书兼给事中,进参知政事。当干戈甫定,信使往来之始,疮痍方深,敝蠹纷然,机弥缝裨赞甚多。嘉定二年八月,行皇太子册命,机摄中书令读册。数上章告老,帝不许,皇太子遣官属勉留之。卒,赠金紫光禄大夫,加赠特进。
机初登第,其父寿戒之曰:“得官诚可喜,然为官正自未易尔!”机抚其弟模、栋,卒为善士。居乡以诚接物,是非枉直判于语下,不为后言,人惮而服之。称奖人才,不遗寸长,访问贤能,疏列姓名及其可用之实,以备采取,其所荐进,亦不欲人之知也。机深于书学,尺牍人多藏云。(节选自《宋史•娄机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遭外艰∕免丧∕为江东提举司干办公事∕易淮东∕已而复旧∕改知西安县∕巨室买地为茔域∕发地遇石∕复索元价
B.遭外艰∕免丧∕为江东提举司干办∕公事易淮东∕已而复旧∕改知西安∕县巨室买地为茔∕域发地遇石∕复索元价
C.遭外艰∕免丧∕为江东提举司干办公事∕易淮东∕已而复∕旧改知西安县∕巨室买地为茔∕域发地遇石∕复索元价
D.遭外艰∕免丧∕为江东提举司干办∕公事易淮东∕已而复∕旧改知西安∕县巨室买地为茔域∕发地遇石∕复索元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丁母忧,指遭到母亲的丧事。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必须离职,称“丁忧”。源于汉代。
B.丐,求。丐闲,文中是指请求辞官归家。类似的提法还有“乞休”“乞骸骨”“下车伊始”等。
C.古代有些朝代崇右,以右为上,为贵,为高。《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因蔺相如“位在廉颇之右”,廉颇对此心有不甘,宣称要羞辱蔺相如。
D.第,指科举考试录取列榜的甲乙次第。通过殿试者称为进士,进士一甲称“进士及第”,二甲称“进士出身”,三甲称“同进士出身”,登第即指进士及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娄机为政有方,体恤民情。他治理铜城堤岸时,为民工置建房屋,提供工具;升为宗正寺主簿,他请求朝廷抚恤淮、浙两路遭旱灾的州县。
B.娄机重视人才,富有远见。他提出广泛储备人才,请求下诏从侍从、台谏、学士等分别选拔可担任边州将帅的一二人,以行危急之事。
C.娄机为人正直,关心国事。做皇太子老师时,他向皇太子陈说正直道理,并上密奏陈述将帅专权,对军纪管理松懈,不训练检阅军队。
D.娄机深受皇帝重视,多次请求告老还乡,皇帝都没有允许。娄机去世后,被追封金紫光禄大夫,加赠特进。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机日陈正言正道,又以累朝事亲、修身、治国、爱民四事,手书以献
(2)称奖人才,不遗寸长,访问贤能,疏列姓名及其可用之实,以备采取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沛公之从雒阳①南出轩辕,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日:“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②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汉元年正月,(沛公)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良因说汉王日:“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良亡,间行归汉王。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日:“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日:“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郄;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怨。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日:“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留侯性多病,即道引不食谷,杜门不出岁余。会太祖崩,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日:“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强听而食。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节)
(注)①雒阳:洛阳。②郦食其:人名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B.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C.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D.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古爵位名,为春秋时期五等爵的第三等,比“伯”低一等。《烛之武退秦师》中晋侯比秦伯低一等。
B.太祖,是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太祖、太宗。
C.崩,古代称帝王或王后死叫“崩”,称诸侯或大官死叫“薨”,称大夫死叫 “卒”,“卒”后为死亡的通称。
D.谥,封建时代在人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评定褒贬给予的称号,称为谥或谥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良轻财爱国。韩国破亡之时,张良家有奴仆三百人,他变卖全部家产来寻求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
B.张良为人精明。他献计刘邦,利诱秦朝将领,从而没费一兵一卒,一举拿下咸阳。
C.张良足智多谋。败峣下秦军,破项羽疑,荐举良才,解除危难,为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
D.张良作为谋臣考虑周全,韩信想自立为齐王,惹怒汉王,张良献计后,汉王派张良前去授予韩信齐王王绶。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
②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宇文贵字采贵,其先昌黎大棘人也。父莫豆干,以贵着勋,追赠柱国大将军、安平郡公。少从师受学,尝辍书叹曰:“男儿当提剑汗马以取公侯,何能如先生为博士也!”正光末,破六汗拔陵围夏州,刺史源子雍婴城固守,以贵为统军救之。前后数十战,军中咸服其勇。后送子雍还,贼帅薛崇礼等处处屯聚,出兵遨截,贵每奋击,辄破之。除武骑常侍。又从子雍讨葛荣,军败奔邺,为荣所围。贼屡来攻,贵每缒而出战,贼莫敢当其锋,然凶徒寔繁,围久不解。贵乃于地道潜出,北见尔朱荣,陈贼兵势,荣深纳之。因从荣擒葛荣于淦口,加别将。贵率乡兵从尔朱荣焚河桥,力战有功。加征虏将军,封革融县侯,邑一千户。除郢州刺史。师还。魏文帝在天游园,以金卮置侯上,命公卿射中者,即以赐之。贵一发而中。帝笑曰:“由基之妙,正当尔耳。”进开府仪同三司。魏废帝二年,授大都督、兴西盖等六州诸军事、兴州刺史。先是兴州氐反,自贵至州,人情稍定,贵表请于梁州置屯田,数州丰足。三年,诏贵代尉迟迥镇蜀。时隆州人开府李光赐反于盐亭,与其党等攻围隆州。州人李祏聚众反张遁举兵应之贵乃令击祏及遁势蹙遂降执送京师。朝廷授任宇文贵都督益州潼州等八州诸军事、益州刺史,加授小司徒。先是蜀人多劫盗,贵乃召任侠杰健者,署为游军二十四部,令其督捕,由是颇息。孝闵帝践阼,进位柱国,拜御正中大夫。武成初,与贺兰祥讨吐谷浑。军还,进封许国公,邑万户。贵好音乐,耽弈棋,留连不倦。然好施爱士,时人颇以此称之。保定之末,使突厥迎皇后。天和二年,还至张掖,薨。赠太傅,谥曰穆。
(选自《周书·列传十九》)
【注】①破六韩拔陵,北魏孝明帝时期六镇之乱的领导人。②侯:箭靶。③由基:即养由基,春秋时著名神射手。
【小题1】下列对文章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州人李祏聚众反/张遁举兵应之/贵乃令击祏/及遁势蹙遂降/执送京师
B.州人李祏聚众反张遁/举兵应之/贵乃令击祏及遁/势蹙遂降/执送京师
C.州人李祏聚众反/张遁举兵应之/贵乃令击祏及遁/势蹙遂降/执送京师
D.州人李祏聚众反张遁/举兵应之/贵乃令击祏/及遁势蹙遂降/执送京师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士,秦汉时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后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B.除,任命官职。古代表示“授官”的词语还有辟、察、荐、举、授、起、征、放等。
C.践阼,阼是大堂前东西的台阶。封建帝王登阼阶以主持祭祀,指帝位。此指皇帝登临皇位。
D.薨,古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也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及所生育的皇子公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宇文贵少有大志。他跟老师学习时曾感叹应提剑劳苦征战来博取封侯,不能如先生—样当博士。
B.宇文贵箭术神妙。宇文贵—箭射中了放在箭靶上的金酒杯,文帝称赞他的箭术和养由基相当。
C.宇文贵善于治民。在蜀地为官时,他曾招募勇士负责搜捕劫犯盗贼,当地的治安状况由此好转。
D.宇文贵屡立战功。生擒葛荣后被朝廷赐封邑,讨伐吐谷浑有功,爵位升为许国公,封地—万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贵每缒而出战,贼莫敢当其锋,然凶徒寔繁,围久不解。
(2)自贵至州,人情稍定,贵表请于梁州置屯田,数州丰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