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千奴以御史大夫月鲁那延荐,入见大安阁,世祖念其功臣子,即以其父官授之,拜江南浙西道提刑按察使。二十六年,加明威将军,迁淮西江北道提刑按察使。时桑哥乘政擅权,势焰熏灼,人莫敢言。千奴乘间入朝,见帝于柳林,极陈其罪状,帝为之改客。未几,桑哥伏诛,又上言其党犹布中外,宜早处分。进广威将军,授江北淮东道肃政廉访使,三十一年,迁江东建康道肃政廉访使,丁祖母忧,服阕。东平、大名诸路有诸王牧马草地,与民田相间,互相侵冒,有司视强弱为子夺,连岁争讼不能定。乃命起千奴治之,其讼遂息。大德二年,奉诏使准东、西问民疾苦,察官吏能否。千奴勤于咨访,兴利除害,还奏军民便宜三十事,多见采用。历江西湖东、江南湖北两道康访使。时中书平章伯颜等固位日久,党与众盛,所任之人,徇情弄法,纲纪渐坏。千奴摭其实,上于宪台以闻,伯颜等皆被默。前后七持宪节,刚正不挠,闻朝廷事有不便,必上章极论,未尝以内外为嫌。七年,授嘉议大夫、兼大兴府尹。驭吏治民有方,以暇日正街衢,表里巷,国学兴工,尤尽其力。俄进通议大夫、同佥枢密院事。凡干禄之人由他道进者,一切不用,时论翕然称焉。成宗崩迎仁宗于潜邸奉武宗即位危疑之际弥纶补益之功为多拜荣禄大夫提调屯田事赐玉带。延佑五年,乞致仕,帝悯其衰老,从其请,仍给半俸终其身。退居濮上,筑先圣宴居同堂于历山之下,聚书万卷,延名师教其乡里子弟,出私田百亩以给养之。有司以闻,赐额历山书院。家居七年而卒,年七十一。赠推忠辅治功臣、光禄大夫、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上柱国,追封卫国公,谥号景宪。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二十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成宗崩/迎仁宗/于潜邸奉武宗即位/危疑之际/弥纶补益之功为多/拜荣禄/大夫提调屯田事/赐玉带
B.成宗崩/迎仁宗于潜邸/奉武宗即位/危疑之际/弥纶补益之功为多/拜荣禄大夫/提调电田事/赐玉带
C.成宗崩/迎仁宗于潜邸/奉武宗即位/危疑之际/弥纶补益之功为多/拜荣禄/大夫提调屯田事/赐玉带
D.成宗崩/迎仁宗/于潜邸奉武宗即位/危疑之际/弥纶补益之功为多/拜荣禄大夫/提调屯田事/赐玉带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服阕,“阕”为停止、终了的意思,指古人守丧期满,可以脱去孝服,又称“服除”。
B.宪节,古代廉访使、巡按等官员所持的符节,节是指皇帝授给使臣作为凭证的信物。
C.致仕,本义是指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D.谥号,古代帝王、大臣等有地位之人去世后,据其生平事迹,给予褒义评价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千奴不畏权势。向世祖详细奏陈桑哥擅权专政的罪状,弹劾结党营私的中书平章伯颜。
B.千奴刚正不阿。闻朝廷有不适当的举措,必上章进谏;不任用不以正道而进的求官者。
C.千奴理乱有方。诸王抢夺百姓牧场,官府恃强凌弱,久不能决,千奴到任后即解决该问题。
D.千奴重视教育。退居濮上时,邀请名师教授乡里子弟,用私田收入作为办学开支。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未几,朵哥伏诛,又上言其党犹布中外,宜早处分。
(2)千奴勤于咨访,兴利除害,还奏军民便宜三十事,多见采用。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9-30 04:02: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李德辉,字仲实,通州潞县人。生五岁,父且卒。其母舂蓬稗、炊藜苋而食之。德辉天性孝悌,嗜读书,束于贫,无以自资,乃辍业。年十六,监酒丰州,禄食充足,甘旨有余,则市笔札录书,夜诵不休。已乃厌糟曲,叹曰:“志士顾安此耶仕不足以匡君福民隐不足以悦亲善身天地之间人寿几何恶可无闻同腐草木也!”乃谢绝所与游少年,求先生长者讲学,以卒其业。
中统元年,为燕京宣抚使。燕多剧贼,造伪钞,结死党杀人。德辉悉捕诛之,令行禁止。然事多不白中书,由是忤平章王文统意,去位。至元元年,授太原路总管。至郡,崇学校,表孝节,劝耕桑,立社仓,一权度,凡可以皁民者无不为之。嘉禾瑞麦,六出其境。五年,征为右三部尚书。人有讼财而失其兄子者,德辉曰:“此叔杀之无疑。”遂竟其狱。权贵人为请者甚众,德辉不应,罪状既明,请者乃惭服。十七年,置行中书省,以德辉为安西行省左丞。是年,西南夷罗施鬼国既降复叛,诏云南、湖广、四川合兵三万人讨之。兵且压境,德辉适被命在播,乃遣安珪驰驿止三道兵勿进,复遣张孝思谕鬼国趣降。其酋阿察熟德辉名,曰:“是活合州李公耶,其言明信可恃。”即身至播州,泣且告曰:“吾属百万人,微公来,死且不降,今得所归,蔑有二矣。”德辉以其言上闻,乃改鬼国为顺元路,以其酋为宣抚使。其后有以受鬼国马千数谮德辉于朝者,命曰:“是人朕所素知,虽一羊不妄受,宁有是耶!”
德辉卒年六十三,蛮夷闻讣,哭之哀如私亲,为位而祭者动辄千百人。合州安抚使王立,衰絰率吏民拜哭,声震山谷,为发百人护丧兴元。播州安抚使何彦请率其民立庙祀之。
(选自《元史•列传第五十》,有删改)
【小题1】(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志士顾安此耶/仕不足以匡君/福民隐不足以悦亲善身/天地之间/人寿几何/恶可无闻/同腐草木也
B.志士顾安此耶/仕不足以匡君福民/隐不足以悦亲善身/天地之间/人寿几何恶/可无闻同 腐草木也
C.志士顾安此耶/仕不足以匡君福民/隐不足以悦亲善身/天地之间/人寿几何/恶可无闻/同腐草木也
D.志士顾安此耶/仕不足以匡君/福民隐不足以悦亲善身/天地之间/人寿几何恶/可无闻同腐草木也
【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悌”,孝,指兄弟姊妹的友爱;梯,指对父母还报的爱。孔子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
B.“行中书省”,元朝(中统、至元年间)开始实施的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一级行政区,简称“行省”或“省”。
C.“宣抚使”,元朝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的管理军民参用士官。明清沿置,为武职士官。辛亥革命后仍有沿用旧名者。
D.“蛮夷”,古代泛指华夏民族以外的其他民族,包括南蛮和东夷。多数情况下,蛮夷戎狄统称蛮夷或四夷。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德辉德行合一。抄录书籍诵读不息,又谢绝与朋友的交往,专心求教,立志做一个为国效力、造福于民、孝顺父母且有修养的人。
B.李德辉心系百姓。在太原为老百姓做了很多有益的事情,诸如兴办学校、旌表节孝、鼓励农业、设立社仓、统一度量衡等。
C.李德辉威震四方。鬼国酋长阿察久闻李德辉大名,是因为听说其为人可信,曾经拯救过合州人的性命,所以阿察最终领着国人归顺了朝廷。
D.李德辉深受尊敬。朝廷任命鬼国的酋长为宣抚使,之后宣抚使向朝廷诬告李德辉,说他收了鬼国贿赂。李德辉死后,蛮夷们对他敬重、怀念。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属百万人,微公来,死且不降,今得所归,蔑有二矣。
(2)合州安抚使王立,衰绖率吏民拜哭,声震山谷,为发百人护丧兴元。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虞集,伯生。父汲,娶杨氏。集三岁即知读书,是岁乙亥,汲挈家趋岭外,干戈中无书册可携,杨氏口授文,闻辄成诵。比还长沙,就外傅,始得刻本,则已尽读诸经,通其大义矣。
大德初,授大都路儒学教授,虽以训迪为职,而益自充广,不少暇佚除国子助教即以师道自任诸生伺其退每挟策趋门下卒业他馆生多相率诣集请益。博士,监祭殿上,有刘生者,被酒失礼俎豆间,集言诸监,请削其籍。大臣有为刘生谢者,集持不可,曰:“国学,礼义之所出也,此而不治,何以为教!”竟黜刘生。
泰定初,考试礼部,言于同列曰:“国家科目之法,诸经传注各有所主者,将以一道德、同风俗,非欲使学者专门擅业,如近代五经学究之固陋也。圣经深远,非一人之见可尽,试艺之文,推其高者取之,不必先有主意,若先定主意,则求贤之心狭,而差自此始矣。”后再为考官,率持是说,故所取每称得人。
有旨采辑本朝典故修《经世大典》,命集与赵世延同任总裁。俄世延归,集专领其事,再阅岁,书乃成,凡八百帙。帝以集弘才博识,无施不宜,一时大典册咸出其手。集每承诏,有所述作,必以帝王之道,治忽之故,从容讽切,冀有感悟,承顾问及古今政治得失,尤委曲尽言。时世家子孙以才名进用者众,患其知遇日隆,每思有以间之。既不效,则相与摘集文辞,指为讥讪,赖天子察知有自,故不能中伤。
论荐人材,必先器识;评议文章,不折之于至当不止,其诡于经者,文虽善,不与也。虽以此二者忤物速谤,终不为动。光人龚伯璲,以才俊为马祖常所喜,祖常为御史中丞,伯璲游其门,祖常亟称之,欲集为荐引,集不可,曰:“是子虽小有才,然非远器。”祖常犹未以为然。邀集过其家,设宴,酒半,出荐牍求集署,集固拒之。
至正八年,以病卒,年七十有七。
(节选自《元史·虞集传》)
①(外傅)是指古代贵族子弟到一定年龄出外就学,所从之师称外傅。②(训迪)教导学生。③(暇佚)悠闲逸乐。④(擅业)独占其业。⑤(日隆)一天比一天多。⑥(忤)触怒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除国子助教/即以师道自任/诸生伺其退/每挟策趋门下卒业/他馆生多相率诣集请益
B.除国子助教/即以师道自任/诸生伺其退/每挟策趋门下卒业他馆/生多相率诣集请益
C.除国子/助教即以师道自任/诸生伺其退/每挟策趋门下卒业/他馆生多相率诣集请益
D.除国子助教/即以师道自任诸生/伺其退/每挟策趋门下/卒业他馆生多相率诣集请益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又称“表字”,是旧时中国人在本名之外所起的与本名意义相关的别名,“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
B.博士,古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C.国学,中国历史上的“国学”是指以“国子监”为首的国立学校,现在一般泛指“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
D.五经,包括《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其中《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诗歌300篇,故又称“诗三百”。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虞集在任儒学教授时虽是以教导学生为职责,却很注重自我充实拓展,没有片刻悠闲逸乐;任博士时,有个刘生因喝醉酒而有失礼行为,他坚决主张削除他的学籍。
B.虞集认为经典著作意旨深远,不是个人之见所能详尽的,考试之文,推选其高深者录取,不能先有成见,否则,就会使求贤之心变得狭隘,而差错也由此而生。
C.虞集奉旨拟写文章,一定要用帝王之道、治乱之因,从容地讽喻切责,寄希望于皇帝看后有所感悟,他在接受皇帝咨询以及论述古今政治得失时,尤其能够委婉地将道理讲明。
D.虞集评论人才注重器量识见,评议文章重视经义,即使因此触怒他人也不改变;马祖常力荐龚伯璲,虞集却认为他没有才华,不能担当大事,拒绝签署推荐书。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岁乙亥,汲挈家趋岭外,干戈中无书册可携,杨氏口授文,闻辄成诵。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
(3)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赤壁之战》)
(4)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子良,字汉臣,涿州范阳人。末四方兵起,所在募兵自保。子良率千馀人入燕、蓟间,耕稼已绝,遂聚州人,阻水,治舟筏,取蒲鱼自给,从之者众,至不能容。子良部勒定兴、新城数万口,就食东平,东平守纳之。久之守弃东平还汴檄子良南屯宿州又南屯寿州夏全劫其民出鸡口李敏据州子良率麾下造敏敏欲害之走归宿因以宿帅之众夺全所劫老幼数万以还。全怒,连徐、邳之军来攻。子良与宿帅斫其营,全失其军符,走死扬州。时金受重围于汴,声援尽绝,有国用安者,图以涟水之众人援,道阻,游兵不能进。子良与一偏将昼伏夜行,得入汴,达用安意。金君臣以为自天降也,曲赐劳来,凡所欲,皆如用安请。因以徐、宿授子良。明年,子良进米五百石于汴,授荣禄大夫,总管陕西东路兵马,仍治宿州。当是时,令已不行于陕,而用安亦卒不得志。徐、宿之间,民无食者,出城拾鲁穟以食,子良严兵护之,以防钞掠。猝遇敌,子良被重伤,乃率其众就食泗州。泗守阅兵,将图之,子良与麾下十数人即军中生缚其守。民不欲北归者,欲走傍郡,子良资以舟楫,无敢掠其财物。岁戊戌,率泗州西城二十五县、军民十万八千馀口,因元帅阿术来归。太宗命为东路都总帅,授银青荣禄大夫,升京东路行尚书省兼都总帅,管领元附军民,进金紫光禄大夫。庚子,赐金符。自兵兴以来,子良转徙南北,依之以全活者,不可胜计。中统二年夏四月,世祖命为归德、泗州总管,降虎符,仍管领泗州军民总管。八年,卒,年七十八。赠昭勇大将军、佥枢密院事、上轻车都尉,追封清河郡侯,谥翼敏。

(选自《元史·列传第三十九》,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久之/守弃东平/还汴檄子良南屯宿州/又南屯寿州/夏全劫其民出鸡口/李敏据州/子良率麾下/造敏敏欲害之/走归宿/
B.久之/守弃东平还汴/檄子良南屯宿州/又南屯寿州/夏全劫其民出鸡口/李敏据州/子良率麾下造敏/敏欲害之/走归宿/
C.久之/守弃东平/还汴檄子良南屯宿州/又南屯寿州/夏全劫其民出鸡口/李敏据州/子良率麾下造敏/敏欲害之/走归宿/
D.久之/守弃东平还汴/檄子良南屯宿州/又南屯寿州/夏全劫其民出鸡口/李敏据州/子良率麾下/造敏敏欲害之/走归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中国历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封建王朝,曾灭北宋,后在南宋和蒙古南北夹击下覆亡。
B.金紫光禄大夫,古代文官官职名,初为加官,无职掌,隋唐以后为散官,在元代为从一品。
C.世祖,古代皇帝庙号,一般用于朝代的正式建立者,或统一天下的君主。
D.虎符,即兵符,是伏虎形状的令牌,劈为两半,持符者拿其中一半即可调兵遣将。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良招募有方,民心归附。金末时局动荡,各地招募军队自卫,他带领民众以水为屏障,建造船只,采蒲根、捕鱼维持生计,归附的人多得难以容纳。
B.子良善于用兵,取得胜利。夏全联合大军攻打宿州,子良与守将偷取夏全军符,敌人不战而败;后他又带领部下活捉了想加害他的泗州知州。
C.子良爱护百姓,宅心仁厚。他曾率众救回被夏全劫掠的老幼百姓数万人,也派兵保护出城寻找食物的百姓,对于想到别地去的百姓,他也以船只资助。
D.子良生前加官,死享哀荣。他先后担任京东路行尚书省兼都总帅,归德、泗州总管等职,被赐予金符、虎符;死后受追赠和追封,得到谥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猝遇敌,子良被重伤,乃率其众就食泗州。
(2)民不欲北归者,欲走傍郡,子良资以舟楫,无敢掠其财物。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以下小题。
窦  默(节选)
宋  濂
  ①窦默,字子声,初名杰,字汉卿,广平肥乡人。幼知读书,毅然有立志。族祖旺,为郡功曹,令习吏事,不肯就。会国兵伐金,默为所俘。同时被俘者三十人,皆见杀,惟默得脱,归其乡。家破,母独存,惊怖之余,母子俱得疾,母竟亡,扶病藁葬。而大兵复至,遂南走渡河,依母党吴氏。医者王翁妻以女,使业医。转客蔡州,遇名医李浩,授以铜人针法。金主迁蔡,默恐兵且至,又走德安。孝感令谢宪子以伊洛性理之书授之,默自以为昔未尝学,而学自此始。适中书杨惟中奉旨招集儒、道、释之士,默乃北归,隐于大名,与姚枢、许衡朝暮讲习,至忘寝食。继还肥乡,以经术教授,由是知名。
  ②世祖在潜邸,遣召之,默变姓名以自晦。使者俾其友人往见,而微服踵其后,默不得已,乃拜命。既至,问以治道,默首以三纲五常为对。世祖曰:“人道之端,孰大于此。失此,则无以立于世矣。”默又言:“帝王之道,在诚意正心,心既正,则朝廷远近莫敢不一于正。”一日凡三召与语,奏对皆称旨,自是敬待加礼,不令暂去左右。世祖问今之明治道者,默荐姚枢,即召用之。俄命皇子真金从默学,赐以玉带钩,谕之曰:“此金内府故物,汝老人,佩服为宜,且使我子见之如见我也。”久之,请南还,命大名、顺德各给田宅,有司岁具衣物以为常。
  ③至元十二年,默年八十,公卿皆往贺,帝闻之,拱手曰:“此辈贤者,安得请于上帝,减去数年,留朕左右,共治天下,惜今老矣!”怅然者久之。默既老,不视事,帝数遣中使以珍玩及诸器物往存问焉。十七年,加昭文馆大学士,卒,年八十五。讣闻,帝深为嗟悼,厚加赗赐,皇太子亦赙以钞二千贯,命有司护送归葬肥乡。
默为人乐易,平居未尝评品人物,与人居,温然儒者也。至论国家大计,面折廷诤,人谓汲黯无以过之。帝尝谓侍臣曰:“朕求贤三十年,惟得窦汉卿及李俊民二人。”又曰:“如窦汉卿之心,姚公茂之才,合而为一,斯可谓全人矣。”后累赠太师,封魏国公,谥文正。子履,集贤大学士。
(选自《元史》)
注释:①伊洛性理,指宋程颢、程颐的理学。程氏兄弟洛阳人。讲学伊洛之间,故称。
②汲黯,西汉名臣。为人耿直,好直谏廷诤,汉武帝刘彻称其为“社稷之臣”。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又走德安(________)
(2)奏对皆称旨(________)
【小题2】为下列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母子俱得疾,母竟亡(   )
A.最后,终究B.竟然C.终了,完了D.从头到尾
【小题3】为下列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帝数遣中使以珍玩及诸器物往存问焉(    )
A.思念B.抚养,保存C.问候,慰问D.存在
【小题4】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默为所俘 有司岁具衣物以为常
B.医者王翁妻以女  默首以三纲五常为对
C.默恐兵且至 且使我子见之如见我也。
D.久之,请南还    如窦汉卿之心
【小题5】把第④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默为人乐易,平居未尝评品人物,与人居,温然儒者也。至论国家大计,面折廷诤,人谓汲黯无以过之。
【小题6】阅读第②段,概括元世祖赐给窦默玉带钩的原因。(用自己的话回答)
【小题7】依据第②段相关内容,概括元世祖忽必烈与窦默的几次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