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穆崇,代人也。其先世效节于神元、桓、穆之时。崇机捷便辟,少以盗窃为事。太祖之居独孤部,崇常往来奉给,时人无及者。后刘显之谋逆也,平文皇帝外孙梁眷知之,密遣崇告太祖。眷谓崇曰显若知之问汝者丈夫当死节虽刀剑别割勿泄也因以宠妻及所乘良马付崇,曰:“事觉,吾当以此自明”。崇来告难,太祖驰如贺兰部。显果疑眷泄其谋,将囚之。崇乃唱言曰:“梁眷不顾恩义,奖显为逆,今我掠得其妻马,足以雪忿。”显闻而信之。窟咄之难,崇外甥于桓等谋执太祖以应之,告崇曰:“今窟咄已立,众咸归附,富贵不可失,愿舅图之。”崇乃夜告太祖。太祖诛桓等,北逾阴山,复幸贺兰部。崇甚见宠待。太祖为魏王,拜崇征虏将军。从平中原,赐历阳公,散骑常侍。后太尉,加侍中,徙为安邑公。又从征高车,大胜而还。姚兴围洛阳,司马德宗将辛恭靖请救,太祖遣崇六千骑赴之。未至,恭靖败,诏崇即镇野王,除豫州刺史,仍本将军。征为太尉,又徙宜都公。天赐三年先是,卫王仪谋逆,崇豫焉,太祖惜其功而秘之。及有司奏谥,太祖亲览法,至述义不克曰“丁”。太祖曰:“此当矣。”乃谥曰丁公。初,太祖避窟咄之难,遣崇还察人心。崇夜至民中,留马与从者,乃微服入其营。会有火光,为舂妾所识,贼皆惊起。崇求从者不得,因匿于坑中,徐乃窃马奔走。宿于大泽,有白狼向崇而号,崇乃觉悟,驰马随狼而走。适去,贼党追者已至,遂得免难。太祖异之,命崇立祀,子孙世奉焉。太和中,追录功臣,以崇配飨。

(节选自《魏书·穆崇列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眷谓崇曰/显若知之问汝者/丈夫当死节/虽刀剑别割/勿泄也
B.眷谓崇曰/显若知之/问汝者/丈夫当死节/虽刀剑/别割勿泄也
C.眷谓崇曰/显若知之问/汝者丈夫/当死节/虽刀剑别割/勿泄也
D.眷谓崇曰/显若知之问汝者/丈夫当死节/虽刀剑/别割勿泄也
【小题2】下列对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爵”即“爵位、爵号”,是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爵位大体分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
B.“迁”和“徙”一样在古代都是调动官职用语,但“迁”一般指升官,有时侯也指贬官,如“左迁”。
C.谥,古代帝王、诸侯、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褒奖赞美的称号,称为谥号。
D.薨,可指有爵位者的死。《礼记·曲礼》:“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穆崇忠于太祖,太祖流落独孤部,他常往来供给生活必需品,尽心尽力。
B.穆崇足智多谋,在刘显阴谋叛乱时,他主动献计使梁眷免于被刘显怀疑。
C.穆崇深得太祖恩宠,去世后太祖亲自查阅授予谥号的方法,为他确定谥号。
D.穆崇曾获得白狼的帮助,为躲避贼兵追捕,宿营大泽边,遇白狼引他逃走。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以宠妻及所乘良马付崇曰:“事觉,吾当以此自明。”
(2)先是,卫王仪谋逆,崇豫焉,太祖惜其功而秘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2-14 05:43:5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曹洪字子廉,太祖从弟也。太祖起义兵讨董卓,至荥阳。为卓将徐荣所败。太祖失马,贼追甚急,洪下,以马授太祖,太祖辞让,洪曰:“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君。”遂步从到汴水,水深不得渡,洪循水得船,与太祖俱济,还奔谯。扬州刺史陈温素与洪善,洪将家兵千馀人,就温募兵,得庐江上甲二千人,东到丹杨复得数千人,与太祖会龙亢。太祖征徐州,张邈举兖州叛迎吕布。时大饥荒,洪将兵在前,先据东平、范,聚粮谷以继军。太祖讨邈、布于濮阳,布破走,遂据东阿,转击济阴、山阳、中牟、阳武、京、密十馀县,皆拔之。以前后功拜鹰扬校尉,扬武中郎将。天子都许,拜洪谏议大夫。别征刘表,破表别将于舞阳、阴叶、堵阳、博望,有功,迁厉锋将军,封国明亭侯。文帝即位,为卫将军,迁骠骑将军,进封野王侯,益邑千户,并前二千一百户,位特进;后徙封都阳侯。

始,洪家富而性吝啬,文帝少时假求不称,常恨之,遂以舍客犯法,下狱当死。群臣并救莫能得。卞太后谓郭后曰:“令曹洪今日死,吾明日敕帝废后矣。”于是泣涕屡请,乃得免官削爵土。洪先帝功臣,时人多为觖望。明帝即位,拜后将军更封乐城侯邑千户位特进复拜骠骑将军太和六年薨。

(选自《魏书•曹洪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拜后将军/更封乐城/侯邑千户/位特进/复拜骠骑将军/太和六年薨
B.拜后将军/更封乐城侯/邑千户/位特进/复拜骠骑将军/太和六年薨
C.拜后将军/更封乐城侯/邑千户/位特进复/拜骠骑将军/太和六年薨
D.拜后将军/更封乐城/侯邑千户/位特进复/拜骠骑将军/太和六年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弟,同族的伯伯或叔叔的儿子中年纪比自己小的人,即堂弟。
B.迁,和文中的“拜”都与官职的变动、授予有关; “迁”意同“谪”。
C.文帝,后人写史,一般用谥号或庙号称帝王;“文帝”中的“文”即谥号。
D.薨,古代用来称诸侯之死,后世也用来称有封爵的大官之死。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洪识人且识大体。在曹操失去马的时候,他主动 把自己的马让给曹操骑,自己步行跟随;预知曹操日后必定显达,自己就有了升迁机会;让马一事,极尽阿谀奉承之意。
B.曹洪善于利用人脉办事。他带着自己一千多家兵,在扬州刺史陈温那里以及丹杨招募到几千兵士,为曹操暂时解决了兵源不足的问题。
C.曹洪屡建奇功,多次升迁。他因征吕布等有功被授予鹰扬校尉,又升迁为扬武中郎将;迁都许昌,又被授予谏议大夫;征讨刘表有功,迁为厉锋将军,封国明亭侯。
D.曹洪家富裕却本性吝啬。文帝年少时向他借钱而不得,常常恨他,借曹洪门客犯法之事处他以死罪。群臣苦求但没有效果。多亏卞太后相救,曹洪才得以免死。
【小题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太祖起义兵讨董卓,至荥阳。为卓将徐荣所败。
(2)遂步从到汴水,水深不得渡,洪循水得船,与太祖俱济,还奔樵。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元勰,字彦和,少而岐嶷,姿性不群。勰生而母潘氏卒,其年显祖崩。及有所知,启求追服。高祖大奇之。社稷革创,拜光禄大夫。万机之事,无不预焉。南讨汉阳,假勰中军大将军,加鼓吹一部。勰以宠受频烦,乃面陈曰:“昔陈思王求而不允,今愚臣不请而得。 岂但今古云殊,鼓否大异?”高祖大笑,执勰手曰:“吾与汝以道德相亲,无惭前烈,汝但克己复礼,更何多及?”高祖不豫内侍医药外领社稷遐迩肃然人无异议神力虚乃密为坛于汝之 滨依故事而行告天地乞以身代昼夜不离于侧,饮食必先尝之,而后手自进御。及高祖于壬城王澄奉迁高祖于安车中,勰等出入如平常,视疾进膳,可决外奏。六军内外莫有知者。世宗践极,勰政崇宽裕,淮南士庶,追其余惠,至今思之。初,勰之定寿春也,获萧宝卷、汝阴太吹果等数人,勰倾检礼之。果承间进曰:“果等契阔生平,皓首播越,顾瞻西夕,余光几何。今遭圣化,方应力兹愚老,申展尺寸,但在南百口, 生死分张,乞还江外,以申德泽。”勰矜而许之。小心谨慎,初无过失,虽闲居宴处,亦无慢色惰容,爱敬儒彦,倾心礼待。清正俭素,门无私谓。永平元年九月,召勰入,时勰妃方产, 勰乃固辞不赴。中使相继,不得已乃令命驾,使者责勰来迟,俄而武士赍毒酒而至。曰: “吾忠于朝廷,何罪见杀! 一见至尊,死无恨也!”武士以刀鐶筑之。乃饮毒酒,武士就杀 之。勰有大功于国,无罪见害,百姓冤之。时年三十五岁,追谨武宣。

(节选自《魏书•元勰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不豫/内侍医药/外领社稷遐迩/肃然/人无异议/神力虚/乃密为坛于汝之滨/ 依故事而行/告天地/乞以身代/
B.高祖不豫/内侍医药/外领社稷/遐迩肃然/人无异议/神力虚/乃密为坛于汝之滨/ 依故事而行/告天地/乞以身代/
C.高祖不豫/内侍医药/外领社稷遐迩/肃然/人无异议/神力虚乃密/为坛于汝之滨/ 依故事而行/告天地/乞以身代/
D.高祖不豫/内侍医药/外领社稷/遐迩肃然/人无异议/神力虚乃密/为坛于汝之滨/ 依故事而行/告天地/乞以身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稷”是谷神和土神的总称;“社”为谷神,“稷”为土神;后以“社稷”指代国家。
B.“鼓吹”原指汉魏六朝开始盛行的一种重要乐种,后来逐步转化为对乐队的称谓。
C.“崩”指从周代开始对帝王的死的讳称,清代,皇帝、皇后和皇太后身故皆可称崩。
D.“践极”即“践阼”,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践阼”即天子登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勰自幼丧母,长大履行孝道。元勰很小的时候母亲就离世了,那一年显祖驾崩。 等到他懂事的时候,请求补行服丧。高祖认为他很奇特,与众不同。
B.元勰谦虚知足,深受高祖信任。元勰因频受皇恩,当面向高祖陈奏,并与陈思王对比,来言自身不才,高祖大笑,对他亲近有加卩,并给予安慰鼓励。
C.元勰忠而恭谨,侍奉病重君主。高祖病重时元勰向上天乞求一切病痛都由自己承受,而且每日侍候皇帝起居,饮食都由自己尝过之后再给高祖食用。
D.元勰为政宽容,对人推诚相待。汝阴太守王果等人虽被捕获,但元勰真诚地对待他们,他们感激元勰,愿意在皓首之年,回到江南,发挥老年人的余热。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与汝以道德相亲,无惭前烈,汝但克己复礼,更何多及?
(2)虽闲居宴处,亦无慢色惰容,爱敬儒彦,倾以礼待。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卢渊,字伯源,性温雅寡欲,敦尚学业。袭侯爵,拜主客令,典属国。迁散骑常侍。是时,高祖将立冯后,先谓渊曰:“卿意以为何如?”对曰:“此自古所慎,如臣愚意,宜更简选。”高祖曰:“乃先后之侄,朕意已定。”渊曰:“虽奉敕如此,然于臣心实有未尽。”及朝臣集议,执意如前。是时泾州羌叛,残破城邑,渊以步骑六千众号三万,徐行而进。未经三,贼众逃散,降者数万口,唯枭首恶,余悉不问。未几,拜仪曹尚书。高祖考课在位,降渊以王师守常侍,夺常侍禄一年。寻除豫州刺史,以母老固辞。

会雍州刺史曹虎遣使请降,乃以渊为安南将军,督前锋诸军径赴樊邓。渊面辞曰:“臣本儒生,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惟陛下裁之。”军期已逼高祖不许渊曰但恐曹虎为周鲂①耳陛下宜审之虎果伪降渊至叶具曹虎谲诈之问兼陈其利害。诏渊进取南阳。渊以兵少粮乏,表求先攻赭阳,以近叶仓故也。高祖许焉,乃进攻赭阳。萧鸾遣将垣历生来救,渊素无将略,为贼所败,坐免官爵为民。寻遭母忧,高祖遣谒者诣宅宣慰。服阕,兼太尉长史。寻为徐州京兆王元愉长史。愉既年少,

事无巨细,多决于渊。渊以诚信御物,甚得东南民和。南徐州剌史沈陵密谋外叛,渊觉其萌渐,潜敕诸戍,微为之备。屡有表闻,朝廷不纳。陵果杀将佐,勒宿豫之众逃叛。滨淮诸戍,由备得全。陵在边历年,阴结既广,二州人情,咸相扇惑。陵之余党,颇见执送,渊皆抚而赦之,惟归罪于陵,由是众心乃安。

景明初,除秘书监。二年卒官,年四十八。赠安北将军,谥曰懿。

(节选自《魏书·卷四十七·列传第三十五》,有删改)

注:①周鲂:三国时期名将,足智多谋,曾断发诈降诱敌。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军期己逼/高祖不许渊/曰/但恐曹虎为周鲂耳/陛下宜审之/虎果伪降渊/至叶/具曹虎谲诈之问/兼陈其利害
B.军期已逼/高祖不许/渊曰/但恐曹虎为周鲂耳/陛下宜审之/虎果伪降/渊至叶/具曹虎谲诈之问/兼陈其利害
C.军期已逼高祖/不许/渊曰/但恐曹虎为周鲂耳/陛下宜审之/虎果伪降渊/至叶/具曹虎谲诈之问/兼陈其利害
D.军期己逼/高祖不许渊/曰/但恐曹虎为周鲂耳/陛下宜审之/虎果伪降/渊至叶/具曹虎谲诈之问/兼陈其利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典属国:负责属国的官员,秩二千石,负责少数民族事务。于秦汉,北魏时复置,主管外交事务。
B.旬:有多种含义。十年为一旬,如“年满七旬”;十天为一旬,如文中的“三旬”。“旬月”为一个月或十个月。
C.考课:就是国家依照所颁布的法令和行政规则,在一定的年限内,对各级官吏进行考核,并依其不同表现,区别不同等级,予以升迁奖励。
D.服阕:指穿丧服守丧。在古代,在父母死后,子女须守丧三年,为官者须离职守丧。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卢渊一介儒生,不谙军事。高祖命他带兵前往樊邓受降,他因未学军事而推辞;他进攻赭阳,因为没有为将的谋略,被敌人打败。
B.卢渊性格刚直,坚持己见。高祖想立已逝太后的侄女为后,就此事事先询问他的意见,他表示反对;在群臣商议时,他仍坚持自己的看法。
C.卢渊为官仁厚,宽以待人。泾州的羌人发动叛乱,待叛乱平定后,卢渊只将首犯悬头示众,而宽恕了其余的叛贼。
D.卢渊恪尽职守,颇得民心。担任徐州京兆王元愉长史时,府中事不论大小,大多由他决定。他凭借诚信接人待物,深得东南一带百姓的信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对曰:“此自古所慎,如臣愚意,宜更简选。”
(2)陵之余党,颇见执送,渊皆抚而赦之,惟归罪于陵,由是众心乃安。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下面小题。

安丰王元猛,字季烈。太和五年封,加侍中 。出为和龙镇都大将、营州刺史。猛宽仁雄毅,甚有威略,戎夷 畏爱之。薨于州。赠太尉,谥曰匡。子延明,袭。世宗时,授太中大夫。延昌初,岁大饥,延明乃减家财,以拯宾客数十人,并赡其家。至肃宗初,为豫州刺史,甚有政绩,累迁给事黄门侍郎。延明既博极群书,兼有文藻,鸠集图籍万有余卷。性清俭,不营产业。与中山王熙及弟临淮王彧等,并以才学令望有名于世。虽风流造次不及熙、彧,而稽古淳笃过之。寻迁侍中。诏与侍中崔光撰定服制。后兼尚书右仆射。以延明博识多闻,敕监金石事。及元法僧反,诏为东道行台、徐州大都督,节度诸军事,与都督临淮王彧尚书李宪等讨法僧萧衍遣其豫章王综镇徐州延明先牧徐方甚得民誉招怀旧土远近归之。综既降,因以军乘之,复东南之境,至宿豫而还。迁都督、徐州刺史。频经师旅,人物凋弊,延明招携新故,人悉安业,百姓咸附。庄帝时,兼尚书令、大司马。及元颢入洛,延明受颢委寄,率众守河桥。颢败,遂将妻子奔萧衍,死于江南。庄帝末,丧还。出帝初,赠太保 ,王如故,谥曰文宣。所著诗赋赞颂铭诔 三百余篇,又撰《五经宗略》《诗礼别义》,注《帝王世纪》及《列仙传》。又以河间人信都芳工算术,引之在馆。其撰《古今乐事》、《九章》十二图,又集《器准》九篇,芳别为之注,皆行于世。

(节选自《魏书》,有改动)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与都督临淮王彧/尚书李宪等讨法僧/萧衍遣其豫章/王综镇徐州/延明先牧/徐方甚得民誉/招怀旧土/远近归之
B.与都督临淮王彧/尚书李宪等讨法僧/萧衍遣其豫章王综镇徐州/延明先牧徐方/甚得民誉/招怀旧土/远近归之
C.与都督临淮王彧/尚书李宪等讨法僧/萧衍遣其豫章/王综镇徐州/延明先牧徐方/甚得民誉/招怀旧土/远近归之
D.与都督临淮王彧/尚书李宪等讨法僧/萧衍遣其豫章王综镇徐州/延明先牧/徐方甚得民誉/招怀旧土/远近归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或短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加侍中,指加授侍中这一官职,被加者享有佩戴貂蝉珥珰等标志性饰物与侍从皇帝左右的礼制待遇。
B.戎夷,指戎和夷,泛指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戎,中国古代称东部的民族;夷,中国古代称西部的民族。
C.太保,亦指太子太保,和太子太师、太子太傅都是东宫官职,为辅导太子之官。其副职为太子少保。
D.铭诔,多指记述死者经历和功德的文章,很多是因当时某臣子身故,其君主表彰其功勋,亦表哀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延明继承父亲的爵位,在地方和朝廷都担任过官职,因为政绩显著,得到朝廷的赏识,不断升迁。
B.元延明博览群书,通古知今,很有才华,但他本性清俭,喜好金石,不喜钻营,才华一直未被赏识。
C.元延明既能著书立说,一生留下多种著作,又善于治理地方,在徐州颇有政绩,受到百姓的赞誉。
D.元延明很有军事才能,曾经讨伐过反贼元法僧,招降敌将,收复失地,并接受元颢委任率军守河桥。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延昌初,岁大饥,延明乃减家财,以拯宾客数十人,并赡其家。
(2)频经师旅,人物凋弊,延明招携新故,人悉安业,百姓咸附。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贾思伯,字士休,齐郡益都人也。世父元寿,高祖时中书侍郎,有学行,见称于时。思伯释褐奉朝请,太子步兵校尉、中书舍人,转中书侍郎。颇为高祖所知,常从征伐。
及世宗即位,以侍从之勤,转辅国将军。任城王澄之围钟离也,以思伯持节为其军司。及澄失利,思伯为后殿。澄以思伯儒者,谓之必死焉。及至,大喜,曰:“仁者必有勇,常谓虚谈,今于军司见之矣。”思伯托以失道,不伐其功,时论称其长者。后为河内太守,不拜。寻除鸿胪少卿,以母忧免。服阕,征为荥阳太守,有政绩,因迁征虏将军、南青州刺史。初,思伯与弟思同师事北海阴凤授业,无资酬之,凤遂质其衣物。及思伯之部,送缣百匹遗凤,因具车马迎之,凤惭不往。时人称叹焉。寻以父忧免。后除征虏将军、光禄少卿,仍拜左将军、兖州刺史。
肃宗时,征为给事黄门侍郎。因请拜扫,还乡里。未拜,以风闻免。寻除右将军、凉州刺史。思伯以州边远,不乐外出,辞以男女未婚。灵太后不许,舍人徐纥言之,得改授太尉长史。又除安东将军、廷尉卿。思伯自以儒素为业,不好法律,希言事。俄转卫尉卿。
于时议建明堂,多有同异。思伯上议曰:“……五室之理,谓为可按。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学者善其议。
又迁太常卿,兼度支尚书,转正都官。时太保崔光疾甚,表荐思伯为侍讲,中书舍人冯元兴为侍读。思伯遂入授肃宗《杜氏春秋》。思伯少虽明经,从官废业,至是更延儒生夜讲昼授。性谦和,倾身礼士,虽在街途,停车下马,接诱恂恂,曾无倦色。客有谓思伯曰:“公今贵重,宁能不骄?”思伯曰:“衰至便骄,何常之有?”当世以为雅谈。为元义所宠,论者讥其趣势。孝昌元年卒。赠镇东将军、青州刺史,又赠尚书右仆射,谥曰文贞。
(节选自《魏书·卷七十二·列传第六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
B.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
C.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
D.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释褐:旧制,新进士必在太学行释褐礼,脱去布衣而换穿官服。后用来比喻做官或进士的及第授官。
B.持节:节指旄节,也叫符节,以竹为竿,上缀以旄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古代使臣奉命出行,执符节以为凭证,故称出使为“持节”。
C.服阕:古代守丧期满除去丧服,谓之服阕。子为父、父为长子、妻妾为夫、未嫁的女子为父都要服丧三年。
D.赠:这里是指皇帝为非正常死亡的官员加封官爵。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思伯久经沙场。他经常跟随高祖征战讨伐。他曾经跟随任城王元澄进攻钟离,作战失利,奉命殿后且出色完成任务,从而改变了元澄对儒士的看法。
B.贾思伯不计前嫌,尊敬师长。他曾与弟弟一起师从阴凤。因无钱交纳学费,衣物被阴凤作为抵押品。贾思伯在南青州任上送给阴凤礼物,并派马车迎接他。
C.贾思伯曾经仕途不顺。被征为给事黄门侍郎,还未拜官上任,就因为传闻而被弹劾免职。拒任凉州刺史却不被允许,幸亏徐纥从中说话,才得以改任。
D.贾思伯勤勉好学,礼贤下士。他少年时既明习经典,做官后仍勤奋钻研。任侍讲时延请儒士夜读日授。他在街头碰到读书人,就停车下马,认真交谈。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思伯托以失道,不伐其功,时论称其长者。
②“公今贵重,宁能不骄?”思伯曰:“衰至便骄,何常之有?”
③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