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穆崇,代人也。其先世效节于神元、桓、穆之时。崇机捷便辟,少以盗窃为事。太祖之居独孤部,崇常往来奉给,时人无及者。后刘显之谋逆也,平文皇帝外孙梁眷知之,密遣崇告太祖。眷谓崇曰显若知之问汝者丈夫当死节虽刀剑别割勿泄也因以宠妻及所乘良马付崇,曰:“事觉,吾当以此自明”。崇来告难,太祖驰如贺兰部。显果疑眷泄其谋,将囚之。崇乃唱言曰:“梁眷不顾恩义,奖显为逆,今我掠得其妻马,足以雪忿。”显闻而信之。窟咄之难,崇外甥于桓等谋执太祖以应之,告崇曰:“今窟咄已立,众咸归附,富贵不可失,愿舅图之。”崇乃夜告太祖。太祖诛桓等,北逾阴山,复幸贺兰部。崇甚见宠待。太祖为魏王,拜崇征虏将军。从平中原,赐历阳公,散骑常侍。后太尉,加侍中,徙为安邑公。又从征高车,大胜而还。姚兴围洛阳,司马德宗将辛恭靖请救,太祖遣崇六千骑赴之。未至,恭靖败,诏崇即镇野王,除豫州刺史,仍本将军。征为太尉,又徙宜都公。天赐三年先是,卫王仪谋逆,崇豫焉,太祖惜其功而秘之。及有司奏谥,太祖亲览法,至述义不克曰“丁”。太祖曰:“此当矣。”乃谥曰丁公。初,太祖避窟咄之难,遣崇还察人心。崇夜至民中,留马与从者,乃微服入其营。会有火光,为舂妾所识,贼皆惊起。崇求从者不得,因匿于坑中,徐乃窃马奔走。宿于大泽,有白狼向崇而号,崇乃觉悟,驰马随狼而走。适去,贼党追者已至,遂得免难。太祖异之,命崇立祀,子孙世奉焉。太和中,追录功臣,以崇配飨。

(节选自《魏书·穆崇列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眷谓崇曰/显若知之问汝者/丈夫当死节/虽刀剑别割/勿泄也
B.眷谓崇曰/显若知之/问汝者/丈夫当死节/虽刀剑/别割勿泄也
C.眷谓崇曰/显若知之问/汝者丈夫/当死节/虽刀剑别割/勿泄也
D.眷谓崇曰/显若知之问汝者/丈夫当死节/虽刀剑/别割勿泄也
【小题2】下列对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爵”即“爵位、爵号”,是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爵位大体分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
B.“迁”和“徙”一样在古代都是调动官职用语,但“迁”一般指升官,有时侯也指贬官,如“左迁”。
C.谥,古代帝王、诸侯、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褒奖赞美的称号,称为谥号。
D.薨,可指有爵位者的死。《礼记·曲礼》:“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穆崇忠于太祖,太祖流落独孤部,他常往来供给生活必需品,尽心尽力。
B.穆崇足智多谋,在刘显阴谋叛乱时,他主动献计使梁眷免于被刘显怀疑。
C.穆崇深得太祖恩宠,去世后太祖亲自查阅授予谥号的方法,为他确定谥号。
D.穆崇曾获得白狼的帮助,为躲避贼兵追捕,宿营大泽边,遇白狼引他逃走。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以宠妻及所乘良马付崇曰:“事觉,吾当以此自明。”
(2)先是,卫王仪谋逆,崇豫焉,太祖惜其功而秘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2-14 05:43:5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世祖太武皇帝,讳焘,太宗明元皇帝之长子也。泰常七年四月,封泰平王,五月,为监国。太宗有疾,命帝总摄百揆,聪明大度,意豁如也。八年十一月壬申,即皇帝位,大赦天下。于是除禁锢,释嫌怨,开仓库,赈穷乏,河南流民相率内属者甚众。

二年春,车驾至自北伐,以其杂畜班赐将士各有差。庚申,营故东宫为万寿宫,起永安、安乐二殿,临望观,九华堂。初造新字千余,诏曰:“在昔帝轩,创制造物,乃命仓颉因鸟兽之迹以立文字。自兹以降,随时改作,故篆隶草楷,并行于世。然经历久远,传习多失其真,故令文体错谬,会义不惬,非所以示轨则于来世也。孔子曰,名不正则事不成,此之谓矣。今制定文字,世所用者,颁下远近,永为楷式。”

三年春正月壬申,车驾至自北伐。班军实以赐将士,行、留各有差。乞伏炽磐遣使朝贡,请讨赫连昌。二月,起太学于城东,祀孔子,以颜渊配。四年夏五月车驾西讨赫连昌次拔邻山筑城舍辎重以轻骑三万先行。戊戌,至于黑水,帝亲祈天告祖宗之灵而誓众焉。六月甲辰,昌引众出城,大破之。临阵杀昌弟河南公满及其兄子蒙逊,虏昌君弟及其诸母、姊妹、妻妾、宫人万数,府库珍宝车旗器物不可胜计。辛酉,班师,留常山王素、执金吾桓贷镇统万。

敕勒万余落叛走,诏尚书封铁追讨灭之。诏曰:“夫士之为行,在家必孝,处朝必忠,然后身荣于时,名扬后世矣。近遣尚书封铁翦除亡命,其所部将士有尽忠竭节以殒躯命者,今皆追赠爵号;或有蹈锋履难以自效者,以功次进位;或有故违军法私离幢校者,以军法行戮。夫有功蒙赏,有罪受诛,国之常典,不可暂废。其宣敕内外,成使闻知。”

先是,辟召贤良,而州郡多逼遣之。诏曰:“诸召人皆当以礼申谕,任其进退,何逼遣之有也!此刺史、守宰宣扬失旨,岂复光益,乃所以彰朕不德。自今以后,各令乡闾推举,守宰但宣朕虚心求贤之意。既至,当待以不次之举,随才文武,任之政事。其明宣敕,成使闻知。”

(节选自《魏书·世祖拓跋焘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四年夏五月/车驾西讨/赫连昌次拔邻山/筑城舍/辎重以轻骑/三万先行
B.四年夏五月/车驾西讨赫连昌/次拔邻山/筑城舍/辎重以轻骑/三万先行
C.四年夏五月/车驾西讨/赫连昌次拔邻山/筑城/舍辎重/以轻骑三万先行
D.四年夏五月/车驾西讨赫连昌/次拔邻山/筑城/舍辎重/以轻骑三万先行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监国”,本文指古代皇帝因故不能亲理国事,指定留守宫廷代为处理国事的人选。
B.“壬申”,古人用天干地支纪年、月、日或时。本文中的“壬申”为天干地支纪年。
C.“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最早起源于西周,各个朝代称呼有所不同。
D.“敕勒”,中国古代民族,为原始游牧部落,又称赤勒、高车、狄历、铁勒、丁零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拓跋焘聪明大度,心胸开阔。太宗患病期间,让他立朝摄政,总管朝中事务,他不负众望,做事干练,应付自如。
B.拓跋焘尊孔修文,致力汉学。他尊崇孔子,提倡儒学;汉字因多体并用,多有错误,他下令创造新字,规范推行。
C.拓跋焘治军严格,赏罚分明。无论是他率军北伐归来,还是褒奖尚书封铁的将士,都严格按照功劳等级给予封赏。
D.拓跋焘礼贤下士,推举贤良。地方官对待贤士多有粗暴逼迫的不当行为,他严厉批评这种行为,要求尊重爱护贤士。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除禁锢,释嫌怨,开仓库,赈穷乏,河南流民相率内属者甚众。
(2)夫士之为行,在家必孝,处朝必忠,然后身荣于时,名扬后世矣。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彝,字庆宾,北魏清河东武城人。性公强,有风气,历览经史。高祖初,袭祖侯爵。彝少而豪放,出入殿庭,步眄高上,无所顾忌。文明太后雅尚恭谨,因会次见其如此,遂召集百僚督责之,令其修悔,而犹无悛改。后从驾南征,母忧解任。彝居丧过礼,送葬自平城达家,千里徒步,不乘车马,颜貌毁瘠,当世称之。世宗亲政,罢六辅,彝与尚书邢峦闻处分非常,出京奔走,诏书切责之。彝务尚典式,考访故事。及临陇右,弥加讨习,于是出入直卫,方伯威仪,赫然可观。羌夏畏伏,惮其威整,一方肃静,号为良牧。彝敷政陇右,多所制立,宣布新风,革其旧俗,民庶爱仰之。为国造佛寺名曰兴皇,诸有罪咎者,随其轻重,谪为土木之功,无复鞭杖之罚。时陈留公主寡居彝意愿尚主主亦许之仆射高肇亦望尚主主意不可肇怒谮彝于世宗第二子仲瑀上封事,求铨别选格,排抑武人,不使预在清品。由是众口喧喧,谤讟盈路,立榜大巷,克期会集,屠害其家。彝殊无畏避之意,父子安然。神龟二年二月,羽林虎贲几将千人,以杖石为兵器,直造其第,曳彝堂下,捶辱极意。始均回救其父,拜伏群小,以请父命。羽林等就加殴击,生投之于烟火之中。及得尸骸,不复可识。仲瑀伤重走免。彝仅有余命,沙门寺与其比邻,舆致于寺。远近闻见,莫不惋骇。彝亡后,灵太后云:“彝屡乞冀州,吾欲用之,有人违我此意。若从其请,或不至是,悔之无及。”乃赠使持节、卫将军、冀州刺史,谥文侯。史臣曰:张彝风力謇謇,有王臣之气,然遭随有命,俱婴世祸,悲哉!
(节选自《魏书·张彝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陈留公主寡/居彝意愿尚主/主亦许之/仆射高肇亦望尚主/主意不可/肇怒谮彝于世宗/
B.时陈留公主寡居/彝意愿尚主/主亦许之_/仆射高肇亦望尚主/主意不可/肇怒谮彝于世宗/
C.时陈留公主寡/居彝意愿尚主/主亦许之/仆射高肇亦望尚主/主意不可肇/怒谮彝于世宗/
D.时陈留公主寡居/彝意愿尚主/主亦许之/仆射高肇亦望尚主/主意不可肇/怒谮彝于世宗/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朝封建五等爵公侯伯子男,秦朝、汉代使用的二十等爵制度,侯爵作为非宗室人员可封的最高爵位,分成两等,即列侯、关内侯。
B.丁忧守制原指遇到父母丧事,后多专指官员居丧。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必须离职。
C.虎贲,如同老虎勇猛地奔走追逐野兽,指守卫王宫、护卫君主的专职人员。汉代有虎贲中郎将、虎贲郎,历代沿用,一直到了唐朝才被废止。
D.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侠士等按其生平事进行评定后,客观地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后来又分为官谥和私谥两大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彝坚持自我,不屈服于权贵。他出入宫廷昂首阔步,无所顾忌,太后召集百官,当面斥责他,让他悔过改正,而他毫无悔改的表示。
B.张彝坚守孝道,为当世所称道。他不乘坐车马,从平城到家乡一千多里路步行送葬,累得容貌消瘦憔悴,守丧超过礼节的规定。
C.张彝为政有方,宽容对待罪人。他治理陇右,革掉旧俗,受到官民的爱戴;建造寺院,囚徒到寺院工地上干活,不再受皮鞭棍棒等刑具的拷打。
D.张彝改革官制,触动军人利益。他提出武人不能担任高贵官职,导致军人冲进家门报复,两个儿子或烧死或受伤逃亡,自己也未能幸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世宗亲政,罢六辅,彝与尚书邢峦闻处分非常,出京奔走,诏书切责之。
(2)张彝风力謇謇,有王臣之气,然遭随有命,俱婴世祸,悲哉!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崔楷,字季则。美风望,性刚梗,有当世干具。释褐奉朝请、广平王元怀文学。正始中,以王国官非其人,多被刑戮,惟楷与杨昱以数谏获免。后为尚书左主客郎中、左中郎将。楷性严烈,能摧挫豪强,故时人称之。于时冀、定教州,频遭水害。楷上疏日:顷东北数州,频年淫雨,长河激浪,泛滥为灾。户无担石之储,家有蒙藿之色。臣既乡居水际,目睹荒残,夙宵不寐,言念皇家,愚诚开款,实希效力。使数州士女,无废耕桑之业;圣世洪恩,有赈饥荒之士。臣之至诚,申于今日。”诏曰:“频年水旱为患黎民阻饥静言念之昃不遑食鉴此事条深协在虑但计画功广非朝夕可合宜付外量闻。”事遂施行。楷用功未就,诏还追罢。久之,京兆王继为大将军西讨,引楷为司马。后葛荣转盛,诸将拒击,并皆失利。孝昌初,加楷持节、散骑常侍,寻转军司。未几,分定相二州四郡置殷州,以楷为刺史,加后将军。葛荣自破章武、广阳二王之后,锋不可当。初,楷将之州,人咸劝留家口,单身述职。楷日:“如一身独往,将士又谁肯为人固志也?”遂合家赴州。三年春,贼势已逼,或劝减小弱以避之。楷曰:“ 国家岂不知城小力弱也,置吾死地,今吾死耳!一朝送免儿女,将谓吾心不固。亏忠全爱,臧获耻之,况吾荷国重寄也!”州既新立,了无御备之具。及贼来攻,楷率力抗拒,强弱势悬,每勒兵士抚厉之,莫不争奋,咸称:“崔公尚不惜百口,吾等何爱一身!”速战半旬,死者相枕。力竭城陷,楷执节不屈,贼遂害之,时年五十一。长子士元举茂才,假征虏将军、防域都督,随楷之州,州陷,亦战殁。楷兄弟父子,并死王事,朝野伤叹焉。永熙中,又特赠侍中、仪同三司、冀州刺史。

(选自《魏书.崔楷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A.频年水旱/为患黎民/阻饥静言/念之昃不遑食/鉴此事条/深协在虑/但计画功广/非朝夕可合/宜付外量闻
B.频年水旱/为患黎民/阻饥静言念之/昃不遑食/鉴此事条/深协在虑/但计画功广/非朝夕可合/宜付外量闻
C.频年水旱为患/黎民阻饥/静言念之昃/不遑食鉴/此事条深/协在虑但/计画功广/非朝夕可合/宜付外量闻
D.频年水旱为患/黎民阻饥/静言念之/昃不遑食/鉴此事条/深协在虑/但计画功广/非朝夕可合/宜付外量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释褐:脱去平民衣服。喻始任官职。如《周书·李基传》:”释褐员外散骑常侍。”
B.刺史:古代官名,始设于西汉。原为朝廷所派督察地方之官,后沿为地方官职名称。
C.茂才:即秀才。汉时开始与孝廉并为举士的科名,西汉时避汉武帝讳改称"茂才”。
D.仪同三司:汉称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司。“仪同三司”谓非三司而仪制同于三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楷性情耿直,严肃刚烈。任广平王元怀文学期间,王国官员大都因不称职而受惩处,只有他与杨昱因多次进谏而获免。后来又因打击豪强而受到人们称赞。
B.崔楷关心民生,为国分忧。冀定数州频繁遭受水害,他上疏表达对百姓贫困生活的担忧,并表示愿意竭尽忠诚为朝廷效力。可惜事情未完成就被朝廷召回。
C.崔楷勇于担当,不谋私利。当初任殷州刺史时,人们劝他留下家人单身赴任,他认为这会动摇军心,带领全家赴州:后有人劝他放弃小弱城池,他不为所动。
D.崔楷英勇无畏,以身殉国。敌人来攻,他竭力抵抗,士兵在他的激励下也奋力作战,但因实力悬殊,经过五天激战后州城陷落。崔楷被俘,英勇不屈,遭到杀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1)亏忠全爱,臧获耻之,况吾荷国重寄也!
(2)楷兄弟父子,并死王事,朝野伤叹焉。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明根,字志远,广平任人也。父幼,冯跋假广平太守。和龙平明根乃得归乡里游雅称荐之世祖擢为中书学生性贞慎寡欲综习经典及恭宗监国与公孙叡俱为主书高宗践祚,迁都曹主书,赐爵安乐男。高宗以其小心敬慎,每嗟美之。使于刘骏,直使明僧暠相对。前后三返,骏称其长者,迎送之礼,有加常使。显祖初,以本将军出为东青州刺史。高祖初,入为给事中,加散骑常侍。清约恭谨,号为称职。诏以与萧赜绝使多年,今宜通否,群臣会议。尚书陆叡曰:“先以三吴不靖,荆梁有难,故权停之,将观衅而动。今彼方既靖,宜还通使。”明根曰:“中绝行人,是朝廷之事,深筑醴阳,侵彼境土,二三之理,直在萧赜。我今遣使,于理为长。”高祖从之。又参定律令,屡进谠言。明根以年逾七十,表求致仕,诏不许。频表固请,高祖曰:“夫七十致仕,典礼所称;位隆固辞,贤者达节。但季俗陵迟,斯道弗继。卿独秉冲操,居今行古,有魏以来,首振颓俗。进可以光我朝化,退可以荣慰私门。”高祖命之令进,言别殷勤,仍为流涕。赐青纱单衣、委貌冠、被褥、锦袍等物。其年,以司徒尉元为三老,明根为五更,行礼辟雍。后明根归广平,赐绢五百匹、安车一乘、马二匹、幄帐被褥,为造甲第。国有大事,恒玺书访之。旧疹发动,手诏问疾,太医送药。太和二十三年卒于家,年八十一。世宗遣使吊祭,赙钱一十万、绢三百匹、布二百匹,赠光禄大夫,加金章紫绶,谥靖侯。明根历官内外五十余年,处身以仁和,接物以礼让,时论贵之。高祖初,明根与高闾以儒老学业,特被礼遇,公私出入,每相追随,而闾以才笔时侮明根,世号高、游焉。

(选自《魏书·游明根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和龙平/明根乃得归/乡里游雅称荐之/世祖为中书学/生性贞慎寡/欲综习经典/及恭宗监国/与公孙俱为主书/
B.和龙平/明根乃得归/乡里游雅称荐之/世祖为中书学生/性贞慎寡欲/综习经典/及恭宗监国/与公孙俱为主书/
C.和龙平/明根乃得归乡里/游雅称荐之/世祖为中书学生/性贞慎寡欲/综习经典/及恭宗监国/与公孙俱为主书/
D.和龙平/明根乃得归乡里/游雅称荐之/世祖为中书学/生性贞慎寡/欲综习经典/及恭宗监国/与公孙俱为主书/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刺史:古代官名。原为朝廷所派督察地方之官,后沿用为地方官职名称。始设于西汉武帝时。
B.三老:古代掌教化之官,乡、县、郡均曾先后设置。也指国三老,多以致仕三公任之。文中为前种意思。
C.辟雍:本为西周天子所设大学。东汉以后,除北宋末年为太学之预备学校外,均为行乡饮、大射或祭祀之礼的地方。
D.玺书:古代长途递送文书易于破损,故书于竹简木牍,两片合一,缚以绳,绳结用泥封固,钤以玺,故称玺书。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游明根出使刘骏,颇受礼遇。高宗时,他前后三次出使刘骏,刘骏让当值官员明僧暠接待他,并称赞他有长者风度,迎送的礼节超过普通使者。
B.游明根主张通使,屡进直言。高祖命群臣讨论能否与萧赜通使,他认为之前虽错在潇赜,但如今应既往不咎;参加制定律令时,他多次直言进谏。
C.游明根为官多年,受人称道。他历任内外官职五十多年,用仁爱和顺自处,以礼貌谦让待人,受到当时舆论敬重;高祖也特别器重他,常令随从左右。
D.游明根去世之后,极享哀荣。世宗不但派使者前往吊唁祭祀,还赠送大量钱物助办丧事,并追赠他为光禄大夫,加授金印紫色绶带,谧号为靖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以三吴不靖,荆梁有难。故权停之,将观衅而动。
(2)卿独秉冲操,居今行古,有魏以来,首振颓俗。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侯刚,字乾之,河南洛阳人,其先代人也。本出寒微,少以善于鼎俎,进饪出入。久之,拜中散,累迁冗从仆射、尝食典御。世宗以其质直,赐名刚焉。迁武卫将军,仍领典御,又加通直散骑常侍。诏曰:“太和之季,蚁寇侵疆,先皇于不豫之中,命师出讨。朕属当监国,弗获随侍,而左右服事,唯藉忠勤。刚于违和之中,辛勤行饪。追远录诚,宜先推叙。其以刚为右卫大将军。”后领太子中庶子。世宗崩,刚与侍中崔光迎肃宗于东宫。寻除卫尉卿,封武阳县开国侯。俄为侍中、抚军将军、恒州大中正。迁卫将军,表让侍中,诏不许。进爵为公,以给侍之劳,加赏散伯。熙平初,除左卫将军,余官如故。侍中游肇出为相州。刚言于灵太后曰:“昔高氏擅权,游肇抗衡不屈,先帝所知,四海同见,而出牧一藩,未尽其美,宜还引入,以辅圣主。”太后善之。刚宠任既隆,江阳王元继、尚书长孙稚皆以女妻其子。司空、任城王元澄以其起由膳宰,颇窃侮之,云:“此近为我举食。”然公坐对集,敬遇不亏。及领军元叉执政擅权,树结亲党,刚长子,叉之妹夫,乃引刚为侍中,以为枝援。寻加仪同,复领御史中尉。刚启军旅稍兴,国用不足,求以封邑俸粟赈给征人,肃宗许之。孝昌元年,除领军,余官如故。初元叉之解领军也,灵太后以叉腹心尚多,恐难卒制,故权以刚代之,示安其意。寻出为散骑常侍。刚行在道,诏曰:“刚因缘时会,恩隆自久,擢于凡品,越升显爵。曾无犬马识主之诚,方怀枭镜返噬之志。莫大之罪,难从宥原,封爵之科,理宜贬夺。可征虏将军,余悉削黜。”刚终于家。
(选自《魏书·侯刚传》,有删改)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刚启军旅稍兴,国用不足,求以封邑俸粟赈给征人,肃宗许之。
(2)莫大之罪,难从宥原,封爵之科,理宜贬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