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叶衡字梦锡,婺州金华人。绍兴十八年进士第,调福州宁德簿,尉。以获盐寇改秩,知临安府于潜县。户版积弊,富民多隐漏,贫弱困于倍输,衡定为九等,自五以下除其籍,而均其额于上之四等,贫者顿苏。征科为期限榜县门,俾里正谕民,不遣一吏而赋自足。治为诸邑最,郡以政绩闻。
擢知常州。时水潦为灾,衡发仓为糜以食饥者,或言常平不可轻发,衡曰:“储蓄正备缓急,可视民饥而不救耶?”疫大作,衡单骑命医药自随,遍问疾苦,活者甚众。晋陵丞李孟坚摄无锡县,有政声,衡荐于上,即除知秀州。
除太府少卿。合肥濒湖有圩田四十里,衡奏:“募民以耕,岁可得谷数十万,蠲租税,二三年后阡陌成,仿营田,官私各收其半。”从之。
除户部侍郎。时盐课大亏,衡奏:“年来课入不增,私贩害之也,宜自煮盐之地为之制,司火之起伏,稽灶之多寡,亭户本钱以时给之,盐之委积以时收之,择廉能吏察之,私贩自绝矣。”仍命措置官三人。
丁母忧。起复,除枢密都承旨。奏马政之弊,宜命统制一员各领马若干匹,岁终计其数为殿最。李垕应贤良方正对策近讦直入第四等衡奏陛下赦其狂而取其忠足以显容谏之盛乃赐垕制科出身有言江、淮兵籍伪滥,诏衡按视,赐以袍带、鞍马、弓矢,且命衡措置民兵,咸称得治兵之要。讫事赴阙,上御便殿阅武士,召衡预观,赐酒,洒宸翰赐之。
拜右丞相兼枢密使。上锐意恢复,凡将帅、器械、山川、防守悉经思虑,奏对毕,从容赐坐,讲论机密,或不时召对。
上选使求河南,衡奏:“司谏汤邦彦有口辨,宜使金。”邦彦请对,问所以遣,既知荐出于衡,恨衡挤己,闻衡对客有讪上语,奏之,上大怒。即日罢相。年六十有二薨。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四十三》)
(注)常平:常平仓。亭户:古代的盐户。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垕应贤良方正/对策近讦直/入第四等/衡奏/陛下赦其狂而取其忠/足以显容谏之盛/乃赐垕制科出身/
B.李垕应贤良方正对策/近讦/直入第四等/衡奏/陛下赦其狂而取其忠/足以显容谏之盛/乃赐垕制科出身/
C.李垕应贤良方正/对策近讦直/入第四等/衡奏陛下/赦其狂而取其忠/足以显容谏之盛/乃赐垕制科出身/
D.李垕应贤良方正对策/近讦直/入第四等/衡奏/陛下赦其狂而取其忠/足以显容谏之盛/乃赐垕制科出身/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摄尉”之“摄”,指暂代官职。古汉语中,表示暂代或代理官职的词还有“行”“署”“权”“假”“护”等。
B.“檄”与“牒”“移”都是古代官府往来文书的文种名称。其中“檄文”多用于声讨和征伐;“牒书”与“移文”都是用于不相统属的各官府之间的行文,“牒书”上行、下行、平行文都用,而“移文”只是一种平行文书,多用于晓喻或责备。
C.“丁忧”,指遭逢父母的丧事,为父母守丧,也称“丁艰”“居丧”“苫块”“服阙”。依照古礼,父母死,子女得在家守丧三年,不出行,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母丧称“丁内艰”,父丧称“丁外艰”。
D.“宸翰”,指帝王的墨迹(文章或手书)。《林黛玉进贾府》中,“荣禧堂”三字之后的又一行小字“万几宸翰之宝”中的“宸翰”也是此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叶衡关心百姓疾苦。在任于潜县令时,曾把五等以下应交的赋税的份额均摊给前四等,使贫民得到解脱;在常州任上,他积极应灾救民。
B.叶衡能够唯才是举。李孟坚在代理无锡县令时,有很好的为政声誉,叶衡就向皇上举荐;李垕在应贤良方正对策时亢直敢言,叶衡上奏劝说皇上赐他制科出身。
C.叶衡富有治军之才。他在任枢密都承旨时,有人反映江、淮一带士兵名籍造假现象泛滥,皇上下诏让叶衡考察巡视,并且命令叶衡安置民兵,人们都称赞他抓住了治军要领。
D.叶衡深得皇上赏识。皇上驾临偏殿检阅武士时,让叶衡参与观礼,赐给他酒;皇上考虑军机大事时,也常常召见他参与研讨,而且叶衡的很多谏言,皇帝都欣然采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户版积弊,富民多隐漏,贫弱困于倍输,衡定为九等,自五以下除其籍。
(2)衡发仓为糜以食饥者,或言常平不可轻发,衡曰:“储蓄正备缓急,可视民饥而不救耶?”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1-12 01:53:1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故尚书户部侍郎王君先太夫人河间刘氏志文

柳宗元

夫人姓刘,其先汉河间王。王有明德,世绍显懿。至于唐,有文昭者,为绵州刺史,号良二千石(注)。其嗣慎言,为仙居令、光州长史,克荷于前人。光州,夫人之父也。夫人既笄五年,从于北海王府君,讳某。府君举明经,授任城尉左金吾卫兵曹。修经术,以求圣人之道;通古今,以推一王之典。会世多难,不克如志,卒以隐终。

夫人生二子:长曰彝伦,早夭;少曰叔文坚明直亮有文武之用贞元中待诏禁中以道合于储后凡十有八载献可替否有匡弼调护之勤。先帝弃万姓,嗣皇承大位。公居禁中,谟定命,有扶翼经纬之绩。由苏州司功参军,为起居舍人、翰林学士。加户部侍郎,赐紫金鱼袋。内赞谟画,不废其位,凡执事十四旬有六日。利安之道,将施于人,而夫人卒于堂,盖贞元之二十一年六月二十日也。知道之士,为苍生惜焉。天子使中谒者临问其家,赙以布帛。

呜呼!夫人之在女氏也,贞顺以自处,孝谨以有奉;其在夫族也,祗敬以承上,严肃以莅下。事良人四十有九年,而勤劳不懈;生户部五十有三年,而教戒无阙。年七十有九,而户部之道闻于天下,为大僚,垂紫绶,以就奉养。公卿侯王,咸造于门。既寿而昌,世用羡慕。然而天子有诏,俾定封邑,有司稽于论次,终以不及,时有痛焉。是年八月某日,祔于兵曹君之墓。

(选自《全唐文》,有删改)

(注)二千石:汉代郡守一年俸禄为二千石。唐代刺史相当于汉代郡守,故有二千石之称。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少曰叔文/坚明直亮/有文武之用/贞元中/待诏禁中/以道合于储后/凡十有八载/献可替否有/匡弼调护之勤
B.少曰叔文/坚明直亮/有文武之用/贞元中/待诏/禁中以道/合于储后凡十有八载/献可替否/有匡弼调护之勤
C.少曰叔文/坚明直亮/有文武之用/贞元中/待诏禁中/以道合于储后/凡十有八载/献可替否/有匡弼调护之勤
D.少曰叔文/坚明直亮/有文武之用/贞元中/待诏禁中以道/合于储后/凡十有八载/献可替/否有匡弼调护之勒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帝弃万姓”中的“万姓”指“万岁爷”这个称号,“弃万姓”即去世。
B.“为起居舍人”中的“起居舍人”为官职名。隋炀帝时始置,属内史省。
C.“加户部侍郎”中的“户部”是中国古代官署名,相当于今日的财政部,掌管财用及户籍。
D.“赐紫金鱼袋”中的“紫金鱼袋”是古代一种官员的服色制度。从唐代开始,三品以上着紫袍,佩金鱼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夫人的祖先是汉代的河间王,河间王有美德,他的子孙继承了这种美德,刘夫人也不例外。
B.刘夫人的父亲也继承了先辈的传统,他曾担任过仙居令、光州长史、绵州刺史,并被称为好郡守。
C.刘夫人的儿子王叔文帮助皇帝决定大计,对皇帝有扶持辅位的功绩,在自己的职位上从不懈怠。
D.刘夫人在娘家奉养孝敬父母,在婆家侍奉丈夫、教育儿子,她教育王叔文五十三年,始终没有什么欠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世多难,不克如志,卒以隐终。
(2)公卿侯王,咸造于门。既寿而昌,世用羡慕。

同类题2

种树郭橐驼传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缲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殆。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嘻曰:“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

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小题1】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病(脊背弯曲)    名我当(本来)
B.而鸡豚(成,养大) 故且怠(穷困)
C.根而土易(拳曲,伸展不开) 摇其以观其疏密(根本)
D.尔植(勉励) 而幼孩(养育)
【小题2】下列加点的词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我固当     ②视而暮抚     ③早以蕃
④其欲密     ⑤非有能硕茂之也 ⑥非有能早而之也
其肤以验其生枯 ⑧故木之性以离矣 ⑨见长人者好其令
A.①②③⑦/④/⑤⑨/⑥⑧B.①②③⑦/④/⑤⑥⑨/⑧
C.①③④⑦/②/⑤⑨/⑥/⑧D.①③④⑦/②⑧/⑤⑥⑨
【小题3】下列各句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柳宗元,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市虞乡镇)人,世称“柳河东”。又因官至柳州刺史,也称“柳柳州”。
B.柳宗元和韩愈共同倡导了“古文运动”,在古文理论上有着相同的见解,但韩愈在排斥佛老、复兴儒学、提倡师道方面贡献较大,而柳宗元则注重反应社会现实问题,如我们初中学过他的《捕蛇者说》。
C.柳宗元的文学性传记散文,大都取材于劳动人民。如《捕蛇者说》、《种树郭橐驼传》、《童区寄传》等,都写得精湛感人,表现了作者本人的正直品格,寄托了他的政治主张,反映了社会现实,可以说是继司马迁《史记》之后的一个新发展。
D.本文是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论色彩的传记文。文章通过对郭橐驼种树之道的记叙,说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是“养树”的法则,并由此推论出“养人”的道理,指出为官治民不能“好烦其令”,指摘中唐吏治对农民的残酷无情的剥削,婉约而多讽,体现出柳宗元注重反映社会现实问题的一贯风格。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2)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邪?
【小题5】把《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指定篇目中所给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韩愈 《祭十二郎文》)
(2)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之下矣。(苏洵《六国论》)
【小题6】用“/”给下列出自《论语》中的划线句子断句,然后翻译成现代汉语。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论语》12.11)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高遵裕,字公绰,忠武军节度使琼之孙也。以父任累迁供备库副使、镇戎军驻泊都监。夏人寇大顺城,谅祚中矢遁。会英宗晏驾,遣遵裕告哀,抵宥州下宫,夏人遣王盥受命,以吉服至,遵裕切责之,遂易服。既而具食上宫,语及大顺城事,盥曰:“剽掠辈耳。”遵裕曰:“若主寇边,扶伤而循,斯言非妄邪!”夏人以为辱,亟遣人代对,终食不敢发口,辄忿怒曰:“王人蔑视下国,弊邑虽小,控弦十数万,亦能躬执橐鞬,与君周旋。”遵裕瞋目曰:“主上天纵神武,毋肆狂蹶,以干诛夷。”时谅祚觇于屏间,摇手使止。神宗闻而嘉之,擢知保安军。
熙宁初,朝廷用王韶复洮、陇,命为秦凤路沿边安抚,以遵裕副之。寻以古渭为通远军,命知军事。明年,持附顺羌部图籍及绘青唐、武胜形势入献,擢引进副使、带御器械,俾归治师。师次庆平堡夜行晨至野人关羌人旅拒引亲兵一鼓破之进营武胜城下羌众逃去遂据其城诏建为镇洮军,又命知军事。寻以熙、河、洮、岷、通远为一路,进西上阁门使、荣州刺史,充总管,复知通远军。
从韶取岷州,下之,令士众曰:“生获老幼与得级同。”全活者以数万。捷闻,加岷州刺史。明年,羌乘景思立之败,围河、岷二州,道路不通者几月。或请退保,遵裕曰:“敢议此者斩!”岷城军缺,守者恐,遵裕登西门,命将纵击,别选精骑由南门噪而出,合击之,羌败走。时朝廷以岷城远难守,议弃之。诏至,贼已溃矣。以功进团练使、龙神卫都指挥使、知熙州。坐荐张穆之为转运使,而穆之有罪,知颍州,未几,徙庆州,又坐事知淮阳军。
元丰四年,复知庆州。诏与诸路讨夏国,请济师,得东兵十一将,骑不足用,以群牧马益之。又令节制泾原兵,刘昌祚先至灵州,几得城,遵裕嫉之,故不用其计,遂以溃归,语在《昌祚传》。贬郢州团练副使。哲宗即位,复右屯卫将军,主管中岳庙。卒,年六十,赠永州团练使。
(节选自《宋史·高遵裕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师次庆平堡/夜行/晨至野人关/羌人旅拒/引亲兵一鼓破之/进营武胜城下/羌众逃去/遂据其城/
B.师次庆平堡夜行/晨至野人关/羌人旅拒引亲兵/一鼓破之/进营武胜城下/羌众逃去/遂据其城/
C.师次庆平堡夜行/晨至野人关/羌人旅拒/引亲兵一鼓破之/进营武胜城下/羌众逃去/遂据其城/
D.师次庆平堡/夜行/晨至野人关/羌人旅拒引亲兵/一鼓破之/进营武胜城下羌众/逃去/遂据其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节度使,是我国历史时期官名,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所以叫节度使。
B.晏驾,是古时帝王死亡的讳称,古代帝王死还可以称为“千秋万岁”“升遐”“宾天”“大行”“驾崩”“薨”等。
C.熙宁,是北宋时宋神宗赵顼的一个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
D.罢和黜,都是降职或罢免的意思,古代表示授予官职的词语有:除、拜等,表示贬官的有:贬、谪、左迁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遵裕在向西夏告哀过程中,据理力争,打击了西夏的嚣张气焰,得到了神宗的肯定,提升他担任保安军知军。
B.河岷二州被困,高遵裕不同意退保别处,他登上西门,派将入敌营,同时又派骑兵从南门鼓噪而出,羌人败走。
C.攻下岷州城后,为了避免滥杀无辜,高遵裕传令给士兵,活捉老幼与杀人得首级相同,所以很多人因此保全性命。
D.高遵裕虽然屡立战功,但是因为推荐张穆之为转运使,而张穆之有罪后,他也获罪被免,调任颍州知州这一官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王人蔑视下国,弊邑虽小,控弦十数万,亦能躬执橐鞬,与君周旋。
(2)刘昌祚先至灵州,几得城,遵裕嫉之,故不用其计,遂以溃归。

同类题4

课外文言文阅读

张士隆,字仲修,安阳人。弘治八年举乡试,入太学。与同县崔铣及寇天叙、马卿、吕柟辈相砥砺,以学行闻。十八年成进士,授广信推官。正德六年,入为御史。巡盐河东,劾去贪污运使刘愉。建正学书院,兴起文教。九年,乾清宫灾,上疏曰:“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昵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致民困盗起,财尽兵疲。祸机潜蓄,恐大命难保。”不报。出按凤阳。织造中官史宣列黄梃①二于驺②前,号为“赐棍”,每以抶人,有至死者,自都御史以下莫敢问,士隆劾奏之。又劾锦衣千户廖铠奸利事,且曰:“铠虐陕西,即其父鹏虐河南故习也。河南以鹏故召乱,铠又欲乱陕西。乞置铠父子于法,并召还廖銮,以释陕人之愤。”銮,铠所从镇陕西者也。钱宁素昵铠,见疏大恨,遂因士隆按薛凤鸣狱以陷之。凤鸣者,宝坻人,先为御史,坐罪削籍,谄事诸佞幸,尤善宁。从弟凤翔有隙,嗾缉事者发其私,下吏论死。刑部疑有冤,并捕鞫凤鸣。凤鸣惧,使其妾诉枉,自刭长安门外,词连宝坻知县周在及素所仇者数十人,悉逮付法司,而凤鸣得释。士隆与御史许完先后按治,复捕凤鸣对簿,释在还职。宁怒,令凤鸣女告士隆、完治狱偏枉。遂下诏狱,谪士隆晋州判官。久之,擢知州。世宗立,诏复故官,出为陕西副使。汉中贼王大等匿豪家,结回回为乱。士隆下令,匿贼者罪及妻孥无赦。贼无所容,遂就擒灭。筑堰溉田千顷,民利之。卒于官。

   (节选自《明史·张士隆传》)

(注)①梃:棍棒。②驺:骑马驾车的随从。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昵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
B.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昵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
C.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昵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
D.陛下前有逆瑾之变/后遭蓟盗之乱/犹不知警/方且兴居无度/狎昵匪人/积戎丑于禁中/戏干戈于卧内/彻旦燕游/万机不理/宠信内侍/浊乱朝纲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试亦称“秋闱”,是明清两代每三年一次在京城和各省省城举行的考试,考中者称举人,第一名称之为“会元”。
B.文中“正德”为年号。中国古代往往采用帝王年号纪年。明清以前,一位帝王往往有多个年号,更换新的年号纪年称为“改元”;明清时期,一般为一帝一元。
C.“锦衣”即“锦衣卫”,明太祖洪武十五年设置,原为皇帝亲军,明成祖为加强专制统治,特令兼管巡察、缉捕和刑狱。明代中叶后,与东厂、西厂并列,成为厂卫并称的特务组织。
D.“从弟”即“堂弟”。唐以前,往往以同曾祖父不同父亲而比自己年幼的同辈男性为从弟;唐宋以后,则以同祖父不同父亲而比自己年幼的同辈男性为从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士隆弘治八年乡试中举,和崔铣、寇天叙、马卿、吕柟等人交往,以学问和品行闻名,弘治十八年考中进士。
B.张士隆性情耿直不阿,多次弹劾不法官吏,河东盐运使刘愉贪污、织造宦官史宣滥杀无辜、锦衣卫千户廖铠非法牟利,都因张士隆的弹劾上奏而得到了应有的惩处。
C.因弹劾廖铠一事,张士隆得罪了钱宁,钱宁趁着张士隆调查薛凤鸣案的机会,让薛凤鸣的女儿状告张士隆审案不公,张士隆被下诏狱并贬官。
D.世宗即位后,张士隆官复原职,并出任陕西副使,做了一些有利百姓的实事,如肃清盗匪、修筑堤堰灌溉田地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凤鸣者,宝坻人,先为御史,坐罪削籍,谄事诸佞幸,尤善宁。
(2)词连宝坻知县周在及素所仇者数十人,悉逮付法司,而凤鸣得释。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洪遵,字景严,皓子也。自儿时端重如成人,从师业文,不以岁时寒暑辍。父留沙漠,母亡,遵孺慕攀号。既葬,兄弟即僧舍肆词业,夜枕不解衣,以父荫补承务郎,与兄适同试博学宏词科,中魁选,赐进士出身。高宗以皓远使,擢为秘书省正字,中兴以来,词科中选即入馆,自遵始。宰相秦桧子熺为官长,馨欬为人轻重,遵恬然不附丽。二年弗迁。

二十九年,拜中书舍人。殿前裨将辅逵转防御使,王纲转团练使,遵言:“近制管军官十年始一迁,今两人不满岁,安得尔?”时勋臣子孙多躐居台省,遵极言乞明有所止,又言:“瑞昌、兴国之间茶商失业,聚为盗贼。望揭榜开谕,许其自新,愿充军者填刺,愿为农者放还。”上皆可其奏。

三十一年,迁翰林学士兼吏部尚书,金主完颜亮命其尚书苏保衡由海道窥二浙,朝廷以浙西副总管李宝御之,宝驻兵平江、守臣朱翌素与宝异,朝议以遵尝荐宝,乃命遵知平江,及宝以舟师捣胶西凡资粮器械舟楫皆遵供亿宝成功而归遵之助为多车驾幸金陵禁卫士丐索无艺它郡随与不厌。至吴,乃相告曰:“内翰在此,汝毋复然。”先是,朝廷虑商舶为贼得,悉拘入官,既而不返,并海县团萃巨舰及募水手、民兵,皆絷留未得去。遵因对论之,以船还商,而听水手自便,吴人德之。

乾道六年,起知信州,徙知太平州。楚地早,旁县振赡者虑不早,施置失后先,或得米而亡以炊,或阖户莩藉而廪不至。遵简宾佐,随远近壮老以差赋给,蠲租至十九,又告籴于江西,得活者不啻万计,戍兵乘时盗利,曹伍剽于野,尽执拘以归其军。故当大札瘥而邑落晏然。徙知建康府、江东安抚使兼行宫留守。

淳熙元年,提举洞霄宫,十一月,薨,年五十有五。谥文安。

(节选自《宋史·列传卷一百三十二》)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宝以舟师捣/胶西凡资粮器械舟楫/皆遵供亿/宝成功而归/进之助为多/车驾幸金陵/禁卫士丐索无艺/它郡随与不厌
B.及宝以舟师捣胶西/凡资粮/器械/舟楫皆避供亿/宝成功而归/遵之助为多/车驾幸金陵/禁卫士丐索/无艺它郡/随与不厌
C.及宝以舟师捣/胶西凡资粮/器械/舟楫皆遵供亿/宝成功而归/道之助为多/车驾幸金陵/禁卫士丐索/无艺它郡/随与不厌
D.及宝以舟师捣胶西/凡资粮/器械/舟楫皆遵供亿/宝成功而归/遵之助为多/车驾幸金陵/禁卫士丐索无艺/它郡随与不厌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仲,排行第二的或居中的,古代以伯、仲、叔、季排行。如孙权字仲谋与他排行第二相关,仲夏指农历五月,“伯仲间”喻不相上下。
B.博学宏词科,简称词科,是科举考试制科的一种,唐开元年间始设,南宋中兴以来,考中博学宏词科便入馆任职,从洪遵开始。
C.台省,官署名,汉代尚书办公的地点叫中台,在禁省中,故称“台省”。唐代是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的统称,后也指政府的中央机构。
D.建康,是南京的古称。孙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这六个相继的朝代均在南京建都,南京还称金陵、江宁、临安、石头城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洪遵奉亲孝顺,治学勤奋。他的母亲去世,他抚母恸哭。安葬母亲后,与其兄洪适便住在庙中学习,后参加博学宏词科考试,中得魁首,被赐予进士出身。
B.洪遵不畏权贵,正直敢言。他恬然自处,不肯依附秦桧的儿子,两年未得到升迁;面对当时勋臣子孙大都超越等级位居台省的现象,极力论说请求禁止,其奏议获皇帝准许。
C.洪遵忠于职守,宽严相济。对于因失业而成为盗贼的茶商,他建议朝廷放还那些改过自新、愿意务农者;但对于抢夺朝廷商船的水手、民兵,他则拘押不放。
D.洪遵赈灾得当,安靖一方。他根据灾情和百姓的具体情况供给食粮,免除十分之九的租税,还买粮食赈济灾民,救活上万百姓,大灾之下,他治理的地方很安定。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施置失后先,或得米而亡以炊,或阖户莩藉而廪不至。
(2)戍兵乘时盗利,曹伍剽于野,尽执拘以归其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