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每小题3分,共12分)。
寇恂字子翼,上谷昌平人也,世为著胜。光武南定河内,而更始大司马朱鱿等盛兵据洛阳。光武难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禹曰:“昔高祖任萧何于关中,终成大业。今河内带河为固,户口殷实,北通上党,南迫洛阳。寇恂文武备足,有牧人御众之才,非此子莫可使也。”乃拜恂河内太守,行大将军事。
建武二年,执金吾贾复在汝南,部将杀人于颖川,恂捕得系狱。时尚草创,军营犯法,率多相容,恂乃戮之于市。复以为耻,还过颖川,谓左右曰:“吾与寇恂并列将帅,而今为其所陷,大丈夫岂有怀侵怨而不决之者乎?今见恂,必手剑之!” 恂知其谋,不欲与相见。谷崇曰:“崇,将也,得带剑侍侧。卒有变,足以相当。”恂曰:“不然。昔蔺相如不畏秦王而屈于廉颇者,为国也。区区之赵,尚有此义,吾安可以忘之乎?”乃敕属县盛供具,储酒醪,执金吾军入界,一人皆兼二人之馔。恂乃出迎于道,称疾而还。贾复勒兵欲追之,而吏士皆醉,遂过去。恂遣谷崇以状闻,帝乃征恂。恂至引见,时复先在坐,欲起相避。帝曰:“天下未定,两虎安得私斗?今日朕分之。”于是并坐极欢。
(高)峻据高平,畏诛坚守,大将军耿弇等围之,一岁不拔。十年,帝议遣使降之,乃谓恂曰:“卿今为吾行也。若峻不即降,引耿弇等五营击之。”恂奉玺书至第一(第一,高平城名),峻遣军师皇甫文出谒,辞礼不屈。恂怒,将诛文。诸将谏曰:“高峻精兵万人,率多强弩,连年不下。今欲降之而反戮其使,无乃不可乎?”恂不应,遂斩之。遣其副归告峻曰:“军师无礼,已戮之矣。欲降,急降;不欲,固守。”峻惶恐,即日开城门降。诸将皆贺,因曰:“敢问杀其使而降其城,何也?”怕曰:“皇甫文,峻之腹心,其所取计者也。今来,辞意不屈,必无降心。全之则文得其计,杀之则峻亡其胆,是以降耳。”诸将皆曰:“非所及也。”
恂经明行修,名重朝廷,所得秩奉,厚施朋友、故人及从吏士。常曰:“吾因士大夫以致此,其可独享之乎!’,时人归其长者,以为有宰相器。十二年卒,谥曰威侯。
(《后汉书·邓寇列传》,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南迫洛阳迫:逼迫
B.有牧人御众之才牧:统治
C.引耿弇等五营击之引:带领
D.恂经明行修,名重朝廷修:美好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恂乃戮之于市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B.恂遣谷崇以状闻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C.卿今为吾行也兄弟并为郎
D.吾因士大夫以致此,其可独享之乎其皆出于此乎
【小题3】下列句子中反映寇恂机智有谋略的一组是 ( )(3分)
①军营犯法,率多相容,恂乃戮之于市。
②恂知其谋,不欲与相见。
③乃敕属县盛供具,储酒醪,执金吾军入界,一人皆兼二人之馔。
④询乃出迎于道,称疾而还。
⑤恂至引见,时复先在坐,欲起相避。
⑥遣其副归告峻曰:“军师无礼,已戮之矣。欲降,急降;不欲,固守。”
A.①②③B.①④⑤C.②⑤⑥D.③④⑥
【小题4】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因敌人强大,河内重要,寇恂文武兼备,光武才任命他做河内太守。
B.寇恂为了国家利益和不激化内部矛盾,才不想和贾复相见。
C.寇恂杀死皇甫文的原因在于他出言不逊,触犯了寇恂的尊严。
D.寇恂与贾复矛盾的最终解决是因为光武帝出面调解。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光武难其守,问于邓禹曰:“诸将谁可使守河内者?”(4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欲降之而反戮其使,无乃不可乎? (4分)
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之则文得其计,杀之则峻亡其胆,是以降耳。(4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1-12-15 10:49:1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阿史那杜尔,突厥处罗可汗之次子。年十一,以智勇闻。拜拓设,建牙碛北,与颉利子欲谷设分统铁勒、回纥、仆骨、同罗诸部。处罗卒,哀毁如礼。治众十年,无课敛。或劝厚赋以自奉,答曰:"部落丰余,于我足矣。"故首领咸爱之。
贞观元年,铁勒、回纥、薛延陀等叛,败欲谷设于马猎山,社尔助击之,弗胜。明年,将余众西保可汗浮图城。会颉利灭,西突厥统叶护又死,奚利必咄陆可汗与泥孰争国,社尔引兵袭之,得其半国,有众十余万,乃自号都布可汗。十年入朝,授左骁卫大将军,处其部于灵州。诏尚衡阳长公主,为驸马都尉,典卫屯兵。十四年,以交河道行军总管平高昌诸将咸受赏以未奉诏秋毫不敢取见别诏然后受所取皆老弱陈弊。太宗美其廉,赐高昌宝钿刀、杂彩千段,诏检校北门左屯营,封毕国公。从征辽东,中流矢,揠去复战,所部奋厉,皆有功。还,擢兼鸿胪卿。
二十一年,以昆丘道行军大总管讨龟兹。师次西突厥,击处蜜、处月,败之。入自焉耆西,兵出不意,龟兹震恐。进屯碛石,伊州刺史韩威以千骑先进,右骁卫将军曹继叔次之。至多褐城,其王率众五万拒战。威阳却,王悉兵逐北,威与继叔合,殊死战,大破之。社尔因拔都城,王轻骑遁。留郭孝恪守,自率精骑追蹑,行六百里。王据大拨换城,婴险自固。攻凡四十日,入之,擒其王,并下五大城。遣左卫郎将徇诸酋长,示祸福,降者七十余城,宣谕威信,莫不欢服。刻石纪功而还。因说于阗王入朝,王献马畜三百饷军,西突厥、焉耆、安国皆争犒师。孝恪之在军,床帷器用多饰金玉,以遗社尔,社尔不受。帝闻,曰:"二将优劣,不复问人矣。"帝崩,请以身殉,卫陵寝,高宗不许。迁右卫大将军。永徽六年卒,赠辅国大将军、并州都督,陪葬昭陵,治冢象葱山,谥曰元。
(选自《新唐书•阿史那杜尔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以交河道行军/总管平高昌诸将/咸受赏/以未奉诏/秋毫不敢取/见别诏然/后受/所取皆老弱陈弊
B.以交河道行军总管平高昌/诸将咸受赏/以未奉诏/秋毫不敢取/见别诏/然后受所取/皆老弱陈弊
C.以交河道行军/总管平高昌诸将/咸受赏/以未奉诏/秋毫不敢取/见别诏然/后受所取/皆老弱陈弊
D.以交河道行军总管平高昌/诸将咸受赏/以未奉诏/秋毫不敢取/见别诏/然后受/所取皆老弱陈弊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汗是阿尔泰语系民族对首领的尊称,古代匈奴、鲜卑、回纥、突厥、女真等建立的汗国,其君主或政治首领皆称可汗。
B.驸马都尉,官名。由于魏、晋时帝婿何晏、王济曾担任此职,后世以此法为常规,凡与公主结婚,都拜其为驸马都尉,简称驸马。
C.刻石记功是古代的一种传统。把记功文字刻在石上,指建立或成就功勋。东汉窦宪破北匈奴,登燕然山,刻石记功,故亦称为“燕然勒功”或“燕然勒石”。
D.殉是用人殉葬,殉葬人有被活埋的,也有被杀或自杀后陪葬的。中国的殉葬制度,最早应始于殷商时期。汉唐两朝为陪葬制度,即让皇亲国戚和达官显宦死后陪葬皇陵。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尔知礼宽仁,爱护部族民众。社尔父亲过世后,他按照礼节表达极度的哀思,担任拓设十年之中,不收捐赋杂税以供己用,深受各部首领爱戴。
B.社尔素有谋略,善于把握战机。奚利必咄陆可汗与泥孰相争时,社尔率军偷袭他们,夺得大量土地和民众;也曾出其不意从焉耆西出兵进攻,引起龟兹恐慌。
C.社尔效忠唐朝,深得君王信任。贞观十年,社尔以可汗的身份归附唐朝,被授予左骁卫大将军,后又受诏迎取衡阳长公主,又因为廉洁被太宗封为毕国公。
D.社尔坚守道义,堪为人臣楷模。社尔曾拒绝军中郭孝恪赠送的金玉器物;太宗驾崩后他要求为其殉葬守陵,不被允许,直到高宗时才得其所愿。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威阳却,王悉兵逐北,威与继叔合,殊死战,大破之。
(2)遣左卫郎将徇诸酋长,示祸福,降者七十余城,宣谕威信,莫不欢服。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重进,其先沧州人。周太祖之甥,福庆长公主之子也。晋天福中,仕为殿直。重进年长于世宗,及周祖寝疾,召重进受顾命,令拜世宗,以定君臣之分。世宗嗣位,为侍卫亲军马步军都虞候。
世宗亲征淮南,命重进将兵先赴正阳。俄闻李谷攻寿春不克,退保正阳,促重进兵助之。吴人以谷退为惧,乃发兵三万余,旌旗辎重亘数百里;时周师未朝食,吴师奄至,周师望其阵皆笑之。宣祖领前军与重进、韩令坤合势击之,一鼓而败,斩首万余级,追奔二十余里,杀大将刘彦贞,擒裨将盛师朗数十人。世宗大悦,诏书褒谕,即以重进代谷为行营招讨使。
张永德屯下蔡,与重进不协。永德每宴将吏,多暴重进短,后乘醉谓重进有奸谋,将吏无不惊骇。永德密遣亲信乘驿上言,世宗不之信,亦不介意。二将俱握重兵,人情益忧恐。重进遂自寿阳单骑直诣永德帐中,命酒饮,亲酌谓永德曰:“吾与公皆国家肺腑,相与戮力,同奖王室,公何疑我之深也。”永德意解,二军皆安。李景知之密令人赍蜡书诱重进啖以厚利重进表其事时行濠州刺史齐藏珍亦说重进世宗知之假他事诛藏珍。
诏重进夹淮城正阳、下蔡,既成,上其图。俄又败淮兵二千余于塌山北。时围寿经年未下,吴遣将许文緽、边镐舟师数万,溯淮来援。文緽维舟淮南,据紫金山,山距寿数里,设十余砦,连亘相望,与城中烽火相应;又南筑夹道,将抵寿为馈路。重进伺其城北展砦,出兵击之,败五千余众,夺二砦,获器甲甚众。世宗幸寿,宴从官,召重进赐戎服、玉带、金银器、缯彩、鞍勒马。
(节选自《宋史》卷二百四十三,有删节)
注①辎重:装载于车运输的军用物资。②砦:同“寨”。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景知之密令/人赍蜡书诱重进/啖以厚利/重进表其事/时行濠州刺史齐藏珍亦说重进/世宗知之/假他事诛藏珍/
B.李景知之/密令人赍蜡书诱重进/啖以厚利/重进表其事/时行濠州刺史齐藏珍亦说重进/世宗知之/假他事诛藏珍/
C.李景知之/密令人赍蜡书诱重进/啖以厚利/重进表其事/时行濠州刺史齐藏珍亦说重进/世宗知之假/他事诛藏珍/
D.李景知之密/令人赍蜡书诱重进/啖以厚利/重进表其事/时行濠州刺史齐藏珍亦说重进/世宗知之假/他事诛藏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嗣位,继承君王之位。文中的“嗣位”是指后周世宗继承后周太祖的皇位。
B.马步,古代军队中的骑兵和步兵,即在陆地作战的军队。舟师,古代军队中的水军。
C.裨将,又称牙将、偏将,古代军队中的副将,在该将职位之上的是主将,又称元帅。
D.烽火,古代战争中,用火作为主要武器来进攻对方,以期取得战争胜利的一种手段。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重进作战英勇立下战功。在正阳之战中,面对大兵压境的吴军,李重进挺身而出,率领部下一举把吴军打得大败,斩杀一万多人。
B.李重进积极化解内部矛盾。面对张永德的攻击与陷害,他只身到张永德的军中诚意相劝,终使张永德释去敌视之意,两军协和安好。
C.李重进善于抓住有利战机。在围攻淮城正阳、下蔡中,面对吴军庞大而复杂的阵势,他抓住吴军扩营寨之机,发兵攻打,缴获甚多。
D.李重进因功受到提拔奖励。李重进立了战功,周世宗任命他代替李谷担任行营招讨使。后赏赐给战衣、玉带、金银器、绸缎、鞍马等。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时周师未朝食,吴师奄至,周师望其阵皆笑之。
②吾与公皆国家肺腑,相与戮力,同奖王室,公何疑我之深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专诸者,吴堂邑人也。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吴也,知专诸之能。伍子胥既见吴王僚,说以伐楚之利。吴公子光曰:“彼伍员父兄皆死于楚,而员言伐楚,欲自为报私仇也,非能为吴。”吴王乃止。伍子胥知公子光之欲杀吴王僚,乃曰:“彼光将有内志,未可说以外事。”乃进专诸于公子光。

光之父曰吴王诸樊。诸樊弟三人:次曰余祭,次曰夷眜,次曰季子札。诸樊知季子札贤而不立太子,以次传三弟,欲卒致国于季子札。诸樊既死,传余祭。余祭死,传夷眜。夷眜死,当传季子札。季子札逃不肯立,吴人乃立夷眜之子僚为王。公子光曰:使以兄弟次邪季子当立必以子乎则光真适嗣当立故尝阴养谋臣以求立。

光既得专诸,善客待之。九年而楚平王死。春,吴王僚欲因楚丧,使其二弟公子盖余、属庸将兵围楚之灊;使延陵、季子于晋,以观诸侯之变。楚发兵绝吴将盖余、属庸路,吴兵不得还。于是公子光谓专诸曰:“此时不可失,不求何获!且光真王酮,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专诸曰:“王僚可杀也。母老子弱,而两弟将兵伐楚,楚绝其后。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公子光顿首曰:“光之身,子之身也。”

四月丙子,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夹立待,皆持长铍。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既至王前,专诸擘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遂自立为王,是为阖闾。阖闾乃封专诸之子以为上卿。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使以兄弟次邪/季子当立/必以子乎/则光真适嗣/当立/故尝阴养谋臣/以求立
B.使以兄弟次邪/季子当立/必以子乎则光/真适嗣当立/故尝阴养谋臣/以求立
C.使以兄弟/次邪季子/当立必以子乎则光/真适嗣当立/故尝阴养/谋臣以求立
D.使以兄弟/次邪季子/当立必以子乎/则光真适嗣/当立/故尝阴养/谋臣以求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九年,这里指的是王僚在位的第九年。这种纪年法属于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以王公在位的年数来纪年,又如赵惠文王十六年。
B.顿首,指磕头。古代的一种交际礼仪。跪拜礼之一,为正拜。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
C.丙子,十二天干和十地支可以按一定的顺序组合起来,纪年、纪月、纪日。这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一笔不可抛弃的宝贵财富。
D.上卿,是古代官名。春秋时,周相及诸侯国都有卿,是高级长官,分为上、中、下三级,即上卿、中卿、下卿。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伍子胥从楚国逃到了吴国,为了博取公子光的信任和支持,他把有才能的专诸推荐给了公子光,以帮助他实现自己的“内志”。
B.公子光的父亲吴王诸樊因为自己的三弟贤能,所以没有把王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大弟弟,想通过依次传递的方法最终传给季子札。
C.楚平王死后,吴王僚说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不去寻求成功就不会有什么收获,所以派自己的弟弟带兵围困了楚国的灊水。
D.公子光依靠专诸刺杀王僚而夺位成功,他没有忘记自己对专诸的承诺,封专诸的儿子做了上卿。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方今吴外困于楚,而内空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
(2)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忠嗣传(节选)
王忠嗣,太原祁人也。初名训,年九岁,以父死王事,起复拜朝散大夫、尚辇奉御,赐名忠嗣,养于禁中累年。肃宗在忠邸,与之处。及长,雄毅寡言,严重有武略。玄宗其兵家子,与之论兵,应对纵横,皆出意表。玄宗谓之曰:“尔后必为良将。”
河西节度使杜希望谋拔新城,或言忠嗣之材足以辑事,必欲取胜,非其人不可。希望即奏闻,诏追忠嗣赴河西。既下新城,忠嗣之功居多,因授左威卫郎将,专行军兵马。是秋,吐蕃大下,报新城之役,晨压官军,众寡不敌,师人皆惧焉。忠嗣乃以所部策马而前,左右驰突,当者无不辟易,出而复合,杀数百人,贼众遂乱。三军翼击之,吐蕃大败。
忠嗣少以勇敢自负,及居节将,以持重安边为务。尝谓人云:“国家升平之时,为将者在其众而已。吾不欲疲中国之力,以徼功名耳。”但训练士马,缺补之。军中皆日夜思战,因多纵间谍以伺虏之隙,时以奇兵袭之,故士乐为用,师出必胜。
玄宗方事石堡城,诏问以攻取之略,忠嗣奏云:“石堡险固,吐蕃举国而守之。若顿兵坚城之下,必死者数万,然后事可图也。臣恐所得不如所失,请休兵秣马,观衅而取之,计之上者。”玄宗因不快。李林甫尤忌忠嗣,日求过。六载,会董延光献策请下石堡城,诏忠嗣分兵应接之。忠嗣僶俯而从,延光不悦。及延光过期不克,诉忠嗣缓师,故师出无功。李林甫又令济阳别驾魏林告忠嗣,称往任朔州刺史,忠嗣为河东节度,云“早与忠王同养宫中,我欲尊奉太子”。玄宗大怒,因征入朝,令三司推讯之,几陷极刑。会哥舒翰代忠嗣为陇右节度,特承恩顾,因奏忠嗣之枉,词甚恳切,请以己官爵赎罪。玄宗怒稍解。
十一月,贬汉阳太守。七载,移汉东郡太守。明年,暴卒,年四十五。
(选自《旧唐书·王忠嗣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肃宗在忠邸,与之处     游:游览
B.专行军兵马    知:掌管
C.为将者在其众而已 抚:安抚
D.移汉东郡太守  量:权衡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玄宗其兵家子,与之论兵  伏惟圣朝孝治天下
B.三军翼击之     夫列子御风
C.缺补之 臣欲奉诏奔驰,刘病日笃
D.李林甫尤忌忠嗣,日求过  吾还也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2)吾不欲疲中国之力,以徼功名耳。
(3)因征入朝,令三司推讯之,几陷极刑。
【小题4】请简要概括王忠嗣作为将领具有哪些才干和品质。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王思远,琅邪临沂人。尚书令晏从弟也。宋建平王景素辟为南徐州主簿,深见礼遇。景素被诛,左右离散,思远亲视殡葬,手种松柏。与庐江何昌宇、沛郡刘琏上表理之,事感朝廷。
②建元初,迁太子中舍人。文惠太子与竞陵王子良素好士,并蒙赏接。思远求出为远郡,除建安内史。长兄思玄卒思远友于甚至表乞自解不许。及祥日,又固陈,世祖乃许之。
③邵陵王子贞为吴郡,世祖除思远为吴郡丞,以本官行郡事,论者以为得人。以疾解职,还为司徒谘议参军。高宗辅政,不之任,仍迁御史中丞。临海太守沈昭略赃私,思远依事劾奏,高宗及思远从兄晏、昭略叔父文季请止之,思远不从,案事如故。
④建武中,迁吏部郎。思远以从兄晏为尚书令,不欲并居内台权要之职,上表固让。曰:陛下矜遇之厚,古今罕俦。正以臣与晏地惟密亲,必不宜俱居显要。且亦缘陛下以德御下,故臣可得以礼进退。上知其意,乃改授司徒左长史。
⑤初,高宗废立之际,思远与晏闲言,谓晏曰:兄荷世祖厚恩,今一旦赞此人,未知兄将来何以自立。若及此引决,犹可不失后名。晏不纳。后晏败。
⑥思远清修,立身简洁。宾客来通,辄使人先密觇视。衣服垢秽,方便不前;形仪新楚,乃与促膝。上从祖弟季敞性甚豪纵,上心非之,谓季敞曰:卿可数诣王思远。永元二年卒,年四十九。
注:①友于:兄弟之爱。②祥日:丧祭名。③阿戎:称堂弟,此指王思远。

(有删改)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⑴宋建平王景素为南徐州主簿(___________)
⑵高宗辅政,不之(___________)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思远不从,事如故(    )
A.案件B.查究C.几案D.按照
【小题3】第②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长兄思/玄卒/思远友于甚至表乞/自解不许
B.长兄思/玄卒思/远友于甚至表乞自解/不许
C.长兄思玄卒/思远友于甚至/表乞自解/不许
D.长兄思玄卒/思远友于/甚至表乞/自解不许
【小题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宾客来通,辄使人先密觇视。衣服垢秽,方便不前;形仪新楚,乃与促膝。
【小题5】分析第①段写“景素被诛,左右离散”的作用。
【小题6】从第③段和第⑤段看,王思远具有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