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胡世宁,弘治六年进士。性刚直,不畏强御,且知兵。除德安推官。岐王初就藩,从官骄,世宁裁之。他日复请湖田,持不可。迁南京刑部主事。应诏陈边备十策,复上书极言时政阙失。时孝宗已不豫,犹颔之。
迁广西太平知府。太平知州李濬数杀掠吏民,世宁密檄龙英知州赵元瑶擒之。  母丧归。服阕赴京。道沧州,流寇攻城急。世宁即驰入城,画防守计。贼攻七日夜,不能拔,引去。再知宝庆府。岷王及镇守中官王润皆严惮之。迁江西副使。当是时,宁王宸濠骄横有异志,莫敢言,世宁愤甚。正德九年三月上疏曰:“宁府威日张,不逞之徒群聚而导以非法,上下诸司承奉太过。数假火灾夺民廛地,采办扰旁郡,蹂籍遍穷乡。请于都御史俞谏任汉中专委一人或别选公忠大臣镇抚敕王止治其国毋挠有司以靖乱源销意外变。”宸濠闻,大怒。列世宁罪,遍赂权幸,必杀世宁。右都御史李士实,宸濠党也,与左都御史石玠等上言,世宁狂率当治。命未下,宸濠奏复至,指世宁为妖言。乃命锦衣官校逮捕世宁。世宁乃亡命抵京师,自投锦衣狱。狱中三上书言宸濠逆状,卒不省。系岁余,言官程启充、徐文华、萧鸣凤、邢寰等交章救,乃谪戍沈阳。
居四年,宸濠果反。世宁起戍中为湖广按察使。寻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四川。世宁陈方略,请选将益兵,立赏罚格,严隐匿禁,修烽堠,时巡徼,以振军威,通道路。诏悉行之。
世宁风格峻整,居官廉。疾恶若仇,而荐达贤士如不及。都御史马昊、陈九畴坐累废;副使施儒、杨必进考察被黜;御史李润、副使范辂为时所抑,连章荐之。与人语,呐不出口。及具疏,援据古今,洞中窾会。萼议欲销兵,世宁力折之。昌化伯以他姓子冒封,下廷议。世宁言:“吾辈不得以厚赂故,诬朝廷”,萼为色变。诸大臣皆忌之。帝始终优礼不替。(节选自《明史》)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孝宗已不豫,犹颔之颔:点头同意。
B.世宁密檄龙英知州赵元瑶擒之檄:发文书。
C.贼攻七日夜,不能拔,引去引:退却
D.萼议欲销兵,世宁力折之折:折断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性刚直,不畏强御,且知兵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B.指世宁为妖言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乃谪戍沈阳乃遂收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D.吾辈不得以厚赂故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请于都御史俞谏/任汉中专委一人/或别选公忠/大臣镇抚/敕王止/治其国/毋挠有司/以靖乱源/销意外变
B.请于都御史俞谏/任汉中专委一人/或别选/公忠大臣镇抚/敕王止治其国/毋挠/有司以靖乱源/销意外变
C.请于都/御史俞谏/任汉中专委一人/或别选公忠/大臣镇抚/敕王止/治其国/毋挠/有司以靖乱源/销意外变
D.请于都御史俞谏/任汉中专委一人/或别选公忠大臣镇抚/敕王止治其国/毋挠有司/以靖乱源/销意外变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列世宁罪,遍赂权幸,必杀世宁。(4分)
(2)世宁陈方略,请选将益兵,立赏罚格,严隐匿禁。(4分)
(3)及具疏,援据古今,洞中窾会。(4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1-12-19 06:40:4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华皎,晋陵暨阳人也。世为小吏。皎梁代为尚书比部令史。侯景之乱,事景党王伟。高祖南下,文帝为景所囚,皎遇文帝甚厚。景平,文帝为吴兴太守,以皎为都录事,军府谷帛,多以委之。皎聪慧,勤于簿领。及文帝平杜龛,仍配以人马甲仗,犹为都录事。御下分明,善于抚养。时兵荒之后,百姓饥馑,皎解衣推食,多少必均,因稍擢为暨阳、山阴二县令。文帝即位,除开远将军,左军将军。天嘉元年,封怀仁县伯,邑四百户。
王琳东下皎随侯填拒之琳平镇湓城知江州事时南州守宰多乡里酋豪不遵朝宪文帝令皎以法驭之。王琳奔散,将卒多附于皎。三年,除假节、通直散骑常侍、仁武将军、新州刺史资,监江州。寻诏督寻阳、太原、高唐、南北新蔡五郡诸军事、寻阳太守,假节、将军、州资、监如故。周迪谋反,遣其兄子伏甲于船中,伪称贾人,欲于湓城袭皎。未发,事觉,皎遣人逆击之,尽获其船仗。其年。皎随都督吴明彻征迪,迪平,以功授散骑常侍、平南将军、临川太守,进爵为侯,增封并前五百户。未拜,入朝,仍授使持节、都督湘巴等四州诸军事、湘州刺史,常侍、将军如故。
皎起自下吏,善营产业,湘川地多所出,所得并入朝廷,粮运竹木,委输甚众;至于油蜜脯菜之属,莫不营办。又征伐川洞,多致铜鼓、生口,并送于京师。废帝即位,进号安南将军,改封重安县侯,食邑一千五百户。
(选自《陈书卷二十列传第十四》)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琳东下/皎随侯填拒之/琳平镇湓城/知江州事/时南州守宰多/乡里酋豪不遵朝宪/文帝令皎以法驭之
B.王琳东下/皎随侯填拒之/琳平/镇湓城/知江州事时/南州守宰多/乡里酋豪不遵朝宪/文帝令皎以法驭之
C.王琳东下/皎随侯填拒之/琳平/镇湓城/知江州事/时南州守宰多乡里酋豪/不遵朝宪/文帝令皎以法驭之
D.王琳东下/皎随侯填拒之/琳平镇湓城/知江州事时/南州守宰多乡里酋豪/不遵朝宪/文帝令皎以法驭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吏,在古代与官有着明确区分和界限,官由朝廷任命,领取朝廷俸禄而为朝廷服务;吏则足官员任命的,从官员处领取俸禄为朝廷命官服务。
B.文帝,谥号,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帝王的谥号一般由礼官议上。谥号有美、平、恶之分,文中皇帝的谥号“文”是平谥。
C.侯,是五等爵位的第二级。五等爵位是中国古代政治等级制度之一,爵不具备行政职能,主要用来确定皇亲、功臣世袭的政治名位和经济权利。
D.食邑,是中国古代诸侯封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秦汉以后封爵者在其封邑内渐无统治权,主要是以征敛封邑内民户赋税来充作食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华皎聪明敏慧,勤于文书。文帝做吴兴太守时,以华皎为都录事,军府粮草钱帛之类的事务,人多委任给他。
B.华皎体恤民情,爱护百姓。在兵荒之后,他对百姓极为关怀,慷慨相助,衣食不管多少一律均分给大家。
C.华皎为国征伐,平叛有功。他参与平定王琳之乱,都督五郡军事,主持平定周迪叛乱,也因此屡得升迁。
D.华皎出身下层,善于经营。大到粮食竹木,小到油蜜脯菜,连并征伐得来的铜鼓、人口,他都运往朝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祖南下,文帝为景所囚,皎遇文帝甚厚。
(2)未发,事觉,皎遣人逆击之,尽获其船仗。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叶向高,字进卿,福清人。父朝荣,养利知州。向高甫妊,母避倭难,生道旁败厕中。数濒死,辄有神相之。举万历十一年进士,三十五年,向高入朝,明年,首辅赓卒,次辅廷机以人言久杜门,向高遂独相。
当是时,帝在位日久,倦勤,朝事多废弛,大僚或空署,士大夫推择迁转之命往往不下,上下乖隔甚。廷臣部党势渐成,而中官榷税、开矿,大为民害。帝又宠郑贵妃,福王不肯之国。向高用宿望居相位,忧国奉公,每事执争效忠荩。帝心重向高,体貌优厚,然其言大抵格不用,所救正十二三而已。
锦衣百户王曰乾者,京师奸人也,入皇城放炮上疏,讦奏郑妃内侍姜严山与学等及妖人王三诏用厌胜术诅咒皇太后、皇太子死,拥立福王。帝震怒,绕殿行半日。内侍即跪上向高奏。奏言:“此事大类往年妖书,陛下当静处之,稍张皇,则中外大扰。”帝读竟太息曰:“吾父子兄弟全矣。”
叶向再入相,事冲主,不能謇直如神宗时,然犹数有匡救。给事中章允儒请减上供袍服。奄人激帝怒,命廷杖。向高论救者再,乃夺俸一年。御史帅众指斥宫禁,奄人请帝出之外,以向高救免。
忠贤既默恨向高,而其时朝士与忠贤抗者率倚向高。忠贤乃时毛举细故,责向高以困之。向高数求去。四年四月,给事中傅櫆劾左光斗、魏大中交通汪文言,招权纳贿,命下文言诏狱。向高言:“文言内阁办事,实臣具题。光斗等交文言事暧昧,臣用文言显然。乞陛下止罪臣,而稍宽其他,以消缙绅之祸。”因力求速罢。当是时,忠贤欲大逞,惮众正盈朝,伺隙动。得櫆疏喜甚欲藉是罗织东林终惮向高旧臣并光斗等不罪止罪文言。然东林祸自此起。
(节选自《明史》,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得櫆疏喜甚/欲藉是罗织东林/终惮向高旧臣/并光斗等不罪/止罪文言
B.得櫆疏喜甚/欲藉是罗织东林/终惮向高旧臣并光斗等/不罪/止罪文言
C.得櫆疏喜/甚欲藉是罗织东林/终惮向高旧臣/并光斗等不罪/止罪文言
D.得櫆疏喜/甚欲藉是罗织东林/终惮向高旧臣并光斗等/不罪/止罪文言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辅是明代和清代首席大学士的习称,明中后期,内阁大学士成实际宰相,称之为“辅臣”,称首席大学士为“首辅”。
B.中官,原指宫内、朝内之官,后专指宦官,是中国古代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成员役使的官员,先秦和西汉并非全是阉人。
C.锦衣卫,明朝著名的特务机构,明太祖朱元璋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而设立,主要从事侦查、逮捕、审问等活动。
D.疏,即奏章,清代称奏折,是古代臣民向皇帝进言陈事的一种文书,著名上疏如唐代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叶向高位高望重,得到皇帝器重。朝廷内外矛盾重重时,居相位的叶向高忧虑国事,敬奉公务,坚持原则,竭尽忠诚,皇帝心里向着他,敬重而优待他。
B.叶向高沉着稳健,善处突发事件。京城奸人王曰乾鸣炮告状,事涉皇家内部权力争夺,处理棘手;叶向高及时上奏,建议皇帝冷处理,皇帝内心释然。
C.叶向高忠厚尽责,极力救助朝臣。叶向高极力救助受太监排挤的章允儒、帅众等,其中,帅众指责宫廷禁令,太监请皇帝出城避乱,因叶向高救助得免。
D.叶向高正直磊落,受到奸臣忌恨。叶向高不阿附魏忠贤阉党,魏忠贤暗中忌恨叶向高,想借汪文言事件陷害他,因忌惮朝中正直忠诚的大臣而未得逞。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事大类往年妖书,陛下当静处之,稍张皇,则中外大扰。
(2)奄人激帝怒,命廷杖。向高论救者再,乃夺俸一年。

同类题3

文言文练习,完成带解析题。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小题1】下列句子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沛公从百余骑 从:跟从
B.谢无有闭关事 谢:谢罪
C.高祖尝病甚,恶见人   恶:讨厌
D.与沛公有隙  隙:隔阂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
B.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
C.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
D.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樊哙既有政治头脑,又勇敢豪爽。当刘邦处于危险境地时,他不顾个人安危,闯入营帐,义正词严地谴责项羽,帮助刘邦脱离险境。
B.教材中的《鸿门宴》也有樊哙闯帐一节,本文与之相比少了怒视项羽这一细节,人物形象不及《鸿门宴》生动传神。
C.刘邦因患病独卧宫中,不见朝臣,精神疲惫。樊哙直入宫内,以赵高篡权的教训,说服刘邦,使刘邦精神振作起来。
D.司马迁在最后的议论中,对樊哙等人从普通平民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垂名汉廷,恩德惠及子孙表示惊异,表达了作者对这些人物的赞叹。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沛公如厕,麾樊哙去。
(2)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也。髫龀丧父,事母以孝闻。年十二,魏广平王赞开府参军事。后丁母忧,居丧骨立。赵郡王睿举德行,称疾不就。和士开亦重其名,将讽朝廷,擢为国子祭酒。士谦知而固辞,得免。
李氏宗党豪盛,每至春秋二社,必高会极欢,无不沉醉喧乱。尝集士谦所,盛馔盈前,而先为设黍,谓群从曰:“孔子称黍为五谷之长,荀卿亦云食先黍稷,古人所尚,容可违乎?”少长肃然,退而相谓曰:“既见君子,方觉吾徒之不德也。”士谦家富于财,躬处节俭,每以振施为务。州里有丧事不办者,士谦辄奔走赴之,随乏供济。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阋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兄弟愧惧更相推让卒为善士。有牛犯其田者,士谦牵置凉处饲之,过于本主。望见盗刈其禾黍者,默而避之。其家僮尝执盗粟者,士谦慰谕之曰:“穷困所致,义无相责。”遽令放之。
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士谦曰:“吾家余粟,本图振赡,岂求利哉!”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曰:“债了矣,幸勿为念也。”各令罢去。明年大熟,债家争来偿谦,谦拒之,一无所受。他年又大饥,多有死者,士谦罄竭家资,为之糜粥,赖以全活者将万计。至春,又出粮种,分给贫乏。赵郡农民德之,抚其子孙曰:“此乃李参军遗惠也。或谓士谦曰:“子多阴德。”士谦曰:“所谓阴德者何?犹耳鸣,己独闻之,人无知者。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
开皇八年,终于家,时年六十六。赵郡士女闻之,莫不流涕曰:“我曹不死,而令李参军死乎!”会葬者万余人。乡人条其行状,诣尚书省请先生之,事寝不行,遂相与树碑于墓。
(节选自《隋书·李士谦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阋/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兄弟愧/惧更相推/让卒为善士
B.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阋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兄弟愧/惧更相推/让卒为善士
C.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阋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兄弟愧惧/更相推让/卒为善士
D.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阋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兄弟愧惧/更相推让/卒为善士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辟:是“招用、征召”的意思,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举荐,任以官职。
B.丁母忧:是指李士谦的母亲有病,李士谦悉心照顾她,等到母亲去世后,他消瘦得只剩下骨架。
C.春秋二社:是古代乡村社会的盛大节日,其标志性时间分别为二月和八月的上戊日,标志性习俗是祭社稷和歌舞宴饮。
D.谥:即“谥号”,指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给予一个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如清太祖努尔哈赤谥号为“武皇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士谦幼年丧父,因侍奉母亲孝顺而闻名。后来和士开也看重他的名望,要劝说朝廷把他提拔为国子祭酒,士谦知道后,竭力推辞。
B.在一次社日聚会时,李士谦面对丰盛的食物,却先摆出了黍米饭,前来聚会的亲朋从士谦身上看到了君子的德行,自愧不如。
C.李士谦虽家境殷实,但厉行节俭,在乡里常常致力于救济施舍,且与人为善。有一次他把闯进他家田里去的别家的牛牵到荫凉处喂养后便还给主人。
D.李士谦为人处世多积德,他有着高尚的道德风范,赢得人们的爱戴,他去世时,赵郡的人们痛哭流泪,参加葬礼的有一万多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
(2)赵郡农民德之,抚其子孙曰:“此乃李参军遗惠也。”或谓士谦曰:“子多阴德。”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李姬者,名香。侠而慧,略知书,能辨别士大夫贤否,张学士溥、夏吏部允彝亟称之。少风调皎爽不群。十三岁,从吴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传奇,皆能尽其音节。尤工琵琶词①,然不轻发也。

②雪苑侯生,己卯来金陵,与相识。初,皖人阮大铖者,以阿附魏忠贤论城旦②,屏居金陵,为清议所斥。阳羡陈贞慧、贵池吴应箕实首其事,持之力。大铖不得已,欲侯生为解之,乃假所善王将军,日载酒食与侯生游。姬曰:“王将军贫,非结客者,公子盍叩之?”侯生三问,将军乃屏人述大铖意。姬私语侯生曰:“妾少从假母识阳羡君③,其人有高义,闻吴君尤铮铮,今皆与公子善,奈何以阮公负至交乎?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公子读万卷书,所见岂后于贱妾耶?”侯生大呼称善,醉而卧。王将军者殊怏怏,因辞去,不复通。

③未几,侯生下第。姬置酒桃叶渡,歌琵琶词以送之,曰:“公子才名文藻,雅不减中郎。中郎学不补行④,今《琵琶》所传词固妄,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公子豪迈不羁,又失意,此去相见未可期,愿终自爱,无忘妾所歌琵琶词也!妾亦不复歌矣!”

(节选自侯方域《李姬传》)

(注)①琵琶词:即《琵琶记》,元末的一部南戏,讲述蔡邕与赵五娘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②魏忠贤:明末太监,受宠时结党专权,残害忠良,崇祯即位后,被贬,自缢。城旦:古代刑罚。③阳羡君:指陈贞慧。④中郎:董卓擅政时,蔡邕官拜中郎将。学不补行:谓学问虽富,而品行有缺陷。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⑴夏吏部允彝称之 ⑵以阿附魏忠贤城旦   
⑶不复 ⑷此去相见未可
【小题2】下面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将军屏人述大铖意 今君亡赵走燕,
B.屏居金陵,清议所斥   除不洁者,引入
C.见岂后于贱妾耶 若属皆且为
D.王将军者殊怏怏,辞去 试使斗而才,责常供
【小题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也。
⑵王将军贫,非结客者,公子盍叩之?
【小题4】侯生落榜后,李姬为什么要“歌琵琶词以送之”?
【小题5】李姬的性格“侠而慧”,请结合②、③两段作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