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正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延寿字长公,燕人也。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徙颍川。颍川多豪强,难治。先是,赵广汉为太守,患其俗
多朋党,故构会吏民,令相告讦,颍川由是以为俗,民多怨仇。延寿欲更改之,教以礼让。恐百姓不从,乃历召郡中长老为乡里所信向者数十人,设酒具食,亲与相对,接以礼意,问以谣俗、民所疾苦,为陈和睦亲爱销除怨咎之路。长老皆以为便,可施行,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百姓遵用其教。数年,徙为东郡太守,黄霸代延寿居颍川,霸因其迹而大治。
延寿为吏,上礼义,好古教化,所至必聘其贤士,以礼待用,广谋议,纳谏争;修治学官,春秋乡射,陈钟鼓管弦,盛升降揖让,及都试讲武,设斧钺旌旗,习射御之事。治城郭,收赋租,先明布告其日,以期会为大事,吏民敬畏趋向之。又置正、五长,相率以孝弟,不得舍奸人。闾里仟佰有非常,吏辄闻知,奸人莫敢入界。其始若烦,后皆便安之。接待下吏,恩施甚厚而约誓明。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刻责:“吾岂其负之,何以至此?”吏闻者自伤悔,门下掾自刭,人救不殊,因瘖不能言。延寿闻之,对掾吏④涕泣,遣吏医治视,厚复其家。
延寿尝出,临上车,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还至府门,门卒当车,愿有所言。延寿止车问之,卒曰:“今旦明府早驾,久驻未出,骑吏父来至府门,不敢入。骑吏闻之,趋走出谒,适会明府登车。以敬父而见罚,得无亏大化乎?”延寿举手舆中曰:“微子,太守不自知过。”归舍,召见门卒。卒本诸生,闻延寿贤,无因自达,故代卒,延寿遂待用之。在东郡三岁,令行禁止,断狱大减,为天下最。
(取材于《汉书·韩延寿传》)
【注】 ①历召:一一召请。②学官:学校。③不殊:没死。④掾吏:下级官吏的通称。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刻责欺 负:压迫、侮辱
B.略依古礼,不得过法过 法:逾越法规
C.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 擢:提拔
D.门卒当车,愿有所言 愿:希望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问以谣俗、民所疾苦 微子,太守不自知过
A. 其后楚日以削,竟为秦所灭 B. 微斯人,吾谁与归
设酒具食,亲与相对 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
C. D.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娶 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颍川由是以为俗,民多怨仇
理解:颍川人从此相互告发成风,百姓间多仇恨
B.闾里仟佰有非常,吏辄闻知
理解:里弄街道出了事,官吏就会接到报告
C.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
理解:骑吏不守时,延寿命功曹拟定处罚并且公布
D.以敬父而见罚,得无亏大化乎
理解:因敬爱父亲而受罚,这样该不会吃亏太大了吧
9.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反映韩延寿理政特点的一组是
①延寿欲更改之,教以礼让 ②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 ③其始若烦,后皆便安之 ④又置正、五长,相率以孝弟,不得舍奸人 ⑤闻延寿贤,无因自达,故代卒 ⑥骑吏父来府门,不敢入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③⑤⑥
10.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韩延寿不喜欢百姓互相告发的民俗,主张和睦、礼让、宽容。
B.韩延寿严以律己,属下犯了错误,常深刻责己,感动了官吏。
C.黄霸借助韩延寿打下的基础,继续倡导亲爱和睦,颍川大治。
D.韩延寿善于审案,严格约束下属,因此令行禁止,诉讼锐减。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09-12-26 08:09:2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原贾生列传》节选)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后赤壁赋》节选)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B.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C.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D.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屈原者,名平”,古时幼时命名,一般成年(男子20岁,女子16岁)时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是岁十月之望”,“是岁”即“壬戌”,这是天干地支纪年法。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比较复杂,还有星岁纪年、生肖纪年、干支纪年、年号纪年等,其中年号纪年和干支纪年大致出于同一时期。
C.“赋”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大致经历了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几个阶段,《后赤壁赋》就属于文赋。
D.“十月之望”,古时农历每月十五是望日,初一称为朔日,晦则指农历每月的三十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屈原见识广博,怀王很信任他,但是上官大夫却想同他争夺国君的宠幸,想要抢夺他制定好的法令,并在怀王面前讲他的坏话。怀王因此疏远了屈原。
B.《后赤壁赋》也是写月夜游赤壁,但描绘的不再是江上明月,而是山间草木,景色也由清幽转为峭拔。
C.《后赤壁赋》是苏轼三个月后再游赤壁时所作,前赋着重写水,后赋着重写山,前赋着重写秋景,后赋着重写冬景。
D.《后赤壁赋》以记叙、描写为主,写奇景以抒怀;前赋谈玄说理,议论风生,寓悲愤于旷达之中。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2)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徐阶,字子升,松江华亭人。嘉靖二年进士第三,性颖敏,有权略。皇太子出阁,召拜司经局洗马兼翰林院侍讲。丁母忧归。服除,擢国子祭酒,寻改吏部。故事,吏部率鐍①门,所接见庶官不数语。阶折节下之,见必深坐,咨边腹要害、吏治民瘼。皆自喜得阶意,愿为用。尚书熊浃、周用皆重阶。用卒,闻渊代。自处前辈,取立断。阶意不乐,求出避之。命兼翰林院学②士,寻进礼部尚书。帝察阶勤,又所撰青词独称旨,召直无逸殿,赐飞鱼服及上方珍馔。上尊无虚日,廷推吏部尚书,不听,不欲阶去左右也。嵩怙宠弄权,猜害同列。既仇夏言置之死,而言尝荐阶,嵩以是忌之。一日独召对,语及阶,嵩徐曰:“阶所乏非才,但多二心耳。”盖以其尝请立太子也。阶危甚,度未可与争,乃谨事嵩,而益精治青词迎帝意。寻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密疏发咸宁侯仇鸾罪状。阶与鸾尝同直嵩欲因鸾以倾阶及闻鸾罪发自阶乃愕然止而忌阶益甚帝既诛鸾益重阶数与谋边事时议减鸾所益卫卒,阶言:“不可减。又京营积弱之故,卒不在乏而在冗,宜精汰之,取其廪以资赏费。”皆用之。一品满三载,进勋为柱国;满六载,再录子为中书舍人;满九载,改兼吏部尚书。杨继盛下锦衣狱,嵩属陆炳究主使。阶戒炳曰:“即不慎,一及皇子,如宗社何!”又为危语嵩曰:“上惟二子,必不忍以谢公,所罪左右耳。公奈何显结宫邸怨也。”嵩惧,乃寝。倭躏东南,帝数以问阶,阶力主发兵。又念边卒苦饥,请收畿内麦数十万石,自居庸输宣府,紫荆输大同。帝悦,谕行之。万历十一年卒,年八十一,赠太师,文贞。

(选自《明史•徐阶传》,略有删改)

(注)①鐍(jué),锁闭。②青词,指道士上奏天庭或征召神将的符箓。用朱笔书写在青藤纸上,故又称绿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阶与鸾尝同直/嵩欲因鸾以倾阶/及闻鸾罪发/自阶乃愕然止/而忌阶益甚/帝既诛鸾/益重阶/数与谋边事/
B.阶与鸾尝同直/嵩欲因鸾以倾/阶及闻鸾罪发/自阶乃愕然止/而忌阶益甚/帝既诛鸾/益重阶/数与谋边事/
C.阶与鸾尝同直/嵩欲因鸾以倾阶/及闻鸾罪发自阶/乃愕然止/而忌阶益甚/帝既诛鸾/益重阶/数与谋边事/
D.阶与鸾尝同直/嵩欲因鸾以倾/阶及闻鸾罪发自阶/乃愕然止/而忌阶益甚/帝既诛鸾/益重阶/数与谋边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祭酒,指古代由朝廷任命的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相当于现在国立大学校长。
B.尚书,原是宫廷里掌管文书奏章的官,汉以后地位渐高,唐始为六部的最高长官。
C.锦衣,即锦衣卫,兼管刑狱、缉捕、审问之事,明中叶后与东西厂并为特务组织。
D.谥号,对已故的皇帝、皇后、诸侯和大臣等按其生平事迹给予褒扬或同情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阶聪慧有才,深受器重。自从考上进士后,先后兼任翰林院侍讲、学士以及文渊阁大学士。
B.徐阶虚心谦卑,礼贤下士。在吏部任职时,屈尊礼遇下级官员,耐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情况,赢得朝野的敬重。
C.徐阶正直敢言,颇有见地。关于精汰京城卫戍部队、关于抵御倭寇的入侵,他所提的建议全都得到皇帝的采用。
D.徐阶机敏自保,谨小慎微。闻渊任吏部尚书时独断专权,他为避免矛盾主动调离;严嵩猜害同列,他小心应对。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阶危甚,度未可与争,乃谨事嵩,而益精治青词迎帝意。
(2)阶戒炳曰:“即不慎,一及皇子,如宗社何!”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祐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丁母忧。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

除大理评事、签书风翔府叛官。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新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徙扬州。发运司主东南漕法,听操舟者私载物货,征商不得留难。故操舟者辄富厚,以官舟为家,补其敝漏,故所载率皆速达无虞。近岁一切禁而不许,故舟弊人因,多盗所載以济饥寒公私皆病。轼请复旧,从之。

轼以两学士出知定州。春大阅,将吏久废上下之分,轼命举旧典,帅常服出帐中,将吏戎服执事。副总管王光祖自谓老将,之,称疾不至。轼召书吏使为奏,光祖惧而出,讫事,无一慢者。建中靖国元年,卒常州,年六十六。

(选自《宋史·苏轼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母程氏亲授书   以:因为
B.春大阅   会:碰上
C.之,称疾不至   耻:耻辱
D.建中靖国元年,卒常州   于:在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B.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C.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D.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得到母亲教诲。他的父亲外出游学,他的母亲很有学识,亲自教他读书;他要以东汉范滂为榜样,他的母亲表示赞许。
B.苏轼被欧阳修赏识。他成年后博览群书,下笔成章,参加考试作的文章获得欧阳修青睐,后来欧阳修又推荐他进秘阁。
C.苏轼设法破除弊端。苏轼到扬州任职,以往驾船的人不允许私载货物,但后来允许私载货物,苏轼上奏请求恢复旧制。
D.苏轼大力整顿军纪。春季阅兵,苏轼下令恢复以前的规定,有人感到羞耻,苏轼予以警告,直到阅兵完毕,没有人敢怠慢。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
(2)故舟弊人困,多盗所载以济饥寒,公私皆病。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陶谐,字世和,会稽人。弘治八年乡试第一。明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授工科给事中。请命儒臣日讲《大学衍义》,孝宗嘉纳之。
正德改元,刘瑾等乱政。谐请以瑾等误国罪告先帝,罪之勿赦。瑾摘其讹字令对状,伏罪乃宥之。帝命中官崔杲等往江南、浙江织造,杲等复乞长芦盐引。谐再疏争,皆不听。谐当出理边储,以工科掌印无人,请俟行日遣官代署。瑾遂中谐,下诏狱廷杖,斥为民。旋榜为奸党。又诬以巡视十库时缺布不奏,复械至阙下杖之,谪戍肃州。瑾诛,释还乡,其党犹用事,竟不获召。
嘉靖元年复官未至除江西佥事转河南管河副使命沿河植柳傍艺葭苇有事采以为埽总理都御史请推行之诸道岁省费钜万。迁参政,历左、右布政使,皆在河南。久之,擢右副都御史,提督南、赣、汀、漳军务。疏言:“守令迁太骤,宜以六年为期。言官忤旨,当优容。养病官才力堪任者,毋终弃。”时南京御史马扬等劾王琼被逮,而新例养病久者率不复收叙,故谐以为言。又奏:“今天下差徭烦重。既有河夫、机兵、打手、富户、力士诸役,乃编审里甲,复征旷丁课及供亿诸费。乞皆罢免。”帝采纳之。
寻迁兵部右侍郎,总督两广军务。海寇陈邦瑞、许折桂等突入波罗庙,欲犯广州,为指挥***都御史请推行之诸道/岁省费钜万【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谥,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谥号带有评判性,相当于盖棺定论。
B.盐引,是商户从官府购得的取盐凭证,也是一种有价证券。古代盐业实行国家专卖,盐引也成为封建王朝财政的重要之一。
C.里甲,是明代州县统治的基层组织,每一百一十户为一里。里甲制度,最大功能在于分配徭役及按丁纳税等。
D.乡试,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试”“秋闱”。明、清两代每三年一次,应试者为本省所有的生员,中者称为“贡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谐不畏权贵,正直敢言。他请求朝廷治罪刘瑾,得罪了宦官集团,后被诬告,贬谪肃州。刘瑾伏诛后,朝廷被刘瑾的党羽把持,所以陶谐一直得不到朝廷征召。
B.陶谐爱惜民力,关心百姓疾苦。他认为原本已有多项徭役,编审里甲后又开征了许多新的课税,百姓的负担太重,请求朝廷减少一部分。他的意见得到了皇上的采纳。
C.陶谐善于地方理政。他让人沿着河岸种植柳树,又在岸旁种植芦苇,遇到突发情况可以利用这些草木筑成堤坝、工事。后来这个方法推广出去,每年省下巨大的开支。
D.陶谐为官一任,安抚一方。阳春、德庆两处叛贼互为呼应,危害地方,陶谐一连攻破了他们一百二十五座寨垒,但由于他曾经释放海盗许折桂,所以仅获得赏银,未能得到升迁。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守令迁太骤,宜以六年为期。言官忤旨,当优容。
(2)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滕王阁序》)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寇隽字祖俊,上谷昌平人也。祖赞,魏南雍州刺史。父臻,安远将军、郢州刺史。
隽性宽雅,幼有识量,好学强记。兄祖训、祖礼及隽,并有志行。闺门雍睦,白首同居。父亡虽久,而犹于平生所处堂宇,备设帷帐几杖,以时节列拜,垂涕陈荐,若宗庙焉。吉凶之事,必先启告,远行往返,亦如之。性又廉恕,不以财利为心。家人曾卖物与人,而剩得绢五匹。隽于后知之,乃曰:“恶木之阴,不可暂息;盗泉之水,无容误饮。得财失行,吾所不取。”遂访主还之。其雅志如此。
以选为魏孝文帝挽郎,除奉朝请。大乘贼起,燕赵扰乱,隽参护军事东讨,以功授员外散骑侍郎,迁尚书左民郎中。以母忧不拜。正光三年,拜轻车将军,迁扬烈将军、司空府功曹参军,转主簿。时灵太后临朝,减食禄官十分之一,造永宁佛寺,令隽典之。资费巨万,主吏不能欺隐。寺成,又极壮丽。灵太后嘉之,除左军将军。
永安初,华州民史底与司徒杨椿讼田。长史以下,以椿势贵,皆言椿直,欲以田给椿。隽曰:“史底穷民杨公横夺其地若欲损不足以给有余见使雷同未敢闻命。”遂以地还史底。孝庄帝后知之,嘉隽守正不挠,即拜司马,赐帛百匹。其附椿者,咸谴责焉。
二年,出为左将军、梁州刺史。民俗荒犷,多为盗贼。隽乃令郡县立庠序,劝其耕桑,敦以礼让,数年之中,风俗顿革。梁遣其将曹琰之镇魏兴,继日版筑。琰之屡扰疆场,边人患之。隽遣长史杜休道率兵攻克其城,并擒琰之。琰之即梁大将军景宗之季弟也。于是梁人惮焉。属魏室多故,州又僻远,梁人知无外援,遂遣大兵顿魏兴,志图攻取。隽抚励将士,人思效命。梁人知其得众心也,弗之敢逼。隽在州清苦,不治产业。秩满,其子等并徒步而还。吏人送隽,留连于道,久之乃得出界。
(节选自《周书》卷三十七列传第二十九)
【注】①盗泉:在山东泗水县。县内有87处泉水,只有盗泉不流,其余皆汇入泗河。《尸子》:“(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②庠序:学校。③秩满:官吏任期届满。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得财失,吾所不取   行:品行
B.造永宁佛寺,令隽之 典:主持
C.嘉隽守正不 挠:阻挠
D.于是梁人焉 惮:害怕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犹平生所处堂宇 激义而死焉者也
B.功授员外散骑侍郎 勇气闻于诸侯
C.琰之屡扰疆场,边人患  欲勿予,即患秦兵
D.附椿者,咸谴责焉。    吾还也。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史底穷民/杨公横夺/其地若欲损/不足以给/有余见使雷同/未敢闻命
B.史底穷民/杨公横夺其地/若欲损不足/以给有余/见使雷同/未敢闻命
C.史底穷民/杨公横夺其地/若欲损不足以给/有余见使/雷同未敢闻命
D.史底穷民/杨公横夺/其地若欲损/不足以给有余/见使雷同/未敢闻命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寇隽注重行孝。他的父亲去世时间很久了,他仍然要按时节祭拜,陈献祭品;有了吉凶之事,还是经常禀报。
B.寇隽不重财利。家人曾经从已卖物品中留下五匹绢,寇隽知道此事后,表明态度并设法找到买主,归还给他。
C.寇隽干事认真。他担任左军将军时,负责建造永宁佛寺,主事的官吏不敢欺瞒;寺庙建成后,受到太后嘉奖。
D.寇隽治理有方。他担任梁州刺史时,当地人多为盗贼;寇隽下令建立学校,勉励百姓从事农业生产,风俗得到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