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每小题3分)

鼎性廉不欺,尝任其子,族人欲增年以图速仕,鼎不可。父死,分诸子以财,鼎悉推与其弟。尝知临邛县,转运使选摄新繁,新繁多职田,斗粟不以自入。奉使契丹,得千缣,散之族人,一日尽。所至不扰,唯市饮食日用物,增直以偿。事继母孝,教育孤侄甚至,自奉养俭约。当官明敏,强直不可挠。所荐士多知名,有终身不识者。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九》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择诸路使者令按举不法按:追查查究B.不肯偿所逋逋:迟延
C.强直不可挠挠:屈服D.前使者多渔市南物渔:掠夺、骗取
【小题2】以下各组中,全都表明王鼎“刚正清廉”的一组是(3分)
①鼎为条教禁止  ②父死,分诸子以财,鼎悉推与其弟   ③鼎一无所市 ④与转运使杨纮、判官王绰竞擿发吏,至微隐罪无所贷  ⑤斗粟不以自入   ⑥治奸赃益急,所劾举,不避贵势 
A.①②④B.①④⑥C.②③⑤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鼎任提点江东刑狱期间,与转运使杨纮、判官王绰,积极揭发、严肃处理贪官污吏,招致了属下的怨恨,被他们称为“三虎”。后因范仲淹等人被罢免,王鼎也遭贬。
B.王鼎的忠直耿介,弹劾检举官员,不回避权贵和有势力的官员。他坚持反对内侍杨永德沿汴河置铺挽漕舟的主张,他的意见最终被皇帝接受。
C.针对漕运出现的弊端,他计算出漕运路途的远近、确定运期的先后,并制订为规章制度,这样各地劳逸均等,下级官吏责任再也没有轻重之分了。
D.王鼎为官明智敏捷,坚强正直,生平廉洁俭约。父亲死后,他把遗产全部推给了弟弟。他对继母孝顺,教育孤侄周到。他所推荐的士人中有许多人很知名,有些人王鼎终身不认识他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永德横猾,执政重违其奏,乃令三司判官一员将永德就鼎议,发八难,永德不能复。(5分)
(2)所至不扰,唯市饮食日用物,增直以偿。(5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2-01-04 10:15:5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节选自范晔《张衡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B.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C.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D.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表调任官职的词语很多,文中“再转复为太史令”的“转”和“征拜尚书”的“拜”都是调任官职。
B.“阳嘉元年”中的“阳嘉”,是汉顺帝的年号,年号纪年法是我国古代常见的纪年方法。
C.“豪右”,豪族大户。右,右族,即豪族。秦汉时,豪族住在城市的右边,所以称作“豪右”。
D.“上书乞骸骨”指给朝廷上书,请求辞职回家。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衡在科学技术上取得了突出成就。他“善机巧”,制作了浑天仪和候风地动仪;“善术学”,著有《灵宪》《算罔论》。
B.选文从制作时间、材料、大小、形状、装饰、构造到工作原理和实践功效,重点介绍了能代表张衡成就的候风地动仪。
C.张衡不畏权贵,政绩卓然。他在出任河间相期间,整顿法令,捉拿惩治当地奸党,政治清明,但遭到许多豪右的忌恨和打击。
D.张衡心思细密,小心谨慎。当皇帝问起天下所痛恨之人,他诡对而出;出任河间相三年,他便急流勇退,请求告老还乡。
【小题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2)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贤士隐居者
士子修己笃学,独善其身,不求知于人,人亦莫能知者,所至或有之,予每惜其无传。比得《上虞李孟传》录示四事,故谨书之。
其一曰,慈溪蒋季庄,当宣和间,鄙王氏之学,不事科举,闭门穷经,不妄与人接。高抑崇居明州城中,率一岁四五访其庐。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或问抑崇曰:“蒋君不多与人周旋,而独厚于公,公亦拳拳于彼,愿闻其故?”抑崇曰:“余终岁读书,凡有疑而未判,与所缺而未知者,每积至数十,辄一扣之,无不迎刃而解。”而蒋之所长,他人未必能知之。世之所谓知己其是乎?
其二曰,王茂刚,居明之林村,在岩壑深处。有弟不甚学问,使专治生以糊口,而茂刚刻意读书,足迹未尝妄出,尤邃于《周易》。沈焕通判州事,尝访之。其见趣绝出于传注之外云。气象严重,窥其所得,盖进而未已也。
其三曰,顾主簿,不知何许人,南渡后寓于慈溪。廉介有常,安于贫贱,不蕲人之知。至于践履间,虽细事不苟也。平旦起,俟卖菜者过门,问菜把直几何,随所言酬之。他饮食布帛亦然。久之人皆信服,不忍欺。苟一日之用足,则玩心坟典,不事交游。
其四曰,周日章,信州永丰人。操行介洁,为邑人所敬。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毫不取。家至贫,常终日绝食,邻里或以薄少致馈。时时不继,宁与妻子忍饿,卒不以求人。隆寒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望其容貌,听其论议,莫不耸然。县尉谢生遗以袭衣,曰:“先生未尝有求,吾自欲致其敬耳,受之无伤也。”日章笑答曰:“一衣与万钟等耳,倘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卒辞之。
是四君子,真可书史策云。
———宋·洪迈《容斋随笔》,有删改
注:①王氏:王安石  ②坟典:《三坟》《五典》的简称,泛指古籍。
【小题1】 下列各项中对加横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每积至数十,辄一之扣:扣问
B.安于贫贱,不人知之蕲:通“祈”,求
C.客有就访,亦欣然纳延:招待
D.辞之卒:死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邑人所敬怵然为戒,视止,行为迟
B.久人皆信服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
C.无不迎刃解提刀立,为之四顾
D.邻里或薄少致馈汉军至,无
【小题3】以下各项中都属于直接表现“贤士隐居者”的“贤”的一组是(  )
①蒋君不多与人周旋,而独厚于公
②每积至数十,辄一扣之,无不迎刃而解
③廉介有常,安于贫贱
④一衣与万钟等耳,倘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
⑤王茂刚,居明之林村,在岩壑深处
⑥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毫不取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④⑤⑥D.③④⑥
【小题4】以下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蒋季庄不仅看不起王安石的学问,而且不愿参加科举考试,总是闭门研究经书,从来不与外人交往。
B.王茂刚和他弟弟不一样,他弟弟不喜欢做学问,他却潜心读书,不轻易外出,尤其对《周易》的研究有很省的造诣。
C.顾主簿家中并不富足,买菜却不讨价还价,买其他东西也是这样。大家慢慢信封他,不欺骗他。
D.周日章家中很贫穷。经常断粮,但从不求人,连县尉谢生送给他一套衣服他也拒不接受。
II卷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士子修己笃学,独善其身,不求知于人。
(2)苟一日之用足,则玩心坟典,不事交游。
(3)一衣与万钟等耳,倘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
【小题6】翻译课内文言文的句子
(1)族庖月更刀,折也。
(2)是以十九年刀刃若新发于硎。
(3)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4)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蒲宗孟,字传正,阀州新井人。第进士,调夔州观察推官.治平中,水灾地震,宗孟上书,斥大臣及宫禁。熙宁元年,改著作佐郎。神宗见其名,日:“是尝言水灾地震者邪!”召试学士院,以为馆阁校勘,进集贤校理。
时三司新置提举账司官,禄丰地要,人人欲得之。帝命与宗孟,命察访荆湖两路,奏罢辰、沅役钱及湖南丁赋,远人赖之。吕惠卿制手实法①,然犹许灾伤五分以上不预。宗孟言:“民以手实上其家之物产而官为注籍,以正百年无用不明之版图而均齐其力役,天下良法也,然灾伤五分不预焉。臣以为使民自供,初无所扰,何待丰岁?愿诏有司,勿以丰凶弛张其法。”从之,民于是益病矣
俄同修起居注、直舍人院、知制诰,帝又称其有史才,命同修两朝国史,为翰林学士兼侍读。旧刺,学士唯服金带,宗孟入谢,帝曰:“学士职清地近,非他官比,而官仪未宠.”乃加佩鱼,遂著为令。枢密都承旨②张诚一预书局事,颇肆横,抉中旨以胁同列。宗孟持其语质帝前、皆非是,因叩头白其奸。帝察其不阿,欲大用,拜尚书左丞.
帝尝语辅臣,有无人才之双,宗孟率尔对日:“人才半为司马光邪说所坏。”帝不语,直视久之,日:“蒲宗孟乃不取司马光邪!未论别事,只辞枢密一节,朕自即住以来,唯见此一人;他人,则虽迫之使去,亦不肯矣。”宗孟惭惧,至无以为容。仅一岁,御史论其荒于酒色及缮培府舍过制,罢知汝州。逾年,加资政殿学士,徒毫、杭,郓三州。
郓介梁山泺,素多盗,宗孟痛治之。虽小偷微罪亦断其足筋盗虽为衰止而所杀亦不可胜计矣。方徒河中,御史以惨酷劾,夺职知虢州。明年,复知河中,还其职。帅永兴,移大名。宋孟厌苦易地,颇默默不乐,复求河中。卒,年六十六。
(节选自《宋史·蒲宗盂传》)
注释:①手实法:唐安对令民户自报田亩数,据以征收赋税,叫手实法。亦称“首实法”。宋神宗时,吕惠卿等建议推行手实法。但因民户田产变化大而流弊很多,不久即废,②枢密都承旨:宋官名。掌管枢密院内部事务,检查枢密院主事以下官吏功过及其迁补等事。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A.虽小/偷微罪亦断其足/筋盗虽为衰/止而所杀/亦不可胜计矣
B.虽小偷徽罪/亦断其足筋/盗虽为衰/止而所杀/亦不可胜计矣
C.虽小/偷微罪亦断其足筋/筋盗虽为衰止/而所杀亦不可胜计矣
D.虽小偷微罪/亦断其足筋/盗虽为衰止/而所杀亦不可胜计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举人参加殿试录为三甲都叫进士,考中进士,一甲即授官职,其余二甲参加翰林院考试,学习三年再授官职。
B.熙宁是北宋时宋神宗赵顼的一个年号。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C.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顾问,参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
D.佩鱼即佩戴鱼袋。鱼袋是唐宋时官员佩戴的证明身份之物。三品以上穿紫衣者用金饰鱼袋,五品以上穿绯衣者用银鱼袋,此即为“章服制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蒲宗孟初为官时,任观察推官,后调入朝中任著作佐郎,之后又在馆阁中校正支书、档案,制定各种制度,不久又到集贤殿校勘整理书籍。
B.蒲宗盂为人正直、敢于谏言。曾被派察访荆湖两路,上奏朝廷申请免去碰州、沅州的役钱和湖南的丁赋。在张诚一假借皇帝旨意~事上,他刚正不阿,直言罪状。
C.蒲宗孟为政残酷。出任郓州知府时,严厉打击盗匪,即使是一些小偷小摸的人,只要被抓住了,也要将其脚筋割断,所杀者不计其数。
D.蒲宗孟晚年仕途不顺。刚迁任河中,又被罢虢州知府,第二年恢复官职,之后又徙永兴、大名。他厌烦了频繁的易地调任,最后请求辞官。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愿诏有司,勿以丰凶弛张其法。”从之,民于是益病矣。
(2)宗孟持其语质帝前,皆非是,因叩头白其好。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清河王太傅辕固生者,齐人也。以治《诗》,孝景时为博士。与黄生争论景帝前。黄生曰汤武非受命乃弒也辕固生曰不然夫桀纣虐乱天下之心皆归汤武汤武与天下之心而诛桀纣桀纣之民不为之使而归汤武汤武不得已而立非受命为何黄生曰:“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关于足。何者?上下之分也。今桀、纣虽失道,然君上也;汤、武虽圣,臣下也。夫主有失行,臣下不能正言匡过以尊天子,反因过而诛之,代立践南面,非弒而何也?”辕固生曰:“必若所云,是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于是景帝曰:“食肉不食马肝,不为不知味;言学者无言汤、武受命,不为愚。”遂罢。是后学者莫敢明受命放杀者。
窦太后好《老子》书,召辕固生问《老子》书。固曰: “此是家人言耳。”太后怒曰:“安得司空城旦书乎?”乃使固入圈刺豕。景帝知太后怒而固直言无罪,乃假固利兵,下圈刺豕,正中其心,一刺,豕应手而倒。太后默然,无以复罪,罢之。居顷之,景帝以固为廉直,拜为清河王太傅。久之,病免。今上初即位,复以贤良征固。诸谀儒多疾毁固,曰“固老”,罢归之。时固已九十余矣。固之征也,薛人公孙弘亦征,侧目而视固。固曰:“公孙子,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自是之后,齐言《诗》皆本辕固生也。诸齐人以《诗》显贵,皆固之弟子也。
(选自《史记• 儒林列传》)
【注】①司空,管理四徒的官;城旦,秦、汉时一种筑城的劳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代立践南面 践:登上(王位)。
B.臣下不能正言匡过以尊天子    匡:辅佐。
C.薛人公孙弘亦征     征:(被)征召。
D.乃假固利兵,下圈刺豕 假:给予。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黄生曰/汤武非受命/乃弒也/辕固生曰/不然/夫桀纣虐/乱天下之心/皆归汤武/汤武与天下之心而诛桀纣/桀纣之民不为之使而归汤武/汤武不得已而立/非受命为何
B.黄生曰/汤武非受命/乃弒也/辕固生曰/不然/夫桀纣虐乱天下之心/皆归汤武/汤武与天下之心而诛桀纣/桀纣之民不为之使而归汤武/汤武不得已而立/非受命为何
C.黄生曰/汤武非受命/乃弒也/辕固生曰/不然/夫桀纣虐乱/天下之心皆归汤武/汤武与天下之心而诛桀、纣/桀纣之民不为之/使而归汤武/汤武不得已而立/非受命为何
D.黄生曰/汤武非受命/乃弒也/辕固生曰/不然/夫桀纣虐乱/天下之心皆归汤武/汤武与天下之心而诛桀纣/桀纣之民不为之使而归汤武/汤武不得已而立/非受命为何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辕固生敢于直言的一组是
①与黄生争论景帝前
②汤、武不得已而立,非受命为何
③必若所云,是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
④此是家人言耳
⑤诸谀儒多疾毁固
⑥公孙子,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
A.①②④B.①⑤⑥C.③④⑥D.②③⑤
【小题4】把下面课文中的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2)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