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19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邓晨字伟卿,南阳新野人也。父宏,预章都尉。晨初娶光武姊元。王莽末,光武尝与兄伯升及晨俱之宛,与穰人蔡少公等宴语。少公颇学图谶,言刘秀当为天子。或曰:“是国师公刘秀乎?”光武戏曰:“何用知非仆耶?”坐者皆大笑,晨心独喜。及光武与家属避吏新野,舍晨庐,甚相亲爱。晨因谓光武曰:“王莽悖暴,盛夏斩人,此天亡之时也。往时会宛,独当应耶?”光武笑不答。
及汉兵起,晨将宾客会棘阳。汉兵败小长安,诸将多亡家属,光武单马遁走。遇女弟伯姬,与共骑而奔。前行复见元,趣令上马。元曰:“行矣,不能相救,无为两没也。”会追兵至,元及三女皆遇害。汉兵退保棘阳,而新野宰乃污晨宅,焚其冢墓。宗族皆恚怒,曰:“家自富足,何故随妇家人入汤镬中?”最终无恨色。
更始立,以晨为偏将军。与光武略地颍川,俱夜出昆阳城,击破王寻、王邑。又别徇阳翟以东,至京、密,皆下之。更始北都洛阳,以晨为常山太守。会王郎反,光武自蓟走信都,晨亦间行会于巨鹿下,自请从击邯郸。光武曰:“伟卿以一身从我,不如以一郡为我北道主人。”乃遣晨归郡。光武追铜马、高胡群贼于冀州,晨发积射士千人,又遣委输给军不绝。光武即位,封晨房子侯。
晨好乐郡职,由是复拜为中山太守,吏民称之,常为冀州高第。十三年,更封南變侯。入奉朝请,复为汝南太守。十八年,行幸章陵,征晨行廷尉事。从至新野,置酒酣宴,赏赐数百千万,复遣归郡。晨兴鸿郤陂数千顷田,汝土以殷,鱼稻之饶,流衍它郡。明年,定封西华侯。二十五年卒。乘舆与中宫亲临丧送葬。谥曰惠侯。
(节选自《后汉书·邓晨列传》)
(注)①元:光武帝刘秀姊,邓晨妻子。②积射士:汉代寻迹而射的兵士。积﹐通"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舍晨庐舍:住宿
B.最终无恨色。恨:仇恨
C.至京、密,皆下之。下:攻克
D.流衍它郡衍:扩展
【小题2】(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邓晨对光武帝刘秀“有情”“有义”的一组是
(    )
①舍晨庐,甚相亲爱 ②行矣,不能相救,无为两没也
③最终无恨色   ④晨亦间行会于巨鹿下,自请从击邯郸
⑤晨发积射士千人,又遣委输给军不绝 ⑥晨兴鸿郤陂数千顷田,汝土以殷
A.①②③B.①④⑤C.②④⑥D.③⑤⑥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的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蔡少公从面相学的角度,认为刘秀将来会成为天子。在座的人都认为这只是说笑,只有邓晨相信并感到高兴。
B.在汉军起事时,邓晨就带领宾客响应。汉军兵败后,妻女遇害,家庭及祖先冢墓都受到牵连,宗族的人都为他感到不值,但邓晨却没有怨言。
C.光武帝从蓟到信都后,邓晨主动到巨鹿要求跟从。但光武帝认为他与其一人跟随,不如回到郡中,成为自己北方道路上的主人,能为自己提供更大的帮助。
D.邓晨喜欢担任郡守的官职,在光武帝时期,他先后担任过常山太守、中山太守、汝南太守等职务。特别是任中山太守和汝南太守时治理有方,获得赞誉。
【小题4】(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光武尝与兄伯升及晨俱之宛,与穰人蔡少公等宴语。
(2)光武自蓟走信都,晨亦间行会于巨鹿下,自请从击邯郸。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1-04-10 12:02:5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丁瑄,不知何许人。正统间为御史。初,福建多矿盗,命御史柳华捕之。华令村聚皆置望楼,编民为甲,择其豪为长,得自置兵仗,督民巡徼。沙县佃人邓茂七为甲长。其俗佃人输租外,例馈田主。茂七倡其党令毋馈,而田主自往受粟。田主诉于县,县逮茂七,不赴。下巡检追摄,茂七杀弓兵数人。上官闻,遣军三百捕之。被杀伤几尽,巡检及知县并遇害。茂七遂大剽略,伪称“铲平王”,设官属。党数万人,陷二十余县。都指挥范真、指挥彭玺等先后被杀。时福建参政交阯人宋新贿王振得迁左布政使侵渔贪恶民不能堪益相率从乱东南骚动。
十三年四月,茂七围延平。刷卷御史张海登城抚谕。贼诉乞贳死,免三年徭役,即解散为良民。海以闻。命瑄往招讨,以都督刘聚、佥都御史张楷大军继其后。瑄既至,先令人赍敕往抚。茂七不肯降,瑄驰赴沙县图之。贼首林宗政等万余人攻后坪,欲立寨。瑄令通判倪冕等率众先据要害,而身与都指挥雍埜等邀其归路,斩贼二百余级,获其渠陈阿岩。
明年二月,瑄诱贼复攻延平,督众军分道冲击。贼大败,遁走,指挥刘福追之,遂斩茂七,招胁从复业。未几,复擒其党林子得等。尤溪贼首郑永祖率四千人攻延平。瑄偕埜等邀击,擒之,斩首五百有奇,余党溃散。
楷之监大军讨贼也,至建宁顿不进,日置酒赋诗为乐。闻瑄破贼,则驰至延平攘其功。瑄被胁依违具奏。福不能平,诉之。诏责瑄具状。楷等皆获罪。瑄有功不问,功亦竟不录。茂七虽死,其从子伯孙等复炽。朝廷更遣陈懋等以大军讨,瑄乃还朝。景泰初,出为广东副使,卒。
【小题1】下列对文言文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福建参政交阯人宋新贿王振/得迁左布政使/侵渔贪恶/民不能堪益/相率从乱东南/骚动。
B.时福建参政交阯人宋新/贿王振得迁/左布政使侵渔/贪恶民不能堪/益相率从乱/东南骚动。
C.时福建参政交阯人宋新/贿王振得迁左布政使/侵渔贪恶/民不能堪/益相率从乱/东南骚动。
D.时福建参政交阯人宋新贿王振/得迁左布政使/侵渔贪恶民/不能堪益/相率从乱/东南骚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御史,是中国古代官名。从秦朝开始,御史是专门统帅全国军事的长官。
B.保甲制度是旧时的户籍编制制度,若干户编作一甲,若干甲编作一保,甲设甲长,保设保长。
C.“敕”在古代是与皇权联系在一起的,指皇帝的诏书。如“敕书”是指皇帝颁给朝臣的诏书。
D.古代称大夫死曰“卒”,古代汉语中表死的词语还有“不禄”“崩”“薨”“缢”“殂”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邓茂七反抗官府。沙县佃户邓茂七杀死弓箭手数人后,官府又派士兵三百人追捕他,这些人也几乎全被他杀死打伤。
B.张海招抚失败。朝廷派刷卷御史张海前去招抚,因寇贼提出的招抚条件未能得到张海同意,而使得这次招抚失败。
C.丁瑄临危受命。他先是按照朝廷的意思对邓茂七进行招降,失败后,他赶往沙县制定了讨贼攻略,并最终捕获寇贼的首领陈阿岩。
D.张锴窃取功劳。张锴到建宁后,每天置办酒席赋诗作乐,听说丁瑄攻破贼寇,就急奔到延平窃取功劳,胁迫丁瑄写了奏章。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华令村聚皆置望楼,编民为甲,择其豪为长,得自置兵仗,督民巡徼。
(2)瑄偕埜等邀击,擒之,斩首五百有奇,余党溃散。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胡藩,字道序,豫章南昌人也。藩少孤,居丧以毁称。州府召,不就。须二弟婚毕,乃参郗恢征虏军事。

义旗起,(桓)玄战败将出奔,藩于南掖门捉玄马控,曰:“今羽林射手犹有八百,皆是义故西人,一旦舍此,欲归可复得乎?”玄直以马鞭指天而已,于是奔散相失。追及玄于芜湖,玄见藩,喜谓张须无曰:“卿州故为多士,今乃复见王叔治。”高祖素闻藩直言于殷氏(殷仲堪),又为玄尽节,召为员外散骑侍郎,参镇军事。从征鲜卑,贼屯聚临朐,藩言于高祖曰:“贼屯军城外,留守必寡,今往取其城,而斩其旗帜,此韩信所以克赵也。”高祖乃遣檀韶与藩等潜往,既至,即克其城。贼见城陷,一时奔走,还保广固累月。将拔之夜,佐史并集,忽有鸟大如鹅,苍黑色,飞入高祖帐里,众皆骇愕,以为不祥。藩起贺曰:“苍黑者,胡虏之色,胡虏归我,大吉之祥也。”明旦,攻城,陷之。

从伐刘毅。毅初当之荆州,表求东道还京辞墓,去都数十里,不过拜阙。高祖出倪塘会之。藩劝于坐杀毅,高祖不从。至是谓藩曰:“昔从卿倪塘之谋,无今举也。”高祖伐羌假藩宁朔将军参太尉军事统别军至河东暴风漂藩重舰渡北岸索虏牵得此舰取其器物 藩气厉心愤,率左右十二人,乘小船径往河北。贼骑五六百见藩来,并笑之。藩素善射,登岸射,贼应弦而倒者十许人,贼皆奔退,悉收所失而反。又遣藩及朱超石等追索虏于半城,虏骑数重,藩及超石所领皆割配新军,不盈五千,率厉力战,大破之。论平司马休之及广固功,封阳山县男,食邑五百户。

少帝景平元年,坐守东府,开掖门,免官,寻复其职。元嘉四年,迁建武将军、江夏内史。十年,卒,时年六十二,谥日壮侯。

(节选自《宋书·胡藩传》,有删改)

(注)①索虏,南北朝时南朝对北朝的蔑称。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伐羌/假藩宁朔将军/参太尉军事/统别军至河东/暴风漂藩重舰渡北岸/索虏牵得此舰/取其器物/
B.高祖伐羌/假藩宁朔将军/参太尉军事统别军/至河东/暴风漂藩重舰/渡北岸/索虏牵得此舰/取其器物/
C.高祖伐羌/假藩宁朔将军/参太尉军事/统别军/至河东/暴风漂藩重舰渡北岸/索虏牵得此舰/取其器物/
D.高祖伐羌/假藩宁朔将军/参太尉军事统别军至河东/暴风漂藩重舰/渡北岸/索虏牵得此舰/取其器物/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辟,与“征”并称,是古代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朝廷召之为“辟”,官府召之为“征”。
B.冠,文中指行加冠礼,即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并赐以字。
C.拜阕,对着皇帝居住的宫阙叩拜,表示对皇帝尊敬;阙是皇宫大门前两边供嘹望的楼。
D.食邑,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的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藩竭尽忠心,坚守自身责任。桓玄被打败准备出逃时,胡藩给桓玄提出了建议;也正因为高祖知道他为桓玄尽忠又对殷仲堪讲直话而让其任要职。
B.胡藩足智多谋,懂得稳定军心。广固将攻拔的夜晚,一只大鸟飞人军帐,众人认为是不祥,而胡藩认为青黑代表胡人,指胡人归降我们,稳定了军心。
C.胡藩通武善射,敢于冲锋陷阵。大舰东西被抢,胡藩登上河岸便射击索虏,索虏应声而倒的有十来人,其他的人便连忙奔逃,胡藩把失落的船上物品全部收回。
D.胡藩仕途通畅,深受皇帝信任。胡藩自从担任征虏军事后,接着担任了员外散骑侍郎、参镇军事,仕途一帆风顺,一直为官直到担任建武将军、江夏内史。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贼屯军城外,留守必寡,今往取其城,而斩其旗帜,此韩信所以克赵也。
(2)藩及超石所领皆割配新军,不盈五千,率厉力战,大破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赵慎畛,字笛楼,湖南武陵人。为诸生时,学政钱沣器之,曰:“人英也!”嘉庆元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迁御史,巡通州漕,革陋规,廉得杨村通判科索剥船,奏褫其职。

十七年,出为广东惠潮嘉道。严治械斗,捕南澳、澄海、潮阳盗甚众。逾年,擢广西按察使。天地会匪结党构乱,胁有赀者入其中,慎畛惟严罪匪首,被胁者不坐。二十三年,擢广西巡抚。习知粤西地势如建瓴,旬日不雨即旱竭,劝民修堤塘,造龙骨车,皆颁式俾仿行。地连黔、楚,群盗出没,宜山会匪廖五桂、蓝耀青分踞新、旧两墟,纠众分党,勒索殷户,亲往捕诛之。饬属行保甲,置望楼,练民壮互相守望。故事,巡抚例得动用盈馀。慎畛曰:“吾家衣食粗足,身为大臣,取盈将安用之?当为国家布仁泽耳。”乃于桂林设预备仓,增设书院,柳州、庆远、思恩三府皆创设之;缮城濬河,广置栖流所,并取给焉。

道光二年,入觐,宣宗嘉其诚实不欺,擢闽浙总督。严申军律,课诸镇营汛勤训练。责水师缉海盗,盗多就擒。上游四府多山,客民租山立厂,游匪群聚,遣兵搜山,捕诛其魁。闽安所辖有琅琦岛,居民多为奸利,擒治之,移驻水师,建炮台,遂为省城门户。台湾自来多乱,动烦大兵,慎畛尤以为虑,尽选贤能以治。凤山莠民杨良斌煽众起事,檄巡道孔昭虔、知府孔传穟剿治,未一月而定,不烦一兵渡海。民入山伐木,岁供道厂船料,匠首苛敛激变,捕诛首乱,更定采木章程,乃相安。戍兵万四千,更代时皆赴厦门,由提督点验,远者千里,改由各提镇分验,兵困以苏。

五年,调云贵总督。铜矿、盐务积疲,疏陈变通整顿之法。以边防莫便于屯田,方考访形势利便,未及议行而疾作。病中拜疏劾贪黩不职者数十人。未几,遂卒。代者急递追回原疏,滇人惜之。优诏赐恤,赠太子少保,文恪。

慎畛服膺儒先好善嫉恶体恤属僚训恳切如师之于弟子所至于文武官吏常能识别其才否人亦乐为之用

(节选自《清史稿》,有删改)  

注解:①营汛:军队戍防地,也指戍守军队。②急递,古时的快速驿递。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慎畛服膺儒先/好善嫉恶/体恤属僚/训恳切/如师之于弟子/所至于文武官吏/常能识别其才否/人亦乐为之用/
B. 慎畛服膺儒先好善嫉恶/体恤属僚/训恳切/如师之于弟子/所至于文武官吏/常能识别其才否/人亦乐为之用/
C. 慎畛服膺儒先/好善嫉恶/体恤属僚/训恳切/如师之于弟子所至/于文武官吏/常能识别其才否/人亦乐为之用/
D. 慎畛服膺儒先好善嫉恶/体恤属僚/训恳切/如师之于弟子所至/于文武官吏/常能识别其才否/人亦乐为之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学政为古代学官名,主管一省教育科举,一般由翰林院或进士出身的官员担任。
B. 天地会是民间秘密结社之一,成立于明代,因拜天为父拜地为母得名,又名洪门。
C. 书院最早出现在唐朝,发展于宋代,中国著名书院有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等。
D. 谥,君主时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赵慎畛很有才能。他在做学生时,就曾得到学政钱沣的器重,被钱沣视为人中英杰,他踏上仕途后的表现也印证了钱沣对他的评价。
B. 赵慎畛宽严相济。在处理天地会的匪徒结党作乱时,严厉惩治了匪首,对那些被胁迫者则未予追究。
C. 赵慎畛以民为重。他任广西巡抚时,勉励百姓修筑堤坝水塘,建造龙骨水车,并利用官府盈余物资,增设书院,修整城墙,疏浚河道,在多处设置难民收留所。
D. 赵慎畛治军有方。他在任闽浙总督时,责成水师缉捕海盗;选拔贤能之人治理台湾,凤山杨良斌作乱,他派兵入台,不到一个月叛乱就被平定。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道光二年,入觐,宣宗嘉其诚实不欺,擢闽浙总督。严申军律,课诸镇营汛勤训练。
(2)未几,遂卒。代者急递追回原疏,滇人惜之。
(3)(改编题)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选自《师说》)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陈亮传

(明)李贽

陈亮,字同甫,永康人。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论议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尝著《酌古论》,郡守周葵得之,曰:“他日国士也!”及葵执政,朝士白事,必指令揖亮。因得交一时豪俊。

隆兴初,与金人约和,天下忻然幸得苏息;独亮持不可,因上《中兴五论》,奏入,不。亮圜视钱塘,喟然叹曰:“城可灌耳!”盖以地下于西湖也。淳熙五年,孝宗即位,又十七年矣。亮更名同,复诣阙上书。书奏,孝宗赫然震动,欲榜朝堂,用种放故事,召令上殿,将擢用之。左右大臣恶其直言,遂有都堂审察之命。亮待命十日,再诣阙上书。帝欲官之,亮笑曰:“吾欲为社稷开数百年之基,宁用以博一官乎?”遂渡江而归。日与邑之狂士饮,醉中戏为大言,有欲中亮者,以其事首刑部侍郎何澹。澹尝为考试官,黜亮,亮不平,数语侵澹,澹闻而之,即檄状以闻,事下大理,笞掠亮无完肤。孝宗知为亮,及奏入取旨,帝曰:“秀才醉后妄言,何罪之有”划其牍于地。亮遂得免。

居无何,亮家僮杀人,适被杀者尝辱亮父,其家疑事繇亮,闻于官。乃囚亮父于州狱,而台官论亮,情重,下大理。时丞相王淮知帝欲生亮,而辛弃疾、罗点素高亮才,援之尤力,复得不死。

亮自以屡遭大狱,归家读书,所学益博。是时,熹与亮往复论王伯之辨。叶适曰:“同甫既修皇帝王伯之学,上下三千余年考其合散,发其秘藏,见圣贤之精微常流行于事物,儒者夫其指,故不足以开物成务。其说皆今人所未讲,朱元晦意有不与而不能夺也。”

未几,光宗策进士,问以礼乐政刑之要,亮以君道师道对。时光宗不朝重华宫,群臣更过 迭沐,皆不听。得亮策,乃大喜,以为善处父子之间。奏名第三,御笔攉第一。既知为亮,则大喜。孝宗在南内,宁宗在东宫,闻之皆喜。授佥书建康军判官斤公事。未至官,一夕卒。年五十五。

亮虽为布衣,家仅中产,畸人寒士,衣食之,久不衰。卒之后,叶适请于朝,命补一子官,非故典也。

 (有刪节)

(注)①种放:北宋隐士,曾多次谢绝朝廷的征召,后来被诏到京城。②伯,即“霸”。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奏入,不 报:回复
B.擔闻而之 嗛:怀恨
C.而台官论亮 属:叮嘱
D.群臣进迭谏 更:轮流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葵担任郡守时读了陈亮写的《酌古论》后,便断言陈亮日后定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等到周葵执掌朝政,常指使朝中学子去拜见陈亮。
B.陈亮渡江而回,每天和县邑的狂士喝酒,因喝醉了乱说大话而被人中伤下狱,被拷打得体无完肤,幸亏皇帝干涉才得以幸免。
C.陈亮与朱熹就“王伯之辨”又多次激烈的争论,叶适认为陈亮的学说都是今人没有讲到的,朱熹对陈亮的观点虽不认同但也不想改变什么。
D.陈亮在光宗策选进士时状元及第,被朝廷授予佥书建康军判官厅公事,然而还没等到上任,在一天晚上突然去世了。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孝宗赫然震动,欲榜朝堂,用种放故事,召令上殿,将擢用之。
(2)居无何,亮家僮杀人,适被杀者尝辱亮父,其家疑事繇亮,闻于官。
【小题4】请简要概括陈亮的形象特征。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石延年,字曼卿,先世幽州人。晋以幽州遗契丹,其祖举族南走,家于宋城。延年为人跌宕任气节,读书通大略,为文劲健,于诗最工而善书。累举进士不中,真宗录三举进士,以为三班奉职,延年耻不就。张知白素奇之,谓曰:“母老乃择禄耶?”延年不得已就命。后以右班殿直改太常寺太祝,知金乡县,有治名。用荐者通判乾宁,徙永静军,为大理评事、馆阁校勘,历光禄、大理寺丞,上书章献太后,请还政天子。太后崩,范讽欲引延年,延年力止之。后讽败,延年坐与讽善,落职通判海州。久之,为秘阁校理,迁太子中允,同判登闻鼓院尝上言天下不识战三十余年请为二边之备不报及元昊反始思其言召见稍用其说。命往河东籍乡兵,凡得十数万,时边将遂欲以扞贼,延年笑曰:“此得吾粗也。夫不教之兵勇怯相杂,若怯者见敌而动,则勇者亦牵而溃矣。今既不暇教,宜募其敢行者,则人人皆胜兵也。”又尝请募人使唃厮啰及回鹘举兵攻元昊,帝嘉纳之。延年喜剧饮,尝与刘潜造王氏酒楼对饮,终日不交一言。王氏怪其饮多,以为非常人,益奉美酒肴果,二人饮啖自若,至夕无酒色,相揖而去。明日,都下传王氏酒楼有三仙来饮,已乃知刘、石也。延年虽酣放,若不可撄以世务,然与人论天下事,是非无不当。初,与天章阁待制吴遵路同使河东,及卒,遵路言于朝廷,特官其一子。
(节选自《宋史·石延年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尝上言天下不识战/三十余年/请为二边之备/不报/及元昊反/始思其言/召见/稍用其说
B.尝上言天下不识战三十余年/请为二边之备/不报/及元昊/反始思其言/召见/稍用其说
C.尝上言天下不识战/三十余年/请为二边之备/不报及元昊反/始思其言/召见/稍用其说
D.尝上言天下不识战三十余年/请为二边之备/不报/及元昊反/始思其言/召见/稍用其说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获得的称号。
B.军,为军队编制名,与现在所说的“军”相似,其最高长官为“知某某军”,副长官为“通判”。
C.登闻鼓院,是主管接受文武官员及士民奏章表书事务的官署。设置此官署,意在使民情上达。
D.河东,是古时河套以下的黄河以东地区的名称。不同的朝代范围有所不同,唐以后泛指今天的山西。
【小题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石延年注重气节。他屡试不中,真宗授予他三班奉职,他感到耻辱不去就任;范讽想引荐他,他也因不愿与之同流合污而极力阻止。
B.石延年富有远见。他曾建言皇上加强边疆的防御但不被采纳,事实证明了他主张的正确;在讨伐元昊一事上,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
C.石延年好酒放纵。他曾与刘潜对饮,整天不交谈一句话,一直喝到夜里脸上都还没有什么酒色,被当时的人称为神仙。
D.石延年仕途顺利。他善于写诗为文,虽然科举不顺,但因人推荐上仕途;虽然曾被降职,但之后官职多次升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得吾粗也。夫不教之兵勇怯相杂,若怯者见敌而动,则勇者亦牵而溃矣。
(2)延年虽酣放,若不可撄以世务,然与人论天下事,是非无不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