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 阅读下面古文完成下列小题

郑鲜之,字道子,荥阳开封人。初为桓伟辅国主簿。宋武帝起义兵,累迁御史中丞。性刚直,甚得司直之体。外甥刘毅权重当时,朝野莫不归附,鲜之尽心武帝,独不屈意于毅,毅甚恨焉。以与毅舅甥,制不相纠,使治书侍御史丘洹奏弹毅辄宥传诏罗道盛。

时新制,长吏以父母疾去官,禁锢三年。山阴令父疾去职,鲜之因此上议曰:“今省父母之疾而加以罪名,悖义疾理,莫此为大。谓宜从旧,于义为允。”从之。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与帝言,要须帝理屈,然后臵(罢休、停止)之。帝有时惭恧变色,感其输情,时人谓为“格佞”。

十二年,武帝北伐。以为右长史。及入咸阳,帝遍视阿房、未央故地,凄怆动容。前至渭滨,帝叹曰:“此地宁复有吕望邪”鲜之曰:“昔叶公好龙而真龙见,燕昭市骨而骏足至。明公以旰食待士,岂患海内无人。”及践阼,迁太常、都官尚书。时傅亮、谢晦位遇日隆,范泰尝众中让诮鲜之曰:“卿与傅、谢,俱从圣主有功关、洛,卿乃居僚首,今日答飒,去人辽远,何不肖之甚!”鲜之熟视不对。

鲜之为人通率,而隐厚笃实,赡恤亲故。游行命驾,或不知所适,随御者所之。尤为武帝所狎。上曾内殿宴饮,朝贵毕至,唯不召鲜之。坐定,谓群臣曰:“郑鲜之必当自来。”俄而外启尚书郑鲜之诣神兽门求启事,帝大笑引入。景平中,徐、傅当权。出为豫章太守。时王弘为江州刺史,窃谓人曰:“郑公德素,先朝所礼,方于前代,钟元常、王景兴之流。今徐、傅出以为郡,抑当有以。”元嘉三年,弘入为相,举鲜之为尚书右仆射。四年卒。

(节选自《南史•郑鲜之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
B.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
C.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
D.帝少事/戎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之难必切至/未尝宽假/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武帝是皇帝谥号,“武”是褒扬皇帝生前德行之词,有“威武睿智”之意。
B.吕望即姜子牙,他与文王相遇渭滨,因功封于吕地,后来代指辅佐国君的贤才。
C.尚书原指掌管文书及群臣章奏的官;南北朝时期,事实上为最高行政长官。
D.景平,年号。年号是皇帝用来纪年的名号,也可以用作表示年份,如景平、元嘉、贞观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鲜之性格刚直,极尽官责。他的外甥刘毅权重当时,擅自赦免人;按制度规定,鲜之不能弹劾刘毅,他便让治书侍御史丘洹奏表弹劾刘毅。
B.郑鲜之敢于犯颜,直论是非。与皇帝交谈,他总是驳难,一定要让皇帝理屈词穷,才肯罢休;皇帝有时感到惭愧,但还是感激他能诚心相待。
C.郑鲜之被人讥诮,不作分辩。范泰当众讥讽他虽功劳不下傅亮、谢晦,而地位和恩遇远不及傅、谢;他只是看着范泰,并没有回应。
D.郑鲜之隐厚笃实,赡恤亲故。他出游,有时也不知要去何处,任驾车的人随意去哪;皇帝举行宴会故意不请他,他来奏事,最终也参加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省父母之疾而加以罪名,悖义疾理,莫此为大。
(2)郑公德素,先朝所礼,方于前代,钟元常、王景兴之流。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8-28 05:48:0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萧韩家奴,字休坚,涅剌部人,中书令安抟之孙。少好学,弱冠入南山读书,博览经史。统和十四年始仕。家有一牛,不任驱策,其奴得善价鬻之。韩家奴曰:“利己误人,非吾所欲。”乃归直取牛。

二十八年,典南京栗园。重熙初,同知三司使事。四年,帝与语,才之,命为诗友。尝从容问曰:“卿居外有异闻乎?”韩家奴对曰:“臣惟知炒栗:小者熟,则大者必生;大者熟,则小者必焦。使大小均熟,始为尽美。不知其他。”盖尝掌栗园,故托栗以讽谏。帝大笑。

时诏天下言治道之要,制问:“徭役不加于旧,征伐亦不常有,年谷既登,帑廪既实,而民重困,岂为吏者慢、为民者惰欤?今之徭役何者最重?何者尤苦?何所蠲省则为便益?补役之法何可以复?盗贼之害何可以止?”韩家奴对曰:“臣伏见比年以来,高丽未宾,阻卜犹强,战守之备,诚不容已。乃者,选富民防边,自备粮糗。道路修阻,动淹岁月;比至屯所,费已过半;只牛单毂,鲜有还者。其无丁之家,倍直佣僦,人惮其劳,半途亡窜,故戍卒之食多不能给。求假于人,则十倍其息,至有鬻子割田不能偿者。或逋役不归,在军物故,则复补以少壮。其鸭渌江之东,戍役大率如此。臣闻唐太宗问群臣治盗之方,皆曰:‘严刑峻法。’太宗笑曰:‘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由此观之,寇盗多寡,皆由衣食丰俭,徭役重轻耳。愿陛下裁之。”

擢翰林都林牙,诏谕之曰:“授卿以翰林之职。朕之起居,悉以实录。”自是日见亲信,每入侍,赐坐。遇胜日,帝与饮酒赋诗,以相酬酢,君臣相得无比。韩家奴知无不言,虽谐谑不忘规讽。

韩家奴每见帝猎,未尝不谏。会有司奏猎秋山,熊虎伤死数十人,韩家奴书于册。帝见,命去之。韩家奴既出,复书。他日,帝见之曰:“史笔当如是。”帝问韩家奴:“我国家创业以来,孰为贤主?”韩家奴以穆宗对。帝怪之曰:“穆宗嗜酒,喜怒不常,视人犹草芥,卿何谓贤?”韩家奴对曰:“穆宗虽暴虐,省徭轻赋,人乐其生。终穆之世,无罪被戮,未有过今日秋山伤死者。臣故以穆宗为贤。”帝默然。     

 (选自《辽史·列传第三十三》,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
B.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
C.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
D.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弱冠,男子二十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后人用“弱冠”称二十岁左右的男子。
B.帑廪,粮仓钱库的意思。在古代“帑”指官府储藏粮食的仓库,“廪”指官府收藏钱财的库房。
C.史笔,既是历史记载的代称,也可以指史家记叙史实的笔法,还可以指执史笔的人,即史官。文中是“史官”的意思。
D.穆宗,庙号。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以名号,如某祖、某宗。庙号始于殷代,如武丁称高宗。汉以后,一般帝王都有庙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萧韩家奴品行高洁,为人着想。他的奴仆高价卖了家中的牛,他忧虑别人会受到损害,退钱领回牛;对皇上知无不言,虽谐谑不忘规讽。
B.萧韩家奴学识渊博,善于进谏。他年少时好学,博览经史;他借炒栗之事讽谏皇上要掌握火候,才能使事情尽善尽美。
C.萧韩家奴熟悉国情,洞察时势。在陈述治国之道时,他用唐太宗和大臣的对话,巧妙告诉皇上,治理盗贼的关键不是严刑峻法,而是减轻赋税。
D.萧韩家奴坚守职责,不卑不亢。秋山狩猎致死伤数十人,皇上命他删掉相关记录,他当即表示坚决不删;他直言穆宗英明的原因,让皇上默然。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求假于人,则十倍其息,至有鬻子割田不能偿者。或逋役不归,在军物故,则复补以少壮。
(2)穆宗虽暴虐,省徭轻赋,人乐其生。终穆之世,无罪被戮,未有过今日秋山伤死者。臣故以穆宗为贤。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每小题3分,共12分)
李白传
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阻之。白益傲放,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洲,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
(节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新课程语文读本④)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岁通五经通:通晓B.自蜀至长安,道未振振:振作
C.白益傲放益:更加D.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辟:征召,被…聘用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因以命之衡因上疏陈事B.以所业投贺知章何面目以归汉
C.遂荐于玄宗而君幸于赵王D.白长笑而去天苍苍而高也
【小题3】(小题3)能体现李白“傲放”个性的一组是()
①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②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③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④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⑤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A.②③④B.③④⑤C.①③④D.②③⑤
【小题4】(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母梦见太白金星而生下李白,所以李白的名字中有“白”字。李白天赋过人,才华横溢。
B.贺知章很欣赏李白的诗才,感叹他是遭贬的仙人。李白后经贺知章的推荐,担任翰林供奉。
C.在朝廷上下,李白都表现出放荡不羁的个性,这说明李白是个决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
D.郭子仪曾有恩于李白。后来,李白受牵连下狱,郭子仪又请求用自己的官爵来赎免李白的死罪。
【小题5】(小题5)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帝每欲与官,妃辄阻之。(3分)译文:   
(2)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3分)译文: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景公出游于寒途,睹死胔,默然不问,晏子谏曰:“昔吾先君桓公出游赌饥者与之食疾者与之财,使令不劳力,籍敛不费民。先君将游,百姓皆说曰:‘君当幸游吾乡乎?’今君游于寒途,据四十里之氓,殚财不足以奉敛,尽力不能周役,民氓饥寒冻馁,死胔相望,而君不问,失君道矣。财屈力竭,下无以亲上;骄泰奢侈,上无以亲下。上下交离,君臣无亲,此三代之所以衰也。今君行之,婴惧公族之危,以为异姓之福也。”公曰:“然!为上而忘下,厚籍敛而忘民,吾罪大矣!”于是敛死胔,发粟于民,据四十里之氓,不服政期年。公三月不出游。
景公使圉人养所爱马,暴死,公怒,令今人操刀解养马者。是时晏子侍前,左右执刀而进。晏子止而问于公曰:“尧、舜支解人,从何躯始?”公矍然曰:“从寡人始。”遂不支解。公曰:“以属狱。”晏子曰:“此不知其罪而死,臣为君数之,使知其罪,然后致之狱。”公曰:“可。”晏子数之曰:“尔罪有三:公使汝养马而杀之,当死罪一也;又杀公之所最善马,当死罪二也;使公以一马之故而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汝杀公马,使怨积于百姓,兵弱于邻国,汝当死罪三也。今以属狱。”公喟然叹曰:“夫子释之!夫子释之!勿伤吾仁也。”
景公走狗死,公令外共之棺,内给之祭。晏子闻之,谏。公曰:“亦细物也,特以与左右为笑耳。”晏子曰:“君过矣,夫厚籍敛不以反民,充货财而笑左右,傲细民之忧,而崇左右之笑,则国亦无望已。且夫孤老冻馁,而死狗有祭;鳏寡不恤,而死狗有棺。行辟若此,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怨聚于百姓,而权轻于诸侯,而乃以为细物,君其图之。”公曰:“善。”趣危庖治狗,以会朝属。
(节选自《晏子春秋》)
[注]胔(zi):腐尸。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群将游,百姓皆说曰:“君当幸游乡乎?说:高兴
B.据四十里之氓,不服政期年服:服从
C.公曰:“以属狱。”属:交付
D.亦细物也,特以与左右笑耳特:只是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齐景公“荒唐行径”和“苛虐百姓”的一组是
A.景公出游于寒途,睹死胔,默然不问
使怨积于百姓,兵弱于邻国
B.公怒,令人操刀解养马者
公族之危,以为异姓之福也
C.景公走狗死,公令外共之棺,内给之祭
夫厚籍敛不以反民
D.趣庖治狗,以会朝属
财屈力竭,下无以亲上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齐景公漠视百姓疾苦,只顾自己取乐之时,晏子指出“上下交离,君臣无亲”是国家衰败的原因。
B.齐景公所爱之马暴死,欲杀养马之人。晏子假意斥责养马人,阻止了这种行为。
C.齐景公能听从晏子的劝谏,也还算是一个知错能改的君主。
D.文章通过三个典型事例,表现了晏子的贤能有德、刚正不屈、机智幽默。
【小题4】用斜线(/)给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并把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用斜线(/)断句:昔吾先君桓公出游睹饥者与之食睹疾者与之财(2分)
(2)翻译:
①殚财不足以奉敛,尽力不能周役,民氓饥寒冻馁,死胔相望。(4分)
②傲细民之忧,而崇左右之笑,则国亦无望已。(4分)

同类题4

文言文阅读
骆统字公绪,会稽乌伤人也。父俊,官至陈相,为袁术所害。统母改适,为华歆小妻,统时八岁,遂与亲客归会稽。其母送之,拜辞上车,面而不顾,其母泣涕于后。御者曰:“夫人犹在也。”统曰:“不欲增母思,故不顾耳。”事适母甚谨。时饥荒,乡里及远方客多有困乏, 统为之饮食衰少。其姊仁爱有行,寡归无子,见统甚哀之,数问其故。统曰:“士大夫糟糠不足,我何心独饱!”姊曰:“诚如是,何不告我,而自苦若此?”乃自以私粟与统,又以告母,母亦贤之,遂使分施,由是显名。
孙权以将军领会稽太守,统年二十,试为乌程相,民户过万,咸叹其惠理。权嘉之,召为功曹,行骑都尉,妻以从兄辅女。统志在补察,苟所闻见,夕不待旦。
是时征役敏数,重以疫疠,民户损耗,统上疏曰:“今强敌未殄,海内未义,三军有无已之役,江境有不释之备,征赋调数,由来积纪,加以殃疫死丧之灾,郡县荒虚,田畴芜旷,听闻属城,民户浸寡,又多残老,少有丁夫,闻此之日,心若焚燎。思寻所由,小民无知,既有安土重迁之性,且又前后出为兵者,生则困苦无有温饱,死则 委弃骸骨不反,是以尤用恋本畏远,同之于死。夫治疾及其未笃,除患贵其未深,愿殿下少以万机余间,留神思省,补复荒虚,深图远计,育残馀之民,阜人财之用。臣统之大愿,足以死而不朽矣。”
以随陆逊破蜀军于宜都,迁偏将军。黄武初,曹仁攻濡须,使别将常雕等袭中洲,统与严圭共拒破之,封新阳亭侯,后为濡须督。数陈便宜,前后书数十上,所言皆善,文多故不悉载。尤以占募在民间长悉败俗,生离叛之心,急宜绝置,权与相反覆,终逐行之。年三十六,黄武七年卒。
(节选自《三国志·骆统传》)
【小题1】对下列名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数问其故 数:屡次
B.诚如是,何不告我   诚:确实
C.三军有无已之役    已:停止
D.愿殿下少以万机余间  少:不多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骆统心系黎民的一组是( )
①事适母甚谨
②统为之饮食衰少
③民户过万,戚叹其惠理
④统志在补察,荀所闻见,夕不待旦
⑤育残馀之民,阜人财之用
⑥统与严圭共拒破之
A.①②⑤B.②③⑤C.①③④D.②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骆统身世坎坷,细小父亲遇害,母亲改嫁,但他心胸开阔,不仅理解母亲,而且担心母亲对其放心不下,与母亲离别时故事不回头看。
B.当时因为战乱,赋税兵役繁多,又遭瘟疫流行,百姓农户数量减少,骆统非常担忧,上奏疏请求孙权思考察省,深谋远虑,体恤民情。
C.骆统认为战募的做法在民间助长邪恶,败坏风俗,滋生出离心叛逆思想,应当急速停止,孙权和他反复商讨,最终实行了他的主张。
D.黄琥初年,曹仁进攻濡须,派非主力部队将领常雕等人袭击中洲,骆统和严圭共同抗击打败了他,骆统封为新阳亭侯,严圭任湍须督。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自以私粟与统,又以告母,母亦贤之,遂使分施,由是显名。
(2)权嘉之,召为功曹,行骑都尉,妻以从兄辅女。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西郭先生传

明冯从吾

①先生姓姚氏,讳显,字微之,咸阳人。正统九年乡举在大学三上封事皆辟异端崇正道安社稷之谋。景泰五年四月,上疏言王振修大兴隆寺,车驾不时临幸,佛本夷狄,信佛得祸。若梁武帝足鉴。时上欲幸隆福寺,太学生济宁杨浩与先生相继言,上遂罢行,名震天下。

⑨后寓居长安西郭,藩臬诸公之,食以蔬粝,无弗饱者。令齐东、武城二县祀名宦,循政详山东志中。当时民之曰:“先有子游,后有姚公,学道爱人,同一古风,”而先生自赞其像曰:“六尺长躯,尺五长发,学古人官,读孔孟书,躯兮发兮,五十三年而知五十二年之非。躯兮发兮,碌碌庸庸,不能做邦家之基。”官至太仆寺丞。

③冯从吾曰:师友之益大矣。先生之寓居长安也,以与李介庵先生讲学,故介庵以理学关中,而先生与之为友,交砥互砺,俱成名儒,是先生之气节盖从学问涵养中来也。彼虚矫恃气者,视先生当赧然愧矣。

(选自《冯从吾文集》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藩臬诸公之(____)
(2)当时民之曰(____)
【小题2】为下列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循政详山东志中( )
A.全、整个B.沟通C.顺畅D.精通
【小题3】对第①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正统九年乡举\在太学三上封事\皆辟异端\崇正道\安社稷之谋
B.正统九年乡举在太学\三上封事\皆辟异端\崇正道安\社稷之谋
C.正统九年\乡举在太学\三上封事皆辟异端\崇正道\安社稷之谋
D.正统九年\乡举在太学\三上封事\皆辟异端崇正道\安社稷之谋
【小题4】把第③段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彼虛矫恃气者,视先生当赧然愧矣。
【小题5】根据相关内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事迹、内容
性格、形象
 
大公无私、忠诚报国
藩臬诸公造之,食以蔬粝,无弗饱者
 
 
谦虚反省
 
【小题6】分析第③段内容对于表现西郭先生形象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