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贾思伯,字士休,齐郡益都人也。世父元寿,高祖时中书侍郎,有学行,见称于时。思伯释褐奉朝请,太子步兵校尉、中书舍人,转中书侍郎。颇为高祖所知,常从征伐。

及世宗即位,以侍从之勤,转辅国将军。任城王澄之围钟离也,以思伯持节为其军司。及澄失利,思伯为后殿。澄以思伯儒者,谓之必死焉。及至,大喜,曰:“仁者必有勇,常谓虚谈,今于军司见之矣。”思伯托以失道,不伐其功,时论称其长者。后为河内太守,不拜。寻除鸿胪少卿,以母忧免。服阕,征为荥阳太守,有政绩,因迁征虏将军、南青州刺史。初,思伯与弟思同师事北海阴凤授业,无资酬之,凤遂质其衣物。及思伯之部,送缣百匹遗凤,因具车马迎之,凤惭不往。时人称叹焉。寻以父忧免。后除征虏将军、光禄少卿,仍拜左将军、兖州刺史。

肃宗时,征为给事黄门侍郎。因请拜扫,还乡里。未拜,以风闻免。寻除右将军、凉州刺史。思伯以州边远:不乐外出,辞以男女未婚。灵太后不许,舍人徐纥言之,得改授太尉长史。又除安东将军、廷尉卿。思伯自以儒素为业,不好法律,希言事。俄转卫尉卿。

于时议建明堂,多有同异。思伯上议日:“……五室之理,谓为可按。其方圆高广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学者善其议。

又迁太常卿,兼度支尚书,转正都官。时太保崔光疾甚,表荐思伯为侍讲,中书舍人冯元兴为侍读。思伯遂入授肃宗《杜氏春秋》。思伯少虽明经,从官废业,至是更延儒生夜讲昼授。性谦和,倾身礼士,虽在街途,停车下马,接诱恂恂,曾无倦色。客有谓思伯日:“公今贵重,宁能不骄?”思伯日:“衰至便骄,何常之有?”当世以为雅谈。为元义所宠,论者讥其趣势。孝昌元年卒。镇东将军、青州剌史,又赠尚书右仆射,谥曰文贞。

(节选自《魏书·卷七十二·列传第六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方圆/高广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
B.其方圆高广/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
C.其方圆高/广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
D.其方圆高广/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释褐:旧制,新进士必在太学行释褐礼,脱去布衣而换穿官服。后用来比喻做官或进士的及第授官。
B.持节:节指旄节,也叫符节,以竹为竿,上缀以旄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古代使臣奉命出行,执符节以为凭证,故称出使为“持节”。
C.服阕:古代守丧期满除去丧服,谓之服阕。子为父、妻妾为夫、未嫁的女子为父都要服丧三年。
D.赠:这里是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加封官爵,而受封的官员往往为非正常死亡。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思伯久经沙场。他经常跟随高祖征战讨伐。他曾经跟随任城王元澄进攻钟离,作战失利,奉命殿后且出色完成任务,从而改变了元澄对儒士的看法。
B.贾思伯不计前嫌,尊敬师长。他曾与弟弟一起师从阴凤。因无钱交纳学费,衣物被阴风作为抵押品。贾思伯在南青州任上送给阴凤礼物,派马车迎接他。
C.贾思伯曾经仕途不顺。被征为给事黄门侍郎,还未拜官上任,就因为传闻而被弹劾免职。拒任凉州刺史却不被允许,幸亏徐纥从中说话,才得以改任。
D.贾思伯勤勉好学,礼贤下士。他少年时明习经典,做官后勤奋钻研。任侍讲时延请儒士夜读日授。他在街头碰到读书人,就停车下马,认真交谈。
【小题4】把文段二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思伯托以失道,不伐其功,时论称其长者。
(2)寻除右将军、凉州剌史。思伯以州边远,不乐外出,辞以男女未婚。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8-24 06:09:5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各题。

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漕。项王谓汉王曰:“天下匈匈数岁者,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汉王笑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项王令壮士出挑战,汉有善骑射者楼烦,楚挑战三合,楼烦辄射杀之。项王大怒,乃自甲持戟挑战,楼烦欲射之,项王嗔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汉王使人问之,乃项王也。汉王大惊。于是项王乃即汉王相与临广武而语。汉王之,项王怒,欲一战。汉王不听,项王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入成皋。

(节选自《史记 高祖本纪》)

(注释) ①转漕:陆运叫“转”,水运叫“漕”。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1) 汉王笑曰: (_________) (2) 乃自甲持戟挑战  (_________)
(3) 项王嗔目叱之 (_________) (4) 汉王之(_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义,与现代汉语不一致的一项是
A.楚、汉久相持未决B.项王令壮士出挑战C.汉王不听D.入成皋
【小题3】比较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粗词的词义,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1)徒以吾两人耳 (2) 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
(3)汉王使人间问之   (4) 于是项王乃即汉王相与临广武间而语
A.两个“徒”字相同,两个“间”字不相同。
B.两个“徒”字不同,两个“间”字相同。
C.两个“徒”字不同,两个“间”字也不同。
D.两个“徒”字相同,两个“间”字也相同。
【小题4】对“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决雌雄”的正确意思是:决断胜败。
B.“毋徒”是“不要”的意思。 “苦”的意思是使……受苦。
C.句中的“民”是“人民”,“父子”即是父亲与儿子,意思就是“老老少少的老百姓”。
D.这句话可以理解为楚、汉(两军)相争久持不下,项王欲与汉王(刘邦)“决一雌雄”,从而使天下安定下来,独霸天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潘慎修,字成德,泉州莆田县人。父承祐,仕南唐,至刑部尚书致仕。慎修少以父任为秘书省正字,累迁至水部郎中兼起居舍人。开宝末,王师征江南李煜遣随其弟从镒入贡买宴钱求缓兵留馆怀信驿旦夕捷书至邸吏督从镒入贺。慎修以为国亡,当待罪,何贺也?自是每群臣称贺,从镒即奉表请罪。太祖嘉其得礼,遣吕使慰谕,供帐牢饩悉加优给。煜归朝,以慎修为太子右赞善大夫。煜表求慎修掌记室,许之。煜卒,改太常博士。累迁知湖、梓二州。
淳化中,秘书监李至荐之,命以本官知直秘阁。慎修善弈棋,太宗屡召对弈,因作《棋说》以献。大抵谓:“棋之道在乎恬默,而取舍为急。仁则能全,义则能守,礼则能变,智则能兼,信则能克。君子知五者,庶几可以言棋矣。”因举十要以明义,太宗览而称善。俄与直昭文馆韩援使淮南巡抚,累迁仓部、考功二部郎中。咸平中,又副邢昺为两浙巡抚使,俄同修起居注。
景德初,上言衰老,求外任。真宗儒雅宜留秘府,止听解记注之职。数月,为右谏议大夫、翰林侍读学士。从幸澶州,遘寒疾,诏令肩舆先归。慎修疾虽亟,精爽不乱。托陈彭年草遗奏,不为诸子干泽,但以主恩未报为恨。明年正月,卒,年六十九。赙钱二十万,绢一百匹。上悯之,令有司给舟载其柩归洪州。
慎修风度酝藉,博涉文史,多读道书,善清谈。先是,江南旧臣多言李煜暗懦,事多过实。真宗一日以问慎修,对曰:“煜懵理若此,何以享国十余年?”他日,对宰相语及之,且言慎修温雅不忘本,得臣子之操,深嘉奖之。当时士大夫与之游者,咸推其素尚。然颇恃前辈,待后进倨慢,人以此少之。     (选自《宋史·潘慎修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供帐牢饩悉加优给。 牢饩:祭祀用的牛羊豕等牺牲。
B.庶几可以言棋矣 庶几:大概
C.为右谏议大夫 擢:破格提拔
D.诏令肩舆先归   肩舆:轿子,这里指坐轿子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慎修以为国亡 不出,火
B.君子知五者   王无罪岁,天下之民至焉
C.真宗儒雅宜留秘府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D.因举十要以明义 尔无忘乃父之志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师征江南李煜/遣随其弟从镒入贡买宴钱/求缓兵/留馆怀信驿/旦夕捷书至/邸吏督从镒入贺
B.王师征江南/李煜遣随其弟从镒入贡买宴钱/求缓兵留馆/怀信驿旦夕/捷书至/邸吏督从镒入贺
C.王师征江南/李煜遣随其弟从镒入贡买宴钱/求缓兵/留馆怀信驿/旦夕捷书至/邸吏督从镒入贺
D.王师征江南/李煜遣随其弟/从镒入贡买宴钱求缓兵/留馆怀信驿/旦夕捷书至/邸吏督从镒入贺
【小题4】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致仕本义是将享受的禄位交还给君王,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年龄而离职。
B.景德是宋太宗赵匡义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历代帝王凡遇到大事都更改年号。
C.南唐,是五代十国时期的十国之一,传三世三帝。李煜是最后一位国君,史称“南唐后主”“李后主”。
D.有司指主管某个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让官吏各有专司,所以称有司。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潘慎修为人忠诚,敢于直谏。他经常被宋太宗召去陪太宗下棋,趁机写《棋说》一文进献,在文中他列举十大要领阐明下棋的道理,这篇文章宋太宗十分喜欢。
B.潘慎修清心寡欲,不恋权位。他读过很多道家书籍,擅长就一些玄学问题进行析理问难,宋真宗景德初年他曾经主动上书朝廷,以年老为由请求外调担任地方官。
C.潘慎修不忘根本,节操高尚。南唐旧臣大多批评李煜昏庸懦弱,宋真宗向潘慎修询问实情,他用若是昏庸的人怎能在位十多年的话回答,这种回答深得真宗赞许。
D.潘慎修学识丰富,被人敬仰。他广泛涉猎文史典籍,为人宽厚有涵养,当时和他交往的士大夫们没有人不推崇他品格高尚,宋真宗也非常赏识他温文尔雅的风度。
【小题6】翻译下面句子
① 托陈彭年草遗奏,不为诸子干泽,但以主恩未报为恨。
② 然颇恃前辈,待后进倨慢,人以此少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罗亨信,字用实,东莞人。永乐二年进士,授工科给事中。进吏科右给事中,坐累谪交阯为吏。居九年,仁宗嗣位,始召入为御史。英宗即位之三月,擢右佥都御史,练兵平凉、西宁。正统二年,蒋贵讨阿台、朵儿只伯,亨信参其军务。至鱼儿海,贵等以刍饷不继,留十日引还。亨信让之曰:“公等受国厚恩,敢临敌退缩耶?死法孰与死敌?”贵不从。亨信上章言贵逗遛状。帝以其章示监督尚书王骥等。明年进兵,大破之。亨信以参赞功,进秩一等。
父丧归葬。还朝,改命巡抚宣府、大同。十年进右副都御史,巡抚如故。时遣官度二镇军田,一军八十亩外,悉征税五升。亨信言:“文皇帝时诏边军尽力垦田毋征税陛下复申命之今奈何忽为此举塞上诸军防边劳苦无他生业惟事田作。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况边地硗瘠,霜早收薄,若更征税,则民不复畊,必致窜逸。计臣但务积粟,不知人心不固,虽有粟,将谁与守?”帝纳其言而止。
初,亨信尝奏言:“也先专候衅端,以图入寇。宜预于直北要害,增置城卫为备。不然,恐贻大患。”兵部议,寝不行。及土木之变,人情汹惧。有议弃宣府城者,官吏军民纷然争出。亨信仗剑坐城下,令曰:“出城者斩!”又誓诸将为朝廷死守,人心始定。也先挟上皇至城南,传命启门。亨信登城语曰:“奉命守城,不敢擅启。”也先逡巡引去。赤城、雕鹗、怀来、永宁、保安诸守将弃城遁,并按其罪。
当是时,车驾既北,寇骑日薄城下,关门左右皆战场。亨信与总兵杨洪以孤城当其冲,外御强寇,内屏京师。着兜鍪处,颠发尽秃。景帝即位,进左副都御史。明年,年七十有四矣,乞致仕,许之。归八年,卒于家。
(节选自《明史•罗亨信传》)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文帝时/诏边军尽力垦田/毋征税/陛下复申命之/今奈何忽为此举/塞上诸军防边/劳苦无他生业/惟事田作
B.文帝时/诏边军尽力/垦田毋征税/陛下复申命之/今奈何/忽为此举/塞上诸军防边/劳苦无他生业/惟事田作
C.文帝时/诏边军尽力垦田/毋征税/陛下复申命之/今奈何/忽为此举/塞上诸军防边劳苦/无他生业/惟事田作
D.文帝时/诏边军尽力垦田/毋征税/陛下复申命之/今奈何忽为此举/塞上诸军/防边劳苦/无他生业/惟事田作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嗣位:继承君位。嗣的本义是(经皇上恩准)父亲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位即君位。
B.原文“正统.二年”中的“正统”是年号。古代常用的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生肖纪年法等。
C.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古代科举考试按照等级次序先后分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D.车驾、陛下指皇帝,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溢号,如汉武帝、陏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朱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文中的年号还有“英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廷派蒋贵出兵征讨,罗享信参与其中,蒋贵等人借故在鱼儿海逗留十天后返回,罗亨信很是不满,上奏章说明情况。后来继续进兵,终于大破敌军,罗亨信也因此晋级一等。
B.敌人兵临城下,形势非常危急,亨信与总兵杨洪因为孤城处在交通要道,外御强敌,内保京城,浴血奋战,尽职尽责。景帝即位时,他虽已七十三岁,还是被晋升为左副都御史。
C.为防备也先入侵,罗亨信提议在正北要塞增置城卫,兵部虽然不很赞同,但还是接受了他的意见。为保卫宣府城,他持剑坐在城下,即使太上皇受到挟持,他都未曾打开城门。
D.皇上派遣官员测量军田,规定一军八十亩以外都要征税五升,罗亨信援引先例,反对采取这一举措,并提出如果辛苦劳作、收入微薄而不堪赋税,人民就会放弃耕种选择逃逸。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亨信让之曰:“公等受国厚恩,敢临敌退缩耶?死法孰与死敌?”
(2)计臣但务积粟,不知人心不固,虽有粟,将谁与守?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张希崇,字德峰,幽州蓟县人也。希崇少通《左氏春秋》,复癖于吟咏。阿保机南攻,陷其城,掠希崇而去。阿保机询希崇,乃知其儒人也,因授元帅府判官,后迁卢龙军行军司马,继改蕃汉都提举使。天成初伪平州节度使卢文进南归契丹以希崇继其任遣腹心总边骑三百以监之希崇莅事数岁契丹主渐加宠信。一日,乃召汉人部曲之翘楚者,谓曰:“我陷身此地,饮酪被毛,生不见其所亲,死为穷荒之鬼,南望山川,度日如岁,尔辈得无思乡者乎!”部曲皆泣下沾衣。是日,希崇于郡斋之侧,坎隙地,贮石灰。明旦,首领与群从至,希崇饮以醇酎数钟,既醉,悉投于灰阱中毙焉。其徒营于北,遣人攻之,皆溃围奔去,希崇遂以管内生口二万余南归。唐明宗嘉之,授汝州防御使。希崇既之任,遣人迎母赴郡。母及境,希崇亲肩板舆行三十里,观者无不称叹。历二年,迁灵州两使留后。先是,灵州戍兵岁运粮经五百里,有剽攘之患。希崇乃告谕边士,广务屯田,岁余,军食大济。玺书褒之,因正授旄节。希崇素朴厚,尤嗜书,莅事之余,手不释卷。不好酒乐,不蓄姬仆。祁寒盛暑,必俨具衣冠,厮养之辈,未尝闻亵慢之言。事母至谨,每食必侍立,俟盥漱毕方退,物议高之。性虽仁恕,或遇奸恶,则嫉之若仇。在邠州日,有民与郭氏为义子,自孩提以至成人,因愎戾不受训,遣之。郭氏夫妇相次俱死。郭氏有嫡子,已长,时郭氏诸亲与义子相约,云是亲子,欲分其财物,助而讼之,前后数政不能理,遂成疑狱。希崇览其诉,判云:“父在已离,母死不至。正称假子,孤二十年抚养之恩;傥曰亲儿,犯三千条悖逆之罪,颇为伤害名教,安敢理认田园!其生涯并付亲子,所讼人与朋奸者,委法官以律定刑。”闻者服其明。卒于任,时年五十二。
(节选自《晋书·张希崇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成初/伪平州节度使卢文进南归契丹/以希崇继其任/遣腹心总边骑三百以监之/希崇莅事数岁/契丹主渐加宠信/
B.天成初/伪平州节度使卢文进南归/契丹以希崇继其任/遣腹心总边骑三百以监之/希崇莅事数岁/契丹主渐加宠信/
C.天成初/伪平州节度使卢文进南归/契丹以希崇继其任/遣腹心总边/骑三百以监之/希崇莅事数岁/契丹主渐加宠信/
D.天成初/伪平州节度使卢文进南归契丹/以希崇继其任/遣腹心总边/骑三百以监之/希崇莅事/数岁契丹主渐加宠信/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氏春秋》,又称《左传》,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
B.郭,指城外的小城镇,古代城与郭相对而言,城指内城。现在城郭泛指城市。
C.玺书,指皇帝代表国家意志发布的一种公文,是诏书的一种,敕、诰也属于诏书。
D.旄节,一指古代使臣所持的符节;二指镇守地方长官所持有的节。文中指后者。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希崇南归心切,奋起抗争。他召集汉族部下中才智出众的人道明南归心声,杀死首领,派人攻打在北郭的军营,最终,率领管辖区内二万多人南归。
B.张希崇善于治政,卓有成效。在灵州任职期间,他让戍边的士兵开垦田地,只一年多的时间,就使军队粮食更充足了。
C.张希崇孝敬母亲,恭敬谨慎。母亲进入州境后,他亲自用板车载着母亲走了三十余里,母亲吃饭他站在旁边服侍,待母亲洗手漱口完毕才告退。
D.张希崇嫉恶如仇,判案公正。郭氏义子打算分郭家财产,诉讼历经几任长官均不能断,张希崇认为他辜负亲恩,不孝在先,驳回其无理要求,最终判决深得人心。
【小题4】请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生涯并付亲子,所讼人与朋奸者,委法官以律定刑。(《晋书·张希崇列传》)
(2)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 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行:辈
B.私候胜曰候:拜访
C.恐前语发发:暴露
D.虞常果引张胜引:带领
【小题2】下列句子能表现苏武坚贞不屈的一组是
①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②见犯乃死,重负国
③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④引佩刀自刺
⑤武气绝,半日复息
⑥单于壮其节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④⑤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叙述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的经过,通过人物的行动和语言来刻画苏武的浩然正气。
B.第二、三段写由于副中郎将张胜的唆使,匈奴产生内讧,从而累及苏武。
C.从文章内容看,卫律原是汉朝官员,后投降匈奴,但一直有归汉之心。
D.第四段写苏武为了保持气节,宁死不受辱,写张胜投降匈奴,更烘托了苏武的气节。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2)即谋单于,何以复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