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一)阅读下面古文,完成下列小题。
苏易简,字太简,梓州铜山人。易简少聪悟好学,风度奇秀,才思敏赡。太平兴国五年,年逾弱冠,举进士。太宗方留心儒术,贡士皆临轩覆试。易简所试三千余言立就,奏上,览之称赏,擢冠甲科。解褐将作监丞。雍熙二年,与贾黄中同知贡举。易简幼时随父河南,贾黄中来使,尝教之属辞;及是,悉为同列。
淳化元年,丁外艰。易简续唐李肇《翰林志》二卷以献,帝赐诗以嘉之。他日,易简直禁中,以水试欹器。上密闻之,因晚朝,命取试之。易简奏曰:“臣闻日中则昃,月满则亏,器盈则覆,物盛则衰。愿陛下持盈守成,慎终如始,以固丕基,则天下幸甚。”会郊祀,充礼仪使。先是,扈蒙建议以宣祖升配。易简引唐故事,请以宣祖、太祖同配。从之。知审官院,言初任京朝官,未尝历州县,不得拟知州、通判。诏可。改知审刑院,俄掌吏部选,迁给事中、参知政事。至道二年,卒,年三十九,赠礼部尚书。
易简外虽坦率,中有城府。由知制诰入为学士,年未满三十。属文初不达体要,及掌诰命,颇自刻励。在翰林八年,太宗遵旧制,且欲稔其名望而后正台辅,易简以亲老急于进用,因亟言时政阙失,遂参大政。
蜀人何光逢易简之执友也尝任县令坐赂削籍流寓京师会易简典贡部光逢代人充试以取赀易简于稠人中屏出之。光逢遂造谤书,斥言朝廷事,且讥易简。易简得其书以闻,逮捕光逢,狱具,坐弃市。易简以杀光逢非其意,居常怏怏。母薛氏以杀父执切责之,易简泣曰:“不谓及此,易简罪也。”及易简参知政事,召薛氏入禁中,问曰:“何以教子成此令器?”对曰:“幼则束以礼让,长则教以诗书。”上顾左右曰:“真孟母也。”
(节选自《宋史·苏易简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蜀人何光逢易简之/执友也尝任县令/坐赂削籍/流寓京师会/易简典贡部/光逢代人充试以取赀/易简于稠人中/屏出之/
B.蜀人何光逢/易简之执友/也尝任县令/坐赂削籍流寓/京师会易简典贡部/光逢代人充试/以取赀易简于稠人中/屏出之/
C.蜀人何光逢/易简之执友也/尝任县令/坐赂削籍/流寓京师/会易简典贡部/光逢代人充试以取赀/易简于稠人中屏出之/
D.蜀人何光逢易简之/执友也尝任县令/坐赂削籍流寓/京师会易简/典贡部/光逢代人/充试以取赀/易简于稠人中屏出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源于周朝的“冠礼”是中国古代的成年礼。古代无论男女到了二十岁都要行“加冠之礼”,以示成人,但因尚未至壮年,故称“弱冠”。
B.丁艰,即丁忧,指遭逢父母的丧事,子女礼须持丧三年,官员须停职守制。丁外艰,旧指父丧或承重祖父之丧;丁内艰,则是指母丧。
C.削籍,指削除官籍中的名氏,籍,指做官名册。革职,只是革去现有职务,有重新起用的可能;削籍,则意味着除名,意味着永不录用了。
D.弃市是一种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犯人暴尸街头的刑法。古代死刑种类众多,如车裂、腰斩、枭首等,弃市为死刑的一种,商周时期就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皇上听说苏易简好奇心强,喜欢“欹器”这件事后,劝诫他要“慎终如始”,不要玩物丧志。苏易简在翰林任职多年,太宗准备等他名望大了再委以重任。
B.苏易简的才能得到皇帝的赏识,他续写《翰林志》,皇上赐诗嘉奖;皇上认可他关于郊祀和京中朝官任用的建议,让他掌管吏部选官,升为参知政事。
C.苏易简聪明好学,二十岁就考取进士,才思敏捷,临殿复试时,很快完成了三千字的答卷,后来,他和曾经教他作文的贾黄中一同主持贡举考试。
D.挚友何光逢因贿赂丢官,客居京城时替人代考,被苏易简清除出来,于是怀恨在心,捏造谤书,因苏易简的举报被定罪诛杀,苏易简因此受到母亲的指责。
【小题4】翻译下面句子。
(1)召薛氏入禁中,问曰:“何以教子成此令器?”对曰:“幼则束以礼让,长则教以诗书。”上顾左右曰:“真孟母也。”
(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9-06 06:23:5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插  田
叶 紫
失业,生病,将我第一次从嚣张的都市驱逐到那幽静的农村。我想,总该能安安闲闲地休养几日吧。
这时候,是阴历四月的初旬——农忙的插田的节气。
我披着破大衣踱出我的房门来,田原上早已经充满劳作的歌声了。通红的肿胀的太阳,映出那些弯腰的斜长的阴影,轻轻地移动着。碧绿的秧禾,在粗黑的农人们的手中微微地颤抖。一把一把地连根拔起来,用稻草将中端扎着,堆进那高大的秧箩,挑到田原中分散了。
我的心中,充满着一种轻松的、幽雅而闲静的欢愉,贪婪地听取他们悠扬的歌曲。我在他们的那乌黑的脸膛上,隐约的,可以看出一种不可言喻的、高兴的心情来。我想:“是呀!小人望过年,大人望插田!……这原是他们一年巨大的希望的开头呢。……”
我轻轻地走过去。在秧田里第一个看见和我点头招呼的,便是那雪白胡须的四公公,他今年已经七十三岁了,还肯那么高兴地跟着儿孙们扎草挑秧,这是多么伟大的农人的劳力啊!
“四公公,还能弯腰吗?”我半玩笑半关心地问他。
“怎么不能呀!‘农夫不下力,饿死帝王君’呢。先生!”他骄傲地笑着,用一对小眼珠子在我的身上打望了一遍,“好些了?……”
“是的,好些了。不过腰还是有些……”
“那总会好的啰!”他又弯腰拔他的秧去了。
我站着看了一会,在他们那种高兴的、辛勤的劳动中,我深深地感到自家几年来生活的卑微和厌倦了。东浮西荡,什么东西毫无长进,而身体,又是那样的受到许多沉重的创伤;不能按照自家的心思做事,又不会立业安家,有时甚至连一个人的衣食都难以温饱,有什么东西能值得向他们夸耀呢?……而他们,一天到晚,田中,山上,微漪的、淡绿的湖水,疏云的、辽阔的天际!唱自家爱唱的歌儿,谈自家开心的故事。忧?愁?……夜间的,酣甜的呓梦!……
我开始羡慕起他们来。我觉得,我连年都市的漂流,完全错了;我不应该在那样的骷髅群中去寻求生路的,我应该回到这恬静的农村中来。我应该同他们一样,用自家的辛勤劳动,争取自家的应得的生存;我应该不闻世事,我应该……
不知道是哪里来的兴趣,使我突然忘记了腰肢的痛楚,脱下了鞋袜和大衣,想同他们插起田来。我的白嫩的脚掌踏着那坚牢的田塍,感到针刺般的酸痛。然而,我却竭力地忍耐着,艰难地跟着他们下到了那水浑的田中。
四公公几乎笑出眼泪来了。他拿给我一把秧,教会我一个插田的脚步和姿势,就把我送到那最外边的一层。顺着他们里边的行列,倒退着,插起秧来。
四公公越到我的前头来了——他已经比我快过了一个长行。他抬头站了一站,我便趁这个机会像夸张自家的能干般地和他攀谈起来。
“我插的行吗?四公公!”
“行!”四公公笑了一笑,但即刻又皱着眉头说,“读书人,干这些事情总不大合适呀!对吗?……”
“不,四公公,我是想试试看呢,我看我能不能插秧!我想……唔,四公公,我想回到乡下来种田呀!”
“种田?……王先生,你别开玩笑呢!”
“真的呀!还是种田的好些,……我想。”
四公公的脸上阴郁起来了,他呆呆地站在田中,用小眼珠子惊异地朝我侦察着我的话是否真实。我艰难地移近到他的身边,就开始说起我那高兴农人生活的理由来,我大声地骂了一通都市人们的罪恶,又说了许多读书人的卑鄙,下流,……然后,正当欲颂赞他们生活的清高的时候,四公公便突然地打断了我的话头:“得啦!先生,你为什么竟说出这样的话来呢?”他朝儿孙们打望了一下,摸着胡子,凄然地撒掉手中的残秧。“在我们,原没有办法的,明知种田是死路,但也只得种!有什么旁的生涯给我们做的呢?‘命中注定八合米,走尽天下不满升。’……而先生,你……读书人,高升的门路几多啊!你还真的说这种话,……你以为,唉!先生,这田中的收成都能归我们自家?……”
他咽住了一口气,用手揉揉那湿润的小眼睛,摇头没有再说下去了。他的胡子悲哀地随风飘动着,有一颗晶莹的泪珠子顺着他那眼角的深深的皱纹爬将下来。
我没有再听出他底下说的是什么话来,痴呆地,羞惭地站在那里,看着他祖孙们手中的秧禾和那矫捷的插田动作。……“死路”。“高升的门路!”……我觉得有一道冰凉的电流,从水里通过我的脚干,曲曲折折地传到我的全身!
我的腰肢,开始痛得更加厉害了。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对田野的精心描写,既营造了宁静祥和的乡村环境,也烘托了摆脱都市喧嚣后内心的轻松和愉悦。
B.文章多处通过语言、动作等描写,刻画出了一个待人友善、勤劳本分、易于满足而又乐观刚强的四公公形象。
C.结尾处“我羞惭地站在那里”的原因是四公公的话触动了我强烈的自尊心,让我这个读书人觉得自己不辨事理、一无是处。
D.“我的腰肢,开始痛得更加厉害了。”这一细节既是实写也是虚写,将我身体与心灵的疼痛汇集在一起,引人深思。
【小题2】作品以“插田”为题,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小题3】在作品中,“我”向往“插田”的农村生活,而四公公却说“种田是死路”应该追求城市生活。这也是当今社会的一种现象。请结合文本和现实谈谈你的认识。

同类题2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后面题。
红玫瑰
李敖
①那一年夏天到来的时候,玫园的花全开放了。
②玫园的主人知道我对玫瑰有一种微妙的敏感,特地写信来,请我到他家里去看花。
③三天以后的一个黄昏,我坐在玫园主人的客厅里,从窗口向外望着,望着那一棵棵盛开的蔷薇,默然不语。直到主人提醒我手中的清茶快要冷了的时候,我才转过头来,向主人做了一个很苦涩的笑容。
④主人站起身采,拍掉衣上的烟灰,走到窗前,一面得意地点着头,一面自言自语:“三十七朵,十六棵。”
⑤然后转向我,用一种调侃的声调说:“其中有一棵仍是你的,还能把它认出来么?”
⑥躺在沙发里,我迟缓地点点头,深吸了一口烟,又把它慢慢吐出来,迷茫的烟雾牵我走进迷茫的领域,那领域不是旧梦,而是旧梦笼罩起来的愁城。
⑦就是长在墙角旁边的那棵玫瑰,如今又结了一朵花——仍是孤零零的一朵,殷红的染色反映出它绚烂的容颜;它没有牡丹那种富贵的俗气,也没有幽兰那种王者的天香,它只是默默地开着,开着,隐逸地显露着它的美丽与孤单。
⑧我还记得初次在花圃里看到它的情景。那是一个浓雾弥漫的清晨,子夜的寒露刚为它洗过柔细的枝条,嫩叶上的水珠对它似乎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娇小的蓓蕾紧紧蜷缩在一起。像是怯于开放,也怯于走向窈窕和成熟。
⑨在奇卉争艳的花丛中,我选择了这棵还未长成的小生物,小心翼翼地把它捧回来,用一点水、一点肥料和一点摩门教徒的神秘祝福,种它在我窗前的草地里。五月的湿风吹上这南国的海岛,也吹开了这朵玫瑰的花瓣与生机,它畏缩地张开了它的身体,仿佛对陌生的人间做着不安的试探。
⑩大概我认识她,也就在这个时候。
11平心说来,她实在是个可爱的小女人,她的拉丁文的名字与玫瑰同一拼法,这并不是什么巧合,按照庄周梦蝶的玄理,谁敢说她不是玫瑰的化身?她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一种罕有的轻盈与新鲜,从她晶莹闪烁的眼光中和那狡猾恶意的笑容里,我看不到她的魂灵深处,也不想看到她的魂灵深处,她身体上的有形的部分已经使我心满意足,使我不再酝酿更进一步的梦幻。
12但是梦幻压迫我,它逼我飘到六合以外的幻境,在那里,走来了她的幽灵,于是我们生活在一起,我们同看日出、看月华、看眨眼的繁星、看苍茫的云海;我们同听鸟语、听虫鸣、听晚风的呼啸、听阿瑞尔(Ariel)的歌声,我们在生死线外如醉如酲;在万花丛里长眠不醒,大千世界里再也没有别人,只有她和我;在她与我眼中再也没有别人,只有玫瑰花。当里程碑像荒冢一般的林立,死亡的驿站终于出现在我们的面前,远远的尘土扬起,跑来了“启示录”中的灰色马,带我们驰向那广漠的无何有之乡,宇宙从此消失了我们的足迹,消失了她的美丽和她那如海一般的目光……
13可是,梦幻毕竟是飞雾与轻烟,它把你从理想中带出来,又把你向现实里推进去。现实展示给我的是:需求与获得是一种数学上的反比,我并未要求她给我很多,但是她却给我更少。在短短的五月里,我和她之间本来没有什么接近,可是五月最后一天消逝的时候,我感到我们的相隔却更疏远了。恰似那水上的两片浮萍,聚会了,又飘开了,那可说是一个开始。也可说是一个结束。
14红玫瑰盛开的时候,同时也播下了枯萎的信息,诗人从一朵花里看到一个天国,而我呢?却从一朵花里看到我梦境的昏暗。过早的凋零使我想起托姆普孙(Francis Thompson)的感慨,从旧札记里,我翻出早年改译的四行诗句:
最美的东西有着最快的结局,
它们即使凋谢,余香仍令人陶醉,
但是玫瑰的芬芳却是痛苦的,
对他来说,他却喜欢玫瑰。
15不错,我最喜欢玫瑰,可是我却不愿再看到它,它引起我太多的联想,而这些联想对一个有着犬儒色彩的文人,却显然是多余的。
16在玫园主人热心经营他的因地的开始,他收到我这棵早凋了的小花,我虽一再说这是我送给他的礼品,他却笑着坚持要把它当作一棵“寄生物”。费了半小时的光阴,我们合力把它种在玫园的墙角下,主人拍掉手上的泥巴,一边用手擦着汗,一边宣布他的预言:“佛经上说‘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我们或许能在这棵小花身上看到几分哲理。明年,也许明年,它仍旧会开的。”
17烟雾已渐渐消失,我从往事的山路上转了回来,主人走到桌旁,替我接上一支烟,然后指着窗外说:“看看你的寄生物吧!去年我就说它要开的,果然今年又开了。还是一朵,还是和你一样的孤单!”
18望着窗前低垂的暮色,我站起身来,迟疑了很久,最后说:“不错,开是开了,可是除了历史的意义,它还有什么别的意义呢?它已经不再是去年那一朵,去年那一朵红玫瑰谢得太早了!”
(注)蔷薇:蔷薇科,蔷薇属中某些观赏种类的泛称。桃、梅、杏、玫瑰、月季、樱花等植物均属蔷薇科。
【小题1】(小题1)这篇文章讲述“我”与一株孤单的玫瑰花的故事,构思颇具艺术特色。请对此作简要分析。(7分)
【小题2】(小题2)第12段的幻境,是现实中从未出现过的,文章却对它作了详尽的叙说,作者的用意是什么?(4分)
【小题3】(小题3)那朵重开的孤单的玫瑰,在“我”和玫园主人的眼中有着怎样的不同?文章结尾处的对话,折射出了“我”怎样的心情?(6分)
【小题4】(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盛开的花儿只引发了“我”苦涩的笑容,正体现“我”对玫瑰的“微妙的敏感”,也反映了“我”这个有着犬儒色彩的文人颓废、畏惧现实的心态。
B.“我”喜欢那朵孤单、美丽、柔弱的玫瑰,对它格外的关切与怜爱;在“我”眼中,女友也就是玫瑰的化身,因而极希望给她一切小心的呵护关爱。
C.“我”的女友是一个负心人的形象,她轻易就辜负了“我”深挚的爱,刻意地疏远“我”,回报给“我”的是狡猾与恶意,让人看不到她的魂灵深处。
D.“需求与获得是一种数学上的反比”,这句话反映出梦幻与现实的落差和矛盾,也折射出“我”在一段萍水相逢的情感诉求中的失望与痛苦。
E. “风格即人”,这篇文章展示的是“我”心中最柔软的部分,怜花人的文人气质,使文章笼罩着浓郁的悲情、感伤的氛围。

同类题3

谒从文墓
马笑泉
①沱江的水是有些浊了。跟这个时代的大多数河流一样,它正逐步丧失清澈澄明的本相。对面稀疏的几架吊脚楼,破旧而灰暗,如同瘦黑的小脚女人,可怜的站在江边,被更多的群涌而出的水泥楼房围困着,愈发显出坚持的零丁与困窘来。没有《边城》里古朴坚实的船,没有黄永玉笔下红焰一样燃烧的花,没有彩蝶般斑斓的苗装,没有天真无邪的翠翠的容颜。那个心中形成的幻象,就如同一只由无数精美的碎瓷片小心翼翼合成的绝世无双的花瓶,在突如其来的一瞬间碎了。我也由此回到了现实中,呆立了许久,才开悟似的轻笑一声:先生,真正的边城,已被您用醇厚优美的文字,极艺术地保存下来了。
②上去吧!台阶是顺坡砌的,陡陡地盘着。走这样的路,头自然是低着的,脚步也有意无意中放轻放慢。以这样恭敬安静的姿态走近您,在我,是一种必然。想想吧,读《边城》的那些时候,心中是怎样盈满一种几乎接近绝望的感伤的:那么清的意境,那么醇的氛围,水墨一样行云流水地渲染开来;那不可企及之美,像一位不可追求的遗世独立的佳人,令人因无望而生不尽的惆怅和无穷的感伤。先生,您只有小学五年级的学历,却贡献出了汉语文学中的神品。
③路往右一斜,又往左一甩,终于有方小小平地了。一碑挺立,上面的草书豪迈不拘: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这当然是您那位机锋百出、堪称一代鬼才的表侄儿黄永玉所题了。永玉先生自称湘西老刁民,其锋芒毕露跟您的慈和大不一样,但骨子里那种至情至性倔强进取,却是一脉相承的。想当年您怀抱文学的梦想孤身入京,一段时间困顿潦倒几乎冻饿而死,这令郁达夫大为感叹而写下《给一位文学青年的公开状》。但您硬是咬紧牙关挺过来了,不但挺过来,而且以绝大的天才渐渐打开了局面。这里要感谢徐志摩先生。如果没有当时这位诗界明星的关照和提携,也许,我们本就单薄的现代文学史,将会损失“湘西”这至为精美的一页。
④再往上去,台阶渐陡,两旁草木极宁静地护持着一种平和清静氛围。先生,您一步一步引导我上升,而我终于来到您的面前。一大块天生彩石,浑然古朴,深深扎进湘西的泥土。您栖身其下,已与大地融为一体。您已不在,而又无处不在。石头上镶着碧色的字,是您的手迹: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能理解“人”。是的,您的一生,都是在召唤着一个人所应有的善与真,并由此而获得了美。正如您所说,您毕生只想在一片苍凉废墟上修筑一些希腊式的关于人性的小庙。于是便有了《湘西》,有了《从文自传》,有了《月下小景》,最后上升为神奇的《边城》。也许在一些人眼中,您仅仅是一个营造世外桃源的田园诗人,可只要深入您那些像湘西一样深重质厚的文字,是任谁也会感受到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啊!
⑤不禁想起鲁迅。他老人家东方式的悲天悯人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怀抱,其实是和您同出一源。
⑥先生,其实我还远没有领悟您的精神和苦心。当我久久凝视时,您可在满刻沧桑中面露慈和微笑看我?您可用温文质朴的声调给我一次神光天降的点悟?而我终将告别而且远去。且让我扶此石留影纪念罢,并由此深记:大师就是那种,即使躺在你脚下,也一再提升着你的人。
【小题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作者在读《边城》的时候会产生“一种几乎接近绝望的感伤”,是说读完《边城》后人们会意志消沉,使人对现实产生一种绝望的感伤。
B.翠翠是沈从文先生作品中塑造的人物,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符合作者的审美旨趣。
C.“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能理解‘人’”,这句话表明沈从文先生是一个充满自信、个性张扬的人。
D.从文章第一句话“沱江的水是有些浊了”可以看出,作者对边城目前的自然环境的状况十分不满,借此引发人们对包括环保问题在内的诸多问题的思考。
E. “也许,我们本就单薄的现代文学史,将会损失‘湘西’这至为精美的一页”,是对沈从文先生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地位的肯定,也是对其贡献的赞美。
【小题2】第一自然段作者写“心中形成的幻象”和现实的差距,作用是什么?
【小题3】作者在第四自然段中认为沈从文不“仅仅是一个营造世外桃源的田园诗人”,为什么?
【小题4】本文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赞扬沈从文先生的?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截至2018年6月11日12时,中新网PC端调查结果显示,有88.9%的网友在电商平台购物过程中,有过网购信息被泄露的经历。中新网官方微信的调查数据显示,有596位网友遭遇过网购信息泄露,占投票人数比例的71%。
信息被泄露后,一些上门推销、诈骗电话短信、垃圾邮件、神秘包裹等不请自来。调查显示,其中最困扰网友的事诈骗电话和短信。中新网PC端与微信端均有超过70%的网友表示,诈骗电话、短信是自己信息泄露后最困扰自己的事情。而此前中国银联就曾利用大数据分析向社会发布安全提醒,电信诈骗案、盗窃银行卡、非法套现、冒用他人推行卡、网络消费诈骗等,其中超过90%是由于个人信息泄露引致,已成为犯罪主要源头。
(摘编自中新网2018年6月12日)
材料二:
Andriod应用获取用户手机隐私仅限比例 ios应用获取用户手机隐私权限比例

2017年安卓应用获取用户手机隐私权限比例    2017年苹果应用获取用户手机隐和权限比例
(选编自2017年度《网络隐私安全及网络欺诈行为研究分析报告》)
材料三:
继vivo NEX用户发现QQ浏览器偷偷调用摄像头事件之后,2018年7月1日,又有用户发现,使用百度输入法打开手机自带的浏览器进行搜索时,在无任何操作的情况下,手机顶部显示“百度输入法正在录音”,并且会提示用户是否要禁止它。
2017年度《网络隐私安全及网络欺诈行为研究分析报告》显示,2017下半年,安卓应用中网络游戏、常用工具成为获取用户手机隐私权限占比最高的两类应用,分别达到茯取隐私权限应用总数的24.4%和18.8%。首次打开App时,对方会要求开启各类权限,有些甚至与App的使用内容丝毫无关。在用户对软件的权限请求默许的情况下,用户的通话记录、短信、通讯录位置信息、设备信息等都可以被软件后台记录,并发送到服务器上。
DCC1互联网数据中心创始人胡延平认为,作为隐私信息产生的源头,用户需要加强安全防范意识,杜绝一切隐私数据被泄露的可能。具体可从以下五点着手:一是下载软件选择正规渠道,如应用宝、安卓市场等;二是谨慎填写个人隐私信息,防止信息被无谓的采集;三是管理手机软件中的隐私权限,了解软件权限行为,关闭不必要的授权;四是防范公共WiFi,转账与支付时改用数据流量;五是通过“恢复出厂设置-格式化-反复拷入大文件并删除”三步骤,彻底清理旧手机信息。
(摘编自澎湃新闻2018年7月2日)
材料四:
如果用户发现手机应用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窃取自己的隐私信息,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或有关行业自律机构如中国互联网协会个人信息保护工作委员会投诉。
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周辉说,根据《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要求,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提供者和互联网应用商店服务提供者应当配合有关部门依法进行监督检查,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设置便捷的投诉举报入口,及时处理公众投诉举报。如果公众对处理结果不满意或投诉举报不畅的,还可以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投诉举报。“也可以向工信部门举报,如果有初步的证据,可以对应用程序的开发者提起民事诉讼。”他补充表示。
周辉表示,对手机应用的监管,主要部门为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公安部门。虽然三管齐下,但部门之间职责仍有一定交叉,主管部门的职责还有待进一步明确。
此外,有关违规行为难以被发现,用户个人举证难度和成本都很高,这些都是维护个人隐私权会遇到的难题。
(选编自《科技日报》2018年7月11日)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网购信息泄露可能招致电话、短信骚扰诈骗等,甚至可能带来更严重的财产损失,不可不格外重视防范。
B.从材料二来看,2017年下半年,超过80%的手机App会获取用户隐私权限,安卓和苹果手机这一比例都有所上升。
C.手机隐私权限一旦开启,意味着用户的通话记录、短信、通讯录、位置信息、设备信息都将被不法分子窃取。
D.对于个人隐私信息泄露的问题,我们一方面要做好防范,另一方面也要有维权意识,学会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隐私权不受侵犯。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新网PC端与微信端调查结果和中国银联大数据分析说明,借助于个人泄露的信息实施的犯罪所占比例已相当高。
B.材料二显示,苹果手机2017年下半年获取用户隐私比例增速远大于安卓手机获取用户隐私比例的增速。
C.对于手机隐私信息保护,用户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最为重要,要从源头上防止信息泄露,不能只考虑使用方便而无所顾忌。
D.国家网信办、工信部和公安部门虽然都负有对手机应用的监管职责,但职责和分工还不明确,存在推诿扯皮的问题。
【小题3】结合材料,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面对各种信息泄露造成的隐私安全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同类题5

阅渎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记者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获悉,201 9年,46个重点城市将继续加大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建设投入,满足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需求。到2020年底,先行先试的46个重点城市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2025年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张乐群介绍,2016年年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截至目前,134家中央单位、27家驻京部队和各省直机关已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46个重点城市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正在逐步建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重点城市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入户宣传已超过1 900万次,参与的志愿者累计超过70万。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民生调查”课题组201 8年对46个重点城市的入户调查结果,进行生活垃圾分类的家庭占38. 3%,较201 7年增长11. 4%。

“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任务艰巨,不可能一蹴而就。”张乐群表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加快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建设,完善垃圾分类技术设施标准;加强法制建设,通过推动立法加强源头减量,提升生活垃圾全过程管理水平。

(摘编自中国网2019年6月28日)

材料二:

(摘编自《2018年上海市闵行区市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情况调查报告》)

材料三:

受访者认为影响自身垃圾分类的原因

(摘编自《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调查报告(2019)》)

材料四:

苏州在垃圾分类工作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早在2000年就开始在市民中推广垃圾分类理念,201 7年被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确定为全国首批46个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之一。今年年初,我市起草了《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同时制订了2019年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工作行动方案,提出至20 19年底,全市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80%,基本建立分类垃圾收运及处置体系。

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关键要做好以下工作:一要让新科技手段助力垃圾分类。借助科学技术的力量,市民参与垃圾分类就变得简单易行。二要让新管理制度促进垃圾分类知行合一。推广垃圾分类,必须采用带有一定强制性的管理措施。从国外推广经验来看,强制的处罚措施,也是确保.垃圾分类高效完成的必须条件,因此我们必须奖惩结合,扭转市民知而不行的现状。三要让新生活理念养成垃圾分类习惯。要重视垃圾分类理念的宣传工作,具体到操作层面,必须做到线上线下结合。

(摘编自王嘉言《改善环境,从把垃圾分类当作习惯做起》,《苏州日报》2019年6月5日)

【小题1】下列措施中不属于文中提及的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一项是
A.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入户宣传。B.加大分类处理设施建设投入。
C.创新科技手段助力垃圾分类。D.要求相关企业回收废旧家电。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鉴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任重道远,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加快生活垃圾分类设施建设,以满足居民的相关需求。
B.闵行区进行生活垃圾分类的家庭大大超过全国46个重点城市的占比,但依然有两成多家庭“不作分类处理”。
C.苏州垃圾分类工作名列全国前茅,全市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已达80%,基本建立了分类垃圾收运及处置体系。
D.要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关键在于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
【小题3】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