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徐鹿卿,字德夫。博通经史,以文学名于乡,后进争师宗之。嘉定十六年,廷试进士,有司第其对居二,详定官以其直抑之,犹置第十。调南安军学教授。张九成尝以直道谪居,鹿卿摭其言行,刻诸学以训。立养士纲条,学田多在溪峒,异时征之无艺,农病之,鹿卿抚恤,无逋租者。其后盗作,环城屋皆毁,惟学宫免,曰:“是无挠我者。”
真德秀守泉,辟宰南安,鹿卿以不便养辞。德秀曰:“道同志合,可以拯民,何惮不来?”鹿卿入白其母,欣然许之。既至,首罢科敛之无名者,明版籍,革预借,决壅滞,达冤抑,邑以大治。德秀寻帅闽,疏其政以劝列邑。岁饥,处之有法,富者乐分,民无死徙。会岳珂守当涂,制置茶盐,自诡兴利,横敛百出,商旅不行,国计反屈于初。命鹿卿核之,吏争窜匿。鹿卿宽其期限,躬自钩考,尽得其实。珂辟置贪刻吏,开告讦以罔民,没其财,民李士贤有稻二千石,囚之半岁。鹿卿悉纵舍而劝以其馀分,皆感泣奉命。鹿卿言罢浮盐经界硷地先撤相家所筑就捕者自言我相府人鹿卿曰行法必自贵近始卒论如法。丞相史弥远之弟通判温州,利韩世忠家宝玩,籍之,鹿卿奏削其官。
初,鹿卿檄衢州推官冯惟说决婺狱,惟说素廉平,至则辨曲直,出淹禁。大家不快其为,会乡人居言路,乃属劾惟说。州索印纸,惟说笑曰:“是犹可以仕乎?”自题诗印纸而去。衢州郑逢辰以缪举,鹿卿以委使不当,相继自劾,且共和其诗。御史兼二人劾罢之。及知泉州,改赣州,皆辞。丞相杜范遗书曰:“直道不容,使人击节。君不出,岂以冯惟说故耶?惟说行将有命矣。”鹿卿乃出。上眷遇弥笃而忌者浸多,有撰伪疏托鹿卿以传播,历诋宰相至百执事,鹿卿初不知也,遂力辨上前,因乞去,上曰:“去,则中奸人之计矣。”令临安府根捕,事连势要,狱不及竟。
鹿卿居家孝友喜怒不形恩怨俱泯宗族乡党各得欢心居官廉约清峻豪发不妄取一庐仅庇风雨。谥清正。
(选自《宋史卷四百二十四》)
【小题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博通经史,以文学名于乡   奚以知其然也
B.会乡人居言路,乃属劾憔说   而后乃今培风
C.鹿卿悉纵舍而劝以其余分   抟扶据而上者九万里
D.惟说素廉平,至则辨曲直   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鹿卿居家/孝友/喜怒不形/恩怨俱泯宗族/乡党各得欢心/居官廉约清峻/豪发不妄取/一庐仅庇风雨
B.鹿卿居家孝友/喜怒不形/恩怨俱泯宗族/乡党各得欢心/居官廉约/清峻豪发不妄取/一庐仅庇风雨
C.鹿卿居家/孝友/喜怒不形/恩怨俱泯/宗族乡党/各得欢心/居官廉约清峻/豪发不妄取一庐/仅庇风雨
D.鹿卿居家孝友/喜怒不形/恩怨俱泯/宗族乡党/各得欢心/居官廉约清峻/豪发不妄取/一庐仅庇风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鹿卿博通经史,名扬乡里。参加廷试因文章过于直率遭到详定官贬抑,在担任南安军学教授期间,尊重士人,重视教化,抚恤农民,在盗贼作乱中使学宫幸免。
B.徐鹿卿孝敬母亲,忠于职守。他征得母亲同意才答应真德秀请自己去南安任职的要求,使县邑大治,得到已担任福建路长官的真德秀赞许,以其政绩劝勉各县。
C.徐鹿卿爱民如子,不畏强势。岳珂驻守当徐时,模征暴敛,陷害平民,商旅不通,徐鹿卿受命核实,官吏闻风逃窜,受害平民感泣涕零,将余财分给他人。
D.徐鹿卿性情耿直。他因错误举荐人而遭御史弹劾、罢免,等到任泉州知州改任赣州知州,都推辞不就职。后来经丞相杜范劝说才出来任职。
【小题4】把文中西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广阳盘桓不进,坐图非望。又有于谨者,智略过人,为其谋主。风尘之隙,恐非陛下纯臣。(4分)
(2)上眷遇弥笃而忌者浸多,有撰伪疏托鹿卿以传播,历诋宰相至百执事,鹿卿初不知也(4分)
(3)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4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1-07 10:01:2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适周,将问礼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行。吾闻,良贾深藏若虚,君子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老子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孔子同时云。
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
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卬太傅,因于齐焉。
世之学老子者则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道德 修:修饰
B.君子德,容貌若愚 盛:高尚
C.因于齐焉 家:安家,居住
D.世之学老子者则儒学 绌:排斥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将问礼老子 ②假仕汉孝文帝
B.①居周久,见周之衰    ②吾闻,良贾深藏若虚
C.①不得其时则蓬累行    ②其乘风云上天
D.①去子之骄气多欲 ②言道家之用,孔子同时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前往周地向老子问礼,老子告诉孔子要抛弃骄气和过多的欲望,抛弃做作的情态神色和过大的志向,这体现了老子的无为思想。
B.孔子问礼归来,告诉自己的弟子,老子是一条龙,钦佩之情溢于言表。
C.老子的学说以隐匿声迹、不求闻达为宗旨。他在周都住了很久,见周朝衰微了,就离开周都。
D.《史记》上记载说周太史儋会见秦献公时,曾预言说:“当初秦国与周朝合在一起,合了五百年而又分开了,分开七十年之后,就会有称霸称王的人出现。”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2)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
(3)“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仇览字季智,陈留考城人也。少为书生淳默,乡里无知者。年四十,县召补吏,选为蒲亭长。劝人生业,为制科令,至于果菜为限,鸡豕有数,农事既毕,乃令子弟群居,还就黉学。其剽轻游恣者,皆役以田桑,严设科罚。躬助丧事,赈恤穷寡。期年称大化。览初到亭,人有陈元者,独与母居,而母诣览告元不孝。览惊曰:“吾近日过舍,庐落整顿,耕耘以时。此非恶人,当是教化未及至耳。母守寡养孤,苦身投老,奈何肆忿于一朝,欲致子以不义乎?”母闻感悔,涕泣而去。览乃亲到元家,与其母子饮,因为陈人伦孝行,譬以祸福之言,元卒成孝子。
时考城令河内王涣,政尚严猛,闻览以德化人,署为主簿。谓览曰:“主簿闻陈元之过,不罪而化之,得无少鹰鹯之志邪?”览曰:“以为鹰鹯不若鸾凤。”涣谢遣曰:“枳棘非鸾凤所栖,百里岂大贤之路。今日太学曳长裾,飞名誉,皆主簿后耳。以一月奉为资,勉卒景行。”
览入太学,时诸生同郡符融有高名,与览比宇,宾客盈室,览常自守,不与融言。融观其容止,心独奇之,乃谓曰:“与先生同乡壤,邻房牖,今京师英雄四集,志士交结之秋,虽务经学,守之何固?”览乃正色曰:“天子修设太学,岂但使人游谈其中!”高揖而去,不复与言。后融以告郭林宗,林宗因与融赍刺就房谒之,遂请留宿。林宗嗟叹,下床为拜。
览学毕归乡里,州郡并请,皆以疾辞。虽在宴居,必以礼自整。妻子有过,辄免冠自责。妻子庭谢,候览冠,乃敢升堂。家人莫见喜怒声色之异。后征方正,遇疾而卒。
(节选自《后汉书》)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苦身投老 投:接近
B.政尚严猛 尚:尚且
C.虽务经学 务:致力
D.虽在宴居 宴:安闲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母闻感悔,涕泣而去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B.闻览以德化人 怀良辰以孤往
C.林宗因与融赍刺就房谒之    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D.候览冠,乃敢升堂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小题3】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意思不符合原文一项是
A.其剽轻游恣者,皆役(之)以田桑。
B.因为(元)陈人伦孝行。
C.今日太学(其人)曳长裾,飞名誉,皆主簿后耳。
D.高揖而去,不复与(览)言。
【小题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明仇览重视教育感化的一项是
① 劝人生业,为制科令,至于果菜为限,鸡豕有数。
② 农事既毕,乃令子弟群居,还就黉学。
③ 此非恶人,当是教化未及至耳。
④ 譬以祸福之言,元卒成孝子。
⑤ 天子修设太学,岂但使人游谈其中。
⑥ 妻子有过,辄免冠自责。
A.①②④B.②③④C.③⑤⑥D.①⑤⑥
【小题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仇览为官,采取有效措施,发展生产;重视教化,使被母亲控告不孝的陈元成为孝子。
B.王涣对仇览不治罪而感化陈元的一类做法不满,于是仇览离任去太学学习。
C.仇览在太学坚定心志专心学习,当时游谈成风,他不参与,使郭林宗由衷钦佩。
D.仇览学毕回乡,看重操守,不愿做官,居家严格要求自己和妻子儿女。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也。父瑀,魏丞相掾,知名于世。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或闭户视书,累月不出;或登临山水,经日忘归。博览群籍,尤好《庄》《老》。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时人多谓之痴,惟族兄文业每叹服之,以为胜己,由是咸共称异……宣帝为太傅,命籍为从事中郎。及帝崩,复为景帝大司马从事中郎。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籍闻步兵厨营人善酿有贮酒三百斛乃求为步兵校尉遗落世事虽去佐职恒游府内朝宴必与焉 会帝让九锡,公卿将劝进,使籍为其辞。籍沈醉忘作,临诣府,使取之,见籍方据案醉眠。
使者以告,籍便书案,使写之,无所改窜。辞甚清壮,为时所重。籍虽不拘礼教,然性至孝。母终,正与人围棋,对者求止,籍留与决赌。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及将葬,食一蒸肫,饮二斗酒,然后临诀,直言穷矣,举声一号,因又吐血数升,毁瘠骨立,殆致灭性。裴楷往吊之,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楷吊唁毕便去。或问楷:“凡吊者,
主哭,客乃为礼。籍既不哭,君何为哭?”楷曰:“阮籍既方外之士,故不崇礼典。我俗中之士,故以轨仪自居。”籍嫂尝归宁,籍相见与别。或讥之,籍曰:“礼岂为我设邪!”
邻家少妇有美色,当垆沽酒。籍尝诣饮,醉,便卧其侧。籍既不自嫌,其夫察之,亦不疑也。其外坦荡而内淳至,皆此类也。籍能属文,初不留思。作《咏怀诗》八十余篇,为世所重。著《达庄论》,叙无为之贵。文多不录。景元四年冬卒,时年五十四。
(选自《晋书·阮籍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籍闻步兵厨营/人善酿/有贮酒三百斛/乃求为步兵/校尉遗落世事/虽去佐职/恒游府内/朝宴必与焉/
B.籍闻步兵厨营/人善酿/有贮酒三百斛/乃求为步兵校尉/遗落世事/虽去佐职/恒游府内/朝宴必与焉/
C.籍闻步兵厨营人善酿/有贮酒三百斛/乃求为步兵校尉/遗落世事/虽去佐职/恒游府内/朝宴必与焉/
D.籍闻步兵厨营人善酿/有贮酒三百斛/乃求为步兵校尉/遗落世事/虽去佐职/恒游府内朝/宴必与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老》,是庄子和老子的并称,也指庄学与老学的合称,借而代指道家学说。道家主张“清静无为”“顺应天道”“逍遥齐物”等思想。
B.崩,也做驾崩、山陵崩,是表示天子死亡的一种委婉说法。天子之死的称法还有“崩殂”“晏驾”等。
C.九锡,本是中国古代皇帝赐给诸侯、大臣有殊勋者的九种礼器,是最高礼遇的表示。后来接受九锡成了权臣夺取政权的代名词。本文中晋文帝辞让九赐之封,即指推辞做皇帝。
D.归宁,又可称为做客、返外家,古老的传统婚俗,流行于南北广大地区。指已嫁女子,回娘家归问父母之行动。起源很早,《诗经》已有“归事父母”之记载。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阮籍相貌出众,志气远大,卓尔不群。晋文帝任命阮籍做从事中郎,后来又做景帝大司马从事中郎。
B.阮籍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谨慎避祸的态度。晋文帝想与阮籍联姻,不料阮籍不买帐,大醉六十天,不省人事。这就是醉酒避亲。
C.阮籍不拘于礼教,但是天性孝顺。当听到母亲噩耗时,虽然继续下棋饮酒,却痛苦地大吐鲜血,以致病得差点丢了命。后来阮籍居丧不守礼,得到裴楷的理解。
D.阮籍外表坦荡而内在至诚,蔑视礼法。文章对阮籍“为嫂子饯行”和“酒醉时睡在女子旁边”的细节描写,让读者对其“不拘礼法”的个性印象深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者以告,籍便书案,使写之,无所改窜。
(2)楷曰:“阮籍既方外之士,故不崇礼典。我俗中之士,故以轨仪自居。”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绛,字深之,赵郡赞皇人。擢进士、宏辞,补渭南尉,拜监察御史。元和二年,授翰林学士,俄知制诰。皆不离内职,孜孜以匡谏为己任。六年,拜绛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帝尝称太宗、玄宗之盛。绛曰:“陛下诚能正身励己,尊道德,远邪佞,进忠直;与大臣言,敬而信,无使小人参焉;与贤者游,亲而礼,无使不肖与焉。去官无益于治者则材能出斥宫女之希御者则怨旷销将帅择士卒勇矣官师公吏治辑矣。法令行而下不违,教化笃而俗必迁。如是,可与祖宗合德,号称中兴,夫何远之有?言之不行,无益也;行之不至,无益也。”帝曰:“美哉斯言,朕将书诸绅。”即诏绛与崔群、白居易等搜次君臣成败五十种,为连屏,张便坐。帝每阅视,顾左右曰:“而等宜作意,勿为如此事。”
绛见浴堂殿,帝曰:“比谏官多朋党,论奏不实,皆陷谤讪,欲黜其尤者,若何?”绛曰:“自古纳谏昌,拒谏亡。夫人臣进言于上,岂易哉?君尊如天,臣卑如地,加有雷霆之威,彼昼度夜思,始欲陈十事,俄而去五六,及将以闻,则又惮而削其半,故上达者财十二。何哉?干不测之祸,顾身无利耳。虽开纳奖励,尚恐不至。今乃欲谴诃之,使直士杜口,非社稷利也。”帝曰:“非卿言,我不知谏之益。”
以足疾求免,罢为礼部尚书。绛虽去位,犹怀不能已。十年,出为华州刺史。宝历初,拜尚书左仆射。绛以直道进退,望冠一时,贤不肖太分,屡为谗邪所中。文宗立,召为太常卿。四年,南蛮寇蜀道,诏绛募兵千人往赴,不半道,蛮已去,兵还。监军使杨叔元者,素疾绛,遣人迎说军曰:“将收募直而还为民。”士皆怒,乃噪而入,劫库兵。绛方宴,不设备,遂握节登陴。或言缒城可以免,绛不从,遂遇害,年六十七。谥曰贞。
(选自《新唐书·列传·卷七十七》,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去官无益于治者 / 则材能出 / 斥宫女之希御者 / 则怨旷销 / 将帅择士卒 / 勇矣 / 官师公吏治 / 辑矣
B.去官无益于治者 / 则材能出 / 斥宫女之希御者 / 则怨旷销 / 将帅择 / 士卒勇矣 / 官师公 / 吏治辑矣
C.去官无益 / 于治者则材能出 / 斥宫女之希 / 御者则怨旷销 / 将帅择 / 士卒勇矣 / 官师公 / 吏治辑矣
D.去官无益于 / 治者则材能出 / 斥宫女之希 / 御者则怨旷销 / 将帅择士卒 / 勇矣 / 官师公吏治 / 辑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又称表字,旧时人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与本名意义相关的名字。
B.诰:古代帝王对臣子的命令或指帝王任命、封赠的文书。“制诰”即承命草拟诏令。
C.侍郎:古代官名,本为宫廷近侍,后为台省属官。“中书侍郎”即中书省的副官。
D.谥:谥号是对死去的大臣、贵族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绛在元和二年授任翰林学士,不久加官知制诰,负责起草诏令。终身在朝廷内任职,勤勉不息以匡救劝谏为己任。
B.李绛对皇帝说,谏官们也很不容易,他们进言时常常昼思夜想,担惊受怕,开始想陈述十件事,反复增减,最后下情达于君上的有十二件。
C.监军使杨叔元率领士卒冲进府库,劫持了府库守卫的兵士,李绛最后逃走,但还是被乱兵所杀。
D.李绛一生时值中唐,国势渐衰,他潜心匡时济世,屡屡上疏,勇于犯颜直谏,多次受到皇帝称赞。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乃欲谴诃之,使直士杜口,非社稷利也。
(2)绛以直道进退,望冠一时,贤不肖太分,屡为谗邪所中。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周莹,瀛州景城人。右领军卫上将军景之子。太宗潜邸时,莹得给事左右。即位,补殿直,领武骑卒巡警泉、福州。卒才数百,捕剧贼千余,迁供奉官。天雄军节度孙永祐、转运使杨缄称荐之,又使绥、银州按边事,还奏称旨,擢鞍辔库副使。
真宗嗣位。会蜀平,部送胁从者数十百人至阙下。西川转运使马亮因入奏,请赦其罪遣还。莹以为当尽诛。令莹、亮廷议,上是亮议,悉原其罪。
五年,高阳关都部署阙,藩侯无足之者,宰相请辍宣徽使以居其任。时王继英任北院,上莹练达军事,乃拜永清军节度,兼领其任,为三路排阵使。莹隶人有钱仁度者,颇有军功,与虎翼小校刘斌相竞,为殿直阎渥所发。以莹故,诏勿问,止徙斌隶他军。契丹入,诏步兵赴宁边军为援。莹至,则寇兵已去,即日还屯所。上闻曰:“莹何不持重少留,示以不测。轻于举措,非将帅体也。”
景德初,丁内艰,起复,代王显为天雄军都部署兼知军府事。尝召洺州骑士千五百人赴大名,道与寇,力战,有死伤者,莹犹谓玩寇,将悉诛之。诏赐金帛,谕莹勿治其罪。车驾北巡,为驾前东面贝冀路都部署。明年,改知陕州,俄徙永兴军府,又移邠州,兼环庆路都部署。时夏州内属,诏省戍兵还营,以减馈饷之费。仍手诏谕莹,莹遽奏乞留,以边威。上谓莹庸懦不智,以曹玮代之,徙知澶州。
故事,大礼覃庆,外藩无赐物例。东封岁,莹镇澶渊,车驾所经,故特有袭衣、金带、器帛之赐。大中祥符七年入朝复遣还镇又以澶渊当契丹之冲藉其廪给之厚复命知澶州九年被疾求还京师。卒,年六十六,赠侍中。初谥忠穆,后改元惠。
(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七》,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藩侯无足之者    领:兼任
B.契丹入  寇:敌人
C.道与寇  直:相遇
D.以边威  张:扩大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中祥符七年/入朝复遣/还镇/又以澶渊当契丹之冲/藉其廪给之厚/复命知澶州/九年/被疾求/还京师
B.大中祥符七年/入朝复遣/还镇/又以澶渊当契丹之冲/藉其廪给之厚/复命知澶州/九年/被疾/求还京师
C.大中祥符七年/入朝/复遣还镇/又以澶渊当契丹之冲/藉其廪给之厚/复命知澶州/九年/被疾/求还京师
D.大中祥符七年/入朝/复遣还镇/又以澶渊当契丹之冲/藉其廪给之厚/复命知澶州/九年/被疾求/还京师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莹在巡视泉州等地时,以较少的士兵捉拿了数倍于己的大盗,表现出一定的才能,得到太宗的肯定,得以升职。
B.在处理被押的胁从人员一事上,周莹提出的意见被皇上否定;在处理洺州骑兵一事上,他再次被否定。
C.周莹自太宗即位始任官职,并多次调任;周莹的仆人因事被人揭发,却因为周莹的缘故而没有被追究。
D.周莹去救援宁边军时看到敌人已退兵,当天便率兵返回驻地,皇上认为他处事轻率,不是将帅之材。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使绥、银州按边事,还奏称旨,擢鞍辔库副使。
(2)景德初,丁内艰,起复,代王显为天雄军都部署兼知军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