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周莹,瀛州景城人。右领军卫上将军景之子。太宗潜邸时,莹得给事左右。即位,补殿直,领武骑卒巡警泉、福州。卒才数百,捕剧贼千余,迁供奉官。天雄军节度孙永祐、转运使杨缄称荐之,又使绥、银州按边事,还奏称旨,擢鞍辔库副使。
真宗嗣位。会蜀平,部送胁从者数十百人至阙下。西川转运使马亮因入奏,请赦其罪遣还。莹以为当尽诛。令莹、亮廷议,上是亮议,悉原其罪。
五年,高阳关都部署阙,藩侯无足之者,宰相请辍宣徽使以居其任。时王继英任北院,上莹练达军事,乃拜永清军节度,兼领其任,为三路排阵使。莹隶人有钱仁度者,颇有军功,与虎翼小校刘斌相竞,为殿直阎渥所发。以莹故,诏勿问,止徙斌隶他军。契丹入,诏步兵赴宁边军为援。莹至,则寇兵已去,即日还屯所。上闻曰:“莹何不持重少留,示以不测。轻于举措,非将帅体也。”
景德初,丁内艰,起复,代王显为天雄军都部署兼知军府事。尝召洺州骑士千五百人赴大名,道与寇,力战,有死伤者,莹犹谓玩寇,将悉诛之。诏赐金帛,谕莹勿治其罪。车驾北巡,为驾前东面贝冀路都部署。明年,改知陕州,俄徙永兴军府,又移邠州,兼环庆路都部署。时夏州内属,诏省戍兵还营,以减馈饷之费。仍手诏谕莹,莹遽奏乞留,以边威。上谓莹庸懦不智,以曹玮代之,徙知澶州。
故事,大礼覃庆,外藩无赐物例。东封岁,莹镇澶渊,车驾所经,故特有袭衣、金带、器帛之赐。大中祥符七年入朝复遣还镇又以澶渊当契丹之冲藉其廪给之厚复命知澶州九年被疾求还京师。卒,年六十六,赠侍中。初谥忠穆,后改元惠。
(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七》,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藩侯无足之者    领:兼任
B.契丹入  寇:敌人
C.道与寇  直:相遇
D.以边威  张:扩大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中祥符七年/入朝复遣/还镇/又以澶渊当契丹之冲/藉其廪给之厚/复命知澶州/九年/被疾求/还京师
B.大中祥符七年/入朝复遣/还镇/又以澶渊当契丹之冲/藉其廪给之厚/复命知澶州/九年/被疾/求还京师
C.大中祥符七年/入朝/复遣还镇/又以澶渊当契丹之冲/藉其廪给之厚/复命知澶州/九年/被疾/求还京师
D.大中祥符七年/入朝/复遣还镇/又以澶渊当契丹之冲/藉其廪给之厚/复命知澶州/九年/被疾求/还京师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莹在巡视泉州等地时,以较少的士兵捉拿了数倍于己的大盗,表现出一定的才能,得到太宗的肯定,得以升职。
B.在处理被押的胁从人员一事上,周莹提出的意见被皇上否定;在处理洺州骑兵一事上,他再次被否定。
C.周莹自太宗即位始任官职,并多次调任;周莹的仆人因事被人揭发,却因为周莹的缘故而没有被追究。
D.周莹去救援宁边军时看到敌人已退兵,当天便率兵返回驻地,皇上认为他处事轻率,不是将帅之材。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使绥、银州按边事,还奏称旨,擢鞍辔库副使。
(2)景德初,丁内艰,起复,代王显为天雄军都部署兼知军府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09-02 03:42:5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龚遂字少卿,山阳南平阳人也。以明经为官,至昌邑郎中令,王贺。贺动作多不正,遂为人忠厚,刚毅有大节。内谏争王,外责傅相,引经义,陈祸福,至于涕泣,蹇蹇亡已。面王过,王至掩耳起走,曰:“郎中令善愧人。”及国中皆畏惮。王尝久与驺奴、宰人游戏饮食,赏赐度。遂入见王,涕泣膝行,左右侍御皆出涕。王曰:“郎中令何为哭?”遂曰:“臣痛社稷危也!愿赐清闲竭愚。”王辟左右,遂曰:“大王知胶西王所以为无道亡乎?”王曰:“不知也。”曰:“臣闻胶西王有谀臣侯得,王所为拟于桀纣也,得以为尧舜也。王说谄谀,尝与寝处,唯得所言,以至于是。今大王亲近群小,渐渍邪恶所习,存亡之机,不可不慎也。臣请选郎通经术有行义者与王起居,坐则诵《诗》《书》,立则习礼容,宜有益。”王许之。会昭帝崩,亡子,昌邑王贺嗣立,官属皆征入。王即位二十七日卒以淫乱废。昌邑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余人,唯遂与中尉王阳以数谏争得减死,髡为城旦。

宣帝即位,久之,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二千石不能禽制。上以为渤海太守。时遂年七十余,召见,形貌短小,宣帝望见,不副所闻,心内轻焉,谓遂曰:“渤海废乱,朕甚忧之。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遂对曰:“海濒遐远,不沾圣化,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今欲使臣胜之邪,将安之也?”上闻遂对,甚说,答曰:“选用贤良,固欲安之也。”遂曰:“臣闻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治。臣愿丞相御史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上许焉,加赐黄金,赠遣乘传。至渤海界,开仓廪贫民,选用良吏,尉安牧养焉。

遂见齐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郡中皆有畜积,吏民皆富实,狱讼止息。

(选自《汉书·龚遂传》)

注释①明经:通晓经术。②蹇蹇:忠直的样子。③髡:古代剃去男子头发的一种刑罚。④二千石;指渤海郡守。⑤末技:古指工商业。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贺 事:侍奉,为……做事
B.面王过     刺:讽刺
C.赏赐度     亡:通“无”,没有
D.开仓廪贫民 假:借给
【小题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内谏争王    而青
B.及国中皆畏惮风雨兴
C.大王知胶西王所以为无道亡乎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王说谄谀    贤不及孔子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至掩耳起走   昌邑王捂起耳朵让龚遂离开
B.渐渍邪恶所习   (大王)逐渐沾染上各种恶习
C.昌邑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   (原)昌邑群臣因犯“陷大王于恶行不道”之罪,都被处死
D.得一切便宜从事   一切事要(允许我)见机行事
【小题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龚遂因通晓儒学而做官,正直无私,敢于直言进谏国人都惧怕他。
B.龚遂对主忠心,恪尽职守,耐心规劝刘贺,最终促其登上皇位。
C.龚遂身材矮小,遭到宣帝轻视,又因才思敏捷,对答如流,受赏识。
D.龚遂任渤海太守时,劝导百姓多农桑,并且自己生活俭朴,率先垂范。
【小题5】龚遂勇于劝谏且善于理政,为后人称颂,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刘昫,涿州归义人也。昫为人美风仪,与其兄暄、弟皞,皆,好学知名燕、蓟之间。后昫兄暄为怨家所杀,乃避之沧州。唐庄宗即位,拜昫太常博士,以为翰林学士。明宗时,累迁兵部侍郎居职。明宗素重昫而爱其风韵,迁端明殿学士。长兴三年,拜中书侍郎兼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当时以此为荣。

初,废帝入,问三司使王玫:“帑廪之数几何?”玫言:“其数百万。”及责以赏军而无十一,废帝大怒罢玫命昫兼判三司昫性察而嫉三司蠹敝尤甚乃句计文簿核其虚实残租积负悉蠲除之。往时吏幸积年之负盖而不发,因以把持州县求贿赂,及昫一切蠲除,民间欢然以为德,而三司吏皆沮怨,先是,冯道与昫为姻家而同为相,道罢,李愚代之。愚素恶道为人,凡事有稽失者,必指以诮昫曰:“此公亲家翁所为也!”昫性少容恕,而愚特刚介,遂相诋诟。相府史吏恶此两人刚直,因共扬言,其事闻,废帝并罢之,以昫为右仆射。是时,三司诸吏提印聚立月华门外,闻宣麻罢昫相,皆欢呼相贺曰:“自此我曹快活矣!”

昫在相位,不习典故初,明宗崩,太常卿崔居俭以故事当为礼仪使,居俭辞以祖讳蠡。冯道改居俭秘书监,居俭怏怏失职。中书舍人李详为居俭诰词,有“闻名心惧”之语,昫辄易曰“有耻且格”。居俭诉曰:“名讳有令式,予何罪也?”当时闻者皆传以为笑。及为仆射,入朝遇雨,移班廊下,御史台吏引仆射立中丞街史下,昫诘吏以故事,自宰相至台省皆不能知。是时,冯道罢相为司空。自隋、唐以来,三公无职事,不特置,及道为司空,问有司班次,亦皆不能知,由是不入朝堂,俟台官、两省入而后入,宰相出则随而出。至昫为仆射,自以由宰相罢,与道同,乃随道出入,有司不能弹正,而议者多窃笑之。

开运中,昫以目疾罢为太保,是岁卒,年六十。

(节选自《新五代史·刘昫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废帝大怒/罢玫/命昫兼判三司/昫性察而嫉/三司蠹敝尤甚/乃句计文簿/核其虚实/残租积负悉蠲除之/
B. 废帝大怒/罢玫/命昫兼判三司/昫性察/而嫉三司蠹敝尤甚/乃句计/文簿核其虚实/残租积负悉蠲除之/
C. 废帝大怒/罢玫/命昫兼判三司/昫性察而嫉/三司蠹敝尤甚/乃句计/文簿核其虚实/残租积负悉蠲除之/
D. 废帝大怒/罢玫/命昫兼判三司/昫性察/而嫉三司蠢敝尤甚/乃句计文簿/核其虚实/残租积负悉蠲除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刑部,古代掌管刑法、诉讼、军令等事务的官署,与吏、户、礼、兵、工并称“六部”。主官是尚书,副官是侍郎。此官职最早出现于隋,明、清两代沿袭此制。
B. 帑廪,指国库与粮仓。帑,古代指收藏钱财的府库或钱财;廪,旧指米仓,亦指储藏的米。类似词汇还有收藏兵器和兵车的处所叫库,露天的谷仓叫庾。
C. 宣麻,唐、宋任免宰相、对外战争等重大事件,皆由翰林学士以白麻纸书写皇帝诏令,然后在朝廷上宣布,称之为“宣麻”,后来以此作为诏拜将相之称。
D. 典故,原指旧制、旧例,也是汉代掌管札乐制度等史实者的官名。后常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也指诗文里所引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刘昫仪容俊美,孜孜好学。他风度翩翩,仪表堂堂,和哥哥刘暄、弟弟刘皞都以勤奋好学而闻名于燕、蓟一带。庄宗爱其风韵,升为端明殿学士。
B. 刘昫明察秋毫,嫉恶如仇。他性明辨,善察事,采取多种措施有力抑制贪腐;减轻人民负担,等到他将赋税全部免除后,老百姓欢欣鼓舞,感恩戴德。
C. 刘昫缺少宽容,被贬降职。他和刚强耿介的李愚相互诋毁,此事被同事张扬,废帝得知,将两人一起罢免,刘昫被降职为右仆射,三司官吏欢呼庆贺。
D. 刘昫不习典故,多为人笑。他任仆射时,自认为与冯道同被罢相,地位相当,于是跟着冯道进出朝廷,主管部门不能弹劾纠正,而议事的人私下多笑话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愚素恶道为人,凡事有稽失者,必指以诮昫曰:“此公亲家翁所为也!”
(2)初,明宗崩,太常卿崔居俭以故事当为礼仪使,居俭辞以祖讳蠡。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22分)
钜鹿之战    司马迁
章邯已破项梁军,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击赵,大破之。当此时,赵歇为王,陈余为将,张耳为相,皆走入钜鹿城
初,宋义所遇齐使者高陵君显在楚军,见楚王曰:“宋义论武信君之军必败,居数日,军果败。兵未战而先见败征,此可谓知兵矣。”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说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救赵。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
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项羽曰:“吾闻秦军围赵王钜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宋义曰:“不然。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赵。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天寒大雨,士卒冻饥。项羽曰:“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且扫境内而专属于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当是时,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注释 ①钜鹿城,古县名,治所在现在河北平乡西南。②卿子冠军,卿子是当时对人的尊称。宋义是上将军,在诸将之上,所以称为卿子冠军。③承其敝,承,趁;敝,疲惫。④枝梧,抵抗。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战胜则兵罢,通“疲”B.故不如先秦、赵斗,使……相斗
C.立羽为上将军假,假扮D.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营垒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西今不恤士卒徇其私
B.示士卒必死楚战士无不一当十
C.遣其子宋襄相齐项羽悉引兵渡河
D.置以为上将军下令军中
【小题3】(小题3)下几句话,编成为四组,都能表明项羽有勇有谋的一组是()(3分)
①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    
②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
③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 
④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烧庐舍
⑤项羽为鲁公,为次将
⑥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
A.①②③B.②④⑥C.②③④D.④⑤⑥
【小题4】(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3分)
A.“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充分地表现项羽及其军队的勇猛和超强的战斗力,为后文埋下了伏笔。
B.项羽认为,虽然若论坐于军帐,运筹决策,他比不上宋义;但是披坚甲执锐兵,勇战前线,宋义比不上他。于是作为次将的项羽心里不服宋义为上将军。
C.由于宋义不戮力救赵攻秦,拒谏饰非,饮酒高会,“久留不行”,所以项羽杀了他。
D.项羽军破釜沉舟,抱着必死决心,于是士气大增,无不一以当十,势如破竹地战胜了秦军和诸侯的军队,最后诸侯军“无不膝行而前”的臣服。
【小题5】(小题5)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短句。(4分)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 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3分)
② 当是时,楚兵冠诸侯。(3分)

同类题4

课外文言文阅读
戊子中秋记游
【清】袁枚
佳节也,胜境也,四方之名流也:三者合,非偶然也。以不偶然之事,而偶然得之,乐也。乐过而虑其忘,则必假文字以存之。古之人皆然
乾隆戊子中秋,姑苏唐眉岑挈其儿主随园,数烹饪之能,于蒸彘首也尤。且曰:“兹物难独啖,就办治,顾安得客?”余曰:“姑置具。客来当有不速者。”已而,泾邑翟进士云九至。亡何,真州尤贡父至。又顷之,南郊陈古渔至。日犹未失。眉岑曰:“予四人皆他乡,未揽金陵胜,盍小游乎?”三人者喜,纳屦起,趋趋以数,而不知眉岑之欲饥客以柔其口也。
从园南穿篱出,至小龙窝,双峰夹长溪,桃麻铺芬。一渔者来,道客登大仓山,见西南角烂银坌涌,曰:“此江也。”江中帆樯,如月中桂影,不可辨。沿山而东至虾蟆石,高壤穹然。金陵全局下浮,曰谢公墩也。余久居金陵,屡见人指墩处,皆不若兹之旷且周。窃念墩不过土一坏耳,能使公有遗世想,必此是耶?就使非是,而公九原有灵,亦必不舍此而之他也。从蛾眉岭登永庆寺亭,则日已落,苍烟四生,望随园楼台,如障轻容纱,参错掩映,又如取镜照影,自喜其美。方知不从其外观之,竟不知居其中者之若何乐也。
还园,月大明,羹定酒良,彘首如泥,客皆甘而不能绝于口以醉。席间各分八题,以记属予。嘻!余过来五十三中秋矣,幼时不能记,长大后无可记。今以一彘首故,得与群贤披烟云,辨古迹,遂历历然若真可记者。然则人生百年,无岁不逢节,无境不逢人,而其间可记者几何也!余又以是执笔而悲也。
(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姑苏唐眉岑其儿主随园 挈:带领
B.客来当有不者 速:快速
C.从园南穿篱出  穿:穿过
D.念墩不过土一抔耳     窃:私下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偶然得之 冰,水为之,寒于水
B.亦必不舍此而他也 及其所既倦
C.方知不从外观之 吾还也
D.今一彘首故     丹不忍己之私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作者一行所览胜景的一组是(    )
①双峰夹长溪,桃麻铺芬 ②则日已落,苍烟四生
③如障轻容纱,参错掩映 ④江中帆樯,如月中桂影,不可辨
⑤从蛾眉岭登永庆寺亭   ⑥竟不知居其中者之若何乐也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③⑤⑥
D.①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秋节这一天,来自四面八方的名人在随园聚会,一起游览金陵名胜,作者认为这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B.姑苏唐眉岑带着主人的儿子到随园来玩,他做饭的手艺很好,以蒸猪头最为拿手。
C.在渔夫的指点下,一行人登上大仓山,看到西南角有闪着银白色光亮的水波奔涌而出,那就是长江。 
D.作者从旁观者的角度给我们描绘了一幅随园鸟瞰图,向读者展现了随园的美。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乐过而虑其忘,则必假文字以存之,古之人皆然。
(2)兹物难独啖,就办治,顾安得客?
(3)江中帆樯,如月中桂影,不可辨。

同类题5

(题文)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崔群,字敦诗,清河武城人。十九登进士第,又制策登科。元和初,召为翰林学士,历中书舍人。群在内职,常以谠言正论闻于时。宪宗嘉赏,降宣旨云:“自今后学士进状,并取崔群连署,然后进来。”群以禁密之司,动为故事,自尔学士或恶直丑正,则其下学士无由上言。群坚不奉诏,三疏论奏方允。
元和七年,惠昭太子薨,穆宗时为遂王,宪宗以澧王居长,又多内助,将建储贰,命群与澧王作让表。群上言曰:“大凡己合当之,则有陈让之仪;己不合当,因何遽有让表?今遂王嫡长,所宜正位青宫。”竟从其奏。时魏博节度使田季安进绢五千匹,充助修开业寺。群以为事实无名,体尤不可,请止其所进。群前后所论多惬旨,无不听纳。迁礼部侍郎,选拔才行,咸为公当
十二年七月,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盐铁福建院官权长孺坐赃,诏付京兆府决杀。长孺母刘氏求哀于宰相,群因入对言之。宪宗慜其母耄年,乃曰:“朕将屈法赦长孺何如?”群曰:“陛下仁恻即赦之,当速令中使宣谕。如待正敕,即无及也。”长孺竟得免死长流。群之启奏平恕,多此类也。
时宪宗急于荡寇,颇奖聚敛之臣。故藩府由是希旨,往往捃拾,目为进奉。处州刺史苗稷进羡余钱七千贯,群议以为违诏,受之则失信于天下,请却赐本州,代贫下租税。时论美之。
穆宗即位,征拜吏部侍郎,召见别殿谓群曰:“我升储位,知卿为羽翼。”群曰:“先帝之意元在陛下顷者授陛下淮西节度使臣奉命草制若不知先帝深旨臣岂敢轻言”数日,拜御史中丞。大和六年八月卒,年六十一,册司空。
(选自《旧唐书·崔群传》,有删改)
【小题1】(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先帝之意/元在陛下/顷者授陛下/淮西节度使/臣奉命草制/若不知先帝深旨/臣岂敢轻言
B.先帝之意/元在陛下/顷者授陛下淮西节度使臣/奉命草制/若不知先帝深旨/臣岂敢轻言
C.先帝之意/元在陛下/顷者授陛下/淮西节度使臣奉命草制/若不知先帝深旨/臣岂敢轻言
D.先帝之意/元在陛下/顷者授陛下淮西节度使/臣奉命草制/若不知先帝深旨/臣岂敢轻言
【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制策,皇帝有事书之于策以问臣下,称为“制策”。后为科举考试所采用,与进士、明经、词科、任子、府史杂流等同为国家取士的科目。
B.连署,在文中的意思是“连名”“联合署名”。古代为证明已签署的文件的可靠性而由其他人连同签字。“连署”还有一个意思是“同一官署”。
C.青宫,太子居于东宫,东方属木,于色为青,故称太子所居之宫为青宫。“青宫”与“东宫”一样可以借指太子。
D.赠,指古代皇帝为已死的官员进行追封爵位官职的制度。如文中的“司空”即为赠官。这既是对死者的尊敬,也能光耀死者门楣。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崔群正直敢言,却难违圣意。宪宗要求学士进奏要有崔群的署名才能呈上,崔群认为这容易成为定例,会阻碍学士的言路,坚决不奉诏,但最终还是妥协应允了。
B.崔群行事得体,不以功自居。当初在建储之事上崔群的建言既符合情理又有利于遂王。遂王登基后,向他表达感谢之情,他表示功不在己,但依然得到晋升。
C.崔群坚持原则,能“守职尽责”。田季安献绢五千匹助修开业寺,他认为于理不合,奏请阻止;苗稷进羡余钱七千贯,他认为这违反诏令,请求退还,以代贫民的租税。
D.崔群宽厚仁慈,法外也容情。权长孺获死罪,其母向宰相乞求怜悯,宪宗同情权母老迈,欲赦免权长孺。崔群怕等不及正式赦令,建议宪宗及时派宦官先颁布赦免旨意。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宪宗以澧王居长,又多内助,将建储贰,命群与澧王作让表。
(2)群前后所论多惬旨,无不听纳。迁礼部侍郎,选拔才行,咸为公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