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祖禹字淳甫,幼孤,叔祖镇抚育如已子。祖禹自以既孤,每岁时亲宾庆集,惨怛若无所容,闭门读书,未尝预人事。既至京师,所与交游,皆一时闻人。时王安石当国,尤爱重之。王安国与祖禹友善,尝谕安石意,竟不往谒。富弼致仕居洛,素严毅,杜门罕与人接,待祖禹独厚;疾笃,召授以密疏,大抵论安石误国及新法之害,言极愤切。弼薨,人皆以为不可奏,祖禹卒上之。
哲宗立,擢右正言。吕公著执政,祖禹以婿嫌辞,改祠部员外郎,又辞。
夏暑权罢讲,祖禹言:“陛下今日之学与不学,系他日治乱。如好学,则天下君子欣慕,愿立于朝,以直道事陛下,辅佐德业,而致太平;不学,则小人皆动其心,务为邪谄,以窃富贵。且凡人之进学,莫不于少时,今圣质日长,数年之后,恐不得如今日之专,窃为陛下惜也。”
蔡确既得罪,祖禹言:“自乾兴以来,不窜逐大臣六十余年,一旦行之,流传四方,无不震耸。确去相已久,朝廷多非其党,间有偏见异论者,若一切以为党确去之,惧刑罚失中,而人情不安也。”时大臣欲于新旧法中有所创立。祖禹以为:“朝廷既察王安石之法为非,但当复祖宗之旧,若出于新旧之间,两用而兼存之,纪纲坏矣。”
吴中大水,诏出米百万斛、缗钱二十万振救。谏官谓诉灾者为妄,乞加验考。祖禹封还其章,云:“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今一方赤子呼天赴诉开口仰哺以脱朝夕之急奏灾虽小过实正当略而不问若稍施惩谴恐后无复敢言者矣。”
时有相章惇意。祖禹力言惇不可用,不见从,遂请外。上且欲大用,而内外梗之者甚众,乃以龙图阁学士知陕州。言者论祖禹修《实录》诋诬,贬武安军节度副使,又徙宾、化而卒,年五十八。
(选自《宋史•范祖禹列传•第九十六》)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今一方赤子呼天/赴诉开口仰哺/以脱朝夕之急/奏灾虽小过实/正当略而不问/若稍施惩谴/恐后无复敢言者矣 |
B.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今一方赤子/呼天赴诉/开口仰哺/以脱朝夕之急/奏灾虽小过实/正当略而不问/若稍施惩谴/恐后无复敢言者矣 |
C.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今一方赤子/呼天赴诉/开口仰哺以脱/朝夕之急/奏灾虽小过实/正当略而不问/若稍施惩谴/恐后无复敢言者矣 |
D.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今一方赤子呼天/赴诉开口/仰哺以脱/朝夕之急/奏灾虽小过实/正当略而不问/若稍施惩谴/恐后无复敢言者矣 |
A.致仕是指古代的官员因为年龄或别的原因辞官,把官职交还给皇帝。 |
B.疏在文中是指古代臣子向皇帝进言的奏折,属于议论文的一种文体。 |
C.薨是指古代诸侯之死或有爵位的大官的死,亦可指帝王和王后的死。 |
D.学士最早指古代读书的贵族子弟。文中是指以文字技艺供奉朝廷的官吏。 |
A.范祖禹深得器重,不附权贵。王安石执掌朝政时,特别器重他,王安国将这些情况告诉了祖禹,但范祖禹最终没有前去拜见王安石。 |
B.范祖禹为人耿直,勇于进谏。蔡确获罪后,朝廷认为有偏见异议的都是蔡确的人,要全驱除,他奏折反对这一做法。 |
C.范祖禹自觉避嫌,主动辞官。在吕公著执政的时期,祖禹以自己是吕公著的女婿为由,主动辞去了朝廷 |
D.范祖禹关心百姓,敢于直言。吴中发大水,皇上下令赈济救灾,谏官认为灾情汇报信息虚假,但他认为,所言灾情属实,应立即赈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