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苏颋,廷硕,弱敏悟,一览至千言,辄覆诵。第进士,调乌程尉。武后封嵩高,除左司御率府胄曹参军。再迁监察御史。长安中,诏覆来俊臣等冤狱,颋验发其诬,多从洗宥。迁给事中、修文馆学士,拜中书舍人。时瑰同中书门下三品,父子同在禁莞,朝廷荣之。

玄宗平内难,书诏填委,独顺在太极后阁,口所占授,功状百绪,轻重无所盖。书史白曰:“丐公徐之,不然,手腕脱矣。”中书令李峤曰:“舍人思若涌泉,吾所不及。”迁太常少卿,仍知制诰。遗父丧,起为工部侍郎,不开,终制乃就职。帝问宰相:“有自工部侍郎得中书侍郎乎?”对曰:“陛下任贤惟所命,何资之计?”乃诰以颋为中书侍郎。明日加知制诰。时李乂对掌书命,帝曰:“前世李峤、苏味道文擅当时,号‘苏李’。今朕得顺及义,何愧前人哉!”俄袭封许国公

开元四年,进同紫微黄门平章事,修国史,与宋璟同当国。璟刚正,多所裁决,颋能推其长。在帝前敷奏璟有未及或少屈颋辄助成之有不会意颋更申璟所执故帝未尝不从二人相得欢甚。璟尝曰;“吾与苏氏父子同为宰相,仆射长厚,自是国器;若献可替否,事至即断,尽公不顾私,则今丞相为过之。”

八年,罢为礼部尚书。俄检校益州大都督长史,按察节度剑南诸州。巂州蛮苴院与吐蕃连谋入寇,获谍者,吏请讨之,颋不听,移书还其谍曰:“毋得尔。”苴院羞悔,不敢侵边。

封泰山,诏颂朝觐坛,世咨其文。还,分主十铨事。卒,年五十八。诏赠右丞相,谥曰文宪。颋性廉俭,奉禀悉推散诸弟亲族,储无长赀。自景龙后,与张说以文章显,称望略等,故时号“燕许大手笔”。帝爱其文,曰:“卿所为诏令,别录副本,署臣某撰,朕当留中。”后遂为故事。

(《新唐书·卷一百二十五》)

(注)①瑰:苏之父苏瑰,官至左仆射。②禁筅:宫门管钥,喻指宫廷中的机要部门。③十铨:唐玄宗采纳御史中丞宇文融的建议,将吏部的官吏选授事物分为十铨,命苏颋等十人主持吏部铨选。
【小题1】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  )
A.在帝前敷奏/璟有未及/或少屈/颋辄助成之/有不会意/颋更申璟所执故/帝未尝不从
B.在帝前敷奏/璟有未及/或少屈颋/辄助成之/有不会意/颋更申璟所执/故帝未尝不从
C.在帝前敷奏/璟有未及/或少屈颋/辄助成之/有不会意/颋更申璟所执故/帝未尝不从
D.在帝前敷奏/璟有未及/或少屈/颋辄助成之/有不会意/颋更申璟所执/故帝未尝不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指男子20岁举行冠礼后在本名以外所起的别名,一般与本名的意义没有关系。
B.国公:唐代爵位的等级之一,地位在王之下,在郡公、县公、县侯之上,极为尊贵。
C.吐蕃:是古代藏族建立的政权。据有今西藏地区的全部,势力曾达西域、河陇地区。
D.封泰山:意为到泰山举行祭天大典,是古代君主利用来巩固政权、夸侈政绩的活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  )
A.苏颋思维敏捷,聪明过人。他一览千字,并且立刻就能背诵;他草拟诏书思如泉涌,而且斟酌恰当。
B.苏颋举重若轻,不战屈人。吐蕃勾结巂州蛮族谋划入侵,他归还间谍,修书警示,使吐蕃不敢妄动。
C.苏颋深得赏识,多次升迁。武则天当政时,他官至中书舍人;唐玄宗执政时,曾破格提拔他为中书侍郎。
D.苏颋文才超群,极受推崇。皇帝认为他不在前代李峤、苏味道之下,将其所草诏令的副本留在宫中欣赏。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遭父丧,起为工部侍郎,辞不拜,终制乃就职。
(2)颋性廉俭,奉禀悉推散诸弟亲族,储无长赀。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8-11 11:43:3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下列小题

张承业,字继元,唐僖宗时宦者也。晋王兵击王行瑜,承业数往来兵间,晋王喜其为人。及昭宗为李茂贞所迫,将出奔太原,乃先遣承业使晋以道意,因以为河东监军。其后崔胤诛宦官,宦官在外者,悉诏所在杀之。晋王怜承业,不忍杀,匿之斛律寺。昭宗崩,乃出承业,复为监军。

晋王病且革,以庄宗属承业曰:“以亚子累公等!”庄宗常兄事承业,岁时升堂拜母,甚亲重之。庄宗在魏,与梁战河上十余年,军国之事,皆委承业,承业亦尽心不懈。凡所以畜积金粟,收市兵马,劝课农桑,而成庄宗之业者,承业之功为多。自贞简太后、韩德妃、伊淑妃及诸公子在晋阳者,承业一切以法绳之,权贵皆敛手畏承业。

庄宗岁时自魏归省亲,须钱蒲博赏赐伶人,而承业主藏,钱不可得。庄宗乃置酒库中,酒酣,使子继岌为承业起舞,舞罢,承业出宝带、币、马为赠,庄宗指钱积呼继岌小字以语承业曰:“和哥乏钱,可与钱一积,何用带、马为也?”承业谢曰:“国家钱,非臣所得私也。”庄宗以语侵之,承业怒曰:“臣,老敕使,非为子孙计,惜此库钱,佐王成霸业尔!若欲用之,何必问臣?财尽兵散,岂独臣受祸也?”庄宗顾元行钦曰:“取剑来!”承业起,持庄宗衣而泣,曰:“臣受先王顾托之命,誓雪家国之雠。今日为王惜库物而死,死不愧于先王矣!”阎宝从旁解承业手令去,承业奋拳殴宝踣,骂曰:“阎宝,朱温之贼,蒙晋厚恩,不能有一言之忠,而反谄谀自容邪!”太后闻之,使召庄宗。庄宗性至孝,闻太后召,甚惧,乃酌两卮谢承业曰:“吾杯酒之失,且得罪太后。愿公饮此,为吾分过。”承业不肯饮。庄宗入内,太后使人谢承业曰:“小儿忤公,已笞之矣。”明日,太后与庄宗俱过承业第,慰劳之。

卢质嗜酒傲忽,自庄宗及诸公子多见侮慢,庄宗深嫉之。承业乘间请曰:“卢质嗜酒无礼,臣请为王杀之。”庄宗曰:“吾方招纳贤才以就功业,公何言之过也!”承业起贺曰:“王能如此,天下不足平也!”质因此获免。

(节选自《新五代史•张承业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承业往来兵间 数:多次     B. 承业一切以法之 绳:约束
C. 庄宗元行钦曰 顾:回头     D. 太后与庄宗俱承业第 过:经过
【小题2】下列各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乃:乃先遣承业使晋以道意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 而:而成庄宗之业者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 以:庄宗以语侵之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D. 之:不能有一言之忠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小题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承业虽是宦官,但他做人的风格深得晋王的喜欢,这也是他后来能够保得住性命并受顾命之托的原因之一。
B. 张承业在庄宗与后梁相持于河上十多年里,在后方负责招兵买马,聚钱积粮,督促耕织,在前线亦能奋勇杀敌,肝脑涂地。他是庄宗最后能成就霸业的最大功臣。
C. 张承业不仅责任感强,而且耿直敢谏,在庄宗想从他那里要国家的钱作私用时,宁死不屈,并挥拳怒打拉他的阎宝,其勇气实在可敬。
D. 张承业也很有智慧,当他知道庄宗很恨卢质时,他假装说要替庄宗杀掉卢质,实质上非常巧妙地保护了卢质,也为庄宗保住了一个安邦定国的人才。
【小题4】翻译下面的句子
(1)庄宗常兄事承业,岁时升堂拜母,甚亲重之。
(2)吾方招纳贤才以就功业,公何言之过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存勖,李克用长子也。初,李克用破孟方立于邢州,还军上党,置酒三垂岗,伶人奏《百年歌》,声甚悲,坐上皆凄怆。时存勖在侧,方五岁,克用慨然捋须,指而笑曰:“吾行老矣,此奇儿也,后二十年,其能代我战于此乎!”存勖年十一,从克用破王行瑜,遣献捷于京师,昭宗异其状貌,赐以鸂鶒卮、翡翠盘,而抚其背曰:“儿有奇表,后当富贵,无忘予家。”及长善骑射胆勇过人稍习《春秋》通大义尤喜音声歌舞俳优之戏
天祐五年正月,即王位于太原。叔父克宁杀都虞候李存质,幸臣史敬镕告克宁谋叛。二月,执而戕之,且以先王之丧、叔父之难告周德威,德威自乱柳还军太原。梁夹城兵闻晋有大丧,德威军且去,因颇懈。王谓诸将曰:“梁人幸我大丧,谓我少而新立,无能为也,宜乘其怠击之。”乃出兵趋上党,行至三重岗,叹曰:“此先王置酒处也!”会天大雾昼暝,兵行雾中,攻其夹城,破之,梁军大败,凯旋告庙。同光二年,帝御文明殿,以教坊使陈俊为景州刺史、内园使,储德源为宪州刺史,皆梁之伶人也。初,帝平梁,俊与德源皆为宠伶周匝所荐,帝因许除郡,郭崇韬以为不可,帝密召崇韬谓之曰:“予已许除郡,经年未行,我惭见二人,卿当屈意行之。”故有是命。
天成元年,郭崇韬、朱友谦皆以谗死,李嗣源以名位高,亦见疑忌。赵在礼反于魏,大臣皆请遣李嗣源讨贼,庄宗不许。群臣屡请,庄宗不得已,遣之。李嗣源至魏,屯御河南,在礼登楼谢罪。军变,李嗣源入于魏,与在礼合,遣石敬瑭将三百骑为先锋。李嗣源反,龙骧指挥军使姚彦温以前锋军叛降于李嗣源,入于汴州。帝自万胜至洛京,从马直指挥使郭从谦反,夏四月丁亥朔,皇帝崩。七月,葬雍陵,追谥为光圣神闵孝皇帝,庙号庄宗。
(节选自《新五代史·唐本纪五、六》《旧五代史·唐书三》)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长/善骑射/胆勇过人/稍习《春秋》通大义/尤喜音声歌舞俳优之戏/
B.及长善骑射/胆勇过人/稍习《春秋》/通大义/尤喜音声歌舞俳优之戏/
C.及长/善骑射/胆勇过人/稍习《春秋》/通大义/尤喜音声歌舞俳优之戏/
D.及长善骑射/胆勇过人/稍习《春秋》通大义/尤喜音声歌舞俳优之戏/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教坊,是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俗乐以外的音乐、歌舞的教习等演出事务。
B.刺史,古职官,初为监察官,后变成军事行政长官,相当于太守、知州等。
C.朔,天文学名词,又称新月,指农历每月初一,引申为“初生”“开头”等。
D.庙号,指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以示永远立庙祭祀之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存勖实现父愿。李克用在三垂岗设宴,预言李存勖将完成未竟的功业。后来,初袭王位的李存勖果然在三垂岗大败梁军,奠定了晋国崛起的基础。
B.李存勖勇武善战。他曾在先王之丧、叔父之难等不利的情形下果断出击,雾中进军,攻破梁的夹城,把梁军打得大败,然后凯旋,祭靠太庙。
C.李存勖寄信伶宦。后唐灭梁后,李存勖竟然要让梁之优伶陈俊和储德源做刺史,被郭崇韬劝阻,最终他还是履行了对伶人的这个承诺。
D.李存勖疏忌功臣。在位期间,对功臣宿将多有猜忌之心,郭崇韬、朱友谦等都被他诛杀,李嗣源也因位高权重而被疑忌,最终走投无路被逼造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梁人幸我大丧,谓我少而新立,无能为也,宜乘其怠击之。
(2)予已许除郡,经年未行,我惭见二人,卿当屈意行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桑怿,开封雍丘人。举进士,再不中,去游汝颍间,得龙城废田数顷,退力耕。岁,汝旁诸县多盗。怿令:“愿往来里中察奸民。”因召里中少年,戒曰:“盗不可为也!吾在此,不汝容也!”少年皆。 里老父子死未敛,盗夜脱其衣。里老父怯,无他子,不敢告县,裸其尸,不能葬。怿闻而悲之,然疑少年王生者。夜入其家,探其,不使之知觉。明日遇之,问目:“尔诺我不为盗矣,今又盗里父子尸者,非尔邪?”少年色动,即推仆地缚之。王生指某少年。怿呼壮丁守王生,又自驰取少年者,送县,皆伏法。

授郏城尉。天圣中,移渑池尉。岁余,改授永安县巡检。枢密吏谓曰:“与我银,君致阁职”。怿曰:“用赂得官,非我欲,况贫无银!有,困不可也。”吏怒,匿其阀,与兵马监押。

怿不甚知书,然其所为皆合道理,多此类。始居雍丘,遭大水,有粟二廪,将舟载之。见民走避溺者,遂弃其粟,以舟载之。见民荒岁,聚其里人饲之,粟尽止。怿善剑及铁筒,力过数人,而有谋略。遇人常畏,若不自足。其为人不甚长大,亦自修威仪,言语如不出其口。卒然遇人,不知其健且勇也。

庐陵欧阳修曰:“勇力,人所有,能知用其勇者少矣。若怿,可谓义勇之士。其学问不深而能者,盖天性也。余固喜传人事,尤爱司马迁善传,而其所书皆伟烈奇节士,喜读之,欲学其作,而怪今人如迁所书者何少也!乃疑迁特雄文善壮其说,而古人未必然也。及得桑怿事,知古之人有然焉,迁书不诬也,如今人固有而但不尽知也。”

(节选自《欧阳文忠公集·桑怿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岁,汝旁诸县多盗。   凶:不吉利。
B.怿令:“愿往来里中察奸民。”   白:禀告。
C.戒曰:“……不汝容也!”少年皆。诺:答应。
D.夜人其家,探其,不使之知觉。 箧:小箱子。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退力耕 能知用其勇者少矣
B.粟尽知古之人有然焉
C.君致阁职 亦自修威仪
D.将舟载之 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桑怿有武力有谋略,为保护乡里安全,他主动要求监察奸民。里父之子被盗尸,他十分同情,在探明情况之后,次日即奋力抓获案犯。
B.桑怿两次举进士均未中,学问不深行事却合乎情理。枢密吏以“致阁职”向他索贿,他义正辞严地表示,即便有钱也绝不靠贿赂得官。
C.桑怿是一名义勇之士,好仗义助人,但外表的柔弱却与内心的刚强形成鲜明对比,他耻于见人,不够自信,又拙于言辞,令人难以置信。
D.欧阳修高度评价了桑怿,认为他是少数几个懂得应当将勇力用于何处的人,值得广为传颂,并把他视同为司马迁笔下的伟烈奇节士。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怿闻而悲之,然疑少年王生者
②乃疑迁特雄文善壮其说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

李栖筠,字贞一,世为赵人。幼孤。有远度,庄重寡言,体貌轩特。喜书,多所能晓,为文章,劲迅有体要。不妄交游。族子每称有王佐才,士多慕向。

关中旧仰郑国渠溉田而豪戚壅上游取水碓之利且百所夺农用十七栖筠请皆彻毁魁然有宰相望。元载忌之,出为常州刺史。岁旱,民多死徙。栖筠为浚渠,分江流灌田,遂大稔。宿贼张度踞阳羡西山,累年吏讨不克。至是发卒捕斩,支党皆尽,里无吠狗。乃大起学校,堂上画《孝友传》示诸生,人人知劝。以治行进光禄大夫。人为刻石颂德。

苏州方清因岁凶,谤饥民为盗,积数万,依黟、歙间,阻山自防,东南厌苦。诏李光弼分兵讨之。会平卢行军司马许杲恃功,擅留上元,有窥江、吴意。朝廷以创残重起兵,即拜栖筠浙西都团练观察使,使图之。栖筠至,张设武备,遣辩士厚赍金币抵杲军赏劳,使士歆爱,夺其谋。杲惧,悉众度江,掠楚、泗而溃。以功进御史大夫。则又增学庐,宿儒河南褚冲、吴何员等,拜为师,身执经问义。远迩趋慕,至徒数百人。

元载当国久,益恣横。栖筠素方挺,无所屈。时华原尉侯莫陈①怤以优补长安尉,当参台。栖筠询其劳,怤色动,不能对,乃自言为徐浩、杜济、薛邕所引,非真优也。始,浩罢岭南节度使,以瑰宝数十万饷载,而济方为京兆,邕吏部侍郎。三人者,皆载所厚,牺筠并劾之。帝未决,会月蚀,帝问其故,栖筠曰:“月蚀修刑,今罔上行私者未得,天若以儆陛下邪。”由是怤等皆坐贬。帝欲相栖筠,惮载辄止。然有进用,皆密访焉,多所补助。栖筠见帝猗违不断,亦内忧愤。卒,年五十八,自为墓志。吏部尚书,谥曰文献。

(选自《新唐书·列传》)

(注)①侯莫陈,三字复姓。②台,御史台,御使大夫官署。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关中旧仰郑国渠溉田/而豪戚壅上游取水碓之利/且百所夺/农用十七/栖筠请皆彻毁/魁然有宰相望
B.关中旧仰郑国渠溉田/而豪戚壅上游取水/碓之利且百所/夺农用十七/栖筠请皆彻毁/魁然有宰相望
C.关中旧仰郑国渠溉田/而豪戚壅上游取水碓之利/且百所/夺农用十七/栖筠请皆彻毁/魁然有宰相望
D.关中旧仰郑国渠溉田/而豪戚壅上游/取水碓之利/且百所夺农用十七/栖筠请皆彻毁/魁然有宰相望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关中,本文所指相当于今之陕西省中部。从郑国渠修好以后,关中就成为了物产更丰饶的沃野之地。古代的“关中”和今天的“关内”所指基本上是同一地区。
B.诸生,文中指的是在州府学习的学生。诸生本指众有知识学问之士或在学读书的学生,明清时期指经科举考试考取秀才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
C.表,封建时代臣子给君主的一种奏章,如《出师表》。文中的表是上表的意思.
D.赠,赠官,古代朝廷对功臣死后追赠官职,一般是在其生前官职基础上加赠一级官阶以表示褒奖肯定。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李栖筠喜欢读书,交友慎重,不但受到族内子弟的赞誉,在当地读书人当中也很有威望。
B.在任职期间,李栖筠曾大力修建学校,鼓励学生,虚心拜有学问的人为师,结果吸引了很多人来拜他为师。
C.李栖筠文武兼通,治政有方,在对付许杲时,既加强军备,又连施妙计,使得许部后来不战而溃散。
D.李栖筠任御史大夫方正刚直,虽然元载把持了国政,栖筠仍严查并重罚了其亲信徐浩、杜济、薛邕等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苏州方清因岁凶,诱饥民为盗,积数万。
(2)由是怤等皆坐贬。帝欲相栖筠,惮载辄止。
(3)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