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万机的重要职位,相当于中国古代的丞相。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祯驳材/疏语侵其父洛/材愤/疏诋祯/祯遂乞休/不允/御史宋兴祖请改材他部避祯/全大臣体/乃出材南京/
B.祯驳材疏/语侵其父洛/材愤/疏诋祯/祯遂乞休/不允/御史宋兴祖请改材他部避祯/全大臣体/乃出材南京/
C.祯驳材疏/语侵其父洛/材愤/疏诋祯/祯遂乞/休不允/御史宋兴祖请改材他部避祯/全大臣体/乃出材南京/
D.祯驳材/疏语侵其父洛/材愤/疏诋祯/祯遂乞/休不允/御史宋兴祖请改材他部避祯/全大臣体/乃出材南京/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诏狱”是由皇帝直接下诏任命的监狱主管官员,主要负责朝中或宫内的案件。
B.“礼部”是中国古代官署名,为六部之一,南北朝北周始设,长官为礼部尚书。
C.“贡市”是中国古代一种贸易,指外国或异族商人随贡使到指定地点进行贸易。
D.“引疾”是指中国古代官员们辞去官职的一种方式、借口或原因,指托病辞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祯关心国事,积极献策献言。在朝廷大臣讨论对日本应采取的措施时,他曾经上奏,分析形势,陈述利弊,表达了自己反对对日妥协的态度。
B.李祯不畏权贵,为人正直敢言。傅应祯因直言入狱,他不怕得罪皇上,入狱看护;在首辅赵志皋、尚书石星都被弹劾时,他也进言应当罢他们的官。
C.李祯树敌众多,幸得皇上保全。在有人打算立即擢用他为尚书之时,赵志皋因为旧怨暗中作梗,张位、沈一贯等人也进言说他坏话,然而皇上却没有采纳。
D.李祯委过于人,终致惹怒君王。甘肃巡抚空缺时,他把正在接受调查的刘敏宽的名字报上;在皇帝询问此事时,他把过错推到皇上身上,皇帝把他调往南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以纳款二十年,不当咎始事,遂寝其议。
(2)诏诘祯,止令议战守事,何擅及大臣去留,姑勿问。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5-06 10:48:4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蒋瑶,字粹卿,归安人。弦治十二年进士。正德时,历两京御史。陈时弊七事,中言:“内府军器局军匠六千中官监督者二人今增至六十余人人占军匠百一他局称是行伍安得不耗”并言:“传奉官及滥收校尉勇士并宜厘革。刘瑾虽诛,权犹在宦竖。”有旨诘问,且言“自今如瑶议者,毋复奏”。

寻出为荆州知府。筑黄潭堤。调扬州。武宗南巡至扬,瑶供御取具而已,无所赠遗。诸嬖幸皆怒。江彬欲夺富民居为威武副将军府,瑶执不可。彬闭瑶空舍挫辱之,胁以帝所赐铜瓜,不为慑。会帝渔获一巨鱼,戏言直五百金,彬即畀瑶,责其直。瑶怀其妻簪珥、袿服以进,曰:“库无钱,臣所有惟此。”帝笑而遣之。府故有琼花观,诏取琼花。瑶言自宋徽、钦北狩,此花已绝,今无以献。又传旨征异物,瑶具对非扬产。帝曰:“苧白布,亦非扬产耶?”瑶不得已,为献五百疋。当是时,权幸以扬繁华,要求无所不至,微瑶,民且重困。驾旋,瑶扈至宝应。中官邱得用铁縆系瑶,数日始释,竟扈至临清而返。扬人见瑶,无不感泣。迨迁陕西参政,争出赀建祠祀之,名自此大震。

嘉靖初,历湖广、江西左、右布政使,以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帝命桂萼等核巡抚官去留,令瑶归候调。已,累迁工部尚书。四郊工竣,加太子少保。西苑宫殿成,帝置宴。见瑶与王时中席在外,命移殿内,而移皇亲于殿右以让瑶,曰:“亲亲不如尊贤。”其重瑶如此。时土木繁兴,岁费数百万计。瑶规画咸称帝意,数有赉予。以去。久之,自南京工部尚书,召改北部。帝幸承天,瑶扈从。京师营建,率役京军,多为豪家占匿。至是大工频仍,岁募民充役,费二百余万。瑶以为言,因请停不急者。豪家所匿军毕出,募直大减。以老致仕去。

瑶端亮清介。既归,僻处陋巷。与尚书刘麟、顾应祥辈结文酒社,徜徉岘山间。卒年八十九。赠太子太保,恭靖。

《明史·蒋瑶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内府军器局军匠六千中官/监督者二人/今增至六十余人/人占军匠百一/他局称是行伍/安得不耗。
B.内府军器局军匠六千/中官监督者二人/今增至六十余人/人占军匠百一/他局称是行伍/安得不耗。
C.内府军器局军匠六千/中官监督者二人/今增至六十余人/人占军匠百一/他局称是/行伍安得不耗。
D.内府军器局军匠六千中官/监督者二人/今增至六十余人/人占军匠百一/他局称是/行伍安得不耗。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并考试合格者,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连续考中乡试、会试、殿试第一名者称为“连中三元”。
B.建祠,即立生祠,为活着的人修建祠庙加以奉祀,是古代的一种民俗,其对象大多是爱护百姓、深得民心、政绩卓著的官员。
C.忧,又称丁忧。古代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居丧,期间不准为官。
D.“谥”谥号,是古代对君、侯、臣等有一定地位的人在其死后追封的称号,用以表彰其功绩或品德,谥号只能由朝廷授予。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蒋瑶审时度势,进言扫除积弊。他在担任两京御史期间,向朝廷上奏了七件时政弊端,尤其强调精简宦官、侍奉官人数,革除滥收校尉勇士的弊政,减少朝廷开支 。
B.蒋瑶正直坚贞,不畏权贵胁迫。江彬想霸占富民的住房,他坚决不答应;江彬将皇帝打的一条巨鱼送给他,向他索要银两,他也坚决不给。
C.蒋瑶一心为民,深受百姓爱戴。当权者一再向扬州索取特产,他都极力敷衍拒绝,惹怒权贵,将他用铁绳捆绑数日,百姓深受感动,修建祠堂来祭祀他。
D.蒋瑶善于规划,深受皇帝重用。朝廷频繁大兴土木,一年花费数百万钱,他进言请求停止不急需的工程,节省花费。他的规划符合皇帝的心意,皇帝多次对他进行赏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帝渔获一巨鱼,戏言直五百金,彬即畀瑶,责其直。
(2)见瑶与王时中席在外,命移殿内,而移皇亲于殿右以让瑶,曰:“亲亲不如尊贤。”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肯堂,字载宁,松江华亭人。天启五年进士。授浚县知县。崇祯七年,擢御史。明年春,贼陷凤阳,条上灭贼五事。俄以皇陵震惊,疏责辅臣不宜作秦越之视,帝不问。出按福建,数以平寇功受赉。还朝,言:“监司营竞纷纭,意所欲就,则保留久任;意所欲避,则易地借才。今岁燕、秦,明岁闽、粤,道路往返,动经数千,程限稽迟,多逾数月。加一番更移,辄加一番扰害。”帝是其言。十二年十月,杨嗣昌出督师。肯堂奏,帝以偏执臆见责之。
十四年四月言:“流寇隳城破邑,往来纵横,如入无人之境,此督师嗣昌受事前所未有。目前大计,在先释嗣昌之权。”疏入而嗣昌已死。十二月复言:“今讨贼不可谓无人,巡抚之外更有抚治,总督之上又有督师。位号虽殊,事权无别。中枢冥冥而决,诸臣瞆瞆而任。至失地丧师,中枢纠督抚以自解,督抚又互相委以谢愆,而疆事不可问矣。”帝纳其言,下所司详议。十五年请召还建言谴谪诸臣,乃复给事中阴润、李清、刘昌,御史周一敬官。肯堂迁大理丞,旋擢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
总兵郑鸿逵拥唐王聿键入闽,与其兄南安伯芝龙及肯堂劝进,遂加太子少保、吏部尚书。曾樱至,言官请令樱掌吏部,乃令肯堂掌都察院。肯堂请出募舟师,由海道抵江南,倡义旅,而王由仙霞趋浙东,与相声援。乃加少保,给敕印,便宜从事。芝龙怀异心,阴沮之,不成行。
顺治三年王败死肯堂飘泊海外六年至舟山鲁王用为东阁大学士八年大清兵乘天雾集螺头门定西侯张名振奉王航海去属肯堂城守。城中兵六千,居民万余,坚守十余日。城破,肯堂衣蟒玉南向坐,令四妾、一子妇、一女孙先死,乃从容赋诗自经。
(《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四》,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顺治三年/王败死/肯堂飘泊海外/六年/至舟山/鲁王用为东阁大学士/八年/大清兵乘天雾集/螺头门定西侯张名振奉王航海/去属肯堂城守/
B.顺治三年/王败死/肯堂飘泊海外/六年至舟山/鲁王用为东阁大学士/八年/大清兵乘天雾/集螺头门定西侯张名振/奉王航海去/属肯堂城守/
C.顺治三年/王败死/肯堂飘泊海外/六年至舟山/鲁王用为东阁大学士/八年/大清兵乘天雾/集螺头门/定西侯张名振奉王/航海去属肯堂城守/
D.顺治三年/王败死/肯堂飘泊海外/六年/至舟山/鲁王用为东阁大学士/八年/大清兵乘天雾集螺头门/定西侯张名振奉王航海去/属肯堂城守/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都督是军事长官或者领兵将帅的官名,有的朝代地方最高长官亦称为“都督”,相当于节度使或者州郡刺史。
B.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
C.“吏部”居尚书省六部之首,长官为吏部尚书,在唐宋明清时期负责科举考试和授官。
D.敕,在古代,就是与皇权联系在一起的,例如“敕令”即“皇帝下的命令”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肯堂读书仕进,受到重用。他通过科举考试中了进士,历任知县、御史和巡抚等官职,受到了重用。
B.张肯堂忠于职守,敢于谏言。他多次就军事等问题向皇帝上书进言,即使受到皇帝的追责惩处,也不气馁。
C.张肯堂投身战事,坚持不懈。他请求招募水军;从海路到江南以和唐王呼应,在唐王死后仍坚持作战。
D.张肯堂气节刚烈,最终殉国。他率军守城十多天,在清军破城后,穿着官服让家人先死,然后写诗自尽。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崇祯七年,擢御史。明年春,贼陷凤阳,条上灭贼五事。
(2)今岁燕、秦,明岁闽、粤,道路往返,动经数千,程限稽迟,多逾数月。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白圭,宗玉,南宫人。正统七年进士。除御史监朱勇军,讨兀良哈有功。巡按山西,辨疑狱百余。从车驾北征,陷土木。脱还,景帝命往泽州募兵。寻迁陕西按察副使,擢浙江右布政使。福建贼郑怀冒流剽处州,协诸将平之。天顺二年,贵州东苗干把猪等僭号,攻劫都匀诸处。诏进右副都御史,赞南和侯方瑛军往讨。圭以谷种诸夷为东苗羽翼,先剿破百四十七寨,乘胜攻六美山。干把猪就擒,诸苗震詟。成化元年,荆、襄贼刘千斤等作乱。敕抚宁伯朱永为总兵官,而以圭提督军务,发京军及诸道兵会讨。千斤,名通,河南西华人。县门石狻猊重千斤,通只手举之,因以为号。正统中,流民聚荆、襄间,通窜入为妖言,潜谋倡乱。石龙者,号石和尚,聚众剽掠。通与共起兵,流民从者四万人。圭等至南漳,贼迎战,败之,乘胜逼其巢。通奔寿阳,谋走陕西。圭遣兵扼其道,通乃退保大市,与苗龙合。官军又破之雁坪,斩通子聪及其党苗虎等。贼退保后岩山,据险下木石如雨。诸军四面攻,圭往来督战,士皆蚁附登。贼大败。擒通及其众三千五百余人,焚其庐舍,夷险阻而还。石龙与其党刘长子等逸去转掠四川圭等分兵蹙之长子缚龙以降余寇悉平录功加圭太子少保增俸一级父忧,葬毕,视事。三年改兵部尚书,兼督十二团营。六年,阿罗出等驻牧河套,陕西数被寇。圭言镇巡官偷肆宜治。圭乃议大举搜河套,发京兵及他镇兵十万屯延绥。而以输饷责山西、陕西民,不给,则预征明年赋。于是内地骚然。十年卒官,年五十六。赠少傅,谥恭敏。圭性简重,公退即闭阁卧,请谒皆不得通。在贵州时,有愤中官虐而欲刺之者,误入圭所。圭拥衾问之,其人惊曰:“乃吾公耶?”即自刎,不殊,仆于地。圭呼烛起视,傅以善药,遣之。人服其量。

(节选自《明史·白圭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石龙与其党刘长子等逸去/转掠四川/圭等分兵蹙之/长子缚龙/以降余寇/悉平录功/加圭太子少保/增俸一级/
B.石龙与其党刘长子等逸去/转掠四川/圭等分兵蹙之/长子缚龙以降/余寇悉平/录功/加圭太子少保/增俸一级/
C.石龙与其党刘长子/等逸去转掠四川/圭等分兵/蹙之长子/缚龙以降/余寇悉平/录功/加圭太子少保增俸一级/
D.石龙与其党刘长子/等逸去转掠四川/圭等分兵/蹙之长子/缚龙以降/余寇悉平/录功加圭/太子少保增俸一级/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是成年才起的,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对名有表述、阐明的作用,故又叫“表字”。古人自称称字,称人称名。
B.御史为我国古代的一种官职名。秦开始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官员过失诸事。
C.父忧是父丧的婉辞。按照古代礼仪,父母死后,子女须守丧三年,但本文中白圭在父亲“葬毕”即“视事”。
D.少傅为“三公九卿”中“九卿”之一,由夏朝始设,历代多沿置。后只作为皇帝对有功之臣的表彰,为虚职;文中亦是如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圭为国分忧,积极平叛。先后参与平定福建贼郑怀冒,剿灭贵州东苗干把猪,镇压刘千斤、石龙等人的叛乱。
B.白圭善于用兵,作战勇敢。征讨干把猪时,他主张先攻谷种诸夷;攻打后岩山,他冒着如雨的木石,往来督战。
C.白圭性情简重,铁面无私。陕西屡遭侵袭,他认为镇巡官应当惩治;公务完毕即闭门睡觉,从不接受他人邀请。
D.白圭宽宏大量,不记人过。在贵州时,有人行刺中官而误入白圭住所,白圭不但不加责罚,反而用好药为他疗伤。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巡按山西,辨疑狱百余。从车驾北征,陷土木。
(2)圭拥衾问之,其人惊曰:“乃吾公耶?”即自刎,不殊,仆于地。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刘天和,字养和,麻城人。正德三年进士。授南京礼部主事。刘瑾黜御史十八人,改他曹二十四人补之,天和与焉。出按陕西。镇守中官廖堂奉诏办食御物于兰州,天和谓非所部,辞不往。堂奏天和拒命,诏逮之。部民哭送者万人。屡迁湖州知府,多惠政。嘉靖初,以右佥都御史督甘肃屯政。请以肃州丁壮于近边耕牧且推行于诸边寻奏当兴革者十事田利大兴又请撤镇守中官及罢为民患者三十余事帝皆从之。洮、岷番四十二族蠢动,天和诛不顺命者。又讨平湖店大盗及汉中妖贼,进右副都御史。母忧,服阕以故官总理河道。黄河南徙,历济、徐皆旁溢。天和疏汴河,疏山东七十二泉,自凫、尼诸山达南旺河,浚其下流。役夫二万,不三月讫工。加工部右侍郎。故事,河南八府岁役民治河,不赴役者人出银三两。天和因岁饥,请尽蠲旁河受役者课,远河未役者半之。诏可。十五年改兵部左侍郎,总制三边军务。兵车皆双轮,用二十人,遇险即困,又行迟不适于用。天和请仿前总督秦纮独轮车,上置炮枪斧戟,厢前树狻猊牌,左右虎盾,连二车可蔽三四十人。一人挽之,推且翼者各二人。战则护骑士其中,敌远则施火器,稍近发弓弩,又近乃出短兵,敌走则骑兵追。复制随车小帐,令士不露宿。又毒弩矢,修边墙濠堑。皆从之。迁南京户部尚书,言官论天和衰老,遂乞休归。家居三年卒。赠少保,庄襄。天和初举进士,刘瑾欲与叙宗姓,谢不往。晚年内召,陶仲文以刺迎,称戚属。天和返其刺曰:“误矣,吾中外姻连无是人。”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请以肃州丁壮于近边耕/牧且推行于诸边/寻奏当兴革者十事/田利大兴/又请撤镇守中官/及罢为民患者三十余事/帝皆从之/
B.请以肃州丁壮于近边耕牧/且推行于诸边/寻奏当兴革者十事/田利大兴/又请撤镇守中官及罢为民患者三十/余事帝/皆从之/
C.请以肃州丁壮于近边耕/牧且推行于诸边/寻奏当兴革者十事/田利大兴/又请撤镇守中官及罢为民患者三十/余事帝/皆从之/
D.请以肃州丁壮于近边耕牧/且推行于诸边/寻奏当兴革者十事/田利大兴/又请撤镇守中官及罢为民患者三十余事/帝皆从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官,即宦官,是中国古代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成员役使的官员。
B.服阙,古代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三年,守孝期满叫服阙。
C.户部尚书,户部最高级的长官,掌管户口、税收,统筹国家经费等。
D.谥,即谥号,是古代大臣死后,由朝廷根据其事迹品行追封的封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天和正直不阿,不愿拉帮结派。他拒绝了廖堂的非分请求,甚至因此而被捕;刘瑾想和他叙宗姓,拉关系,他拒绝没去。
B.刘天和善于治水,成绩卓有成效。黄河改道后,大水泛滥,他以右副都御史的身份全面主持治理,不到三个月就胜利竣工。
C.刘天和关注民生, 甘心为民奉献。在做溯州知府时,他推行德政;治河时,面对灾情,他为民请命,并得到了皇帝的批准。
D.刘天和勇于创新,积极改进军备,针对双轮兵车的缺点,他研发了独轮车,提高了部队战斗力;又制造随车小帐、毒弓箭。
【小题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刘瑾黜御史十八人,改他曹二十四人补之,天和与焉。
(2)天和因岁饥,请尽蠲旁河受役者课,远河未役者半之。诏可。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玮,字纯玉,渭南人。万历五年进士。授行人,擢兵科给事中。劾中官魏朝及东厂办事官郑如金罪,如金坐下诏狱。初,张居正以刑部侍郎同安洪朝选轻辽王罪,衔之。后劳堪巡抚福建,希居正意,讽同安知县金枝捃摭朝选事,堪飞章奏之。命未下,捕置之狱,死而禁勿殓,尸腐狱中。堪寻召为左副都御史,未至京而居正卒。朝选子都察院检校竞诉冤阙下,堪复飞书抵冯保,削竞籍,廷杖遣归。至是,玮白发其事,并及堪诸贪虐状,堪免官。当是时,厂卫承冯保余威,滥受民讼;抚按访察奸猾,多累无辜;有司断狱,往往罪外加罚;帝好用立枷,重三百余斤,犯者立死。玮皆极陈其害。诏立枷如故,余从玮言。以母病,不候命擅归,坐谪桃源主簿。

三十年,以右副都御史巡抚保定。朝鲜用兵,置军天津,月饷六万悉派之民间先任巡抚汪应蛟役军大治水田以所入充饷玮踵行之田益垦遂免加派岁比不登,旱蝗、大水相继,玮多方振救,帝亦时出内帑佐之。所条荒政,率报允。畿辅矿使倍他省,矿已竭而搜凿不已,至岁责民赔纳。玮累疏陈其害,且列天津税使马堂六大罪,皆不省。

会南畿巡按御史荆养乔与提学御史熊廷弼相讦,玮议廷弼解职候勘。廷弼党官应震、吴亮嗣辈遂连章攻玮。玮累疏乞休,帝皆慰留,无何,吏部以年例出两御史于外,不关都察院。玮以失职求去益力,疏十余上。明年七月稽首文华门,出郭候命,至十月,始予告归。

天启三年,召拜刑部尚书。囚系众,狱舍至不能容,玮请近畿者就州县分系。内使王文进杀人,下司礼议罪,其余党付法司。玮言一狱不可分两地,请并文进下吏,不听。其冬,以吏部尚书再掌左都御史事,累以老疾辞,不允。明年秋,疾笃,上疏乞休。遂卒,赠太子太保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二十九》,有删节)

(注)①洪朝选:字舜臣,号静庵,同安翔风里十三都洪后人,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进士。②捃摭:搜罗材料以打击别人。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月饷六万/悉派之民/间先任巡抚汪应蛟役军大治水田/以所入充饷/玮踵行之/田益垦/遂免加派
B.月饷六万/悉派之民间/先任巡抚汪应蛟役军大治水田/以所入充饷/玮踵行之/田益垦/遂免加派
C.月饷六万/悉派之民/间先任巡抚汪应蛟役军大治水田/以所入充饷/玮踵行之田/益垦/遂免加派
D.月饷六万/悉派之民间/先任巡抚汪应蛟役军大治水田/以所入充饷/玮踵行之田/益垦/遂免加派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诏狱,指由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此监狱的罪犯都是由皇帝亲自下诏书定罪。
B.刑部,中国古代政府部门之一,主要掌管法律刑狱。其长官为刑部尚书。
C.内帑,指的是官员的钱财,在有灾害发生时,皇帝会调拔这笔钱财赈灾。
D.太子太保,是古代的三公之一,职位次于太师、太傅。亦指太保,太子老师之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玮敢于进言,请求解除酷刑。他极力陈述当时官员胡乱处理百姓的诉讼案件、判案连累无辜、定罪外加罚款以及用立枷等的危害。
B.孙玮一心为民,请求减免赋税。他巡抚保定时,开垦更多的田地,免除摊派;条列呈报救荒办法,并多次上疏陈述赔偿交纳矿税的危害。
C.孙玮巡查不力,因为失职乞归。因巡按御史荆养乔与提学御史熊廷弼互相攻击一事失职,孙玮被应震和吴亮嗣联名上书,他多次上疏求去。
D.孙玮不畏强权,敢于揭发罪行。他揭发劳堪各种贪污残暴的行为,并以一个案子不可分在两地为由请求一并将王文进交给司法官审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畿辅矿使倍他省,矿已竭而搜凿不已,至岁责民赔纳。
(2)囚系众,狱舍至不能容,玮请近畿者就州县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