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杨信民,名诚,浙江新昌人。乡举入国学。宣德时,除工科给事中。母忧归。营葬土石必躬舁数百步,曰:“吾葬吾母,而专役他人,吾不安也。”服阕,改刑科。寻以王直荐,擢广东左参议。
清操绝俗。尝行田野,访利弊为更置。性刚负气,按察使郭智不法,信民劾之下狱,黄翰代智,信民复发其奸。已,又劾佥事韦广,广遂讦信民,因与翰俱被逮。军民哗然,诣阙下乞留信民。诏复信民官,而翰、广鞫实,除名。
景帝监国,于谦荐之,命守备白羊口。会广东贼黄萧养围广州急,岭南人乞信民,乃以为右佥都御吏巡抚其地。士民闻而相庆曰:“杨公来矣。”时广州被围久,将士战辄败,禁民出入,樵采绝,而乡民避贼来者拒不纳,多为贼所害,民益愁苦归贼。
信民至,开城门,仓廪,刻木锲给民,得出入。贼见木锲曰:“此杨公所给也”,不敢伤。避贼者悉收保,民若更生。信民益厉甲兵,多方招抚,降者日至。乃使使持檄入贼营,谕以恩信。萧养曰:“得杨公一言,死不恨。”克日请见。信民单车诣之,隔濠与语。贼党望见,欢曰:“果杨公也。”争罗拜,有泣下者。贼以大鱼献,信民受之不疑。萧养且降,而都督董兴大军至,贼忽中变。夜有大星陨城外,七日而信民暴疾卒,时景泰元年三月乙卯也,军民聚哭,城中皆缟素,贼闻之,亦泣曰: “杨公死吾属无归路矣.”未几,兴平贼,所过村聚多杀掠。民仰天号曰:“杨公在,岂使吾曹至是!”讣,赐葬祭,录其子玖为国子生。广东民赴京请建祠,许之。成化中,赐谥恭惠。久之,从选人卢从愿请,命有司岁以其忌日祭焉。
(节选自《明史·杨信民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操绝俗 绝俗:超出世俗;弃绝尘俗。
B.性刚负气 负气:赌气
C.开城门,发仓廪  发:打开
D.讣闻,赐葬祭    闻:上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学,在中国古代指的是国家一级的学校,与汉代的“太学”相当,此后朝代更替,但国学的性质和作用基本没有变化。
B.宣德,是中国明朝第五个皇帝明宣宗朱瞻基的年号,前后共十年。宣德十年正月明英宗继位沿用。
C.监国,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政治制度,通常是指皇帝外出时,由一位重要人物(例如太子)留守宫廷处理国事。也指君主未能亲政时,由他人代理朝政。
D.祠堂最早出现于汉代,据《汉书·循吏传》记载,“文翁终于蜀,吏民为立祠堂。及时(指诞辰和忌日)祭礼不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信民有仁孝之心。母亲去世,他亲自抬安葬的土石;他不愿因为自己安葬母亲而使他人过于劳累;他守完丧期才赴任。
B.杨信民嫉恶如仇。他曾在乡间探访利弊之事;按察使郭智、佥事韦广不遵守法律,他坚决弹劾,并把他们关进监狱。
C.杨信民办事有谋略。广州被困时百姓出入被阻绝,他刻木锲给百姓,百姓得以出入;他操练招抚两手抓,贼人纷纷归降。
D.杨信民深得人心。他受诬被捕时,军民到京城请求;广州军情紧急时,军民听说他来了便相互庆祝;他去世时,军民为之哭泣。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乃使使持檄入贼营,谕以恩信。萧养曰:“得杨公一言,死不恨。”克日请见。
(2) 未几,兴平贼,所过村聚多杀掠。民仰天号曰:“杨公在,岂使吾曹至是!”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1-11 08:53:0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卢象昇,宜兴人。象昇虽文士,善射,将略。(崇祯)六年,贼流入畿辅,据西山,象昇击却之。贼走还西山,围冷水村 ,象昇设伏大破之。象昇每临阵,身先士卒,与贼格斗,刃及鞍勿顾,失马即步战。逐贼崖,一贼自巅射中象昇额,象昇提刀战益疾。贼骇走,相戒曰:卢廉使遇即死,不可犯。

(十年)九月,清兵驻与牛兰。召宣、大、山西三总兵杨国柱、王朴、虎大威入卫。赐象昇尚方剑,督天下援兵。象昇麻衣草履,誓师及郊。当是时,嗣昌、起潜①主和议。 象昇闻之,顿足叹曰:予受国恩,恨不得死所,有如万分一不幸,宁捐躯断脰耳。决策议战,然事多□嗣昌、起潜挠。疏请分兵,则议宣、大、山西三帅属象昇,关、宁诸路属起潜。象昇名天下兵,实不及二万。顺义。

清兵南下,三路出师象昇提残卒,宿三宫野外。十二月十一日,进师至贾庄。起潜拥关、宁兵在鸡泽,距贾庄五十里,象昇遣廷麟往乞援,不应。师至蒿水桥,遇清兵。象昇将中军,大威帅左,国柱帅右,遂战。旦日,骑数万环之三匝。象昇麾兵疾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炮尽矢穷。奋身斗,后骑皆进,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仆。杨陆凯惧众之残其尸□伏其上,背负二十四矢□死。一军尽覆。

赞曰: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挚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选自《明史卢象昇传》,有删改)

(注)①嗣昌、起潜:指杨嗣昌、高起潜。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善射,将略   熟习
B.逐贼崖 高峻
C.天下援兵 督促
D.顺义 驻扎
【小题2】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然事多□嗣昌、起潜挠
②杨陆凯惧众之残其尸□伏其上
③背负二十四矢□死
A.①因 ②且 ③乃B.①为 ②而 ③以
C.①因 ②而 ③以D.①为 ②且 ③乃
【小题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B.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C.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D.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若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徐达,字天德,濠人,世业农。达少有大志,长身高颧,刚毅武勇。太祖之为郭子兴部帅也,达时年二十二,往从之,一见语合。及太祖南略定远,帅二十四人往,达首与焉,寻从破元兵于滁州涧,从取和州,子兴授达镇抚。予兴执孙德崖,德崖军亦执太祖,达挺身诣德崖军请代,太祖乃得归,达亦获免。从渡江,拔采石,取太平,与常遇春皆为军锋冠。从破擒元将陈野先,别将兵取溧阳、溧水,从下集庆。太祖身居守,而命达为大将,帅诸军东攻镇江,拔之,号令明肃, 城中宴然。授淮兴翼统军元帅。
寻拜征虏大将军。达尤长于谋略,所至不扰,即获壮士与谍,结以恩义而为己用。由此多乐附大将军者。至是,太祖谕诸将御军持重有纪律,战胜攻取得为将之体者,莫如大将军达。洪武元年,太祖即帝位,以达为右丞相,册立皇太子,以达兼太子少傅。
每岁春出,冬暮召还,以为常。还辄上将印,赐休沐,宴见欢饮,有布衣兄弟称,而达愈恭慎。帝尝从容言:“徐兄功大,未有宁居,可赐以旧邸。”旧邸者,太祖为吴王时所居也。达固辞。一日,帝与达之邸,强饮之醉,而蒙之被,舁卧正寝。达醒,惊趋下阶,俯伏呼死罪。帝觇之,大悦。乃命有司即旧邸前治甲第,表其坊曰“大功”。胡惟庸为丞相,欲结好于达,达薄其人,不答则赂达阍者福寿使图达。福寿发之,达亦不问;惟时时为帝言惟庸不任相。后果败,帝益重达。十七年,太阴犯上将,帝心恶之。达在北平病背疽,稍愈,帝遣达长子辉祖赍敕往劳,寻召还。明年二月,病笃,遂卒,年五十四。帝为辍朝,临丧悲恸不已。
达言简虑精在军令出不二诸将奉持凛凛而帝前恭谨如不能言善拊循与下同甘苦士无不感恩效死以故所向克捷尤严戢部伍,所平大都二,省会三,郡邑百数,闾井宴然,民不苦兵。归朝之日,单车就舍,延礼儒生,谈议终日,雍雍如也。帝尝称之田:“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中正无疵,昭明乎日月,大将军一人而已。”
(节选自《明史·徐达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达言简虑精/在军令岀不二/诸将奉持凛凛/而帝前恭谨如不能言/善拊循/与下同甘苦/士无不感恩效死/以故所向克捷/
B.达言简虑精/在军/令出不二/诸将奉持凛凜/而帝前恭谨如不能言/善拊循/与下同甘苦/士无不感恩效死/以故所向克捷/
C.达言简虑精/在军令出不二/诸将奉持凛凛/而帝前恭谨如/不能言善拊循/与下同甘苦/士无不感恩效死/以故所向克捷/
D.达言简虑精/在军/令出不二/诸将奉持凛凛/而帝前恭谨如/不能言善拊循/与下同甘苦/士无不感恩效死/以故所向克捷/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是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等。
B.“洪武”是年号,古代帝王用来纪年,汉武帝即位后首创,此后形成制度,一个皇帝只能有一个年号。
C.“休沐”,休息洗沐,犹休假,是古代官员的休假制度。汉代规定官员五日一休沐,唐朝时改为“旬休”或者“旬假”。
D.“敕”,中国古代帝王诏令文书的名称之一,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如“敕令”即皇帝下的命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达有情有义。太祖被孙德崖的军队抓住,徐达挺身而出代替太祖,太祖才能脱身,最终徐达也获免逃脱。
B.徐达恭敬谨慎。太祖要把自己做吴王时所用的旧居赐给徐达居住,徐达却坚决地予以拒绝。
C.徐达深受重用。徐达五十四岁因病去世,太祖因此停止临朝听政,亲临丧礼悲恸不已。
D.徐达治军严格。徐达对部队要求非常严格,所平元都二个,省会三个,郡邑数以百计,各地街巷置办宴席犒劳军队,百姓从不以当兵为苦。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达尤长于谋略,所至不扰,即获壮士与谍,结以恩义而为己用。
(2)胡惟庸为丞相,欲结好于达,达薄其人,不答,则赂达阍者福寿使图达。

同类题3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黄宗载,字厚夫,丰城人。洪武三十年进士。授行人。奉使四方,未尝受馈遗,累迁司正。

永乐初,以荐为湖广按察司佥事。巨奸宿猾多谪戍铜鼓五开间阴持官吏短长宗载榜数其罪曰不改必置之法众莫敢犯。武陵多戎籍,民家虑与为婚姻,徭赋将累己,男女至年四十尚不婚。宗载以理谕之,皆解悟,一时婚者三百余家。邻邑效之,其俗遂变。征诣文渊阁修《永乐大典》。书成,受赐还任。董造海运巨舰数十艘,事办而民不扰。车驾北征,征兵湖广,使者贪暴失期。宗载坐不举劾,谪杨青驿驿夫。

寻起御史,出按交阯。时交阯新定,州县官多用两广、云南举人及岁贡生员之愿仕远方者,皆不善抚字。宗载因言:“有司率不称职。若俟九年黜陟,恐益废弛。请任二年以上者,巡按御史及两司核实举按以闻。”帝是之。及归,行李萧然,不携交阯一物。尚书黄福语人曰:“吾居此久,所接御史多矣,惟宗载知大体。”丁祖母忧,起复,改詹事府丞。

洪熙元年,擢行在吏部侍郎。少师蹇义领部事,宗载一辅以正。宣德元年,奉命清军浙江。三年,督采木湖湘。英宗初,以侍郎罗汝敬巡抚陕西,坐事戴罪办事。汝敬妄引诏书复职,而吏部不言,为御史所劾,宗载及尚书郭琎俱下狱。未几,得释,迁南京吏部尚书。居九年,乞休。章四上,乃许。九年七月,卒于家,年七十九。宗载持廉守正,不矫不随,学问文章俱负时望。公卿大夫齿德之盛,推宗载云。

(选自《明史·黄宗载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巨奸宿猾/多谪戍铜鼓/五开间/阴持官吏/短长宗载/榜数其罪/曰/不改必置之法/众莫敢犯
B.巨奸宿猾/多谪戍铜鼓/五开间/阴持官吏短长/宗载榜数其罪/曰/不改/必置之法/众莫敢犯
C.巨奸宿猾多/谪戍铜鼓/五开间/阴持官吏/短长宗载榜/数其罪曰/不改必置之/法众莫敢犯
D.巨奸宿猾多/谪戍铜鼓/五开间/阴持官吏短长/宗载榜数/其罪曰不改必置之法/众莫敢犯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举劾,官吏代表国家控告犯罪,负有纠举犯罪责任的官吏主动纠举犯罪,形成案件;也指列举罪状,加以弹劾。
B.岁贡生,明清时每年或二三年从各府、州、县学中选送生员升入国子监就读,称为岁贡;如此录用的读书人便是“岁贡生”。
C.有司,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故称“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也可泛指官吏。
D.乞休,指的是中国古代官员基于某种原因向朝廷主动请求暂时停职休整的一种行为,与“挂冠”“致仕”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宗载先是被征召编修《永乐大典》有功,受到赏赐回到任上。但在驾车北征时却放纵士卒贪暴导致延误日期,被贬谪为杨青驿的驿夫。
B.交阯刚被平定时,州县官员中两广、云南的举人以及愿意到远方任官的岁贡生居多,他们不善于安抚百姓,于是黄宗载上书请求修正。
C.黄宗载为官清廉,奉命出使时不曾接受馈赠,从交阯回来时“行李萧然”。尚书黄福称赞他识大体。
D.因侍郎罗汝敬妄引诏书内容,黄宗载被下狱,不久获释升为南京吏部尚书。后来他多次请求退休才被批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董造海运巨舰数十艘,事办而民不扰。
(2)宗载持廉守正,不矫不随,学问文章俱负时望。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熊浃,宇悦之,南昌人。正德九年进士。授礼科给事中。宁王宸濠将为变,浃与同邑御史熊兰草奏,授御史萧准上之。濠仓卒举事,卒败,本两人早发之力。出核松潘边饷。副总兵张杰倚江彬势,赃累巨万,诱杀熟番上功启边衅,箠死千户以下至五百人。又尝率家众遮击副使胡澧。抚、按莫敢言。浃至,尽发其状,杰遂褫职。嘉靖初,由右给事中出为河南参议。外艰归。六年,服阕,召修《明伦大典》。超擢右佥都御史,协理院事。明年四月迁大理寺卿,俄迁右副都御史。《大典》成,转左。八年二月遂擢右都御史,掌院事。京师民张福诉里人张柱杀其母,东厂以闻,刑部坐柱死。不服,福姊亦泣诉官,谓母福自杀之,其邻人之词亦然。诏郎中魏应召覆按,改坐福。东厂奏法司妄出人罪,帝怒,下应召诏狱。浃是应召议,执如初。帝愈怒,褫浃职。给事中陆粲、刘希简争之,帝大怒,并下两人诏狱。侍郎许赞等遂抵柱死,应召及邻人俱充军,杖福姊百,人以为冤。当是时,帝方深疾孝、武两后家,柱实武宗后家夏氏仆,故帝必欲杀之。浃家居十年。至帝幸承天与近臣论旧人,乃召为南京礼部尚书,改兵部,参赞机务。二十一年召为兵部尚书,掌都察院事。居二年代许赞为吏部尚书帝于禁中筑乩仙台间用其言决威福浃论其妄帝大怒欲罪之以前议礼故不遽斥。二品六年满,加太子太保,坐事夺俸者再。浃知帝意终不释,遂称病乞休。帝大怒,褫职为民。又十年卒。浃少有志节,自守严。虽由议礼显,然不甚党比,尤爱护人才,故其去吏部也,善类多思之。隆庆初,复官,予祭葬,谥恭肃。

(节选自《明史•熊浃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居二年/代许赞为吏部尚书/帝于禁中筑乩仙台间用/其言决威福/浃论其妄/帝大怒/欲罪之以前议礼/故不遽斥/
B.居二年代/许赞为吏部尚书/帝于禁中筑乩仙台/间用其言决威福/浃论其妄/帝大怒/欲罪之以前议礼/故不遽斥/
C.居二年代/许赞为吏部尚书/帝于禁中筑乩仙台间用/其言决威福/浃论其妄/帝大怒/欲罪之/以前议礼故不遽斥/
D.居二年/代许赞为吏部尚书/帝于禁中筑乩仙台/间用其言决威福/浃论其妄/帝大怒/欲罪之/以前议礼故不遽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御史,古代监察官,历来负责纠察弹劾朝廷、诸侯官吏的失职和不法行为。
B.东厂,即东缉事厂,明代设立的特权监察机构,由皇帝的亲信宦官担任首领。
C.兵部,隋唐至明清中央行政机构的六部之一,掌管武官选用及兵藉、兵械、军令等。
D.谥,古代帝王、官员等死后,由后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给的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熊浃尽责尽力,忠于朝廷。宁王朱宸濠意图发动叛乱,担任礼科给事中的熊浃与同乡熊兰一起草拟奏章,通过御史萧淮上报朝廷。
B.熊浃不畏权势,正直敢言。张杰依仗江彬势力,胡作非为,无人敢言,熊浃却将其抓捕革职;张柱案中,熊浃不惧冒犯龙颜,支持魏应召。
C.熊浃坚守志节,仕途坎坷。熊浃年轻时候就有志节,自我要求严格,一生中不结党营私,不苟且违心,多次遭罚,最后被革职为民。
D.熊浃富有才华,爱护人才,甚有口碑。熊浃一生在礼部、兵部、吏部等多部门任职,颇有建树,还曾编撰《明伦大典》。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东厂奏法司妄出人罪,帝怒,下应召诏狱。浃是应召议,执如初。
(2)虽由议礼显,然不甚党比,尤爱护人才,故其去吏部也,善类多思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杨士奇,泰和人。建文初,集诸儒修《太祖实录》,士奇已用荐征授教授当行,王叔英复以史才荐。遂召入翰林,充编纂官。永乐五年,广东布政使徐奇载岭南土物馈廷臣,或得其目籍以进。帝阅无士奇名,召问。对曰:“奇赴广时群臣作诗文赠行臣适病弗预以故独不及令受否来可知且物微当无他度”帝遽命毁籍。六年,帝北巡,命与蹇义、黄淮留辅太子。太子喜文辞,王汝玉以诗法进。士奇曰:“殿下当留意六经,暇则观两汉诏令。诗小技,不足为也。”太子称善。初,帝起兵时,汉王数力战有功。帝许以事成立为太子。既而不得立,怨望。帝又怜赵王年少,宽异之。由是两王合而间太子,帝颇心动。九年还南京,召士奇问监国状。士奇以孝敬对,且曰:“殿下天资高,存心爱人,决不负陛下托。”帝悦。十二年,帝北征。士奇仍辅太子居守。汉王谮太子益急。帝还,以迎驾缓,尽征东宫官黄淮等下狱。士奇后至,宥之。行在诸臣交章劾士奇不当独宥,遂下锦衣卫狱,寻释之。仁宗即位,擢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初,帝监国时,甚憾御史舒仲成,至是欲罪之。士奇曰:“陛下即位,诏向忤旨者皆得宥。若治仲成,则诏书不信,惧者众矣。”或有言大理卿虞谦言事不密。帝怒,降一官。士奇为白其罔,得复秩。又大理少卿弋谦以言事得罪。士奇曰:“谦应诏陈言。若加之罪,则群臣自此结舌矣。”帝立进谦副都御史,而下敕引过。英宗即位。士奇既耄,子稷傲很,尝侵暴杀人。复有人发稷横虐数十事,遂下之理。士奇以老疾在告,天子恐伤士奇意,降诏慰勉。士奇感泣,忧不能起。卒,年八十。赠太师,谥文贞。
(节选自《明史·杨士奇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奇赴广时/群臣作诗文赠行/臣适病弗预/以故独不及/今受否未可知/且物微/当无他意/
B.奇赴广/时群臣作诗文赠行/臣适病弗预/以故独不及/今受否未可/知且物微/当无他意/
C.奇赴广/时群臣作诗文赠行/臣适病/弗预以故独不及/今受否未可知/且物微/当无他意/
D.奇赴广时/群臣作诗文赠行/臣适病/弗预以故独不及/今受否未可知/且物微/当无他意/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文是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一位皇帝所用年号可多达十几个。
B.太子指古代帝王的已确定继承帝位或王位的儿子,封建时代的皇太子地位仅次皇帝
C.六经指经过孔子整理并传授的六部古籍,具体包括《诗冰《书》礼》易》乐》《春秋》。
D.礼部为六部之一,负责掌管典礼事务与科举、赋税等事,长官称礼部尚书、礼部侍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士奇史才出众,而不看重诗才。他凭借史学才华被举荐进入官场,参与辅佐太子时,曾经劝诫太子不要学习诗法小技。
B.杨士奇力辅太子,卷入宫廷斗争。汉王和赵王联手挑拨皇帝和太子的关系,杨士奇坚决与他们斗争,并因此被关押很久。
C.杨士奇为人正直,维护朝臣。他劝谏皇帝遵行即位时颁布的诏书,宽恕曾经忤逆的臣子;又为虞谦辩白,还帮弋谦免罪
D.杨士奇忠君报国,然而治家不严。他深受数朝皇帝的信任,肩负重任;儿子杨稷傲慢凶暴,最终因为欺凌、杀人而被逮捕。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帝监国时,甚憾御史舒仲成,至是欲罪之。
(2)土奇以老疾在告,天子恐伤土奇意,降诏慰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