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许骧,字允升,世家蓟州。祖信,父唐,世以财雄边郡。后唐之季,唐知契丹将扰边,白其父曰:“今国政废弛,狄人必乘衅而动,则朔、易之地,民罹其灾。苟不即去,且为所虏矣。”信以资产富殖,不乐他徙,唐遂潜赍百金而南。未几,晋祖革命,果以燕、蓟赂契丹,唐归路遂绝。尝拥商赀于汴、洛间,见进士缀行而出,窃叹曰:“生子当令如此!”因不复行商,卜居睢阳,娶李氏女,生骧,风骨秀异。唐曰:“成吾志矣!”
骧十三,能属文,善词赋。骧太平兴国初诣贡部,与吕蒙正齐名,太宗尹京,颇知之。及廷试,擢甲科,解褐将作监丞、通判益州,赐钱二十万。迁右赞善大夫。会罢副使,徙知鄜州。召还,为比部员外郎。雍熙二年,改江南转运副使。洪、吉上供运船水损物,主吏惧罪,故覆舟,鞫狱者按以欺盗,当流死者数百人。骧驰往讯问,得其情实以闻,多获轻典,优诏褒之。又上言:“劫盗配流,遇赦得原,还本乡,雠告捕者,多所杀害,自今请以隶军。”诏可。迁正使。端拱初,拜主客郎中,俄徙知福州。累表求还,不俟报,入朝,召对便殿,延问良久。改兵部郎中上言蜀民浮窳易摇宜择忠厚者抚之为预备既而李顺叛众颇服其先见。命知审官院,迁御史中丞,以疾固让,不许。占谢日,命坐劳问,出良药赐之曰:“此朕所服得验者。”后骧以久病不能振职。真宗即位,改兵部侍郎。屡求小郡养疾,因入朝失仪,为御史所纠,特诏不问,命知单州。咸平二年卒,年五十七。赠工部尚书。
(节选自《宋史·许骧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改兵部郎中/上言蜀民/浮窳易摇/宜择忠厚者抚之/为预备/既而李顺叛众/颇服其先见
B.改兵部郎中/上言/蜀民浮窳易摇/宜择忠厚者抚之/为预备/既而李顺叛众/颇服其先见
C.改兵部郎中/上言蜀民/浮窳易摇/宜择忠厚者抚之/为预备/既而李顺叛/众颇服其先见
D.改兵部郎中/上言/蜀民浮窳易摇/宜择忠厚者抚之/为预备/既而李顺叛/众颇服其先见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狄人,古代汉族称四方的少数民族分别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狄人即北狄。
B.廷试,指中国封建王朝科举制度中由皇帝亲发策问,在殿廷上举行的考试。
C.配流,是古代惩治犯人的一种刑罚,指把犯人发配、流放到偏远的地方。
D.赠,指古代朝廷对功臣的先人或本人死后追封爵位官职,与“谥”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许骧生于富家,自幼颇有才华。他的祖辈和父辈极为富足,以财力雄厚闻名;他自幼颇有风骨,文章词赋皆极为精通。
B.许骧进士出身,仕途平衡顺利。他参加廷试,考中甲科;他调任福州知州时,能够安于职守,尽心工作,最后官至兵部侍郎。
C.许骧用典宽仁,处事分寸得当。他处理供运船一案时,让很多被判重刑的人得到了从轻处罚;对流配犯人遇赦回乡对告发逮捕他们的人进行打击报复的现象提出中肯意见。
D.许骧忠诚可靠,备受皇帝器重。他时时以国家和百姓为重,虑事周全,颇有远见;他有病在身,皇帝亲自慰问,并赐以良药,恩宠有加。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信以资产富殖,不乐他徙,唐遂潜赍百金而南。
(2)尝拥商赀于汴、洛间,见进士缀行而出,窃叹曰:“生子当令如此!”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王羲之《兰亭集序》)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2-02 10:35:3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人也。初,北见袁绍,谓绍谋臣辛评、郭图曰:“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于是遂去之。太祖与荀彧书曰:“自志才亡后,莫可与计事者。汝、颍固多奇士,谁可以继之?”彧荐嘉。召见,论天下事。太祖曰:“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也。”
征吕布。时士卒疲倦,太祖欲引军还,嘉说太祖急攻之,遂禽布。
孙策闻太祖与袁绍相持于官渡,将渡江北袭许。众闻皆惧,嘉料之曰:“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策临江未济,果为许贡客所杀。
从破袁绍,绍死,又从讨谭、尚于黎阳,连战数克。诸将欲乘胜遂攻之,嘉曰:“袁绍爱此二子,莫适立也。有郭图、逢纪为之谋臣,必交斗其间,还相离也。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不如南向荆州若征刘表者,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太祖曰:“善!”乃南征。军至西平,谭、尚果争冀州。
太祖将征袁尚及三郡乌丸,诸下多惧刘表使刘备袭许以讨太祖,嘉曰:“表坐谈客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
后太祖征荆州还,于巴丘遇疾疫,烧船。叹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节选自《三国志》)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
B.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
C.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
D.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忧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古婴儿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取名。而男子20岁行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许嫁行笄礼时取字。“字”往往是“名”的解释或补充,与“名”相表里,故“字”又称作“表字”。
B.敬称,也叫“尊称”,是尊敬对方的称谓。例如,对君主称“大王”“陛下”,对去世的皇帝称“太宗”“太祖”等谥号,对官员或尊长称“公”“君”“子”,对平辈或朋友称字、号,对老师称“夫子”“先生”,都是敬称。
C.九州,中国中原上古行政区划,对于九州的具体分布说法不一,比较常见的九州划分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文中的冀州、荆州,都属于这种行政区划。后来九州又有泛指全中国的意思。
D.“前四史”是“二十四史”中的前四部史书,包括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东汉班固的《汉书》、南朝范晔的《后汉书》以及西晋陈寿的《三国志》。这四部史书都是纪传体史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嘉渴望得遇一位能用人、善用人的贤主,曹操渴望得到一位助自己成就伟大功业的贤才。两人相见后,互相欣赏,成就一段佳话。可见,郭嘉、曹操都有识人之才。
B.郭嘉的军事才能非同凡响,他能准确地判断形势,扭转战局,例如,征讨吕布时,他面对士兵疲惫主上有退兵之意的不利情势,力劝主上急攻,最后擒住了吕布。
C.郭嘉认为曹操不必惧怕孙策乘火打劫。他认为孙策新并江东后,诛杀了江东的英雄豪杰,必遭这些人的手下反扑。孙策最后死于许贡的宾客之手,就印证了郭嘉的判断。
D.郭嘉认为袁绍没有决断力,很难成大事。文章提到,袁绍对袁谭、袁尚都喜爱,对继承人的确立迟疑不决,导致后来袁谭、袁尚互相争斗,不能团结御敌,就说明了这一点。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
(2)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褚翔,字世举,河南阳翟人。曾祖渊,齐太宰文简公,佐命齐室。祖蓁,太常穆子。父向,字景政。年数岁,父母相继亡没,向哀毁若成人者,亲表咸异之。既长,淹雅有器量。
高祖践阼,选补国子生。起家秘书郎,迁太子舍人、尚书殿中郎。出为安成内史,还除太子洗马、中舍人,累迁太尉从事中郎、黄门侍郎、镇右豫章王长史。顷之,入为长兼侍中,向风仪端丽,眉目如点,每公庭就列,为众所瞻望焉。大通四年出为宁远将军北中郎庐陵王长史三年卒官外兄谢举为制墓铭其略曰弘治①推华子嵩惭量酒归月下风清琴上论者以为拟得其人。
翔初为国子生,举高第。丁父忧。服阕,除秘书郎,累迁太子舍人、宣城王主簿。中大通五年,高祖宴群臣乐游苑,别诏翔与王训为二十韵诗,限三刻成。翔于坐立奏,高祖异焉,即日转宣城王文学,俄迁为友。时宣城友、文学加它王二等,故以翔超为之,时论美焉。
出为义兴太守。翔在政洁已,省繁苛,去浮费,百姓安之。郡之西亭有古树,积年枯死。翔至郡,忽更生枝叶,百姓咸以为善政所感。及秩满,吏民诣阙请之,敕许焉。寻征为吏部郎,去郡,百姓无老少追送出境,涕泣拜辞。
翔居小选②公清,不为请属易意,号为平允。俄迁侍中,顷之转散骑常侍,领羽林监,侍东宫。出为晋陵太守,在郡未期,以公事免。俄复为散骑常侍,侍东宫。太清二年,迁守吏部尚书。其年冬,侯景围宫城,翔于围内丁母忧,以毁卒,时年四十四。诏赠本官。
翔少有孝性。为侍中时,母疾笃,请沙门祈福。中夜忽见户外有异光,又闻空中弹指,及晓,疾遂愈。咸以翔精诚所致焉。
节选自《梁史• 褚翔传》
(注)①弘治:即杜弘治,古代美男;②小选:吏部郎的别称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大通四年/ 出为宁远将军北中郎庐陵王长史/ 三年卒官/ 外兄谢举为制墓铭/ 其略曰/弘治推华/ 子嵩惭量/ 酒归月下/ 风清琴上/ 论者以为拟得其人。
B.大通四年出/ 为宁远将军北中郎/ 庐陵王长史三年/ 卒官/ 外兄谢举为制墓铭/ 其略曰/弘治推/ 华子嵩/ 惭量酒/ 归月下/ 风清琴/ 上论者以为拟得其人。
C.大通四年/ 出为宁远将军北中郎庐陵王长史三年/ 卒官/ 外兄谢举为制墓铭其略/ 曰/弘治推华/ 子嵩惭量/ 酒归月下风清/ 琴上论者以为拟得其人。
D.大通四年出/ 为宁远将军北中郎庐陵王/ 长史三年卒官/ 外兄谢举为制墓铭/ 其略曰/弘治推华/ 子嵩惭量/ 酒归月下 / 风清琴上/ 论者以为拟得其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洗马,洗,通假于“先”,洗马也就是先马,意思是在马前做先导,是规谏太子的官职。例如晋代的李密,唐朝的魏征等。
B.“服阙” 指古人在朝中为官,若遇父母去世,一般回家守孝服丧三年,待丧期满,除去孝服,才可以重新出来做官。
C.“践阼”,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阼阶上为主位,后称皇帝“ 即位”“ 登基”为“践阼”,后来封侯也可以使用。
D.国子生又称国学生,也包括在国子监肄业的学生。国子生主要是官员的子弟,他们多数会参加科举入仕,也有被直接授予官职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褚向几岁的时候,父母相继去世。他哀痛欲绝,面容消瘦,亲戚们都感到惊异,等到长大后,他学识渊博性情儒雅有气量。
B.禇翔文才出众。梁武帝越级提拔他为宣城王文学之后,一次,梁武帝在乐游苑召集群臣宴饮,下诏命褚翔和王训作二十韵诗,褚翔一挥而就。
C.褚翔为官清廉。在地方,他廉洁自守,减少繁杂苛刻的政令,废除不必要的开支;在吏部,他公正清廉,不因别人的请托而改变自己的主张。
D.褚翔深受百姓爱戴。他被征召为吏部郎,离开郡县时,百姓无论老少都追随着送他出境,人们哭泣着与他拜别告辞。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翔至郡,忽更生枝叶,百姓咸以为善政所感。及秩满,吏民诣阙请之,敕许焉。
(2)为侍中时,母疾笃,请沙门祈福。中夜忽见户外有异光,又闻空中弹指,及晓,疾遂愈。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褚渊,字彦回,河南阳翟人也。父湛之,骠骑将军,尚宋武帝女始安哀公主。渊少有世誉,复尚文帝女南郡献公主,姑侄二世相继。湛之卒,渊推财与弟,唯取书数千卷。袭爵都乡侯。历中书郎,司徒右长史,吏部郎。宋明帝践祚(即位),加领太子屯骑校尉,不受。迁侍中,知东宫事。转吏部尚书,寻领太子右卫率,固辞。
薛安都以徐州叛虏,频寇淮、泗,遣渊慰劳北讨众军。渊还启帝言:“盱眙以西,戎备单寡,宜更配衣。汝阴、荆亭并已围逼,安丰又已不守,寿春众力,止足自保。若使游骑扰寿阳,则江外危迫。历阳、瓜步、钟离、义阳皆须实力重戍,选有干用者处之。”帝在藩,与渊以风素相善。及即位,深相委寄,事皆见从。
渊美仪貌,善容止,俯仰进退,咸有风则。每朝会,百僚远国使莫不延首目送之。宋明帝尝叹曰:“褚渊能迟行缓步,便持此得宰相矣。”寻加尚书令。渊涉猎谈议,善弹琵琶。世祖在东宫,赐渊金镂柄银柱琵琶。性和雅有器度,不妄举动。宅尝失火,烟焰甚逼,左右惊扰,渊神色怡然,索舆来徐去。轻薄子颇以名节讥之,以渊眼多白精,谓之“白虹贯日”,言为宋氏亡征也。
顷之寝疾。上相星连有变,渊忧之,表逊位。又因王俭及侍中王晏口陈于世祖,世祖不许。又启曰:“臣顾惟凡薄,福过灾生,未能以正情自安,远惭彦辅。既内怀耿介,便觉晷刻难推。叨职未久,首岁便婴疾笃,尔来沈痼,频经危殆,弥深忧震。陛下曲存迟回,或谓佥议同异,此出于留慈每过,爱欲其荣。臣年四十有八,叨忝若此,以疾陈逊,岂骇听察!总录之任,江左罕授,上邻亚台,升降盖微。今受禄弗辞,退绌斯愿,于臣名器,非曰贬少。万物耳目,皎然共见,宁足仰延圣虑,稍垂矜惜。臣若内饰廉誉,外循谦后,此则宪书行劾,刑网是肃。臣赤诚不能行,亦幽明所不宥。区区寸心,归启以实。自吝寸阴,实愿万倍尧世。昔王弘固请,乃于司徒为卫将军,宋氏行之不疑,当时物无异议。以臣方之,曾何足说。伏愿恢阐宏猷,赐开亭造,则臣死之日,犹生之年。”乃改授司空,领骠骑将军,侍中、录尚书如故。
薨,家无余财,负债至数十万。诏曰:“司徒奄至薨逝,痛怛恸怀,比虽尫瘵,便力出临哭。”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盱眙以西/戎备单寡/宜更配衣汝阴/已围逼安丰/又已不守寿春/众力止足自保/若使游骑扰寿阳/则江外危迫。
B.盱眙以西/戎备单寡/宜更配衣汝阴/已围逼/安丰又已不守/寿春众力/止足自保/若使游骑扰寿阳/则江外危迫。
C.盱眙以西/戎备单寡/宜更配衣/汝阴已围逼/安丰又已不守/寿春众力/止足自保/若使游骑扰寿阳/则江外危迫。
D.盱眙以西/戎备单寡/宜更配衣/汝阴已围逼/安丰又已不守寿春/众力止足自保/若使游骑扰寿阳/则江外危迫。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骠骑将军,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时始置,以霍去病为之,金印紫绶,位同三公。东汉各代沿置后,有时加'大',可称"骠骑大将军"。骠骑将军为二品或从一品,一般低于大将军,西汉霍去病例外(与大将军等秩禄)。《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骠骑“piào qí”(旧读piào jì)
B.东宫,东宫是中国古代宫殿指称,因方位得名。古代储君(太子)多居住东宫,后借指居住东宫的太子,用作称呼太子的专用名词。因“东”时属春,色属“青”,故又称“春宫”、“青宫”;国储所居,故又曰“储宫”。【此外还可指①太后住处:因太后的长乐宫在未央宫东,故称。②嫔妃妾媵住处。】
C.逊位,或称退位,犹让位,是指帝王君主或其他统治者(通常特指世袭产生的统治者)放弃自己的职务和地位的行为。亦可指官员退离所任的职位。
D.伏愿:俯伏地希望,为表示愿望的敬辞。 多作奏疏用语。类似的词语还有“伏惟”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褚渊少有才华,嗜书好学。他年少时就受世人称誉,父亲去世后,家中财物他丝毫不取,全部让给了弟弟,只要了几千卷书。
B.褚渊气度风雅,处变不惊。家中突发大火,众人皆惊慌恐惧不已,他却泰然处之,指挥家人灭火,待火灭后乘舆离开。
C.褚渊命运坎坷。赤诚忠心。他受职头一年就患了重病,后来病情更加严重,几次都有死去的危险;他感恩皇上赏识,甘愿退让而不慕虚名。
D.褚渊深受皇恩,廉洁自持。他死时,皇上虽然孱弱多病,但仍然为其痛哭哀伤;他死后家中不仅没有积蓄,反而负债累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渊美仪貌,善容止,俯仰进退,咸有风则。
(2)又因王俭及侍中王晏口陈于世祖,世祖不许。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括字存中,以父任为沭阳主簿。擢进士第,为馆阁校勘,迁提举司天监。日官皆市井庸贩,法象图器,大抵漫不知。括始置浑仪、景表、五壶浮漏,招卫朴造新历,分方技科为五,后皆施用。淮南饥,遣括察访,发常平钱粟,疏沟渎,治废田,以救水患。迁太常丞、同修起居注。时市易司患蜀盐之不禁,欲尽实私井而辇解池盐给之。括侍帝侧,帝问蜀盐事,对曰:“一切实私井而运解盐使一出于度售诚善然患万热夷界小井尤多不可猝绝也势须列候加警臣恐得不足偿费。”帝领之。辽萧禧来理河东黄嵬地,曰:“必得请而后反。”括诣枢密院阋故牍,得顷岁所议疆地书,以画图示禧,禧议始屈。至契丹庭,契丹相杨益戒来就议。括得地讼之籍数十,预使吏士诵之,益戒有所问,则顾吏举以答。他日复问,亦如之。益戒无以应,谩曰:“数里之地不忍,而轻绝好乎?”括曰:“师直为壮,曲为老。今北朝弃先君之大信,以威用其民,非我朝之不利也。”凡六会,契丹知不可夺,遂舍黄嵬而以天池请。括乃还,为《使契丹图抄》上之。复龙图阁待制、知审官院,又出知青州,未行,改延州。至镇,悉以别賜钱为酒,命廛市良家子驰射角胜,有轶群之能者,自起酌酒以劳之,边人欢激。越岁,得彻札超乘者千余,皆补中军义从,威声雄他府。括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又纪平日与宾客言者为《笔谈》,多载朝廷故实、者旧出处,传于世。
(节选自《宋史·沈括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切实私井而运解盐/使一出于官售/诚善/然忠/万/戎/泸间夷界小井尤多/不可猝绝也/势须列候加警臣/恐得不足偿费/
B.一切实私井而运解盐/使一出于官售/诚善/然忠/万/戎/泸间夷界小井尤多/不可猝绝也/势须列候加警/臣恐得不足偿费/
C.一切实私井而运/解盐使一出于官售/诚善/然忠/万/戎/泸间夷界小井尤多/不可猝绝也/势须列候加警/臣恐得不足偿费/
D.一切实私井而运/解盐使一出于官售/诚善/然忠/万/戎/泸间夷界小并尤多/不可猝绝也/势须列候加警臣/恐得不足偿费/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提举司天监,是司天监的长官,司天监在宋代负责观察天象、编写历书等事务。
B.常平,指常平仓,是政府为调节粮价,储粮备荒以供应官需民食而设置的粮仓。
C.先君,一般指的是自己的祖先或已故的父亲,此处特指宋王朝已经逝世的皇帝。
D.出知,指我国古代在京师任职的官员被朝廷派到地方上去担任知州、知事等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沈括体恤民情,做事务实灵活。在淮南发生饥荒时,他积极组织开展救灾活动;对填封四川私人盐井一事,他从实际出发提出反对意见,得到皇帝支持。
B.沈括未雨绸缪,不辱外交使命。他预先找出宋辽边界土地争讼的档案数十件,让吏士背熟,使他们对辽官的提问对答如流,辽国只好在领土上做出让步
C.沈括戍守边疆,重视边防工作。在担任延州知州时,他召集边民子弟开展骑马射箭比赛活动,从中选拔出精锐之士,使当地的边防力量得到有力的加强
D.沈括学识广博,科学贡献突出。他通晓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等学问,精通观测仪器,招请人修成新历法,编写的《梦溪笔谈》流传于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益戒无以应,谩曰:“数里之地不忍,而轻绝好乎?”
(2)有轶群之能者,自起酌酒以劳之,边人欢激。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应麟,字伯厚,庆元府人,九岁通《六经》,淳祐元年举进士,从王野受学。调西安主薄,民以年少易视之,输赋后时。应麟白郡守,绳以法,遂立办丁父忧,服除,调扬州教授。初,应麟登第,言曰:"今之事举子业者,沽名誉,得则一切委弃,制度典故漫不省,非国家所望于通儒。"于是闭门发愤,誓以博学宏辞科自见,假馆阁书读之。宝佑四年中是科。应麟与弟应凤同日生,开庆元年亦中是科,诏褒谕之。 帝御集英殿策士,召应麟覆考。考第既上,帝欲易第七卷置其首。应麟读之,乃顿首曰:"是卷古谊若龟镜,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士贺。"遂以第七卷为首选。及唱名,乃文天祥也。召为太常博士,擢秘书郎,俄兼沂靖惠王府教授。彗星见,应诏极论执政、侍从、台谏之罪,积私财、行公田之害。度宗即位,摄礼部郎官,草百官表。旧制请听政四表已上一夕入临宰臣谕旨增撰三表应麟操笔立就丞相总护还辞位表三道使者立以俟应麟从容授之丞相惊服即授兼礼部郎官、兼直学士院。寻转尚书兼给事中。左丞相留梦炎用徐囊为御史,擢江西制置使黄万石等,应麟缴奏曰:"囊与梦炎同乡,有私人之嫌,万石粗戾无学,南昌失守,误国罪大。今方欲引以自助,善类为所搏噬者,必携持而去。吴浚贪墨轻躁,岂宜用之?况梦炎舛令慢谏,谠言弗敢告,今之卖降者,多其任用之士。"疏再上,不报。出关俟命,再奏曰:“因危急而紊纪纲,以偏见而咈公议,臣封驳不行,与大臣异论,势不当留。”疏入,又不报,遂东归。诏中使谭纯德以翰林学士召,识者以为夺其要路,宠以清秩,非所以待贤者。应麟亦力辞,后二十年卒。

(节选自《宋史·王应麟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旧制/请听政/四表已上一/夕入临/宰臣谕旨增撰三表/应鱗操笔立就/丞相总护还/辞位表三道/使者立以 俟/应麟从容授之/丞相惊服
B.旧制/请听政/四表己上/一夕入临/宰臣谕旨增撰三表/应麟操笔立就/丞相总护还辞位表三道/使者立以 俟应鱗/从容授之/丞相惊服
C.旧制/请听政/四表已上/一夕入临/宰臣谕旨增撰三表/应覷操笔立就/丞相总护还/辞位表三道/使者立以 俟/应麟从容授之/丞相惊服
D.旧制/请听政/四表己上/一夕入临/宰臣谕旨增撰三表/应麟操笔立就/丞相总护还/辞位表三道/使者立以 俟应麟/从容授之/丞相惊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父忧,遭逢父亲丧事。朝廷官员在位期间,如若父母去世,则无论此人任何官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都应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孝一年,这叫丁忧.
B.太常博士,三国魏文帝初置太常博士,掌撰定五礼,议定王公大臣谥法等事。晋以后沿置,职称清要,而品级不髙。宋太常博士职守同前代。
C.御史是记亊之官兼纠察之职。秦汉称为侍御史,秦以御史大夫为侍御史之长,历代监察官的首长或为御史大夫,或为御史中丞等。
D.翰林学士,唐代建学士院,入院的称为翰林学士,专掌皇帝的机密诏令,被认为是“清要显美”之官。宋代学士院改称翰林学士院。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应麟好学不辍。王应麟不认同一些人只把学问作为敲门砖的做法,他在考中进士后,仍勤奋读书. 还借来馆阁中的书阅读。
B.王应麟体察圣意。王应麟受命参与策士的复试工作,因皇帝想把第七卷放在第一名,于是王应鱗也大大夸赞了一番第七卷的作者。
C.王应麟敢于直言,彗星出现后,王应麟详尽地论述执政、侍从、台谏的罪责:王应麟也曾严厉地批评左丞相留梦炎。
D.王应麟不恋权位。王应麟任尚书兼任给事中时,奏疏数次呈上,皇帝都没有答复,王应麟辞官归去。 后来皇帝派人去召回他,他也没有答应。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民以年少易视之,输赋后时。应麟白郡守,绳以法,遂立办。
⑵况梦炎舛令慢谏,谠言弗敢告,今之卖降者,多其任用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