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①张淳,字希古,桐城人。隆庆二年进士,授永康知县。吏民多贴,连告罢七令。淳至,日夜阅案牍。讼者数千人,剖决如流,吏民大骇,服,讼浸减。凡赴控者,淳即示审期,两造如期至,片晷分析无留滞。乡民裹饭一包即可毕讼,呼为“张一包”,谓其敏断如包拯也。
②巨盗卢十八剩库金,十余年不获,御史以属淳。淳刻期三月必得盗,而请御史月下数十檄。及檄累下,淳笑曰:“盗适久矣,安从捕?”寝不行。吏某妇与十八通,吏颇为耳目,闻淳言以告十八,十八意自安。淳令他役诈告吏负金,系吏狱。密召吏责以通盗死罪,复教之请以妇代系,而己出营费赀以偿。十八闻,亟往视妇,因醉而擒之。及报御史,仅两月耳。
③民有睚眦嫌,辄以人命讼。淳验无实即坐之,自是无诬讼者。永人贫,生女多不举。淳劝诫备至贫无力者捐俸量给全活无数。岁旱,劫掠公行,下令劫夺者死。有夺五斗米者,淳佯取死囚杖杀之,而榜其罪曰“是劫米者”,众皆慑服。久之,以治行第一赴召去永。甫就车,顾其下曰:“某盗已来,去此数里,可为我缚来。”如言迹之,盗正濯足于河,系至,盗服辜。永人骇其事,谓有神告。淳曰:“此盗捕之急则遁,今闻吾去乃归耳。以理卜,何神之有?”
④擢礼部主事,历郎中,谢病去。起建宁知府,进浙江副使。时浙江有召募兵,抚按议散之,兵皆汹汹。淳曰:“是骄悍者,留则有用,汰则测。不若汰其老弱,而留其壮勇,则留者不思乱,汰者不能乱矣。”从之,事遂定。官终陕西布政。
(选自《明史▪张淳传》)
(注)①片晷(guǐ):片刻。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吏民多黠(______________)
(2)淳笑曰(______________)
(3)淳验无实即之(______________)
(4)汰则测(__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呼为“张一包” 项王即日留沛公与饮(《鸿门宴》)
B.淳令他役诈告吏负金   项伯夜驰之沛公军(《鸿门宴》)
C.辄人命讼     不敢兴兵拒大王(《荆轲刺秦王》)
D.可我缚来     旦日维士卒,击破沛公军(《鸿门宴》)
【小题3】下列选项中与“盗遁久矣,安从捕?”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B.何陋之有(《陋室铭》)
C.沛公安在(《鸿门宴》)
D.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小题4】把第②段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密召吏责以通盗死罪,复教之请以妇代系,而己出营赀以偿。
【小题5】第③段画线句的句中应有两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
淳 劝 诚 备 至 贫 无 力 者 捐 俸 量 给 全 活 无 数
【小题6】综观全文,用两个四字短语概括张淳的主要品质。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9-06 04:47:1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郝杰,字彦辅,蔚州人。父铭,御史。杰举嘉靖三十五年进士,授行人,擢御史。隆庆元年,巡抚畿辅。冬,寇大入永平,疏请蠲被掠地徭赋,且言:“比年罚行于文臣而废于武弁,及于主帅而略于偏裨,请饬法以振国威。”俱报可。已,劾蓟督刘焘、巡抚耿随卿观望,寇退则断死者报首功,又夺辽东将士棒槌崖战绩,帝敕焘、随卿还籍听勘。诏遣中官李祐督苏、杭织造。杰言:“登极诏书罢织造甫一年,敕使复遣,非画一之政。且内臣专恣,有司剥下奉之,损圣德非小。”帝终不听。驾幸南海子,命京营诸军尽从。徐阶、杨博等谏,不听,杰复争之,卒不从。刑部侍郎洪朝选以拾遗罢,上疏自辨,杰等劾其违制,遂削职。以尝论高拱非宰辅器,为所嫉。及拱再召,杰遂请急去。十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以督诸将击敌,录一子官。时李成梁为总兵官威望甚著然上功不无抵欺寇入塞或敛兵避既退始尾袭老弱或乘虚捣零部诱杀附塞者充首功习以为常。督抚诸臣庇之,杰独不与比。帝谓成梁前功皆由巡按勘报,卒置成梁等不问,而心以杰为不欺。旋就进右副都御史。日本陷朝鲜,朝鲜王避难将入辽,杰请择境外善地处之,且周给其从官、卫士,报可。寻迁兵部右侍郎,总督蓟、辽、保定军务。召理戎政,进右都御史。日本封贡议起,杰曰:“平秀吉罪不胜诛,顾加以爵命,荒外闻之,谓中朝无人。”议不合,徙南京户部尚书。移疾归。起南京工部尚书。就改兵部,参赞机务。卒官。赠太子少保。
(节选自《明史•郝杰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李成梁为总兵官/威望甚著/然上功不无抵欺/寇入塞或敛兵/避既退/始尾袭老弱/或乘虚捣零部/诱杀附塞者充首功/
B.时李成梁为总兵官/威望甚著然/上功不无抵欺/寇入塞/或敛兵避/既退/始尾袭老弱/或乘虚捣零部/诱杀附塞者充首功/
C.时李成梁为总兵官/威望甚著/然上功不无抵欺/寇入塞/或敛兵避/既退/始尾袭老弱/或乘虚捣零部/诱杀附塞者充首功/
D.时李成梁为总兵官/威望甚著然/上功不无抵欺/寇人塞或敛兵/避既退/始尾袭老弱/或乘虚捣零部/诱杀附塞者充首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行人:官职名。春秋战国时各国都有设置,明代设置行人司,掌管传旨、册封、抚谕等事。
B.畿辅:畿,取其“京畿”一词中的含义;辅,相当于汉代所说的“三辅”之地。合指京都附近的地区。
C.移疾:旧时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请求辞官的委婉说法。相同的说法还有“移病”“告病”。
D.赠:文中指赐给死者官爵。只用于帝王死后,依其生前事迹评定相应的称号,是为“赠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郝杰爱护百姓,敢于为民请命。贼寇入侵永平,他上书请求免除被劫掠地区百姓的徭役和赋税,并得到了皇帝的应允。
B.郝杰正直耿介,弹劾有罪之人。蓟督刘焘、巡抚耿随卿消极抗敌,贪取功劳,郝杰上书弹劾,使二者受到应有的惩处。
C.郝杰屡有谏言,但不为皇帝采纳。他认为恢复织造,是前后不一的政令;他反对皇帝命京营各军护驾至南海子,但都未被听从。
D.郝杰对待邻国,态度迥然不同。对避难的朝鲜王,郝杰建议朝廷善待他;对日本想要受封和朝贡的请求,他则认为应该拒绝。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尝论高拱非宰辅器,为所嫉。及拱再召,杰遂请急去。
(2)杰请择境外善地处之,且周给其从官、卫士,报可。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刘三吾,茶陵人。初名如孙,以字行。兄耕孙、焘孙皆仕元。耕孙,宁国路推官,死长枪贼难。焘孙,常宁州学正,死僚寇。三吾避兵广西,行省承制授静江路儒学副提举。明兵下广西,乃归茶陵。洪武十八年,以茹瑺荐召至,年七十三矣,奏对称旨,授左赞善,累迁翰林学士。时天下初平典章阙略帝锐意制作宿儒凋谢得三吾晚悦之一切礼制及三场取士法多所刊定。

三吾博学,善属文。帝制《大诰》及《洪范注》成,皆命为序。敕修《省躬录》《书传会选》《寰宇通志》《礼制集要》诸书,皆总其事,赐赉甚厚。帝尝曰:“朕观奎壁间尝有黑气,今消矣,文运其兴乎。卿等宜有所述作,以称朕意。”帝制诗,时令属和。尝赐朝鲜玳瑁笔。朝参,命列侍卫前;燕享,赐坐殿中。与汪睿、朱善称“三老”。既而三吾年日益老,才力日益减,往往忤意,礼遇亦渐轻。二十三年,授晋世子经,吏部侍郎候庸劾其怠职。降国子博士,寻还职。

三吾为人慷慨,不设城府,自号“坦坦翁”。至临大节,屹乎不可夺。懿文太子薨,帝御东阁门,召对群臣,恸哭。三吾进曰:“皇孙世嫡承统,礼也。”太孙之立由此。户部尚书赵勉者,三吾婿也,坐赃死。三吾引退。许之。未几,复为学士。三十年偕纪善、白信蹈等主考会试。榜发,泰和宋琮第一,北士无预者。于是诸生言三吾等南人,私其乡。帝怒,命侍讲张信等覆阅,不称旨。或言信等故以陋卷呈,三吾等实属之。帝益怒,信蹈等论死,三吾以老戍边。帝亲赐策问,更擢六十一人,皆北士。时谓之“南北榜”,又曰“春夏榜”云。建文初,三吾召还,久之,卒。

(节选自《明史卷三》)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天下初平典章/阙略/帝锐意制作/宿儒凋谢/得三吾晚/悦之/
B.时天下初平典章/阙略/帝锐意制作/宿儒凋谢/得三吾/晚悦之
C.时天下初平/典章阙略/帝锐意制作/宿儒凋谢/得三吾/晚悦之
D.时天下初平/典章阙略/帝锐意制作/宿儒凋谢/得三吾晚/悦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因自己的“字”流行很广,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B.三场,明代科考须经三场,初场试经义二道,四书义一道;二场论一道;三场策一道。
C.燕享,亦作“宴飨 ”。指以酒食祭先祖,以酒食款待人。也指古代帝王饮宴群臣、国宾。
D.策问,汉以来试士,以政事、经义等设问,写在简策上,使之条对。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三吾历经动荡,大器晚成。其两兄皆在元代做官,均死于贼寇,明初经茹瑺的推荐,刘三吾被征召到京城为官,此时已七十三岁。
B.刘三吾博学善文,深得赏识。很多礼制和法令都由他来修订,皇帝所制曾由他来作序,一些重要著作的修撰也由他总管,获得的赏赐很优厚。
C.刘三吾胸无城府,坚守大节。曾进言说服皇帝立太孙承统,因女婿贪赃获罪而引咎辞职,但皇帝继续让他担任大学士。
D.刘三吾命运多舛,晚年不幸。他晚年偕同纪善、白信蹈等人主考会试,得罪了北方士人,惹怒了皇帝,被遣放守边。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 三吾为人慷慨,不设城府,自号“坦坦翁”。至临大节,屹乎不可夺。
(2) 或言信等故以陋卷呈,三吾等实属之。帝益怒,信蹈等论死,三吾以老戍边。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卫景瑗,字仲玉,韩城人。天启五年进士,授河南推官。崇祯四年征授御史,劾首辅周延儒纳贿行私数事,复劾吏部侍郎曾楚卿佞邪。帝不纳。出按真定诸府。父丧不俟命竟归服阕起故官疏救给事中傅朝佑李汝璨以论温体仁下吏故帝不怿左迁行人司正历尚宝、大理丞,进少卿。十五年春,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大同。岁饥疫,疏乞振济。搜军实,练火器,戢豪宗,声绩甚著。十七年正月,李自成将犯山西,宣大总督王继谟檄大同总兵官姜瓖扼之河上,瓖潜使归附而还。景瑗不知其变也,及山西陷,景瑗邀瓖歃血守。瓖出告人曰:“卫巡抚,秦人也,将应贼矣。”代王疑之,不见景瑗,永庆王射杀景瑗仆。会景瑗有足疾,不时出,兵事,瓖主之。瓖兄瑄,故昌平总兵也,劝瓖降贼。瓖虑其下不从,人犒之银,言励守城将士,代王信之。诸郡王分门守,瓖每门遣卒二百人助守。至三月朔,贼抵城下。瓖即射杀永庆王,开门迎贼入。绐景瑗计事,景瑗乘马出,始知其变也,自坠马下。贼执之见自成,自成欲官之。景瑗据地坐大呼皇帝而哭,贼义之,曰“忠臣也”,不杀。景瑗猝起,以头触阶石,血淋漓。贼引出,顾见瓖,骂曰:“反贼,与我盟而叛,神其赦汝耶!”贼使景瑗母劝之降。景瑗曰:“母年八十余矣,当自为计。儿,国大臣,不可以不死。”母出,景瑗谓人曰:“我不骂贼者,以全母也。”初六日自缢于僧寺。贼叹曰:“忠臣!”移其妻子空舍,戒毋犯。福王时,赠景瑗兵部尚书,谥忠毅。

 (《明史•卫景瑗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父丧/不俟命竟归/服阕/起故官/疏救给事中/傅朝佑李汝璨以论温体仁下吏/故帝不怿/左迁行人司正/
B.父丧不俟命/竟归/服阕/起故官/疏救给事中傅朝佑李汝璨以论温体仁下吏/故帝不怿/左迁行人司正/
C.父丧/不俟命竟归/服阕/起故官/疏救给事中傅朝佑李汝璨以论温体仁下吏/故帝不怿/左迁行人司正/
D.父丧不俟命/竟归/服阕/起故官/疏救给事中/傅朝佑李汝璨以论温体仁下吏/故帝不怿/左迁行人司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御史,古代一种官名,其职责多有变化。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
B.服阕,按旧俗,尊亲死后,在家守丧,不办理外事。在服丧期满之前停止娱乐和交际,表示哀悼。
C.左迁,指降职或贬官,犹言下迁。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右迁是升官的意思。
D.歃血,指的是古代举行盟会时,微饮牲血,或含于口中,或涂于口旁,以示信守誓言的诚意的行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景瑗公正廉洁,执法不阿。他在担任御史一职时,先弹劾首辅大臣周延儒贪污受贿,又弹劾吏部侍郎曾楚卿邪佞,不避权贵,秉公办事,深受皇帝信任。
B.景瑗勤政爱民,政绩显著。他在担任大同巡抚期间,百姓饥寒交迫,疾病流行,他及时上疏朝廷,请求赈济灾民。此外,他还厉兵秣马,铸造火器,打击豪强,有很高的声望。
C.景瑗孝顺父母,恪守孝道。父亲过世,他未等朝廷准假即归故里。景瑗被贼所擒,贼使其母来劝降,景瑗为保全其母,故不骂贼。
D.景瑗尽忠守节,宁死不屈。李自成犯山西,因姜瓖叛主投敌,景瑗不幸被擒。但他宁死不降,终以死报国。其气节令义军叹服,后被福王追赠兵部尚书,谥忠毅。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宣大总督王继谟檄大同总兵官姜瓖扼之河上,瓖潜使归附而还。
(2)绐景瑗计事,景瑗乘马出,始知其变也,自坠马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王恕,字宗贯,三原人。天顺四年,以治行最,超迁江西右布政使,平赣州寇。成化元年,与尚书白圭共平大盗刘通,复讨破其党石龙。严束所部,毋滥杀,流民复业。迁移抚河南,论功,进左副都御史,稍迁南京刑部右侍郎。十二年,大学士商洛等以云南远在万里,西控诸夷,南接交胝,镇守中官钱能贪咨甚,议遣大臣有威望者力巡抚镇压之,乃改恕左副都御史以行。能大惧,急属贵近请召恕还。遂改恕掌南京都察院,参赞守备机务,能事立解,置不问,还南京数月,迁兵部向书,考逸官属,严拒请托,同事者威不悦。而钱能归,屡谱恕于帝。帝亦街恕数直言,遂命兼右副都御史巡抚南鱼。二十年,复改恕南京兵部尚书。时钱能亦守备南京,语人日:“王公,天人也,普敬事而已。”恕坦怀待之,能卒敛戢。先后应诏陈言者二十一,建白者三十九,皆力阻权章。天下倾心慕之,遇朝事有不可,必日:“王公胡不言也?”则又日“公疏且至矣”。已,恕疏果至。于是贵近皆侧目,帝赤颇厌苦之。
孝宗即位,召入为吏部尚书,寻加太子大保。先是,中外劾大学士刘吉者必荐恕吉以是大老凡恕所推举必阴挠之。陕西缺巡抚,恕推河南布政使萧桢,诏别推,恕执奏日:“陛下不以臣不肖,任臣铨部、倘所举不效,臣罪也。今陛下安知祯不才而拒之?是必左右近臣意有所属。臣不能承望凤指,以圃禄位,且陛下既以桢为不可用,是臣不可用也,愿乞骸骨。”帝乃卒用祯。所引荐皆一时名臣,他贤才久废草泽者,拨擢之恐后。弘冶二十年间,众正盈朝,职业修理,号为极盛者,恕力也
正德三年四月卒,年九十三,讣闻,辍朝,赠特进左柱国太师,谥端毅。
(节选自《明·列传第七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断彼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外劾大学士刘吉者/必荐恕吉/以是大老/凡恕所推举/必阴挠之
B.中外劾/大学士刘吉者/必荐恕吉/以是大老/凡恕所推举/必阴挠之
C.中外劾大学士刘吉者/必荐恕/吉以是大老/凡恕所推举/必阴挠之
D.中外劾大学士/刘吉者必荐恕吉/以是大老/凡恕所推/举必阴挠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学士在明朝中后期被委任为内阁长官,主要职责是起草诏令批签奏章。
B.诸夷:统治者对少数民族的蔑称,泛指四方边远地区的民族。
C.中官:在明代多指宦官,是专供阜帝及其家族成员役使的人员。
D.乞骸骨: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古代官作老退休被称为“乞骸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客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恕不畏权贵,刚直不阿。在被派到云南处理钱能的问题时,钱能事先得到消息非常害怕.侧面写出王恕奸人的威慑力。
B.王海为官有方,政绩突出。他在天顺四年,因为政绩考核成绩最好而被朝廷破格提拔为江西内政使,平定了地方上的寇乱。
C.王恕坚持原则,正道直行。他屡次直言进谏,皇上称赞他贤能,虽有小人说他坏话,仍命他兼任右副都御史巡抚南缴。
D.王恕引荐人才,匡扶社稷。他举荐人才坚守原则,为弘治年间极盛局面的出现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考逸官属,严拒请托,同事者威不悦。
(2)所引荐皆一时名臣,他贤才久废草泽者,拨擢之恐后。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刘基,字伯温,青田人。幼颖异,元至顺间,举进士,除高安丞,有廉直声。行省辟之,谢去。基博通经史,于书无不窥,尤精象纬之学。
太祖闻基及宋濂等名,以币聘。基未应,总制孙炎再致书固邀之,基始出。既至,陈时务十八策。太祖大喜,筑礼贤馆以处基等,宠礼甚至。会陈友谅陷太平谋东下势张甚诸将或议降或议奔据钟山基张目不言太祖召入内太祖曰先生计安出基曰:“贼骄矣,待其深入,伏兵邀取之,易耳。”太祖用其策,诱友谅至,大破之,以克敌赏基。基辞。友谅兵复陷安庆,太祖自讨之,自旦及暮不下,基请迳趋江州,捣友谅巢穴。友谅出不意,帅妻子奔武昌,江州降。龙兴守将胡美遣子通款,请勿散其部曲。太祖有难色。基从后蹋胡床。太祖悟,许之。美降,江西诸郡皆下。其后太祖取士诚,北伐中原,遂成帝业,略如基谋。寻拜御史中丞兼太史令。
初,太祖以事责丞相李善长,基言:“善长勋旧,能调和诸将。”太祖曰:“是数欲害君,君乃为之地耶?吾行相君矣。”基顿首曰:“是如易柱,须得大木。若束小木为之,且立覆。”及善长罢,帝欲相杨宪。宪素善基,基力言不可。又问胡惟庸,曰:“譬之驾,惧其偾辕也。”帝曰:“吾之相,诚无逾先生。”基曰:“臣疾恶太甚,又不耐繁剧,为之且孤上恩。天下何患无才,惟明主悉心求之,目前诸人诚未见其可也。”后宪、惟庸皆败。三年授弘文馆学士。十一月,授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封诚意伯,禄二百四十石。明年赐归老于乡。
胡惟庸方以左丞掌省事,挟前憾,使吏讦基,谓谈洋地有王气,基图为墓,民弗与,则请立巡检逐民。帝虽不罪基,然颇为所动,遂夺基禄。基惧入谢,乃留京,不敢归。未几,惟庸相,基大慼曰:“使吾言不验,苍生福也。”忧愤疾作。八年三月,帝亲制文赐之,遣使护归。居一月而卒,年六十五。基在京病时,惟庸以医来,饮其药,有物积腹中如拳石。其后中丞涂节首惟庸逆谋,并谓其毒基致死云。
(节选自《明史•刘基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会陈友谅陷/太平谋东/下势张甚/诸将或议降/或议奔据钟山/基张目不言/太祖召入内/太祖曰/先生计安出
B.会陈友谅陷太平/谋东下/势张甚/诸将或议降/或议奔据钟山/基张目不言/太祖召入内/太祖曰/先生计安出
C.会陈友谅陷太平/谋东下/势张甚/诸将或议降/或议奔/据钟山/基张目不言太祖/召入内/太祖曰/先生计安出
D.会陈友谅陷/太平谋东/下势张甚/诸将或议降/或议奔据钟山/基张目不言/太祖召入内/太祖曰/先生计安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象纬之学,指的是象数谶纬之类的学问,古人研究星象经纬等的天文现象,也研究谶纬卜象吉凶预兆等。谶纬是古代汉族官方的儒家神学,谶书和纬书的合称。
B.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是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即马扎。古代诗文中的“床”多指“胡床”,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中的“床”便是此意。
C.顿首:跪而头叩地,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也常用于书信的开头或末尾。
D.御史,本为史官,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明清废御史台设都察院,设都御史、副都御史,行使监察职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基善于谋略,明太祖多用其策,龙兴守将胡美意欲投降后要求不解散旧部,用钱财买通关节,对此太祖十分生气,刘基暗地踢胡床提醒后,太祖终于答应。
B.当太祖询问继任宰相人选时,刘基提出了一些见解,评论胡惟庸时用一比喻,就像驾车时可能掀翻车辕一样,具有潜在的危害性,暗示不可用。
C.刘基与李善长有些构怨,但在太祖责罚李善长时,刘基为他说好话,用大柱木喻之,而把自己比喻为小木柱。
D.胡惟庸拿一块地做文章,唆使一些官员在太祖面前诋毁攻讦刘基,皇上虽然没有怪罪,但心存芥蒂,停了刘基的俸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数欲害君,君乃为之地耶?吾行相君矣。
②臣疾恶太甚,又不耐繁剧,为之且孤上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