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父华,成化十七年进士第一。华有器度,孝宗甚眷之。华性孝,士论多之。守仁娠十四月而生。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拊之,更名守仁,乃言。登弘治十二年进士。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瑾诛,量移庐陵知县。入觐,迁南京刑部主事。
十四年六月,命戡福建叛军。行至丰城而宁王宸濠反,知县顾佖以告。守仁急趋吉安,与伍文定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传檄暴宸濠罪,俾守令各率吏士勤王。七月壬辰朔,宁王袭下九江、南康,薄安庆。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众曰“善”。宸濠果自安庆还兵。乙卯遇于黄家渡。明日,宸濠方晨朝其群臣,官军奄至。以小舟载薪,乘风纵火,焚其副舟。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帝时已亲征,命安边伯许泰为副将军,偕提督军务太监张忠将京军数千,溯江而上,抵南昌。忠、泰故纵京军犯守仁,或呼名谩骂。守仁不为动,抚之愈厚。病予药,死予棺,遭丧于道,必停车慰问良久始去。京军谓“王都堂爱我”,无复犯者。忠、泰轻守仁文士,强之射。徐起,三发三中。京军皆欢呼,忠、泰益沮。
世宗甫即位,拜守仁南京兵部尚书。守仁不赴,请归省。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
守仁天资异敏。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遂笃信不疑。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选自《明史·王守仁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B.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C.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D.今九江、南康已为贼守/我越南昌与相持/江上二郡/兵绝我后/是腹背受敌也/不如直捣南昌贼/闻南昌破/必解围自救/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第一”即状元。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明清时期,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称进士,且分为三甲,一甲称为状元,二甲称为榜眼,三甲称为探花。
B.“刑部”是三省六部制中的一部,主管全国刑罚、律令及审核刑名;三省即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六部即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
C.“朔”是农历每月的初一。农历每月的十五为“望”,农历每月的十六为“既望”,《赤壁赋》中“七月既望”的“既望”即为此意。“晦”则是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D.“乞骸骨”是自请退职的委婉说法,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如果是正常退休则称为“致仕”。在古代,“致仕”的年龄一般为七十岁,有疾患则可提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守仁有家学渊源。他的父亲就有才华和风度,很受皇帝器重。他自己也是天资聪敏,在被贬龙场时,开创了“阳明学”,自成一家。
B.王守仁通晓兵法。在宁王军队逼近安庆时,他不去救援安庆而去攻打南昌,这一战术与围魏救赵相一致。
C.王守仁刚柔并济。刘瑾逮捕戴铣等人后,他上疏论救,反遭贬谪;张忠、许泰故纵京兵冒犯,他又宽厚仁慈,最终感化了京兵。
D.王守仁文武兼备。他虽然是一介文士,射箭却能三发三中,赢得京兵一片欢呼,让张忠、许泰对他更加佩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2)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3-25 08:01: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罗亨信,字用实,东莞人。永乐二年进士。仁宗嗣位,始召入为御史。监通州仓储,巡按畿内。
英宗即位之三月,擢右佥都御史,练兵平凉、西宁。正统二年,蒋贵讨阿台、朵儿只伯,亨信参其军务。至鱼儿海,贵等以刍饷不继,留十日引还。亨信让之曰:“公等受国厚恩,敢临敌退缩耶?死法孰与死敌?”贵不从。亨信上章言贵逗遛状。帝以其章示监督尚书王骥等。明年进兵,大破之。亨信以参赞功,进秩一等。
父丧归葬。还朝,改命巡抚宣府、大同。十年进右副都御史,巡抚如故。时遣官度二镇军田,一军八十亩外,悉征税五升。亨信言:“文皇帝时,诏边军尽力垦田,毋征税,陛下复申命之,今奈何忽为此举?塞上诸军,防边劳苦,无他生业,惟事田作。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况边地硗瘠,霜早收薄,若更征税,则民不复耕,必致窜逸。计臣但务积粟,不知人心不固,虽有粟,将谁与守?”帝纳其言而止。
初,亨信尝奏言:“也先专候衅端,以图入寇。宜预于直北要害,增置城卫为备。不然,恐贻大患。”兵部议,寝不行。及土木之变,人情汹惧。有议弃宣府城者,官吏军民纷然争出。亨信仗剑坐城下,令曰:“出城者斩!”又誓诸将为朝廷死守,人心始定。也先挟上皇至城南,传命启门。亨信登城语曰:“奉命守城,不敢擅启。”也先逡巡引去。赤城、雕鹗、怀来、永宁、保安诸守将弃城遁,并按其罪。
当是时,车驾既北,寇骑日薄城下,关门左右皆战场。亨信与总兵杨洪以孤城当其冲,外御强寇,内屏京师。洪既入卫,又与朱谦共守,劳绩甚著。景帝即位,进左副都御史。明年,年七十有四矣,乞致仕。许之。归八年,卒于家。
(节选自《明史·罗亨信传》)
【小题1】下列对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累谪交阯为吏    坐:因犯……罪或错误
B.贵等以刍饷不继,留十日还 引:率领
C.诸守将弃城遁,并其罪    按:压抑、止住
D.车驾既北,寇骑日城下    薄:逼近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B.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C.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D.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嗣位、即位:特指皇帝登上皇位,表示此意思的词还有登基、践阼等等。
B.原文“正统二年”中的“正统”是年号。古代常用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两字相配,60年周而复始),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生肖纪年法等。
C.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古代科举考试按照等级次序先后分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D.车驾、陛下,均指皇帝,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文中的年号还有“英宗”。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廷派蒋贵出兵征讨,罗亨信参与其中,蒋贵等人借故在鱼儿海逗留十天后返回,罗亨信很是不满,上奏章说明情况。后来继续进兵,终于大破敌军,罗亨信也因此晋级一等。
B.皇上派遣官员测量军田,规定一军八十亩以外都要征税五升,罗亨信援引先例,反对采取这一举措,并提出如果辛苦劳作、收入微薄而不堪赋税,人民就会放弃耕种而逃跑。
C.敌人兵临城下,形势非常危急,亨信与总兵杨洪因为孤城处在交通要道,外御强敌,内保京城,浴血奋战,尽职尽责。景帝即位时,他虽已七十三岁,还是被晋升为左副都御史。
D.为防备也先入侵,罗亨信提议在正北要塞增置城卫,兵部虽然不很赞同,但还是接受了他的意见。为保卫宣府城,他持剑坐在城下,即使太上皇受到挟持,他都未曾打开城门。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公等受国厚恩,敢临敌退缩耶?死法孰与死敌?
②计臣但务积粟,不知人心不固,虽有粟,将谁与守?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陈以勤,字逸甫,南充人。嘉靖二十年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久之,充裕王讲官,迁修撰,进洗马。时东宫位号未定,群小多构衅。世宗于父子素薄,王岁时不得燕见。常禄外,例有给赐,王亦不敢请。积三岁,邸中窘甚。王左右以千金贿严世蕃,世蕃喜,以属户部,得并给三岁资。然世蕃常自疑一日屏人语以勤及高拱曰闻殿下近有惑志谓家大人何拱故为谑语以勤正色曰君安从受此言世蕃默然去裕邸乃安。为讲官九年,有羽翼功,而深自晦匿,王尝书“忠贞”二字赐之。父丧除,还为侍读学士,掌翰林院。穆宗即位,以勤自以潜邸旧臣,条上谨始十事。其言揽权、听言尤切。诏嘉其忠恳。穆宗朝讲希御,政无所裁决,近幸多缘内降得厚恩。以勤请励精修政,帝心动,欲有所举措,卒为内侍所阻,疏亦留中。四年,条上时务因循之弊,请慎摧用。帝嘉之,下所司议。高拱掌吏部,恶所言侵己职,寝其奏,惟都察院议行赃吏一事而已。初,以勤之入阁也,徐阶为首辅,而拱方向用,朝士各有所附,交相攻。以勤中立无所比,亦无私人,竟阶与拱去,无訾及之者。及拱再入,与赵贞吉相轧,张居正复中构之。以勤与拱旧僚,贞吉其乡人,而居正则所举士也,度不能为解,恐终不为诸人所容,力引疾求罢。遂进兼太子太师、史部尚书,赐敕驰传归,诏其子编修于陛侍行。后二年,拱被逐,仓皇出国门,叹曰:“南充,哲人也。”以勤归十年,年七十。复颁上方银币,命于陛驰归赐之,且敕有司存问。又六年卒。赠太保,谥文端。
(节选自《明史·陈以勤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然世蕃常自疑/一日屏人语以勤及高拱曰/闻殿下近有惑志/谓家大人何/拱故为谑语以勤/正色曰/君安从受此言/世蕃默然去裕邸/乃安
B.然世蕃常自疑/一日屏人语以勤/及高拱曰/闻殿下近有惑/志谓家大人/何拱故为谑语/以勤正色曰/君安从受此言/世蕃默然去/裕邸乃安
C.然世蕃常自疑/一日屏人语/以勤及高拱曰/闻殿下近有惑/志谓家大人何/拱故为谑语/以勤正色曰/君安从受此言/世蕃默然去裕邸/乃安
D.然世蕃常自疑/一日屏人语以勤及高拱曰/闻殿下近有惑志/谓家大人何/拱故为谑语/以勤正色曰/君安从受此言/世蓄默然去/裕邸乃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明清殿试后录取考生为三等称三甲:依次称为状元、榜眼、探花。
B.洗马,古代官职名,即太子洗马。汉时亦作“先马”,太子的侍从官,出行时为前导。唐代沿称,掌管东宫经史子集四库图书的刊缉贮藏。
C.户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是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起源于周代官制中的地官,亦称民部,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而改称户部。
D.谥,古人死后,为评价其生前事迹、品德政绩等而给予的封号,有美谥、恶谥之分。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以勤为人庄重,不畏权势。严世蕃向高拱、陈以勤询问裕王如何评说皇帝时,高拱用戏谑的语言应付严世蕃,而陈以勤以严肃的态度反问严世蕃。
B.陈以勤忠勇坚贞,不矜不伐。虽然陈以勤在裕王府担任了九年讲官,有保护裕王的功劳,但他却深藏晦匿,不曾夸耀,裕王也曾书写“忠贞”二字相赠。
C.陈以勤深得信任,频获嘉许。皇帝朝讲很少驾临,政事无法裁决,陈以勤请求皇上振奋精神、修明政教,后来又上书请求慎重提升任用官员,都得到皇帝嘉许实行。
D.陈以勤洞察局势,不恋官位。他与高拱是旧僚,与赵贞吉是同乡,参与从中构陷的张居正是自己举荐.陈以勤揣度调停不好三人关系,不会被三人所容,就辞官归家。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东宫位号未定,群小多构衅。世宗于父子素薄,王岁时不得燕见。
(2)以勤中立无所比,亦无私人,竟阶与拱去,无訾及之者。

同类题3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弋谦,代州人。永乐九年进士。除监察御史。出按江西,言事忤旨,贬峡山知县。复坐事免归。
仁宗在东宫,素知谦骨鲠。及嗣位,召为大理少卿。直陈时政,言官吏贪残,政事多非洪武之旧。帝多采纳。既复言五事,词太激,帝乃不怿。尚书吕震、吴中等因劾谦诬罔,都御史刘观令众御史合纠谦。帝召杨士奇等言之,士奇对曰:“谦不谙大体,然心感超擢恩,欲图报耳。主圣则臣直,惟陛下优容之。”帝乃不罪谦。然每见谦,词色甚厉。士奇从容言:“陛下诏求直言谦言不当触怒外廷悚惕以言为戒今四方朝觐之臣皆集阙下见谦如此将谓陛下不能容直言。”帝惕然曰:“此固朕不能容,亦吕震辈迎合以益朕过,自今当置之。”遂免谦朝参,令专视司事。
未几,帝以言事者益少,复召士奇曰:“朕怒谦矫激过实耳,朝臣遂月余无言。尔语诸臣,白朕心。”士奇曰:“臣空言不足信,乞亲降玺书。”遂令就榻前书敕引过曰:“朕自即位以来,臣民上章以数百计,未尝不欣然听纳。苟有不当,不加谴诃,群臣所共知也。间者,大理少卿弋谦所言,多非实事。群臣迎合朕意,交章奏其卖直,请置诸法,朕皆拒而不听,但免谦朝参。而自是以来,言者益少。……朕于谦一时不能含容,未尝不自愧咎。尔群臣勿以前事为戒,于国家利弊、政令未当者,直言勿讳。谦朝参如故。”时中官采木四川,贪横。帝以谦清直,命往治之。擢谦副都御史,遂罢采木之役。
宣德初,交阯右布政戚逊以贪淫黜,命谦往代。王通弃交阯,谦亦论死。正统初,释为民。土木之变,谦布衣走阙下,荐通等十三人,皆奇才可用。众议以通副石亨,谦请专任通,事遂寝。廷臣以谦负重名,奏留之,亦不报。景泰二年复至京,疏荐通等,不纳。罢归,未几卒。
(节选自《明史·卷一百六十四-列传第五十二》)
【小题1】(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陛下诏求/直言谦言不当触怒外廷/悚惕以言/为戒/今四方朝觐之臣皆集/阙下见谦/如此将谓陛下不能容直言
B.陛下诏求/直言谦言不当/触怒/外廷悚惕/以言为戒/今四方朝觐之臣皆集/阙下见谦如此/将谓陛下不能容直言
C.陛下诏求直言/谦言不当/触怒外廷/悚惕以言为戒/今四方朝觐之臣皆集/阙下见谦/如此将谓陛下不能容直言
D.陛下诏求直言/谦言不当/触怒/外廷悚惕/以言为戒/今四方朝觐之臣皆集阙下/见谦如此/将谓陛下不能容直言
【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永乐,明成祖朱棣的年号。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由西汉武帝首创。自明朝始,除极少数情况外,皇帝执政期间只用一个年号,如后文“洪武”为明太祖年号。
B.中官,古代官职名,可泛指宫内、朝内之官,汉唐以后多特指宦官。宦官是专供君王及其家族成员役使的官员。
C.交阯,也作交趾,中国古代地名,地理位置大致在今天的越南境内。初唐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这里的“名区”指的正是交趾。
D.阙下,宫阙之下,指帝王所居之处,也借指京城。阙,意为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诣阙,可以指赴朝堂,也可指赴京都。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弋谦的耿介在仁宗皇帝还在做太子时就被注意到了。等到被任命为大理少卿,弋谦的言谈能切中时弊,常常被皇帝采纳,但也招致一些朝中要员的诬陷弹劾。
B.弋谦的直言也引起皇帝的不悦。虽有杨士奇从中斡旋,弋谦没有在吕震等人挑起的事端中获罪,却也从此被免除了上朝参拜的资格。
C.弋谦的清廉正直使得皇帝信任。他被派往四川治理伐木徭役中出现的贪腐霸行,朝廷最终废除了伐木的徭役。
D.弋谦对朝廷的忠心贯穿他的一生。虽然受王通影响曾被判处死刑,获释为民后弋谦仍极力向朝廷上疏推荐贤能之士。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谦不谙大体,然心感超擢恩,欲图报耳。主圣则臣直,惟陛下优容之。
(2)群臣迎合朕意,交章奏其卖直,请置诸法,朕皆拒而不听,但免谦朝参。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徐阶,字子升,松江华亭人。嘉靖二年进士第三人。性颖敏,有权略。

皇太子出阁,召拜司经局洗马兼翰林院侍讲。丁母忧归。服除,擢国子祭酒,寻改吏部。故事,吏部率鐍门,所接见庶官不数语。阶折节下之,见必深坐,咨边腹要害,吏治民瘼。皆自喜得阶意,愿为用。尚书熊浃周用皆重阶用卒闻渊代自处前辈取立断阶意不乐求出避之命兼翰林院学士寻进礼部尚书

帝察阶勤,又所撰青词独称旨,召直无逸殿,赐飞鱼服及上方珍馔,上尊无虚日。廷推吏部尚书,不听,不欲阶去左右也。

严嵩怙宠弄权,猜害同列。既仇夏言置之死,而言尝荐阶,嵩以是忌之。一日独召对,语及阶。嵩徐曰:“阶所乏非才,但多二心耳。”盖以其尝请立太子也。阶危甚,度未可与争,乃谨事嵩,而益精治斋词迎帝意。寻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密疏发咸宁侯仇鸾罪状。阶与鸾尝同直,嵩欲因鸾以倾阶。及闻鸾罪发自阶,乃愕然止,而忌阶益甚。

帝既诛鸾,益重阶,数与谋边事。时议减鸾所益卫卒,阶言:“不可减。又京营积弱之故,卒不在乏而在冗,宜精汰之,取其廪以资赏费。”皆用之。一品满三载,进勋,为柱国;满六载,再录子为中书舍人;九载,改兼吏部尚书。

杨继盛下锦衣狱,嵩属陆炳究主使。阶戒炳曰:“即不慎,一及皇子,如宗社何!”又为危语动嵩曰:“上惟二子,必不忍以谢公,所罪左右耳。公奈何显结宫邸怨也。”嵩惧,乃寝。倭躏东南,帝数以问阶,阶力主发兵。阶又念边卒苦饥,请收畿内麦数十万石,自居庸输宣府,紫荆输大同。帝悦,密传谕行之。

万历十一年卒,年八十一。赠太师,谥文贞。

(节选自《明史·徐阶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尚书熊浃周用皆重阶/用卒/闻渊代自/处前辈/取立断/阶意不乐/求出避之/命兼翰林院学士/寻进礼部尚书
B.尚书熊浃/周用皆重阶/用卒/闻渊代/自处前辈/取立断/阶意不乐/求出避之/命兼翰林院学士/寻进礼部尚书
C.尚书熊浃/周用皆重阶/用卒/闻渊代自/处前辈/取立断/阶意不乐求/出避之/命兼翰林院学士/寻进礼部尚书
D.尚书熊浃周用皆重阶/用卒/闻渊代/自处前辈/取立断/阶意不乐求/出避之/命兼翰林院学士/寻进礼部尚书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服除,守丧期满。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期满后就官复原职。
B.吏部,官署名。六部之一。职掌全国文官官吏任免、考课、升降、调动事宜,长官为吏部尚书,副职为吏部侍郎。
C.青词,又称绿章,道士举行斋醮祈天时用朱笔写在青藤纸上的奏文。嘉靖帝因笃信道教,常让臣下写青词进献。
D.畿内,王都及其周围千里以内的地区,周代把王城周围千里的地域称“王畿”,汉魏时称“京畿”。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阶很被皇帝看重。朝廷推举徐阶做吏部尚书,皇帝不想他离开自己而没让他任职;官居一品后,一再加官进爵;皇帝曾多次和他谋划边境事宜。
B.徐阶非常关心边事。仇鸾被诛,当时商议减去他增加的卫卒,徐阶不赞成;倭寇侵犯东南,徐阶力主发兵,并请求征收麦子数十万石运输到边关。
C.徐阶行事讲究谋略。他考虑到不可与严嵩争锋,恭谨侍奉他,且更加精心写斋词迎合帝意;杨继盛一案,又用直言劝阻严嵩,使他害怕而罢手。
D.徐阶深遭严嵩忌惮。严嵩害怕夏言置自己于死地,而徐阶又与夏言关系密切,所以对徐阶忌惮有加,曾借独对的机会诋毁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阶折节下之,见必深坐,咨边腹要害,吏治民瘼。
(2)阶戒炳曰:“即不慎,一及皇子,如宗社何!”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振基,字肖冈,潼关卫人。万历二十九年进士。莘县知县,调繁安丘。三十六年四月,以治行征,与李成名等十七人当授给事中,先除礼部主事。四十年十月命始下,振基得户科。时吏部推举大僚,每患乏才,振基力请起废。
韩敬受业宣城汤宾尹。宾尹分校会试,敬卷为他考官所弃。宾尹搜得之,强总裁侍郎萧云举、王图录为第一。榜发,士论大哗。知贡举侍郎吴道南欲奏之,以云举、图资深,嫌挤排前辈,隐不发。事三年,会进士邹之麟分校顺天乡试,所取童学贤有私,于是御史孙居相并宾尹事发之。下礼官会吏部都察院议顾不及宾尹事振基乃抗疏请并议未得命礼部侍郎翁正春等议黜学贤,谪之麟,亦不及宾尹等。振基谓议者庇之,再论劾。帝乃下廷臣更议。
初,宾尹尝夺生员施天德妻为妾,不从,投缳死。诸生冯应祥、芮永缙辈讼于官,为建祠,宾尹耻之。后永缙又发诸生梅振祚宣祚朋淫状。御史熊廷弼素交欢宾尹,判牒言此施、汤故智,欲藉雪宾尹前耻,杖杀永缙。时南北台谏议论方嚣,各自所左右。孙振基等上疏持勘议甚力。而给事中官应震、张笃敬、元诗教等驳之,疏凡数十上。振基及诸给事御史复极言廷弼当勘,斥应震等党庇,自是党廷弼者颇屈。帝竟纳玮言,令廷弼解职。其党大恨。吏部尚书赵焕者,惟诗教言是听,乃以年例出振基于外。
振基劲直敢言。居谏垣仅半岁,数有建白。既去,科场议犹未定,策复上疏极论。而宾尹党必欲十七人并罪,以宽敬。孙慎行代正春,复集廷臣议。仍坐敬关节,而为十七人昭雪。宾尹、敬有奥援,外廷又多助之,故议久不决。凡与敬为难者,朝无一人。振基寻以忧去,卒于家。
(选自《明史 孙振基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下礼官会/吏部都察院议/顾不及宾尹事/振基乃抗疏请并议/未得命/礼部侍郎翁正春等议黜学贤
B.下礼官/会吏部都察院议/顾不及宾尹事/振基乃抗疏请并议/未得/命礼部侍郎翁正春等议黜学贤
C.下礼官/会吏部都察院议/顾不及宾尹事/振基乃抗疏请并议/未得命/礼部侍郎翁正春等议黜学贤
D.下礼官会吏部/都察院议/顾不及宾尹事/振基乃抗疏请并议/未得/命礼部侍郎翁正春等议黜学贤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除,文中是任命、授官的意思,跟“拜”“召”“陟”都同义。
B.吏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C.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省城举行一次的科举考试,考中的人称举人。
D.疏,文中指古代臣子向皇帝陈述自己意见的一种文体,也称“奏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振基勤于治政。他在安丘任职时,尽管当时的安丘政务很繁重,但他还是以优异的政绩被皇上征召,授予了给事中的官职。
B.孙振基爱惜人才。吏部推举大官,总是忧虑朝廷内外没有优秀人才,孙振基于是极力请求重新启用被贬黜的官员。
C.孙振基有正义感,汤宾尹任会试考官时徇私舞弊,强迫王图等录取韩敬为第一,御史孙居相揭发了此事,孙振基两次上疏。
D.孙振基敢于谏言。对熊廷弼的罪恶,他主张审问,虽然皇上反对,公开袒护,但他仍和众给事御史极力进谏,最终使皇上改变主意。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生冯应祥、芮永缙辈讼于官,为建祠,宾尹耻之。
(2)吏部尚书赵焕者,惟诗教言是听,乃以年例出振基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