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徐阶,字子升,松江华亭人。嘉靖二年进士第三人。性颖敏,有权略。

皇太子出阁,召拜司经局洗马兼翰林院侍讲。丁母忧归。服除,擢国子祭酒,寻改吏部。故事,吏部率鐍门,所接见庶官不数语。阶折节下之,见必深坐,咨边腹要害,吏治民瘼。皆自喜得阶意,愿为用。尚书熊浃周用皆重阶用卒闻渊代自处前辈取立断阶意不乐求出避之命兼翰林院学士寻进礼部尚书

帝察阶勤,又所撰青词独称旨,召直无逸殿,赐飞鱼服及上方珍馔,上尊无虚日。廷推吏部尚书,不听,不欲阶去左右也。

严嵩怙宠弄权,猜害同列。既仇夏言置之死,而言尝荐阶,嵩以是忌之。一日独召对,语及阶。嵩徐曰:“阶所乏非才,但多二心耳。”盖以其尝请立太子也。阶危甚,度未可与争,乃谨事嵩,而益精治斋词迎帝意。寻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密疏发咸宁侯仇鸾罪状。阶与鸾尝同直,嵩欲因鸾以倾阶。及闻鸾罪发自阶,乃愕然止,而忌阶益甚。

帝既诛鸾,益重阶,数与谋边事。时议减鸾所益卫卒,阶言:“不可减。又京营积弱之故,卒不在乏而在冗,宜精汰之,取其廪以资赏费。”皆用之。一品满三载,进勋,为柱国;满六载,再录子为中书舍人;九载,改兼吏部尚书。

杨继盛下锦衣狱,嵩属陆炳究主使。阶戒炳曰:“即不慎,一及皇子,如宗社何!”又为危语动嵩曰:“上惟二子,必不忍以谢公,所罪左右耳。公奈何显结宫邸怨也。”嵩惧,乃寝。倭躏东南,帝数以问阶,阶力主发兵。阶又念边卒苦饥,请收畿内麦数十万石,自居庸输宣府,紫荆输大同。帝悦,密传谕行之。

万历十一年卒,年八十一。赠太师,谥文贞。

(节选自《明史·徐阶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尚书熊浃周用皆重阶/用卒/闻渊代自/处前辈/取立断/阶意不乐/求出避之/命兼翰林院学士/寻进礼部尚书
B.尚书熊浃/周用皆重阶/用卒/闻渊代/自处前辈/取立断/阶意不乐/求出避之/命兼翰林院学士/寻进礼部尚书
C.尚书熊浃/周用皆重阶/用卒/闻渊代自/处前辈/取立断/阶意不乐求/出避之/命兼翰林院学士/寻进礼部尚书
D.尚书熊浃周用皆重阶/用卒/闻渊代/自处前辈/取立断/阶意不乐求/出避之/命兼翰林院学士/寻进礼部尚书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服除,守丧期满。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期满后就官复原职。
B.吏部,官署名。六部之一。职掌全国文官官吏任免、考课、升降、调动事宜,长官为吏部尚书,副职为吏部侍郎。
C.青词,又称绿章,道士举行斋醮祈天时用朱笔写在青藤纸上的奏文。嘉靖帝因笃信道教,常让臣下写青词进献。
D.畿内,王都及其周围千里以内的地区,周代把王城周围千里的地域称“王畿”,汉魏时称“京畿”。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阶很被皇帝看重。朝廷推举徐阶做吏部尚书,皇帝不想他离开自己而没让他任职;官居一品后,一再加官进爵;皇帝曾多次和他谋划边境事宜。
B.徐阶非常关心边事。仇鸾被诛,当时商议减去他增加的卫卒,徐阶不赞成;倭寇侵犯东南,徐阶力主发兵,并请求征收麦子数十万石运输到边关。
C.徐阶行事讲究谋略。他考虑到不可与严嵩争锋,恭谨侍奉他,且更加精心写斋词迎合帝意;杨继盛一案,又用直言劝阻严嵩,使他害怕而罢手。
D.徐阶深遭严嵩忌惮。严嵩害怕夏言置自己于死地,而徐阶又与夏言关系密切,所以对徐阶忌惮有加,曾借独对的机会诋毁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阶折节下之,见必深坐,咨边腹要害,吏治民瘼。
(2)阶戒炳曰:“即不慎,一及皇子,如宗社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3-16 05:49:5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况钟,伯律,靖安人。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迁郎中。

宣德五年,帝以郡守多不称职,会苏州等九府缺,皆雄剧地,命部、院臣举其属之廉能者补之。钟用尚书蹇义、胡濙等荐,擢知苏州,赐敕以遣之。苏州赋役繁重,豪猾舞文为奸利,最号难治。钟乘传至府。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越三日,召诘之曰:“前某事宜行,若止我;某事宜止,若强我行;若辈舞文久,罪当死。”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一府大震,皆奉法。钟乃蠲烦苛,立条教,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

清军御史李立勾军暴,同知张徽承立指,动以酷刑抑配平人。钟疏免百六十人,役止终本身者千二百四十人。属县逋赋四年,凡七百六十余万石。钟请量折以钞,为部议所格,然自是颇蠲减。当是时,屡诏减苏、松重赋。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石。凡忱所行善政,钟皆协力成之。所积济农仓粟岁数十万石,振荒之外,以代民间杂办及逋租。其为政,纤悉周密。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又置通关勘合簿,防出纳奸伪。置纲运簿,防运夫侵盗。置馆夫簿,防非理需求。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

先是,中使织造采办及购花木禽鸟者踵至。郡佐以下,动遭笞缚。而卫所将卒,时凌虐小民。钟在,敛迹不敢肆。虽上官及他省吏过其地者,咸心惮之。钟虽起刀笔,然重学校,礼文儒,单门寒士多见振赡。有邹亮者,献诗于钟。钟欲荐之,或为匿名书毁亮。钟曰:“是欲我速成亮名耳。”立奏之朝。召授吏、刑二部司务。迁御史。

初钟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籍是报公耳,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人两贤之。

钟尝丁母忧,郡民诣阙乞留。诏起复。正统六年,秩满当迁,部民二万余人,走诉巡按御史张文昌,乞再任。诏进正三品俸,仍视府事。明年十二月卒于官。吏民聚哭,为立祠。

钟刚正廉洁,孜孜爱民,前后守苏者莫能及。钟之后李从智、硃胜相继知苏州,咸奉敕从事,然敕书委寄不如钟矣。

《明史·卷一六一》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钟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
B.初/钟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
C.初钟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
D.初钟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
【小题2】下列古代文化常识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又称为表字。古代汉族男子20岁冠礼女子十五岁笄礼后,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字。例如:况钟,字伯律。
B.丁忧:是指古代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必须停职守制的制度,丁忧期间,丁忧的人不准为官,如无特殊原因,国家也不可以强招丁忧的人为官。也叫“丁内艰”。
C.视事:指旧时官吏到职办公。《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D.秩满:谓官吏任期届满。秩,指古代官吏的俸禄,也可以指古代官职级别。
【小题3】下列对文中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宣德五年,况钟得到尚书蹇义、胡濙等人举荐,升任苏州知府。
B.苏州、松江曾经赋税繁重,况钟和巡抚周忱精心计划,奏免赋税七十余万石。凡是周忱所推行的善政,况钟都协助大力办成。
C.况钟刚正廉洁,孜孜爱民,在他前后任苏州知府的官员,都不能像他一样。
D.况钟虽然出身于武将,却重视学校教育,礼敬文人儒士,贫寒之家的读书人多有受到他帮助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
(2)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欧阳重,字子重,庐陵人。正德三年进士。殿试对策,历诋阙政。授刑部主事。刘瑾兄死,百官往吊,重不往。张锐、钱宁掌厂卫,连构搢绅狱,重皆力与争。锐等假他事系之狱,赎杖还职,仍停俸。
嘉靖六年春,拜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会寻甸土酋安铨、凤朝文反,廷议以重谙滇事,乃改云南。初,武定土知府凤诏母子坐事留云南,朝文绐其众,言诏已戮,官军将尽灭其部党,以故诸蛮悉从为乱,攻围会城。重督兵击败之,而遣诏母子还故地。其党愕,相率归之。朝文计穷,绝普渡河走。追兵至,歼焉。铨逃寻甸故巢。官军攻破其砦,执铨,贼尽平。重推功于前抚臣傅习,并进秩任子。缅甸、木邦、陇川、孟密、孟养诸酋相仇杀,各讦奏于朝,下重等勘覆。遣参政王汝舟、知府严时泰等遍历诸蛮,譬以祸福。皆还侵地,供贡如故。重列善后数事,悉报可,赐玺书褒谕。重乃恤创残,振贫乏,轻徭赋,规画盐铁商税、屯田诸务。民咸便之。
当是时,镇守太监杜唐、黔国公沐绍勋相比为奸利,长吏不敢问,群盗由此起。重疏言:盗率唐、绍勋庄户,请究主者。又奏绍勋任千户何经广诱奸人,夺民产;唐役占官军,岁取财万计。因极言镇守中官宜革。帝颇纳其言频下诏饬绍勋命唐还京待勘二人惧且怒遣人结张璁谋去重会重奉命清异姓冒军弊,都司久未报,给饷后期。唐等遂嗾六卫军华于军门。巡按御史刘臬以闻。劾重及唐、绍勋处置失当。璁从中主之,解重职,责臬党庇,调外任,唐、绍勋不问。都给事中夏言等抗章曰:“以军士噪罪抚、按,纪纲谓何?况重奉诏非生事。臬言唐、绍勋罪与重等,今处分失宜,无以服天下。”帝怒,夺言等俸。重罢归在道,闻御史王化劾其为桂萼党,不胜忿,抗疏陈辨,请录“大礼”大狱被逐诸臣,而自乞褫职。又言璁奸佞,不宜在左右。璁疏辨。帝以重失职怨望,黜为民。重以臬被谪、言等夺俸,皆由己致之,复疏乞重谴代言官罪。帝益怒,以已除名,置不问。重家居二十余年,言者屡荐,竟不复召。
《明史·列传第九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颇纳其言/频下诏饬绍勋/命唐还京待勘/二人惧且怒/遣人结张璁/谋去重。
B.帝颇纳其言/频下诏饬绍勋/命唐还京待勘二人/惧且怒/遣人结张璁/谋去重。
C.帝颇纳其言/频下诏/饬绍勋命唐/还京待勘/二人惧且怒/遣人结张璁/谋去重。
D.帝颇纳其言/频下诏/饬绍勋命唐/还京待勘二人/惧且怒/遣人结张璁/谋去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殿试,又称“御试”“廷试”“廷对”。殿试由内预拟,然后呈请皇帝选定。会试中选者始得参与。目的是对会试合格者区别等第。
B.厂卫:厂,指东厂、西厂、内行厂;卫,指锦衣卫。是明代特务政治的工具,是皇帝整顿吏治和防治腐败的机构。
C.蛮,先秦非华夏民族的泛称之一﹐秦汉至魏晋南北朝为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后也有指南方汉族的意思。
D.巡按御史,又称抚台。地方军政大员之一,主管一省军政、民政。又是巡视各地的军政、民政大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重殿试时敢于批评朝政的失误,初为官时不阿附权贵。任刑部主事时,执掌东厂及锦衣卫的奸佞张锐、钱宁制造冤案,陷害士大夫,欧阳重仗义执言。
B.欧阳重督率军队打败蛮兵进攻,放回武定土知府凤诏母子笼络人心,平定云南反叛,但将功劳让给前任巡抚傅习,朝廷晋升傅习官阶并授予傅习儿子官职。
C.镇守太监杜唐、黔国公沐绍勋相互勾结谋取私利,导致盗贼丛生,受到欧阳重的弹劾,他们结交张璁,张璁利用六卫军军门哗变事件,解除欧阳重的官职。
D.欧阳重辩驳御史王化的弹劾,请求录用“大礼”案驱逐的大臣,自请革去官职,奏请驱逐张璁,让自己替代言官受罚,皇上生气地贬黜他为平民,不再召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重乃恤创残,振贫乏,轻徭赋,规画盐铁商税、屯田诸务。民咸便之。
(2)会重奉命清异姓冒军弊,都司久未报,给饷后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郭宗皋,字君弼,福山人。嘉靖八年进士。擢御史。十二年十月,星陨如雨。来几,哀冲太子薨。大同兵乱。宗皋劝帝惇崇宽厚,察纳忠言,勿专以严明为治。帝大怒,下诏狱,杖四十释之。历按苏、松、顺天。会廷推保定巡抚刘夔还理院事,宗皋论夔尝荐大学士李时子,谄媚无行,不任风纪,坐夺俸两月。二十三年十月,寇八万全右卫,抵广昌,列营四十里。顺天巡抚殊方下微,擢宗皋右全都御史代之,寇已去。宗皋言:“密云置要害,宜宿重兵。乞敕马兰、太平。燕河三屯岁发千人,以五月赴密云,有警-总兵官自将赴援。居庸、白杨,地要兵弱,遇警必待部奏,不能及事。请预拟借调之法,夸建昌三屯军,平时则协助密云,遇警则移驻居庸。”俱报可。久之宗皋闻敌骑四十万欲分道入奏调京营山东河南兵为援已竞无实坐夺俸一年。故事京营岁发五军诣蓟镇防秋。宗皋请罢三军,以其犒军银竞本镇募兵费。又请发修边余银,增筑燕河营、古北口。帝疑有侵冒,令罢归听勘。既而事得白。

寻进兵部右侍邓,总督宣、大、山西军务。俺答三万骑犯万全左卫,总兵官陈风、副总兵林椿与战鸡儿岭,杀伤相当,宗皋坐夺俸。明年再犯大同,总共官张遮及椿皆战兄,宗皋与巡抚陈耀坐夺俸。给事中唐禹追论死事状,因言全军悉陷,乃教十年未有之大衄。帝乃连宗皋及耀,各杖一百,耀连死,宗皋戍陕西靖虏卫。隆庆改元,从戍所起刑部右侍郎。改兵部,协理戎政。旋进南京右都御史,就改兵部尚书参赞机务。给事中庄国祯劾宗皋衰庸,宗皋亦自以年老求去,诏许之。万历中,再存问,岁给廪隶。十六年,宗皋年九十,又遣行人存问。是年卒。赠太子太保,谥康介。

(节选自《明史·郭宗皋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久之/宗皋闻敌骑四十万欲分道/入奏调京营/山东/河南兵为援/已竞无实/坐夺俸一年
B.久之/宗皋闻敌骑四十万欲分道/入奏调京营/山东/河南兵为援已/竟无实/坐夺俸一年
C.久之/宗皋闻敌骑四十万欲分道入/奏调京营/山东/河南兵为援/已竟无实/坐夺俸一年
D.久之/宗皋闻敌骑四十万欲分道入/奏调京营/山东/河南兵为援已/竟无实/坐夺俸一年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诏狱,奉皇帝命令拘捕犯人的监狱。明代的锦衣卫拥有自己的监狱,称诏狱。
B.夺俸,官吏因过失而被罚扣其俸禄。俸即俸禄,指官吏每年或每月所受的薪金。
C.兵部.古代官署名,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其长官为兵部尚书。
D.存问,指慰问并进行请教,在古代,多用于君主对臣下的一种关心和虚心纳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宗皋直言进谏,不畏强权势力。他上疏规劝皇帝要改善为政的方法,被廷杖四十;众臣讨论推举保定巡抚刘夔时,他极力陈说刘夔谄媚权势劣迹。
B.郭宗皋善于思考,常有独特见解。在密云等地的驻兵方式上及蓟镇的边防事务等方面.他都提出了创新的做法,这些都得到了皇帝的高度认可。
C.郭宗皋受到追责,戍守陕西边塞。鹞儿岭一战无胜果,大同一战总兵张达等战死,都使他受到处罚,后来他又受到朝廷追责,戍守陕西靖虏卫。
D.郭宗皋致仕还乡,备享朝廷恩荣。他告老还乡后,皇帝屡次派人前来问候,并送给他廪米和仆人;在他死后,朝廷追赠他为太子太保,赠谥号“康介”。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宗皋劝帝悖崇宽厚,察纳忠言,勿专以严明为治。
(2)帝疑有侵冒,令罢归听勘。既而事得白。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南居益,字思受,渭南人,尚书企仲族子、师仲从子也。曾祖从吉与曾伯祖大吉皆进士。两人子姓,科第相继。
居益少厉操行,举万历二十九年进士,授刑部主事。三迁广平知府,擢山西提学副使,雁门参政,历按察使、左右布政使,并在山西。
天启二年,入为太仆卿。明年擢右副都御史,巡抚福建。红毛夷者,海外杂种,绀眼,赤须发,所谓和兰国也,自昔不通中土,由大泥、咬留吧二国通闽商。万历中,奸民潘秀引其人据彭湖求市,巡抚徐学聚令转贩之二国。二国险远,商舍而之吕宋。夷人疑吕宋邀商舶攻之又寇广东香山澳皆败不敢归国复入彭湖求市且筑城焉。巡抚商周祚拒之,不能靖。会居益代周祚,贼方犯漳、泉,招日本、大泥、咬留吧及海寇李旦等为助。居益使人招旦,说携大泥、咬留吧。贼帅高文律惧,遣使求款,斩之,筑城镇海港,逼贼风柜。贼穷蹙,泛舟去,遂擒文律,海患乃息。五年迁工部右侍郎,总督河道。魏忠贤衔居益叙功不及己,格其赏。给事中黄承昊复论居益倚傍门户,躐跻通显,遂削籍去。闽人诣讼之,不听。乃立祠以祀,勒碑于彭湖及平远台。
崇祯元年,起户部右侍郎,总督仓场。陕西镇缺饷至三十余月,居益请以陕赋当输关门者,留三十万,纾其急,报可。畿辅戒严,居益在通州,为城守计甚备。会工部尚书张凤翔坐军械不具下吏,四司郎中瘐死者三,遂诏居益代凤翔。未几,试炮而炸,兵部尚书梁廷栋劾郎中王守履失职。守履惧,诋兵部郎中王建侯诬己。廷议不如守履言,遂下狱。居益疏求,帝以为徇私,削籍归。廷杖守履六十,斥为民。寻叙城守功,复居益冠带
十六年,李自成陷渭南,责南氏饷百六十万。企仲年八十三矣,遇害。诱降居益及企仲子礼部主事居业,皆不从。明年正月,贼遣兵拥之去,加炮烙。二人终不屈,绝食七日而死。
(《明史列传第一百五十二》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夷人疑吕宋\邀商舶攻之\又寇广东香山澳\皆败不敢归\国复入彭湖\求市且筑城焉。
B.夷人疑\吕宋邀商舶攻之\又寇广东香山澳\皆败\不敢归国\复入彭湖\求市且筑城焉。
C.夷人疑\吕宋邀商舶攻之\又寇广东香山澳\皆败\不敢归\国复入彭湖\求市且筑城焉。
D.夷人疑吕宋邀商舶\攻之\又寇广东香山澳\皆败\不敢归国\复入彭湖求市\且筑城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科第,又称科举,即科举考试,是中国汉朝开始的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
B.阙,是中国古建筑中一种特殊的类型,为帝王宫廷大门外对称的高台,这里指京城。
C.畿辅,畿指靠近国都的地方,畿辅就是京都周围附近的地区。
D.冠带,本义指帽子与腰带,这里代指封爵或官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敌将高文律派使者来请求得到钱款,居益斩了来使。然后建起城堡,把敌人逼到风柜,敌人乘船逃走,官军活捉了高文律,海患至此平息。
B.给事中黄承昊说南居益拉帮结派,靠钻营爬上了重要位置,于是南居益被罢免。福建人替他诉冤,皇帝不听,他们就为南居益立祠树碑。
C.试验大炮时发生了事故,郎中王守履遭到弹劾。朝廷调查后将王守履逮捕入狱。南居益上书营救王守履,皇帝认为南居益徇私,罢免了他的官职。
D.李自成企图诱降南居益和南居业,二人都不肯投降。虽被施以酷刑,他们始终不屈,最终绝食而死。
【小题4】把下列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魏忠贤衔居益叙功不及己,格其赏。
(2)会工部尚书张凤翔坐军械不具下吏,四司郎中瘐死者三,遂诏居益代凤翔。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余子俊,字士英,青神人。举景泰二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在部十年,以廉干称。出为西安知府。岁饥,发廩十万石振贷。区画以偿,官不损而民济。成化初,所司上治行当旌者,知府十人,而子俊为首。寇据河套,岁发大军征讨,卒无功。子俊言“请筑墙建堡。”帝是子俊言。内地患稍息,子俊得一意兴役。墙内之地悉分屯垦,岁得粮六万石有奇。成化十年,子俊具上其事。移抚陕西。水溢无所泄,乃于城西北开渠泄水,使经汉故城达渭。公私益便,号“余公渠”。子俊之筑边墙也或疑沙土易倾寇至未可恃寇入犯许宁等逐之寇扼于墙堑散漫不得出遂大衄边人益思子俊功初,子俊巡历宣、大,请以延绥边墙法行之两镇,因岁歉而止。比复出,锐欲行之。然是时,岁比不登,公私耗敝,骤兴大役,上下难之。子俊又欲责成于边臣,而已不亲其事。谤议由是起。帝入蜚语,命改左都御史,巡抚大同。中官韦敬谗子俊假修边多侵耗,又劾子俊私恩怨,易将帅。兵部侍郎阮勤等为白。帝怒,让勤等。而给事、御史复交章劾,中朝多欲倾子俊。工部侍郎杜谦等往勘,平情按之。还奏所费无私。孝宗嗣位,以先朝老臣,待之弥厚。弘治元年疏陈十事,帝多允行。明年,疾亟,犹手削奏稿,陈救荒弭盗之策,甫得请而卒。子俊沉毅寡言,有伟略。凡奏疏公移,必自属草,每夜分方寝。尝曰:“大臣谋国,当身任利害,岂得远怨市恩为自全计。”故榆林始事,怨讟丛起,子俊持之益坚,竟以成功,为数世利。性孝友,居母忧时,令子寊毋会试,曰:“虽无律令,吾心不忍也。”尝子,移以荫弟。

(选自《明史·余子俊传》,有删改)

注讟(dú):怨恨。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俊之筑边墙也/或疑沙土易倾/寇至未可/恃寇入犯/许宁等逐之/寇扼于墙堑散漫/不得出/遂大衄/边人益思子俊功/
B.子俊之筑边墙也/或疑沙土易倾/寇至未可恃/寇入犯/许宁等逐之/寇扼于墙堑/散漫不,得出/遂大衄/边人益思子俊功/
C.子俊之筑边墙也/或疑沙土易倾/寇至未可/恃寇入犯/许宁等逐之/寇扼于墙堑/散漫不,得出/遂大衄/边人益思子俊功/
D.子俊之筑边墙也/或疑沙土易倾/寇至未可恃/寇入犯/许宁等逐之/寇扼于墙堑散漫/不得出/遂大衄/边人益思子俊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闰月,农历三年一闰,五年两闰,十九年七闰,每逢闰年所加的一个月叫闰月。
B.元年,一般指帝王或诸侯即位的第-年,也可以指帝王改元的第一年,等等。.
C.会试,我国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一次的科举考试,由各省举人参加。
D.荫,封建时代子孙因先辈有功而取得做官的权利,以及免罪、免除赋税的特权。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子俊施政为民,关心民生。他筑墙建堡,开垦田地,获取很多粮食;他在陕西任职时,开凿水渠泄水,公私便利,该水渠被人称为“余公渠”。
B.余子俊为政务实,遭到诬陷。他把自己在边境修筑城墙的做法予以推广,但因外部和他自己的一些因素,被人非议,皇帝听了流言蜚语,调离了他。
C.余子俊廉洁干练,洁身自好。他在户部任职以廉洁干练著称;韦敬说他侵吞官款,阮勤等人也跟着附和,朝廷中很多人趁机想扳倒他,但最终查无此事。
D.余子俊勤于政事,执着坚毅。他亲自起草公文,每天半夜才就寝;从在榆林当官做事开始,不断遭到怨恨,甚至被弹劾,但他坚持己见,替几世人谋利。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岁饥,发廪十万石振贷。区画以偿,官不损而民济。
(2)明年,疾亟,犹手削奏稿,陈救荒弭盗之策,甫得请而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