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孙觉,字莘老,高邮人。甫冠,从胡瑗受学。瑷之弟子千数,别其老成者为经社,觉年最少,俨然居其间,众皆推服。登进士第,调合肥主簿。岁旱,州课民捕蝗输之官,觉言:“
民方艰食,难督以威。若以米易之,必尽力,是为除害而享利也。”守悦,推其说下之他县。
王安石早与觉善,引用之。时吕惠卿用事,神宗询于觉,对曰:“惠卿即辩而有才,过于人数等,特以为利之故,屈身于安石,安石不悟,臣窃以为忧。”神宗曰:“朕亦疑之。”其后王、吕果交恶。
青苗法①行,觉奏条其妄。安石览之,怒,觉适以事诣中书,安石以语动之,曰:“不意学士亦如此!”始有逐觉意。会曾公亮言畿县散常平钱②,有追呼抑配之扰,安石因请遣觉行视虚实。觉既受命,复奏疏辞行。遂以觉为反覆,出知广德军,徙湖州。松江堤没,水为民患。觉易以石,高丈余,长百里,堤下化为良田。
徙福州。闽俗厚于婚丧,其费无艺。觉裁为中法,使资装无得过百千。令下,嫁娶以百数,葬埋之费亦率减什伍。连徙亳、扬、徐州。徐多盗,捕得杀人者五,其一仅胜衣③,疑而讯之,曰:“我耕于野,与甲遇,强以梃与我,半夜挟我东,使候诸门,不知其他也。”问吏:“法何如?”曰:“死。”觉止诛其首,后遂为例。进吏部侍郎。擢御史中丞,数月,以疾请罢。哲宗遣使存劳,赐白金五百两。卒,年六十三。
觉有德量,为王安石所逐。安石退居钟山,觉枉驾道旧,为从容累夕;迨其死,又作文以诔,谈者称之。有《文集》《奏议》六十卷,《春秋传》十五卷。
(选自《宋史·孙觉传》,有删改)
【注】①青苗法,亦称“常平新法”,是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之一。青苗法的目的是缓和民间高利贷盘剥的现象,同时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达到“民不加赋而国用足”,以改善北宋“积贫”的现象。但事实上青苗法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后于神宗去世后废止。
②常平钱:青苗钱。③胜衣:本义谓儿童稍长,能穿起成人的衣服;此处指少年。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州课民捕蝗输之官 ②松龄善其言 |
B.①有追呼抑配之扰 ②追亡逐北 |
C.①小学而大遗 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
D.①谨庠序之教 ②舞幽壑之潜蛟 |
【小题2】下列选项中,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神宗询于觉 ②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③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④为天下笑者⑤客有吹洞箫者
⑥非我也,兵也 ⑦申之以孝悌之义 ⑧不拘于时 ⑨铸以为金人十二
A.①⑦/②⑥/③/④⑧/⑤⑨ | B.①⑥/②③⑦/④⑨/⑤⑧ |
C.①⑥/②⑦/③④/⑤⑧⑨ | D.①⑦/②⑨/③④⑥/⑤⑧ |
【小题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半夜挟我东 /挟:挟持。 |
B.擢御史中丞/擢:提拔。 |
C.范氏富,盍已乎 /盍:何不。 |
D.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爱:喜爱。 |
【小题4】下列加点词意义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推其说下之他县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
B.惠卿即辩而有才/吾尝跂而望矣 |
C.安石因请遣觉行视虚实/因利乘便 |
D.其一仅胜衣/其皆出于此乎 |
【小题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觉关心百姓。他在合肥任职时,反对官府不利民之政;他在湖州改造堤坝,为民谋利;他纠正福建婚丧的不良风俗,有利百姓。 |
B.孙觉有见识。孙觉认为,吕惠卿能言善辩,有才华,因利益而屈身于王安石,王安石却不明白。后来事实证实了孙觉的看法。 |
C.孙觉得罪王安石,遭到驱逐。他对青苗法有看法,王安石得知后对他很不满,就指使曾公亮说下面青苗钱管理混乱,趁机把孙觉逐出京城。 |
D.孙觉有德行、度量。他早年与王安石交好,后被王安石贬斥,王安石退职后,他主动和王安石来往,王安石死后,他写文章悼念,被人称赞。 |
【小题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劝学》中的一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民方艰食,难督以威。若以米易之,必尽力,是为除害而享利也。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