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言,人未之。及长,辩,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幼讷于言,人未奇之  奇:认为……奇特
B.及长,辩赡,以骨鲠称 赡:丰富
C.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  就:赴,到
D.孙绰、李充等皆以文冠世 冠:第一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義之幼讷言 ②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B.①初渡浙江,便有终之志 ②若不阙秦,将取之
C.①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    ②君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D.①羲之欣然写毕,笼鹅归 ②劳苦功高如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栽之富有才学。他不仅能言善辩,而且擅长书法,“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是人们对其书法笔势的赞誉。
B.王羲之率真洒脱。太尉郗鉴想在王家子弟中选女婿,王导要他自己去挑选,结果郗鉴在王氏诸弟子中挑中了在东厢房坦腹进食的王羲之。
C.王羲之性情淡泊。他不喜欢在京城生活,喜欢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名士荟萃的会稽,并愿终老于此。
D.王羲之非常自信。他认为自己的书法造诣丝毫不逊色于钟繇、张芝。
【小题4】请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就观。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2)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2-07 12:25:2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甘卓,字季思,开杨人。吴平,卓退居自守。郡命功曹,为吴王常侍。讨石冰,以功赐爵都亭侯。元帝初渡江,授卓前锋都督。其后讨周馥,征杜弢,屡经苦战,多所擒获。以前后功,拜豫章太守。寻迁湘州刺史。中兴初,以边寇未静,学校陵迟,特听不试孝廉,而秀才犹依旧策试。卓上疏以为:“策试之由,当藉学功,谓宜同孝廉例,申与期限”朝议不许。卓于是精加隐括,备礼举桂阳谷俭为秀才。卓寻迁梁州刺史,镇襄阳。卓外为政简惠,善于绥抚,估税悉除,市无二价。州境所有鱼池,先恒责税,卓不收其利,皆给贫民,西土称为惠政。王敦称兵,遣使告卓。卓乃伪许,而心不同之。及敦升舟,而卓不赴,使参军孙双诣武昌谏止敦。敦闻双言,大惊曰“正当虑吾危朝廷邪?吾今下唯除奸凶耳。”双还报卓,卓不能决。时敦以卓不至虑在后为变遣参军乐道融苦要卓俱下道融本欲背敦因说卓袭之卓乃与巴东监军柳纯等十余人俱露檄远近陈敦肆逆率所统致讨武昌大惊,传卓军至,人皆奔散。卓虽怀义正,而计虑犹豫,军次猪口,累旬不前。敦大惧,遣卓兄子卬求和。时王师败绩,卓流涕谓卬曰:“每得朝廷人书,常以胡寇为先,不悟忽有萧墙之祸。且使圣上元吉,太子无恙,吾临敦上流,亦未敢便危社稷。吾适径据武昌,敦势逼,必劫天子以绝四海之望。不如还襄阳,更思后图。”即命旋军,径还襄阳,散兵使大佃,而不为备。襄阳太守周虑等密承敦意,知卓无备,乃袭害卓于寝。太宁中,追赠骠骑将军,谥曰敬。
(节选自《晋书·甘卓传》,有删改)
(注)①王敦:东晋权臣。永昌元年,王敦以诛杀刘隗为名,在武昌起兵,攻入建康,诛除异己。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敦以卓不至/虑在后为变/遣参军乐道融苦要卓俱下/道融本欲背敦/因说卓袭之/卓乃与巴东监军柳纯等十余人/俱露檄远近/陈敦肆逆/率所统致讨/
B.时敦以卓不至/虑在后为变遣/参军乐道融苦要卓俱下/道融本欲背敦/因说卓袭之/卓乃与巴东监军柳纯等十余人/俱露檄远近/陈敦肆逆/率所统致讨/
C.时敦以卓不至/虑在后为变遣/参军乐道融苦要卓俱下/道融本欲背敦/因说卓袭之/卓乃与巴东监军柳纯等十余人/俱露檄/远近陈敦肆逆/率所统致讨/
D.时敦以卓不至/虑在后为变/遣参军乐道融苦要卓俱下/道融本欲背敦/因说卓袭之/卓乃与巴东监军柳纯等十余人/俱露檄/远近陈敦肆逆/率所统致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守,秦时称郡守,汉景帝改名为太守,是郡最高行政长官,负责治民、决颂、检奸等。
B.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选拔官员的察举考试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C.年号是指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常用于纪年,文中的“太宁”就是年号。
D.追赠是指在人死之后授予某种官职、称号等,主要是物质追赠和表荣誉名声的精神追赠。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甘卓多次荣立战功,获得晋升。他讨伐石冰,因战功赐爵都亭侯;他征讨周馥,攻打杜弢,屡经苦战,擒获很多,被任命为豫章太守,不久又任湘州刺史。
B.甘卓关注秀才选任,积极筹备。他因边境敌寇还未平息、学校尚未重建,就举秀才一事上奏,得到批准后,他又精心查核,备齐礼仪举荐桂阳谷俭为秀才。
C.甘卓为政宽大仁惠,爱护百姓。他任梁州刺史,镇守襄阳时,免除营业税,市上明码标价;他将境内所有鱼池的税款用来接济贫民,西部地区称之为惠政。
D.甘卓决策犹豫不定,导致失败。王敦叛乱后,他在平叛斗争中,瞻前顾后,错误决策,命令军队返回襄阳,解散队伍去从事农耕,毫无戒备,被人暗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卓虽怀义正,而计虑犹豫,军次猪口,累旬不前。
(2)吾适径据武昌,敦势逼,必劫天子以绝四海之望。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密,字令伯,武阳人也。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臣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诏书特下,郎中;寻蒙国恩,臣洗马……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乃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选自《晋书·李密传》)

【小题1】以下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陈情表》中李密自称“密”,《滕王阁序》中王勃自称“勃”,皆有自谦之意。古人称谓对方用字不用名表示尊敬。
B.“郎中”指的是一种官名,始于战国。秦汉时为宫中的侍卫武官,晋至南北朝时为尚书曹司的长官。
C.“陈情表”的“陈”是“陈述”的意思,“表”是古代臣子向君主奏事陈情的一种文体。比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D.史传类作品当中经常有关于官职变动的词语,常见的“拜”、“除”都是任命官职的意思,而直接含有升迁之意的词语有“陟”、“升”,含有贬谪之意的有“擢”、“黜”。
【小题2】下列各项中对原文中未加标点部分内容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
B.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
C.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
D.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李密几岁大的时候就成了孤儿,是祖母刘氏把他抚养成人,他曾拜谯周为师,周的门人把他比作子游和子夏。
B.李密因为孝敬祖母而闻名,也因祖母年老,无人奉养,上疏《陈情表》“辞不就职”,皇帝看后,停止征召他为太子洗马。
C.司空张华问李密他怎样评价刘禅,李密认为刘禅在用人而使国家成败之上与齐桓公相仿。
D.李密做温县县令时,讨厌下属官吏,因给人写信说“庆父不死,鲁难未已”而被上告免去了官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2)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3)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庾冰字季坚,以雅素垂风,诸弟相率莫不好礼,为世论所重。司徒辟不就征秘书郎出补吴兴内史会苏峻作逆遣兵攻冰冰不能御便弃郡奔会稽。会稽内史王舒以冰行奋武将军,距峻别帅张健于吴中。时健党甚众,诸将莫敢先进。冰率众击健走之,于是乘胜西进,赴于京都。又遣司马滕含攻贼石头城,拔之。冰勋为多,封新吴县侯,固辞不受。迁给事黄门侍郎,又让不拜。司空郗鉴请为长史,不就。出补振威将军、会稽内史。既当重任,经纶时务,不舍夙夜,宾礼朝贤,升擢后进,由是朝野注心,咸曰贤相。冰颇任威刑,又隐实户口,料出无名万余人,以充军实。成帝疾笃,时有妄为中书符,敕宫门宰相不得前,左右皆失色。冰神气自若,曰:“是必虚妄。”推问,果诈,众心乃定。进号左将军。康帝即位,又进车骑将军。冰惧权盛,乃求外出。会弟翼当伐石季龙,于是以本号领江州刺史,镇武昌,以为翼援。冰临发,上曰:“今强寇未殄,戎车未戢,兵弱于郊,人疲于内,寇之侵逸,未可量也;黎庶之困,未之安也;群才之用,未之尽也。”顷之,献皇后临朝,征冰辅政,冰辞以疾笃。寻而卒,时年四十九。册赠侍中、司空,谥曰忠成,祠以太牢。冰天性清慎,常以俭约自居。中子袭尝贷官绢十匹,冰怒,捶之,市绢还官。临卒,谓长史江虨曰:“吾将逝矣,恨报国之志不展,命也如何!死之日,敛以时服,无以官物也。”及卒,无绢为衾。又室无妾媵,家无私积,世以此称之。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四十三》)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司徒辟不就/征秘书郎出/补吴兴内史会/苏峻作逆/遣兵攻冰/冰不能御/便弃郡奔会稽/
B.司徒辟不就/征秘书郎/出补吴兴内史会/苏峻作逆/遣兵攻冰/冰不能御便/弃郡奔会稽/
C.司徒辟/不就/征秘书郎/出补吴兴内史/会苏峻作逆/遣兵攻冰/冰不能御/便弃郡奔会稽/
D.司徒辟/不就/征秘书郎出/补吴兴内史/会苏峻作逆/遣兵攻冰/冰不能御便/弃郡奔会稽/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辟,中国古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皇帝征召称为“辟”,大臣征召称为“征”。
B.长史,是中国历史上官名,其执掌事务不一,但多为幕僚性质的官员,亦称别驾。
C.疏,是封建时代臣下向皇帝分条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如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
D.太牢,古代祭祀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只有羊、豕,为“少牢”。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庾冰品行高洁。在他的带动下,家中诸弟见贤思齐,崇尚礼义,颇受社会舆论赞赏。
B.庾冰淡泊名利。他不愿在朝廷为官,主动到地方任职;献皇后想重用他,他也没有答应。
C.庾冰勤政贤能。他不分昼夜处理政务,敬贤礼士,提携后辈,获得上下一致好评。
D.庾冰清廉俭朴。他不贪占公家的财物,死后没有绢做棺中的被子,家中没有多余的积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遣司马滕含攻贼石头城,拔之。冰勋为多,封新吴县侯,固辞不受。
(2)会弟翼当伐石季龙,于是以本号领江州刺史,镇武昌,以为翼援。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许孜字季义,东阳吴宁人也。孝友恭让,敏而好学。年二十,师事预章太守会稽孔冲,受《诗》《书》《礼》《易》及《孝经》《论语》。学竟,还乡里。冲在郡丧亡,孜闻问尽哀,负担奔赴,送丧还会稽,蔬食执役,制服三年。俄而二亲没,柴毁骨立,杖而能起,建墓于县之东山,躬自负土,不受乡人之助。或愍孜羸惫,苦求来助,孜昼则不逆,夜便除之。①每一悲号,鸟兽翔集。孜以方营大功①,乃弃其妻,镇宿墓所,列植松柏亘五六里。时有鹿犯其松栽,孜悲叹曰:“鹿独不念我乎!”明日,忽见鹿为猛兽所杀,置于所犯栽下。孜怅惋不已,乃为作冢,埋于隧侧。猛兽即于孜前自扑而死,孜益叹息,又取埋之。自后树木滋茂,而无犯者。积二十余年,孜乃更娶妻,立宅墓次,烝烝朝夕,奉亡如存,鹰雉栖其梁,薝鹿与猛兽扰其庭圃,交颈同游,不相搏噬。
元康中,郡察孝廉,不起,巾褐终身。年八十余,卒于家。邑人号其居为孝顺里。咸康中,太守张虞上疏曰:“臣闻圣贤明训存乎举善,褒贬所兴,不远千载。谨案所领吴宁县物故人许孜,至性孝友,立节清峻,与物恭让,言行不贰。当其奉师,则在三②之义尽;及其丧亲,实古今之所难。咸称殊类致感,猛兽弭害。虽臣不及见,然备闻斯语,窃谓蔡顺、董黯无以过之。孜没积年,其子尚在,性行纯悫,今亦家于墓侧。臣以为孜之履操,世所希逮,宜标其令迹,甄其后嗣,以酬既往,以奖方来。②《阳秋传》曰:“‘善善及其子孙。’臣不达大体,请台量议。”疏奏,诏旌表门闾,蠲复④子孙。其子生亦有孝行,图孜像于堂,朝夕拜焉。
(选自《晋书》)
注:①大功:丧服名,五服之一,服丧期九个月。②在三:《国语·晋语一》:“‘民生于三,事之如一。’父生之,师教之,君食之。非父不生,非食不长,非教不知,生之族也,故一事之,唯其所在,则致死焉。”后以“在三”为礼敬君、父、师的典故。③甄:造就。④蠲复:免除赋税或劳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黑体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竟,还乡里竟:完毕B.邑人号其居为孝顺里号:名称
C.与物恭让,言行不贰贰:背离D.臣以为孜之履操,世所希逮逮:赶得上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许孜“至性孝友”的一组是(   )
①冲在郡丧亡,孜闻问尽哀 ②躬自负土,不受乡人之助
③立宅墓次,烝烝朝夕,奉亡如存④元康中,郡察孝廉,不起⑤孜没积年,其子尚在⑥疏奏,诏旌表门闾,蠲复子孙
A.①②③B.③⑤⑥C.①④⑤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自己的老师去世后,许孜就带着行李前去奔丧,护送老师的灵柩回会稽,吃粗劣的食物,担任劳役,坚持服丧三年。
B.许孜在父母去世后因哀丧过度骨瘦如柴,拄着拐杖才能站起来,在为父母建立坟墓时,却仍不接受乡人的帮助。
C.由于许孜的孝敬以及规范的驯养,那些栖息在他屋梁上的鹰和雉以及庭院中的鹿和猛兽都亲密共处,不互相斗咬。
D.咸康年间的一位太守张虞认为,自己尽管没有看到许孜的孝行连禽兽都打动了的场面,但至少认为蔡顺、董黯也不能超过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愍孜羸惫,苦求来助,孜昼则不逆,夜便除之。
(2)臣以为孜之履操,世所希逮,宜标其令迹,甄其后嗣,以酬既往,以奖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