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滕王元婴,贞观十三年始王,实封千户。为金州刺史,骄纵失度。在太宗丧,集官属燕饮歌舞,狎昵厮养;巡省部内,从民借狗求罝,所过为害;以丸弹人,观其走避则乐;城门夜开,不复有节。高宗以书切责曰:“朕以王至亲,不忍致於法,今署下上考①,冀愧王心。
久之,迁洪州都督。官属妻美者,绐为妃召,逼私之。尝为典签崔简妻郑嫚骂,以履抵元婴面血流,乃免。元婴惭,历旬不视事。后坐法削户及亲事帐内之半,谪置滁州。起授寿州刺史,徙隆州,复不循法。录事参军事裴聿谏正其失,元婴捽辱之。聿入计具奏,帝迁聿六品上阶。帝尝赐诸王彩五百以元婴及蒋王②贪黩但下书曰滕叔蒋弟不须赐给麻二车助为钱缗二王大惭武后时,进拜开府仪同三司、梁州都督。薨,赠司徒、冀州都督,陪葬献陵。
子十八人,长子修琦嗣,为长乐王,馀爵公。垂拱中,六人死诏狱。神龙初,更以少子修信子涉嗣,开元中,授左骁卫将军。薨,子湛然嗣,从玄宗至蜀,擢左金吾将军。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四·高祖诸子》)
[注] ①下上考:唐代的对官员实行考评制度,考课成绩在中上以上的,每进一等就奖赏一季的俸禄;考课成绩为中中的,无赏无罚,俸禄不变;中下以下,每降一等就扣发一季俸禄。有下下考的,削除官职。元婴的成绩是下上考,要贬降。②蒋王:李恽(?-674年),唐太宗李世民第七子。
【小题1】对下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帝尝赐诸王/彩五百/以元婴及蒋王贪黩/但下书曰/滕叔蒋弟不须赐/给麻二车/助为钱缗/二王大惭/
B.帝尝赐诸王彩五百/以元婴及蒋王贪黩/但下书曰/滕叔/蒋弟不须赐/给麻二车/助为钱缗/二王大惭/
C.帝尝赐诸王/彩五百/以元婴及蒋王贪黩/但下书曰/滕叔/蒋弟不须赐/给麻二车/助为钱缗/二王大惭/
D.帝尝赐诸王彩五百/以元婴及蒋王贪黩/但下书曰/滕叔蒋弟不须赐/给麻二车/助为钱缗/二王大惭/
【小题2】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都督,是中国古代军事长官的一种,兴于三国,其后发展成为地方军事长官。
B.旬,一个月分为三旬,一旬为十天。视事,官员处理政务;接任治事。
C.薨,《礼记·曲礼》中说天子死曰崩,诸侯或大官死曰薨,士死曰卒。
D.太宗,是中国古代帝王常见庙号。从汉朝开始,王朝的开国皇帝庙号通常为“太祖”,第二代帝王庙号常常为“太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元婴担任金州刺史时,骄横放纵,不遵守法纪,为害百姓,被高宗写信责骂,并且把他的考课评为下上考。
B.李元婴和蒋王都贪污钱财,所以高宗没有赏赐他们丝织品,而是给他们麻绳,要他们拿麻绳去串贪污的钱,以此羞辱这两人。
C.崔简的妻子郑氏被李元婴逼迫,但她勇敢抵抗,不惜抓破了自己的脸,这让李元婴自感惭愧,就放了郑氏,郑氏得以免受污辱。
D.李元婴有十八个儿子,开始由长子李修琦继嗣,改由小儿子李修信的儿子李涉继嗣,李涉在开元年间,授任为左骁卫将军。
【小题4】翻译句子
(1)朕以王至亲,不忍致於法。今署下上考,冀愧王心
(2)录事参军事裴聿谏正其失,元婴捽辱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2-13 06:01:1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赵彦昭者,甘州张掖人也。父武孟,初以驰骋佃猎为事。尝获肥鲜以遗母母泣曰汝不读书而佃猎如是吾无望矣竟不食其膳。武孟感激勤学,遂博通经史。举进士,官至右台侍御史,撰《河西人物志》十卷。

彦昭少以文辞知名。中宗时,累迁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兼修国史,充修文馆学士。景龙四年,金城公主出降吐蕃赞普,中宗命彦昭为使,彦昭以既充外使,恐失其宠,殊不悦。司农卿赵履温私谓曰:“公,国之宰辅,而为一介之使,不亦鄙乎?”彦昭曰:“计将安出?”履温因为阴托安乐公主密奏留之,中宗乃遣左骁卫大将军杨矩代彦昭而往。

睿宗时,出为凉州都督,为政清严,将士以下皆动足股栗。又为宋州刺史,入为吏部侍郎,又为刑部尚书、关内道持节巡边使、检校左御史台大夫。

彦昭素与郭元振、张说友善。及萧至忠等伏诛,元振、说等称彦昭先尝密图其事,乃以功迁刑部尚书,封耿国公,赐实封一百户。殿中侍御史郭震奏:“彦昭以女巫赵五娘左道乱常,托为诸姑,潜相影援。既因提挈,乃践台阶。驱车造门,著妇人之服;携妻就谒,申犹子之情。于时南宪直臣,劾以霜宪,暂加微贬,旋登宠秩。同恶相济,一至于此。乾坤交泰,宇宙再清,不加贬削,法将安措?请付紫微黄门,准法处分。”俄而姚崇入相,甚恶彦昭之为人,由是累贬江州别驾,卒。

(节选自《旧唐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尝获肥鲜/ 以遗母/ 母泣曰/ 汝不读书而佃猎/ 如是/ 吾无望矣/ 竟不食其膳
B.尝获肥/ 鲜以遗母/ 母泣曰/ 汝不读书/ 而佃猎如是/ 吾无望矣/ 竟不食其膳
C.尝获肥鲜/ 以遗母/ 母泣曰/ 汝不读书/ 而佃猎如/ 是吾无望矣/ 竟不食其膳
D.尝获肥鲜/ 以遗母/ 母泣曰/ 汝不读书而佃猎如/ 是吾无望矣/ 竟不食/ 其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史:按经史子集的图书分类,经部包括儒家经典和文字学方面的书籍,史部包括各种历史书和某些地理书。
B.累迁:“迁”指官职的调动,既可以是升职,也可以是贬官,“左迁”指升职,“累迁”则是指多次升职。
C.吏部:古代“三省六部”制中的一个重要部门,负责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
D.实封:唐朝封户有虚实之别,虚封之国并无疆土,封户亦徒有虚名;只有实封,才能享有所得封户之租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武孟早年不读书,后来受到他母亲的激发勤奋苦学,最终考中进士,做了右台侍御史。
B.金城公主出嫁,赵彦昭充当外使,他心中很不高兴,通过赵履温向金城公主求情而得免。
C.郭震弹劾赵彦昭,说赵彦昭运用女巫赵五娘的旁门左道扰乱纲常,应当按照法律给予处置。
D.姚崇做了宰相之后,很讨厌赵彦昭的为人,所以赵彦昭多次遭到贬谪,最后贬作江州别驾。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公,国之宰辅,而为一介之使,不亦鄙乎?
⑵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贾直言,河朔旧族也,史失其地。父道冲,以艺待诏。代宗时,坐事赐鸩①,将死,直言绐其父曰.:“当谢四方神祗。”使者少怠,辄取鸩代饮,迷而踣。明日,毒溃足而出,久之乃苏。帝怜之,减父死,俱流岭南。直言由是躄②。
后署李师道府属。及师道不轨,提刀负棺入谏曰:“愿前死,不见城之破。”又画缚载槛车状而妻子系累者以献,师道怒,囚之。刘悟既入,释其禁,辟署义成府。后徙潞,亦随府迁。
监军刘承偕与悟不平,阴与慈州刺史张汶谋缚悟送阙下,欲以汶代节度。事泄,悟以兵围承偕,杀小使,直言遽入责曰:“司空纵兵胁天子使者,是欲效李司空③邪?它日复为军中所指笑。”悟闻,感悔,匿承偕于第以免。悟每有过,必争,故悟能以臣节光明于朝。穆宗召为谏议大夫,群情洒然称允。而悟固留,得听。
始,悟子从谏贵甚,见直言辄衣紫拥笏,以兵自卫。直言谏悟曰:“郎少年,毋使袭山东态,朝服可擅著邪?”悟死从谏不发丧召大将刘武德等矫悟遗言与邻道使共表求袭位直言入让曰父死不哭何颜面见山东义士乎从谏曰欲反耳直言仰天哭曰:“尔父提十二州地归朝廷为功臣。然以张汶故,自谓不洁淋头,卒羞死。郎今日乃欲反邪?”从谏起,抱直言项哭曰:“计穷而然。”直言曰:“君何忧无土地,今胁朝廷,正速死耳。若从武德谋,吾见刘氏为元济④矣。”从谏拜曰:“唯大夫救之。”直言乃自摄留后,使从谏居丧。初,从谏惟郓兵二千同谋。直言既折之,军中遂安。大和九年卒,赠工部尚书。
(选自《新唐书•贾直言传》,有删改)
【注】①鸩(zhèn):毒酒。②躄(bì):腿瘸。③李司空:李师道。唐代叛将。④元济:唐代叛将。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悟死/从谏不发丧/召大将刘武德等矫悟遗言/与邻道使共表求袭位/直言入让曰/父死不哭/何颜面见山东义士乎/从谏曰/欲反耳/
B.悟死/从谏不发丧/召大将刘武德等矫悟遗言/与邻道使共表求袭位/直言入让曰/父死不哭何颜面/见山东义士乎/从谏曰/欲反耳/
C.悟死/从谏不发丧召大将/刘武德等矫悟遗言/与邻道使共表求袭位/直言入让曰/父死不哭何颜面/见山东义士乎/从谏曰/欲反耳/
D.悟死/从谏不发丧召大将/刘武德等矫悟遗言/与邻道使共表求袭位/直言入让曰/父死不哭/何颜面见山东义士乎/从谏曰/欲反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待诏,文中指文辞经学之士及医卜技术等有专长而等待诏令供奉内廷的人。
B.天子,指皇帝,统治阶级把他们的政权说成是受天命建立的,因此称皇帝为天的儿子。
C.笏,文中指古代皇帝赏赐给掌兵大将的信物,调兵时用,一般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
D.留后,文中是唐代节度使、观察使缺位时设置的代理职称,通常以子弟或亲信代行此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贾直言冒死救父,打动皇上。他欺骗父亲而喝下了皇帝赐予的毒酒,因此差点丧命,皇帝为此怜悯他,下令免去他父亲的死罪。
B.贾直言坚守道义,犯言直谏。当李师道图谋不轨时,他提着刀载着棺材进去规劝,并画图献给李师道,李师道一气之下将其囚禁。
C.贾直言善于劝导,得到信任。他常常指出刘悟的过失,从而使刘悟因臣子的节操而显耀;当皇帝诏令他人朝时,刘悟坚持挽留他。
D.贾直言未雨绸缪,指点迷津。他规劝刘从谏不可擅自着朝服,以免遭受祸患;当刘从谏无计可施而准备谋反时,他及时出手制止。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者少怠,辄取鸩代饮,迷而踣。
(2)监军刘承偕与悟不平,阴与慈州刺史张汶谋缚悟送阙下,欲以汶代节度。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居易敏悟绝人,工文章。未冠,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自失曰:“吾谓斯文遂,今复得子矣!”贞元中,擢进士,补校书郎。

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蠲贷,振除灾诊。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宪宗颇采纳。李师道上私钱六百万,为魏征孙赎故第,居易言:“征任宰相,太宗用殿材成其正寝,后嗣不能守,陛下犹宜以贤者子孙赎而赐之。师道人臣,不宜掠美。”帝从之。河东王锷将加平章事,居易以为,“宰相天下具瞻,非有重望显功不可任。按锷诛求百计,所得财号为‘羡余’以献。今若假以名器,四方闻之,皆谓陛下得所献,与宰相。诸节度私计曰:‘谁不如锷?’争裒割生人以求所欲”。

后对殿中,论执强鲠,帝未谕,辄进曰:“陛下误矣。”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绛曰:“陛下启言者路,故群臣敢论得失;若黜之,是其口,非所以发扬盛德也。”帝悟,待之如初。明年,盗杀武元衡,京都震扰。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宰相嫌其出位,不悦。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居易赋《新井篇》,言浮华,无实行,不可用。”为州刺史。中书舍人王涯上言不宜治郡,追贬江州司马。既失志,能顺适所遇,托浮屠生死说,若忘形骸者。

曰:居易在元和、长庆时,与元稹俱有名,最长于诗,它文未能称是也,多至数千篇,唐以来所未有。其自叙言:“关美刺者,谓之讽谕;咏性情者,谓之闲适;触事而发,谓之感伤;其它为杂律。”又讥“世人所爱惟杂律诗,彼所重,我所轻。至讽谕意激而言质,闲适思澹而辞迂,以质合迂,宜人之不爱也”。今视其文,信然。而杜牧谓:“纤艳不逞,非庄士雅人所为。流传人间,子父女母交口教授,淫言媒语,入人肌骨不可去。”观居易始以直道奋,在天子前争安危,冀以立功,虽中被斥,晚益不衰。呜呼,居易其贤哉!

(节选自《新唐书。白居易传》)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谓斯文遂 绝:极,最。
B.是其口: 箝:同“钳”,夹住,束缚。
C.为州刺史 出:指官员从京城调往外地。
D.居易贤哉 其:表示语气的助词,可不译。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B.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C.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D.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中国汉族男性年满二十岁要举行冠礼,表示成年。未冠又称弱冠,即不到二十岁。白居易就是在尚未成年时得到了顾况的高度称赞。
B.擢进士,指被选拔为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朝廷考试者(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
C.浮居,亦作浮图、休屠。古人称佛教徒为浮屠,都是佛陀的异译。后人认为佛陀二字太麻烦,于是简化成了一个字“佛”。
D.“赞”是纪传体史书中写在篇末的评论性文字,可用来表达对传主的肯定和赞美。本文篇末的“赞”中称赞白居易为贤者。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一项是
A.《新唐书》认为白居易聪明过人,工于文章,在元和、长庆时的文坛很有名。他最擅长作诗,其它体裁的文章,比他的诗歌要写得差些。
B.白居易除了是成就斐然的诗人外,还是正直的臣子。他多次进谏,而宪宗皇帝也多次接受了他的意见。但是后来还是被当权的大臣们弹劾,仕途不顺,被贬江州。
C.白居易的诗多达数千篇,他按内容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和杂律诗。而白居易看不上眼的恰是世人钟爱的杂律诗。
D.杜牧批评白居易的诗细巧艳丽,不是庄重高雅的人士作的,而且流传人间,影响很坏。白居易则认为自己的诗含意激切,但言辞是质朴的。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蠲贷,振除灾诊。
(2)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崔仁师,定州安喜人。武德初擢制举,调管州录事参军。陈叔达荐仁师才任史官,迁右武卫录事参军,与修梁、魏史。贞观初,改殿中侍御史。时青州有男子谋逆,有司捕支党,累系填狱,诏仁师按覆。始至,悉去囚械,为具食,以情讯之,坐止魁恶十余人,它悉原纵。大理少卿孙伏伽谓曰:“雪者众,谁肯让死?就决而事变,奈何?”仁师曰:“治狱主仁怒,使吾以一介易十囚命,固吾愿也!”及敕使覆讯,诸囚咸叩头曰:“崔公仁怒,必无枉者。”举无异辞。由是知名。迁度支郎中。尝口陈移用费数千名,太宗怪之,诏黄门侍郎杜正伦持薄,使仁师对唱,无一谬。帝奇之。时校书郎王玄度注《尚书》、《毛诗》,抵孔、郑旧学,请遂废。招诸儒大议,博士以下不能话。河间王孝恭请与孔、郑并行,仁师以玄度不经,条不合大义者奏之。玄度报罢。迁给事中。时有司以律“反逆者缘坐兄弟没官”为轻,诏八坐议。咸言汉、魏、晋谋反夷三族,请改从死。仁师曰:“父子天属,足累其心,此而不恤,何爱兄弟?”遂不改。后密请魏王为太子,失帝旨,左迁鸿护少卿。稍进民部侍郎。及征辽东,副韦挺知海运,又别知河南漕事。仁师以漕路回远恐所输不时至以便宜发近海租赋饷军坐运卒亡命不以闻除名帝还至中山,起为中书舍人、检校刑部侍郎。幸翠微宫,上《清暑赋》以讽。帝称善,赐帛五十段。二十二年,迁中书侍郎,参知机务,被遇尤渥。中书令褚遂良忌之,会有伏閤诉者,仁师不时上,帝大怒,流连州。永徽初,授简州刺史,卒。

(节选自《新唐书·崔仁师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仁师以漕运路回远/恐所输不时/至以便宜发近海租赋饷军/坐运卒亡命/不以闻/除名/
B.仁师以漕路回远/恐所输不时/至以便宜发近海租赋饷军/坐运卒亡命不以闻/除名/
C.仁师以漕路回远/恐所输不时至/以便宜发近海租赋饷军/坐运卒亡命不以闻/除名/
D.仁师以漕路回远/恐所输不时至/以便宜发近海租赋饷军/坐运卒亡命/不以闻/除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制举,唐代科举制度之一。由皇帝亲自诏试于殿廷,也称“制举科”或“制科”。
B.八坐,封建时代八种高级官员。唐以六部尚书及尚书令、尚书左右仆射为八坐。
C.民部,即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唐朝避太宗李世民讳,改称户部。
D.漕事,和潜运有关的事项。遭运是我国历史上一种重要的经水路运送军粮的方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仁师才学出众,颇受重用。经人推荐,他参与梁、魏史的修撰;贞观初年,他改任殿中侍御史,皇帝下诏书让他前往审查核实谋逆案件。
B.崔仁师精于事务,记忆过人。担任度支郎中时,他曾经口述支出费用数千项;太宗责怪他,下诏让人拿账册提问,他的回答没有一处错误。
C.崔仁师治狱宽仁,敢于担当。处理青州谋逆事件时,他秉持仁恕原则,立场鲜明;有人担心判决时事情有变,他情愿用自己的性命来承担责任。
D.崔仁师得遇恩宠,遭人忌恨。贞观二十二年,他升任中书侍郎,参与主持机要事务,得到太宗优厚的恩宠礼遇,引起中书令褚遂良的嫉妒。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始至,悉去囚械,为具食,以情讯之,坐止魁恶十余人,它悉原纵。
(2)河间王孝恭请与孔、郑并行,仁师以玄度不经,条不合大义者奏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德威,徐州彭城人也。德威姿貌魁伟,颇以干略见称。大业末,从左光禄大夫裴仁基讨贼淮左,手斩贼帅李青珪。后与仁基同归李密,密素闻其名,与麾下兵,令于怀州镇守。
武德元年,密与王世充战败入朝,德威亦率所部随密归。高祖嘉之,授左武候将军,封滕县公。及刘武周南侵,诏德威统兵击之,又判并州总管府司马。俄而裴寂失律于介州齐王元吉弃并州还朝留德威总知府事元吉才出武周已至城下百姓相率投贼。武周获德威,令率其本兵往浩州招慰。德威自拔归朝,高祖亲劳问之,兼陈贼中虚实及晋、绛诸部利害,高祖皆嘉纳之。改封彭城县公。未几,检校大理少卿。从擒建德,平世充,皆有功,转刑部侍郎,加散骑常侍,妻以平寿县主。
贞观初,历大理、太仆二卿,加金紫光禄大夫。俄出为绵州刺史,以廉平著称,百姓为之立碑。寻检校益州大都督府长史。十一年,复授大理卿。太宗尝问之曰:“近来刑网稍密,其过安在?”德威奏言:“诚在主上,不由臣下。人主好宽则宽,好急则急,律文失入减三等,失出减五等。今则反是,失入则无辜,失出便获大罪。所以吏各自爱,竞执深文,非有教使之然,畏罪之所致耳。陛下但舍所急,则‘宁失不经’复行于今日矣。”太宗深然之。数岁,迁刑部尚书,兼检校雍州别驾。十七年,至濮州,闻祐杀长史权万纪,德威入据济州,斩杀李佑,遣使以闻。诏德威便发河南兵马,以申经略,会遭母忧而罢。十八年,起为遂州刺史,三迁同州刺史。
永徽三年卒,年七十一。赠礼部尚书、幽州都督,谥曰襄,陪葬献陵。
(《旧唐书•刘德威传》)
【小题1】对下列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淮左:淮河以东地区,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宋在苏北和江淮设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淮南东路又称淮左。
B.礼部:六部之一,掌管考试、学校教育、礼乐、祭祀、宴会食品、铸造印符、册封,全国的佛、道教事务, 少数民族的册封、招待以及全国的工程、工 匠、屯田、水利、交通等事务等。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宣传部、文化部、民委、食品监督部门、新 闻出版总署、宗教局、等部门的综合。
C.丁忧:源于汉代,原指遇到父母丧事。后多专指官员居丧。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并须离职,称“丁忧”。母死,为母守丧称“丁母忧”。
D.判:高位兼低职;起:起用人任以官职。
【小题2】下列各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俄而/裴寂失律于介州齐王元吉/弃并州还朝/留德威总知府事/元吉才出武周/已至城下百姓相率投贼。
B.俄而/裴寂失律于介州/齐王元吉弃并州/还朝留德威总知府事/元吉才出武周/已至城下/百姓相率投贼。
C.俄而/裴寂失律于介州齐王元吉/弃并州/还朝留德威总知府事/元吉才出/武周已至城下/百姓相率投贼。
D.俄而/裴寂失律于介州/齐王元吉弃并州还朝/留德威总知府事/元吉才出/武周已至城下/百姓相率投贼。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德威有才干有谋略,武德元年,李密和王世充作战失败后归附朝廷,德威跟随李密归附朝廷,并屡次受到唐高祖的提拔,死后在献陵陪葬。
B.刘武周抓获刘德威后,下令德威率领自己的士兵前往浩州招抚百姓。德威逃回朝廷,得到唐高祖的亲自慰问。
C.唐朝法律条文规定,因过失判人入罪的官吏要减三等处罚,因过失判人出罪的官吏要减五等处罚,而唐太宗时期法律则刚好相反,比较宽松。
D.刘德威占据济州后,皇帝让刘德威任意调遣黄河以南的兵马,借以施展刘德威的抱负,但恰逢刘德威的母亲去世而作罢。
【小题4】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太宗尝问之曰:“近来刑网稍密,其过安在?”
(2)后与仁基同归李密,密素闻其名,与麾下兵,令于怀州镇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