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石闵字永曾,虎之养孙也。父瞻,字弘武。本姓冉,名良,魏郡内黄人。其先汉黎阳骑都督,累世牙门,勒破陈午于河内,获瞻,时年十二。长而勇悍,便弓马,临阵不顾。勒奇之,曰:“此儿壮健可嘉”,命虎子之。历位左积射将军,封西华侯。闵幼而果锐,虎抚之如孙。及长,身长八尺,善.谋,勇力绝人。虎即位,封为修武侯,历位北中郎将。虎之败于昌黎,闵军独全,由此功名大显。
永兴元年闰月,司徒申钟、司空郎暗等四十八人上尊号于闵,僭皇帝位于南郊。大赦改元,号称大魏,复姓冉氏。追尊祖隆元皇帝,考瞻烈祖高皇帝。尊母王氏为太后,妻董氏为皇后,子智为皇太子。以司马李农为太宰,诸子皆封为县公。新兴王祗闻石鉴之死,称尊号于襄国,改元永宁。石祗遣相国汝阴王石琨帅众十万伐邺。六月,进据邯郸。闵尽众拒之,琨军大败。二年三月,闵攻襄国百余日,祗怯,乃去皇帝之号,改称赵王。遣太尉张奉乞帅于慕容俊。中军张春请救于姚弋仲。三月,祗相国汝阴王琨自冀州救祗,弋仲复遣子襄帅骑三万八千,隽遣将军悦绾帅甲士三万,劲卒十三万,四方攻之,祗冲其后,闵帅大败。闵与十余骑奔还邺,祗使刘显帅众十万,追奔伐邺,闵尽众出战,大败之,追奔至于阳平。显惧,密使请降,求杀石祗为效。四月,刘显杀祗,及其丞相乐安王炳、太保张举等。遣拜显上大将军、大单于、冀州牧。祗、炳皆虎之庶子也。七月,刘显称尊号襄国。三年二月,刘显帅众伐常山,太守苏彦告难,闵师八千救彦,败显于常山,追奔及于襄国。显大将军曹伏驹开门为应,遂入襄国,诛显及其公卿以下百余人,焚襄国宫室,迁.其民于邺。
三月,慕容俊已克.幽蓟,略地至于冀州。闵帅骑击之,与慕容恪遇于魏昌城,恪方阵而前,闵众寡不敌,所乘赤马曰朱龙,日行千里,溃围东奔,行二十馀里,马无故而死,遂为恪所擒,送之于蓟。俊立闵而问之曰:“汝奴仆下才,何敢妄称天子?”闵曰:“当此天下大乱,尔曹人面兽心,尚欲纂逆,我一时英雄,何为不可作帝王耶?”俊怒,鞭之三百,遣慕容评帅众围邺。五月,送闵于龙城,告廆皝庙而杀之。邺中饥,人相食,虎时宫人被食略尽。冉智尚幼,蒋干遣詹事刘猗,奉表降俊。八月,长水校尉马愿、龙骧将军田香、开门降评。蒋干悬缒而下,奔于仓垣。评送闵后董氏、太子智、大尉申钟及诸王公卿于蓟。初、慕容俊斩闵于遏陉山,山左右七里木悉枯,蝗虫大起。自五月不雨至于十二月。俊遣使者祀之,谥曰武悼天王,其日大雨雹,是岁太和八年也。
(选自《十六国春秋·石闵》)
【小题1】【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善谋,勇力绝人 善:擅长
B.迁其民于邺    迁:徙居
C.慕容俊已克幽蓟 克:制伏
D.马无故而死    故:原因
【小题3】【小题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时驻军,主帅或主将帐前树牙旗以为军门,称“牙门”。它亦可指武将、将军名号、官署名称。
B.古代称黄河为河,黄河以南称河内,黄河以北、以西为河外。这些是按黄河的大体位置来分的。
C.尊号是指古代尊崇皇帝、皇后的称号。皇帝的称号有四种:尊号(徽号)、谥号、庙号、年号。
D.公卿是三公九卿的简称,夏始设,周沿袭,“公”是周封爵之首,“卿”是古高级长官或爵位的称谓。
【小题5】【小题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石闵本姓冉因为被石虎收养才改名,长大后在谋略、勇气和力量方面都超过一般人。在石虎上位后,备受重用,后来石虎在昌黎被打败,石闵却因保全了军队,声名大振。
B.永兴元年闰月,司徒申钟、司空郎暗等四十八人奏请石闵称帝,石闵也在南郊超越职权称帝,号称大魏,恢复姓氏为冉,石闵追加他的父亲为祖隆元皇帝。
C.石带领军队与慕容恪作战因为势单力薄,他被慕容恪抓住以后,被送慕容俊那里后,慕容俊责备石闵没有能力却敢乱称天子,石闵为自己申辩,却被处以鞭刑。
D.石闵死后,邺中闹饥荒,出现了吃人现象,在慕容俊斩杀石闵的遏陉山,山左右有约七里树木枯死,蝗虫成灾,甚至七个月不下雨,慕容俊祭祀石闵那天才下冰雹。
【小题7】【小题8】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石闵长而勇悍,便弓马,临阵不顾。勒奇之,曰:“此儿壮健可嘉”,命虎子之。
(2)闵曰:“当此天下大乱,尔曹人面兽心,尚欲纂逆,我一时英雄,何为不可作帝王耶?”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9-14 09:18:2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迁哲,字孝彦,安康人也。世为山南豪族,仕于江左。父元真,仕梁。迁哲少修立,有识度,慷慨善谋画,起家文德主帅,直阁将军。武贲中郎将。其父为衡州,留迁哲本乡,临统部曲事。时年二十,抚驭群下,甚得其情。及侯景篡逆,诸王争帝,迁哲外御边寇,自守而已。大统十七年,太祖遣达奚武、王雄等略地山南。迁哲率其所部拒战,军败,遂降于武。然犹意气自若。武乃执送京师。太祖谓之曰:“何不早归国家,乃劳师旅?今为俘虏,不亦愧乎?”答曰:“世荷梁恩,未有报效,又不能死节,实以此为愧耳。”太祖深嘉之。魏恭帝初,直州人乐炽、洋州人田越、金州人黄国等连结为乱。太祖遣雁门公田弘出梁汉,开府贺若敦趣直谷。炽闻官军至,乃烧绝栈道,据守直谷,敦众不得前。太祖以迁哲信着山南,乃令与敦同往经略。炽等或降或获,寻并平荡。仍与贺若敦南出狥地。军次鹿城,城主遣使请降。迁哲谓其众曰:“纳降如受敌,吾观其使视瞻犹高,得无诈也?”遂不许之。梁人果于道左设伏以邀迁哲,迁哲进击,破之。自此巴、濮之民,降款相继。迁哲每率骁勇为前锋,所在攻战,无不身先士卒,凡下十八州,拓地三千余里。时信州为蛮酋向五子王等所围弘又遣迁哲赴援比至信州已陷五子王等闻迁哲至狼狈遁走。迁哲入据白帝。贺若敦等复至,遂共追击五子王等,破之。信州先无仓储,军粮匮乏。迁哲乃收葛根造粉,兼米以给之。迁哲亦自取供食。时有异膳,即分赐兵士。有疾患者,又亲加医药。以此军中感之,人思效命。建德二年,进安康郡公。三年,卒于襄州,时年六十四。赠金州总管。谥曰壮武。

(节选自《周公》卷四十四)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信州为蛮酋/向五子王等所围弘/又遣迁哲赴援/比至/信州已陷/五子王等闻迁至/狼狈遁走
B.时信州为蛮酋向五子王等所围/弘又遣迁哲赴援/比至信州/已陷五子王等/闻迁哲至/狼狈遁走
C.时信州为蛮酋向五子王等所围/弘又遣迁哲赴援/比至/信州已陷/五子王等闻迁哲至/狼狈遁走
D.时信州为蛮酋/向五子王等所围弘/又遣迁哲赴援/比至信州/已陷五子王等闻迁哲至/狼狈遁走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左,又称“江东”因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斜流,古人以东为左而得名。
B.转,指职务调动,意义相近的词语还有“调”“徒”等,而“迁”一般指官职提升。
C.大统是年号,年号是帝王为纪其在位之年而立的名号,起算之年称为“建元”。
D.爵是帝王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周代设置王、侯、伯、子、男五等,后代因时改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迁哲少年英雄,有所作为。二十岁时,其父担任衡州刺史留他镇守本乡,他能安抚驾驭部下,很得军心。
B.李迁哲沉稳从容,耿直信义。兵败被俘,面对太祖的质问,仍慷慨陈词,不卑不亢,以气度和真诚赢得太祖的敬重。
C.李迁哲骁勇善战,所向披靡。山南一带叛乱,叛兵据险顽抗,太祖派他前去平乱,叛军闻风归服,余寇也被迅速荡平。
D.李迁哲关心下属,宅心仁厚。军粮匮乏之际,他用葛根磨粉代替米,分给兵士们吃,又亲自为病患医治,受到拥戴。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世荷梁恩,未有报效,又不能死节,实以此为愧耳。
(2)纳降如受敌,吾观其使视瞻犹高,得无诈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惟清,字直臣,下邑人。开宝中,以三史解褐涪陵尉。蜀民尚淫祀,病不疗治,听于巫觋,惟清擒大巫笞之,民以为及祸。他日又加箠焉,民知不神。然后教以医药,稍变风俗。秩满,迁大理寺丞。雍熙三年,大举取幽州,惟清以为兵食未丰,不可轻动。判度支许仲宣建议通盐法,以卖盐岁课赋于乡村,与户税俱纳。惟清奉诏往荆湖诸路详定,奏言以盐配民非便,遂罢。使还,上又问民间苦乐不均事,惟清言:“前在荆湖,民市清酒务官酿转鬻者,斗给耗二升,今三司给一升,民多他图,而岁课甚减”。诏复其旧。未几,出为京东转运使。会募丁壮为义军,惟清曰:“若是,天下不耕矣。”三上疏谏,繇是独选河北,而余悉罢。端拱初,迁右谏议大夫,历户部使,改度支使。会遣使河朔治方田,大发兵。惟清以盛春妨农,恳求罢废。淳化三年,迁给事中,充盐铁使,遂以帐式奏御。太宗曰:“费用若此,民力久何以堪?如可减省,即便裁度。”惟清曰:“比开宝军兴之际,其数倍多,盖以将帅未得其人,边事未宁,屯兵至广也。臣闻汉有卫青、霍去病,唐有事郭子仪、李晟,西北望而畏之,如此则边事息而支用减矣。望慎擢将帅,以有威名者俾安边塞,庶节费用。”至道初,就拜右谏议大夫。太宗闻其廉平,诏奖之。二年,徙广南东、西路都转运使,寻召拜给事中。逾月,同知枢密院事。惟清倜傥自任有钩距临事峻刻所至称强干然以俗吏进无人望才数月真宗即位加刑部侍郎复除御史中丞既去枢要,怫郁尤甚,肆情弹击。咸平元年卒,年五十六,赠户部尚书。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六》)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惟清倜傥/自任有钩距/临事峻刻/所至称强干/然以俗吏进/无人望/才数月/真宗即位/加刑部侍郎/复除御史中丞/
B.惟清倜傥/自任有钩距/临事峻刻/所至称强干/然以俗吏进/无人望才/数月/真宗即位/加刑部侍郎/复除御史中丞/
C.惟清倜傥自任/有钩距/临事峻刻/所至称强干/然以俗吏进/无人望/才数月/真宗即位/加刑部侍郎/复除御史中丞/
D.惟清倜傥自任/有钩距/临事峻刻所至/称强干/然以俗吏进/无人望才/数月/真宗即位/加刑部侍郎/复除御史中丞/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褐,粗布或粗布衣服。解褐指脱去平民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
B.秩,根据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有功者俸禄增加,有罪者则减少乃至取消。秩满即官吏任期届满。
C.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如“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略相当于明清的省。
D.三司,宋代以盐铁、度支、户部为三司,主理财赋、军事,是仅次于中书省、枢密院的重要机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总结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惟清破除迷信,教化百姓。他在担任涪陵尉期间,反对巫术,鞭打巫师,以证明巫术不灵;并教给百姓医药知识,当地民风因此逐渐改变。
B.李惟清理政有方,实事求是。他认为士兵粮草准备不充分,不宜大举进攻幽州;他前往荆湖诸地实地调查,认为不宜让百姓将盐税与户税一同交纳。
C.李惟清体察民情,关心疾苦。巡察荆湖后,他建议让三司减少耗粮补贴。以使百姓可以另图他利:在边疆经营上,他认为如果将帅得人,自可减轻百姓负担。
D.李惟清重视农耕,爱惜民力。他不赞成招募丁壮作为义军,认为会导致农耕废驰;他还因此多次上疏朝廷加以谏阻,朝廷于是只从河北一带招募壮丁。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遣使河朔治方田,大发兵。惟清以盛春妨农,恳求罢废。
(2)望慎擢将帅,以有威名者俾安边塞,庶节费用。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金声,字正希,休宁人。好学,工举子业,名倾一时。崇祯元年成进士,授庶吉士。明年十一月,大清兵逼都城,声慷慨乞面陈急务,帝即召对平台。

申甫者,僧也,好谈兵,方私制战车火器。帝纳声言,取其车入览,授都司佥书。即日召见,奏对称旨。超擢副总兵,敕募新军,便宜从事。改声御史,参其军。甫亦阵亡。声痛伤之,言甫受事日浅,直前冲锋,遗骸矢刃殆遍,非喋血力战不至此。帝亦伤之,命予恤典。

声耻无功,请率参将董大胜兵七百人,甫遗将古壁兵百人,及豪杰义从数百人,练成一旅,为刘之纶奇兵,收桑榆之效,不许。俄以清核军需告竣,奏繳关防,请按律定罪,再疏请罢斥,皆不许。东江自毛文龙被杀,兵力弱,势孤。声因东宫册立,自请颁诏朝鲜,俾联络东江,张海外形势。帝虽嘉其意,亦不果用。

寻上疏言陛下晓夜焦劳日亲天下之事实未尝日习天下之人必使天下才不才及才长短一一程量不爽方可斟酌位置帝未及报,声再疏恳言之,终不用,遂屡疏乞归

后大学士徐光启荐声同修历书,辞不就。以御史召,亦不赴。八年春,起山东佥事,复两疏力辞。乡郡多盗,声团练义勇,为捍御。十六年,风阳总督马士英遣使者李章玉征贵州兵讨贼,迂道掠江西,为乐平吏民所拒击。比抵徽州境,吏民以为贼,率众破走之。章玉讳激变,谓声及徽州推官吴翔风主使。士英以闻,声两疏陈辨。帝察其无罪,不问。其年冬,廷臣交荐,即命召用,促入都陛见,未赴而京师陷。

福王立于南京,超摧声左佥都御史,声坚不起。大清兵破南京,列郡望风迎降。声纠集士民保绩溪、黄山,分兵扼六岭。宁国丘祖德、徽州温璜、贵池吴应箕等多应之。乃遣使通表唐王,授声右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总督诸道军。拔桂德、宁国诸县。九月下旬,徽故御史黄澍降于大清,王师间道袭破之。

声被执至江宁,语门人江天一曰:“子有老母,不可死。”对曰:“天一同公起兵,可不同公殉义乎!”遂偕死。唐王赠声礼部尚书,谥文毅。

(节选自《明史·金声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寻上疏言/陛下晓夜焦劳/日亲天下之事实/未尝日习天下之人/必使天下才不才/及才长短/一一程量不爽/方可斟酌位置/
B.寻上疏言/陛下晓夜焦劳/日亲天下之事/实未尝日习天下之人/必使天下才不才及才/长短/一一程量不爽/方可斟酌位置/
C.寻上疏言/陛下晓夜焦劳/日亲天下之事实/未尝日习天下之人/必使天下才不才及才/长短一一程量不爽/方可斟酌位置/
D.寻上疏言/陛下晓夜焦劳/日亲天下之事/实未尝日习天下之人/必使天下才不才/及才长短/一一程量不爽/方可斟酌位置/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举子业,即“举业”,科举时代指为应考试而准备的学业,明清以后也专指八股文。
B.桑榆,即桑树与榆树,日落时光照桑榆树端,因以指日暮。文中指傍晚。
C.东宫,是中国古代宫殿指称,因方位得名。后借指居住东宫的储君。又曰“储宫”。
D.乞归,古代官吏自请退职,常称“乞骸骨”,意谓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声擅长举业,颇受赏识。崇祯元年中进士,官翰林院庶吉士。次年,宫廷召对时,得到崇祯皇帝激赏,升任御史、监军。
B.金声性格刚直,拒不受命。他上书建议破格用人御敌,被皇帝斥责并罢官,后徐光启推荐他修历书,他坚持不就。召他当御史,也不赴任。
C.金声拒不投降,坚持抗清。清军攻陷南京,金声同门生江天一率众在徽州起兵抗清,应者甚众,连克旌德、宁国、宣城和泾县等地,一时声威大震。
D.金声兵败被捕,慷慨就义。徽州的原任御史黄澍向大清投降了,与清军里应外合,金声与门生江天一就义。唐王追赠金声为礼部尚书,谥文毅。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年十一月,大清兵逼都城,声慷慨乞面陈急务,帝即召对平台。
(2)即日召见,奏对称旨,超擢副总兵,敕募新军,便宜从事。

同类题4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下列小题。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诗中的女主人公以无比沉痛的口气,回忆了恋爱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后被丈夫虐待和遗弃的痛苦。其原因是不顾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与一男子私定终身。
B.此诗作为叙事诗,诗中赋、比、兴交替使用。桑叶沃若与黄陨的对比,既暗示女主人公的容貌由青春而至衰老,更是两人的爱情由盛到衰的象征。
C.《氓》这首诗同大多数的《诗经》中的四言诗一样,句式以四言为主,多采用回环跌宕的结构,注重重章叠句。
D.从“氓之蚩蚩”到私欲得到满足的“至于暴矣”,乃至朝三暮四后的“士贰其行”,氓的变心是为钱财已得,“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即可为证。
E.诗人以浓墨重彩,描写了女主人公深挚而复杂的感情,或喜或悲,或爱或恨,从而塑造出一位有血有肉、有鲜明个性的悲剧人物形象。
【小题2】诗中多次提到淇水,其作用是什么?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⑴《小琉球漫志》十卷,筠园先生官凤山时所著也。凡海中日月之出没,鱼龙烟云之变幻,与夫都邑地理人物鸟兽草木之奇怪,风俗言语之殊异,莫不一一笔记。间为诗歌,以发其羁旅之情。题曰《小琉球漫志》。小琉球,凤山山名也。

⑵先生少以诗名天下,天下言诗者,咸推先生。尝游太学,以不遇而归。年几五十,始教谕德化,可谓穷矣。居二年,调凤山。凤山在海外,荒凉僻陋,不可一夕居;而人文之乔野,又特甚焉。岂天欲先生昌明诗教于重洋,而使薄海穷壤,咸知国家雅化之盛与?抑欲使奇观异闻,得先生雄伟恢闳、绝伦特出之才以志之,以为史氏之采择与?则是志也,岂非海隅一代之典籍哉!

⑶家泰,先生婿也。复从事先生之门,得亲承教诲,且习先生之诗尤深。今读是志,因叹先生之才,不得施于朝庙,作为雅颂,荐道圣世功德,而纪载祗此。然其雄辞丽句,照耀后世;后世读者,与退之潮州诸诗、子厚永柳诸记及东坡海外文字何异?则先生斯志,岂犹是星槎、瀛涯胜览诸小说稗编,仅供观听也哉?岁在柔兆阉茂之余月,子婿徐家泰谨跋。

【小题1】概括第⑴段的主要内容。
【小题2】作者盛赞《小琉球漫志》,因为作者认为它是“ ”。(用文中词句回答)
【小题3】关于筠园先生和他的《小琉球漫志》,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生曾在荒僻野蛮的凤山做过两年官。
B.先生教化百姓,传播文明,记录奇异。
C.志的语言雄奇美丽,足可见先生之才。
D.徐氏感慨先生遭遇和才华,为之写跋。
【小题4】第⑶段画线句表明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小题5】依据本文,针对筠园先生或凤山,用“不幸”和“大幸”,写一段40字左右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