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袁宏传
①袁宏字彦伯,侍中猷之孙也。父勖,临汝令。宏有逸才,文章绝美,曾为咏史诗,是其风情所寄。少孤贫,以运租自业。谢尚时镇牛渚,秋夜乘月,率尔与左右微服泛江。会宏在舫中讽咏,声既清会,辞又藻拔,遂驻听久之,遣问焉。答云:“是袁临汝郎诵诗。”即其咏史之作也。尚倾率有胜致,即迎升舟,与谭论,申旦不寐,自此名誉日茂。
②尚为安西将军、豫州刺史,引宏参其军事。累迁大司马桓温府记室。温重其文笔,专综书记。后为《东征赋》,赋末列称过江诸名德,而独不载桓彝。时伏滔先在温府,又与宏善,苦谏之。宏笑而不答。温知之甚忿,而惮宏一时文宗,不欲令人显问。后游青山饮归命宏同载众为之惧。行数里,问宏云:“闻君作《东征赋》,多称先贤,何故不及家君?”宏即答云:“尊公称谓非下官敢专,既未遑启,不敢显之耳。”温疑不实,乃曰:“君欲为何辞?”宏即答云:“风鉴散朗,或搜或引,身虽可亡,道不可陨,宣城之节,信义为允也。”温泫然而止。宏赋又不及陶侃,侃子胡奴尝于曲室抽刃问宏曰:“家君勋迹如此,君赋云何相忽?”宏窘急,答曰:“我已盛述尊公,何乃言无?”因曰:“精金百汰,在割能断,功以济时,职思静乱,长沙之勋,为史所赞。”胡奴乃止。
(注)①逸才:杰出的才干。②风情:节操、情感。③桓温:桓彝之子,专横跋扈,图谋篡逆,袁宏对其不满,多次在著文或谈论中冒犯到他。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宏在舫中讽咏 宏参其军事
⑶又与宏 ⑷我已述尊公
【小题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尚倾率有胜致,即迎升舟,与谭论。
    
⑵家君勋迹如此,君赋云何相忽?
    
【小题3】第②段画线句的句中应有两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
后游青山饮归命宏同载众为之惧
【小题4】有人评第②段袁宏的“笑而不答”妙在不言,简析其中的不言之妙。
    
【小题5】简析袁宏这一人物形象。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19 11:09:5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英烈夫人祠记

去扬州西北三十里有得胜山,故韩蕲王讳世忠破金兵处也,有英烈夫人祠,土人谓之异娼庙。内供英烈夫人戎装像、旌旗、剑印,其位曰“英烈杨国夫人五军都督梁”。

英烈夫人者,韩蕲王妾梁氏也。梁氏祖池州,父祖皆行伍。梁氏多力通技击,能开强弓,射二百步无不中的。以父罪连坐没入教坊,梁氏曰:“恨身不为男儿,乃至如此。”流寓京口为伎,有侠气,以角抵技闻。

宣和初,童贯破方腊,归至京口设宴,世忠以承节郎列席,梁氏进酒,时世忠厕于诸公,英姿勃发,佼佼不与众人同也。梁氏异之,询左右,知是独擒方腊之韩校尉也。梁氏乃自赎以妾之。

建炎三年苗傅刘正彦反高宗改元明受时世忠在秀州以兵少不得进乃修器械以疑叛逆。傅等恐惧。梁氏与子亮时在临安,为傅所质,防守严密。太后用平章事朱胜非计欲召四方勤王。胜非谓傅曰:“秀州方疑惧不前,为未得明诏,无封赏故。今白太后,遣梁氏慰抚世忠。”于是太后召梁氏入,封安国夫人,速其勤王。即领命,梁氏疾驱一日夜会世忠于秀州。面陈临安虚实利害,固言必勤王者三。世忠挥军急进,乱乃平。高宗复辟,梁氏以殊勋进护国夫人。

梁氏数战金军于山阳,宿迁,皆胜。于是意少懈。八月丁卯,率轻骑袭金人粮道,遇伏。金以精兵铁浮图①十倍围之。梁氏身被数创,腰腹为敌刃割裂,肠流三尺,忍痛纳回,以汗巾裹腹。知不免,乃顾左右曰:“今日报国”。语毕再突敌阵。敌矢如雨,猬集甲上。梁氏血透重甲,入敌阵复斩十数人,力尽落马而死。金人相蹂践争其首级,裂其五体,后得其首者进两阶,得其四肢者进一阶。

梁氏既死,金人曝其胴于淮市三日,函其首以报北国,金帝命悬于都门。兀术闻之,感其忠勇,敛梁氏遗体,遗世忠。拼合之际,验梁氏全尸,创伤数十,致命者七,皆在身前也。世忠大恸。朝廷闻讯大加吊唁,诏赐银帛五百匹两,追封“英烈杨国夫人”。立祠。

(选自《英烈夫人祠记》,有删改)

注①铁浮图:铁浮屠又称为铁浮图,浮屠是佛语中铁塔的意思。根据记载,属于具装重骑兵,即人马俱披重型盔甲,对敌阵发起冲击的骑兵。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建炎三年/苗傅/刘正彦反/囚高宗/改元明受/时世忠在秀州/以兵少不得进/乃修器械/以疑叛逆
B.建炎三年/苗傅刘正彦反/囚高宗/改元明受/时世忠在秀州/以兵少不得进/乃修器械以疑叛逆
C.建炎三年/苗傅刘正彦反/囚高宗/改元明受/时世忠在秀州/以兵少不得进/乃修器械/以疑叛逆
D.建炎三年/苗傅/刘正彦反/囚高宗改元明受/时世忠在秀州/以兵少不得进/乃修器械/以疑叛逆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勤王,既指为王事尽力;也可指君主制国家中君王有难,而臣下起兵救援君王。本文中取的是第二个意思。
B.改元,指中国封建时期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称为“改元”。同一皇帝在位时可以多次更换年号。
C.丁卯,在文中属于干支纪日;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合称,古人拿十二天干和十地支相配,共配成六十组。
D.校尉,古代武官官职名称,汉朝时已有此官,其职位仅次于将军。后世其地位降低,成为低级武官的称号。文中即为此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炎三年,苗傅、刘正彦谋反,囚禁了宋高宗,改年号为明受。当时韩世忠在秀州,认为兵力不够而没有进攻临安叛军。
B.梁氏在山阳、宿迁两地多次与金兵交战,全部取得胜利,思想上有些松懈轻敌,在一次率轻骑攻取金兵粮道时,遭遇埋伏遇难。
C.宣和初年,在京口的酒席上,韩世忠在众人中显得格外威武,不同于其他参加宴会的官员,后来韩世忠为梁氏赎身并娶她为妾。
D.太后为了能够安抚韩世忠,让他出兵救驾,封梁氏为安国夫人;宋高宗在韩世忠平定叛乱后重新恢复了帝位,因梁氏勤王有功,封她为护国夫人。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父罪连坐没入教坊,梁氏曰:“恨身不为男儿,乃至如此。”
(2)为未得明诏,无封赏故。今白太后,遣梁氏慰抚世忠。

同类题2

文言文阅读

武王问太公曰:“立将之道奈何?”

太公曰:“凡国有难,君避正殿。召将而诏之曰:‘社稷安危,一在将军。今某国不臣,愿将军帅师应之也。

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君入庙门,西面而立;将入庙门,北面而立。君亲操钺持首,授将其柄,曰:‘从此上至天者,将军制之。’复操斧持柄,授将其刃,曰:‘从此下至渊者,将军制之。见其虚则进,见其实则止。勿以三军为众而轻敌,勿以受命为重而必死,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以辩说为必然。’

“将已受命,拜而报君曰:‘臣闻国不可从外治,军不可从中御;二心不可以事君,疑志不可以应敌。臣既受命斧钺之威,臣不敢生还,愿君亦垂一言之命于臣。君不许臣,臣不敢将。’君许之,乃辞而行。军中之事,不闻君命,皆由将出,临敌决战,无有二心。是故智者为之谋,勇者为之斗,气厉青云,疾若驰骛,兵不接刃而敌降服。战胜于外,功立于内,吏迁士赏,百姓欢说,将无咎殃。是故风雨时节,五谷丰熟,社稷安宁。”

武王曰:“善哉!”

武王问太公曰:“吾欲令三军之众,攻城争先登,野战争先赴,为之奈何?”太公曰:“将有三礼。”武王曰:“敢问其?”

太公曰:“将冬不服袭,夏不操扇,雨不张盖,名曰礼将。将不身服礼,无以知士卒之寒暑。出隘塞,犯泥涂,将必先下步,名曰力将。将不身服力,无以知士卒之劳苦。军皆定,将乃就舍;炊者皆熟,将乃就食;军不举火,将亦不举,名曰止欲将。将不身服止欲,无以知士卒之饥饱。将与士卒共寒暑、劳苦、饥饱,故三军之众,闻鼓声则喜,闻金声则怒。高城深池,矢石繁下,士争先登;白刃始,士争先赴。士非好死而乐伤也,为其将知寒暑饥饱之审,而见劳苦之明也。

(选自汉墓竹简校本《六韬》,天津古籍出版社,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既受命斧钺之威 专:独掌
B.敢问其  目:条目
C.军皆定,将乃就舍 次:次序
D.白刃始  合:交锋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
B.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
C.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
D.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王任命将军时,应该在太庙亲执象征兵权的钺和斧,郑重地授给将军,赋予他处理一切军务的权力。
B.将军接受任命后,将再次请求君王给予充分信任,并表明战胜敌人还需要智者出谋划策、勇士英勇战斗。
C.如果将军能做到“三礼”,那么无论攻城时还是野战时,士兵们都会奋勇争先,只想冲锋,不愿后退。
D.本文通过武王与太公问答,阐明了君王的立将之道和将军的领军之策,充分体现了太公高超的军事智慧。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社稷安危,一在将军。今某国不臣,愿将军帅师应之也。
(2)士非好死而乐伤也,为其将知寒暑饥饱之审,而见劳苦之明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尹翁归传
尹翁归字子兄,河东平阳人也,徙杜陵,翁归少孤,与季父居。为狱小吏,晓习文法,喜击剑,人莫能当。是时大将军霍光秉政,诸霍在平阳,奴客持刀兵入市斗变,吏不能禁,及翁归为市吏,莫敢犯者。公廉不受馈,百贾畏之。
后去吏居家。会田延年为河东太守,行县至平阳,悉召故吏五六十人,延年亲临见,令有文者东,有武者西。阅数十人次到翁归独伏不肯起对曰翁归文武兼备唯所施设功曹以为此吏倨傲不逊延年曰何伤?”遂召上辞问,甚奇其对,除补卒吏,便从归府。案事发奸,穷竟事情,延年大重之,自以能不及翁归,徙署督邮。
河东二十八县,分为两部,闳孺部汾北,翁归部汾南。所举应法,得其罪辜,属县长吏虽中伤,莫有怨者。举廉为缑氏尉,历守郡中,所居治理,迁补都内令,举廉为弘农都尉。
征拜东海太守,过辞廷尉于定国。定国家在东海,欲属托邑子两人,令后堂待见。定国与翁归语终日,不敢见其邑子。既去,定国乃谓邑子曰:“此贤将,汝不任事也,又不可干以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阅数十人次/到翁归/独伏不肯起/对曰/翁归文武兼备/唯所施设功曹/以为此吏倨傲不逊/延年曰/何伤/
B.阅数十人/次到翁归/独伏不肯起/对曰/翁归文武兼备/唯所施设/功曹以为此吏倨傲不逊/延年曰/何伤/
C.阅数十人/次到翁归独伏/不肯起/对曰/翁归文武兼备/唯所施设/功曹以为此吏/倨傲不逊/延年曰/何伤/
D.阅数十人/次到翁归/独伏不肯起对/曰/翁归文武兼备/唯所施设/功曹以为此吏倨傲不逊/延年曰/何伤/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的“季父”指叔父, 古代以伯、仲、叔、季来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叔为老三,季排行最小。
B.文中的“独”指幼年丧父,“鳏寡孤独”鳏:指无妻或丧妻的男子。寡:妇女死了丈夫。孤:年幼丧父的孩子。独:年老无子女的人。
C.文中的“除”是指授予官职,常见的“拜”、“除”都是任命官职的意思,而直接含有升迁之意的词语有“擢”‘升’,含有贬谪之意的有“陟”“黜”。
D.文中的“举廉’指“推举孝廉”,孝廉是汉代选举官吏的两种科目。孝,孝悌之人。廉,清廉之士。被举荐之人称为孝廉。
【小题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尹翁归通晓法令条文,精于击剑,且不畏权贵,不受贿赂,所以他官职虽小,商人们都很怕他。
B.得到太守田延年的赏识器重之后,尹翁归表现出很强的办案能力,按罪量刑,依法办案。
C.尹翁归第二次为官后,仕途通达,由卒史而督邮,而都内令,又升迁为弘农都尉,最终官拜东海太守。
D.尹翁归能取得优异的政绩而青史留名,田延年功不可没。因为尹翁归虽然倨傲狂妄,但田延年不但没有计较他、苛求他,反而采取了宽容态度,并放手重用他。
【小题4】结合上下文翻译文中两个画线句子。
案事发奸,穷竟事情,延年大重之,自以能不及翁归,徙署督邮。
译文:
既去,定国乃谓邑子曰:“此贤将,汝不任事也,又不可干以私。”
译文: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褚翔,字世举,河南阳翟人。曾祖渊,齐太宰文简公,佐命齐室。祖蓁,太常穆子。父向,字景政。年数岁,父母相继亡没,向哀毁若成人者,亲表咸异之。既长,淹雅有器量。高祖践阼,选补国子生。起家秘书郎,迁太子舍人、尚书殿中郎。出为安成内史,还除太子洗马、中舍人,累迁太尉从事中郎、黄门侍郎、镇右豫章王长史。顷之,入为长兼侍中向风仪端丽眉目如点每公庭就列为众所瞻望焉大通四年出为宁远将军北中郎庐陵王长史三年卒官外兄谢举为制墓铭,其略曰:“弘治①推华,子嵩惭量;酒归月下,风清琴上。”论者以为拟得其人。
翔初为国子生,举高第。丁父忧,服阕,除秘书郎,累迁太子舍人、宣城王主簿。中大通五年,高祖宴群臣乐游苑,别诏翔与王训为二十韵诗,限三刻成。翔于坐立奏,高祖异焉,即日转宣城王文学,俄迁为友。时宣城友、文学加它王二等,故以翔超为之,时论美焉。
出为义兴太守。翔在政洁已,省繁苛,去浮费,百姓安之。郡之西亭有古树,积年枯死;翔至郡,忽更生枝叶,百姓咸以为善政所感。及秩满,吏民诣阙请之,敕许焉。寻征为吏部郎,去郡,百姓无老少追送出境,涕泣拜辞。
翔居小选②公清,不为请属易意,号为平允。俄迁侍中,顷之转散骑常侍,领羽林监,侍东宫。出为晋陵太守,在郡未期,以公事免。俄复为散骑常侍,侍东宫。太清二年,迁守吏部尚书。其年冬,侯景围宫城,翔于围内丁母忧,以毁卒,时年四十四。诏赠本官。
(节选自《梁史·褚翔传》)
(注)①弘治:即杜弘治,古代美男。②小选:吏部郎的别称。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入为长兼侍中/向风仪/端丽眉/目如点/每公庭就列/为众所瞻望焉/大通四年/出为宁远将军北中郎庐陵王长史/三年卒官/
B.入为长兼侍中/向风仪端丽/眉目如点/每公庭就列/为众所瞻望焉/大通四年/出为宁远将军北中郎庐陵王长史/三年/卒官/
C.入为长兼侍中/向风仪端丽/眉目如点/每公庭/就列为众所瞻望焉/大通四年/出为宁远将军北中郎庐陵王长史/三年/卒官/
D.入为长兼侍中/向风仪端丽/眉目如点/每公庭就列/为众所瞻望焉/大通四年出/为宁远将军北中郎庐陵王/长史三年/卒官/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践阼”,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阼阶上为主位,后称皇帝“即位”“登基”为“践阼”。
B.“起家”意思较多,在“白手起家”中指“创立事业”,在“布衣起家”中指“出身”,文中的“起家秘书郎”就指的是“秘书郎职位出身”。
C.太子洗马,洗,通假于“先”,洗马也就是先马,意思是在马前做先导,是规谏太子的官职。例如晋代的李密,唐朝的魏征等。
D.国子生又称国学生,也包括在国子监肄业的学生。国子生主要是官员的子弟,他们多数会参加科举入仕,也有被直接授予官职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禇翔文才出众。一次,梁武帝在乐游苑召集群臣宴饮,下诏命褚翔和王训作二十韵诗,褚翔就坐后立即完成,进呈武帝,武帝十分惊异。
B.褚翔为官清廉。在地方,他廉洁自守,减少繁杂苛刻的政令,废除不必要的开支;在吏部,他公正清廉,不因别人的请托而改变自己的主张。
C.褚翔深受百姓爱戴。他被征召为吏部郎,离开郡县时,百姓无论老少都追随着送他出境,人们哭泣着与他拜别告辞。
D.褚翔深受朝廷器重。他曾多次升迁担任重要官职,并受到梁武帝的越级提拔;尽管他在担任晋陵太守期间被免职,但过了不久梁武帝便让他官复原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年数岁,父母相继亡没,向哀毁若成人者,亲表咸异之。
(2)百姓咸以为善政所感。及秩满,吏民诣阙请之,敕许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