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温纯,字景文,三原人。嘉靖四十四年进士。屡迁兵科都给事中。倭陷广东广海卫,大杀掠而去。总兵刘焘以战却闻,纯劾焘欺罔。时方召焘督京营,遂置不问。黔国公沐朝弼有罪,诏许其子袭爵。纯言事未竟,不当遽袭。中官陈洪请封其父母,纯执不可。言官李已、石星获谴,疏救之。俺答请贡市,高拱定议许之。纯以为弛边备,非中国利。出为湖广参政,引疾归。
召为左都御史。矿税使四出,有司逮系累累,纯极论其害,请尽释之,不报。已,诸阉益横,所至剽夺,污人妇女。四方无赖奸人蜂起言利帝并欣然纳之远近骇震纯言利归群小害贻国家乞尽捕诸奸人付臣等行法而亟撤税监之害民者亦不报。
中外争请罢矿税,帝悉置不省。纯等忧惧不知所出,乃倡诸大臣伏阙泣请。帝震怒,问谁倡者,对曰:“都御史臣纯。”帝为霁威,遣人慰谕曰:“疏且下。”乃退。已而卒不行。广东李凤等以矿税激民变,纯又抗言:“税使窃弄陛下威福以十计,参承受凭藉税使声势以百计。生灵困于水旱,既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安能复胜此千万虎狼耶!”
御史于永清按陕西贪,惧纯举奏,与都给事中姚文蔚比而倾纯。纯不胜愤,上疏尽发永清交构状,语颇侵首辅沈一贯。一贯等疏辨。帝为下永清、文蔚二疏,而纯劾疏留不下。纯益愤,三疏论之,因力丐罢,乃谪永清。纯遂与一贯忤。纯求去章二十上,杜门者九阅月。帝雅重纯,谕留之。纯不得已,强起视事。
纯清白奉公。五主南北考察,澄汰悉当。肃百僚,振风纪,时称名臣。卒,赠少保。天启初,追谥恭毅。
(选自《明史•温纯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四方无赖奸人蜂起/言利帝并欣然纳之/远近骇震/纯言/利归群小/害贻国家/乞尽捕诸奸人/付臣等行法而亟撤/税监之害民者/
B.四方无赖奸人蜂起言利/帝并欣然纳之/远近骇震/纯言/利归群小/害贻国家/乞尽捕诸奸人/付臣等行法/而亟撤税监之害民者/
C.四方无赖奸人蜂起言利/帝并欣然纳之/远近骇震/纯言/利归群小/害贻国家/乞尽捕诸奸人/付臣等行法而亟撤/税监之害民者/
D.四方无赖奸人蜂起/言利帝并欣然纳之/远近骇震/纯言/利归群小/害贻国家/乞尽捕诸奸人/付臣等行法/而亟撤税监之害民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袭爵”封建时代,子孙承袭先代的爵位。爵位在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
B.“中国”原指西周时期的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后来演变为黄河中下游的中原地区。
C.“上疏”是在朝官员用来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该文书的特点是分条说明。
D.“视事”指官员到任之后,微服视察所辖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民俗等情况。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温纯为官刚正。他考中进士步入仁途,曾弹劾刘焘谎报军情,指出不应当仓封沐朝弼之子,上奏疏解救谏官李已、石星。
B.温纯反对危害百姓和逐利的行为。他请求释放有关官员滥抓的人;皇帝接受谋利之法,他反对这事却没有得到皇帝支持。
C.温纯忧虑国事。因矿税的事,他提议大臣到宫殿哭泣请求,惹怒皇帝,皇帝知道他是倡议者后而息怒,答应了他们的请求。
D.温纯尽职奉公。他处理政务很得当,有名声;于永清与姚文蔚勾结排挤他,他上疏揭发于永清与姚文蔚的事,并得罪了沈一贯。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司逮系累累,纯极论其害,请尽释之,不报。
(2)五主南北考察,澄汰悉当。肃百僚,振风纪,时称名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4-28 04:06:3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毛颖①传

韩愈

毛颖者,中山人也。其先明眎,佐禹治东方土,养万物有功,因封于卯地,死为十二神。尝曰:“吾子孙神明之后,不可与物同,当吐而生。”已而果然。明眎八世孙羺,世传当殷时居中山,得神仙之术,能匿光使物,窃姮娥、骑蟾蜍入月,其后代遂隐不仕云。居东郭者曰㕙,狡而善走,与韩卢争能,卢不及。卢怒,与宋鹊谋而杀之,醢其家。

秦始皇时,蒙将军恬南伐楚,中山,将大猎惧楚。召左右庶长与军尉,以《连山》筮之,得天与人文之兆。筮者贺曰:“今日之获,不角不牙,衣褐之徒,缺口而长须,八窍而趺居,独取其髦,简牍是资。天下其同书,秦其遂兼诸侯乎!”遂猎,围毛氏之族,拔其豪,载颖归,献俘于章台宫,聚其族而加束缚焉。秦皇帝使恬赐之汤沐,而封诸管城,号曰管城子,日见亲宠任事。

颖为人,强记而便敏,自结绳之代以及秦事,无不纂录。阴阳、卜筮、占相、医方、族氏、山经、地志、字书、图画、九流、百家、天人之书,及至浮图、老子、外国之说,皆所详悉。又通于当代之务,官府簿书、巿井贷钱注记,惟上所使。自秦皇帝及太子扶苏、胡亥、丞相斯、中车府令高,下及国人,无不爱重。又善随人意,正直、邪曲、巧拙,随其人。虽见废弃,终默不泄。惟不喜武士,然见请,亦时往。

累拜中书令与上益狎上尝呼为中书君上亲决事以衡石自程虽宫人不得立左右独颖与执烛者常侍上休方罢。颖与绛人陈玄、弘农陶泓,及会稽褚先生友善,相推致,其出处必偕。上召颖,三人者不待诏,辄俱往,上未尝怪焉。

后因进见,上将有任使,拂拭之,因免冠。上见其发秃,又所摹画不能称上意。上嘻笑曰:“中书君老而秃,不任吾用。吾尝谓中书君,君今不中书邪?”对曰:“臣所谓尽心者。”因不复召,归封邑,终于管城。其子孙甚多,散处中国、夷狄,皆冒管城,惟居中山,能继父祖业。

太史公曰:毛氏有两族。其一姬姓,文王之子,封于毛,所谓鲁、卫、毛、聃者也。战国时,有毛公、毛遂。独中山族,不知其本所出,子孙最为蕃昌。《春秋》之成,见绝于孔子,而非其罪。及蒙将军拔中山之豪,始皇封诸管城,世遂有名,而姬姓之毛无闻。颖始以俘见,卒见任使。秦之灭诸侯,颖与有功,赏不酬劳,以老见疏,秦真少恩哉!

(注)①毛颖:指毛笔,产自中山。毛,指兔毛;颖,指毛笔的锋毫。②其先明眎(shì):毛颖祖先明眎。明眎,兔子的别名。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蒙将军恬南伐楚,次中山 次:驻扎
B. 正直、邪曲、巧拙,一随其人   一:一直
C. 拂试之,因免冠谢     谢:谢恩
D. 子孙最为蔷昌 蕃昌:兴旺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①将大猎惧楚 ②日削月割,趋于亡
B. ①载颖归   ②穷山之高
C. ①惟居中山,能继父祖业 ②求人可使报秦,未得
D. ①独中山族,不知其本所出    ②二虫又何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是一篇颇有特色的奇文,它把毛笔拟人化,融合诸多与之相关的神话传说,以一支毛笔的产生、发展、废置为脉络,写成了一篇历史传记。
B. 文章既叙说了毛笔在历史文化上的贡献,又以它功勋卓著,却“赏不酬劳,以老见疏”讽刺了统治者的薄义寡恩,为历史上有类似遭遇的人鸣不平。
C. 文章善于捕捉、把握人与物之间的相似点,在形与神上造成既像又不像的独特韵味。开头两段是写人,写毛颖的祖先,后几段则是写物,写毛笔的产生、发展历史。
D. 《毛颖传》寓庄于谐,“以发其郁积”,巧用事典,言必有据,处处双关隐喻,达到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读来使人兴趣盎然。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颖为人,强记而便敏,自结绳之代以及秦事,无不纂录。 
(2)秦之灭诸侯,颖与有功,赏不酬劳,以老见疏,秦真少恩哉。
【小题5】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累拜中书令与上益狎上尝呼为中书君上亲决事以衡石自程虽宫人不得立左右独颖与执烛者常侍上休方罢。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杨伯仁字安道天性孝友读书一过成诵登皇统九年进士第事亲不求调初名伯英进太子光英讳改今名。天德二年,除应奉翰林文宇。海陵尝夜召赋诗,传趣甚亟,未二鼓奏十咏,海陵喜,解衣赐之。

丁父忧,起复,赐金带袭衣,及赐白金以奉母。改左拾遗。进士吕忠翰廷试已在第一,未唱名,海陵以忠翰程文示伯仁,问其优劣,伯仁对曰:“当在优等。”海陵曰:“此今试状元也。”伯仁自以知忠翰姓名在第一,遂宿谏省,俟唱名乃出,海陵嘉其慎密。孟宗献发解第一,伯仁读其程文,称之“此人当成大名”。是岁,府试、省试、廷试皆第一,号“孟四元”。改著作郎。居母丧,服除,调镇西节度副使。入为起居注兼左拾遗,又改大名少尹。郡中豪民横恣甚,莫可制,民受其害,伯仁穷竟渠党,四境帖然。谳馆陶大辟,得其冤状,馆陶人为立祠。除滨州刺史。郡俗有遣奴出亡,捕之以规赏者,伯仁至,责其主而杖杀其奴,如是者数辈,其弊遂止。入为左谏议大夫,兼礼部侍郎、翰林直学士。故事,谏官词臣入直禁中,上闵其劳,特免入直。改吏部侍郎,直学士如故。郑子聃卒,宰相举伯仁代之,乃待讲兼礼部侍郎。伯仁久在翰林,文词典丽,上曰:“自韩昉、张钧后,则有翟永固,近日则张景仁、郑子聃,今则伯仁而已,其次未见能文者。吕忠翰草《降海陵庶人诏》,点窜再四,终不能尽朕意,状元虽以词赋甲天下,至于辞命,未必皆能。凡进士可令补外,考其能文者召用之。”不数月,兼左谏议大夫,俄兼太常卿。大臣举可修起居注者数人,上以伯仁领之。从上京,伯仁多病,至临潢,地寒因感疾,还中都。明年,上还幸中都,遣使劳问,赐以丹剂。是岁,卒。

 (节选自《金史·杨伯仁传》,有删改)

(注)①谳:审定判案。②起居注:起居注是我国古代记录帝王的言行录。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杨伯仁/字安道/天性孝/友读书/一过成诵/登皇统九年进士第/事亲不求调/初名伯 英/避太子光英讳/改今名
B.杨伯仁/字安道/天性孝友/读书一过成诵/登皇统九年进士/第事亲不求调/初名伯英/避太子光英讳/改今名
C.杨伯仁/字安道/天性孝/友读书/一过成诵/登皇统九年进士第/事亲不求调/初名伯 英/避太子光英/讳改今名
D.杨伯仁/字安道/天性孝友/读书一过成诵/登皇统九年进士第/事亲不求调/初名伯英/避太子光英讳/改今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父忧,遭逢父亲丧事。“丁忧”是中国古代的守孝制度,规定朝廷官员在父母去世后必须停职守制,丁忧期间不准为官。
B.故事,旧日的典章制度,先例。“故事,谏官词臣入直禁中”说明“谏官和文学侍从都要进入宫禁值班是早已有之的规定。
C.迁,本义是“向高处迁移”,引申为移动,也可指变动官职。汉时右尊左卑,故将升官称为右迁,而左迁则是贬职的意思。
D.幸,帝王偏爱、宠爱为“幸”,如“宠幸”;帝王去某地也叫幸”,如“巡幸”,文中“从幸上京”是说在上京受到皇上宠幸。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伯仁文思敏捷。一天晚上,海陵王召他来赋诗,他在不到二鼓的时间里就做诗十首,海陵王十分欣赏他,并且特地解衣相赐。
B.杨伯仁善于识文。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对被拟定为状元的吕忠翰应试文章大加赞赏;被他称赞的孟宗献在随后大试中连得第一。
C.杨伯仁为官刚正。他任大名少尹时,惩治当地横行霸道的土豪劣绅;在滨州刺史任上,杖责遣奴出亡的主人,革除了当地的弊端。
D.杨伯仁深受皇上器重。他入朝任左谏议大夫时,因为身兼数职比较辛苦,皇上特别为他打破旧例,特别恩准他免去入宫禁值班之责。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伯仁自以知忠翰姓名在第一,遂宿谏省,俟唱名乃出,海陵嘉其慎密。
(2)郡中豪民横恣甚,莫可制,民受其害,伯仁穷竟渠党,四境帖然。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曾祖叔恒,年十九登进士第,位终安阳令。祖俌,位终邢州录事参军。父嗣。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
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侍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雠怨。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署掾曹,令典笺奏,明年令狐作相,商隐屡启陈情,不之省。弘政镇徐州,又从为掌书记。府罢入朝,复以文章干,乃补太学博士。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文思清丽,庭筠过之。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

节选自《旧唐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
B.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
C.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
D.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多与“名”的涵义相近或相反,与“名”相表里,所以也称“表字”。
B.古代男子15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还未壮,所以称做“弱冠”,后泛指男子15岁左右的年纪。
C.古代皇帝即位,都要改元,称元年。自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多以年号纪年。如文中的“开成二年”“会昌二年”“大中初”均采用帝王年号纪年法。
D.“迁”是古代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的词语之一,指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左迁”指降级。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商隐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做了朝廷命官,令狐楚每年给他衣食,还让他随考核官吏到上都任职,又提拔他为秘书省校书郎。
B.李商隐幸得贵人助;令狐楚因为李商隐是少年俊才而深加礼敬,使其与读书人交游;王茂元爱惜义山的才华,把女儿许配给他。
C.李商隐先后得到令狐楚和王茂元的赏识,又恰恰因为二人的党派之争陷入了困境,被令狐绹视为忘恩负义、品行不端之人。
D.李商隐能写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进入令狐楚的幕府后才开始写今体带对偶的章奏;他文思清丽,尤其擅写诔文和奠文。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令狐楚已卒,子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
(2)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3)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面小题。

金日磾①传

班固

金日磾字翁叔,本匈奴休屠王太子也,武帝元狩②中,骠骑将军霍去病将兵击匈奴右地③,多斩首,虏获休屠王祭天金人④,其夏,骠骑复西过居延,攻祁连山,大克获,于是单于怨昆邪。休屠居西方多为汉所破,召其王欲诛之,昆邪、休屠恐,谋降汉,休屠王后悔,昆邪王杀之,并将其众降汉。封昆邪王为列侯。日磾以父不降见杀,与母阏氏、弟伦俱没入宫,输黄门养马,时年十四矣。

久之,武帝游宴见马,后宫满侧。日磾等数十人牵马过殿下,莫不窃视,至日磾独不敢。日磾长八尺二寸,容貌甚严,马又肥好,上异而问之,具以本状对。上奇焉,即日赐汤沐衣冠,拜为马监,迁侍中骑马都尉光禄大夫。日磾既亲近,未尝有过失,上甚信爱之,赏赐累千金,出则骖乘⑤,入侍左右。贵戚多窃怨,曰:“陛下妄得一胡儿,反贵重之!”上闻,愈厚焉。

日磾母教诲两子,甚有法度,上闻而嘉之。病死,诏图画于甘泉宫,署曰“休屠王阏氏”。日磾每见画常拜,乡之涕泣,然后乃去。日磾子二人皆爱,为帝弄儿⑥,常在旁侧。弄儿或自后拥上项,日磾在前,见而目之。弄儿走且啼曰:“翁怒。”上谓日磾:“何怒吾儿为?”其后弄儿壮大,不谨,自殿下与宫人戏,日磾适见之,恶其淫乱,遂杀弄儿,弄儿即日磾长子也。上闻之大怒,日磾顿首谢,具言所以杀弄儿状。上甚哀,为之泣,已而心敬日磾。

日磾自在左右,目不忤视者数十年。赐出宫女,不敢近。上欲内其女后宫,不肯。其笃慎如此,上尤奇异之。

(节选自《霍光金日磾传》)

(注)①金日磾:“日磾”读作(mì dī),汉代人。②元狩:汉武帝年号。③右地:西部地区。地理上以西为右。④金人:用铜铸的神像。⑤骖乘:古代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乘,四匹马拉的车。⑥弄儿:供人狎玩取乐的孩子。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攻祁连山,大克获   克:战胜
B.日磾每见画常拜,乡之涕泣   乡:通“向”,面向,朝着
C.目不忤视者数十年   忤视:直视
D.陛下妄得一胡儿,反贵重之   重:珍贵
【小题2】(小题2)下列各句中“之”字称代内容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未尝有过失,上甚信爱之B.甚有法度,上闻而嘉之
C.陛下妄得一胡儿,反贵重之D.其笃慎如此上尤奇异之
【小题3】(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金日磾“笃慎”的一组是(  )
①至日磾独不敢   ②上欲内其女后宫,不肯
③日磾适见之,恶其淫乱,遂杀弄儿  ④日磾每见画常拜,乡之涕泣
⑤日磾自在左右,目不敢忤视者数十年 ⑥上闻之大怒,日磾顿首谢
A.①④⑤B.③⑤⑥
C.②④⑥D.①③⑤
【小题4】(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日磾本来是匈奴休屠王的太子,父亲被杀后,与母亲阏氏、弟伦全被官府收为奴隶,他被送到黄门养马,当时年仅十四岁。
B.金日磾的母亲教育金日磾的两个儿子很有方法,两个孩子小时候长得非常逗人喜爱,常陪伴在武帝身边,深受武帝宠爱。
C.汉武帝游宴时,让几十个马奴牵出马来供他们观赏,当时有许多宫女在场,有些马奴忍不住偷看宫女,只有金日磾目不斜视。
D.金日磾并不因为儿子受到天子的宠爱而放任自流,当看到儿子行为不检点,和宫女相戏,就亲手杀死了他,以绝后患。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陶璜,字世英,丹阳秣陵人也,仕吴历显位。孙皓时,交阯太守孙谞贪暴,为百姓所患。南中监军霍弋遣杨稷与毛炅、董元等自蜀出交阯,破吴军于古城,斩大都督修则、交州刺史刘俊。吴遣虞汜为监军,薛翊为威南将军、大都督,璜为苍梧太守,距稷,战于分水。璜败,退保合浦,亡其二将。翊怒谓璜曰:“若自表讨贼,而丧二帅,其责安在?”璜曰:“下官不得行意,诸军不相顺,故致败耳。”羽怒,欲引军还。璜夜以数百兵袭董元,获其宝物,船载而归,翊乃谢之,以璜领交州,为前部督。璜从海道出于不意,径至交阯,元距之。诸将将战,璜疑断墙内有伏兵,列长戟于其后。 兵才接,元伪退,璜追之,伏兵果出,长戟逆之大破元等。元有勇将解系同在城内璜诱其弟象使为书与系又使象乘璜轺车鼓吹导从而行元等曰象尚若此系必去志乃就杀之。翊、璜遂陷交阯。吴因用璜为交州刺史。初,霍弋之遣稷、炅等,与之誓曰:“若贼围城未百日而降者,家属诛;若过百日救兵不至,吾受其罪。”稷等守未百日,粮尽,乞降,璜不许,给其粮使守。诸将并谏,璜曰:“霍弋已死,不能救稷等必矣,可须其日满,然后受降。使彼得无罪,我受有义,内训百姓,外怀邻国,不亦可乎!”稷等期讫粮尽,救兵不至,乃纳之。皓既降晋,手书遣璜子融敕璜归顺。璜流涕数日,遣使送印绶诣洛阳。帝诏复其本职,封宛陵侯,改为冠军将军。在南三十年,威恩著于殊俗。及卒,举州号哭,如丧慈亲。
(节选自《晋书-陶璜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元有勇/将解系同在城内/璜诱其弟象/使为书与系/又使象乘璜轺车/鼓吹导从而行/元等曰/象尚若此系/必去志/乃就杀之
B.元有勇将解系同在城内/璜诱其弟/象使为书与系/又使象乘璜轺车/鼓吹导/从而行/元等曰/象尚若此/系必去志/乃就杀之
C.元有勇/将解系同在城内/璜诱其弟/象使为书与/系又使象乘璜轺车/鼓吹导/从而行/元等曰/象尚若此系/必去志/乃就杀之
D.元有勇将解系同在城内/璜诱其弟象/使为书与系/又使象乘璜轺车/鼓吹导从而行/元等曰/象尚若此/系必去志/乃就杀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是男子20岁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许嫁举行笄礼时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一般对平辈或尊辈要称字。
B.监军指监督军队的官员,一般为临时差遣,代表朝廷协理军务,督察将帅。
C.表是古代臣下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文体,“自表”指自己上表呈请。
D.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礼记•曲理下》中规定:天子死曰薨,诸侯死曰崩,大夫曰卒,士曰不录,庶人曰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璜自表讨贼,力挽逆势。与杨稷及毛炅、董元等人交战时,虽因内部不团结而折损两将,而后成功夜袭董元,扭转了局势。
B.陶璜洞悉人心,善用谋略。陶璜识破伏兵,并善于用计,设计引诱解系的弟弟,致使董元杀掉部将解系,从而攻陷交阯。
C.陶璜宅心仁厚,百姓喜爱。杨稷的军队坚守不到一百天,陶璜便立即接受了他们的投降。在南方的三十年,深受百姓喜爱。
D.陶璜被迫归晋,仍获重用。孙皓降晋,亲笔写信给陶融,使其归顺,陶璜痛哭流泪,最终归附,皇帝下诏恢复他原来的官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兵才接,元伪退,璜追之,伏兵果出,长戟逆之,大破元等。
(2)皓既降晋,手书遣璜子融敕璜归顺。璜流涕数日,遣使送印绶诣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