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小题。
彭汝砺字器资,饶州鄱阳人。治平二年,举进士第一。王安石见其《诗义》,补国子直讲,改大理寺丞,擢太子中允,既而恶之。
神宗用汝砺为监察御史里行。首陈十事:一正己,二任人,三守令,四理财,五养民,六振救,七兴事,八变法,九青苗,十盐事。指擿利害,多人所难言者。
及王中正与李宪主西师汝砺言不当以兵付中人因及汉唐祸乱之事神宗不怿语折之汝砺拱立不动伺间复言神宗为改容在廷者皆叹服元祐二年,召为起居舍人。时相问新旧之政,对曰:“政无彼此,一于是而已。
今所更大者,取士及差役法,行之而士民皆病,未见其可。”逾年,迁中书舍人,赐金紫。会知汉阳军吴处厚得蔡确安州诗上之,傅会解释,以为怨谤。谏官交章请治之,又造为危言,欲置之法。汝砺曰:“此罗织之渐也。”数以白执政,不能救,遂上疏论列,不听。谏官指汝砺为朋党,及确贬新州,又须汝砺草词,遂落职知徐州。初,汝砺在台时,论吕嘉问事,与确异趣,徙外十年,确为有力。
后治嘉问它狱,以不阿执政,坐夺二官。至是,又为确得罪,人以此益贤之。加集贤殿修撰,入权兵、刑二部侍郎。有狱当贷,执政以特旨杀之,汝砺持不下。执政怒,罚其属。汝砺言:“制书有不便,许奏论,法也。属又何罪?”遂自劾请去,章四上。诏免属罚,徙汝砺礼部,真拜吏部侍郎。
哲宗躬听断,修熙宁、元丰政事,人皆争献所闻,汝砺独无建白。或问之,答曰:“在前日则无敢言,于今则人人能言之矣。”
进权吏部尚书。言者谓尝附会刘挚,以宝文阁直学士知成都府。未行,章数上,又降待制、知江州。至郡数月而病卒。年五十四。
(选自《宋史·彭汝砺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及王中正与李宪主西师/汝砺言不当以兵付/中人因及汉唐祸乱之事/神宗不怿/语折之/汝砺拱立不动/伺间复言/神宗为改容/在廷者皆叹服 |
B.及王中正与李宪主西师/汝砺言不当以兵付中人/因及汉唐祸乱之事/神宗不怿/语折之/汝砺拱立不动/伺间/复言神宗/为改容/在廷者皆叹服 |
C.及王中正与李宪主西师/汝砺言不当以兵付中人/因及汉唐祸乱之事/神宗不怿/语折之/汝砺拱立不动/伺间复言/神宗为改容/在廷者皆叹服 |
D.及王中正与李宪主西师/汝砺言不当以兵付/中人因及汉唐祸乱之事/神宗不怿/语折之/汝砺拱立不动/伺间/复言神宗/为改容/在廷者皆叹服 |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理寺是中央审判机关,负责审核刑狱案件,主官称卿,下设少卿、丞及其他官员。 |
B.监察御史掌管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物,品秩高而权限广。 |
C.朋党指为私利而互相勾结,后专指排斥异己的结党宗派,古代官场常发生朋党之争。 |
D.尚即执掌之意,尚书亦称掌书,因为事务繁杂,后设立分部掌管政务,长官为尚书。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彭汝砺勇于进谏,敢于直言。他任监察御史期间,首陈十事,言他人不敢言;宦官王中正受宠,神宗竟让其统兵,彭汝砺知道后,以史极谏,朝野叹服。 |
B.彭汝砺公正无私,不计前嫌。他在御史台时虽然与蔡确观点不同,但是在蔡确被人罗织罪名时极力出手相救,以致被他人诬为蔡确同党而落职徐州。 |
C.彭汝砺立场坚定,坚持己见。他对新旧之政有着自己的见解,认为新旧之政没有彼此之分,只要对就可以,是朝廷难得的态度超脱、不偏不倚之臣。 |
D.彭汝砺依法行事,不畏强权,执政大臣奉旨准备处死犯人,他根据刑律坚持从宽处理,以致牵累下属受罚,他因此四次弹劾上司,为下属讨回公道。 |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所更大者,取士及差役法,行之而士民皆病,未见其可。
(2)后治嘉问它狱,以不阿执政,坐夺二官。至是,又为确得罪,人以此益贤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