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故槐里,徙成纪。广家世世受射。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及孝景初立,广为陇西都尉,徙为骑郎将。吴楚军时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梁王授广将军印还赏不行。徙为上谷太守,匈奴日以合战。典属国公孙昆邪为上泣曰:“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于是乃徙为上郡太守。后广转为边郡太守,徙上郡。尝为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太守,皆以力战为名。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也。”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史记·李将军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种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是:(  )
A.吴楚军时/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梁王授广将军印/还/赏不行。
B.吴楚军时/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梁王授广将军印/还赏/不行。
C.吴楚军时/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梁王授广将军印/还/赏不行。
D.吴楚军时/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梁王授广将军印/还/赏不行。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广家世世受射 受射:传习射箭之术
B.典属国公孙昆邪为上泣曰 为:对、向
C.后广转为边郡太守,徙上郡    徙:调任
D.皆惊,上山陈。 陈:军阵
【小题3】根据原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广的先祖李信,是秦朝的将领,曾因追逐捉拿燕太子丹而立下功劳。
B.李广跟随太尉周亚夫作战取得胜利,因为接受了梁王授予的将军印,没有得到汉景帝的封赏。
C.典属国公孙昆邪因为妒忌李广的才华,又讨厌李广自逞武力,请求皇上调任李广做上郡太守。
D.李广带着一百骑兵去追击匈奴的三个射雕者,亲自射杀了两个,活捉了一个。
【小题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2-28 10:04:0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三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惧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B.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C.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D.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平明:天刚亮的时候。平旦、黎明等与之意思相同。
B.败北:打不过转背而逃,即战败。北,引申为与胸相对的背部。
C.亭长:官名。秦汉时,十里一亭,设亭长一人,管诉讼等。
D.侯:古代有公、伯、侯、男、子五等爵位,侯是第三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性格豪爽,多愁善感。在垓下之围中,他预料了到失败命运,唱出了柔肠百转的《垓下歌》,可谓是“猛虎细嗅蔷薇”。
B.项羽勇猛无敌,但也自负得意。东城快战,连斩敌将,只用眼神和声音就吓退了敌兵;乌江边,面对必欲杀之以邀功的“故人”,他慷慨赐头。
C.项羽知耻重义,心地仁善。在乌江岸边,亭长劝他登船离开,以图东山再起,他拒绝好意;他还不忍爱马被杀,赠马亭长。
D.作者运用了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等手法,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项羽的性格,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小题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2)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范增数目项王,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毕毕请以剑舞固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公之参乘樊哈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
……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遣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则受壁,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和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战河南   河:黄河。河南,黄河以南,与现在的“河南省”含意不同
B.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从:跟从
C.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D.沛公不胜杯杓 胜:能承受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B.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君王为人不忍若/人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邦卑词谢罪,项羽说出告密人,项羽怒气全消,有和解意,并设宴招待刘邦。但范增蓄意杀死刘邦,使气氛越来越紧张。
B.项伯与项庄对峙,斗争处于相持阶段。于是张良出去招来樊哙。项羽得知樊哙的身份后,知其来意,强压怒火,赐酒给樊哙。
C.樊哙借项王“能复饮乎”之问慷慨陈词,锋芒毕露地指责项羽,赞扬刘邦。至此气氛又进一步缓和,但危机仍未解除。
D.刘邦逃回军中后,张良献玉给项羽和范增。范增将玉摔在地上,并用剑击碎,还骂项羽不足与谋,并断言刘邦将夺项羽天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2)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子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子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谴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惟大王与群臣软计议之。”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
B.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
C.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
D.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司,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官吏为“有司”。文中即指相关主管官吏。
B.斋戒,一指古人在祭祀前沐浴更衣、洁身清心,以示虔诚,二指八关斋戒,是为佛教用语。
C.九宾,是我国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傧者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以示崇高礼遇。
D.缪公,“缪”通“穆”,秦缪公即秦穆公。“缪”是谥号,谥号是用来赞扬死者生前功德的名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蔺相如献璧后,从秦王的倨傲无礼的表现中,敏锐地觉察到“秦王无意偿赵城”,便略施小计,谎称“璧有瑕”,将璧收回。
B.蔺相如将赵王“修敬”与秦王“甚倨”对比,面责秦王无礼无信,并利用与璧同归于尽的决心来威胁对方,于是秦王同意“十五都予赵”。
C.蔺相如提出须秦王“斋戒五日”和“设九宾于廷”的要求,皆是缓兵之计,以获得回旋余地,以便派人暗中把璧送回赵国。
D.蔺相如在大庭广众之下,引用历史上泰国失信的事实,揭露秦一贯背信弃义,告示秦王,璧已送回赵国,并表示已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小题4】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
(2)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专诸者,吴堂邑人也。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吴也,知专诸之能。伍子胥既见吴王僚,说以伐楚之利。吴公子光曰:“彼伍员①父兄皆死于楚而员言伐楚,欲自为报私仇也,非能为吴。”吴王乃止。伍子胥知公子光之欲杀吴王僚,乃曰:“彼光将有内志,未可说以外事。”乃进专诸于公子光。
光之父曰吴王诸樊。诸樊弟三人:次曰余祭,次曰夷眛,次曰季子札。诸樊知季子札贤而不立太子,以次传三弟,欲卒致国于季子札。诸樊既死,传余祭。余祭死,传夷眛。夷眛死,当传季子札;季子札逃不肯立,吴人乃立夷眛之子僚为王。公子光曰:“使以兄弟次邪,季子当立;必以子乎,则光真适嗣,当立。”故尝阴养谋臣以求立。
光既得专诸,善客待之。
四月丙子,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夹立侍皆持长铍②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既至王前,专诸擘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遂自立为王,是为阖闾。阖闾乃封专诸之子以为上卿。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注】 ①伍员:即伍子胥。②铍:古兵器之一。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吴也 亡:逃跑,逃亡
B.欲卒致国于季子札 卒:死
C.善客待之 客:像对待客人一样
D.皆王僚之亲戚也   亲戚:所有的内外亲属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夹立/侍皆持长铍/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
B.夹立侍/皆持长铍/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
C.夹立侍/皆持长铍/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
D.夹立/侍皆持长铍/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伍子胥了解专诸的能力,在劝说吴王僚攻楚不成时,看出了公子光想谋杀吴王僚的想法,于是把专诸推荐给了公子光。
B.诸樊死后,吴国采用了兄终弟及的王位继承方法,当传到季子札的时侯,季子札逃走了,于是吴人拥立了夷眛的儿子僚为王。
C.吴王僚对公子光有戒心,担心公子光杀己篡位。当公子光宴请他时,为了保护自己,吴王僚的士兵从王宫一直排到了公子光的家门口。
D.专诸趁献鱼的机会,用藏在鱼肚里的剑刺杀了吴王僚,他也被护卫杀死,从中可以看出专诸虽有智计却武艺不高,最终也因此而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伍员父兄皆死于楚而员言伐楚,欲自为报私仇也
(2)故尝阴养谋臣以求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