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顾宪成,字叔时,无锡人。万历四年,举乡试第一。八年成进士,授户部主事。大学士张居正病,朝士群为之祷,宪成不可。同官代之署名,宪成手削去之。
十五年,大计京朝官,都御史辛自修掌计事。工部尚书何起鸣在拾遗中,自修坐是失执政意。给事中陈与郊承凤旨并论起鸣、自修,实以攻自修而庇起鸣。于是二人并罢,并责御史纠起鸣者四人。宪成不平,上疏语侵执政,被旨切责,谪桂阳州判官。
二十一年京察。考功郎中赵南星尽黜执政私人,宪成实左右之。及南星被斥,宪成疏请同罢,不报。寻迁文选郎中,所推举率与执政牴牾。二十二年,宪成举故大学士王家屏,忤帝意,削籍归。
宪成资性绝人,幼即有志圣学。暨削籍里居,益覃精研究,力辟王守仁“无善无恶心之体”之说。邑故有东林书院,宋杨时讲道处也,宪成与弟允成倡修之。落成,偕同志高攀龙、钱一本讲学其中,学者称泾阳先生。当是时, 士大夫抱道忤时者,率退处林野,闻风响附,学舍至不能容。其讲习之余,往往讽议朝政,裁量人物。朝士慕其风者,多遥相应和。由是东林名大著,而忌者亦多。
既而淮抚李三才被论,宪成贻书叶向高、孙丕扬为延誉。御史吴亮刻之邸抄中,攻三才者大哗。徐兆魁之徒遂以东林为口实。兆魁腾疏攻宪成,恣意诬诋。谓浒墅有小河,东林专其税为书院费;关使至东林辄以书招之即不赴亦必致厚馈讲学所至仆从如云县令馆谷供亿非二百金不办;会时必谈时政,郡邑行事偶相左,必令改图;及受黄正宾贿,其言绝无左验。光禄丞吴炯上言为一致辨,因言:“宪成贻书救三才,诚为出位,臣尝咎之,宪成亦自悔。今宪成被诬,天下将以讲学为戒,绝口不谈孔、孟之道,国家正气从此而损,非细事也。”疏入,不报。嗣后攻击者不绝,比宪成殁,攻者犹未止。
(选自《明史•顾宪成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关使至/东林辄以书招之/即不赴/亦必致厚馈/讲学所至/仆从如云/县令馆谷供亿/非二百金不办
B.关使至东林/辄以书招之/即不赴/亦必致厚馈/讲学所至/仆从如云/县令馆谷/供亿非二百金不办
C.关使至/东林辄以书招之/即不赴/亦必致厚馈/讲学所至/仆从如云/县令馆谷/供亿非二百金不办
D.关使至东林/辄以书招之/即不赴/亦必致厚馈/讲学所至/仆从如云/县令馆谷供亿/非二百金不办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试,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又称“秋闱”。中试称为“举人”,顾宪成乡试第一,称“解元”。
B.户部,六部之一,中国古代官署名,掌管田地、户籍、科举、赋税等事务。长官为户部尚书。
C.大学士,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明代及以后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
D.东林书院,创建于北宋,知名学者杨时长期讲学的地方,为我国古代著名书院之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顾宪成刚直不阿,不同流俗。大学士张居正生病了,朝臣群起为他祈祷,顾宪成不愿同流。同僚代他签名,他拿笔把名字划掉。
B.顾宪成持正为官,屡忤人意。他所举荐的人,多与执政者、与皇帝的心意不合。甚至,考功郎中赵南星把执政者的党徒都罢黜了,也是出于他的主意。
C.顾宪成复兴书院,匡正时弊。用小河的税收作书院资费;即便削籍在野仍关心时政,聚会时往往谈论时事,郡邑行事偶尔有偏激处,必竭力想办法令其改正。
D.顾宪成天资不凡,有志圣学。回乡后致力复兴东林书院,既讲学又议政,吸引了众多有志之士,连朝廷之士都仰慕他的风范,东林由此名声大震。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士大夫抱道忤时者,率退处林野,闻风响附,学舍至不能容。
(2)徐兆魁之徒遂以东林为口实。兆魁腾疏攻宪成,恣意诬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6-03 09:02:0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国维,字玉笥,东阳人。天启二年进士。授番禺知县。崇祯元年,擢刑科给事中,劾罢副都御史杨所修、御史田景新,皆魏忠贤党也。已,陈时政五事,帝不能尽用,京师地震,规弊政甚切,迁太常少卿,七年,擢右金都御史,巡抚应天、安庆等十府。其冬流贼犯桐城,官军覆没。国维方壮年,一夕须发顿白。明年正月,率副将许自强赴援,游击潘可大、知县陈尔铭等守桐不下,国维至,解桐围,国维为人宽厚,得士大夫心。属郡灾伤,辄为请命,建苏州九里石塘及平望内外塘、长洲至和等塘,修松江捍海堤,浚镇江及江阴漕梁,并有成绩。迁工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理河道。岁大旱,漕流涸,国维浚诸水以通漕。山东饥,振活穷民无算。十四年夏,山东盗起,改兵部右侍郎兼督淮,徐临、通四镇兵,护漕运。大盗李青山众数万,据梁山泺,遣其党分据韩庄等八闸,运道为梗。青山截漕舟,大焚掠,迫临清。国维合所部兵击降之,献俘于朝,磔诸市,兵部尚书陈新甲下狱,帝召国维代之,乃定战守赏罚格,列上严世职、酌推升、慎咨题等七事,帝皆报可,会开封陷,河北震动,条防河数策,帝亦纳之。十六年四月,清兵入畿辅,国维檄赵光抃拒螺山,八总兵之师皆溃。言者诋国维,乃解职,寻下狱。帝念其治河功得释召对中左门复故官兼右佥都御史驰赴江南浙江督练兵输饷诸务出都十日而都城陷。闰六月,国维朝鲁王于台州,请王监国。即日移驻绍兴,进国维少傅兼太子太傅、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督师江上。顺治三年六月,知势不可支,作绝命词三章,赴水死,年五十有二。
(节选自《明史·张国维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念其治河功/得释/召对中左门/复故/官兼右佥都御史/驰赴江南/浙江督练兵输饷诸务/
B.帝念/其治河功得释/召对中左门/复故/官兼右佥都御史/驰赴江南/浙江督练兵输饷诸务/
C.帝念其治河功/得释/召对中左门/复故官/兼右佥都御史/驰赴江南/浙江督练兵输饷诸务/
D.帝念/其治河功得释/召对中左门/复故官/兼右佥都御史/驰赴江南/浙江督练兵输饷诸务/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崇祯,明朝皇帝朱由检的庙号,庙号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
B.工部,中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之一,为掌管营造工程事项的机关,长官为工部尚书。
C.漕运,古代王朝将田赋中的部分粮食经水路解往京师或其他指定地点的运输方式。
D.监国,皇帝外出或未能亲政,由重臣暂代朝政。文中帝亡,鲁王代理朝政,亦称监国。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国维弹劾奸侫,积极谏言。张国维弹劾了魏忠贤的同党杨所修、田景新,使他们都被罢免了官职;他关心国事,积极陈说时政,规谏弊政。
B.张国维抗贼擒盗,保境护漕。流贼侵犯桐城,张国维亲自率领军队解除了桐城之围;他统领军队攻打并俘虏破坏漕运的大盗李青山,保护了漕运。
C.张国维兴修水利,关心民生。张国维先后在多地兴修石塘、海堤,疏浚漕渠,成绩显著;他积极为各个遭灾都县向上呼告,赈救数以万计的饥民。
D.张国维才干出众,富有韬略。张国维任兵部尚书后,针对“世职”等事的建议得到皇帝认可;开封陷落后,他的防卫黄河的数条策略也被皇帝采纳。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国维方壮年,一夕须发顿白。
(2)言者诋国维,乃解职,寻下狱。
(3)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黄尊素,字真长,余姚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除宁国推官,精敏强执。后擢御史,谒假归。明年还朝,数陈边事,力诋大将马世龙,忤枢辅孙承宗意。时帝在位数年,未尝召见大臣。尊素请复便殿召对故事,面决大政,帝不能用。
天启四年二月,大风扬沙,昼晦,天鼓鸣,如是者十日。尊素力陈时政十失,末言:“不于此进贤退不肖,而疾刚方正直之士如仇雠,陛下独不为社稷计乎?”疏入,魏忠贤大怒,谋廷杖之。韩力救,乃夺俸一年。既而杨涟劾忠贤,被旨谯让。尊素愤,抗疏继之,忠贤得疏愈恨。
八月,河南进玉玺。忠贤欲侈其事,命由大明门进,行受玺礼,百僚表贺。尊素上言,事获中止。五年春,遣视陕西茶马。甫出都,逆党曹钦程劾其专击善类,助高攀龙、魏大中虐焰,遂削籍。
尊素謇谔敢言,尤有深识远虑。初入台,邹元标实援之,即进规曰:“都门非讲学地,徐文贞已丛议于前矣。”元标不能用。杨涟将击忠贤,魏大中以告,尊素曰:“除君侧者,必有内援。杨公有之乎?一不中,吾侪无噍类矣。”万燝死,尊素讽涟去,涟不从,卒及于祸。大中将劾魏广微,尊素曰:“广微,小人之包羞者也,攻之急,则铤而走险矣。”大中不从,广微益合于忠贤,以兴大难。
文言初下狱忠贤即欲罗织诸人已知为尊素所解恨甚其党亦以尊素多智虑欲杀之。于是取空印白疏,入尊素等七人姓名,遂被逮。使者至苏州,适城中击杀逮周顺昌旗尉,其城外人并击逮尊素者。逮者失驾帖,不敢至。尊素闻,即囚服诣吏,自投诏狱。已,知狱卒将害己,叩首谢君父,赋诗一章,遂自戕,时六年闰六月朔日也,年四十三。福王时,追谥忠端。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三十三》,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文言初下狱/忠贤即欲罗织诸人/已/知为尊素所解/恨甚/其党亦以尊素多智虑/欲杀之
B.文言初下狱/忠贤即欲罗织诸人已/知为尊素/所解恨/甚其党/亦以尊素多智虑/欲杀之
C.文言初/下狱忠贤即/欲罗织诸人/已知/为尊素所解恨甚/其党亦以尊素多智/虑欲杀之
D.文言初下狱忠贤/即欲罗织诸人已知/为尊素所解/恨甚其/党亦/以尊素多智/虑欲杀之
【小题2】下列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驾帖”,在明代,秉承皇帝旨意,由刑科签发的逮捕人的公文。
B.“廷杖”,是明代皇帝惩处官员的一种酷刑。在殿阶下杖责朝臣,有当廷被杖死者。
C.“削籍”,指革职。“白疏”,有格式无内容的空白奏章。
D.“朔日”,每月初一。另外,“望日”是指每月十五。“晦日”是指每月三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尊素精明强干,敢于直谏。他是进士出身,担任宁国推官,多次向皇帝陈述边防事务,也敢于批评边关将军做法的错误,并请求皇上与大臣面对面讨论问题。
B.黄尊素担任大臣期间,魏忠贤独揽朝中大权,他没有屈服,而是勇敢地与魏忠贤及其党羽作斗争,多次上书言事,遭到魏忠贤的嫉恨。
C.黄尊素刚入官府时,对帮助过他的邹元标说不要在京城集会讲学;对杨涟、魏大中弹劾魏忠贤的事情,黄尊素也劝解说时机不到不可急躁。
D.听说自己要被逮捕,黄尊素穿上囚服投案;在狱中得知狱卒要谋害自己,他叩谢皇上、父亲的恩惠,写了一首诗后自杀。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熊浃,字悦之,南昌人。正德九年进士。授礼科给事中。宁王宸濠将为变,浃与同邑御史熊兰草奏,授御史萧淮上之。濠仓卒举事,卒败,本两人早发之力。出核松潘边饷。副总兵张杰倚江彬势,赃累巨万,诱杀熟番上功启边衅,箠死千户以下至五百人。又尝率家众遮击副使胡澧。抚、按莫敢言。浃至,尽发其状,杰遂褫职。嘉靖初,由右给事中出为河南参议。外艰归。六年,服阕,召修《明伦大典》。超擢右佥都御史,协理院事。明年四月迁大理寺卿,俄迁右副都御史。《大典》成,转左。八年二月遂擢右都御史,掌院事。京师民张福诉里人张柱杀其母,东厂以闻,刑部坐柱死。不服,福姊亦泣诉官,谓母福自杀之,其邻人之词亦然。诏郎中魏应召覆按,改坐福。东厂奏法司妄出人罪,帝怒,下应召诏狱。浃是应召议,执如初。帝愈怒,褫浃职。给事中陆粲、刘希简争之,帝大怒,并下两人诏狱。侍郎许赞等遂抵柱死,应召及邻人俱充军,杖福姊百,人以为冤。当是时,帝方深疾孝、武两后家,柱实武宗后家夏氏仆,故帝必欲杀之。浃家居十年。至帝幸承天与近臣论旧人,乃召为南京礼部尚书,改兵部,参赞机务。二十一年召为兵部尚书,掌都察院事。居二年代许赞为吏部尚书帝于禁中筑乩仙台间用其言决威福浃论其妄帝大怒欲罪之以前议礼故不遽斥二品六年满,加太子太保,坐事夺俸者再。浃知帝意终不释,遂称病乞休。帝大怒,褫职为民。又十年卒。浃少有志节,自守严。虽由议礼显,然不甚党比,尤爱护人才,故其去吏部也,善类多思之。隆庆初,复官,予祭葬,谥恭肃。

(节选自《明史·熊浃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居二年/代许赞为吏部尚书/帝于禁中筑乩仙台/间用其言决威福/浃论其妄/帝大怒/欲罪之/以前议礼/故不遽斥/
B.居二年代/许赞为吏部尚书/帝于禁中筑乩仙台间用/其言决威福/浃论其妄/帝大怒/欲罪之/以前议礼故不遽斥/
C.居二年/代许赞为吏部尚书/帝于禁中筑乩仙台间用/其言决威福/浃论其妄/帝大怒/欲罪之/以前议礼故不遽斥/
D.居二年代/许赞为吏部尚书/帝于禁中筑乩仙台/间用其言决威福/浃论其妄/帝大怒/欲罪之/以前议礼/故不遽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御史,古代具有监察性质的官职名,主要负责纠弹朝廷、诸侯、官吏的失职和不法行为。
B.外艰,中国古代丧制之名,通常指父丧或作为长房长孙在父亲去世之后遭遇的祖父之丧。
C.服阕,指服丧期间。旧俗尊亲去世后,服阕时禁止娱乐、交际,以表示哀悼。
D.东厂,即东缉事厂,官署名,中国明代设立的特权监察机构、特务机关和秘密警察机关。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熊浃尽责尽力,忠于朝廷。宁王朱宸濠意图发动叛乱,担任礼科给事中的熊浃与同乡熊兰一起草拟奏章,通过御史萧淮上报朝廷。
B.熊浃不畏权势,正直敢言。张杰依仗江彬势力,胡作非为,无人敢言,熊浃却尽发其状;张柱案中,熊浃不惧冒犯龙颜,支持魏应召。
C.熊浃坚守志节,仕途坎坷。熊浃年轻时候就有志节,自我要求严格,一生中不结党营私,不苟且违心,多次遭遇处罚,最终乞归终老。
D.熊浃富有才华,爱护人才。熊浃一生在礼部、兵部、吏部等多部门任职,颇有建树,还曾编撰《明伦大典》;在执任中,爱护人才,甚有口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濠仓卒举事,卒败,本两人早发之力。
(2)东厂奏法司妄出人罪,帝怒,下应召诏狱。

同类题4

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孔克仁,句容人。由行省都事进郎中。尝偕宋濂侍太祖,太祖数与论天下形势及前代兴亡事。陈友谅既灭,太祖志图中原,谓克仁曰:元运既隳豪杰互争其衅可乘吾欲督两淮江南诸郡之民及时耕种加以训练兵农兼资进取退守仍于两淮间馈运可通之处,储粮以俟。兵食既足,中原可图。卿以为何如?克仁对曰:积粮训兵,观衅待时,此长策也。当是时,江左兵势日盛,太祖以汉高自期,尝谓克仁曰:秦政暴虐,汉高帝起布衣,以宽大驭群雄,遂为天下主。今群雄蜂起,皆不知修法度以明军政,此其所以无成也。因感叹久之。又曰:江南则惟我与张士诚耳。士诚多奸谋,尚间谍,御众无纪律。我以数十万众,修军政,任将帅,相时而动,其势有不足平者。克仁顿首曰:主上神武,当定天下于一矣。尝阅《汉书》,濂与克仁侍。太祖曰:汉治道不纯者何?克仁对曰:王霸杂故也。太祖曰:谁执其咎?克仁曰:责在高祖。太祖曰:高祖创业,遭秦灭学,民憔悴甫苏,礼乐之事固所未讲。孝文为令主,正当制礼作乐,以复三代之旧。乃逡巡未遑,使汉业终于如是。帝王之道,贵不违时。三代之王有其时而能为之,汉文有其时而不为,周世宗则无其时而为之者也。又尝问克仁:汉高起徒步为万乘主,所操何道?克仁对曰:知人善任使。克仁侍帷幄最久,故获闻太祖谋略居多。 洪武二年四月,命克仁等授诸子,功臣子弟亦令入学。已,出知江州,入为参议,坐事死。

(选自《明史•孔克仁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元运既隳豪杰/互争/其衅可乘/吾欲督两淮江南诸郡之民/及时耕种/加以训练/ 兵农兼资/进取退守/
B.元运既隳/豪杰互争/其衅可乘/吾欲督两淮江南诸郡之民/及时耕种/加以训练/ 兵农兼资/进取退守/
C.元运既隳豪杰/互争/其衅可乘/吾欲督两淮江南/诸郡之民及时耕种/加以训练/ 兵农兼资/进取退守/
D.元运既隳/豪杰互争/其衅可乘/吾欲督两淮江南/诸郡之民及时耕种/加以训练/ 兵农兼资/进取退守/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布衣:麻布衣服。古代平民不能衣锦绣,多穿布衣,故常用来借指平民。布衣之交,即指贫贱之交。
B.顿首:古代跪拜礼之一,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本文中的“顿首”属于书简表奏用语,有致敬意。
C.王霸:王道、霸道的统称。其中王道是以刑法、权势等统治天下,也属儒家政治主张,如“春秋五霸”说。
D.经:指作为思想、道德、行为等标准的书。本文中的“经”是指“四书五经”这样的儒家著作。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克仁忠诚,颇得皇上信任。皇上让他陪侍,且经常和他讨论天下形势及前代兴亡的史实,以资政建。
B.孔克仁聪慧,颇具洞察之力。皇上和他讲述图中原之志,他赞赏皇上储粮、练兵、等待等都是战略之计。
C.孔克仁自信,常怀崇敬之心。皇上筹划未来,充满信心,他表示认同,并赞赏主上神武,定能成就天下。
D.孔克仁好学,被任命为经师。皇上发现他在读《汉书》,就试着查问,他能对答如流,后被任命为经师。
【小题4】把文章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今群雄蜂起,皆不知修法度以明军政,此其所以无成也。
⑵我以数十万众,修军政,任将帅,相时而动,其势有不足平者。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绩甚著。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淮、徐、和饥,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
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文升正色曰:“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明年,为兵部尚书,督团营如故。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
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帝皆深纳之。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吏部尚书屠溏罢,倪岳代溏,岳卒,以文升代。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帝悉褒纳。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五年卒,年八十五。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
(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录功进左副都御史 录:记载
B.练士卒以备不虞 虞:意料
C.振巩昌、临洮饥民 振:发动
D.勒石纪之而还 勒:铭刻。
【小题2】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
B.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
C.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
D.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文升仕途顺利,政绩卓著。他被委任御史以后,历任多项职务。功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处理受灾民众的善后问题;二是击败扰乱社会秩序的贼寇。
B.马文升为人正直,处事严明。他敢于直言劝谏,奏事进言均得到采纳;又能够严格考察部属,曾罢免贪婪懦弱者三十余人,奸人怨恨,对他大肆威胁和污蔑。
C.马文升尽心军事,关注民生。他任兵部尚书十多年,对屯田、边备等职责勇于进言。在代吏部尚书时,南京等地遭遇风雨灾害,他又请求皇上救助灾地百姓。
D.马文升文武全才,声名远扬。朝廷大事往往等他决断,又有显赫边功,外国皆闻其名。为人重气节,品行端正,以至于大盗各处骚扰,也不去钧州他的家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名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
(2)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