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熊浃,字悦之,南昌人。正德九年进士。授礼科给事中。宁王宸濠将为变,浃与同邑御史熊兰草奏,授御史萧淮上之。濠仓卒举事,卒败,本两人早发之力。出核松潘边饷。副总兵张杰倚江彬势,赃累巨万,诱杀熟番上功启边衅,箠死千户以下至五百人。又尝率家众遮击副使胡澧。抚、按莫敢言。浃至,尽发其状,杰遂褫职。嘉靖初,由右给事中出为河南参议。外艰归。六年,服阕,召修《明伦大典》。超擢右佥都御史,协理院事。明年四月迁大理寺卿,俄迁右副都御史。《大典》成,转左。八年二月遂擢右都御史,掌院事。京师民张福诉里人张柱杀其母,东厂以闻,刑部坐柱死。不服,福姊亦泣诉官,谓母福自杀之,其邻人之词亦然。诏郎中魏应召覆按,改坐福。东厂奏法司妄出人罪,帝怒,下应召诏狱。浃是应召议,执如初。帝愈怒,褫浃职。给事中陆粲、刘希简争之,帝大怒,并下两人诏狱。侍郎许赞等遂抵柱死,应召及邻人俱充军,杖福姊百,人以为冤。当是时,帝方深疾孝、武两后家,柱实武宗后家夏氏仆,故帝必欲杀之。浃家居十年。至帝幸承天与近臣论旧人,乃召为南京礼部尚书,改兵部,参赞机务。二十一年召为兵部尚书,掌都察院事。居二年代许赞为吏部尚书帝于禁中筑乩仙台间用其言决威福浃论其妄帝大怒欲罪之以前议礼故不遽斥二品六年满,加太子太保,坐事夺俸者再。浃知帝意终不释,遂称病乞休。帝大怒,褫职为民。又十年卒。浃少有志节,自守严。虽由议礼显,然不甚党比,尤爱护人才,故其去吏部也,善类多思之。隆庆初,复官,予祭葬,谥恭肃。

(节选自《明史·熊浃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居二年/代许赞为吏部尚书/帝于禁中筑乩仙台/间用其言决威福/浃论其妄/帝大怒/欲罪之/以前议礼/故不遽斥/
B.居二年代/许赞为吏部尚书/帝于禁中筑乩仙台间用/其言决威福/浃论其妄/帝大怒/欲罪之/以前议礼故不遽斥/
C.居二年/代许赞为吏部尚书/帝于禁中筑乩仙台间用/其言决威福/浃论其妄/帝大怒/欲罪之/以前议礼故不遽斥/
D.居二年代/许赞为吏部尚书/帝于禁中筑乩仙台/间用其言决威福/浃论其妄/帝大怒/欲罪之/以前议礼/故不遽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御史,古代具有监察性质的官职名,主要负责纠弹朝廷、诸侯、官吏的失职和不法行为。
B.外艰,中国古代丧制之名,通常指父丧或作为长房长孙在父亲去世之后遭遇的祖父之丧。
C.服阕,指服丧期间。旧俗尊亲去世后,服阕时禁止娱乐、交际,以表示哀悼。
D.东厂,即东缉事厂,官署名,中国明代设立的特权监察机构、特务机关和秘密警察机关。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熊浃尽责尽力,忠于朝廷。宁王朱宸濠意图发动叛乱,担任礼科给事中的熊浃与同乡熊兰一起草拟奏章,通过御史萧淮上报朝廷。
B.熊浃不畏权势,正直敢言。张杰依仗江彬势力,胡作非为,无人敢言,熊浃却尽发其状;张柱案中,熊浃不惧冒犯龙颜,支持魏应召。
C.熊浃坚守志节,仕途坎坷。熊浃年轻时候就有志节,自我要求严格,一生中不结党营私,不苟且违心,多次遭遇处罚,最终乞归终老。
D.熊浃富有才华,爱护人才。熊浃一生在礼部、兵部、吏部等多部门任职,颇有建树,还曾编撰《明伦大典》;在执任中,爱护人才,甚有口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濠仓卒举事,卒败,本两人早发之力。
(2)东厂奏法司妄出人罪,帝怒,下应召诏狱。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27 10:59:5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彭时,字纯道,安福人。正统十三年进士第一,授修撰。明年,令入阁预机务。闻继母忧,力辞,不允,乃拜命。释褐逾年参大政前此未有也景泰元年以兵事稍息得请终制然由此忤旨服除命供事翰林院不复与阁事天顺元年,帝坐文华殿召见时,曰:“汝非肤所擢状元乎?”时顿首。明日仍命入阁,兼翰林院学士。而帝方向用李贤,数召贤独对。贤雅重时,退必咨之。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贤初小忤,久亦服其惊直,曰:“彭公,真君子也。”帝爱时风度,选庶吉士,命贤尽用北人,南人必若时者方可。贤以语时。俄中官牛玉宣旨,时谓玉曰:“南士出时上者不少,何可抑之。”已,选十五人,南六人与焉。门达构贤,帝惑之,曰:“去贤,行专用时矣。”或传其语,时矍然曰:“李公有经济才,何可去?”因力直之。且曰:“贤去,时不得独留。”语闻,帝意乃解。五年,得疾在告。逾三月,帝趣赴阁视事,免朝参。是冬,无雪。疏言:“光禄寺采办,各城门抽分,掊尅不堪。而献珍珠宝石者,倍估增直,渔竭帑藏。乞革其弊,以惠小民。”帝优诏褒纳。畿辅、山东、河南旱,京师米贵,请发仓储五十万石平粜。并从之。时以旧臣见倚重,遇事争执无所避。而是时帝怠于政,大臣希得见,时颇怀忧。时立朝三十年,牧孜奉国,持正存大体,公退未尝以政语子弟。有所论荐,不使其人知。燕居无情容,服御俭约,无声乐之奉,非其义不取,有古大臣风。
(节选自《明史·彭时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释褐逾年/参大政前此未有也/景泰元年/以兵事稍息得请终制/然由此忤旨/服除/命供事翰林院/不复与阁事/
B.释褐逾年参大政/前此未有也/景泰元年/以兵事稍息/得请终制/然由此忤旨服除/命供事翰林院/不复与阁事/
C.释褐逾年参大政/前此未有也/景泰元年/以兵事稍息/得请终制/然由此忤旨/服除/命供事翰林院/不复与阁事/
D.释褐逾年/参大政前此未有也/景泰元年/以兵事稍息/得请终制/然由此忤旨服除/命供事翰林院/不复与阁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修撰是指翰林院的修撰官,明清时一般在殿试揭晓后,授予一甲进士第一名为修撰。
B.明清时期各级科举考试中名列第一的人常称为“元”,其中殿试第一名称为“状元”。
C.入阁是指明清时翰林院的官员加殿阁大学士衔,进入内阁草拟诏谕,参与朝廷大政。
D.视事是指封建官吏到职办公,与“致仕”含义基本一致,都是指受职官员到任理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彭时真诚坦率,没有地域偏见。李贤对他曾有抵触,但相处久了也称赞他是“君子”;皇帝要求他选用北人任庶吉士,他认为不可压制有才能的南人。
B.彭时为人正直,力挺被诬同僚。门达构陷李贤时,他认为李贤有经世济民的才能,不应去职;他不仅尽力为李贤伸冤,而且表示自己要和李贤共进退。
C.彭时敢于谏言,处处为民着想。他曾上疏指出光禄寺和城门官盘剥百姓,进献宝物之人虚抬价格,搜刮国库;当发生旱灾时,他又请求开仓平抑粮价。
D.彭时持正修身,有古大臣之风。他勤勉奉国多年,退朝后不与子弟谈论政事,选拔举荐时绝不让被荐者知晓;闲居时绝不懒散,日常生活也十分俭朴。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贤雅重时,退必咨之。时引义争可否,或至失色。
(2)而是时帝怠于政,大臣希得见,时颇怀忧。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赵南星,字梦白,高邑人。万历二年进士。除汝宁推官。治行廉平,稍迁户部主事。
二十一年大计京官,与尚书孙谎秉公澄汰。首黜所亲都给事中王三余及鑨甥文选员外郎吕胤昌,其附丽政府及大学士赵志皋弟皆不免,政府大不堪。给事中刘道隆因劾吏部议留拾遗庶僚非法。得旨,南星等专权植党,贬三官。
光宗立,起太常少卿。拜左都御史,慨然以整齐天下为任。寻代张问达为吏部尚书。当是时,人务奔竞,苞苴恣行,言路横尤甚。每文选郎出,辄邀之半道,为人求官,不得则加以恶声,或逐之去。选郎即公正无如何,尚书亦太息而已。南星素疾其弊,锐意澄清,独行己志,政府及中贵亦不得有所干请,诸人惮其刚严不敢犯。有给事为赀郎求盐运司,即注赀郎王府,而出给事于外。知县石三畏素贪,夤缘将行取,南星亦置之王府。时进士无为王官者,南星不恤也。魏忠贤雅重之,尝于帝前称其任事。一日,遣娣子傅应星贽见,南星麾之去。尝并坐弘政门选通政司参议正色语忠贤曰主上冲龄我辈内外臣子宜各努力为善忠贤默然怒形于色大学士魏广微,南星友允贞子也,素以通家子畜之。广微入内阁附忠贤,尝三至南星门,拒勿见。又尝叹曰:“见泉无子。”见泉,允贞别号也。广微恨刺骨,与忠贤比而龅南星。
忠贤及其党恶南星甚,每矫敕谕,必目为元凶。于是御史张讷劾南星十大罪。系之狱,坐南星赃万五千。南星家素贫,亲故捐助,始获竣。卒戍南星代州。嫡母冯氏、生母李氏,并哀恸而卒。子生 七龄,惊怖死。南星抵戍所,处之怡然。
庄烈帝登极,有诏赦还。巡抚牟志夔,忠贤党也,故迟遣之,竟卒于戍所。崇祯初,赠太子太保,谥忠毅。
(节选自《明史》二百四十三卷)
【注】①苞苴:贿赂。②夤(yín)缘:攀附权贵。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尝并坐/弘政门选通政司参议/正色语忠贤曰/主上冲龄/我辈内外臣子宜各努力为善/忠贤默然怒/形于色/
B.尝并坐/弘政门选通政司参议/正色语忠贤曰/主上冲龄我辈/内外臣子宜各努力为善/忠贤默然/怒形于色/
C.尝并坐弘政门/选通政司参议/正色语忠贤曰/主上冲龄/我辈内外臣子宜各努力为善/忠贤默然/怒形于色/
D.尝并坐弘政门/选通政司参议/正色语忠贤曰/主上冲龄我辈/内外臣子宜各努力为善/忠贤默然怒/形于色/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嫡母,是封建家庭中子女对亲生母亲的称呼。在古代,嫡妻所生子女称作嫡出,而姬妾所生的子女称作庶出。
B.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明清时,户部掌管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长官为户部尚书,副职为左、右侍郎。
C.大计,是明清两代考核官员的制度,分为京察、外察,每三年举行一次。通过考核来决定在京和在外官员的任免及职位的升降。
D.登极,本指登上屋顶,后指皇帝即位。古代还有很多类似的词语,生动形象地形容皇帝即位,如:践极、南面、荣登大宝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南星秉公执法,整肃吏治。他与尚书孙鑨考核京官,首先就将与他们亲近的王三余、吕胤昌罢黜,大学士赵志皋的弟弟也不能幸免。
B.赵南星遭谗受害,含冤而卒。他秉公澄汰的做法虽然得到皇帝的大力支持,但因直接触犯了当权者的利益,未能持久。他也受到打击迫害,含恨卒于戍所。
C.赵南星刚直不阿,嫉恶如仇。魏忠贤曾在皇帝面前称赞他的为政才能,并让自己的外甥拉拢他,他不为所动。因老友之子依附魏忠贤,他拒不接见,惹来怨恨。
D.赵南星忠于职守,锐意除弊。他对于官场上奔走于升迁之道、贿赂公行的风气甚为痛恨,特立独行,极力澄清,朝廷上下都惧怕他,不敢向他开口请托。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系之狱,坐南星赃万五千。南星家素贫,亲故捐助,始获竣。
(2)二三子各言其志,或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或曰:愿无伐善,施劳。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邓愈,初名友德,太祖为赐名。父顺兴,据临濠,与兵战死,兄友隆代之,复病死,众推愈领军事。愈年甫十六,每战必先登陷阵,军中威服其勇。太祖起滁阳,愈自旴眙来归,授管军总管。从渡江,克太平,略定溧阳、溧水,下集庆,取镇江,皆有功。进广兴翼元帅,出守广德州,破长枪帅谢国玺于城下。移镇宣州以其兵取绩溪与胡大海克徽州迁行枢密院判官苗帅杨完者以十万众来攻守御单弱愈激励将士与大海合击破之再迁佥行枢密院事。友谅抚州守将邓克明为吴宏所攻,遣使伪降以缓师。愈知其情,卷甲夜驰二百里,比明入其城。克明岀不意,单骑走。愈号令严肃,秋毫不犯,遂定抚州。克明不得已降。会友谅丞相胡廷瑞献龙兴,改洪都府,以愈为江西行省参政守之,而命降将祝宗、康泰以所部从。二人初不欲降,及奉命从徐达攻武昌,遂反。舟次女儿港,趋还,乘夜破新城门而入。愈仓卒闻变,以数十骑走,数与贼遇。从骑死且尽,窘甚。连易三马,马辄踣。最后得养子马乘之,始得夺抚州门以出,奔还应天。太祖弗之罪也。既而徐达还师复洪都,复命愈佐大都督朱文正镇之。其明年,友谅众六十万入寇,楼船高与城等,乘涨直抵城下,围数百重。愈分守抚州门,当要冲。友谅亲督众来攻,城坏且三十余丈,愈且筑且战。敌攻益急,昼夜不解甲者三月。太祖自将来援,围始解,论功与克敌等。太祖已平武昌,使愈帅兵徇江西未附州县。从常遇春平沙坑、麻岭诸寨,进兵取吉安,围赣州,五月乃克之。进江西行省右丞,时年二十八。兵兴,诸将早贵未有如愈与***百政的官员,即百官之长。D.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宋代的路相当于州一级。如辛弃疾词中有“烽火扬州路”。【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邓愈的父兄都曾担任据守临濠的军中统领,都在与元兵作战中英勇牺牲。邓愈年幼时,就被众人推举为军事统领。
B.邓愈率军归附太祖,跟随太祖渡江,先后攻克、平定了太平、溧阳、溧水、集庆、镇江等地,因功升任广兴翼元帅。
C.苗军统帅杨完者多次向邓愈发动进攻,都被邓愈一一挫败,损失很大;长枪帅谢国玺和余子贞也先后被邓愈击败。
D.邓愈未及而立之年却已屡立战功,二十八岁时就担任了江西行省右丞。像他这样年轻就扬名显达的将领不多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最后得养子马乘之,始得夺抚州门以出,奔还应天。太祖弗之罪也。
(2)敌攻益急,昼夜不解甲者三月。太祖自将来援,围始解,论功与克敌等。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仇钺,字廷威,镇原人。初以庸卒给事宁夏总兵府,大见信爱。会都指挥佥事仇理卒,无嗣,遂令钺袭其世职,为宁夏前卫指挥同知。
正德二用总制杨一清荐,擢宁夏游击将军。五年,安化王寘鐇及都指挥何锦、周昂、指挥丁广反。钺时驻城外玉泉营闻变欲遁去顾念妻子在城中恐为所屠灭遂引兵入城解甲觐寘鐇归卧家称病以所将兵分隶贼营锦等信之,时时就问计。钺亦谬输心腹。而阴结壮士,遣人潜出城,令还报官军旦夕至。钺因绐锦、广,宜急出兵守渡口,遏东岸兵,勿使渡河。锦、广果倾营出,而昂独守城。寘鐇以祃牙召钺,钺称病亟。昂来视,钺方坚卧呻吟。伏卒猝起,捶杀昂。钺乃被甲横刀,提其首,跃马大呼,壮士皆集,径驰诣寘鐇第,缚之,众遂大溃。锦、广单骑走贺兰山,为逻卒所获,举事凡十八日而败。
先是,中朝闻变,议以神英为总兵官,而命钺为副。俄传钺降贼,欲追还。大学士杨廷和曰:“钺必不从贼,令知朝廷擢用,志当益坚。不然,弃良将资敌人耳。”乃不追。事果定。而刘瑾暱陕西总兵官曹雄,尽以钺功归之,钺竟无殊擢。巡按御史阎睿讼其功,诏夺俸三月。瑾诛,始进署都督佥事,充宁夏总兵官。寻论功,封咸宁伯,岁禄千石,予世券
八年,大同有警,命充总兵官,统京军御之。钺上五事,中请遣还京操边军,停京军出征,以省公私之扰。尤切时弊。时不能用。钺既至,值寇犯万全沙河。击之,斩首三级,而军士亡者二十余人,寇亦引去。奏捷蒙赉,朝论耻之。
十年冬,称疾解营务。诏给军三十人役其家。卒,年五十七,谥武襄。
(节选自《明史·仇钺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钺时驻城外/玉泉营闻变欲遁去/顾念妻子/在城中恐为所屠灭/遂引兵入城/解甲觐/寘鐇归卧家称病/以所将兵分隶贼营/
B.钺时驻城外玉泉营/闻变欲遁去/顾念妻子在城中/恐为所屠灭/遂引兵入城解甲觐/寘鐇/归卧家称病/以所将兵分隶贼营/
C.钺时驻城外玉泉营/闻变欲遁去/顾念妻子/在城中恐为所屠灭/遂引兵入城解甲觐/寘鐇归/卧家称病/以所将兵分隶贼营/
D.钺时驻城外/玉泉营闻变欲遁去/顾念妻子在城中/恐为所屠灭/遂引兵入城解甲/觐寘鐇/归卧家称病以所/将兵分隶贼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袭其世职”指继承世代承袭的官职,是世袭制中官职方面的一种传承。
B.敕,古代帝王诏令文书的名称之一,在本文特指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C.“世券”,又称“铁券”,是中国古代皇帝分封给功臣爵位时赏赐给臣子的信物和凭证。持有铁券的重臣及后代,可以享受皇帝赐予的种种特权。
D.《明史》,是二十四史中的最后一部,它是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自朱元璋洪武元年至朱由检崇祯十七年共二百多年的历史。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仇钺出身低微,但受命运眷顾。他开始是宁夏总兵府的雇佣兵,很受信任和偏爱,仇理去世后,因无后代,他继承了仇理的官职,后又因杨一清的推荐,被提升为宁夏游击将军。
B.仇钺机智有谋,立下平叛奇功。他用计获得贼人信任后,暗中结交壮士,派人悄悄出城,再回来报告说官军马上就到,从而哄骗何锦、丁广出兵守渡口,为自己平叛获得了机会。
C.仇钺功劳被夺,最终得朝廷重赏。仇钺平叛立下奇功,但却被刘瑾占为己有,杀死敌人三个,未得提拔,直到刘瑾被诛,他才被提拔、封爵,赐予“世券”。
D.仇钺妄奏捷报,遭到朝臣耻笑。大同有紧急情况,仇钺统军御敌,杀死敌人三个,而自己的军士却死了二十多人,贼人退去,仇钺奏上捷报,受到朝廷赏赐,但同时也遭人耻笑。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钺必不从贼,令知朝廷擢用,志当益坚。不然,弃良将资敌人耳。
(2)钺上五事,中请遣还京操边军,停京军出征,以省公私之扰。尤切时弊。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贞观,字惟诚,沛人。万历十一年进士。除益都知县,擢兵科给事中。出阅山西边务。五台奸人张守清招亡命三千余人,擅开银矿,又缔姻潞城、新宁二王。帝纳巡按御史言,敕守清解散徒党,谕二王绝姻。守清乞输课于官,开矿如故。贞观力争,乃已。前巡抚沈子木、李采菲皆贪。子木夤缘为兵部侍郎,贞观并追劾之。子木坐贬,采菲夺职。还,进工科右给事中。泗州淮水大溢,几啮祖陵。贞观往视,定分黄道淮之策。再迁礼科都给事中。三王并封制下,贞观率同列力争。沈王珵尧由郡王进封,其诸弟止应为将军,珵尧为营得郡王。贞观及礼部尚书罗万化守故事极谏。不纳。时郊庙祭享率遣官代行,贞观力请帝亲祀。俄秋享,复将遣官。贞观再谏,不报。明年正月,有诏皇长子出阁讲读。而兵部请护卫,工部奏仪仗,礼部进仪注,皆留中。又止令预告奉先殿,朝谒两宫,他礼皆废。于是贞观等上言:“礼官议,御门受贺、皇长子见群臣之礼,载在旧仪;即诸王加冠,亦以成礼而贺,贺毕谒见。元子初出,乃不当诸王一冠乎?且谒谢止两宫,而缺然于陛下及中宫母妃之前,非所以教孝;贺靳于二皇子,而漠然于兄弟长幼之间,非所以序别。”疏入,忤旨,夺俸一年。工科给事中黎道照上言:“元子初就外傅,陛下宜示之身教。乃采办珠玉珍宝,费至三十六万有奇,又取太仆银十万充赏,非作法于初之意。且贞观等秉礼直谏,职也,不宜罚治。”给事中赵完璧等亦言之。帝怒,夺诸臣俸,谪贞观杂职。大学士王锡爵等切救,乃贬三秩。顷之,都给事中许弘纲、御史陈惟芝等连章申论,帝竟除贞观名,言官亦停俸。中外交荐,卒不起。天启中卒,赠太常少卿。
(选自《明史》)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前巡抚沈子木/李采菲/皆贪子木夤缘/为兵部侍郎/贞观并追劾之/子木坐贬/采菲夺职还/进工科右给事中/
B.前巡抚沈子木/李采菲皆贪/子木夤缘为兵部侍郎/贞观并追劾之/子木坐贬/采菲夺职/还/进工科右给事中/
C.前巡抚沈子木/李采菲/皆贪子木黃缘/为兵部/侍郎贞观并追劾之/子木坐贬/采菲夺职/还/进工科右给事中/
D.前巡抚沈子木/李采菲皆贪/子木夤缘为兵部/侍郎贞观并追劾之/子木坐贬/采菲夺职还/进工科右给事中/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历”是明神宗的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种名号,—般由皇帝发起。先秦时期没有年号,秦始皇首创年号。
B.“出阁讲读,,是指皇子出就藩封,朝廷为之设置讲读之官。明朝太子的培养中出阁读书是太子专享的,出阁读书即代表承认太子地位。
C.隋代始设立“工部”,掌管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各项政令,与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并称为六部。
D.“加冠”是古代男子二十岁的成年礼,多在宗庙中进行,依次授缁布冠、皮弁、和爵弁,每次加冠毕,一般由大宾读祝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贞观敢于犯上,仗义执言。他出任兵科给事中,巡査山西边务时,敢于对己经离职的前山西巡抚、现在已经髙居兵部侍郎的沈子木贪墨之事进行追查弹劾。
B.张贞观嫉恶如仇,不怕越职言事。奸人张守清试图以缴税换取开矿权,张贞观作为兵科给事中,职责是巡査山西边务,但他越职上书力争,挫败了张守清的图谋。
C.张贞观维护礼制,敢于触犯龙颜。对皇上己经认可的事他都敢于极力进谏,比如皇长子出阁讲读,皇上要废除一些礼仪,他上疏请皇上依礼而行,最后被夺俸一年。
D.张贞观尽职尽责,获得朝中大臣支持。黎道照、赵完璧、王锡爵、许弘纲、陈惟芝等人都上书为他申辩,但他最终还是被皇上弃置,不过死后还是获得了追赠。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泗州淮水大溢,几啮祖陵。贞观往视,定分黄道淮之策。
(2)俄秋享,复将遣官。贞观再谏,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