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孙逖,潞州涉县人。祖希庄,韩王府典签。父嘉之,天册年进士擢第,又以书判拔萃,授蜀州新津主簿。历曲周、襄邑二县令,以宋州司马致仕,卒,年八十三。逖幼而英俊,文思敏速。始年十五,谒雍州长史崔日用。日用小之,令为《土火炉赋》。逖握翰即成,词理典赡。日用览之骇然,遂为忘年之交,以是价誉益重。开元初,应哲人奇士举,授山阴尉。迁秘书正字。十年,应制登文藻宏丽科,拜左拾遗。张说尤重其才,逖日游其门,转左补阙。黄门侍郎李暠出镇太原,辟为从事。暠在镇,与蒲州刺史李尚隐游于伯乐川,逖为之记,文士盛称之。二十一年,入为考功员外郎、集贤修撰。逖选贡士二年,多得俊才。初年则杜鸿渐至宰辅,颜真卿为尚书。后年拔李华、萧颖士、赵骅登上第,逖谓人曰:“此三人便堪掌纶诰。”二十四年,拜逖中书舍人。逖自以通籍禁闱其父官才邑宰乃上表陈情曰臣父嘉之虽当暮齿幸遇明时绵历驱驰才及令长。臣夙荷严训,累登清秩,地近班荣,臣则过量;途遥日暮,父乃后时。在公府有偷荣之责,于私庭无报德之效,反惭乌鸟,徒厕鸳鸿。伏望降臣一外官,特乞微恩,稍沾臣父。”玄宗优诏奖之,授嘉之宋州司马致仕,寻卒。丁父丧免。二十九年服阕,复为中书舍人。其年充河东黜陟使。天宝三载,权判刑部侍郎。五载,以风病求散秩,改太子左庶子。逖掌诰八年,制敕所出,为时流叹服。议者以为自开元已来,苏颋、齐浣、苏晋、贾曾、韩休、许景先及逖,为王言之最。逖尤善思,文理精练,加之谦退不伐,人多称之。以疾沉废累年,转太子詹事。上元中卒。广德二年,诏赠尚书右仆射,谥曰文。有集三十卷。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卷一百四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逖自以通籍禁闱/其父/官才邑宰/乃上表陈情曰/臣父嘉之/虽当暮齿/幸遇明时/绵历驱驰/才及令长
B.逖自以/通籍禁闱/其父官才邑宰/乃上表陈情曰/臣父嘉之/虽当暮齿/幸遇明时/绵历驱驰/才及令长
C.逖自以/通籍禁闱/其父/官才邑宰/乃上表陈情曰/臣父嘉之/虽当暮齿/幸遇明时/绵历驱驰/才及令长
D.逖自以通籍禁闱/其父官才邑宰/乃上表陈情曰/臣父嘉之/虽当暮齿/幸遇明时/绵历驱驰/才及令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以作为表示年份)。一般由皇帝发起。开元,皇帝年号,例如康熙、雍正、乾隆等也是年号。
B.科举,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其中,贡士是参加会试及格后获得的资格,第一名称为会元。
C.左拾遗,谏官,又称言官,隶属谏诤机构。古代等级制度严格,左右为区别尊卑高下的标志之一,但年代不同,左右尊卑也不同,古代右拾遗都高于左拾遗。
D.六部,是中央行政机构中,吏、户、礼、兵、刑、工各部的总称。其中,刑部是我国封建社会掌管刑法、狱讼事务的官署,是大部之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逖忠心报国,不忘父恩。他上表玄宗,请求把自己的官职让给父亲,皇帝授于其父宋州司马官职。
B.孙逖自幼能文,才思敏捷。雍州长史崔日用对他的才思大为吃惊,与15岁的孙逖结为忘年之交。
C.孙逖主持考试,慧眼识才,他选拔很多优秀人才,其中杜鸿渐、颜真卿等后来都官至高位。
D.孙逖官宦出身,家学渊源。孙逖文采斐然,科举得意,文章受世人称赞,与他父亲的教育有一定关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始年十五,谒雍州长史崔日用。日用小之,令为《土火炉赋》。
(3)逖尤善思,文理精练,加之谦退不伐,人多称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6-06 02:02:3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荀崧,字景猷,颍川临颍人,魏太尉彧之玄孙也。父頵,羽林右监、安陵乡侯,与王济、何劭为拜亲之友。崧志操清纯,雅好文学。龆龀时,族曾祖顗见而奇之,以为必兴頵门。弱冠太原王济甚相器重以方其外祖陈郡袁侃谓侃弟奥曰近见荀监子清虚名理当不及父德性纯粹是贤兄辈人也其为名流所赏如此。泰始中,诏以崧代兄袭父爵,补濮阳王允文学。与王敦、顾荣、陆机等友善,赵王伦引为相国参军。王弥入洛,崧与百官奔于密,未至而母亡。贼追将及,同旅散走,崧被发从车,守丧号泣。贼至,弃其母尸于地,夺车而去。崧被四创,气绝,至夜方苏。葬母于密山。服阕,族父籓(藩)承制,以崧监江北军事、南中郎将、后将军、假节、襄城太守。元帝践阼,征拜尚书仆射,使崧与协共定中兴礼仪。从弟馗早亡,二息序、廞,年各数岁,崧迎与共居,恩同其子。太尉、临淮公荀顗国胤废绝,朝庭以崧属近,欲以崧子袭封。崧哀序孤微,乃让封与序,论者称焉。太宁初,加散骑常侍,后领太子太傅。以平王敦功,更封平乐伯。坐使威仪为猛兽所食,免职。后拜金紫光禄大夫、录尚书事,散骑常侍如故。迁右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录尚书如故。又领秘书监,给亲兵百二十人。年虽衰老,而孜孜典籍,世以此嘉之。苏峻之役,崧与王导、陆晔共登御床拥卫帝,及帝被逼幸石头,崧亦侍从不离帝侧。贼平,帝幸温峤舟,崧时年老病笃,犹力步而从。咸和三年薨,时年六十七。赠侍中,谥曰敬。
(节选自《晋书·荀崧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太原王济甚相器重/以方其外/祖陈郡袁侃谓侃弟奥曰/近见荀监/子清虚名理/当不及/父德性纯粹/是贤兄辈人也/
B.弱冠/太原王济甚相器重/以方其外祖陈郡袁侃/谓侃弟奥曰/近见荀监/子清虚名理/当不及父/德性纯粹/是贤兄辈人也/
C.弱冠/太原王济甚相器重/以方其外祖陈郡/袁侃谓侃弟奥曰/近见荀监子/清虚名理/当不及父/德性纯粹/是贤兄辈人也/
D.弱冠/太原王济甚相器重/以方其外祖陈郡袁侃/谓侃弟奥曰/近见荀监子/清虚名理/当不及父/德性纯粹/是贤兄辈人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现代所说的“文学” 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文中指古代文献经典。
B.族曾祖,是祖父的伯叔。族曾祖父之子是族祖父。族祖父之子为族父。族父之子为族兄弟,即是同高祖的兄弟。
C.服阙中的“服”特指丧服,“阙” 是完毕的意思。古代服丧满一年后,除去丧服,谓之服阙。
D.践祚中的“践”是登的意思。“阼”是东阶,古代帝王新即位,升宗庙东阶以主祭,所以“践祚”可以指帝王即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崧爱好文学,至老不辍。他身居高位,在年老体衰的时候,仍然孜孜不倦地阅读典籍,世人因此而赞美他。
B.荀崧坚守孝道,舍身护母。王弥攻入洛阳,他带着母亲逃命,途中母亡,他不顾追兵将至仍守丧哭泣,被贼兵重击四下后昏死过去,到夜里才醒。
C.荀崧品行高尚,爱无亲疏。其族曾祖太尉,临淮公荀顗没有直系继承人,朝廷打算让荀崧的儿子承袭荀顗的封号,他却把封号让给了孤儿荀序。
D.荀崧忠心耿耿,护驾有功。苏峻版乱,他与王导、陆晔一起护卫皇帝;皇帝被扶持到石头城,他也随身侍从;皇帝到温峤船上,他年老病重还努力步行跟从。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从弟馗早亡,二息序、廞,年各数岁,崧迎与共居,恩同其子。
(2)以平王敦功,更封平乐伯。坐使威仪为猛兽所食,免职。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二)王羲之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父旷,淮南太守。元帝之过江也,旷首创其议。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
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及述为扬州刺史,将就征,周行郡界,而不过羲之。及述蒙显授,羲之耻为之下,遣使诣朝廷,求分会稽为越州。行人失辞,大为时贤所笑。述后检察会稽郡,辩其刑政,主者疲于简对。羲之深耻之,遂称病去郡。
(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B.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C.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D.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小题2】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永和九年”是用年号纪年法纪年,“岁在癸丑”是用干支纪年法纪年。这一年是东晋穆帝确定“永和”年号的第九年,也是癸丑年。
B.“流觞曲水”古人的一种游艺项目,众人坐在环曲的溪水边,把酒杯放在水面上任其漂动,停于某人处,即取而饮之,或吟咏诗赋来代替。
C.王右军,指王羲之,因其官至右军将军,故称。古时以官职称呼其人是一种习惯,如杜甫被称为杜工部,韩愈被称为韩昌黎,王维被称为王右丞,苏轼被称为苏东坡等。
D.刺史,官职名。刺史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监察制度。刺史制度是维护皇权的有力手段,对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和控制,发挥了重要作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侄子,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女婿。
B.王羲之不喜欢在京城,刚到浙江时,便有终老于此的念头。曾与一群好友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宴饮集会,并亲自作序来抒发自己的感受。
C.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言谈之间常常把自己与钟繇、张芝相提并论。
D.王羲之与王述感情上不合,等到王述得到显要职位后,王羲之先是请求朝廷把自己由会稽调往越州,后来又称病离开了会稽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2)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3)“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

同类题3

课外文言文阅读
项籍者,下相人也,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
初,宋义所遇齐使者高陵君显在楚军,见楚王曰:“宋义论武信君之军必败,居数日,军果败。兵未战而先见败征,此可谓知兵矣。”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说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救赵。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项羽曰:“吾闻秦军围赵王钜鹿,疾引兵渡,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宋义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赵。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很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
天寒大雨,士卒冻饥。项羽曰:“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敝’。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其势必举赵。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且国兵新破,王坐不安席,埽境内而专属于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当是时,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皆曰:“首立楚者,将军家也。今将军诛乱。”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宋义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
B.宋义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
C.宋义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
D.宋义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
【小题2】下列对文学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氏是姓的分支,姓是一种族号,秦汉以来,姓氏合为一体,姓氏的主要功能是为了辨别部落中不同氏族的后代。
B.在我国古代,男子到了20岁的时候,表示成人,就要行冠礼,取表字。取字后为表示尊敬,除在君、父面前外,一般只称名不称字。
C.“河”最初的本义就是黄河,后来扩大为陆地表面成线形的自动流动的水体都称为河,本文中的河就是指黄河。
D.社稷中的“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古时候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神和五谷神,后来人们就用社稷来代表国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义用曾猜定武信君的军队必定失败这件事,博得了楚怀王的信赖,并且被楚怀王任命为上将军,位置在项羽、范增之上。
B.项氏世世代代做楚国的大将,被封在项地,所以姓项。项羽的父亲项梁,就是一位被秦国大将王翦杀害的楚国大将。
C.项羽利用早晨去参见宋义的机会,在军帐中将他杀死,其他将领们都因畏惧项羽不敢抗拒,并且还一起拥立项羽代理上将军。
D.项羽私自杀死宋义后,对外宣称宋义勾结齐国谋反,自己是受楚王密令杀死宋义的。这样做的目的是担心其他将领对自己不满。
【小题4】把文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其势必举赵。
(2)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续师说

黄宗羲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岂特弟子之过哉?亦为师者有以致之耳。师者,所以传道业解惑者也;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本无可师,强聚道路交臂之人,曰师、曰弟子云者,曾不如童子之师习其句读,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授以艺术者之有其实也。传道受业解惑,既无所籍于师,则生不为之怜,死不为之丧,亦非过也。遂以为古之师弟子皆然,而使师之为道,出于童子、巫医乐师百工之下,则是为师者罪也。

今世以无忌惮相高,代笔门客,张口辄骂欧曾①,兔园蒙师②,摇笔即毁朱陆③。古人姓氏,道听未,议论其学术文章,已累幅见于坊书矣。乳儿粉子,轻浮浅躁,动欲越过前人,抗然自命,世无孔子,不当在弟子之列。盖不特耻为弟子,相率而耻不为师。吁!其可怪也。若是,则师之为道,人心之蟊贼也,吾惟恐其传也矣。

昔者孙明复之为师也,以石守道为之弟子。执杖屦,待左右。明复坐则立,升降拜则扶之,师弟子之礼,若是其重也。故何北山之于来学,未尝受其北面。北山之意,以为苟无其德,宁虚其位,待后之学者,不可使师道自我而坏也。北山可以为师,避师名而不为,其慎重如此!

羲老失学,欲求为弟子者也。诸君子过情推奖,羲敢冒今世之无耻哉?反昌黎之意,作《续师说》以之。

注:①欧曾:文学家欧阳修和曾巩。②兔园蒙师:指知识浅陋的读书人。③朱陆:宋代理学家朱熹和陆九渊。④何北山:何基,以读书讲学为平生志向,教授门生,不遗余力。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传道业解惑   受:同“授”,传授。
B.今世以无忌惮相 高:以……为高。
C.古人姓氏,道听未 审:仔细。
D.作《续师说》以之 谢:道歉,谢罪。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则是为师者罪也 句读不知
B.羲敢冒今世之无耻哉    出人也远矣
C.宁虚其位,待后之学者  作师说贻之
D.羲老失学     吾尝跂望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姓氏,道听未审,议论其学术文章,已累幅见于坊书矣”一句,批判当时追名逐利、华而不实的学风。
B.黄宗羲说“吾惟恐其传也矣”,主要担心的是无才德者为师之风蔓延,在社会上形成不良的学风。
C.黄宗羲和韩愈都分析了“师道之不传”的原因,韩愈认为是弟子之过,黄宗羲更强调为师者之过。
D.作者用孙明复、何北山两人的事例,意在说明执师弟子之礼,乃庄重之事;为人之师,应慎重对待。
【小题4】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以为苟无其德,宁虚其位,以待后之学者,不可使师道自我而坏也。
(2)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同类题5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先生者,初名璧,字徵明。寻以字行,更字徵仲。八九岁语犹不甚了了,或疑其不慧,温州公独异之曰:“儿幸晚成,无害也。”先生既长,就外塾,颖异挺发,日记数百千言。尝从温州公官于滁,以文庄郎中昶,庄公读而奇之,为诗以赠。归为邑诸生,文日益进。年十六,而温州公以病报,先生为废食挟医而驰,至则殁三日矣。恸哭且绝,久之乃苏。郡僚合数百金为温州公,先生固谢不受曰:“劳苦诸君,孤不欲以生污逝者。”先生服除,益自奋励,下帷读,恒至丙夜不休。
俞中丞谏者,先生季父同年也。念先生贫而才先生,欲遗之金,谓曰:“若不苦朝夕耶?”先生曰:“朝夕饘粥具也。”俞公故指先生蓝衫曰:“敝乃至此乎?”先生佯为不悟者,曰:“雨暂敝吾衣耳。”俞公竟不忍言遗金事。一日,过先生庐,而门渠沮洳①,俞公顾曰:“通此渠,若于堪舆②言,当第。”先生谢曰:“公幸无念渠,渠通,当损傍民舍。”
宁庶人者,浮为慕先生,贻书及金币聘焉。使者及门,而先生辞病,卧不起,于金币无所受,亦无所报。人或谓:“王,今天下长者。朱邸,虚其左而待,若不能效枚叔、长卿曳裾乐耶?”先生笑而不答。亡何,宁竟以反败。于是尚书李公荐先生于朝,吏部试而贤之,特为请超授翰林待诏。先生为待诏,可二年,修国史,侍经筵。岁时上尊饩币,所以慰赐甚厚。然居恒邑邑不自得,上疏乞归,寝不报。又一年,再上疏乞归,又不报。至三上疏,得致仕。
先生归,门不复与世事,以翰墨自娱。诸造请户外屦常满,然先生所与从请,独书生、故人子属、为姻党而窘者,虽强之,竟日不倦。其他即郡国守相连车骑,富商贾人珍宝填溢于里门外,不能博先生一赫蹏③。而先生所最慎者藩邸,其所绝不肯还往者中贵人,曰:“此国家法也。” 前是,周王以古鼎古镜,徽王以金宝缻、他珍货直数百镒贽,使者曰:“王无所求于先生,慕先生耳。盍为一启封?”先生逊谢曰:“王赐也,启之而后辞,不恭。”竟弗启。
注:①沮洳(jù rù):低湿。②堪舆:风水。③赫蹏(tí):原指西汉末年流行的一种小幅薄纸,这里比喻片纸只字。
【小题1】(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而先生辞病,卧不起 急忙
B.以文庄郎中昶   赠送
C.郡僚合数百金为温州公赙   以财物助人办理丧事
D.门不复与世事   堵塞
【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服除:旧时指守丧期满,去掉孝服。
B.同年:科举时代指同年考中的或是同年龄的人。
C.当第:指应当能考中科举。第,科举时代考试合格列入的等第,也指取得功名。“及第”指科举考中,“落第”“不第”指科举没考中。
D.超授:旧时指升迁,亦指越级授官。
【小题3】(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居恒邑邑不自得,上疏乞归,寝不报。
(2)王无所求于先生,慕先生耳。盍为一启封?
【小题4】(小题4)根据第二、三段内容,概括文徵明的形象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