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蔡廓,字子度,济阳考城人。廓博涉群书,言行以礼,起家著作佐郎。以方鲠闲素,为武帝所知。再迁太尉从事中郎,未拜,遭母忧。性至孝,三年不栉沐,殆不胜丧。宋台建,为侍中,建议以为:“鞫狱不宜令子孙下辞,明言父祖之罪。亏教伤情,莫此为大。自今但令家人与囚相见,无乞鞫之诉,便足以明伏罪,不须责家人下辞。”朝议从之。
世子左卫率谢灵运辄杀人,御史中丞王准之坐不纠免官。武帝以廓刚直,补御史中丞。多所纠奏,百僚震肃。时中书令傅亮任寄隆重,学冠当时,朝廷仪典,皆取定于亮。亮每事谘廓然后行,亮意若有不同,廓终不为屈。迁司徒左长史,出为豫章太守。征为吏部尚书。廓因北地傅隆问亮:“选事若悉以见付,不论;不然,不能拜也。”亮以语录尚书徐羡之,羡之曰:“黄门郎以下悉以委蔡,吾徒不复厝怀,自此以上,故宜共参同异。”廓曰:“我不能为徐干木署纸尾。”遂不拜。干木,羡之小字也。选案黄纸,录尚书与吏部尚书连名,故廓言署纸尾也。羡之亦以廓正直,不欲使居权要,徙为祠部尚书。文帝入奉大统,傅亮率百官奉迎,廓亦俱行。至寻阳遇疾不堪前亮将进路诣别廓谓曰营阳在吴宜厚加供奉一旦不幸卿诸人有杀主之名欲立于世将可得邪
廓年、位并轻,而为时流所推重,每至时岁,皆束带诣门。奉兄轨如父,家事大小,皆谘而后行,公禄赏赐,一皆入轨,有所资须,悉就典者请焉。从武帝在彭城,妻郗氏书求夏服。廓答书曰:“知须夏服,计给事自应相供,无容别寄。”时轨为给事中。元嘉二年,廓卒。武帝常云:“羊徽、蔡廓,可平世三公。”
(节选自《南史·蔡廓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至寻阳∕遇疾不堪前∕亮将进路诣别廓∕谓曰∕营阳在吴∕宜厚加供奉∕一旦不幸∕卿诸人有杀主之名∕欲立于世将∕可得邪
B.至寻阳∕遇疾不堪∕前亮将进路诣别廓∕谓曰∕营阳在吴∕宜厚加供奉∕一旦不幸∕卿诸人有杀主之名∕欲立于世∕将可得邪
C.至寻阳∕遇疾不堪前∕亮将进路诣别∕廓谓曰∕营阳在吴∕宜厚加供奉∕一旦不幸∕卿诸人有杀主之名∕欲立于世∕将可得邪
D.至寻阳∕遇疾不堪∕前亮将进路诣别∕廓谓曰∕营阳在吴∕宜厚加供奉∕一旦不幸∕卿诸人有杀主之名∕欲立于世将∕可得邪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母忧,母亲丧事。古代子女为父母守丧,不行婚嫁之事,不参与吉庆之典,官者不须离职。
B.豫章,古代区域名称,在汉代设郡,指现在的南昌地区,唐代初期把豫章郡改为“洪州”。
C.吏部,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升降和调动等事务,长官称为吏部尚书。
D.三公,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南北朝时期指太尉、司徒、司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项是()
A.蔡廓知书识礼,看重礼仪教化。他博览群书,言语行动都不逾礼;在宋朝为官,建议废除子孙指控长辈的诉讼制度,得到朝廷的认可。
B.蔡廓才干卓异,得到朝官敬重。中书令傅亮位高权重,负责决定朝廷的礼仪典章,常常把事情拿来咨询蔡廓。
C.蔡廓刚直不阿,仕途遭受打压。他担任御史中丞职务,弹劾多名官员,整肃了官场;但也因刚直得不到上司的信任,没有得到应有升迁。
D.蔡廓家中长幼有序,他奉兄如父。家中事无巨细,都请示长兄蔡轨;俸禄赏赐,一律上交;妻子想买夏服,蔡廓也告诉她长兄会让给事中安排。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亮以语录尚书徐羡之,羡之曰:“黄门郎以下悉以委蔡,吾徒不复厝怀,自此以上,故宜共参同异。”
(2)廓年、位并轻,而为时流所推重,每至时岁,皆束带诣门。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6-19 10:13:3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完成下面小题。

马燧,字洵美。大历中,汴将李灵耀反帝务息人即授以汴宋节度留后灵耀不拜引魏博田承嗣为援诏燧与淮西李忠臣讨之师次郑灵耀多张旗帜以犯王师 忠臣之兵溃而西。燧军顿荥泽,郑人震骇。忠臣将遂归,燧止之,忠臣乃还收亡卒,复振。忠臣行汴南,燧行汴北,败贼于西梁固。灵耀以锐卒八千,号“饿狼军”,燧独战破之,进至浚仪。是时河阳兵冠诸军,田悦帅众二万助灵耀,破永平将杜如江等,乘胜距汴一而屯。忠臣合诸军战不利,燧为奇兵击之,悦单骑遁,汴州平。河东节度留后,进节度使。太原承鲍防之败,兵力衰单,燧募厮役,得数千人,悉补骑士,教之战,数月成精卒。造铠必短长三制,称士所衣,以便进趋。为战车,冒以狻猊象,列戟于后,行以载兵,止则为阵,遇险则制冲冒。器用完锐。居一年,辟广场,罗兵三万以肄,威震北方。建中二年,朝京师,封豳国公,还军。李怀光反河中,诏燧为河东保宁、奉诚军行营副元帅,与浑瑊、骆元光合兵讨之。于时天下蝗,兵艰食,物货翔踊,中朝臣多请宥怀光者,帝未决。燧以“怀光逆计久,反覆不可信。河中近甸,舍之屈威灵,无以示天下”,乃舍军入朝,为天子自言之:“且得三十日粮,足平河中。”许之。贼将徐廷光守长春宫城。燧度长春不下,则怀光固守,久攻所伤必众,乃挺身至城下见廷光。廷光惮燧威,拜城上。燧顾其心已屈,徐曰:“我自朝廷来,可西向受命。”廷光再拜。燧曰:“公等朔方士,自禄山以来,功高天下,奈何弃之为族灭计?若从吾言,非止免祸,富贵可遂也。”未对,燧曰:“尔以吾为欺邪?今不远数步,可射我。”披而示之心。廷光感泣,一军皆流涕,即率众降。燧以数骑入其城,众大呼曰:“吾等更为王人矣!”浑瑊亦自以为不及也,叹曰:“尝疑马公能窘田悦,今观其制敌,固有过人者,吾不逮远矣!”

(节选自《新唐书·马燧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汴将李灵耀反帝/务息人/即授以汴宋节度留后灵耀/不拜/引魏博田承嗣为援/诏燧与淮西李忠臣讨之/师次郑/灵耀多张旗帜以犯王师/
B.汴将李灵耀反帝/务息人/即授以汴宋节度留后/灵耀不拜/引魏博田承嗣为援/诏燧与淮西李忠臣讨之/师次郑/灵耀多张旗帜以犯王师/
C.汴将李灵耀反/帝务息人/即授以汴宋节度留后灵耀/不拜/引魏博田承嗣为援/诏燧与淮西李忠臣讨之/师次郑/灵耀多张旗帜以犯王师/
D.汴将李灵耀反/帝务息人/即授以汴宋节度留后/灵耀不拜/引魏博田承嗣为援/诏燧与淮西李忠臣讨之/师次郑/灵耀多张旗帜以犯王师/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舍:古代行军三十里为一舍。此处意思与成语“退避三舍”中的“舍”相同。
B.迁:古代指官职的晋升、调动或贬谪。根据语境,在文中是“晋升”的意思。
C.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时,朝廷赐以旌节而得名。
D.王人:古代指国君、天子的使臣或君王的臣民。根据语境,文中意为“国君”。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燧英勇善战,立下赫赫战功。他先是独当一面,打败李灵耀率领的八千“饿狼军”;后来又出奇制胜,歼灭缺乏战斗力的田悦大军,最终平定了汴州。
B.马燧练兵有方,完成边防重任。他在担任河东节度使期间,招募厮役,将其训练成精锐部队;制造铠甲、战车,非常精巧实用,完备了军需,震慑了敌人。
C.马燧思虑深远,认识时局清醒。李怀光谋反,因蝗灾导致军粮匮乏,朝中大臣大多主张宽恕,他却坚决主张讨伐,并入朝进谏,主动请缨,要求平定河中。
D.马燧胆略过人,善于争取敌人。他考虑攻打李怀光难度大,亲临长春宫城下,对不敢下城的徐廷光晓以大义,待其投降之后,仅率领数骑入城,折服对方。
【小题4】把文中(含课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燧曰:“尔以吾为欺邪?今不远数步,可射我。”披而示之心。
(2)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郭太,字林宗,大原介休人也。家世贫贱。早孤.母欲使给事县廷。林宗曰:“大丈夫焉能处斗筲之役乎?”遂辞。就成皋屈伯彦学,三年业毕.博通坟籍。善谈论,美音制。乃游于洛阳。始见河南尹李膺,膺大奇之,遂相友善,于是名震京师。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两。林宗唯与李膺同舟共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
司徒黄琼辟,太常赵典举有道。或劝林'宗仕进者,对曰:“吾夜观乾象.昼察人事,天之所废^不可支也。”遂并不应。性明知人,好奖训士类。身长八尺,容貌魁体.褒衣博带,周游郡国。尝于陈梁闲行遇雨,巾一角垫,时人:故折巾一角,以为“林宗巾”。其见慕皆 如此。或问汝南范滂曰:“郭林宗何如人? ”滂曰:“隐不违亲,贞不绝俗,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吾不知其它。”
后遭母忧,有至孝称。林宗虽善人伦,而不为危言核论,故宦官擅政而不能伤也。及党事起‘知名之士多被其害,唯林宗及汝南袁闳得免焉。遂闭门教授,弟子以千数。
其奖拔士人,皆如所鉴。左原者‘陈留人也,为郡学生,犯法见斥。林宗尝遇诸路,为 设酒肴以慰之。谓曰:“昔颜涿聚梁甫之巨盗‘段干木晋国之大驵.卓为齐之忠臣,魏之名贤。蘧瑗、颜回尚不能无过,况其余乎?慎勿恚恨.责躬而已。”原纳其言而去。或有讥林宗不绝恶人者。对曰:“人而不仁,疾之以甚也。”原后忽更怀忿,结客欲报诸生。基旦林宗在学.原愧负前言.因遂罢去。后事露,众人咸谢服焉。
建宁元年,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为阉人所害,林宗哭之于野,恸。既而叹曰:“‘人之云亡,邦国殄瘁,。‘瞻乌爰止,不知于谁之屋’耳。”
明年春,卒于家,时年四十二。四方之士千余人.皆来会葬。同志者乃共刻石立碑,蔡邕为其文,既而谓涿郡卢植曰:“吾为碑铭多矣,皆有惭德,唯郭有道无愧色耳。”
(《后汉书,郭太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林宗唯与李膺同舟共济 济:过河
B.性明知人,好奖训士类 训:批评
C.为郡学生,犯法免斥   斥:驱逐
D.慎勿恚恨,责躬而色   恚:怨愤
【小题2】下列对义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坟籍”即古代经典,古有“三坟五典”之说,“三坟”即指伏羲、神农、黄帝的书,“五 典”则指少昊、颛顼、高辛、唐、虞的书.相传为我国最早的古籍。
B.“遭忧”指遇到父母亲死去的情况,又称“丁忧”,是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道德礼仪制度;如无特殊原因,国家不能招丁忧的人为官,已经为官的人也要丁忧去职,回家守丧。
C.征辟”是汉代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由地方官吏或王公大臣推荐,再由朝廷选用,授以官职。《后汉书,张衡传》中说“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就反映了这一制度。
D.“建宁元年”是西汉时期的一种年号纪年。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第一年即称为元年,如《游褒禅山记》中的“至和元年七月某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林宗的父亲死得早,母亲想要他去县里做事。但林宗认为那是一个低贱的工作,就推辞了,而是去成皋学了三年,博学有才。
B.郭林宗形象上佳,淡薄名利。他一举一动都有人效仿,喜欢游历,不愿做官,无论天子还是诸侯,他都不愿意去接近。
C.郭林宗喜欢帮助人,曾有陈留人左原犯过错误,林宗不顾众人的嘲笑,为他摆下酒席,并以蘧瑗曾为大盗、颜回也有过错来安慰他。
D.郭林宗死后,有一千多人前往会葬,并为他立下石碑,著名文学家蔡邕为他撰写了碑文,并认为,碑文与郭林宗是很相称的。
【小题4】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林宗虽善人伦,而不为危言核论,故宦官擅政而不能伤也。
(2)其日林宗在学,原愧负前言,因遂罢去。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蒋济子通,楚国平阿人也。建安十三年,孙权率众围合肥。时大军征荆州,遇疾疫,唯遣将军张喜单将千骑,过领汝南兵以解围。济乃密白刺史,伪得喜书,云步骑四万已到雩娄。权信之,遽烧围走,城用得全。济丹阳太守。民有诬告济为谋叛主率者,太祖闻之,曰:“蒋济宁有此事!有此事,吾为不知人也。此必愚民乐乱,妄引之耳。”辟为丞相主簿西曹属。
文帝践阼,为东中郎将。帝问曰:“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如?”济对曰:“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于是帝意解。明帝即位,迁为中护军。时中书监、令号为专任,济上疏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诏曰:“夫骨鲠之臣,人主之所仗也。济才兼文武,服勤尽节,每军国大事,辄有奏议,忠诚奋发,吾甚壮之。”景初中,外勤征役,内务宫室,怨旷者多,而年谷饥俭。济上疏曰:“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诚未得高枕而治也。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夫欲大兴功之君,先料其民力而燠休之。”诏曰:“微护军,吾弗闻斯言也。”
齐王即位,太尉。是时,曹爽专政,丁谧、邓颺等轻改法度。以随太傅司马宣王屯洛水浮桥,诛曹爽等,进封都乡侯,邑七百户。济上疏曰:“太傅奋独断之策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固辞,不许。是岁曰景侯。
(选自《三国志·魏志十四》)
【小题1】对下列文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在古代中国,名多由长辈起取,并往往通过取名体现对子女的期望;字一般是成年时所取,与名的含义往往有关;字一般供晚辈或平辈称呼。
B.迁:古代可以用迁表示官职的升降或调动,一般“左迁”指贬官,“右迁”指升官,此处“迁太尉”应该为升官。文中表示与官职任授等有关的词语还有“拜、辟、出”等。
C.薨:《礼记·曲理下》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薨在古代可以用于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有时也用于王妃皇子或外藩王公等。
D.谥:即谥号,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进行评价,文中的谥号还有“文帝、建安”等。
【小题2】下列对原文画线的句子划分停顿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傅奋独断之/策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
B.太傅奋独断之策/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
C.太傅奋/独断之策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
D.太傅奋独断之策/陛下明其忠节/罪人伏诛/社稷之福也/夫封宠庆赏必加/有功今论谋/则臣不先知/语战/则非臣所率。
【小题3】下列句子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权率兵围攻合肥,而太祖的大军正在攻打荆州,且发瘟疫,只有派遣将军张喜一个人带领一千骑兵,加上汝南的士兵去解合肥之围。
B.有人诬告蒋济是谋叛主要策划人,太祖听说后,自认识人清明,绝不相信诬告之词,还征召蒋济担任丞相主簿西曹属。
C.蒋济劝谏明帝要想建立伟大功业先要估计老百姓的能力,并安抚百姓疾苦。明帝下诏表扬他尽进忠言。
D.丁谧、邓颺等人凭着跟随太傅司马宣王屯兵洛水浮桥,诛杀曹爽等人的功劳,加封受赏,蒋济上奏不同意。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
(2)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胡宗宪,字汝贞,绩溪人。嘉靖十七年进士。历知益都、余姚二县。御史,巡按宣、大。三十三年,出按浙江。时歙人汪直据五岛煽诸倭入寇,而徐海、陈东、麻叶等巢柘林、乍浦、川沙洼,日扰郡邑。时柘林诸倭移屯陶宅,势稍杀。会苏、松巡抚曹邦辅歼倭浒墅,文华欲攘功不得,大恨,遂进剿陶宅残寇。宗宪与共将锐卒四千营砖桥约邦辅夹击倭殊死战宗宪兵死者千余而倭犯浙东诸州县杀文武吏甚众。宗宪乃与文华定招抚计。文华还朝,盛毁总督杨宜,而荐宗宪,遂以为兵部右侍郎代宜。初,宗宪令客蒋洲、陈可愿谕日本国王,遇汪直养子激于五岛,邀使见直。宗宪与直同乡里,欲招致之,释直母妻于金华狱,资给甚厚。洲等谕宗宪指。直心动,又知母妻无恙,大喜日:“俞大猷绝我归路,故至此。若贷罪许市,吾亦欲归耳。但日本国王已死,各岛不相摄,须次第谕之。”因留洲而遣激等护可愿归。宗宪厚遇激,令立功。激大喜,以徐海入犯来告。亡何,海果引大隅、萨摩二岛倭分掠瓜洲、上海、慈溪,自引万余人攻乍浦,陈东、麻叶与俱。宗宪壁塘栖,与巡抚阮鹗相掎角。会海趋皂林,鹗遣游击宗礼击海于崇德三里桥,三战三捷。三十六年正月,阮鹗改抚福建,即命宗宪兼浙江巡抚事。至明年春,新倭复大至,严旨责宗宪。宗宪惧得罪,上陈战功,谓贼可指日灭。所司论其欺诞。帝怒,尽夺诸将大猷等职,切让宗宪,令克期平贼。时赵文华已得罪死,宗宪失内援,见寇患未已,思自媚于上,会得白鹿于舟山,献之。帝大悦,行告礼,厚赉银币。 
(节选自《明史》,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宗宪与/共将锐卒四千/营砖桥/约邦辅夹击/倭殊死战/宗宪兵死者千余/而倭犯浙东/诸州县杀文武吏甚众。
B.宗宪与共/将锐卒四千/营砖桥/约邦辅夹击倭/殊死战/宗宪兵死者千余/而倭犯浙东/诸州县杀文武吏甚众。
C.宗宪与/共将锐卒四千/营砖桥/约邦辅夹击倭/殊死战/宗宪兵死者千余/而倭犯浙东诸州县/杀文武吏甚众。
D.宗宪与共/将锐卒四千/营砖桥/约邦辅夹击/倭殊死战/宗宪兵死者千余/而倭犯浙东诸州县/杀文武吏甚众。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嘉靖是明世宗的年号。帝王年号纪年是古代常用的纪年方式,除帝王年号纪年外还有一种常用的纪年方式为干支纪年。
B.擢是提拔的意思。古代官职的变动有些特殊称谓,如,升官常用“升、擢、拔、陟、拜”等,贬官常用 “贬、谪、迁、出”等。
C.庙是古代供祀祖宗的地方。古代对庙的规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因天子供奉七庙,所以有时用“七庙”代指国家。
D.疏是古代臣子向皇帝分条陈述自己对某事意见的一种文体。臣子向皇帝陈述自己的意见常用的文体还有表,但《陈情表》是李密向皇帝陈述自己的实情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胡宗宪进士出身,做过知县、御史等职,后在与倭寇的激战中闻名,因赵文华的举荐而升职。
B.胡宗宪在处理倭寇时,剿抚并用。他为了招抚汪直,从监狱释放了汪直的母亲、妻子,并友好地对待其养子。
C.胡宗宪在倭寇大举进攻上海、慈溪时,与阮鹗互为掎角,并在崇德三里桥与徐海激战,三战三捷。
D.胡宗宪在朝中失去内援和倭寇祸患不止的形势下,为了讨好皇帝,进献白鹿,受到了皇帝的赏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欲招致之,释直母妻于金华狱,资给甚厚。
(2)尽夺诸将大猷等职,切让宗宪,令克期平贼。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俭望门投止

张俭亡命困迫①,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后流转东莱,止李笃家。外黄令毛钦操兵到门②,笃引钦就席曰:“张俭负罪亡命,笃岂得藏之!若审在此,此人名士,明廷宁宜执之乎?③”钦因起抚笃曰:“蘧伯玉耻独为君子®,足下如何专取仁义! ”笃曰:“今欲分之,明廷载半去矣。”钦叹息而去。笃导俭以北海戏子然家⑤遂入渔阳出塞。其所经历,伏重诛者以十数,连引收考者布遍天下,宗亲并皆殄灭,郡县为之残破。俭与鲁国孔褒有旧,亡抵褒,不遇,褒弟融,年十六,匿之。后事泄,俭得亡走,国相收褒、融送狱,未知所坐。融曰:“保纳舍藏者,融也,当坐。”褒曰:“彼来求我,非弟之过。”吏问其母,母曰:“家事任长,妾当其辜。”一门争死,郡县疑不能决,乃上谳之,诏书竞坐褒。及党禁解,俭乃还乡里,后为卫尉,卒,年八十四。夏馥⑦闻张俭亡命,叹曰:“孽自己作,空污良善,一人逃死,祸及万家,何以生为!”乃自翦须变形,入林虑山中,隐姓名,为冶家佣,亲突烟炭,形貌毁瘁,积二三年,人无知者。馥弟静载缣帛追求饷之,馥不受曰:“弟奈何载祸相饷乎丨”党禁未解而卒。

(注释)①张俭:当时知名的“党人”。因检举宦官侯览的罪行,被诬陷遭追捕。②外黄令:应作黄令。黄,县名,当时属于东莱郡。③明廷:对县令的尊称。④蘧伯玉,名瑗,春秋时卫国的贤大夫。⑤戏子然:姓戏,名子然。⑥谳:评议罪案。⑦夏馥:当时为指为“党魅”。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融送狱,未知所(________) (2)俭与鲁国孔褒有(________)
(3)馥弟静载缣帛追求之(_______)   ⑷足下如何取仁义(_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钦起抚笃曰  项王即日留沛公与饮
B.钦叹息去    党禁未解
C.郡县之残破  后卫尉
D.莫不重名行  妾当
【小题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若审在此,此人名士,明廷宁宜执之乎?
⑵孽自己作,空污良善,一人逃死,祸及万家,何以生为!
【小题4】“张俭亡命”过程中写孔家“一门争死”的作用。
【小题5】联系全文内容,评价夏馥的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