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奚康生,河南阳翟人也。本姓达奚,其先居代,世为部落大人。祖真,柔玄镇将、内外三都大官,赐爵长进侯。卒,赠幽州刺史,谥曰简。康生少骁武,弯弓十石,矢异常箭,为当时所服。太和初,蠕蠕频寇,康生为前驱军主,壮气有闻,由是为宗子队主。从驾征钟离,驾旋济淮,五将未度,齐将据渚断津路。孝文募破中渚贼者,以为直阁将军。康生应募,缚筏积柴,因风放火,烧其船舰,依烟直过,飞刀乱斫,投河溺死者甚众。乃假康生直阁将军。后以勋除太子三校、西台直后。吐京胡反,自号辛支王,康生为军主,从章武王彬讨之。分为五军,四军俱败,康生军独全。率精骑一千追胡至车突谷,诈为坠马,胡皆谓死,争欲取之。康生腾骑奋矛,杀伤数十人,射杀辛支。
齐置义阳,招诱边人,康生复为统军,从王肃讨之。齐将张伏护自升城楼,言辞不逊。肃令康生射之,望楼射窗,扉开即入,应箭而毙。彼人见箭,皆以为狂弩。齐将裴叔业率众围涡阳,欲解义阳之急,诏遣高聪、元衍等援之,并败退。帝乃遣康生驰往,一战大破之。及寿春来降,遣康生领羽林千人,给龙厩马两匹,驰赴之。破走齐将桓和、陈伯之。以功除征虏将军,封安武县男。出为南青州刺史。
后梁郁州遣军主徐济寇边,康生破禽之。时梁闻康生能引强弓故特作大弓两张长八尺把中围尺有二寸箭粗殆如今之长笛送与康生。康生便集文武,用之平射,犹有余力。观者以为绝伦。弓即表送,置之武库。后梁遣都督临川王萧宏勒甲十万规寇徐州,诏授康生武卫将军,一战败之。还京,召见宴会,赏帛千匹,赐骅骝御胡马一匹。出为华州刺史,颇有声绩。
(选自《北史》)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组是( )
A.时梁闻康生能引强弓/故特作大弓/两张长八尺/把中围尺有二寸箭/粗殆如今之长笛/送与康生
B.时梁闻康生能引强弓/故特作大弓/两张长八尺把/中围尺有二寸/箭粗殆如今之长笛/送与康生
C.时梁闻康生能引强弓/故特作大弓两张/长八尺/把中围尺有二寸/箭粗殆如今之长笛/送与康生
D.时梁闻康生能引强弓/故特作大弓两张/长八尺把/中围尺有二寸箭/粗殆如今之长笛/送与康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卒,“死”之义,中国古代不同的阶层人的死须依据身份地位严加区别,《礼记》中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死。”
B.赐爵,即赐予爵位,爵位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在中国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个爵位,后代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C.谥,即谥号,帝王及其后妃、诸侯、臣僚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与品德而给予他一个中肯的称号,如文中的“简”。
D.胡,指胡人,是中国古代对北方及西域各民族的称呼。历史上的胡人主要包括匈奴、鲜卑、氐、羌、吐蕃、蒙古、契丹、女真等民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奚康生出身北方少数民族。奚康生的祖先世世代代都是部落的首领,他的祖父奚真担任过柔玄镇将、内外三都大官。
B.奚康生功勋卓著。奚康生一生征战无数,不仅立下了无数战功,自己也多次受到封赏,而且治理地方也很有声誉政绩。
C.奚康生箭法超群。南齐的将领张伏护出言不逊,奚康生奉王肃之命,在城下用强弓一箭就射杀了站在城楼内的张伏护。
D.奚康生作战勇敢。南齐的将士截断渡口,使得皇帝的车驾不能渡过淮河,奚康生顺风点火,杀入敌阵,使敌人投河淹死的很多。
【小题4】翻译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
(1)率精骑一千追胡至车突谷,诈为坠马,胡皆谓死,争欲取之。
(2)肃令康生射之,望楼射窗,扉开即入,应箭而毙。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6-21 04:01:4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正平字子夷,学行甚高,虽庸言必援《孝经》、《论语)。父纯仁卒,诏特增遗译,官其子孙,正平推与幼弟。绍圣中。为开封尉,有向氏于其坟造慈云寺。户部尚书蔡京以向氏后威,规欲自结,奏拓四邻田庐。民有诉者,正平按视,以为所拓皆民业,不可夺;民又键鼓上诉,京坐罚金二十斤,用是蓄恨正平。及当国,乃言正平矫撰父遗表。又谓争之仪所述《纯仁行状》,安载中使蔡克明传二圣虚公之意,进以正平逮之仪、克明同诣御史府。正平将行,其弟正思日:议《行状)时,兄方营窀穸之事,参预笔削者,正思也,兄何为哉?正平日:时相意属我,且我居长,我不往,兄弟俱将不免,不若身任之,逐就狱。捶楚甚苦皆欲诬服独克明日旧制凡传圣语爱杰于御前请宝印出注籍于内东门使从其家得永州传宣圣语本有御宝,又验内东门籍皆同。其遗表八事,诸子以朝廷大事,防后患,不敢上之,缴申颖昌府印寄军资库。自颍昌取至,亦实。缺遂解。正平羈管象州,之仪羈管太平州。正平家属死者十余人。会教,得归颖昌。唐君益为守,表其所居为忠直坊,取所赐世济忠直碑额也。正平告之日:此朝廷所赐,施于全石,揭于墓隧,假宠于范氏子孙则可:若于通途广陌中为往来之观,以耸动庸俗,不可也。君益日:此有司之事,君家何预焉?正平日:先祖先君功名,人所知也。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异时不独吾家诒笑,君亦受其责矣。竟撒去之。正平退闲久,益工诗,尤长五言,著《荀里退居编》,以寿终。
(选自《宋史·范正平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撞楚甚苦/皆欲诬服/独克明日/旧制凡传圣语/受本于御/前请宝印/出注/籍于内东门/
B.捶楚甚苦/皆欲诬服/独克明日/旧制凡传圣语/受本于御前/请宝印/出注/籍于内东门/
C.捶楚甚苦/皆欲诬服/独克明日/旧制/凡传圣语/受本于御前/请宝印出/注籍于内东门/
D.捶楚甚苦/皆欲诬服/独克明日/旧制/凡传圣语受本/于御前请宝印/出注/籍于内东门/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孝经:儒家经典著作,为六经之一,以孝为中心集中地闸发了儒家的伦理思想。
B.行状:叙述死者世系,生平、籍贯.事迹等的文章,常由死者门生故吏或亲友摸述。
C.御史:先秦时期是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自秦朝开始,专门为监察性质的官职,
D.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后来泛指官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范正平学向很高,擅作诗歌。即使日常言语也一定援引《孝经》、《论语》,退位闲居后作诗更精,尤擅五言诗,并撰写(荀里退居编》。
B.范正平执法严明,不阿权贵。任开封尉时,户部崗书蔡京欲取悦皇后,奏请向氏强占四邻田舍,范正平认为不能侵夺,因此得罪蔡京。
C.范正平勇于担当,爱护兄弟。蔡京诬告(纯C行状)内容不实,要将他逮捕人狱.当时他未参与其事,但为了保全兄弟主动承担罪责。
D.范正平谦逊低调,不事张扬。唐君益上表将其居所命名为忠直坊.此名源自皇帝所赐碑额,但他认为这样做有辱祖先名声,坚决反对。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父纯仁辛,诏特增遗泽,官其子孙,正平推与幼弟。
(2)异时不独吾家诒笑,君亦受其责矣。竟撒去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张荐,字孝举,深州陆泽人。祖鷟,字文成,聪警绝纶,书无不览。为儿童时, 梦紫色大鸟,五彩成文,降于家庭。其祖谓之曰:“五色赤文,凤也;紫文,鷟鸑也,为凤之佐,吾兒当以文章瑞于明廷。”因以为名字。初登进士第,对策尤工, 考功员外郎骞味道赏之曰:“如此生,天下无双矣!”调授岐王府参军。又应下笔 成章及才高位下、词标文苑等科。鷟凡应八举,皆登甲科。再授长安尉,迁鸿胪丞。
荐少精史传,颜真卿一见叹赏之。大历中,浙西观察使李涵表荐其才可当史任, 乃诏授左司御率府兵曹参军。既至阙下,以母老疾,竟不拜命。母丧阕,礼部侍郎 于邵举前事以闻,召充史馆修撰,兼阳翟尉。硃泚之乱,变姓名伏匿城中,因著 《史遁先生传》。德宗还宫,擢拜左拾遗。贞元元年冬,上亲郊。时初克复,簿籍多失,礼文错乱,乃以荐为太常博士,参典礼仪。四年,回纥和亲,送咸安公主入蕃,以荐为判官,转殿中侍御史。使还,转工部 员外郎,改户部本司郎中。十一年,拜谏议大夫,仍充中馆修撰。
时裴延龄恃宠,谮毁士大夫。荐欲上书论之,屡扬言未果。延龄闻之怒,奏曰:“谏官论朝政得失,史官书人君善恶,则领史职者不宜兼谏议。”德宗以为然。荐为谏议月余,改秘书少监。延龄排摈不已,会差使册回纥毗伽怀信可汗及吊祭,乃命荐兼御史中丞,入回纥。二十年吐蕃赞普死以荐为工部侍郎兼御史大夫充入吐蕃吊祭使涉蕃界二千余里至赤岭东被病殁于纥壁驿吐蕃传其柩以归 顺宗即位,凶问至,诏赠礼部尚书。
荐自拾遗至侍郎,仅二十年,皆兼史馆修撰。三使绝域,皆兼宪职。以博洽多能,敏于占对被选。有文集三十卷,及所撰《五服图》、《宰辅略》、《灵怪集》、 《江左寓居录》等,并传于时。
(选自《旧唐书·张荐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二十年/吐蕃赞普死/以荐为工部侍郎/兼御史大夫充/入吐蕃吊祭使/涉蕃界二千余里/至赤岭东/被病殁于纥壁驿/叶蕃传其柩以归/
B.二十年/吐蕃赞普死/以荐为工部侍郎/兼御史大夫充/人吐蕃吊祭使涉蕃界/二千余里至赤岭东/被病/殁于纥壁驿/吐蕃传其柩以归/
C.二十年/吐蕃赞普死/以荐为工部侍郎/兼御史大夫/充入吐蕃吊祭使涉蕃界/二千余里至赤岭东/被病/殁于纥壁驿/吐蕃传其柩以归/
D.二十年/吐審赞普死/以荐为工部侍郎/兼御史大夫/充入吐蕃吊祭使/涉蕃界二千余里/至赤岭东被病/殁于纥壁驿/吐蕃传其柩以归/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彩,即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和《鸿门宴》“成五采”中的“五采”意同。
B.甲科,古代科举考试的进上第分三甲,在文中意为科举考试中居于殿试前三位。
C.阙下,宫阙之下,代指帝王所居住的宫殿,还可以借指京城。
D.回纥,我国古代民族名,在唐代贞元四年自请改称回鹘,是今维吾尔族的祖先。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荐精通史传,撰著文献典籍。他博览群书,下笔成章,后来考取功名,曾经任职史馆修撰,撰著《五服图》《宰辅略》等多部书籍。
B.张荐受人赏识,被多人举荐。他先受到颜真卿的赏识,后来受到李涵的推荐,因母亲年老患病而不接受任命,服丧结束后又被于邵提议任职。
C.张荐正直敢言,不畏朝中权要。他反感宠臣裴延龄的做法,裴延龄听说后非常愤怒,向唐德宗上奏,使张荐的官职从谏议大夫变成秘书少监。
D.张荐出使边疆,身负重任殉职。他先后受命出使回纥、吐蕃,都兼任御史一类的官职。出使吐蕃到达赤岭东时得病,不幸殉职,受到皇帝追赠。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考功员外郎骞味道赏之曰:“如此生,天下无双矣!”
(2)时裴延龄恃宠,谮毁士大夫。荐欲上书论之,屡扬言未果。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开元中,有名医纪朋者,吴人也。尝授秘诀于隐士周广,观人颜色谈笑,便知疾深浅,言之精详,不待诊候。
上闻其名,征至京师,令于掖庭中召有疾者,俾周验焉。有宫人每日昃则笑歌啼号,若中狂疾,而又足不能及地。周视之曰:“此必因食且饱而大促力,顷复仆于地而然也。”周乃饮以云母汤,既已,令熟寐之,觉,乃失所苦。问之,乃言:“尝因大华公主载诞三日,宫中大陈歌吹,某乃主讴者,惧其声不能清,且常食豚蹄羹,遂饱而当筵歌数曲,曲罢,觉胸中甚热,戏于砌台乘高而下未及其半复有后来者所激因仆于地久而方苏而病狂因兹足不能及地也。”上大异之。
有黄门奉使自交广而至,拜舞于殿下,周顾谓曰:“此人腹中有蛟龙,明日当产一子,则不可活也。”上惊问黄门曰:“卿有疾否?”乃曰:“臣驰马大庾岭时,当大热,既困且渴,因于路旁饮野水,遂腹中坚痞如石。”周即以消石雄黄煮而饮之,立吐一物,不数寸,其大如指,视之,鳞甲备具,投之以水,俄顷长数尺,周遂以苦酒沃之,复如故形,以器覆之,明日器中已生一龙矣。上深加礼焉,欲授以官爵,周固请还吴中,上不违其意,遂令还乡。
水部员外郎刘复为周作传,叙述甚详。    
(节选自《明皇杂录》)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验焉俾:使,让。
B.遂以苦酒之沃:浸泡。
C.遂腹中坚如石痞:腹中结块之症。
D.鳞甲具备:具备、具有。
【小题2】(小题2)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戏于砌台乘高/而下未及其半/复有后来者/所激因仆于地/久而方苏/而病狂/因兹足不能及地也
B.戏于砌台/乘高而下未及其半/复有后来者/所激因仆于地/久而方苏/而病狂因/兹足不能及地也
C.戏于砌台/乘高而下/未及其半/复有后来者所激/因仆于地/久而方苏而病狂/因兹足不能及地也
D.戏于砌台乘高/而下未及其半/复有后来者所激/因仆于地/久而方苏/而病狂因/兹足不能及地也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A.名医纪朋能通过人的脸色、言谈来给人看病。皇上听说了以后,征召他到朝廷,让他给病人详细地察看检
B.大华公主生日庆典宴席上,宫里安排大型演艺活动,一主唱因吃太饱在唱完后感觉胸闷心热。
C.黄门在荒野中喝了生水后觉得腹中有硬块,周广一看便知此人腹中有怀了孕的蛟龙,如果任其生产,黄门命将不保。
D.文章突出表现了周广的医道精深,但其中有的事情也有诡异玄秘的色彩。
【小题4】(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周乃饮以云母汤,既已,令熟寐之,觉,乃失所苦。
②上深加礼焉,欲授以官爵,周固请还吴中,上不违其意,遂令还乡。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曲珍,字君玉,陇干人,世为著姓。宝元、康定间,夏人数入寇,珍诸父纠集族党御之,敌不敢犯。于是曲氏以材武长雄边关。

珍好驰马试剑尝与叔父出塞游猎猝遇夏人陷其围中驰击大呼众披靡得出顾叔不至复持短兵还决斗遂俱脱秦凤都钤辖刘温润奇其材,一日,出宝剑令曰:“能射一钱于百步外者,与之。”诸少年百发不能中,珍后至,一失破之。从温润城古渭,与羌战,先登陷陈。为绥德城监押,提孤军拒寇,斩其大酋,加阁门祗候。有功洮西,迁内殿崇班。

郭逵、赵离南征,为第一将。进自右江,抚接广源三州十二县,降伪守已下百六十人,老稚三万六千口。是行也,功最诸将,迁西染院使。得疾,舆还京师,神宗遣使临问,少间,令入对。珍念二帅不和睦,上问必及之,言之必形曲直,将何以对,乃以余疾未平为解。帝复使奖劳,赐之弓剑、鞍勒,命有司蠲其乡徭赋,擢廊延钤辖,进副总管。

从种谔攻金汤、永平川,斩二千级。累迁客省使,拜怀州防御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徐禧城永乐,珍以兵从。版筑方兴,羌数十骑济无定河觇役,珍将追杀之,禧不许。言夏人聚兵甚急,珍请禧还米脂而自居守。明日果至,禧复来,珍白:“敌兵众甚,公宣退处内橱,檄诸将促战。”禧笑曰:“曲侯老将,何怯邪?”夏兵且济,珍欲乘其未集击之,又不许。及攻城急,又劝禧曰:“城中井深泉啬,士卒渴甚,恐不能支。宜乘兵气未衰,溃围而出,使人自求生。”禧曰:“此城据要地,奈何弃之?且为将而奔,众心摇矣。”珍曰:“非敢自爱,但敕使、谋臣同没于此,惧辱国耳。”数日城陷,珍缒而免,子弟死者六人。亦坐贬皇城使。帝察其无罪,谕使自安养,以图后效。

元祐初,为环庆副总管。夏人寇泾原,号四十万,珍捣虚驰三百里,破之曲律山,俘斩千八百人,解其围。进东上阁门使、忠州防御使。卒,年五十九。珍善抚士卒,得其死力。虽不知书,而忠朴好义,本于天性。

(节选自《宋史·卷三百五十·列传第一百九》)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珍好驰马试剑/尝与叔父出塞/游猎猝遇夏人/陷其围中/驰击大呼众/披靡/得出/顾叔不至/复持短兵还决斗/遂俱脱/
B.珍好驰马试剑/尝与叔父出塞游猎/猝遇夏人/陷其围中/驰击大呼/众披靡/得出/顾叔不至/复持短兵还决斗/遂俱脱/
C.珍好驰马试剑/尝与叔父出塞游猎/猝遇夏人/陷其围中/驰击大呼众/披靡/得出/顾叔不至/复持短兵还决斗/遂俱脱/
D.珍好驰马试剑/尝与叔父出塞/游猎猝遇夏人/陷其围中/驰击大呼/众披靡/得出/顾叔不至/复持短兵还决斗/遂俱脱/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钤辖,宋代武官名称,执掌管辖军人、防卫警捕之职,官高资深者称都钤辖。
B.大酋,本是春秋时期的酒官之名,后遂用来指称少数民族或外族的部落首领。
C.版筑,我国古代修建墙体的技术。本文指徐禧、曲珍的士兵建构战时工事。
D.谍,通“牒”,指书信。文意为有人给曲珍的部队送来一封关于敌军情报的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曲珍勇武过人,屡屡建立战功。他临大敌而不惧,曾勇救叔父:他百步穿钱,深得刘温润的欣赏和厚爱;他孤军拒寇,斩杀敌军首领。
B.曲珍为人谨慎,巧妙回避是非。追随郭逵、赵离南征,曲珍心知二将不和,故虽因功高有面见皇上的机会,却不愿卷入是非委婉拒绝。
C.曲珍富有谋略,多献御敌良策。在无定河之战中,曲珍多次向徐禧敬献良策,徐禧不听以至城陷。幸亏曲珍勇猛无比,才得以逃脱。
D.曲珍天性真诚,深得土卒拥戴。他一生能够屡建赫赫战功的原因,一是广大的士兵愿意为他拼命征战,再是他忠厚朴实、秉持公义。
【小题4】把文中两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珍念二帅不和睦,上问必及之,言之必形曲直。
(2)非敢自爱,但敕使、谋臣同没于此,惧辱国耳。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李严传
李严,幽州人也,初名让坤。严为人明敏多艺能,习骑射,颇知书而辩。同光三年,使于蜀,为王衍陈唐兴复功德之盛,音辞清亮,蜀人听之皆竦动。衍枢密使宋光嗣召严置酒,从容问中国事。严对曰:“前年天子建大号于邺宫,自郓趋汴,定天下不旬日,而梁之降兵犹三十万,东渐于海,西极甘凉,北慑幽陵,南逾闽岭,四方万里,莫不臣妾。而淮南杨氏承累世之强凤翔李公恃先朝之旧皆遣子入侍稽首称籓至荆湖吴越修贡赋效珍奇愿自比于列郡者至无虚月天子方怀之以德,而震之以威,天下之势,不得不一也。”光嗣曰:“荆、湖、吴越非吾所知,若凤翔则蜀之姻亲也,其人反覆,其可信乎?又闻契丹日益强盛,大国其可无虑乎?”严曰:“契丹之强,孰与伪梁?”光嗣曰:“比梁差劣尔!”严曰:“唐灭梁如拉朽,况其不及乎!唐兵布天下,发一镇之众,可以灭虏,使无类。然而天生四夷,不在九州之内,自前古王者,皆存而不论,盖不欲穷兵黩武也。”蜀人闻严应对,愈益奇之。
是时,蜀之君臣皆庸暗,而恃险自安,穷极奢僭。严自蜀还,具言可取之状。初,庄宗遣严以名马入蜀,市珍奇以充后宫,而蜀法严禁以奇货出剑门,其非奇物而出者,名曰“入草物”,由是严无所得而还,惟得金二百两、地衣、毛布之类。庄宗闻之,大怒曰:“物归中国,谓之‘入草’,王衍其能免为‘入草人’乎?”于是决议伐蜀。
冬,魏王继岌西伐,以严为三川招讨使,与康延孝以兵五千先行,所过州县皆迎降。延孝至汉州,王衍告曰:“得李严来即降。”众皆以伐蜀之谋自严始,而衍怨严深,不宜往。严闻之喜,即驰骑入益州。衍见严,以妻母为托,即日以蜀降。严还,明宗以为泗州防御使,客省使如故。
其后孟知祥屈强于蜀,安重诲稍裁抑之,思有以制知祥者,严乃求为西川兵马都监。将行,其母曰:“汝前启破蜀之谋,今行,其以死报蜀人矣!”严不听。初,严与知祥同事庄宗,时知祥为中门使,严尝有过,庄宗怒甚,命斩之,知祥戒行刑者少缓,入白庄宗曰:“严小过,不宜以喜怒杀人,恐失士大夫心。”庄宗怒稍解,命知祥监笞严二十而释之。知祥虽与严有旧恩,而恶其来。蜀人闻严来,亦皆恶之。严至,知祥置酒从容问严曰:“朝廷以公来邪?公意自欲来邪?”严曰:“君命也。”知祥发怒曰:“天下籓镇皆无监军,安得尔独来此?此乃孺子荧惑朝廷尔!”即擒斩之,明宗不能诘也,知祥由此遂反。
(选自《新五代史·唐臣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而淮南杨氏承累世之强/凤翔李公恃先朝之旧/皆遣子入侍/稽首称籓至/荆湖吴越修贡赋/效珍奇/愿自比于列郡者/至无虚月
B.而淮南杨氏承累世之强/凤翔李公恃先朝之旧/皆遣子入侍稽首/称籓至荆湖吴越/修贡赋/效珍奇/愿自比于列郡者至/无虚月
C.而淮南杨氏承累世之强/凤翔李公恃先朝之旧/皆遣子入侍/稽首称籓/至荆湖吴越/修贡赋/效珍奇/愿自比于列郡者/至无虚月
D.而淮南杨氏承累世之强/凤翔李公恃先朝之旧/皆遣子入侍/稽首称籓至/荆湖吴越/修贡赋/效珍奇/愿自比于列郡者至/无虚月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同光,是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历代帝王凡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遇到大事、要事,往往要更改一下年号。
B.中国,古代指中原。中原地区和中原王朝被称为“中国”,不仅由于地域亦源于文化传统,因为中原王朝建立之时间较早,经济与文化具有较高水平,是所谓礼义之邦的华夏文化。
C.夷,我国古代对南部各民族的统称,古代有“东羌、南夷、西狄、北蛮”的说法,后来用“夷”蔑指中原以外的各族。
D.籓镇,即藩镇,亦称方镇,是唐朝中、后期设立的军镇。藩是“保卫”之意,镇是指军镇;唐代朝廷设置军镇,本为保卫自身安全,唐玄宗为防止边陲各异族的进犯,大量扩充防戍军镇。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严出使蜀国,对王衍讲述唐兴复的盛况,慷慨陈词,言辞清楚响亮,让蜀国大臣肃然起敬。
B.庄宗派李严送名马入蜀交换奇珍异宝,然而李严没有什么收获而回,庄宗对李严很是生气,同时决定伐蜀。
C.魏王伐蜀,康延孝率兵到达汉州,王衍说李严到来就投降,李严不听劝阻,欣然前往,王衍果然投降。
D.孟知祥在蜀地称霸,安重诲想派个能控制孟知祥的人,李严自请当西川兵马都监,最终招来杀身之祸。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子方怀之以德,而震之以威,天下之势,不得不一也。
(2)其后孟知祥屈强于蜀,安重诲稍裁抑之,思有以制知祥者,严乃求为西川兵马都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