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右:上,古人以右为尊。
B.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宾客:客人
C.不欲与廉颇争列    争列:争位次的高下
D.且相如素贱人 素:素来,向来
【小题2】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位在廉颇之右
B.吾羞,不忍为之下
C.我见相如,必辱之
D.而相如廷叱之
【小题3】填空题
所选两个语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描写来刻画廉颇和蔺相如两个人的形象,从中可以看出廉颇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和蔺相如的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
【小题4】文段写舍人的话有何作用?
【小题5】翻译下面的句子。
(1)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2)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7-05 12:16:2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元景安,魏昭成(帝)五世孙也。父永,自积射将军为元天穆荐之于尔朱荣,参立孝庄之谋,赐爵代郡公,持节招纳降户四千余家。景安沉敏有干局,少工骑射。善于事人。释褐尔朱荣大将军府长流参军。高祖平洛阳,领军娄昭荐补京畿都督,父永启回代郡公授之。天平末大军西讨景安临阵自归高祖嘉之即补都督邙山之役力战有功赐爵西华县都乡男代郡公如故。世宗入朝,景安随从在邺。于时江南款附,朝贡相寻,景安妙闲驰骋,雅有容则,每梁使至,恒令与斛律光、皮景和等对客骑射,见者称善。世宗嗣事,启减国封分赐将士,封石保县开国。天保初,加征西将军,别封兴势县开国伯,赐姓高氏。四年,从讨契丹于黄龙。后频从驾再破茹茹,迁或卫大将军,兼七兵尚书。时初筑长城,镇戍未立,突厥强盛,虑或侵边,仍诏景安与诸军缘塞以备守。督领既多,且所部军人富于财物,遂贿货公行。显祖闻之,遣使推检,同行诸人赃污狼藉,唯景安纤毫无犯。帝深嘉叹,乃诏有司以所聚敛赃绢伍百匹赐之,以彰清节。皇建元年,又兼侍中,驰驿诣邺,慰劳百司,巡省风俗。肃宗曾与群臣于西园宴射,中的者赐与良马及金玉锦彩等。有一人射中兽头,去鼻寸余。唯景安最后有一矢未发,帝令景安解之,景安徐整容仪,操弓引满,正中兽鼻,帝嗟赏称善。天统初,出为徐州刺史。四年,除豫州道行台仆射、豫州刺史,加开府仪同三司。景安之在边州,邻接他境,绥和边鄙,不相侵暴,人物安之。又管内蛮多华少,景安被以威恩,咸得宁辑,比至武平末,招慰生蛮输租赋者数万户。入周,以大将军、大义郡开国公率众讨稽胡,战没。

(节选自《北齐书·元景安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平末/大军西讨/景安临阵自归/高祖嘉之/即补都督/邙山之役力战/有功赐爵西华县都乡男/代郡公如故
B.天平末/大军西讨/景安临阵自归高祖/嘉之/即补都督/邙山之役/力战有功/赐爵西华县都乡男/代郡公如故
C.天平末/大军西讨/景安临阵自归/高祖嘉之/即补都督/邙山之役/力战有功/赐爵西华县都乡男/代郡公如故
D.天平末/大军西讨/景安临阵自归高祖/嘉之/即补都督/邙山之役力战/有功赐爵西华县都乡男/代郡公如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持节,古代使臣奉命出行,必执符节以为凭证,代表皇帝亲临,可以行使权力。
B.释褐,“褐”指平民所穿的粗布短衣,释褐即脱去平民衣服,常喻指始任官职。
C.子,爵位名。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封赐爵位,依序为公、侯、伯、男、子五等。
D.赐姓,多指国君以国姓赐功臣。文中皇帝赐元景安高姓,用来表示对他的褒宠。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景安出身显贵,历任多职。他是魏昭成帝的后代,父亲元永被赐爵代郡公;他自己也深受器重,担任过将军、尚书、行台仆射、刺史等职务。
B.元景安擅长骑射,深受赏识。世宗令他与梁国使者一起骑马射箭,见到的人都很赞叹;君臣在西苑宴饮射箭时,他一箭正中兽鼻,得到世宗夸奖。
C.元景安体恤将士,为官清廉。世宗即位,元景安请求减少自己的封地拿来分赏将士;在边界驻守防护时,共事的人贪污严重,只有他丝毫没有触犯。
D.元景安恪尽职守,治理有方。兼任侍中时,他乘驿马赶往邺地,慰劳百官,巡视风土人情;他恩威并施,让管区内的少数民族和汉人和睦相处。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景安之在边州,邻接他境,缓和边鄙,不相侵暴,人物安之。
(2)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万钱”,实不持一钱。(《高祖本纪》)
(3)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淮阴侯列传》)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陵少卿,为骑都尉,将勇敢五千人,教射酒泉、张掖以备天汉二年,贰师将三万骑出酒泉,击右贤王于天山。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以分单于兵。上曰:毋骑予女。陵对: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诏陵以九月发。

陵将其步卒五千人出居延,至浚稽山,与单于相直,骑可三万围陵军。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虏还走上山,汉军追击,杀数千人。单于召八万余骑攻陵。明日复战,斩首三千余级。单于使其子将骑击陵,陵军步斗树木间,复杀数千人,因发连弩射单于,单于下走。陵军战一日数十合,复伤杀虏二千余人。虏不利,欲去。会陵军候管敢为校尉所辱,亡降匈奴,具言陵军无后救,射矢且尽。单于大喜,四面射,矢如雨下。汉军南行,士尚三千余人,徒斩车辐而持之,军吏持尺刀,抵山下,单于遮其后,乘隅下垒石,士卒多死,不得行。昏后,陵叹曰:吾不死,非壮士也。复得数十矢,足以脱矣。今无兵复战,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夜半时,陵与韩延年俱上马,壮士从者十佘人。虏骑数千追之,韩延年战死。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军人分散,脱至塞者四百余人。

后闻陵降,上怒甚,群臣皆罪陵。迁盛言:陵常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提步卒不满五千,抑数万之师,转斗千里,虽古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上以迁诬罔,下迁腐刑。陵在匈奴二十余年,元平元年病死。

(选自《汉书·李陵传》,有删改)

注①酒泉、张掖:地名。②贰师:李广利,武帝所宠爱的李夫人的哥哥,武帝遣其伐大宛,因大宛境内有贰师城,叫“贰师将军”。后投降匈奴。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以分单于兵/
B.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以分单于兵/
C.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以分单于兵/
D.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以分单于兵/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是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又称表字。古代男子二十岁取字,女子十五岁取字。
B.拜,文中指授予官职,“拜相如为上大夫”“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中的“拜”都为此义。
C.胡,这里指中原以北强大的游牧民族匈奴。受时代的限制,古代学者对四方异族的了解十分有限,对他们的异同也没有深入调查,往往用蛮、夷、戎、狄、胡、越等来泛指四方异族。
D.天汉,和下文的元平一样,指年号。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用以纪年的名号,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所以人们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如永乐皇帝、乾隆皇帝、康熙皇帝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陵希望自己能独当一面,为国效力。他向汉武帝提出率领五千步兵出征,牵制单于的兵力,汉武帝答应了他的请求。
B.李陵非常勇猛。面对三万强敌,毫不胆怯,杀死很多敌人。单于又召集八万骑兵,李陵愈战愈勇,匈奴一时难以取胜。
C.李陵军队死伤惨重,没有武器和匈奴继续作战,李陵在夜里率全军突围,韩延年战死,李陵被迫投降,四百多人逃回塞内。
D.听说李陵投降,文武百官都归罪李陵,只有司马迁高度评价他;而汉武帝则认为司马迁所言不实,将司马迁下狱施腐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陵军候管敢为校尉所辱,亡降匈奴,具言陵军无后救,射矢且尽。
(2)提步卒不满五千,抑数万之师,转斗千里,虽古名将不过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崇古,宇学甫,蒲州人。嘉庆二十年进士。除刑部主事。由郎中历知安庆、汝宁二府。迁常镇兵备副使,击倭夏港,追阡之靖江。从巡抚曹邦辅战滸墅。已,偕俞大猷追倭出海。累进陕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隆庆初,加右副都御史。吉囊子吉能据河套为西陲鄙长,南扰河、湟番族,环四镇皆寇。其冬,进崇古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陕西、延、宁、甘肃军务。崇古奏给四镇旗牌,抚臣得用军法督战,又指画地图,分投诸大将赵岢、雷龙等,数有功。着力兔行牧河东,龙潜出兴武袭破其营,斩获多,加崇古右都御史。吉能犯边,为防秋兵所遏,移营白城子。龙等出花马池、长城关与战,大败之。崇古在陕七年,先后获首功甚多。四年正月,诏崇古总督宣、大、山西军务。崇古禁边卒阑出,而纵其素通寇者深入为间。又檄劳番、汉陷寇军民,率众降及自拔者,悉存抚之。其冬,把汉那吉来降。把汉那吉者,俺答第三子铁背台吉子也。崇古念因此制俺答,则赵全等可除也,留之大同,慰藉甚至。俺答方掠西番,闻变急归,索把汉甚急。使使调之。崇古令把汉绯袍金带见使者,俺答大喜,屏人语曰:“我不为乱乱由全等天子幸封我为王永长北方诸部孰敢为患即不幸死,我孙当袭封彼受朝廷厚恩岂敢负耶?”遂遣使,并请互市。崇古以闻,帝悉报可。俺答遂缚全等十余人以献,崇古亦遣使送把汉归。帝以叛人既得,祭告郊庙,磔全等于市。加崇古太子少保、兵部尚书,总督如故。万历初,召理戎政。给事中刘铉劾崇古行贿营迁,诏责铉妄言。已,加少保,迁刑部尚书,改兵部。十五年,诏以崇古竭忠首事,三封告成,荫一子世锦衣千户,有司以礼存问。又二年卒。赠太保,谥襄毅。

(节选自《明史・王崇古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渙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不为乱/乱由全/等天子幸封我/为王永长北方/诺部孰敢为患/即不幸死我/孙当袭封/彼受朝廷/厚恩岂敢负耶/
B.我不为乱/乱由全等/天子幸封我/为王永长北方诸部/孰敢为患即/不幸死/我孙当袭封/彼受朝廷厚恩/岂敢负耶/
C.我不为乱/乱由全/等天子幸封/我为王永长北方/渚部孰敢为忠即/不章死我/孙当袭封/彼受朝廷/厚恩岂敢负耶/
D.我不为乱/乱由全等/天子幸封我为王/永长北方/诸部孰敢为患/即不幸死/我孙当袭封/彼受朝廷厚恩/岂敢负耶/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中因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政府朝廷考试者。进士又分为状元、榜眼、探花三个等次。
B.河套,指内蒙古和宁夏境内贺兰山以东、狼山和大青山以南黄河流经地区。其地历代均以水草丰美著称。
C.互市,中国历史上始于汉代的中央王朝与外国或异族之间贸易的通称,如起源于唐未时期的“茶马互市”。
D.少保,东宮官职之一,明清从一品。太师教太子文,太傅教太子武,太保保护其安全,少保为太保的副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崇古仕途通畅,深受皇帝信任。他历任刑部主事、兵部右侍郎等职。皇帝面对刘铉对王崇古的弹劾,不仅责备了刘铉乱说,而且还加封王崇古为少保。
B.王祟古通晓军事,战功卓著。他统辖陕西四地区军务时,画出防区,分别授权给赵岢、雷龙等大将。他与俞大猷一起将倭寇追逐出海,在陕西获了很多首功。
C.王祟古治军有方,宽厚爱人。他禁止边防兵卒擅自出境,同时对于少数民族和汉族陷落敌手的军民、率众来降以及自己逃回的人,他又发檄文慰抚。
D.王崇古善抓时机,处事灵活。当把汉那吉来降,他便厚遇把汉那吉等人,并让把汉那吉穿绯袍束金带接见使者,趁机安抚俺答,铲除了叛徒赵全等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俺答方掠西番,闻变急归,索把汉甚急,使使调之。
(2)诏以祟古竭忠首事,三封告成,荫一子世锦衣千户,有司以礼存问。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戚继光,字元敬。父景通,历官都指挥,署大宁都司,入为神机坐营,有操行。继光幼倜傥,负奇气。家贫,好读书,通经史大义。嘉靖中嗣职,用荐擢署都指挥佥事,备倭山东。改佥浙江都司,充参将。三十六年,倭犯乐清、瑞安、临海,继光援不及,以道阻不罪。寻会俞大猷兵,围汪直余党于岑港。久不克,坐免官,戴罪办贼。已而倭遁,他倭复焚掠台州。给事中罗嘉宾等劾继光无功,且通番。方按问,旋以平汪直功复官。继光至浙时,见卫所军不习战,而金华、义乌俗称悍,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又以南方多薮泽,不利驰逐,乃因地形制阵法,审步伐便利,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戚家军”名闻天下。
四十年,倭大掠桃渚、圻头。继光急趋宁海,扼桃渚,败之龙山,追至雁门岭。贼遁去,乘虚袭台州。继光手歼其魁,蹙余贼瓜陵江尽死。而圻头倭复趋台州,继光邀击之仙居,道无脱者,先后九战皆捷,俘馘一千有奇,焚溺死者无算。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   
隆庆二年五月,命以都督同知总理蓟州、昌平、保定三镇练兵事。继光巡行塞上,议建敌台。略言:“蓟镇边垣,延袤二千里,一瑕则百坚皆瑕。比来岁修岁圮,徒费无益。请跨墙为台,睥睨四迭。台高五丈,虚中为三层,台宿百人,铠仗糗粮具备。令戍空画地受工先建千二百座然边卒木强律以军法将不堪请募浙人为一军用倡勇敢 浙兵三千至,陈郊外,天大雨,自朝至日昃,植立不动。边军大骇,自是始知军令。五年秋,台功成。精坚雄壮,二千里声势联接。久之,土蛮犯辽东,继光急赴,偕辽东军拒退之。继光已加太子太保,录功加少保。自顺义受封①,朝廷以八事课边臣,三岁则遣大臣阅视,而殿最之。继光用是频荫赉。
张居正殁半岁,给事中张鼎思言继光不宜于北,当国者遽改之广东。继光悒悒不得志,强一赴,逾年即谢病。给事中张希皋等复劾之,竟罢归。居三年,御史傅光宅疏荐,反夺俸。继光亦遂卒。     (节选自《明史·戚继光传》,有删节)
【注】①顺义受封:指在此之前,俺答汗受封为顺义王事。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令戍卒画地/受工先建千二百座/然边卒木强/律以军法将不堪请募浙人为一军/用倡勇敢/
B.令戍卒画地受工/先建千二百座/然边卒木强律/以军法将不堪/请募浙人为一军/用倡勇敢/
C.令戍卒画地受工/先建千二百座/然边卒木强/律以军法将不堪/请募浙人为一军/用倡勇敢/
D.令戍卒画地/受工先建千二百座然边卒木/强律以军法将不堪/请募浙人为一军/用倡勇敢/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都督同知,明代军事职官名称,从一品,协助左右都督管理本府所辖都司、卫所。
B.古人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都有自己的名称,如鸡鸣、黄昏。“日昃”指太阳偏西,约下午一点到三点。
C.太子太保是东宫官职之一,负责教习太子。明清时常有衔无职,一般作为一种荣誉性的官衔加给重臣近臣。
D.古代用“殿最”表明考核政绩或军功的高低或先后次序,上等称为“殿”,下等称为“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戚继光少有大志。他身为将门之后,从小洒脱不拘,有非凡的志气。虽然家庭贫寒,但非常喜欢读书,通晓经史大义。
B.戚继光治军有方。初入浙,他发现所辖卫所军队战斗力不强,于是从中挑选精悍的士兵,进行特殊训练,研制并更新武器,练成了名闻天下的“戚家军”。
C.戚继光战功显赫。在东南抗倭战争中先后九次击溃敌军,俘获、斩杀了敌军一千多人,烧死淹死的不计其数。这和他号令严明,赏罚公平有很大的关系。
D.戚继光创建了空心敌台。他认为蓟镇的周边城墙,绵延二千里,如一处有缺陷,那么整个坚固的长城就会成为废物,于是建议修建既可节省费用又可观察四方的空心敌台。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嘉靖中嗣职,用荐擢署都指挥佥事,备倭山东。
(2)给事中罗嘉宾等劾继光无功,且通番。方按问,旋以平汪直功复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