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凯字胜之。祖审钧,尝为永兴军驻泊都监,以击贼死,遂家京兆。饶于财,凯散施结客。时寇准守长安,见其状貌奇之。为言:“审钧以忠义死,当录其孤。”遂以为三班奉职、监凤翔盩厔税。先是,守卒扫遗秆自入,凯禁绝,而众欲害之。事觉,他监官皆坐故纵,凯独得免。元昊反,尝出双烽桥、染枝谷,遇夏人,破之。又破庞青、黄罗部,再战于伺候烽,前后斩首三百余级,获区落马牛、橐驼、器械以数千计。夏人围麟州,乘城拒斗,昼夜三十一日,始解去。特迁西头供奉官。代迁,边寇犹钞掠,以为巡检使,与张岊护粮道于青眉浪,寇猝大至,与岊相失。乃分兵出其后夹击之,复与岊合,斩首百余级。又入兔毛川贼众三万凯以兵六千陷围流矢中面斗不解又斩首百余级贼自蹂践死者以千数。后夏人二万寇青塞堡,凯出鞋邪谷,转战四十里,大败之,复得所掠马牛以还。凯治军有纪律,善抚循士卒,平居与均饮食,至临阵援枹鼓,毅然不少假。故士卒畏信,战无不力,前后与敌遇,未尝挫衄。兔毛川之战,内侍宋永诚哭于军中,凯劾罢之。经略使明镐言凯在河外九年,有功,遂领资州刺史。久之召还,未及见,会甘陵盗起,即命领兵赴城下。贼平,泽州刺史、知邠州。未几,又徙秦凤路,辞日,帝以唃氏木征,交易阻绝,颇有入寇之萌,宜安静以处之。凯至,与主帅以恩信抚接,遂复常贡。卒,年六十六。赠彰武军节度使,谥庄恪。

(节选自《宋史•王凯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又入兔毛川/贼众三万/凯以兵六千/陷围/流矢中面/斗不解/又斩首百余级/贼自蹂践/死者以千数
B.又入兔毛川/贼众三万/凯以兵六千/陷围流矢中/面斗不解/又斩首百余级/贼自蹂/践死者以千数
C.又入兔毛川/贼众三万/凯以兵六千陷围/流矢中面/斗不解/又斩首百余级/贼自蹂践/死者以千数
D.又入兔毛川/贼众三万/凯以兵六千/陷围流矢/中面/斗不解又斩首百余级/贼自蹂/践死者以千数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京兆,因初指西汉都城——今陕西西安附近地区,后世便以之指称都城。
B.枹鼓,分指“鼓槌”“鼓”,因其在战场上能增提势气,后又常指“战鼓”。
C.经略使,指在边境重要区域设置的主管边务的长官,唐宋诸朝多有设置。
D.谕,文中为“谕旨”的简称,“谕旨”是指帝王诸侯及部分高官的诏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凯秉公绝私,维护公家利益。面对守卒将遗落的草料归入私囊的行为,他不像其他监察官员那样纵容,而是严令禁止。
B.王凯不畏艰险,屡次建立战功。与夏军作战中,他移徙多处作战,苦守围城一月,斩获敌首物资颇多,立下了赫赫战功。
C.王凯治军有方,军纪严明。平日里,他与将士们平分食物,战时,将士们敬畏他,甘愿为他竭力作战。
D.王凯谨遵圣命,成功化解夷患。少数名族有叛乱之嫌,他采取“无为”之策,静观其变,顺利消除了叛离之患。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寇准守长安,见其状貌奇之。为言:“审钧以忠义死,当录其孤。”
(2)边寇犹钞掠,以为巡检使,与张岊护粮道于青眉浪,寇猝大至,与岊相失。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0-17 09:02:2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邓皇后讳绥,太傅禹之孙也。父训,护羌校尉;母阴氏,光烈皇后从弟女也。后年五岁,太傅夫人爱之,自为剪发。夫人年高目冥,误伤后额,忍痛不言。左右见者怪而问之,后曰:“非不痛也,太夫人哀怜为断发,难伤老人意,故忍之耳。”六岁能史书,十二通《诗》《论语》。诸兄每读经传,辄下意难问。志在典籍,不问居家之事。母常非之,曰:“汝不习女工以供衣服,乃更务学,宁当举博士邪?”后难违母言,昼修妇业,暮诵经典,家人号曰“诸生”。父训异之,事无大小,辄与详议。
永元七年,后与诸家子俱选入宫,入掖庭为贵人,时年十六。恭肃小心,动有法度,和帝深嘉爱焉。及后有疾,特令后母兄弟入视医药,不限以日数。后言于帝曰:“宫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内省,上令陛下有幸私之讥,下使贱妾获不知足之谤。上下交损,诚不愿也。”帝曰:“人皆以数入为荣,贵人反以为忧,深自抑损,诚难及也。”帝每欲官爵邓氏,后辄哀请谦让,故兄骘终帝世不过虎贲中郎将。
元兴元年,帝。殇帝生始百日,后乃迎立之。尊后为皇太后,太后临朝。是时新遭大忧,法禁未设。宫中亡大珠一箧,太后念,欲考问,必有不辜。乃亲阅宫人,观察颜色,即时首服。左右莫不叹服,以为圣明。及殇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自太后临朝,水旱十载,四夷外侵,盗贼内起。每闻人饥,或达旦不寐,而躬自减彻,以救灾厄,故天下复平,岁还丰穰
(选自《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弟:堂弟。
B.崩:古代对死的一种讳称,既可指帝王之死,也可指诸侯之死。
C.大忧:忧,本指父母的丧事,文中“大忧”指皇帝的丧事。
D.丰穰: 丰收。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及殇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
B.及殇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
C.及殇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
D.及殇帝崩/太后定策/迎安帝/犹临朝政/以连遭大忧/百姓苦役/殇帝殉器及诸丧礼事/事减约十分居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邓皇后恭良孝顺,善解人意。祖母为她剪发时不小心弄伤了她的额头,她为了不伤害老人家的好意,就忍住痛苦没有出声。
B.邓皇后识大体明大义,不娇宠。她入宫后虽深得皇上恩宠,但她对皇上特许她父母亲入宫探病且久留一事予以拒绝。
C.邓皇后宅心仁厚,明察秋毫。殇帝即位之初,宫里丢了一箧大珠,她不想严刑逼问导致伤害无辜,而是亲阅宫人,察颜观色,偷窃者马上就自首服罪。
D.邓皇后心忧黎民,厉行节约。她成为太后主政时,国家内忧外患不断,她关注民生疾苦,减少自己的生活用度,用以救济灾难困苦,天下恢复了太平。
【小题4】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曰:“人皆以数入为荣,贵人反以为忧,深自抑损,诚难及也。”(见文中划线处)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
(3)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荆轲刺秦王》)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共19分)
贾耽,字敦诗,沧州南皮人。天宝中,举明经,补临清尉。河东节度使王思礼署为度支判官。累进汾州刺史,治凡七年,政有异绩。召授鸿胪卿,兼左右威远营使。俄为山南西道节度使。梁崇义反东道,耽进屯谷城,取均州。建中三年,徙东道。德宗在梁,耽使司马樊泽奏事。泽还,耽大置酒会诸将。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大将张献甫曰:“天子播越,而行军以公命问行在,乃规旄钺,利公土地,可谓事人不忠矣。军中不平,请为公杀之。”耽日:“是何谓邪?朝廷有命,即为帅矣。吾今趋觐,得以君俱。”乃行,军中遂安。
俄为东都留守。故事,居守不出城,以耽善射,优诏许猎近郊。迁义成节度使。淄青李纳虽削伪号,而阴蓄奸谋,冀有以逞。其兵数千自行营还,道出滑,或谓馆于外,耽日:“与我邻道,奈何疑之,使暴于野?”命馆城中,宴庑下,纳士皆心服。耽每畋,从数百骑,往往入纳境,纳大喜,然畏其德,不敢谋。
贞元九年,以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俄封魏国公。常以方镇帅缺,当自天子命之,若谋之军中,则下有背向,人固不安。帝然之,不用也。顺宗立,进检校司空、左仆射。时王叔文等干政,耽病之,屡移疾乞骸骨,不许。卒,年七十六,赠太傅,谥日元靖。
耽嗜观书,老益勤,尤悉地理。四方之人与使夷狄者见之,必从询索风俗,故天下地土区产、山川夷山且,必究知之。其器恢然,盖长者也,不喜臧否人物。为相十三年,虽安危大事,亡所发明,而检身厉行,自其所长。每归第,对宾客无少倦,家人近习,不见其喜愠。世谓淳德有常者。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九十一》)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意义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治凡七年,政有异绩  轩凡四遭火
B.军中不平,请为公杀之 公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C.四方之人与使夷狄者见之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而送之
D.家人近习,不见其喜愠 生乎无前,其闻道也必先乎吾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B.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C.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D.俄有急诏/至以泽代/耽召为工部尚书/耽纳诏于怀/饮如故/既罢/召泽曰/诏以公见代吾/且治行/敕将吏谒泽/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耽胸怀宽广,维护大局。大将张献甫在樊泽将要取代贾耽为帅这件事上,心存不服。贾耽不为自己军权旁落而生气,反而对张献甫好言相劝,并带走了张献甫,保证了军队的安定。
B.贾耽诚心待人,处事有度。他不随意评价别人;而且在李纳士兵路过滑州时,没有采纳手下让他们住在城外的建议,而是摒弃疑虑在城中安排住宿并宴请了他们,李纳的士兵对他很信服。
C.贾耽建言治军,颇有见地。他建议应当由天子任命军队的将领,不应在军队将士中选拔,那样容易导致军心不稳,皇上虽然认为有道理,但没有采纳。
D.贾耽嗜爱读书,尤悉地理。年老之后,贾耽在读书方面更加勤勉;四面八方的人都来拜见他,向他请教各地的风俗,以及物产、山川地理等知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事,居守不出城,以耽善射,优诏许猎近郊。
(2)耽每畋,从数百骑,往往人纳境,纳大喜,然畏其德,不敢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 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 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 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王日,相如广成传。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秦王与群臣相视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与秦璧。

【小题1】下列句子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相如奉璧秦王   奏:进献
B.请指示王 指示:指点
C.相如广成传 舍:安置
D.赵使者蔺相如   引:延请
【小题2】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严大国之威修敬也 将有为也B.使其从者衣褐 度我至军中公
C.秦王与群臣相视嬉  夜缒D.不如而厚遇之  则思无喜谬赏
【小题3】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
A.越国以B.道芷阳C.人皆得以使之D.下江陵,顺流而
【小题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王以“书”骗璧,以“图”骗璧,以“礼”骗璧,蔺相如不为假象迷惑,不因一时获胜麻痹;献璧,取璧,归璧,机智果断。
B.蔺相如献璧后,立马觉察出“秦王无意偿赵城”,就假托“璧有瑕”将璧收回;然后将赵王的“修敬”与秦王的“甚倨”进行对比,委婉讥讽秦王的无理无信。
C.“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先写动作,后写神态,表现了他运筹于胸,表露于形, 快而不慌,退而有意。
D.蔺相如在秦廷上对秦王说的话,或语气平和,谦恭有礼;或直言斥责,有理有据;或坚决表态, 分析利害;或怒不可遏,以死抗争。
【小题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2)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奋少好学,节俭行义,常分损租奉,赡恤宗亲,虽至倾匮,而施与不怠。十七年,儋耳降附,奋来朝上寿,引见宣平殿,应对合旨,显宗异其才,以为侍祠侯。建初元年,拜左中郎将,转五官中郎将,迁长水校尉。七年,为将作大匠,章和元年,免。永元元年,复拜城门校尉。四年,迁长乐卫尉。明年,代桓郁为太常。六年,代刘方为司空。
时岁灾旱,祈雨不应,乃上表曰:“比年不登,人用饥匮,今复久旱,秋稼未立,阳气垂尽,岁月迫促。夫国以民为本,民以谷为命,政之急务,忧之重者也。臣蒙恩尤深,受职过任,夙夜忧惧,章奏不能叙心,愿对中常侍疏奏。”即时引见,复口陈时政之宜。明日,和帝召太尉、司徒幸洛阳狱,录囚徒,收洛阳令陈歆,即大雨三日。
奋在位清白,无它异绩。九年,以病罢。在家上疏曰:“圣人所美,政道至要,本在礼乐。《五经》同归,而礼乐之用尤急。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又曰:‘揖让而化天下者,礼乐之谓也。’先王之道,礼乐可谓盛矣。孔子谓子夏曰:‘礼以修外,乐以制内,丘已矣夫!’又曰:‘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厝其手足。’臣以为汉当制作礼乐,是以先帝圣德,数下诏书,愍伤崩缺,而众儒不达,议多驳异。臣累世台辅,而大典未定,私窃惟忧,不忘寝食。臣犬马齿尽,诚冀先死见礼乐之定。”十三年,更召拜太常。复上疏曰:“汉当改作礼乐,图书著明。王者化定制礼,功成作乐。谨条礼乐异议三事,愿下有司,以时考定。昔者孝武皇帝、光武皇帝封禅告成,而礼乐不定,事不相副。先帝已诏曹褒,今陛下但奉而成之,犹周公斟酌文武之道,非自为制,诚无所疑。久执谦谦,令大汉之业不以时成,非所以章显祖宗功德,建太平之基,为后世法。”帝虽善之,犹未施行。其冬,复以病罢。明年,卒于家。 
(选自《后汉书·张曹郑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受职过任,夙夜忧惧 夙夜:整夜
B.和帝召太尉、司徒幸洛阳狱 幸:驾临
C.刑罚不中,则民无所厝其手足 厝:放置
D.而礼乐不定,事不相副     副:符合
【小题2】下列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A.显宗异其才,以为侍祠侯B.夫国以民为本,民以谷为命
C.九年,以病罢D.礼以修外,乐以制内
【小题3】请简要概括结尾段中张奋两次上疏朝廷的目的。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比年不登,人用饥匮
(2)臣犬马齿尽,诚冀先死见礼乐之定。
(3)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小题5】课内文言翻译:
(1)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2)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3)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斛律)光字明月,神爽雄杰,少言笑,工骑射。初为候景部下,后从金西征,周文帝长史莫孝晖在行间,光年十七、驰马射中之,因禽于阵。神武即擢授都督,封永乐子。河清三年,周大司马尉迟迥、齐公宪、庸公王雄等众十万攻洛阳。光率骑五万驰往,战于芒山,迥等大败。光亲射雄杀之,迥、宪仅而获免。仍筑京观。武成幸洛阳策勋,迁太尉。初,文宣时,周人常惧齐丢之西度恒以冬月守河椎冰及帝即位朝政渐素齐人椎冰惧周兵之逼光忧曰国家常有吞关践之志合日至此而唯玩声色。先是,武成纳光第二女为太子妃,天统元年,拜皇后,光转大将军。三年十二月,周军围洛阳,壅绝粮道。诏光率步骑三万御之,锋刃才交,周将宇文桀众大溃,直到宜阳。二年,周遣其柱国纥干广略围宜阳,光率步骑五万赴之,战于城下。取周建安等四戍,捕千余人而还。军未至邺,敕令便放兵散。光以功勋者未得慰劳,若散,恩泽不施。乃密表,请使宣旨,军仍且进。朝廷发使迟留,军还将至紫陌,光驻营待使。帝闻光军营已逼,心甚恶之,急令舍人追光入见,然后宣劳散兵。拜左丞相。光尝在朝堂,垂帘而坐。祖珽不知,乘马过其前。光怒,请人曰:“此人乃敢尔!”后珽在内省,言声高慢,光过闻之,又怒。又穆提婆求娶光庶女,不许。帝赐提婆晋阳之田,光言于朝曰:“此田,神武以来,常种禾饲马,以拟寇难。今赐,无乃阙军务也”由是祖、穆积怨。珽令武都妾兄颜玄,告光谋为不轨;又令曹魏祖奏,言上将星盛,不诛,恐有灾祸。帝曰:“人心亦大圣,我前疑其欲反,果然。”于是下诏称其反,族灭之。光居家严肃,见子弟若君臣。虽极贵盛,性节俭,简声色,不营财利,杜绝馈饷。门无宾客,罕与朝士交害,不肯预政事。自结发从戎,未尝失律,未尝失律,深为邻敌慑惮。周武帝闻光死,赦其境内。后入邺,追赠上柱国、崇国公。指诏书曰:“此人若在,朕岂得至邺?”

(节选自《北史,斛律光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周人常惧齐兵之西度/恒以冬月/守河椎冰/及帝即位/朝政渐素/齐人椎冰/惧周兵之逼/光忧曰/国家常有吞关/陇之志/今日至此/而唯玩声色/
B.周人常惧齐兵之西度/恒以冬月守/河椎冰/及帝即位/朝政渐素/齐人椎冰/惧周兵之逼光/忧曰/国家常有吞关/陇之志/今日至此/而唯玩声色/
C.周人常惧齐兵之西度/恒以冬月守/河椎冰/及帝即位/朝政渐素/齐人椎冰/惧周兵之逼/光忧曰/国家常有吞关/陇之志/今日/至此而唯玩声色/
D.周人常惧齐兵之西度/恒以冬月/守河椎冰/及帝即位/朝政渐素/齐人椎冰/惧周兵之逼光/忧曰/国家常有吞关/陇之志/今日/至此而唯玩声色/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观,即高家,是古代战争中胜者对敌军户碳的一种处理方式,有炫概武功之用。
B.紫陌,京城郊野之路,古时以紫宫为天帝之所居,故引申皇宫、帝京之路为“紫陌”。
C.“庶”指宗法制度与“嫡”相对的旁支,“庶女”指非正妻所生的女儿,常含贬义。
D.结发,指成童的年龄,古代男子成童时束发为髻,而幼童时则不束发,称为“垂髫”。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斛律光骁勇善战,深得敌方敬重。在与北周的争战中,他多次指挥齐兵作战,均获胜利;在他死后,周武帝灭齐入邺,追赠他为上柱国、崇国公。
B.斛律光直言不讳,招致他人怨恨。他批评祖珽自负傲慢,反对皇帝赐穆提婆晋阳之田,引起祖珽、穆提婆不满;后祖、穆二人联合唆使人构陷他。
C.斛律光行事果敢,竟然埋下祸患。他担心恩泽不施于国不利,便逆旨拥兵为将士邀赏,引起皇帝不满;后有人诬告他谋反时,皇帝对此深信不疑。
D.斛律光地位显赫,却不营私结党。他官至左丞相,贵为外戚,但却不营私利,杜绝馈饷;平日家中没有宾客,很少与朝臣们交谈,也不干预朝廷政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周文帝长史莫孝晖在行间,光年十七,驰马射中之,因禽于阵。
(2)此田,神武以来,常种禾饲马,以拟寇难。今赐,无乃阙军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