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梅长公传
钱谦益
公讳之焕,字长公,黄之麻城人。其先,宋宛陵先生后也。公十岁丧父,从其母刘,居东山之沈庄,日课书盈寸。倜傥雄俊,异凡儿。年十四,为诸生。台使者按部阅武,骑马横绝教场,使者怒,命与材官角射,执弓腰矢,射九发连九中,中辄一军大呼以笑。长揖上马径去,使者不而罢。
万历癸卯,与应山人杨涟同举于乡,以功名节义相期许,盱衡扺掌,视举世无如也。甲辰举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高阳孙少师以史官同馆,性严重,不可一世士,独推重公。公在馆中,语则矫尾厉角,坐则掀髯摇扇,视馆阁诸公低头缓步,恒目笑不自禁也。
公扼腕时政,慨然欲有所建置。疏屡上,不见省。部党角立,如敌国不相下。一无所附,每有封驳,恒两非之。其大指务在破私交,绌党论,矫时救弊,爱惜人才而已。
居六岁,出为广东按察司副使,分守惠州。惠狱多冤结,拷一连十,累岁不得决。闭门周视案牍,期旦日会堂下,据案呼囚,明举其刑书云何,据几决遣,狱成于手中,奄忽如神。
宦家子依倚父势,恣为奸利,禽治之不可得。使人晓谕其父:“若欲其子出而生乎,抑匿而死乎?”其父大寤,听其子就理命。冤民如墙立,占人田园若干,攫金钱若干,以次质对,尽反其侵掠,则缚狠子痛箠之曰:“用以谢乡人,并以而父也。”卒自刮磨为善士。
海寇袁八老掠潮杀守吏,潮非公所部,自请往剿。严兵扼海道,绝馈运,断樵汲,散免死牌数千,首服者接踵。八老窘迫,乘潮夜遁,乞降于闽。公督学山东,八老率舟师援辽,谒公于登。公语之曰:“海上之役,不得望见颜行,今何以在此?”八老泥首谢曰:“畏公天威,是以走闽,今日敢不公死乎?”公文人不便武事,其为剧寇畏服如此
其视学,阔略教条,谢绝请寄,考课之暇,进诸生而教诫之。贤者降阶执手,以慰藉;不类者嚼齿唾骂,申夏楚。诸生始而骇,中而服,久而歌思颂慕,咸以为师保父母也。
(节选自《牧斋初学集》)
[注]夏jiǎ楚,古代学校体罚越礼犯规者的两种用具。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使者不而罢怿:喜悦
B.一无所附离:违背
C.并以而父也谢:谢罪
D.以慰藉重:加上
【小题2】(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倜傥雄俊,异凡儿青取之于蓝而青
B.冤民如墙立去今之墓葬焉
C.不类者嚼齿唾骂,申夏楚又重之修能
D.今日敢不公死乎不足外人道也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梅长公年幼丧父,随母家居。他文武兼修,每天坚持研习的书有寸把厚,与教场的材官比赛射箭,他九发连中。
B.梅长公应举时,与杨涟志同道合,经常以功名节义互勉。后来在翰林院供职时,眼界极高的孙少师却惟独推重他。
C.梅长公任广东按察司副使,分守惠州时,将数年不决的案件很快判定,又促使久抓不获的官宦子弟自首,接受惩罚。
D.梅长公潮州平乱时,一方面断绝了海寇的粮道,一方面给前来自首者发放免死牌,结果袁八老不战而溃,俯首谢罪。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公扼腕时政,慨然欲有所建置。(3分)
(2)若欲其子出而生乎,抑匿而死乎?(4分)
(3)公文人不便武事,其为剧寇畏服如此。(3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3-11-06 04:46:4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宋庠,字公序,安州安陆人,后徙开封之雍丘。天圣初,举进士,开封试、礼部皆第一。时亲策贤良、茂才等科,而命与武举人杂视。庠言:“非所以待天下士,宜如本朝故事,命有司具饮膳,斥武举人令别试。”诏从之。

密州豪王澥私酿酒,邻人往捕之,澥绐奴曰:“盗也。”尽使杀其父子四人。州论奴以法,澥独不死。宰相陈尧佐右澥,庠力争,卒抵澥死。帝遇庠厚行且大用矣庠初名郊李淑恐其先己以奇中之言曰宋受命之号郊交也合姓名言之为不祥帝弗为意他日以谕之因改名庠。宝元中,以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庠为相儒雅,练习故事,自执政,遇事辄分别是非。未几,以资政殿学士徙郓州,进给事中。参知政事范仲淹去位,帝问宰相章得象,谁可代仲淹者,得象荐宋祁。帝雅意在庠,复召为参知政事。

皇祐中,迁工部尚书。三年,祁子与越国夫人曹氏客张彦方游。而彦方伪造敕牒,为人补官,论死。谏官包拯奏庠不戢子弟,庠亦请去。乃以刑部尚书知河南府,后徙许州,又徙河阳,再迁兵部尚书。数言:“国家当慎固根本,畿辅宿兵常盈四十万,羡则出补更戍,祖宗初谋也,不苟轻改。”以司空致仕。卒,谥元献。

庠自应举时,与祁俱以文学名擅天下,俭约不好声色,读书至老不倦。善正讹谬,尝校定《国语》,撰《补音》三卷。天资忠厚,尝曰:“逆诈恃明,残人矜才,吾终身不为也。”沈邈尝为京东转运使,数以事侵庠。及庠在洛,邈子监曲院,因出借县人负物,杖之,道死,实以他疾。而邈子为府属所恶,欲痛治之以法,庠独不肯,曰:“是安足罪也!”人以此益称其长者。弟祁。

(节选自《宋史·宋庠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遇庠厚/行且大用矣/庠初名郊/李淑恐其先/己以奇中之/言曰/宋/受命之号/郊/交也/合姓名言之为不祥/帝弗为意/他日以谕之因/改名庠
B.帝遇庠厚/行且大用矣/庠初名郊/李淑恐其先己/以奇中之/言曰/宋/受命之号/郊/交也/合姓名言之为不祥/帝弗为意/他日以谕之因/改名庠
C.帝遇庠/厚行且大用矣/庠初名郊/李淑恐其先/己以奇中之/言曰/宋/受命之号/郊/交也/合姓名言之为不祥/帝弗为意/他日以谕之/因改名庠
D.帝遇庠厚/行且大用矣/庠初名郊/李淑恐其先己/以奇中之/言曰/宋/受命之号/郊/交也/合姓名言之为不祥/帝弗为意/他日以谕之/因改名庠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刑部”又称“秋官”“宪部”,与吏、户、礼、兵、工并称古代六部,负责审定律令及审核刑狱。
B.“河阳”中“河”专指“黄河”,古人认为“山南水北为之阳”,故“河阳”指黄河北岸的某地区。
C.“举人”原指被荐举的人,唐宋时指地方推举赴京应科考者,明清时指在每年一次的乡试中合格者。
D.《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共二十一卷,分记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事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庠喜好读书,文学名闻天下。他在府、部举行的科考中表现优异,后考中进士;他到老读书也不倦怠,并善于擅长考证书中的讹谬,曾撰写过《补音》。
B.宋庠为官正直,遇事辄分是非。豪强王澥私自酿酒并骗奴仆杀人,面对宰相的袒护,宋庠据理力争,终判王澥死罪;侄儿结交奸人被奏劾时,他担责离职。
C.宋庠德才兼备,深得皇上重用。他为人生活俭约,为相气度儒雅,不好声色;他曾两次任参知政事,第二次原本宰相推荐他弟弟宋祁,但皇上一向认可宋庠。
D.宋庠天资忠厚,人称其为长者。他终身不残害别人,不恃才傲物;他不记恨侵害自己的沈邈,并在沈邈之子杖打的欠物县人死于道路一事上据实从宽处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所以待天下士,宜如本朝故事,命有司具饮膳。
(2)畿辅宿兵常盈四十万,羡则出补更戍,祖宗初谋也,不苟轻改。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三)
郭进,深州博野人。少贫贱,为钜鹿富家佣保。有膂力,倜傥任气,结豪侠,嗜酒蒲博。其家少年患之,欲图杀进,妇竺氏阴知其谋,以告进,遂走晋阳依刘汉祖。汉祖壮其材,留帐下。
后周广顺初,移淄州。二年,吏民诣观察使举留。是秋,迁登州刺史。会群盗攻劫居民,进率镇兵平之,部内清肃,民吏千余人诣阙请立《屏盗碑》,许之。改洺州团练使有善政郡民复诣阙请立碑颂德诏左拾遗郑起撰文赐之进尝于城四面植柳壕中种荷芰蒲薍后益繁茂,郡民见之有垂涕者,曰:“此郭公所种也。”
开宝四年,太祖将征太原,先命进分兵控石岭关,为都部署,以防北边。契丹果犯关,进大破之,又攻破西龙门砦,俘馘来献,自是并人丧气。时田钦祚护石岭军,恣为不法事,进虽力不能禁,亦屡形于言。进武人,性刚烈,战功高,钦祚以他事侵之,心不能甘,自经死,年五十八,钦祚以暴卒闻。太宗悼惜久之,赠安国军节度。后颇闻其事。因罢钦祚内职,出为房州团练使。
进有材干,轻财好施,然性喜杀,士卒小违令,必寘于死,居家御婢仆亦然。进在西山,太祖遣戌卒,必谕之曰:“汝辈谨奉法。我犹贷汝,郭进杀汝矣。”其御下严毅若此。然能以权道任人,尝有军校自西山诣阙诬进者,太祖诘知其情状,谓左右曰:“彼有过畏罚,故诬进求免尔。”遣使送与进,令杀之。会并人入寇,进谓诬者曰:“汝敢论我,信有胆气。今舍汝罪,能掩杀并寇,即荐汝于朝;如败,可自投河东。”其人踊跃听命,果致克捷。进即以闻,乞迁其职,太祖从之。
(节选自《宋史·郭进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改洺州团练使/有善政/郡民复诣阙请立碑颂德诏/左拾遗郑起撰文赐之/进尝于城四面植柳/壕中种荷芰蒲薍/后益繁茂/
B.改洺州团练使/有善政/郡民复诣阙请立碑颂/德诏左拾遗郑起撰文赐之进/尝于城四面植柳/壕中种荷芰蒲薍/后益繁茂/
C.改洺州团练使/有善政/郡民复诣阙请立碑颂德诏/左拾遗郑起撰文赐之进/尝于城四面植柳/壕中种荷芰蒲薍/后益繁茂/
D.改洺州团练使/有善政/郡民复诣阙请立碑颂德/诏左拾遗郑起撰文赐之/进尝于城四面植柳/壕中种荷芰蒲薍/后益繁茂/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指移动、搬换、转变的意思。在古代也可指变动官职。“迁登州刺史”中的“迁”是“晋升”“升职”的意思。“赠安国军节度”中的“赠”是赠官,古代皇帝给官吏或其父祖封官职。
B.太宗,是中国古代帝王常见庙号。从汉朝开始,王朝的开国皇帝庙号通常为“太祖”,第二代皇帝庙号常常为“太宗”。
C.团练使,唐代官制,负责一方团练(自卫队)的军事官职。唐初团练使有都团练使、州团练使二种,皆负责统领地方自卫队,地位低于节度使。一般都团练使多由观察使兼任,州团练使常由刺史兼任。
D.阙,宫殿、陵墓前两侧各立的一座建筑,形如门楼而中缺门扇,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京都。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进为官有善政,深受百姓爱戴。当地百姓到官府请求留任他,甚至向朝廷请求为其立碑颂德,得到朝廷准许。
B.郭进善于用兵,因言惹祸。契丹侵犯石岭关时,郭进作战勇猛,挫伤敌人锐气;但因言语冒犯田钦祚,心有不甘,致使自己暴病而死。
C.郭进轻财好施,待人严毅。郭进不看重钱财而喜好施舍;他对士卒管理严格,士卒稍有违令,就被处死,以致太祖派遣士兵,都要再三交代。
D.郭进以权道用人,信守诺言。郭进对那个军校说,他敢到朝廷诬告自己的确有胆气,所以在并人入侵时,让他将功赎罪,并在事成后向朝廷举荐他。
【小题4】翻译下列语句
(1)时田钦祚护石岭军,恣为不法事,进虽力不能禁,亦屡形于言。
(2)太祖遣戌卒,必谕之曰:“汝辈谨奉法。我犹贷汝,郭进杀汝矣。”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御史梁皙次先生传

清王世槙

先生姓梁氏,讳熙,字曰缉,皙次其别号也。先生生世族,幼不喜纨绔之习,读书好古,视声利蔑如也。于诗嗜陶渊明,少得句云:“明月生东隅,清辉照北床。”长老惊异。十三岁补诸生第一,尖名籍甚。

举顺治三年乡试,又十年成进士。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视民如子,治行冠三辅。官咸宁半载,入为云南道监察御史。 是时,世祖章皇帝方重言路,台省官皆矫尾厉角,务毛挚搏击为名高。先生独淡泊宁静,下直辄焚香扫地,晏坐终日,如退院僧。暇即与其友汪婉、刘体仁、董文骥、王世禛辈出游丰台、草桥诸胜地,或会食浮屠、老子之宫。诸子酒酣耳热,辩难蜂起,各负气不肯相下。先生默坐,或微笑不发一语。偶出一语,则人人自失,觉我言为烦。先生孤耽内典,于三藏十二部之书无不研究,而于《楞严》尤了悟初因证果大旨。每过其居邸,绳床药灶外,惟经纶数卷而已。

先生巡视茶马于秦,不名一钱。或以为言,则笑曰:“吾筹之熟矣。居官而谋利为子孙计耳子孙不肖而居厚实三蠢将至曰盗贼曰博徒曰倡优吾惧夫三蠢之为子孙忧也故不敢也” 

在京师,日怀归田之思,属长洲文点画《江村读书图》以见志,字辈皆为赋诗。去几,谢病归。淄川高侍郎念董诗云:“燕台奚被亲相送,一个嵩丘行脚僧”。盖纪实云。归田后,尤孤介自持,不接当事,同年王中丞巡抚河南馈问亟至,一无所受。

答书曰:“生有癖性,酷爱古贴,亦昔人玩龙团,饮廷珪墨之意也。温宋仲温书《兰亭十三跋》摹于松江府亭,赵子昂书《铁佛岙钟铭》在鹤沙报恩忏院,倘各损惠一通敬拜赐矣。”其雅揉如此。先生于古文不多作,其有作,必合古人矩度,而于禅悦文字尤善。

先生生明天启壬戌,卒康熙壬申,年七十一。

(选自钱仲联主编《广请碑传集》,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居官而谋利/为子孙计/耳子孙不肖而居厚实/三蠢将至/曰盗贼/曰博徒/曰倡优/吾惧夫三蠢之为子孙忧也/故不敢也
B.居官而谋利/为子孙计耳/子孙不肖而居厚实/三蠢将至/曰盗贼/曰博徒/曰倡优/吾惧夫三蠢之为子孙忧也/故不敢也
C.居官而谋利/为子孙计/耳子孙不肖而居/厚实三蠢将至/曰盗贼/曰博徒/曰倡优/吾惧夫三蠢之为子孙忧也/故不敢也
D.居官而谋利/为子孙计耳/子孙不肖而居/厚实三蠢将至曰/盗贼/曰博徒/曰倡优/吾惧夫三蠢之为子孙忧也/故不敢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乡试在唐宋时称“乡贡”、“解试”。由各地州、府主持考试本地人,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明、清两代定为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举行,中试者称为“举人”。
B.浮屠,亦作浮图,休屠,是佛陀之异译。佛教为佛所创。古人因称佛教徒为浮屠。佛教为浮屠道。后并称佛塔为浮屠。
C.侍郎,官名。汉代郎官的一种,本为宫廷的近侍。东汉以后,尚书的属官,初任称郎中,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自唐以后,中书、门下二省及尚书省所属各部均以侍郎为长官之副,官位渐高。
D.“天启”属于年号,年号是我国从秦始皇帝开始使用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 )
A.梁煕年少时本性纯净,才思过人。他出身世家而无富贵习气,把名利看得很轻;读书好古,能诗善文,很早就有诗才和文名。
B.梁煕任职时清正爱民,行事低调。他在任期间能够廉洁自守,视民如子, 政绩斐然;因不愿突出自己而没有得到皇帝的赏识。
C.梁煕恬淡好静,不恋官场。他在朋友聚谈时经常默坐其间,含笑不语,在京做官时总想辞去官职,去享受清静的读书生活。
D.梁煕深研佛典,志愿清雅,对某些佛经要义体悟得特别透彻;酷爱古帖,还对一些书法名作的情况颇为熟悉。
【小题4】把原文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
(2)诸子酒酣耳熟,辨难蜂起,各负气不肯相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答题。

聂政刺韩傀

韩傀相韩,严遂重于君,二人相也。严遂政议直指,举韩傀之过。韩傀以之叱之于朝,严遂拔剑趋之,以救解。于是严遂惧诛,亡去,游求人可以报韩傀者。至齐,齐人或言:“轵深井里聂政,勇敢士也,避仇隐于屠者之间。”严遂交于聂政,以意厚之。聂政曰:臣所以降志辱身,居市井者,徒幸而养老母。老母在,政身未敢以许人也。”

久之,聂政母死,既葬,除服。聂政曰:“嗟乎!政乃市井之人,鼓刀以屠,而严仲子乃诸侯之卿相也,不远千里,枉车骑而交臣,我虽不受,然是深知政也。夫贤者以感忿睚眦之意,而亲信穷僻之人,而政独安可嘿然而止乎?且前日要政,政徒以老母。老母今以天年终,政将为知己者用。”遂西至濮阳,见严仲子曰:“前所以不许仲子者,徒以亲在。今亲不幸,仲子所欲报仇者为谁?”严仲子具告曰:“臣之仇,韩相傀,傀又韩君之季父也,宗族盛,兵卫设,臣使人刺之,终莫能今足下幸而不弃,请益车骑壮士以为羽翼。”政曰:“韩与卫中间不远,今杀人之相,相又国君之亲,此其势不可以多人。多人不能无生得失,生得失则语泄,语泄则韩举国而与仲子为仇也,岂不殆哉!”遂车骑人徒,辞,独行仗剑至韩。韩适有东孟之会,韩王及相皆在焉,持兵戟而卫者甚众。聂政直入,上阶刺韩傀。韩傀走而抱哀侯,聂政刺之,兼中哀侯,左右大乱。聂政大呼所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抉眼自屠出肠遂以死。韩取聂政尸暴于市,县购之千金,久之莫知谁子。

(节选自《战国策•韩策》)

(注)①韩傀:韩相国。《史记》作侠累。②严遂:濮阳人,字仲子,韩臣。③轵深井里:轵,地名,今河南济源南部。深井里,轵地的里名。④嘿:同“默”。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二人相也   害:忌恨
B.严遂交于聂政 阴:暗地里
C.终莫能   就:成功
D.遂车骑人徒 谢:感激
【小题2】文中加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聂政大呼所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抉眼自屠/出肠遂/以死
B.聂政大呼/所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抉眼/自屠出肠/遂以死
C.聂政大呼/所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抉眼自屠/出肠遂以死
D.聂政大呼所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抉眼/自屠出肠/遂以死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傀与严遂都是韩国的重臣,两人因性格不同产生矛盾,以致在朝廷上拔剑相见,最后严遂决定找到刺客报复韩傀。
B.聂政因为躲避仇人混迹在齐国的屠户中间,目的只是奉养老母,因此在母亲去世后,他才去找严遂并答应为他报仇。
C.严遂为了能够成功刺杀韩傀,多准备了些车马和壮士作为聂政的助手,聂政拒绝乘车,独自与助手徒步去了韩国。
D.在聂政死后,韩国用千金悬赏想知道他的名字,但过了很久都没有人知道他是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臣所以降志辱身,居市井者,徒幸而养老母。
②今足下幸而不弃,请益车骑壮士以为羽翼。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阿 留 传
明·陆容
阿留者,太仓周元素家僮也。性痴呆无状,而元素终蓄之。尝试执洒扫,终朝运帚,不能洁一庐。主人怒之,则帚掷地,曰:“汝善是,何烦我为?”元素或他出,使之门;宾客虽稔熟者,不能其名。问之,则曰:“短而肥者,瘦而髯者,美姿容者,龙钟而曳杖者。”后度悉不记,则阖门拒之。家蓄古尊、彝、鼎、敦数物,客至出陈之。留伺客退,窃叩之曰:“非铜乎?何黯黑若是也?”走取沙石,就水涤磨之。短榻缺一足,使留断木之歧生者为之;持斧锯,历园中竟日。及其归,出二指状曰:“木枝皆上生,无下向者。”家人为之哄然。舍前植新柳数株,元素恐为邻儿所撼,使留守焉。留将入饭,则收而藏之。其可笑事,率类此。
元素工楷书,尤善绘事。一日,和粉墨,戏语曰:“汝能是?”曰:“何难乎是?”遂使为之,浓淡参亭,一若素能,屡试之,亦无不如意者。元素由是专任之,终其身不弃焉。
传者曰:樗栎不材,祈者不弃;沙石至恶,玉人赖;盖天地间无弃物也。矧灵于物者,独无可取乎?阿留痴呆无状,弃材耳,而卒一长见试,实元素之能也。今天下正直静退之士,每不为造命者所知;迟钝疏阔者,又不为所喜。能知而且喜矣,用之不能当其材,废弃随之。于戏!今之士胡不幸,而独留之幸者?
(注)①参亭:参互均匀。②樗栎chū lì:都指无用的木材。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素或他出,使之门 应:照看
B.宾客虽稔熟者,不能其名 举:举出,说出
C.阿留痴呆无状,弃材耳 固:实在
D.实元素之能也 容:收容,容纳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汝能是其闻道也固先
B.而卒一长见试 作师说贻之
C.沙石至恶,玉人赖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
D.用之不能当其材,废弃随之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
【小题3】下列各句对文章内容的解说,有错误的一项是
A.阿留生性痴呆无规矩,但周元素一直收养他。他曾试着负责清扫,整个早晨挥舞扫帚,没能使一间屋子干净,主人因此而冲他发怒。
B.阿留负责看家、照顾柳树都发生一些可笑的事情,但对于绘画、调色很有天赋,周元素因此“专任之”,终身用他。
C.文章为阿留作传,但并非局限于此,而想到了樗栎、沙石等其他看似无用之物,最终得出了天地间没有完全可抛弃之物的结论。
D.文章由周元素能容人、用人说开去,借以讽喻当权者也应像周元素一样,能任用天下的士人,用人当用其所长。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汝善是,何烦我为?
(2)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
(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