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
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
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
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
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
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已而论功赏群臣及当坐者,各有差,而赐夏无且黄金二百溢,曰:“无且爱我,乃以药囊提荆轲也。”
于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
秦将李信追击燕王急用代王嘉计杀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五岁而卒灭燕国,而虏燕王喜,秦兼天下。
其后,荆轲客高渐离以击筑见秦皇帝,而以筑击秦皇帝,为燕报仇,不中而死。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怪:责怪 |
B.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揕:掷击 |
C.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还:环绕 |
D.而虏燕王喜,秦兼天下 兼:兼并,统一 |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将李信追击燕王/王急/用代王/嘉计杀太子丹/欲献之秦 |
B.秦将李信追击燕王/王急用代王嘉计/杀太子丹/欲献之秦 |
C.秦将李信追击燕王/王急/用代王嘉计/杀太子丹/欲献之秦 |
D.秦将李信追击燕王/王急用代王/嘉计杀太子丹/欲献之秦 |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九宾:原指周天子接待天下诸侯时,诸侯由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延引上殿。后泛指古代外交上最隆重的礼节。 |
B.陛下: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文中的“陛下”,可以理解为“殿前的台阶下”。后来“陛下”成为对帝王的尊称。 |
C.鄙人:鄙,指郊野之处,边远的地方,《烛之武退秦师》“越国以鄙远”中“鄙”即此义。选文中的“鄙人”是自称的谦辞。 |
D.郎中:本为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文中指宫廷的侍卫。自宋代起在南方方言中称医生为郎中。 |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荆轲处变不惊,献图时,年十二就杀人的秦武阳竟“色变振恐”,眼看事情就要败露,荆轲面不改色心不跳,几句话就使秦君臣上下疑窦冰释 |
B.荆轲英雄虎胆。“图穷而匕首见”后,荆轲“把、揕”的动作让毫无精神准备的秦王“惊—起—绝—拔—操—急”,慌得连剑也“不可立拔”。 |
C.荆轲视死如归,左腿被砍断后荆轲跌倒在地,奋力一击仍然没有成功,完全失去战斗力后,荆轲靠着柱子,岔开两脚大骂秦王,最终被杀。 |
D.荆轲匹夫之勇。荆轲凭一己之力刺杀不成功,反而惹怒了秦王。秦王增派军队赶往燕国,调派王翦的军队攻打燕国,十个月以后燕国就灭亡了。 |
【小题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2)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