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柴绍,字嗣昌,晋州临汾人。幼矫悍,有武力,以任侠闻。补隋太子千牛备身。高祖妻以平阳公主。将起兵,绍走间道途谒。时太子建成、齐王元吉亦自河东往,遇诸涂。建成曰:“追书急,恐吏逮捕,请依剧贼,冀自全。”绍曰:“不可,贼知君唐公子,必执以为功,徒死尔。不如疾走太原。”既入雀鼠谷,闻义兵起,谓绍有谋,乃相贺。授右领军大都督府长史,领教骑,发晋阳。先抵霍邑城下,觇形势。还白:“宋老生一夫敌,我兵到必出战,可虏也。”大师至,老生果出,绍力战有功。从下临汾、绛郡,隋将桑显和来战,绍引军缭其背,与史大奈合攻之。显和败,遂平京师。进右光禄大夫,封临汾郡公。高祖即位,拜左翊卫大将军,累从征讨,以多,进封霍国公,迁右骁卫大将军。
吐谷浑、党项寇边,救绍讨之,虏据高射绍军,雨矢,士失色。绍安坐,遣人弹胡琵琶,使二女子舞。虏疑之,休射观。绍伺其懈,以精骑从后掩击,虏大溃,斩首五百级
贞观二年,平梁师都,转左卫大将军。出为华州刺史,加镇军大将军,徙谯国。既病,太宗亲问之。卒,赠荆州都督,谥曰襄。二子:哲威、令武。
哲威为右屯卫将军,袭封。坐弟谋反,免死,流邵州。起为交州都督,卒。令武尚巴陵公主,迁太仆少卿、卫州刺史、襄阳郡公。与房遗爱谋反,贬岚州刺史,自杀,公主亦赐死。
《新唐书·柴绍传》
注:①“唐公”:指唐国公李渊。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请依剧贼 厉害的 强悍的
B.先抵霍邑城下,觇形势    观察 察看
C.坐弟谋反 因……而获罪
D.令武尚巴陵公主 攀附 巴结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拜,文中是“任命,授官”的意思,如“拜为上卿”,跟“授”“除”“陟“署”意思都相同。
B.加,表示加封,即在原来官衔上增加某种荣衔,一般可以享受一些特权,是对功臣的恩宠。
C.赠,这里指赠官,是指古代皇帝为已死官吏或其父祖追封爵位官职的制度,这既是对死者的尊敬,也能光耀死者门楣。
D.流,封建制五刑之一,将犯人流放到边远地区,不准回乡。一般根据罪行轻重而流放不等的距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柴绍自幼强悍有勇力,凭借抑强扶弱面闻名于关中。补任隋太子千牛备身,李渊把自己当时贵为平阳公主的女儿嫁给他作妻子。
B.柴绍认识到隋朝老将宋老生只有匹夫之勇,有勇无谋。李渊率大军到来,宋老生果然草率出城应战,柴绍奋力作战,立下战功。
C.吐谷浑、党项侵犯边境时,柴绍前往征讨,被敌军居高临下射击时,众将士大惊失色,柴绍巧用计谋打败敌人。
D.柴绍的小儿子密谋造反,事情败露后被贬,后自杀。大儿子因此事受罚,后重新起用为官,死在官任上。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绍曰:“不可。贼知君唐公子,必执以为功,徒死尔。不如疾走太原。”
(2)绍伺其懈,以精骑从后掩击,虏大溃,斩首五百级。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3-28 04:03:5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卢渊,性温雅寡欲,有祖父之风,敦尚学业,闺门和睦。袭侯爵,拜主客令,典属国。迁秘书令、始平王师。以例降爵为伯。给事黄门侍郎,迁兼散骑常侍、秘书监、本州大中正。
是时,高祖将立冯后,方集朝臣议之。高祖先谓渊曰:“卿意以为何如?”对曰:“此自古所慎,如臣愚意,宜更简卜。”高祖曰:“以先后之侄,朕意已定。”渊曰:“虽奉敕如此,然于臣。实有未尽。”及朝臣集议,执意如前。冯诞有盛宠,深以为恨,渊不以介怀。
及车驾南伐,赵郡王干督关右诸军事,诏加渊使持节、安南将军为副,勒众七万将出子午。寻以萧赜死,停师。是时泾州羌叛,残破城邑,渊以步骑六千众号三万,徐行而进。未经三旬,贼众逃散,降者数万口,唯枭首恶,余悉不问。诏兼侍中。初,渊年十四,尝诣长安。将还,诸相饯送者五十余人,别于渭北。有相者扶风人王伯达曰诸君皆不如此卢郎虽位不副实然德声甚盛望逾公辅。后二十余年,当制命关右。愿不相忘,此行也。相者年过八十,诣军门请见,言叙平生。未几,拜仪曹尚书。高祖考课在位,降渊以王师守常侍、尚书,夺常侍禄一周。寻除豫州刺史,以母老固辞。
寻遭母忧,高祖遣谒者诣宅宣慰。服阕,兼太尉长史。高祖南讨,又兼彭城王中军府长史。寻为徐州京兆王愉兼长史,赐绢百匹。愉既年少,事无巨细,多决于渊。渊以诚信御物,甚得东南民和。南徐州刺史沈陵密谋外叛,渊觉其萌渐,潜敕诸戍,微为之备。屡有表闻,朝廷不纳。陵果杀将佐,勒宿豫之众逃叛。滨淮诸戍,由备得全。陵在边历年,阴结既广,二州人情,成相扇惑。陵之余党,颇见执送,渊皆抚而赦之,惟归罪于陵,由是众心乃安。
景明初,除秘书监。二年卒官,年四十八。赠安北将军、幽州刺史,复本爵固安伯,谥曰懿。
(选自《魏书•卢渊传》,有删节)
【小题1】对文中字体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有相者扶风人王伯达曰/诸君皆不如此卢郎/虽位不副实/然德声甚盛/望逾公辅。
B.有相者扶风人/王伯达曰/诸君皆不如此/卢郎虽位不副实/然德声甚盛/望逾公辅。
C.有相者扶风人王伯达曰/诸君皆不如此卢郎/虽位不副实/然/德声甚盛/望逾公辅。
D.有相者扶风人王伯达曰/诸君皆不如此/卢郎虽位不副实/然德声甚盛/望逾公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车驾”本指马驾的车;后也指帝王所乘的车,常用为帝王的代称,颜师古曾注:“凡言车驾者,谓天子乘车而行。”
B.“考课”就是朝廷依照相关法令,在一定的年限内,对各级官吏进行考核,区别不同等级,予以升降赏罚。
C.“谥”,古代君主、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与品德,而给予一个带有赞美性质的称号。
D.“服阕”的意思是守丧期满除服。按照封建礼制,父母死后必须穿丧服守孝三年,三年后才能除去丧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卢渊性情温和文雅,崇尚学业,家庭和睦,后继承侯爵位,官职屡有升迁,做了始平王的老师后,按照惯例降爵位为伯爵。
B.高祖要册立冯氏为皇后,先征询卢渊的意见,卢渊认为这是朝廷大事,应该择日占卜再定夺,但他的意见未被皇帝接受。
C.卢渊对待叛乱的态度是诛杀首恶,宽宥其余。在羌人叛乱时和南徐州刺史沈陵叛逃时均采取这种方法,成功地化解了危机。
D.高祖考核在职官员政绩时,卢渊被降职,并被罚了俸禄。不久又被授予豫州刺史,因为母亲去世的缘故,卢渊坚决地推辞。
【小题4】把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朝臣集议 ,执意如前。冯诞有盛宠,深以为恨,渊不以介怀。
(2)愉既年少,事无巨细,多决于渊。渊以诚信御物,甚得东南民和。

同类题2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王方庆,雍州咸阳人也。其先自琅琊南度,居于丹阳,为江左冠族。其祖随褒北徙入关,始家咸阳。父弘直,为汉王元昌友,畋猎无度,上书切谏。元昌览书遽止。
方庆年十六,起家越王府参军。尝就记室任希古受《史记》《汉书》。希古迁为太子舍人,方庆随之卒业。永淳中,累迁太仆少卿。则天临朝,拜广州都督。广州地际南海,每岁有昆仑(古指马来人)乘舶以珍物中国交市。旧都督路元睿冒求其货,昆仑怀刃杀之。方庆在任数载,秋毫不犯。又管内诸州首领,旧多贪纵,百姓有诣府称冤者,府官以先受首领参饷,未尝鞫问。方庆乃集止府僚,绝其交往,首领纵暴者悉绳之,由是境内清肃。当时议者以为有唐以来,治广州无出方庆之右。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三十九》,有删节)
【小题1】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1)其祖随褒北徙入关,始家咸阳    焉:________
(2)上书切谏     乃:________
(3)元昌览书遽止 而:________
(4)每岁有昆仑乘舶以珍物中国交市   与:________
(5)有唐以来,治广州无出方庆之右   者:________
【小题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就记室任希古受《史记》《汉书》。希古迁为太子舍人,方庆随之卒业。
(2)方庆乃集止府僚,绝其交往,首领纵暴者悉绳之,由是境内清肃。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延光,子瑰,临漳人也。唐明宗为节度使,置延光麾下,而未之奇也。明宗破郓洲,梁兵方扼杨刘,其先锋将康延孝阴送款于明宗。明宗求可以通延孝款于庄宗者,延光辄自请行,乃怀延孝蜡丸书,西见庄宗致之,且曰:“今延孝虽有降意,而梁兵扼杨刘者甚盛,未可图也,不如筑垒马家口以通汶阳。”庄宗以为然。垒成,梁遣王彦章急攻新垒。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送京师,下延光狱,搒掠数百,胁以白刃,延光终不肯言。系之数月,稍为狱吏所护。庄宗入汴,狱吏去其桎梏,拜而出之。庄宗见延光,喜,拜检校工部尚书。明宗时,为宣徽南院使。明宗行幸汴州,至荥阳,朱守殷反,延光曰:“守般反迹始见,若缓之使得为计,则城坚而难近。故乘人之未备者,莫若急攻,臣请骑兵五百,驰至城下,以神速骇之。”乃以骑兵五百,自暮疾驰至半夜,行二百里,战于城下。迟明,明宗亦驰至,汴兵望见天子乘舆,乃开门,而延光先入,犹巷战,杀伤甚众,守殷死,汴州平。明年,迁枢密使。明宗问延光马数几何,对曰:“骑军三万五千。”明宗曰:“吾兵间四十年,自太祖在太原时,马数不过七千。今有马三万五千而不能一天下,吾老矣,马多奈何!”延光因曰:“臣尝计,一马之费,可养步卒五人,三万五千匹马,十五万兵之食也。”明宗曰:“肥战马而瘠吾人,此吾所愧也!”是时,王淑妃用事,遂凝兄弟与淑妃有旧,方倚以蒙恩宠,所言无不听,而大臣以妃故,多不敢争,独延光从容沮止之。明宗有疾,不能视朝,京师之人,汹汹异议,有司不能禁。或劝延光以严法制之,延光曰:“制动当以静,宜少待之。”已而明宗疾少间,京师乃定。是时秦王握兵骄甚延光惧祸之及也乃求罢去明宗再三留之延光继之以泣不得已乃罢之。已而秦王举兵见诛,明宗,路王反,唐室大乱,弘昭、赟皆及祸以死。末帝复诏延光为枢密使,拜宣武军节度使。

(节选自《新五代史·范延光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时/秦王握兵骄甚/延光惧祸之及也/乃求罢去/明宗再三留之/延光继之以泣/不得已/乃罢之
B.是时/秦王握兵/骄甚延光/惧祸之及也/乃求罢去/明宗再三留之/延光继之/以泣不得已/乃罢之
C.是时/秦王握兵/骄甚延光/惧祸之及也/乃求罢去/明宗再三留之/延光继之以泣/不得已/乃罢之
D.是时/秦王握兵骄甚/延光惧祸之及也/乃求罢去/明宗再三留之/延光继之/以泣不得已/乃罢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字,我国古代,在本名之外另取的和本名有某种关联的名字。
B.麾下,原指将帅的大旗之下,可以指部下,也可用以敬称将帅。
C.用事,可以用来指统治者执掌政权,文中指王淑妃专权。
D.崩,古代帝王或王后的死。大臣死称“薨”,大夫死称“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延光很有担当。唐明宗寻人把康延孝的降书送给唐庄宗,范延光自告奋勇请求前去,最终完成使命。
B.范延光具有谋略。唐明宗到达荥阳时,叛军作乱,范延光献计急速攻城,并请求作战,最后平定了汴州。
C.范延光善于劝讽。唐明宗问战马数量时,范延光分析养战马的耗费,触动了唐明宗,使唐明宗减少了战马。
D.范延光不惧权势。遂凝兄弟恃宠自傲,大多数大臣不敢与其抗争,只有范延光从容镇定地阻止他们。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宗使延光间行求兵,夜至河上,为梁兵所得。
(2)乃以骑兵五百,自暮疾驰至半夜,行二百里,战于城下。
(3)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4)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沈传师,字子言。材行有馀,能治《春秋》,工书,有楷法。少为杜佑所器。贞元末,举进士。时给事中许孟容、礼部侍郎权德舆乐挽毂士,号“权、许”。德舆称之于孟容孟容曰我故人子盍不过我传师往见谢曰闻之丈人脱中第则累公举矣故不敢进。孟容曰:“如子,可使我急贤诣子,不可使子因旧见我。”遂擢第。德舆门生七十人,推为颜子。复登制科,授太子校书郎,以鄠尉直史馆,转右拾遗、左补阙、史馆修撰,迁司门员外郎,知制诰。召入翰林为学士,改中书舍人。翰林缺承旨,次当传师,穆宗欲面命,辞曰:“学士、院长参天子密议,次为宰相,臣自知必不能,愿治人一方,为陛下长养之。”因称疾出。帝遣中使敦召。李德裕素与善,开晓谆切,终不出。遂以本官兼史职。俄出为湖南观察使。方传师与修《宪宗实录》,未成,监修杜元颖因建言:“张说、令狐峘在外官论次国书,今稿史残课,请付传师即官下成之。”诏可。宝历二年,入拜尚书右丞。复出江西观察使,徙宣州。传师于吏治明,吏不敢罔。慎重刑法,每断狱,召幕府平处,轻重尽合乃论决。尝择邸吏尹伦,迟鲁不及事,官属屡白易之,传师曰:“始吾出长安,诫伦曰‘可阙事,不可多事’,伦如是足矣。”故所莅以廉靖闻。入为吏部侍郎,卒,年五十九,赠尚书。传师性夷粹无竞,更二镇十年,无书贿入权家。初拜官,宰相欲以姻私托幕府者,传师固拒曰:“诚尔,愿罢所授。”治家不威严,闺门自化。兄弟子姓,属无亲疏,衣服饮食如一。问饷姻家故人,帑无储钱,鬻宅以葬

(节选自《新唐书·沈传师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德舆称之于孟容/孟容曰/我故人/子盍不过我/传师往见/谢曰/闻之/丈人脱中第/则累公举矣/故不敢进/
B.德舆称之于孟容/孟容曰/我故人子/盍不过我/传师往见/谢曰/闻之丈人/脱中第/则累公举矣/故不敢进/
C.德舆称之于孟容/孟容曰/我故人/子盍不过我/传师往见/谢曰/闻之丈人/脱中第/则累公举矣/故不敢进/
D.德舆称之于孟容/孟容曰/我故人子/盍不过我/传师往见/谢曰/闻之/丈人脱中第/则累公举矣/故不敢进/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挽毂,意为拉车前进,在这里比喻举荐人才。毂,指车轮中心的圆木,借指车轮或车。
B.丈人,古代主要指对年长男子的尊称、丈夫对妻子的父亲的称呼等,文中指岳父。
C.制科,即制举,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为选拔“非常之人”而设置的非常规考试,考试时间有随机性。
D.实录,记载某皇帝统治时期大事的编年体史书,一般以皇帝的谥号或庙号为书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传师才德有余,受人赏识。他通晓《春秋》,擅长书法,书写有章法;他年少被杜佑器重,曾兼任史职并受诏整理《宪宗实录》的残稿。
B.沈传师明于吏治,断案慎重。他对官吏管理严明,下属官吏不敢弄虚作假;判决案件,总要召集幕僚商量,量刑准确无误才予以判决。
C.沈传师坦荡淡泊,不附权贵。他的长辈跟许孟容是故交,他却不去拜见许孟容让其举荐自己;任观察使十年,没有私人书信、钱财送入豪门贵族。
D.沈传师治家有方,家人和睦。沈传师治家不施威严,而家门自然整肃;对兄弟、和自己下属等没有亲疏之别,为他们提供相同的服饰、饮食。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孟容曰:“如子,可使我急贤诣子,不可使子因旧见我。”
(2)兄弟子姓,属无亲疏,衣服饮食如一。问饷姻家故人,帑无储钱,鬻宅以葬。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昔都儿,钦察氏。父秃孙,隶蒙古军籍。中统三年,从丞相伯颜讨李璮叛,以功授百户。至元十年,告老,以昔都儿代之。

十一年,昔都儿从大军南征,攻取襄阳、唐、邓、申、裕、钧、许等州,累功授忠显校尉、管军总把,赐银符,将其父军。十四年,从诸王伯木儿追击折儿凹台、岳不忽儿等于黑城哈剌火林之地,平之。十七年,赐金符,升武略将军、侍卫军百户。时亡宋犹有未附城邑,昔都儿言于行省,愿自举兵下之。省从其请,诸城闻风而附。

二十四年,赐虎符,进宣武将军、汉洞右江万户府达鲁花赤。是年秋七月,领洞军从镇南王征交趾。冬十月,至其境,驻兵万劫,右丞阿八赤命进兵,拔其一字城,射交人,夺其战舰七。明年春正月大兵进逼伪兴道王居与交人战于塔儿山奋戈撞击之右臂中毒矢流血盈掬洒血奋战射死交人二十余仍督诸军乘胜继进大败之遂入其都城。

四月,战于韩村堡,擒其将黄泽。是夜二鼓,交人突至,谋劫营,官军坚壁以待,敌失计,诘旦,鸣鼓出营,交人却,追杀甚众。还营,立木栅,增逻卒,交人不敢犯。五月,镇南王引兵还,以昔都儿为前军,行次陷泥关,战数十合,交人却,遂还迎镇南王于女儿关。交人四万余截其要道,时我军乏食,且疲于战,将佐相顾失色,昔都儿率勇士奋戈冲击之,交人却二十余里,遂得全师而还。镇南王闵其劳,命枢密臣奏升其秩。

二十六年,赐虎符,授广威将军、炮手军匠万户府达鲁花赤。大德二年卒。子也先帖木儿袭。

(节选自《元史•昔都儿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年春/正月大兵进逼伪兴道王居/与交人战于塔儿山/奋戈撞击之右臂/中毒矢流血盈掬/洒血奋战/射死交人二十余/仍督诸军乘胜继进/大败之遂/入其都城。
B.明年春正月/大兵进逼伪兴道王居/与交人战于塔儿山/奋戈撞击之/右臂中毒矢/流血盈掬/洒血奋战/射死交人二十余/仍督诸军乘胜继进/大败之/遂入其都城。
C.明年春/正月大兵进逼伪兴道/王居与交人战于塔儿山/奋戈撞击之/右臂中毒矢/流血盈掬/洒血奋战/射死交人二十余/仍督诸军乘胜继/进大败之/遂入其都城。
D.明年春正月/大兵进逼伪兴道王居/与交人战于塔儿山/奋戈撞击之右臂/中毒矢流血盈掬/洒血奋战/射死交人二十余/仍督诸军乘胜继进/大败之遂/入其都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统三年,属于年号纪年,中统是元朝的第一个年号。
B.鸣鼓和鸣金是古代打仗时的指挥信号。鸣鼓是进攻的信号,鸣金是收兵的信号。
C.虎符是中国古代铁制的虎形调兵凭证,各个朝代的虎符形制都是一样的。
D.秩,古代官吏的俸禄或官阶、品级。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昔都儿的父亲秃孙,有蒙古军籍,曾跟从丞相伯颜讨伐反叛的李璮,因战功授予百户之职,告老还乡后,昔都儿代替他,从此昔都儿走上了军旅生涯。
B.昔都儿因多次战功授爵,朝廷先赐予他银符,后又赐予金符,最后赐予他虎符,并让他独率洞军去征伐交趾,因立功而加官晋爵。
C.昔都儿辗转各地作战,先是跟从大军南征,攻取襄阳、唐、邓等州,后随从伯木儿平定折儿凹台、岳不忽儿,后出征讨伐交趾,皆有战功。
D.昔都儿作战勇猛,在四万多交趾军队阻截交通要道的情况下,他率领勇士奋力攻击敌人,迫使交趾军队退却。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亡宋犹有未附城邑,昔都儿言于行省,愿自举兵下之。
(2)右丞阿八赤命进兵,拔其一字城,射交人,夺其战舰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