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王方庆,雍州咸阳人也。其先自琅琊南度,居于丹阳,为江左冠族。其祖随褒北徙入关,始家咸阳。父弘直,为汉王元昌友,畋猎无度,上书切谏。元昌览书遽止。
方庆年十六,起家越王府参军。尝就记室任希古受《史记》《汉书》。希古迁为太子舍人,方庆随之卒业。永淳中,累迁太仆少卿。则天临朝,拜广州都督。广州地际南海,每岁有昆仑(古指马来人)乘舶以珍物中国交市。旧都督路元睿冒求其货,昆仑怀刃杀之。方庆在任数载,秋毫不犯。又管内诸州首领,旧多贪纵,百姓有诣府称冤者,府官以先受首领参饷,未尝鞫问。方庆乃集止府僚,绝其交往,首领纵暴者悉绳之,由是境内清肃。当时议者以为有唐以来,治广州无出方庆之右。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三十九》,有删节)
【小题1】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1)其祖随褒北徙入关,始家咸阳    焉:________
(2)上书切谏     乃:________
(3)元昌览书遽止 而:________
(4)每岁有昆仑乘舶以珍物中国交市   与:________
(5)有唐以来,治广州无出方庆之右   者:________
【小题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就记室任希古受《史记》《汉书》。希古迁为太子舍人,方庆随之卒业。
(2)方庆乃集止府僚,绝其交往,首领纵暴者悉绳之,由是境内清肃。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8-25 10:46: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愈,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

登进士第。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愈自以才高,累被摈,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

(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
B.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
C.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
D.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选取与名的含义相关的字以表德行、特性,体现精神追求或自我期待,这是中国独特的语言文化现象。
B.登进士第,指考中进士。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殿试及第者之称,殿试是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
C.黜,指官职的贬退;文中“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中的“左降”等也表降职贬官;“转考功郎中”中的“转”则指提拔任用。
D.“元和十二年”是唐宪宗的年号纪年。在古代也用干支法纪年,如《赤壁赋》中“壬戌之秋,七月既望”,那一年为壬戌年。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刻苦自励,擅写文章。他学习儒家经典很刻苦,不需要别人奖励、督促;曾把文章投送给公卿,受到郑余庆的称赞而出名。
B.韩愈说话直率,直言获罪。他讲话不去刻意躲避和忌讳什么,曾当面向皇帝陈述宫市的弊端,后被贬阳山做县令,移职江陵。
C.韩愈很有史才,傲视权贵。他写了《进学解》自明心志,被委任为比部郎中和史馆修撰;遇到有权有势的豪门贵族,多不予理睬。
D.韩愈奖掖后进,弘扬仁义。他对待后进和颜悦色,尽管有时自己早饭也供应不上;他资助内外亲戚以及朋友的孤女出嫁的接近十人。
【小题4】把下面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
⑵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
【小题5】文中说韩愈“改太子右庶子”,原因有哪些?请根据原文简要说明。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戴胄,字玄胤,相州安阳人也。性贞正,有干局。明习律令,尤晓文薄。贞观元年,迁大理少卿。时吏部尚书长孙无忌尝被召,不解佩刀入东上阁,尚书右仆射封德彝议以监门校尉不觉,罪当死;无忌误带入,罚钢二十斤。上从之,胄辨曰:“校尉缘无忌以致罪,于法当轻。若论其误,则为情一也,而生死顿殊,敢以固请。”上嘉之,竟免校尉之死,于时期廷盛开选举,或有诈伪资者,帝令其自首,不首者罪至于死。俄有诈伪者事泄,胄据法断流以奏之,帝曰:“朕下不首者死,今断从流,是示天下以不信,卿欲卖狱乎?”胄曰:“陛下当即杀之,非臣所及。既付所司,臣不敢亏法,”胄前后犯颜执法多此类。所论刑狱,皆事无冤滥,随方指擿,言如泉涌。先是,每岁水旱,皆以正仓出给,无仓之处,就食他州,百姓多致饥乏,胄上言:“自王公已下爱及众庶计所垦田稼穡顷亩每至秋熟准其苗以理劝课尽令出栗,稻麦之乡,亦同此税,各纳所在,立为义仓。”太宗从其议,贞观五年,太宗将修复洛阳宫,胄上表“丁既役尽,赋调不减,费用不止,藏其虚。且洛阳宫殿,足蔽风雨,数年功毕,亦谓非晚。若顿修营,恐伤劳扰。”太宗甚嘉之,固谓侍臣曰:“戴胄于我无骨肉之亲,但以忠直励行,情深体国,事有机要,无不以闻。所进官爵,以酬厥诚耳。”六年,调尚书左丞,以其家贫,赍钱十万,先是,右仆射杜如晦专掌选举,临终请以选事委胄,由是诏令兼吏部尚书,其民部、庶子、谏议并如故。七年卒,太宗为之举哀,废朝三日。赠尚书右仆射,追封道国公,谥曰忠。又以胄宅宇弊陋,祭享无所,令有司特为造庙。

(摘选自《旧唐书·戴胄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自王公已下\爱及众庶\计所垦田稼穑顷亩\每至秋熟\准其苗以理劝课尽\令出粟
B.自王公已下爱及\众庶计所垦田稼穑顷亩\每至秋熟\准其苗以理劝课\尽令出粟
C.自王公已下爱及\众庶计所垦田稼穑顷亩\每至秋熟\准其苗以理劝课尽\令出粟
D.自王公已下\爱及众庶\计所垦田稼穑顷市\每至秋熟\准其苗以理劝课\尽令出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荫:封建时代子孙凭借先代的勋功或官爵而得到授官封爵或免罪。
B.敕:古代帝王诏令文书的文体名称之一,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
C.帑:古代是指收藏钱财的府库或钱财。文中的帑藏是国库的意思。
D.摄:指本职外还代理其它职务,文言中表兼职的词语还有领、擢、行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戴胄忠贞正直,秉公执法。对监门校尉的不公处罚,他坚决请求重判:朝廷大选时有人造假,他依旨据法将假冒者处死。
B.戴胄熟悉法典,明习律令。他熟悉法典,能依据情势指出案件中的不足,所判的刑事案件都没有冤屈和滥杀无辜的。
C.戴胄体恤百姓,为民着想。他建议设立义仓,赈济百姓;又谏止皇帝马上修复洛阳宫,以免使百姓困苦不堪。
D.戴胄位高权重,为官清廉。他被皇上多次提拔,身兼数职;可住宅依旧破旧不堪,连供奉祭品祀神的地方都没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断从流,是示天下以不信,卿欲卖狱乎?
(2)但以忠直励行,情深体国,事有机要,无不以闻。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也。祖孝绪,贞观中尚书左丞。父知逊,夔州长史。仁杰儿时,门人有被害者,吏就诘,众争辩对,仁杰诵书不置,吏让之,答曰:“黄卷中方与圣贤对,何暇与吏语耶?”以明经举,授汴州判佐。后荐授并州都督府法曹。其亲在河阳别业,仁杰赴并州,登太行山,南望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所居,在此云下。”瞻望伫立久之,云移乃行。仁杰孝友绝人,在并州,有同府法曹郑崇质,母老且病,当充使绝域。仁杰谓曰:“太夫人有危疾,而公远使,岂可贻亲万里之忧!”乃诣长史蔺仁基,请代崇质而行。
仁杰,仪凤中为大理丞,周岁断滞狱万七千人,无冤诉者。时武卫大将军权善才坐误斫昭陵柏树,仁杰奏罪当免职。高宗令即诛之,仁杰又奏罪不当死。帝作色曰:“善才斫陵上树,是使我不孝,必须杀之。”左右瞩仁杰令出,仁杰曰:“臣闻逆龙鳞,忤人主,自古以为难,臣愚以为不然。居桀、纣时则难,尧、舜时则易。臣今幸逢尧、舜,不惧比干之诛。昔汉文时有盗高庙玉环,张释之廷诤,罪止弃市。且明主可以理夺,忠臣不可以威惧。今陛下不纳臣言,瞑目之后,羞见释之于地下。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法既无常则万姓何所措其手足?陛下必欲变法,请从今日为始。古人云:‘假使盗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之?”今陛下以昭陵一株柏杀一将军,千载之后,谓陛下为何主?此臣所以不敢奉制杀善才,陷陛下于不道。”帝意稍解,善才因而免死。
居数日,授仁杰侍御史。时左司郎中王本立恃宠用事,朝廷慑惧,仁杰奏之,请付法寺,高宗特原之。仁杰奏曰:“国家虽乏英才,岂少本立之类,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欲赦本立,请弃臣于无人之境,为忠贞将来之诫。”本立竟得罪,由是朝廷肃然。
高宗将幸汾阳宫,以仁杰为知顿使。并州长史李冲玄以道出妒女祠,俗云盛服过者必致风雷之灾,乃发数万人别开御道。仁杰曰:“天子之行,千乘万骑,风伯清尘,雨师洒道,何妒女之害耶?”遽令罢之。
(《旧唐书·狄仁杰传》)
【小题1】下列对文章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法/既无常/则万姓何所措其手足
B.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法/既无常/则万姓何所措其手足
C.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法既无常/则万姓何所措其手足
D.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法既无常/则万姓何所措其手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卷,指道书或佛经。古人用辛味、苦味之物染纸以防蠹虫,纸色黄,故称“黄卷”。本文中的“黄卷”即是道书。
B.明经,唐代科举中的一种主要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C.象魏,古代天子、诸侯宫门外的一对高建筑,亦叫“阙”或“观”,为悬示教令的地方。
D.高宗,庙号,即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立宣奉祀时被追尊的名号。高宗是守成令主的美号。文中的高宗是指唐高宗李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狄仁杰注重孝道,对友仁爱。父母在河阳,他登上太行山,思念父母,感慨不已;并州同府的参军郑崇质母亲年迈,狄仁杰请求代他出使。
B.狄仁杰直言劝谏,公正执法。大将军权善才误伐了昭陵柏树,高宗要杀他,狄仁杰认为他罪不至死,上奏直谏,终使高宗免其死罪。
C.狄仁杰刚正不阿,嫉恶如仇。左司郎中王本立恃宠专横,朝廷慑惧,狄仁杰上奏弹劾他,且在皇上面前据理力争,因此得罪了王本立。
D.狄仁杰体恤百姓,节用爱民。皇帝要去汾阳官,并州长史李冲玄担心皇上途径妒女祠会招致灾祸,就征用百姓另外修路,狄仁杰下令立即停止。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臣所以不敢奉制杀善才,陷陛下于不道。”帝意稍解,善才因而免死。
(2)陛下何惜罪人而亏王法?必欲赦本立,请弃臣于无人之境,为忠贞将来之诫。

同类题5

   元行冲,河南人。博学多通,尤善音律及诂训之书。举进士,累转通事舍人,狄仁杰甚重之。行冲性不阿顺,多进规诫,尝谓仁杰曰:“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膎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仁杰笑而谓人曰:“此吾药笼中物,何可一日无也!”行冲以本族出于后魏,而未有编年之史,乃撰《魏典》三十卷,事详文简,为学者所称。初魏明帝时,河西柳谷瑞石有牛继马后之象,魏收旧史以为晋元帝是牛氏之子,冒姓司马,以应石文。行冲推寻事迹,以后魏昭成帝名犍,继晋受命,考校谣谶,特著论以明之。开元初,自太子詹事为岐州刺史,又充关内道按察使。行冲自以书生不堪搏击之任,固辞按察,乃以宁州刺史崔琬代焉。俄复入为右散骑常侍、东都副留守。时嗣彭王志暕兄志谦被人诬告谋反,考讯自诬,系狱待报,连坐十数人,行冲察其冤滥,并奏原之。四迁大理卿。时扬州长史李杰为侍御史王旭所陷,诏下大理结罪。行冲以杰历政清贞,不宜枉为谗邪所构,又奏请从轻出之,当时虽不见从,深为时论所美。先是,秘书监马怀素集学者续王俭《今书七志》,左散骑常侍褚无量于丽正殿校写四部书,事未就而怀素、无量卒,诏行冲总代其职。于是行冲表请通撰古今书目,名为《群书四录》,命学士毋煚等分部修检,岁余书成,奏之上,上嘉之。又特令行冲撰御所注《孝经》疏义,列于学官。行冲俄又累表请致仕,制许之。十七年卒,赠礼部尚书,谥曰献。

(节选自《旧唐书·元行冲传》,有删改)

(注)搏击:督察举发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膎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
B.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膎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
C.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膎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
D.下之事上/亦犹蓄聚以自资也/譬贵家储积则脯腊膎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疴疾伏想/门下宾客堪充旨味者多/愿以小人备一药物/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出”和“入”都是我国古代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出”一般指官员调离任职之地。
B.“庶”,非正妻所生之子,家族的旁支,与“嫡”相对,如“庶子”“庶弟”等。
C.“大理”,古代掌管刑法的官。隋置大理寺卿、少卿,北齐置大理寺,历代相沿。
D.“致仕”指交还官职,即退休,古人还常用“休致”等表示官员退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行冲博学多识,性格耿直。他知识广博,尤其通晓音律和诂训之学;他做人从不阿谀奉承,在通事舍人任上多次对狄仁杰进言劝诫,很受器重。
B.元行冲不从旧说,另立新论。魏收认为“牛继马后”指的是晋元帝改姓司马以应瑞石上的图文;而元行冲通过考证推究,给出了对“牛继马后”的新解。
C.元行冲秉持正义,断案公正。当时嗣彭王的庶兄被人诬告谋反,在审讯中被逼迫认罪,受牵连获罪的有十多人,元行冲审查出案件冤枉失实的地方,一并上奏宽恕了这些人。
D.元行冲著述丰富,成就显著。他所著《魏典》事详文简,受到学者称赞;通撰的《群书四录》经学士毋煚等审核后,献给皇上;为御注《孝经》撰写的疏义被列入学校课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宜枉为谗邪所构,又奏请从轻出之,当时虽不见从,深为时论所美。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